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七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说:“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此炼钢法指的是
A. 高炉炼钢法B. 块炼法C. 渗碳炼钢法D. 灌钢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凡铁分生、熟,出炉未炒则生,既炒则熟。生熟相和,炼成则钢。”所述为将生铁熟铁合炼成钢的方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该方法为灌钢法,故D正确;ABC均与材料信息不符。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东汉初年,汉光武帝多次释放奴婢,禁止买卖人口,有利于增加地方劳动力,促进经济的复原和发展,C项符合题意;依据材料,对诸侯王苛刻的政治行为进行限制,有利于缓和阶级冲突,巩固政权,A项不符合题意;依据材料,没有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不行能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B项不符合题意;释放奴婢,减弱了人身限制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D
【解析】
【详解】“佃农有了肯定的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可知,租佃权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产权形式,使小农户能取得肯定的资产,从而巩固了小农经济,D正确;租佃制下,土地全部权属于地主,佃权是租佃的权利,解除A;租佃制下地主仍旧可以获得地租,因此其利益并未受损,解除B;租佃方式巩固了小农经济,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解除C。
11. 下列图表内容与人类工业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面是对陈述的推论。其中这些推论正确的有
史实
推论
1.英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18世纪的70%下降到1841年的20%。
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城市化进程。
2.德国的现代化伴随着国家的统一进程。
国家统一为其供应了统一的市场和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3.工业时代初期,很多工厂成为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此后英美又在上海、厦门接连开办船舶修理厂、印刷厂、药房、打包厂等,他们雇佣了一部分中国人从事生产。”可知,鸦片斗争后,英国人起先在华投资设厂,并雇佣了一部分中国人从事生产,中国早期近代产业工人诞生,D正确;据材料可知,英国人在设厂中也开设书馆,这只是在华投资设厂的一方面,A片面;B违反史实;据材料反映的英国人起先在华投资设厂,并雇佣了一部分中国人从事生产,材料中不能推断“通商口岸数量增加”,C错误。
2. 东汉初年,刘秀下诏实行了如下措施:释放囚徒,不断扩大赦免范围;有支配、有步骤地七次释放奴婢,不断地重申“卖人法”、“略人法”等禁令;对诸侯王的政治行为进行限制等。刘秀的上述措施
A. 针对当时突出的人地冲突B. 意在彻底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C. 利于社会经济的复原与发展D. 旨在限制全国农业劳动力
【答案】C
A. 消遣活动起先突破时间限制B. 已经成为南方经济中心
C. 城市生活具有世俗文化色调D. 市民阶层成为社会主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临安城内有多处瓦肆,有处喧闹 瓦肆,昼夜有傀儡戏、影戏、杂剧、说书、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适应了市民的文化需求,具有世俗文化色调,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消遣活动的时间信息,解除A;材料反映临安消遣活动丰富多彩,不能说明临安是南方经济中心,解除B;南宋时期,仍旧以小农经济为主,农夫是社会主体,解除D。
10. 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运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闻中吃光全部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飞梭的独创标记着工业革命的起先
B. 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 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 水力纺纱机的独创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14. 史学界认为近代某项运动,“主事者识见有限、缺乏全盘规划”“是一种由上而下、范围有限的改革”“并未触动中国传统社会与经济的根本”。该运动是
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戊戌变法D. 清末新政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主事者“见识有限”,缺乏“全盘规划”和“自上而下有限改革”等,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场运动指的是洋务运动,属于地主阶级内部改革运动,主要停留在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选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与“自上而下,有限改革”不符,A选项错误;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均要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已触动中国“传统社会和经济的根本”,CD两项错误。
3. 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主动参加以往被士大夫讥为“堕落”行为 的诸如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这一变更反映了( )
A. 市民价值观念的转变B. 传统伦理道德的缺失
C. 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D. 程朱理学思想的盛行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结合所学,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随着人与人之间经济沟通的增多,土地兼并、商业贸易、钱财房贷等与民争利的行为受到部分士大夫的关注,客观上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项正确;依据材料"宋代一部分士大夫提倡日用之学、治生之术"可知,材料内容强调的是日用之学、治生之术受到部分士大夫的提倡,没有体现市民价值观念的变更,A项错误;依据所学,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三纲五常等思想,材料内容没有体现传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B项错误;程朱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
C.加强了国家治理D.解决了王国问题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上计制度是中心了解地方政情、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所以该制度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治理,故选C项。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是和土地私有制有关,只要制度不改则无法限制土地兼并,且材料中的上计制度更多的也只表现为一种统计制度,不能起到限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解除A项;该制度主要涉及中心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君相冲突,故其不能体现为君主专制的强化,解除B项;材料所述的时间段为汉初,王国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也才有了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故解除D项。
9. 16世纪以前,西欧物价在数百年内始终是比较稳定的。但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等高了2倍多。这一变更
A. 导致世界贸易中心发生变更
B. 巩固了西班牙的霸主地位
C. 加速了西欧的资本原始积累
D. 阻碍了东西方的经济沟通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材料所述为新航路开拓后,财宝源源不断流向欧洲,导致价格革命出现,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C正确;世界贸易中心的转变,与材料信息无关,故A不正确;财宝流入西班牙,并没有转化为资本,而是流向了邻国,促进了荷兰、英国等的发展,西班牙最终丢失了霸主地位,故B不正确;新航路开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沟通,故D不正确。
8. 16世纪,“财宝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以致有人说“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买卖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这一现象足以说明
A. 西班牙贸易引发了价格革命B. 欧洲贸易中心发生了转移
C. 西班牙的财宝没有转化资本D. 西班牙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
“财宝历史性地集中到西班牙一边”说明随着殖民掠夺,白银等珍贵金属流入西班牙; “哪个国家同西班牙人做买卖越多,哪个国家的白银就越多”说明西班牙的白银没能转化为发展工业的资本,而是用于购买他国消费品,故C项正确;价格革命是贵金属输入的结果,而不是贸易的结果,解除A项:贸易中心转移是商业革命的表现,故B 错误;材料未涉及西班牙在欧洲贸易中的地位,解除D项。
【点睛】本题的解答应当联系所学,依据有关史实对表格中的史实陈述和推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确定哪些是符合史实、推论正确的,然后依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来确定答案。
12. 下表为《中国近代某时期进出口贸易额统计表》(单位:两白银),对表中数据变更的缘由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进口
出口
1885
88200018
65005711
15.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历经曲折,风雨兼行。结合所学学问,依据下列探讨数据,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858—1911年新设民用工矿企业及其创办资本统计表(资本数单位:万元)
1858—1894年
1895—1911年
总数
年均
总数
年均
家数
153
4.14
800
47.06
资本数
3803
102.78
16578
黑龙江省绥化市第七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
1. 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难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支配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
A.限制了土地兼并B.强化了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运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闻中吃光全部羊的‘披着羊皮的狼’”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珍妮机的独创标记着工业革命的起先,故A错误;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故B错误;骡机的独创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故D错误。
975.18
每家资本
24.86
20.72
①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②民族工业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4. 封建制度确立后,中国古代的多数地主选择了租佃方式,“田中事,田主一切不问,皆佃农任之”。佃农有了肯定前承退佃自由,取得佃权的农户可以将土地转租他人,地主不得干涉佃权转让。这说明租佃方式
A. 逐步变更了土地全部制性质B. 损害了多数地主阶层的利益
C. 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D. 巩固了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
6. 1397年明朝科举考试录用进士52人全是南方人,北方举人全数落选北方举人剧烈不满,纷纷指责主考官自己是南人,就包庇南人压抑北人,朱元璋派人复查,结果是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史称“南北榜争”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
A. 考试制度的不公允B. 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中心集权加强的影响
【答案和教化重心的南移,导致1397年科举考试录用的进士全是南方人,北方人倒数落选,出现了“南北榜争”,B项正确;“主考官并未舞弊违法”,凭成果录用的考试制度相对公允,A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心集权的加强,均与“南北榜争”的出现无关,CD两项错误。
7. 南宋临安城内,在不同方位计有20多处喧闹的瓦肆,昼夜有傀儡戏、影戏、杂剧、说书、杂技等多种表演形式,每天有上千人聚此互动,游乐休闲。这说明当时的临安
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负面产物。
4.其次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大企业和垄断资本。
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答案】C
【解析】
【详解】英国农村人口比重的削减是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的城市化进程;德国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次次工业革命中由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推论正确的有3个,故答案为C项。现代工厂制度是工业革命的正面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不能因为“血汗工厂”的存在,就否定其进步意义。其他三项均为错误,解除A、B、D项。
1895
171696715
143293211
1905
447100082
227888197
1911
471503943
377338166
A. 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逆境B. 中国进出口贸易额普遍增加
C. 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D. 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更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以看出,19世纪80年头以后,中国进出口数量都在大幅度上升,说明我国和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亲密,选项C正确;选项A、B不属于数据变更的缘由,解除;依据材料数据无法推断传统经济结构是否发生重大变更,而且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这一时期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选项D解除。
13. 1843年英国传教士在上海开办墨海书馆,1845年英国人在广州黄埔开办柯拜船坞,美国传教士在宁波开办美华书馆。此后英美又在上海、厦门接连开办船舶修理厂、印刷厂、药房、打包厂等,他们雇佣了一部分中国人从事生产。据此可知
A. 中外文化逐步融合B. 传统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C. 通商口岸数量增加D. 早期近代产业工人诞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