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发展时期概述bqxl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中西对比 1、明内阁与英内阁比较 2、明清时期中西政治发展趋势
明朝内阁与西方内阁制度有哪些不同?
【提示】 (1)产生背景:明朝内阁是宰相制度废除后,皇帝 不堪重负设立;西方内阁作为政府机构始于英国, 是由英国国王的最高咨询机关——枢密院外交委员 会演变而来。 (2)产生方式:明朝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命; 近代西方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 常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担任。
合作探究
• 材料:“明初的士大夫,既不像汉、魏世族那样有 威势,又没有魏晋隋唐以来世族的庄园基础,中 举做官得懂君主的心思,揣摩迎合,以君主的意 志为意志,是非为是非、喜怒为喜怒,从办公事 上分一点残羹冷炙,建立自己的基业… …皇帝越 威风,士大夫越下贱,反过来也可以说,士大夫 越被制约,皇帝就越尊贵,君臣的关系一变而为 主奴。” ——摘自吴晗《朱元璋传》
(必修二) 2、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必修一) 3、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必修三)
考点 试题
明清 政治
1.2009年广东文基20题不设丞相的王朝题 2.宁夏文综28题六部职责题 3.浙江文综16题内阁综述 4.11年北京文综13题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题 5.2011年江苏卷江浙行省紧急处置权问题 6.2012年天津文综历史清雍正年间军机处 7.2012年江苏历史明代内阁 8.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宰相制废除
(3)地位权力: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只备皇帝顾 问;西方内阁是法定机构,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 议会负责。
(4)本质:明内阁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强化;西方内 阁体现了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明清中西方政治的趋势: 中:专制到顶峰 西方:走向民主
考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因 二、特点 三、中西对比: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 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主 义萌芽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而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年仍然 是萌芽,为什么?
商品经济空前发达。 引进高产粮食作物;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外贸走向萎缩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发达:制瓷、丝织。民
营手工业:主导;花楼机;资本主义萌芽。
国内商业:城镇商业;货币经济;农产品商品 化;商帮。外贸: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承古萌新
思想:理学有新发展(心学)并占主流地位。四 人提出新观点。
科技:总结性科技著作《农政全书》等。
考点三:明清的外贸
一、政策: 前期发展——郑和下西洋 后期严格限制——海禁,闭关锁国
巩固训练
• (2010年浙江,18)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 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 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 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 、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 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1、 北京孔庙始建于元朝,院内碑林中现存3块元代进士
题名碑。这些信息可以佐证元朝时期 D
A.科举制度开始形成
B.殿试成为科举定制
C.科举开始采用八股文体
D.统治者继承了中原
文化
2、《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
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
是指
A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备考依据
课程标准: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
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影响,分析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 3、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考纲知识: 1、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 和“海禁”政策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合作探究: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 儒学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伸向未来 … …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 …到新社会秩序巩 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著《中国文化概论》
考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三、中西对比:中国的资本主义萌
芽和西方几乎同时出现。西方的资本 主义萌芽很快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 而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在诞生之后几百 年仍然是在萌芽徘徊,为什么?
【提示】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外交:
考点三:明清的外贸
一、政策 二、主要形式 三、明清时期中西外贸的区别(理解18 、19世纪中西方冲突的经济根源)
材料二:黄宗羲提出用“各得其私,各得其利”为原则的“天下之法”取 代“桎梏天下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他主 张“是非取决于学校”,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内阁,另设监察和咨 询机关即“学校”。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场所,而且是参与国家 政治的机构,定期听取宰相的政务报告,并有权对皇帝和大臣 进行监督和批评。
•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考点三:明清的外贸
二、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最基本有两种形式, 一为政府对外贸易, 一为民间对外贸易。 不管是何种贸易形式,都是在国家严格控制之下 进行的;有时也曾脱离国家控制,出现纷繁复杂的 多种景象。) 明清时期,由于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策,民间对外贸易基本断绝,官办贸易即朝贡贸 易(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的交易)成为重要的形式。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三、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 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考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一、原因
明代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
1、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提供了物质 和技术基础; 2、商品经济发达——提供了必要条件; 3、封建地租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转化,——商品市场 的形成。 4、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相对松弛----江南地区出现 “机工”。
文艺:小说、书法、绘画、昆曲、京剧等。
【高考考向探究】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政治 考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三:明清的外贸—经济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思想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措施 二、影响 1、积极影响 2、消极影响 三、中西对比 1、明内阁与英内阁比较 2、明清时期中西政治发展趋势
考点三:明清的外贸
三、明清时期中西方外贸的区别(理解 18、19世纪中西方冲突的经济根源) 中方: 宣传国威,满足统治者的欲望,处于被 动状态 西方: 经济目的为主,处于主动地位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 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 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 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知识构建】明清(1368-1840年)
方面 阶段特征 表现 政治 经济
文化 承古萌新
【知识构建】
方面 政治 经济
文化
阶段特征
表现
统一多民族国家不 断巩固发展;君主 专制制度发展到顶 峰。(衰落)
明朝:废行省,设“三司”;撤中书省,废丞 相制度,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农业:精耕细作农业技术世界领先;经济作物,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原因
1、清代农业、手工业、商业继续发展,为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提供了基础,特别是手工业分工更细,促进了区域分工和专业城镇 的发展。 2、清初统治者放宽了对手工业的限制。
考点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二、特点
1、行业——它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 业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2、速度——受封建制度阻碍,明清资本主 义萌芽发展缓慢; 3、性质——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手工 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封建 社会内部出现的新事物。
3、“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
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D期少儿启蒙读
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
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
德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二、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巩固训练
• (2011年全国,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 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 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 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与唐朝相比,明朝君臣关 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决策机制和社会影响角度评价这 一变化。
• 变化:向主仆关系转变。
• 分析:
•
从决策机制上看,明朝废丞相,大权完全掌
握在皇帝一人手中,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效率,但
易导致决策失误和腐败。
•
从社会影响上看,强化了各级官吏的奴化思
想和民众的臣民意识,窒息了社会发展活力,但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四大思想家的评价 进步性
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冲击。 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具有解放思想 的历史进步性。
局限性:
依然属于儒家思想,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 小,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无法提出新 的社会观念,不能引起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措施
明朝:撤中书省,废丞相制度, 设内阁。 清朝:设军机处。
考点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影响 1、积极影响:
政治;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 经济: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民族关系:③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2、消极影响
①政治上,容易出现失误,形成暴政和腐败 ②经济上,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③思想上,文化专制钳制人们的思想,阻碍科技的进步 ④外交上,闭关锁国,导致中国落后于西方
——选自岳麓版高中必修(III)教材
(1)根据材料二,归纳黄宗羲的主张。(6分) (2)材料二能否证明材料一中儒学“一手伸向未来”的特
请说明理由。(6分)
• (1)主张:实行法治; 建立监督机构;限制君权 。
• (2)能。因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儒学对传统 儒学进行了批判性发展。如限制君权,建立监督 机构,继承了民贵君轻思想,又反映了早期资本 主义萌芽的要求,代表着社会趋势。
考点 试题
明清 文化
1.2009年高考四川文综14题江南出版业繁荣原因 2. 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8题文人画的内涵 3.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7题君子明道救世经世致用 4. 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5题人人皆可以为圣贤李贽 5. 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思想 6. 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李贽思想 7. 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5题黄宗羲著作被列为禁书 8. 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思想家经世致用 9. 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7题京戏 10. 2011年江苏高考21题顾炎武题12分 11. 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27题黄宗羲孟德斯鸠孙中山思 想联系题 12.2012年浙江文综历史,38题考查李贽、顾炎武、王 夫之的思想
A.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C.明朝的朝贡贸易 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 特点。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以朝贡贸易为主,目 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 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答案C。
考点四: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四大思想家的思想评价 二、对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三、明清之际的政治思想与欧洲启蒙 思想有何异同?原因是什么?
考点 试题
明清 经济
1.09年海南7题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的原因。 2.10年福建文综15题明清商品经济题 3.10年新课标文综27题明清祁门土地买卖与货币 4.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37题江南市镇特点与兴 起背景 5.2011年浙江文综15题苏州永禁占用会馆碑题6. 2012年全国新课标历史,26题明后期工商业 7.2012年海南卷历史,7题明后期社会风尚的变化 8.2012年上海历史,15题明人绘制的《南都繁会 图卷》,图中传自西方的事物 9.2012年全国大纲文综历史,15题清帝雍帝正传 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10.2012年海南卷历史,26题明海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