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ppt导学课件(有答案)-(高二历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兴儒学。
[易错易混]
三教合一并不是三教相互融合。魏晋南北朝时
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 摇,但并未失去。“三教合一”的主张并不是要求“三教”合为 “一教”, 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 调和并吸收佛教、 道教的理论。
二、程朱理学 [教材导学]
[ 易错易混 ]
“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实践出真
③在认识论上,提出“ 说。 (3)评价 ①继承和发展了 者。
致良知
”“知行合一”的学
陆九渊
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
②其“知行合一”不能科学地说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轻巧识记] 宋明理学
[易错易混]
理学是儒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体系,是儒学
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而非独立于儒学之外的新的哲学流派;心学 是理学的一个流派,也并非独立于理学之外的新哲学。
思考:你知道女性贞节观的形成是受什么思想的影响吗? 提示:程朱理学。
一、三教合一 [教材导学]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适应形势的需要,吸收了佛教、道教 的精神,有 Nhomakorabea新的发展。
2. 隋朝 为主。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以儒学
崇儒 ,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大师 韩愈 率先提出复
[思路引导]
[解析]
宋明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
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 高个人修养。所以选择 C。
[答案] C
图示理解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 针对训练 ]
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
后,朱熹写下《过分水岭有感》 ,诗曰:“地势无南北,水流有 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这表明朱熹认为他的理学与 陆九渊的心学 ( ) B.大同小异 D.大异小同
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 间万事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 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 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深化拓展] “三纲五常”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 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 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它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 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 柱,才算得道。
三、陆王心学 [教材导学] 1.南宋陆九渊的思想主张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 (2)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 在心中。 (3)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 理。
反省内心
就可得到天
2.明朝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1)背景:明中期以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封建专制统治陷 入危机。 (2)主张 ①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 ②吸取佛教思想, 宣扬“ 心外无物 题。 ”“心外无理”的命
2.积极 (1)具有和谐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 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的意识。 (2)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 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今天 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重 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4)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主自强的 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 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陆九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材料三表明朱熹与陆九渊在哪一方面产生矛盾, 各自的主 张是什么?
[信息解读] (1)注意“天理”与“万物”之间的关系。 (2)注意“宇宙”与“吾心”之间的关系。 (3)抓住朱熹、二陆在“教人”上的差异。
第 一 单 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三课
宋明理学
学习目标:1.知道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儒学面临的挑战, 了解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原因。2.理解并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 学的内容并比较其异同。 3.认识宋明理学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 思想、文化等的深远影响。
课前自主预习 K
教材为本 梳理新知
[情景导学] 材料 中国的县志中有丰富的女性资料,它们清楚地表明,
二、程朱理学的三大特点 1.进一步思辨化:宋明理学家们一方面吸收借鉴佛教和道 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 的因素, 利用这些外来的和传统的文明成果, 在消化吸收的同时, 他们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 学论证。传统的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 系终于变成了哲学理论体系。这一富于思辨性的理论形态,表现 在构建了从宇宙观、认识论、方法论、道德论、人性论到历史观 诸方面都能相互统一起来的庞大而又缜密的理论体系。
课堂互动探究 K
师生互动 合作探究
探究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材料探史] [史料呈现] 材料一 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
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河南程氏遗书》 材料二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
材料三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
2.更多地吸收了佛、道因素:宋明理学的佛道化表现为三 个方面:其一是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建构儒学伦理 道德的形而上学;其二是借鉴佛道两家的传教谱系,创立儒家的 传道体系,即儒学的“道统”;其三是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 吸收进来, 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 提出了“存天理, 灭人欲” 的道德主张。
[答案提示] 原。 (2)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3)在探求理的途径上产生分歧。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陆 九渊主张“发明本心”。 (1)天下万物都可以用理来解释,理是万物的本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题型突破]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 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 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
3.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家们讲究操守,强 调气节,提倡“舍生取义”的精神。他们充分肯定精神生活、道 德修养的重要,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生的意义,力 求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他们将道德作为本体, 重建了人的哲学。
[网络构建]
A.南辕北辙 C.水火不容
[解析]
解题时首先应注意诗歌的开头结尾 “ 地势无南
北”“应知合处同”,这反映朱熹的认识是从大处着眼,认为双 方的根本立场是一致的、相同的,都是孔孟纲常。
[答案] B
思维能力升华 S
深化知识 构建体系
一、宋明理学的影响 1.消极 (1)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 求。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 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宋明理学还存在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的观念、轻视自 然科学的观念、轻视个体自由的观念、重礼轻法等观念。
妇女的贞节是当地荣誉的象征 …… 对风俗的描述,列女志的前 言,甚至许多地方志的编纂体例都清楚地显示,女性贞节是向外 部世界描绘地方道德标准的综合价值观的组成部分。来自长江下 游的一些例子很有说服力, 其中有如下描写: “歙称闺门邹鲁(指 文教兴盛之地),盖山川清淑之气所独钟,抑亦程朱之教泽。” ——邓小南等《中国妇女史读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