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题库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填空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填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判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简答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计算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计算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名词解释
1、遗传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变异2、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可遗传变异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不遗传变异4、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生物进化5、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自然选择6、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人工选择7、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原核生物8、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

如病毒、细菌、蓝藻等。

9、真核生物9、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同源染色体10、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非同源染色体11、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双受精12、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花粉直感13、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孤雌生殖14、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雄生殖15、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单性生殖16、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不定胚同17、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
18、单性结实18、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
19、无融合生殖19、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20、单位形状20、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21、相对性状21、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的相对差异,这些差异互称为相对性状
22、性状22、生物体形态结构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

23、分离现象23、杂种表现显性其后代表现显性和隐性的分离,这种现象称为分离现象
24、分离规律24、是生物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随同同源染色体分开而进入不同的配子,从而导致性状分离这一规律。

25、相对基因25、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在个体中是等位的,在群体中是复等位的。

26、等位基因26、控制同一单位性状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对应位置上的基因。

27、基因型(遗传型)27、控制生物某一单位性状或一些单位性状或全部性状的基因的组合。

它代表生物的遗传组成。

28、表型28、生物体表现出来的性状的组合。

29、纯合型(纯质结合)29、任一对等位基因全由显性基因或隐性基因构成的基因型组合方式。

30、杂合型(异质结合)30、基因型中,任一对等位基因既有显性基因又有隐性基因的组合方式。

31、基因型分析31、通过自交或测交,对未知的个体基因型进行的分析。

32、完全显性32、杂合显性效应与纯合显性完全相同的显性。

33、不完全显性33、杂合显性效应介于纯合显性与纯合隐性之间的显性。

34、共显性34、在同一个体或组织细胞中同时表现出来的同一单位性状的两个显性。

35、显性35、某单位性状在基因型杂合时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

36、隐性36、某单位性状在基因型杂合时未表现出来的相对性状。

它在杂合体的自交后代中会分离出来。

37、测交法37、是用于分析基因型,测定交换值的一种方法。

指用隐性个体与被测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类型和比例来推测个体基因型或交换值的方法。

38、杂交法38、是用于分析基因型的一种方法,指用被测个体自花授粉受精,根据后代类型和比例类推被测个体基因型的方法。

39、复等位基因39、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基因的3个以上等位成员。

40、独立分配规律40、遗传的普遍规律之一,指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则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自由组合。

41、一因多效41、指同一基因除了控制主要性状的表现之外,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它性状的表现。

42、多因一效42、指同一性状的发育除了受等位基因的控制之外还受其它非等位基因的影响。

43、互补作用43、基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又叫显性互补。

指两个异位的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所控制的同一单位性状呈现一种表型,而只有其中之一存在或两者都不存在时都呈现另一表型。

造成这种现象的基因相互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44、隐性上位作用44、基因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

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一类基因只在纯合状态时对另一类基因有抑制或掩盖的作用。

45、显性上位作用45、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一类基因即使在杂合状态时对另一类基因也有抑制或掩盖的作用。

46、累加作用(积加作用)46、指控制同一单位性状的两类异位基因互作时,两类都为显性基因时呈现一种表型;反之一类为显性基因时,呈现另一种表型;两类都为隐性基因时呈现第三种表型。

这样的基因互作即累加作用。

47、抑制作用47、两类异位基因互作,一类有显性基因存在时对另一类基因有抑制作用,呈现的表型与两类都无显性基因时的一样;前类基因只是在隐性状态时,后类基因的作用才发挥出来。

这样的基因互作即抑制作用。

48、重叠作用48、两类异位基因互作,只要一类有显性基因,各种基因型的表型就相同;两类都无显性基因时表现另一类表型;特征分离比为15:1,这样的互作叫重叠作用。

49、相引组(偶相组合)49、连锁遗传时,显性与显性,隐性与隐性连在一起的基因组合,叫相引组。

50、相斥组(单相组合)50、连锁遗传时,显性与隐性连在一起的基因组合,叫相斥组。

51、亲型配子51、多对基因遗传时,杂种产生的具有与亲本相同的基因组合的配子,叫亲型配子。

52、重组型配子52、多对基因遗传时,杂种产生的具有与亲本不相同基因组合的配子,叫重组型配子。

连锁遗传时又叫交换配子。

53、连锁交换规律53、处于同源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遗传时,常常连在一起传递给后代,少有进行基因交换重组后传递给后代,这种遗传规律由摩尔根发现,普遍存在于生物性状遗传中,叫连锁交换规律。

54、完全连锁54、减数分裂时不产生或产生极少量重组型配子的基因连锁。

55、不完全连锁55、减数分裂时产生少量重组型配子的基因连锁。


56、交换值56、具有连锁关系的异位基因,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重组型配子在全部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比。

57、连锁群57、由全部具有连锁关系的基因所形成的一个组合叫做一个连锁群。

58、性染色体58、与性别有关的染色体,其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甚至功能上都有差异
59、常染色体59、与性别决定无关的全部染色体,其同源染色体在形态结构大小上相同,功能上相似。

60、性连锁遗传(伴性遗
传)
60、与性别这个性状相连锁的性状的遗传,一般指x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遗传。

61、数量性状61、变异是连续分布的单位性状或相对性状无法分界的单位性状,不可计数,只可称量。

62、质量性状62、变异之间断续分布的单位性状或可明显分界出几个相对性状的单位性状,可以计数。

63、超亲遗传(超亲分离、超亲变异)63、两个亲本杂交,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在后代因基因型纯合,作用累加,致使这些个体的这个性状超越亲本的现象。

64、基因累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基因相加效应)64、控制同一个数量性状的多基因,所有等效的有效基因的作用和在一起对这个性状产生的效应。

65、完全显性效应65、与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相等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6、部分显性效应66、比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小,但比单独一个显性基因对性状的效应大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7、超显性效应67、比显性纯合基因型对性状的效应还大的杂合基因型的效应/
68、遗传力68、基因型决定的性状变异占总性状变异的百分比,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69、近亲繁殖69、亲缘关系很近的个体交配繁殖后代。

在植物中有自交和回交等。

70、自交70、指同一个体的雌雄性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

如自花授粉等。

71、回交71、指子代的性细胞与一个亲本或一个亲本的自交后代的性细胞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

72、轮回亲本72、在回交中提供性细胞的一个亲本或这个亲本的自交后代。

73、非轮回亲本73、不在回交中提供性细胞的一个亲本或这个亲本的自交后代。

74、纯系74、指个体的基因型纯合,个体之间的基因型相同的一个群体,或指一个纯合体自交繁殖的后代群体。

75、纯系学说75、指有关在纯系内选择无效的学说。

76、杂交76、指来自不同个体的性细胞相结合繁殖后代的一种交配方式。

77、杂种优势77、指两个亲本杂交,F1代因基因型杂合以及基因的显性和超显性作用而在生活力、适应性、产量、质量等性状上超越亲本的现象。

优势强弱,决定于两亲本之间的差异程度和两亲本各自的纯合程度。

78、显性学说78、有关杂种优势学说之一,指杂种所含异位的显性基因多于其任何一个亲本,由于显性互补而产生的杂种优势。

杂合显性与纯合显性的效应相等。

79、超显性学说79、有关杂种优势的学说之一,指杂种基因型杂合而代谢途径多于其任何一个亲本,致使适应性增强从而产生的杂种优势,杂合显性效应大于纯合显性。

80、多基因学说80、有关数量性状遗传的学说,指数量性状的遗传由多对异位基因控制;各对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有有效与无效的区别;每个有效基因是微效的,是等效的,有累加作用,对环境很敏感,并与环境的效应相同;多基因的传递符合遗传三大规律。

这样的学说即是多基因学说。

81、核基因81、指存在于细胞核内,遵循遗传三大规律的基因。

82、胞核遗传82、指由细胞核内基因控制的遗传。

83、质基因(核外基因)83、指存在于细胞质内,不遵循遗传三大规律的基因。

84、胞质遗传84、指由存在于细胞质内的基因控制的遗传。

85、母性影响85、指由于积累在卵细胞质内的来自母体的某些代谢产物的影响,正交和反交的杂种不由本身的基因型决定而只表现母本性状的现象。

86、植物雄不育性86、指雄蕊或雄花发育不正常,不能产生正常的花粉,但雌蕊或雌花仍然正常,能接受外来的花粉而受精结实的现象。

87、雄不育系87、指不能产生正常花粉而自交留种,但可接受仅有育性差异的自交系的花粉而留种且不发生变异的“纯系”。

88、雄不育保持系88、指能提控花粉使不育系产生雄性不育后代的自交系。

89、雄不育恢复系89、指能提供花粉使雄性不育系的后代恢复雄性可育特性的自交系。

90、突变率90、指发生了突变的个体占观察个体数的百分比。

91、基因突变(点突变)91、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发生了分子结构的改变,由原来的某一基因变为另一等位基因。

92、突变体92、指发生了基因突变并表现突变性状的个体。

93、镶嵌体93、指同一个体不同部位的器官、组织表现不同的性状,这样的个体即为镶嵌体。

由体细胞显性突变造成的。

94、正突变94、由显性基团突变为隐性基团,这样的突变为正突变。

95、反突变95、由隐性基因变为显性基因的突变。

96、芽变96、指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中的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

97、自然突变97、指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基因突变。

98、诱发突变(人工诱变)98、指由人工控制的理化因素刺激而发生的突变。

99、显性突变99、由隐性基因变为显性基因的突变。

100、隐性突变100、指由显性基团变为隐性基团的突变。

101、大突变101、能引起明显的性状变异的基团突变即大突变。

质量性状基团的突变多为大突变。

102、微突变102、引起的性状变异不明显,须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才能鉴别出来的基因突变即微突变。

微突变基因具有累加作用,且其有利突变高于大突变。

103、缺失103、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丢失。

104、重复104、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增加。

105、倒位105、指一条染色体上某片段的顺序发生了180度颠倒。

106、易位106、指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转移。

107、基因剂量效应107、在生物个体中,某些基因数目越多,所控制的性状表现越充分,这种基因对性状的效应既是基因剂量效应。

108、染色体基因组(染色体组、基因组)108、指载有一个物种得以生存的最基本的一套基因的若干个染色体的组合。

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都彼此不同,但却构成一个完整的协调的遗传体系。

其数目是同一属植物的染色体的基数。

以x表示。

109、单倍体109、指具有配子染色体数(n)的细胞或这类细胞构成的个体。

110、一倍体110、指具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这类细胞构成的个体。

111、配子体111、指产生或具有单倍性性细胞的个体或单倍体(n)。

如花粉粒、胚囊等。

112、孢子体112、指产生大小孢子的双倍体。

如高等植物的无性世代个体或其细胞。

113、二倍体113、指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这种细胞构成的个体。

114、多倍体114、指细胞内具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115、同源多倍体115、指各组染色体的来源相同的多倍体。

各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相同。

116、异源多倍体116、指各染色体组来源不同的多倍体,有偶数异源多倍体与奇数异源多倍体两类。

117、单体117、指多对同源杂色体中有一对缺少一条的孢子体(2n-1)。

118、缺体118、指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同时不存在孢子体。

119、三体119、指多对同源杂色体中有一号染色体有三条的孢子体。

120、双三体120、指多对同源杂色体中有二号染色体均有三条的孢子体。

121、遗传信息121、核酸分子链中四种碱基的排列组合方式叫做遗传信息。

排列组合方式不同,将传递和表达不同的性状(遗传信息的实现)。

122、遗传密码(三联体密码)122、遗传信息以三个核苷酸序列为一个单位,代表一个氨基酸分子或一个翻译起始、终止信号。

这样的三核苷酸序列即为三联体密码。

123、中心法则123、说明遗传信息由DNA向RNA,RNA向蛋白质转移的一般规律的学说。

124、交换子124、性状重组时,基因交换所涉及的最小核苷酸单位叫做交换子,一个交换子常是一对核苷酸。

125、突变子125、性状突变时,基因突变所涉及的最小核苷酸单位叫做突变子,一个突变子常是一对核苷酸。

126、作用子126、起作用的功能单位所涉及的核苷酸对及其顺序叫做作用子。

往往指一个基因,如果是结构基因,则一个作用子决定了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127、遗传工程127、指依据遗传学原理,采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有计划的技术操作,从而达到定向改选生物的遗传组成,使生物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重组技术。

128、基因工程128、指按照预先设计,把某生物DNA上某片段或人工合成基因,转移并嫁接到另一个生物DNA分子链上,并使之在后者个体中得以表达,从而产生新性状或新生物类型的生物技术。

129、基因129、指DNA分子链上具有一定遗传效应的一段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130、杂合体130、基因型中成对等位基因由不同等位成员构成的个体或细胞,称为杂合体。

131、纯合体131、基因型中成对等位基因由相同的等位成员构成的个体或细胞,称为纯合体。

132、双倍体132、细胞中全部染色体都是成对的且各对染色体之间有差异的个体,以2n表示其杂色体组成。

二、填空题
1、生物体内有了一定分子结构的遗传物质,在相应的--------- 条件下,就会在体内合成一定分子结构的--------- ,因而能进行一定方式的--------- 过程,从而发育出一定的--------- 。

2、生物的进化,经历着一个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由一个物种到另一个物种的演变过程。

3、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的三大要素是--------- 、--------- 和--------- 。

其中决定进化和选育方向的是
--------- 。

4、人类培育动植物新品种或新种,利用的是--------- 变异。

5、地球上所有生物,除了--------- 和--------- 之外,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6、细胞的构造是由--------- 、--------- 和--------- 三部分组成的,植物细胞在--------- 之外还有细胞壁。

7、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好时期是在有丝分裂的--------- 和--------- 时期。

8、染色体在--------- 中是成双的;在--------- 中是成单的。

同一物种,染色体的--------- 和--------- 一般是稳定不变的,而且不同于其他物种。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 时期,非姊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是--------- 时期,从而导致了遗传的--------- 规律。

10、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发生于--------- 时期。

由此导致了遗传的--------- 规律和--------- 规律。

11、种子植物双受精过程中,--------- 和--------- 受精发育成子代胚;--------- 和--------- 受精发育成胚乳组织。

12、玉米体细胞有20个染色体,写出各组织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叶--------- 柱头--------- 子房壁--------- 花粉母细胞--------- 胚乳--------- 胚--------- 卵--------- 花药壁--------- 极核--------- 管核--------- 。

13、假定一个杂种细胞里有三对同源染色体:AA’、BB’和CC’。

通过减数分裂所形成的配子有--------- 种染色体组合,它们分别是--------- 。

14、基因型为Aa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 和--------- ,其比例为--------- ,这种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 和--------- ,其比例为--------- ;完全显性时表型有--------- 和--------- ,比例为
--------- ,不完全显性时,表型有--------- --------- 和--------- ,比例为--------- 。

15、两颗非糯玉米相互授粉,在子代中产生了大约1/4的糯玉米,说明两颗非糯玉米都是--------- 。

16、如果非糯玉米同糯玉米杂交,子代全部为非糯,说明亲本非糯玉米是--------- 。

若再用子代与糯玉米杂交,下一代表现为--------- 。

17、如果父亲为AB血型,母亲为O血型,则子女能够出现的血型有--------- ,不能出现的血型有--------- 。

18、如果父母亲的血型都为AB型,则子女可能的血型有--------- ,不可能的血型有--------- 。

19、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有--------- --------- --------- 和--------- 四种,独立分配时,其比例为--------- 。

这种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 种,它们是--------- ;完全显性时,子代表型有--------- 种,子代表型的比例为--------- 。

20、杂合体有n对杂合基因,控制n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时,产生--------- 种配子。

杂合体自交,其子代基因型有--------- 种,子代表型在完全显性时有--------- 种,子代表型比例为--------- 。

21、有一杂交组合:显性1隐性2×隐性1隐性2,其子代有一半是显性1隐性2,另一半是隐性1隐性2,则亲本显性1隐性2的基因型是--------- 。

22、基因型为Aa1A1a2a1a1A2A1A1A2A1a1a2a1A1A2A1a1A2A1A1a2a1A1a2a
9C3C6、答:因为①独立分配律揭示了异位基因之间的重新组合是生物发生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生物有了丰富的变异类型,就可以广泛适应各种不同的自然条件,有利于生物的进化;②由独立分配定律可知,用于杂交育种的双亲必是纯合体,并能互补,同时可知目标个体在后代的概率,借以确定育种规模,第三可知杂交二代是杂交育种选择的关键
世代;③杂种优势利用时,独立分配规律告诉我们:杂种的双亲必须是纯合体;④良种繁育时,它告诉我们必须防杂保纯。

因之种种原因,故说独立分配规律是杂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7、答:连锁交换规律在育种上有以下应用:①它描述了同源染色体上异位基因的交换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为杂交育种中的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②它告诉我们:用于杂交育种的双亲必须是纯合体并能互补,同时目标个体在后代群体中出现的概率也可由交换值推算出来,借以确定育种规模;③它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鉴定一个易于鉴定的性状来选择一个与之连锁但不易鉴定的优良性状。

8、答:遗传三大规律的区别和联系如下:
①三规律都以减数分裂为基础;②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分离规律,且是后面两类遗传规律的基础;③处于不同对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规律;④处于同对染色体上的异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连锁交换规律。

9、答:利用测交法测定交换值时,测交后代中,量少的类型占类型总量的百分比,即是交换值。

其原理是:用于测交的隐性个体,只产生含隐性基因的配子,这些配子与被测个体产生的亲型配子和重组型配子相结合形成的测交后代个体,实际上可看作是被测个体的亲型和重组型配子,因而可以用量少类型占类型总量的百分比作为交换值。

10、答:遗传力大小代表了性状向后代的传递能力。

而育种工作中,只对性状进行选择。

遗传力大的性状,对之选择的效果较好,反之,就差,因此在育种工作的早期世代,要对遗传力大的性状严格选择,后期世代才对遗传力小的性状进行考察和选择,降低选择标准。

11、答: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和原理决定了它在育种工作中有以下实际意义:①数量性状遗传时,可遗传变异与不遗传变异交织在一起,不易区分,为此,在育种过程中的一切实验和选择,应尽可能的在地力均匀和管理统一的前提下进行,同时采用正确的田间试验统计和统计方法,以尽量消除试验误差,提高选择可遗传变异的可能性。

②基因的累加效应能使杂交二代出现超亲遗传的稳定个体,但其频率可能很低,因此杂交二代必经种植较大的群体。

③基因非累加效应能使杂交一代产生杂种优势,杂交二代以后,因非累加效应的消失,杂交二代以后杂种优势将衰退,因而杂种优势利用时一般只利用杂交一代,而杂交育种选择这类非累加效应是无用的。

④遗传力则让人们知道应在什么世代对性状进行选择,选择效果如何等等。

12、答:近亲繁殖的后代,生活力衰退,生长势减弱,产量、质量、适应性、抗性降低等。

13、答:自交的遗传效应,一是使杂合体的基因型分离,并使分离出的各种基因型纯合;二是导致杂种后代基因型重组、性状重组和稳定;三是使隐性形状得以表现,因而在育种时便可淘汰那些具有不良隐性基因的个体。

14、答: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中,都要求双亲基因型纯合,这种纯合可通过自交来达到目的。

而在杂交育种中,从杂交一代直到育成新品种,都要经过育种材料的连续自交过程。

另外,其他各种育种途径也都要经过自交来选择与繁殖优良而稳定的后代。

这些都是自交在育种中的意义。

15、答:基因的分离与重组和基因型的逐渐结合、性状的分离和稳定、隐性性状得以表达等,是自交与回交在遗传上相同的效应。

二者的不同点是: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向着多个不同方向逐渐纯合,而回交后代的基因型是向着轮回亲本这一个方向逐渐纯合,因而逐代恢复轮回亲本的性状;同时,仅就具有轮回亲本基因型的个体在后代出现的概率而言,回交时基因型纯合的进程比较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