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二轮用书生物学(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专题7 生物与环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考点2 生态系统、人与环境 8.(2023·湖南模拟)湖泊生态系统是流域与水体生物群落、各种有机和无 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与不断演化的产物。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能量 流经某几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字母表示能量值,数字表示生理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图中B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的 同化量,①②表示呼吸作用 B.图中C和E都表示该营养级 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F和G都属于甲营养级同化量中的能量 D.图中甲营养级与乙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E+H)/B×10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需要随机取样,A项错误;S2样地斑子麻 黄种群中老年个体多,幼年个体少,故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项错误;由题 干信息可知,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S4,同时据直方图可知,营养不 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的个体数多,生命力更强,C项正确;图中数据无法 说明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的种群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根据题意“大兴安岭森林一直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可知,大兴安岭的 林木郁闭度较高,林下光线较弱且多为散射光,不利于阳生草本植物的生 长,A项正确;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 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 果,B项正确;稳定的生态系统如果没有能量的输入,则不能维持稳定,即生 态系统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补充,才能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 能,C项错误;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 群落演替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决定的,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2023·湖北模拟)在自然界中,物种的竞争能力并非全为严格线性排序,如 图a所示。如果每个物种的竞争优势随着资源或生长阶段发生变化,就会 形成促进物种共存的非传递性竞争,如图b所示。
图a
图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2023·山东临沂二模)研究表明,捕食风险能诱导猎物作出防御反应,该 反应对猎物种群密度和繁殖力的影响远高于直接捕杀。研究者利用无人 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探究其对不同密度的某种鼠类种群增 长率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由无人机对该种鼠类增长率的影响可知, 无人机模拟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利用无人机进行的生物防治主要利用了 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 C.捕食风险加剧了低密度组的种内竞争, 更多能量用于防御,导致繁殖力降低 D.对高密度组鼠害的防治,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再施加捕食风险
解析 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某些物种占据绝对的竞争优势,从而抑制 其他物种的生长,种间生态位分化减少了物种之间的竞争,能促进物种共存, A项正确;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没有体现某种物种占绝对的优势,而是相 互抑制,从而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存,B项正确; 传递性竞争会出现某些物种占绝对优势,这种竞争可能会导致“你死我活” 的现象发生,从而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C项正确;处于非传递性竞 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保持动态平衡,而不是稳定在一个值上,D项错误。
数量下降时,通过生理性调节,可使种群数量上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
(C)பைடு நூலகம்
B.社群压力下降时,种群的出生率升高,死亡率降低
C.生理性调节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D.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题意可知,生理性调节通过种群内个体的神经—体液调节来实现, A项正确。由题意可知,当社群压力下降时,一方面生长激素增加,生长代谢 加快,死亡率降低;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生殖,出生率升高,B项正 确。种群的生理性调节不会改变种群环境容纳量的大小,C项错误。密度 制约因素是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竞争、 捕食、寄生、疾病和种内调节等生物因素;非密度制约因素是对种群数量 的作用强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如温度、降水等气候因素以及污染、 环境的pH等环境因素。故种群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属于密度制约因素,D 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2023·四川南充三模)由于全球变暖等生态问题,珊瑚虫失去体内共生藻 类或藻类失去体内色素,导致五彩缤纷的珊瑚礁变白的生态现象称为“珊 瑚礁白化”。大规模白化后,珊瑚在该生态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可能被大型 藻类取代。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大规模白化后该生态系统发生的演替类型是初生演替 B.调查珊瑚礁生态系统中某种珊瑚虫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样方法 C.珊瑚虫体内的共生藻类可进行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物质和能量 D.大规模白化后,食珊瑚鱼类数量可能减少,植食性鱼类丰富度可能增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2023·北京西城二模)一般来说,雌雄异株植物自然种群的性别比例为 1∶1,但环境因子会使性别比例偏离。斑子麻黄是耐贫瘠、干旱、寒冷的 雌雄异株植物。下图为某山坡不同区域(S1、S2样地的营养条件优于S3、 S4)斑子麻黄种群调查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调查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 比例不需要随机取样 B.S2样地斑子麻黄种群的年龄 结构为增长型 C.营养不良环境下幼龄雄株比雌株生命力更强 D.海拔越高,斑子麻黄种群的性别比例偏离越明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 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故大规模白化后该生态系统发生的 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A项错误;珊瑚虫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故可用 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B项正确;共生藻类含有光合色素,可进行光合作用 产生有机物,为珊瑚虫提供物质和能量,C项正确;大规模白化后,因食物减 少,食珊瑚鱼类数量可能减少,由于珊瑚虫白化后可能被大型藻类取代,植 食性鱼类(捕食大型藻类)丰富度可能增加,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2023·湖南模拟)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集群生活不利于基因交流,会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B.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并不构成该群落的垂直结构 C.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解析 集群生活有利于种群内个体间的基因交流,能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 性,A项错误;桦树林中高矮不同的桦树是一个种群,并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 结构,B项正确;一定范围内,不同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的比例越大,对资源的 利用越充分,但超过一定限度,会影响资源的再生能力,导致资源减少,进而 影响生物对资源的利用,C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后,退耕区域会发生群落 的次生演替,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属于密度制约因素,A项正确; 利用无人机模拟猛禽类捕食者作为捕食风险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的生态信 息主要是物理信息和行为信息,B项正确;捕食风险可明显降低低密度组的 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进而减弱低密度种群的种内竞争,其能量更多用于防 御,从而导致繁殖力降低,C项错误;由直方图可知,捕食风险对高密度组的 种群增长率和繁殖力的降低作用不显著,应在直接捕杀的基础上再施加捕 食风险,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图中B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①②表示呼吸作用,A项正确;图中 C表示甲营养级生物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表示乙营养级生物的 同化量,B项错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G属于甲营养级同化量中的能量,能量 F属于甲营养级未同化的能量,C项错误;图中甲营养级与乙营养级之间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E/B×100%,D项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2023·山东日照一模)种群生理性调节学说认为,当种群数量上升时,种群
内个体间的社群压力增加,个体处于紧张状态,加强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
激,主要影响垂体和肾上腺功能,一方面生长激素减少,生长代谢受阻,死亡
率升高;另一方面性激素分泌减少,生殖受到抑制,出生率降低。反之,种群
2024
高考总复习优化设计
GAO KAO ZONG FU XI YOU HUA SHE JI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A组 基础对点练
考点1 种群和群落 1.(2023·山东济宁二模)下列关于种群密度和群落丰富度调查方法的叙述, 错误的是( B ) A.黑光灯诱捕法可用于调查趋光性昆虫的物种丰富度 B.DNA粪便标记法基于个体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开展,结果更准确可信 C.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 D.若动物对捕捉器产生了记忆,则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所得结 果会偏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2023·吉林长春模拟)千百年来,大兴安岭森林一直郁郁葱葱、遮天蔽日, 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大兴安岭生态系统的说法,错 误的是( C ) A.大兴安岭的林木郁闭度较高,林下光线弱,多为散射光,不利于阳生草本 植物的生长 B.森林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 环境资源 C.因该生态系统较稳定,没有系统外的能量输入也可以维持其生态系统的 正常功能 D.大兴安岭森林的形成是群落演替的结果,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 同决定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图a的传递性竞争环境中,种间生态位分化能促进物种共存 B.图b中的非传递性竞争能促进物种A、物种B、物种C在同一生态位中共 存 C.传递性竞争可能会导致环境中的物种丰富度降低 D.处于非传递性竞争中的物种种群数量会稳定在一个值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2023·四川成都三模)下图是以多年生草本为优势种的某高草草原(①)演 替成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群落(③)的过程。根据图示演替过程分析,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D )
A.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种内竞争引起的 B.③取代②主要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的繁殖力强 C.③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一定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 D.人为干扰和生物因素均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利用一些昆虫的趋光特性,采用黑光灯诱捕法可调查有趋光性昆虫的 物种丰富度,A项正确;DNA粪便标记法通过DNA的特异性而确定到个体, 调查结果更加准确可信,B项错误;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由于其数量 较少,且为避免对其造成伤害,不宜选用样方法,应采用逐个计数法,C项正 确;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被标记个体数,若动物对捕 捉器产生了记忆,那么重捕时就很难用捕捉器进行捕捉,则重捕中被标记个 体数偏小,最终导致所得结果会偏大,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图可知,从①到②高草种群数量下降是由烧荒、放牧引起的,A项错 误;由图可知,③取代②主要是因为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萜烯类化学物质, 抑制了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B项错误;环境条件适宜时,③经过较长时间 的发展能够演替到森林阶段,C项错误;由图可知,人为干扰(烧荒、放牧)和 生物因素(鼠尾草灌木和蒿类释放萜烯类化学物质)均可以改变群落演替 的方向,D项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2023·湖南长沙模拟)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 中国”。植树造林、建立“无废弃物生态农业”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措施, 可以改变人类的生态足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 越大 B.建立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增大人类的生态足迹和加大对资源的利用 C.植树造林时在人工林中增加植物种类,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 D.“桑基鱼塘”是运用“无废弃物农业”理念创造的生态农业模式,实现了物 质的多级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