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1例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21例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16-03-14T10:02:50.90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22期作者:张圣军孙西虎赵建军[导读] 潍坊市寿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 DD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畸形,男女比例约为1:6,大约1/4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2]。
潍坊市寿光人民医院关节外科山东省潍坊市 262700髋臼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hasia of the hip, DDH)是指髋臼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髋臼和股骨头对应关系不良,长期的应力异常而出现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股骨头半脱位,甚至局灶性坏死、严重骨关节炎的一种疾病。
早在1939年Wiberg[1]就提出髋臼发育不良这一概念,并在其相应的影像学及临床研究中对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及脱位的区别进行了进一步明确。
DDH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髋关节畸形,有文献报道成人DDH的发病率男女有别,男女比例约为1:6,大约1/4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2]。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初次全髋置换术21例,男9例,女12例,患者髋臼发育不良(DDH)继发骨关节炎。
手术时年龄36—7l岁(平均60.1岁)。
根据术前x线片评估以及术中所见,按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髋臼骨缺损分类[3],按Crowe分型对21髋DDH进行分类,I型2例,II型6例,III型11例,Ⅳ型2例。
使用假体情况:Smith-nephew初次Synegy假体13例,深圳博恩髋关节假体8例;所放髋臼杯的平均外径48毫米,最小40毫米,最大60毫米。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侧卧位外侧入路,完全切除病变的关节囊,松解肌腱和筋膜,使关节脱位,按预定截骨线行股骨颈截骨。
在可能的情况下,重建髋臼应在真臼的位置,清除骨赘及纤维和脂肪组织,自小到大用髋臼锉前倾15°-20°,外展45°造臼,安装合适的髋臼假体。
股骨侧扩髓时保持15°前倾,选用小号股骨柄假体,自小号开始手动扩髓。
重建结束后将假体关节复位,检查稳定性及活动度,放置引流后逐层缝合,外展垫固定双下肢于外展中立位。
本组病例均在真臼处放置髋臼假体,CroweⅠ、Ⅱ、Ⅲ型通过真臼加深内移后可放置常规大小的臼假体,Crowe Ⅳ型在真臼位置安装外径小于44 mm以下的小型髋臼假体及直径22mm的股骨头。
术后第3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3周后扶拐下地,3个月可弃拐行走。
随访评价
术后行髋关节包括股骨中上段X线片检查,并分别在术后3个月、半年及之后的每一年进行门诊随访,复查X线片并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进行评价,包括疼痛、步态、功能活动、畸形和活动度5个方面,总得分为100分,优>90分,良80~89分,可70~79分,差<70分。
统计学分析
患者手术前后数据应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本组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5年,平均28个月。
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下肢延长2~4cm,基本恢复双下肢平衡。
术前Harris评分27~62分,平均47分;术后Harris评分82~95分,平均87分(优15髋,良4髋,可2髋),较术前有明显提高(P<0.05),近期优良率达到92.6%。
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脱位、假体周围骨折、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无假体松动的临床和X线征象。
1例患者出现髋部间断疼痛,多次复查X线片均无异常,1例患肢轻度跛行,无疼痛,可以长距离行走。
THA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有效方法之一。
本研究对21例(21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及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的人工THA及术后随访观察,患者疼痛完全消失,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Harris评分明显提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近期临床效果满意。
讨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伴脱位的治疗方法与患者年龄密切相关[4]。
对于3岁以内的患者,非手术治疗即可,但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骨性改变及塑形能力逐渐减弱,目前对于成人DDH主要采用手术治疗。
患者早期无明显髋关节病变,可能选择非手术保守治疗,中期髋关节疼痛加重,出现关节半脱位或脱位,轻度骨性关节炎表现,治疗主要的代表性手术有Chiari骨盆内移截骨术及各种髋臼加盖术等。
晚期髋关节继发严重骨性关节炎,此期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最合适的治疗方案,但因患者髋关节解剖结构异常,及其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致使手术难度比常规关节置换术明显增大[5]。
应用人工关节治疗DDH 可参考经典的 Crowe 分型,在DDH 的关节置换中,操作上最具有挑战性的应属髋臼侧的重建[6]。
Stans 等报道70例患者,置换后平均随访16.6年,髋臼假体安置于真臼外的松动率为 83.3%,在真臼内的仅为 42.3%。
髋臼内移及应用小臼杯可使假体获得满意支撑并减少植骨区载荷分布。
但仍有作者提出对于复杂的Crowe-IV型DDH 选择高位髋中心。
国内郝跃峰等使用生物型假体对髋臼上方存在骨缺损的病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放置高位髋中心也可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Franklin T, John H.Osteoarthrosis and congeni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family members of children[J].J Bone and Joint Surg,1990, 72 A:1510-1518.
[2]周利武,赵建宁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调查分析[J]医学研究生报, 2000, 13(6):387-389;
[3]罗先正,邱贵兴.人工髋关节学.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
[4]李子荣.髋关节发育不良和脱位:早期发现并分型选择治疗[J].中华外科杂志,2008,46(17):1281-1283.
[5]Li B, Gong Y, Zhang L, et al.Total hip arthroplasty for the treatment of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 in adults.Zhongguo Xiu Fu Chong Jian Wai Ke Za Zhi.2008;22(6):646-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