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舒肝散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胡舒肝散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2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柴胡舒肝散中医药治疗
运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2例,结果显示临床症状和胃镜检查均有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42例患者均经胃镜和病理活检,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其中男18例,女24例;年龄19~65岁;病程0.5~12年,大多数病程6年以上。

诊断标准:⑴中医诊断标准:①胃脘部疼痛及胃肠病症状。

②有反复发作史。

③发病前多有明显诱因。

上述①必须具备,并应兼具其余1~2项,既可诊断。

⑵胃镜诊断标准:内镜下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见黏膜呈颗粒状、黏膜血管显露、色泽灰暗、皱襞细小。

可伴有糜烂、胆汁返流。

⑶排除病例标准:①恶性肿瘤及具有外科情况的患者。

②年龄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③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基本方),柴胡12g,枳壳9g,木香9g,青皮9g,蒲公英30g,郁金12g,白芍12g,黄芪12g,川牛膝9g。

胃脘疼痛:加徐长卿12g,九香虫5g;胃脘胀满:加厚朴9g,八月扎12g,莪术9g;嗳气:加柿蒂9g,丁香3g,旋覆花10g;泛酸者:加瓦楞子30g,煅牡蛎30g;伴不典型增生:加白花蛇舌草30g,蛇莓30g;肠化生:加白英30g,半枝莲30g。

服药方法:日1剂,分2次口服。

3个月1个疗程,停药后1个月观察疗效。

结果
痊愈6例:证候大部分消失,半年至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明显好转;显效18例:主要证候消失,0.5~1年内不复发,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好转。

有效11例:主要证候基本消失,0.5~1年内虽有发作,但疼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改变不大。

无效7例:主要证候无变化,相应的主要理化检查无改变。

总有效率83.3%。

例1:患者,女,50岁。

患胃病病程达6年之久。

胃脘胀痛,痞满不适,连及两胁,嗳气呃逆,大便不爽,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弦。

胃镜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病理活检提示:肠化生(+)、慢性炎症(+)、萎缩(++)。

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此乃肝郁气滞,肝气犯胃所致。

给予柴胡12g,枳壳9g,香9g,青皮9g,蒲公英30g,郁金12g,白芍12g,黄芪12g,川牛膝9g,厚朴9g,徐长卿12g,白英30g,14剂。

二诊:患者疼痛明显好转,嗳气减少,舌质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弦。

上方加半枝莲30g,14剂。

三诊:上述不适症状明显改善,二诊方连服2个月。

停用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病理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肠化生(±)、萎缩(-)。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学“痞满”,“胃脘痛”等的范畴。

中医认为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有关。

其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胃黏膜表面反复受到损害后导致的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甚至消失,黏膜肌层常见增厚的病理改变。

由于腺体萎缩或消失,胃黏膜有不同程度的变薄,并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炎性反应和不典型增生。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胆汁反流、生物因素、药物因素以及相关疾病的影响相关连。

笔者的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以理气活血化瘀兼扶正的思想贯穿于治疗的全过程。

笔者认为:①调肝理气,遣方的通用之法。

肝疏泄功能正常,气顺则通,胃自安和,即所谓“治肝可以安胃”。

方中柴胡、枳壳、木香、青皮疏肝理气,故有“治胃病不理气非其治也”之说。

②活血化瘀,遣方的要着之法。

“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

故胃病初期在气,气滞日久影响血络通畅,以致血瘀胃络。

所以说慢性胃痛多兼有血瘀,即“久病入络”、“胃病久发,必有聚瘀”。

治疗应重视活血化瘀药的运用,故方中用川牛膝、郁金活血化瘀、白芍养血柔肝。

③健脾扶正,遣方的固本之法。

慢性胃痛病程长,病情缠绵。

从虚实辨证看,虚多于实,因实致虚,虛症贯穿于全过程。

方中加用黄芪疗效更好。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疗程较长,护其胃气,养其津液,健其脾胃,调节饮食,也是预防本病复发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