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第一章烟叶生产汇总5.1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烟叶生长
一、单选题
1.每次采收叶片数量要有3-4片,一株烟(C)左右采烤完毕,烤后具有成熟烟叶特有的香吃味。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2.大田病情、虫情普查是(B)的重要依据,参照近期气候条件是否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来确定近期内病虫害的发生程度。
A、中期预报
B、短期预报
C、长期预报
D、超长期预报
3.烟叶生产在适宜的种植环境基础上,采用优良品种,采取(B)的种植技术,配以适宜的烘烤工艺,才能获得优质烟叶。
A、科学
B、规范
C、合理
D、高效
4.(D)常常给烟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较大的损失和影响,发生的烟田往往出现一些土传病害和叶部病害的流行。
A、旱花
B、返青
C、雹灾
D、底烘
5.工艺成熟叶片蛋白质含量为(C)。
A、10%-13%
B、11%-14%
C、12%-15%
D、13%-16% 6.烤烟在大田生长前期若遇上持续的(C)的低温也易现大面积早花。
A、12-16℃
B、13-16℃
C、13-18℃
D、14-18℃
7.叶尖变软,烟叶的失水量相当于烤前含水量的(B )。
A、10%以下
B、10%-20%
C、20%-30%
D、30%以上8.烟株生长(B)适宜的温度,则有利于烟叶成熟落黄,生产出外观质量好的烟叶。
A、旺长期
B、成熟期
C、落黄期
D、衰老期9.干筋期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过高,还会(C)。
A、挂灰
B、轻度洇筋
C、烤红
D、硬黄或蒸片10.从烟叶内含物质的丰满程度和烟叶产量的概念出发,烟叶的采收应在14点以后,此时叶片( A )含量最高,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
A.干物质
B.产量
C.成熟度
D.油分
11.( C )肥料作为活菌制剂的有效期。
选D
A.有机
B.化学
C.微生物
D.生物
12.就一片叶而言,叶定长时,叶片厚度的顺序是( C )。
A.叶尖>叶中部>叶基>叶缘
B.叶基>叶缘>叶尖叶>中部
C.叶中部>叶尖>叶缘>叶基
D.叶中部>叶缘>叶尖>叶基
13.温度过高,会导致烟株叶片灼伤,特别( A )出现焦尖、焦边现象。
A.上部叶
B.中部叶
C.下部叶
D.中下部叶
14.后发烟变黄阶段温度仍以( D )℃为宜,定色升温阶段的升温速度宜慢不宜快,以促进内含物质在较高的温度下转化,达到黄烟等青烟。
A.42
B.40
C.39
D.38
15.早花现象严重的烤烟烟株,主茎烟叶收烤价值极小,应以培育( D)为主。
A.顶杈
B.上部烟杈
C.中部烟杈
D.下部烟杈
16.对短日植物大豆来说,北种南引,要引( B )。
A.早熟品种
B.晚熟品种
C.中熟品种
D.两熟品种
17烟草主要的吸收根系多在茎基周围( D )㎝范围内。
A.10-15
B.25-30
C.15-30
D.以上都不对
18( C )部叶的环境小气候极差,往往因湿度大,光照不足,最终形成“水黄“或”白黄“现象。
A.上
B.中
C.下
D.中上
19烟叶的失水量相当于烤前含水量的70%~80%,叶片基本全干,更加卷缩,此时烟叶干燥程度为( B )。
A.小卷筒
B.大卷筒
C.干片
D.干筋
20不熟的叶片靠后常带有青色,油分( B ),弹性差。
A充足. B.不足 C.尚有 D.无
21烟株适宜在(A)的土壤环境生长,外观质量较好。
A、磷、钾含量高
B、氯、钾含量高
C、氮含量高
D、磷、钾含量高
22早期用棵种播种,每亩大田需要2-3克种子,经过包衣丸化处理后,每亩大田仅需种子(A)克,大大减轻了种子良繁生产的负担。
A、0.3-0.5
B、0.2-0.5
C、0.3-0.6
D、0.2-0.6
23烟株生长适宜的温度在(B)℃
A、20-25
B、25-28 C 、28-30 D、 30-35
24烟叶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从育苗开始到工业使用一般要经过(C)年的时间,有的时间还要更长。
A、2
B、2-3
C、 1-3
D、3
25烟叶调制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生化过程,定色期湿球温度过低或不稳定,或干筋期湿球温度过低,会造成烤后烟叶(C )。
A、挂灰
B、烤红
C、光泽灰暗
D、蒸片
26病虫害预测是估计病虫害未来发生趋势,是制订(D)的前提和依据。
A、防治方法
B、防治政策
C、防治途径
D、防治决策27烤烟大田期间的月平均降雨量,以( B )mm较好。
A、50-80
B、100-130
C、150-200
D、200以上
28移栽后的还苗期一般为( C)天。
A、1-3
B、8-10
C、3-7
D、8-11
29烟草还苗期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C )左右宜于烟苗还苗。
A、50% B、60% C、70% D、80%
30烟草伸根期适宜土壤水分含量指标为最大持数量的( B )。
水分过多不利于烟株根系的生长。
A、50%
B、60%
C、70%
D、80%
31旺长期烟株生长的速度很快,需水量约为烟株整个生育期的(A)。
A、50%
B、60%
C、70%
D、80%
32旺长期烟株生长的速度很快,需水量约为烟株整个生育期的50%,此期土壤适宜含水量指标为最大持水量的( D )左右。
A、50%
B、60%
C、70%
D、80%
33烟叶成熟采烤期雨水过多,光照不足,易造成烟叶( B),不能正常成熟,降低烟叶品质。
A、假熟
B、返青
C、过熟
D、挂灰
34一般认为烟株的叶片数少于( C )片属于早花。
A、8
B、 10 C 、13 D、15
35下列不是影响烟草开花的外部因素的是(B )。
A、光周期
B、水分
C、温度
D、营养
36根据研究:在低温诱导下不同品种的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对比下列品种,对低温最敏感的是:( A)。
A、NC82
B、G80
C、RJ11
D、K326
37.根据研究:在低温诱导下不同品种的花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前,对比下列品种,对低温最不敏感的是:(D)。
A、NC82
B、G80
C、RJ11
D、K326
38.返青烟叶成熟采烤后,( B),品质下降。
A、叶片较薄,有机物积累较少
B、叶片较厚,有机物积累较少
C、叶片较薄,有机物积累较多
D、叶片较厚,有机物积累较多
39.下列烟草早花现象严重烟株的补救措施中,错误的是( A)
A、应以培育上部杈烟(留顶杈)为主
B、及时削去主茎
C、留下部叶2-3片
D、待腋芽萌发后,选留健壮腋芽一个,抹除其余腋芽
40.大田烟株幼叶出现后10-15天之内称为(A )。
A、幼叶生长期
B、旺盛生长期
C、生理成熟期
D、衰老期
41.底烘是指在烤烟大田生长(C )出现的,烟株下部叶片未到正常成熟期就过早变黄、枯萎现象。
A、初期
B、前期
C、中后期
D、后期
42底烘是指在烤烟大田生长中后期出现的,烟株(C )叶片未到正常成熟期就过早变黄、枯萎现象。
A、上部
B、中部
C、下部
D、顶叶
43底烘的实质是叶片的光合作用(A)呼吸作用。
A、弱于
B、等于
C、强于
D、相当
44.烟株受冰雹打击后,应立即进行追肥培土。
一般情况下可补施全部施肥量的(B)。
A、10%左右
B、15-30%
C、40-50%
D、80%以上
45( A)是在病虫害发生前不久或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对病虫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危害程度做出的预测。
A、短期预测
B、中期预测
C、中短期预测
D、长期预测
46苗期以( C )天为宜,做到适龄苗移栽,苗期过长易出现早花。
A、40~45
B、45~55
C、55~65
D、65~70
47( B )是表示群体抗病性的强弱或感病的程度
A、发病率 B 病情指数 C、严重度 D、病害损失率
48叶斑型病害。
从第一次采收开始取样,一般做( B)次估计,即分别采下二棚、腰叶、上二棚或顶部叶片
A、2~4
B、3~4
C、2~3
D、1~4
49烟叶品质损失估计。
将各病害烟样按病级至少取( A)样品进行品质分析,取样时同病级烤后烟样按分级后各等级分别取样。
A、500克
B、400克
C、300克
D、450克
50细菌性病害的生物防治可利用拮抗细菌( B)、蛭弧菌、病原细菌的低致病株或无毒突变体等
A、促生性根际细菌
B、放线菌
C、生防菌
D、巴氏杆菌
51蚜传病毒病。
采收前( C )天以株定病级并挂牌,分次采收,做全株损失估计并取样进行品质分析。
A、2~3天
B、2~4天
C、1~2天
D、1~3天
52烟草种子质量是由烟草种子不同特性综合而成的概念,通常包括( B)和播种质量两个方面。
??、
A 品种纯度
B 品种质量
C 种子净度
D 发芽率
53( B )是指包衣丸化种子在发芽终期(14d)全部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包衣丸化种子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A、发芽势
B、发芽率
C、发芽度
D、活力
54裂解率是指包衣丸化种子置于湿润滤纸上,(B)分钟内包衣(种衣剂)裂解的粒数占供试包衣丸化种子总粒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A 、2 B、3 C、4 D、5
55( A)是指包衣丸化种子发芽初期(7d)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包衣丸化种
子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A、发芽势
B、发芽率
C、发芽度
D、活力
56. 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对烟叶的正常成熟是必要的。
若打顶过重,留叶过少,烟叶往往(B)。
若不打顶,则叶片内含物不充实,()。
A、推迟成熟期但也能成熟
B、推迟成熟期不能真正成熟
C、适时成熟不能真正成熟
D、适时成熟仍能真正成熟
57.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幼叶出现后10-15天之内称为幼叶生长期,此期的特点是(A)。
A、叶组织细胞旺盛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B、烟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1.C、叶内干物质积累最多 D、叶内物质达到协调
58.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旺盛生长期的主要特点是是( B),到本期结束时,叶面积达到最终值的70%,叶体积达最终值的80%,叶重达最终值的65%。
A、叶组织细胞旺盛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B、烟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C、叶内干物质积累最多
D、叶内物质达到协调
59.烟叶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成熟期的主要特点是(C)。
A 、叶组织细胞旺盛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B、烟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C、叶内干物质积累最多
D、叶内物质达到协调
60.叶生长发育过程中,工艺成熟期的主要特点是(D )。
A、叶组织细胞旺盛分裂,细胞数目迅速增加
B、烟叶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C、叶内干物质积累最多
D、叶内物质达到协调
61.土壤质地影响烟叶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也影响烟叶的成熟过程.通常情况下,在质地粘重的土壤上生产的烟叶(A )。
A组织结构紧密,成熟迟缓 B成熟较快,耐熟性差,适熟期较短
C组织结构疏松,成熟迟缓 D易落黄
62.生理成熟烟叶已完成干物质积累过程,达到了(D)并开始出现某些成熟特征。
A.最好的鲜烟质量
B.内含物质最协调
C.烟叶充分落黄
D.最大生物学产量
63.烤烟叶片中蛋白质的含量在(B )。
A幼叶生长期达到最高值,幼叶生长后下降明显
B生理成熟前达到最高值,生理成熟后下降明显
C旺盛生长期达到最高值,旺盛生长后下降明显
D工艺成熟期达到最高值,工艺成熟后下降明显
64.烤烟中的a-氨基酸含量随成熟度提高而减少,至(C)达最低点,之后又急剧增加。
A.旺盛生长期
B.生理成熟期
C.工艺成熟期
D.完熟期
65.烤烟随着成熟度的提高,香气物质的总含量(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前期减少,后期增加
66.在烟天密度大、水肥多的情况下,( D)烟叶还会形成不同程度的“水黄”和“白黄”现象。
A、中部
B、上部
C、中上部
D、下部
67.大田烟株若不打顶,开花时叶内营养物质大量用于生长,则(A)叶片常表现为假熟。
A、下部
B、中部
C、上部
D、顶叶
68.通常情况下,生长在(C)土壤的烟叶往往成熟较快,耐熟性差,适熟期较短。
A、质地秥重
B、有机质低
C、砂质
D、壤质
69.烤烟( D)的生态环境和小气候是最恶劣的,成熟反应也快,只要略见成熟特征既是成熟。
A、上部
B、中部
C、中下部
D、下部
70.烟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成熟程度称为( A )
A、田间成熟度
B、原烟成熟度
C、烘烤成熟度
D、分级成熟度
71.把烟叶经烘烤调制后形成的产品按分级标准而划分的成熟档次叫( BD)。
A、田间成熟度
B、原烟成熟度
C、烘烤成熟度
D、分级成熟度
72.大田烟叶(C)含量可以作为判断烟叶成熟的一个生化指标,其含量已经分解时标志着烟叶充分成熟。
A、蛋白质
B、氨基酸
C、淀粉
D、总糖
73.在烟叶成熟过程中,成熟度不同,烟碱含量也不同,( A)烟碱含量最高。
A、过熟叶
B、成熟叶
C、未熟叶
D、完熟叶
74.从烟叶内含物质的丰满程度和烟叶产量的概念出发,烟叶的采收应在(C)以后,此时叶片干物质含量最高,对提高产量和品质有利。
A、 8点
B、12点
C、14点
D、4点
75.烟叶采收时,( A)要在早上露水未干时采收。
A、干旱天气
B、晴天
C、上午
D、下午
76.长时间降雨,应( A)采收。
A、推迟
B、立即
C、上午
D、下午
77.烘烤过程中,烟叶干燥状态达到主脉发软时,烟叶失水(B)左右。
A、10-20
B、30-35
C、50-60
D、60-70
78.对于叶片厚,组织致密,含水量小,叶片变黄慢的(A),其变黄特点是由叶尖开始,再向叶边缘和主脉两侧发展。
A、顶叶
B、腰叶
C、徒长叶
D、上二棚叶
79.徒长叶生长茂盛,往往是雨季或旺长期浇水过多的(D)。
A、顶叶
B、上二棚叶
C、中部
D、下部
80.烘烤含水量小的烟叶策略(D)。
A、高温快烤
B、高温慢烤
C、低温快烤
D、低温慢烤
81.旱黄烟烘烤变黄稳温阶段温度宜稍高(C)。
A、30-36
B、35-38
C、39-40
D、41-42
82.在旱黄烟烘烤过程中,转火后的升温要慢中求快,太慢将导致烟叶内含物过度消耗而(C)。
A、变红
B、回青
C、变黑
D、挂灰
83.烘烤返青烟的基本技术原则是(A)。
A、高温变黄,低温定色
B、高温变黄,高温定色
C、低温变黄,低温定色
D、低温变黄,高温定色
84.下二棚烟烘烤时,待高温区烟叶变黄(B)成左右以上变软后,以每小时1C 的速度把干球温度升至42C温度仍保持36-37C,使主脉发软充分塌架。
选C???
A、三
B、四C、五 D、六
85.在烘烤(D)的整个定色过程中都需要通风排湿,各阶段的烧火都正常烟叶要大,要求大而稳。
A、旱天烟
B、旱黄烟
C、顶叶
D、嫩黄烟
86.只有在( B )期烟株受到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才可促使烟株较快的从营养生长期向生殖生长期转变。
A、基本营养生长
B、可变营养生长
C、生殖生长
D、花芽分化
87.在适宜害虫发生的季节,(A)是害虫生长发育快慢的重要因素。
A、温度的高低
B、光照的长短
C、光照的强弱
D、温度的大小
88.大田烟叶从开始迅速生长到生长速度明显减慢的一段时间是( B )。
A、幼叶生长期
B、旺盛生长期
C、生理成熟期
D、衰老期
89. 烟叶弹性的强弱受( A )的影响最大
A、成熟度
B、长度
C、宽度
D、颜色
90. ( A )包衣丸化种子发芽初期正常发芽种子数占供检包衣丸化种子数的百分率,用%表示。
A、发芽势
B、发芽率
C、发芽度
D、活性
91. 烤烟基本色由浅至深,烟叶变化规律是( C )
A、总氮含量减少
B、烟碱含量减少
C、蛋白质含量增多
D、糖含量增多
92. 一般情况下,随着成熟度(尚熟-成熟-完熟-过熟)的增加,烤烟的身份( A )
A、由厚向薄变化
B、由薄向厚变化
C、不发生变化
D、没有规律的变化
93.一般叶片长度与其物理特性有密切关系,主要影响( B )
A、烟叶的吸湿性
B、含梗率
C、单位面积重量
D、燃烧性
94. 影响叶片大小、叶形宽窄、主脉粗细的遗传因素主要有( A )
A、烤烟品种
B、等级
C、水分
D、施肥
95.返青烟叶成熟采考后( B ),品质下降。
A、叶片较薄,有机物积累较少
B、叶片较厚,有机物积累较少
C、叶片较薄,有机物积累较多
D、叶片较厚,有机物积累较多
96.一般来说( B )烟叶烤后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均较低,总氮和蛋白质含量较高
A、完熟
B、未熟
C、工艺成熟
D、过熟
97.烟叶采收时( A )要在早上露水未干时采收。
A、干旱天气
B、晴天
C、阴天
D、烟叶含水量多
98. 烘烤嫩黄烟,变黄阶段,干湿差要求达( C )℃左右,定色阶段湿球温度宜在38℃以下。
A、1~2
B、2~3
C、4~6
D、6~8
99把烟叶经烘烤调制后形成的产品按分级标准而划分的成熟档次叫做(D )
A.田间成熟度
B.采收成熟度
C.烘烤成熟度
D.原烟成熟度
100.利用微生物的次生代谢物研制开发的阿维菌素等生物农药,在烟田防治(C ),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
A.烟草赤星病
B.烟草青枯病
C.烟蚜
D.烟草蛙眼病
101.烟株大田期需要降水( B )左右,且要充分合理。
A、300 mm
B、500 mm
C、600 mm
D、800 mm
102.( C)土壤适宜水分含量指标为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干旱指标为69%。
A 、还苗期
B 、伸根期 C、旺长期 D、成熟期
103.( D)土壤适宜含水量指标为最大持水量的77%,干旱指标为58%。
A、还苗期
B、伸根期
C、旺长期
D、成熟期
104.短期预测是在病虫害发生前不久或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对病虫害可能发生的趋势和危害程度做出的预测。
其预测期限大约在( C )天以内。
A、10
B、15
C、20
D、30
105.烟草赤星病田间预测预报调查时,一般从栽烟后( C )d开始,首先进行普查,了解发病始期,当烟草赤星病开始发生后,在预测圃内进行定点调查。
A.10-20
B.20-30
C.30-40
D.40-50
106.蚜传病毒苗床期测报调查时,一般从揭膜后一周开始,至少调查( D)个苗床,每标准苗床取3个(0.5m2)点,调查其发病情况;并取样测定烟苗带毒率;每5天调查一次。
A.5
B.10
C.15
D.20
107.烟草野火病大田期测报调查时,一般在移栽后(C )天左右开始,先以普查为主, 主要在部分生长较好的烟田进行,随机搜索式检查寻找发病中心,当发现病班之后,即开始在圃中进行调查。
A.5
B.10
C.15
D.20
108. 我国在烟草黑胫病预测预报时,要求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监测圃,其主要目的是监测烟草黑胫病菌( B )的组成和变化动态. 。
A.种
B.生理小种
C.种群
D.亚种
109. 在烟草青枯病年度发生情况调查时,于发病盛期末,根据当地的烟草类、品种和栽培方式等情况,选取( C )块有代表性的烟田进行发病情况调查。
A.10-20
B.10-50
C.20-50
D.40-50
110. 在烟草根结线虫病预测报时,要求各地逐步建立和完善烟草根结线虫( B )监测圃,以监测( )的组成和消长变化情况,以便及时为抗病育种提供信息。
A.种和亚种
B.种和生理小种
C.种和种群
D.亚种及其它类群111.烟草根结线虫病田间调查时,一般在收获后进行拔根调查,采取5点取样,每点(C)株,并根据根结数量分级调查记载,必要时采集线虫病根际土壤标本进行种和生理小种鉴定。
A.30
B.40
C.50
D.60
112.烟蚜的测报调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春季越冬寄主调查,田间种群数量系统调查和( B)调查。
A.无翅蚜
B.有翅蚜
C.僵蚜
D.卵生蚜
113.青虫幼虫的田间调查时,一般是每块田5点取样,每点20株,共调查100株,每( A )天调查一次即可。
A.5
B.10
C.15
D.20
114. ( B )烟叶绿色组织光合作用很强,所制造的有机物质大部分为生命活动所
消耗,只有很少一部分在叶组织中积累。
A、幼叶生长期
B、旺盛生长期
C、工艺成熟期
D、衰老期
115.营养水平低下,烟叶必然发育不全、生长不良。
发育不全的烟叶往往难以达到真正的成熟,只能表现为( B )。
A 、欠熟B、假熟 C、未熟 D、尚熟
116.烟叶必须有适宜的群体密度才能保证通风透光和烟叶正常成熟,根据土壤肥力的不同,种植密度一般为( B )株/亩。
A、9OO~1100
B、1050~1200
C、11OO~1300
D、11OO~1500
117.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对烟叶的正常成熟是必要的。
根据土壤肥力和气候条件,通常单株留叶数( B )片较好。
A、18~20
B、18~22
C、20~24
D、22~24
118. 适时打顶,合理留叶对烟叶的正常成熟是必要的。
若打顶过重,留叶过少,烟叶往往( B )。
若不打顶,则叶片内含物不充实。
A、推迟成熟期但也能成熟
B、推迟成熟期不能真正成熟
C、适时成熟不能真正成熟
D、适时成熟仍能真正成熟
119.生理成熟烟叶(A)
A.主色调为绿色或浅绿色
B.主色调为浓绿色
C.主色调为黄色
D.物质有待进一步积累
120.工艺成熟烟叶是在生理成熟的基础上,进行了内在物质的生理生化转化,达到了( D )。
A最高的含氮量 B最大产量 C最高的成熟度
D卷烟原料所要求的可加工性和可利用性,烟叶质量达最佳状态
121.完熟烟叶一般是营养充分、发育良好的上部烟叶的一个成熟档次,这类烟叶(C)。
A.外观质量性有关方面最好
B.主色调为绿色
C.常出现较多的”老年斑”
D.油分较多
122.成熟度与叶片结构密切相关,( A )烟叶细胞排列紧密,茸毛稠密,气孔较小,整个组织呈紧密状态,易形成光滑烟。
A.未熟
B.生理成熟
C.工艺成熟
D.完熟
123.成熟度与(A )密切相关,随着成熟度的增加,细胞逐渐纵向拉长,横向拉开,气孔开张,整个叶组织呈现出疏松多孔状态。
A.叶片结构
B.身份
C.油分
D.色度
124.在烟叶生长发育达定型之后,随着成熟度的增加,其身份( A )。
A.逐渐变薄
B.逐渐变厚
C.没有变化
D.不同条件下变化趋势不同
125.就烤烟而言,身份以( B)为好,成熟度良好的桔黄烟最容易形成中等的身份。
A.稍薄
B.中等
C.稍厚
D.厚
126.从不熟到成熟,烟叶油分逐渐呈上升趋势,但从成熟→完熟→过熟,其油分( A)。
A.呈下降趋势
B.呈上升趋势
C.不发生变化
D.没有规律的变化
127.完熟叶的油分(A ),香气、吃味较好,内在质量较佳。
A.较少
B.较多
C.最多
D.最少
128.烟叶在开始成熟时,淀粉合成酶的活性强,淀粉积累速度快,随着成熟度增加,合成速度减慢,至( B )时淀粉积累量达最高值,以后则以分解为主,当淀粉降解一定程度即达工艺成熟期。
A.旺盛生长期
B.生理成熟期
C.工艺成熟期
D.完熟期
129.田间成熟度与烤后烟叶内在质量密切相关,随着田间成熟度的增加,烤后烟叶香气质提高,香气量增加,吃味变醇和,刺激性小,劲头加强,燃烧性增加.到( B)时评吸指标均达到最高。
A.生理成熟
B.工艺成熟
C.未熟
D.过熟
130.烟叶在生长过程中,叶绿素是重要的基础物质.在( B )之前,叶绿素含量最高.随着烟叶成熟度的加大,叶绿素的含量逐渐减少。
A.旺盛生长
B.生理成熟
C.工艺成熟
D.完熟
131.从不熟到成熟,随成熟度的增加,烟叶色泽(A )。
A.加深
B.变浅
C.变青
D.没有规律的变化132..烤烟成熟度与烤后质量密切相关,超过工艺成熟而发展为过熟的烟叶,烤后( C)弹性差。
A容易表现为较大面积的青色,叶片厚
B容易表现为较大面积的褐色,叶片厚
C容易表现为较大面积的褐色,叶片薄
D容易表现为较大面积的光滑,叶片薄
133.烟叶弹性的强弱受其成熟度的影响( B )。
A从未熟到成熟,随成熟度的增加弹性减小
B从未熟到成熟,随成熟度的增加弹性增强
C从成熟到过熟,烟叶的弹性逐渐增加
D从成熟到过熟,烟叶的弹性不发生变化
134.不同素质的烟叶变黄特点是不同,( BC )的烟叶叶尖部先变黄,而后叶缘变黄,再向叶内、叶基部发展,最后是叶脉变黄。
A.脚叶
B.下二棚叶
C.上二棚
D.徒长叶135.不同素质的烟叶变黄特点不同,( A )变黄往往是整个叶同时进行,由叶尖开始变黄的特征不太明显,所以称”通身变黄”。
A.脚叶
B.中部叶
C.上二棚
D.顶叶
136.不同素质的烟叶变黄特点不同,( D )变黄特点是由叶尖开始,再向叶边缘和主脉两侧发展,但一般是叶正面变黄速度比叶背面要快。
A.脚叶
B.中部叶
C.徒长叶
D.顶叶
137.不同素质的烟叶变黄特点是不同,( C )变黄特点是首先由叶基部(叶片后半部)或叶片在田间时被遮蔽的部分开始变黄,而后向叶尖部发展()。
A.脚叶
B.中部叶
C.徒长叶
D.顶叶
138.在烘烤过程中,判断变黄程度时,对于点片变黄的烟叶,按( A )估计。
A、变黄的面积
B、颜色褪绿或呈现黄色的程度
C、前期以叶面为主,后期以叶背为主
D、前期以叶背为主,后期以叶面为主139.在烘烤过程中,判断变黄程度时,对于通向变变黄的烟叶,按( B )估计。
A、变黄的面积
B、颜色褪绿或呈现黄色的程度
C、前期以叶面为主,后期以叶背为主
D、前期以叶背为主,后期以叶面为主140.在烘烤过程中,判断变黄程度时,对于上部较厚的烟叶,按( C )估计。
A、变黄的面积
B、颜色褪绿或呈现黄色的程度
C、前期以叶面为主,后期以叶背为主
D、前期以叶背为主,后期以叶面为主
141.从变黄期转入定色期,烟叶变黄的适度标准依烟叶营养水平即素质的高低而定,( C )。
A、营养水平低时,变黄程度宜高
B、营养水平高时,变黄程度宜低
C、营养水平高时,变黄程度宜高
D、营养水平高时,变黄程度宜达6成142.烟叶烘烤过程中,将整个失水过程区分为几个档次,( B )时表现为烟叶失水30~45%左右,叶片充分发软,叶边开始向正面收拢(收身),主脉变软变韧,不容易折断,可以在手指上缠绕.此时一般称为充分塌架。
A.凋萎发软
B.主脉变软
C.勾尖卷边
D.叶片半干(小打筒) 143.烟叶烘烤过程中,将整个失水过程区分为几个档次,( C )时,表现烟叶失水40%~50左右,叶尖和叶缘出现一条干燥带,叶尖变干5厘米左右向上勾起,叶缘明显向正面卷缩.由于叶片大部分仍然较软。
A.凋萎发软
B.主脉变软
C.勾尖卷边
D.叶片半干(小打筒)
144.一般情况下,烟叶变黄的规律是:( C )。
A叶缘部先变黄,而后叶尖变黄,再向叶内、叶基部发展,最后是叶脉变黄
B叶基部先变黄,而后叶缘变黄,再向叶内、叶尖部发展,最后是叶脉变黄
C叶尖部先变黄,而后叶缘变黄,再向叶内、叶基部发展,最后是叶脉变黄
D叶脉部先变黄,而后叶缘变黄,再向叶内、叶基部发展 ,最后是叶尖变黄145.旱地烟(旱天烟)烘烤要点之一是,在变黄阶段第一加强( B ),保持干球温度35~37℃,干湿球温度差1℃左右,当湿球温度偏低时,应注意及时加水补湿。
A.保温
B.保湿
C.升温
D.干燥
146.旱黄烟烘烤要点之一是:变黄稳温阶段所需温度宜稍高,一般控制在( B ),促使烟叶脱水变软,同时增加炕内湿度。
A.33-35
B.39-40
C.40-42
D.36-38
147.下二棚烟的烘烤要点是:( A )。
A、叶片大而薄,含水量多,起点温度应高
B、叶片大而薄,含水量多,起点温度应低
C、叶片大而薄,含水量少,起点温度应低
D、叶片大而薄,含水量少,起点温度应高
148.烘烤返青烟的基本技术原则上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