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2012-08-3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学科大类必修课程
课程代码:BUA240001T
课程名称:管理学
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预修课程:无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金融学、会计学、电子商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开课部门:管理学院、商务学院、旅游学院、生物化学工程学院
一、课程的地位、目标和任务
地位:本课程是经管专业的核心课程,属于学科大类必修课程,是经管专业学生首要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本课程以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际管理中的案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管理职能的展开,明确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在实际管理中的作用,学习这些职能,培养学生运用这些职能实施管理活动,对学生掌握管理的一般原理、管理思想及培养管理能力,以及后续经管类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管理概念的含义,掌握管理的思维特征和过程、基本理论、基本职能、基本管理技术技能和基本思想,掌握管理的基本原理、职能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任务:培养学生树立管理思想,积蓄管理知识,学会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综合分析、解决企业中的管理问题,提高分析企业(公司)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从事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策划与运作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明确管理学与后续课程的相互关系,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讲授管理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而后续课程是利用这些基本理论解决对人的管理,对物的管理,对资金的管理等其他重要理论及基本技巧技能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单元(章):导论
【教学重点及难点】管理的概念及作用、管理者的职责及技能、管理的过程;管理思想的演变及发展、典型管理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管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方法;管理学在管理学专业的学科地位、学习管理学的方法。

重点:管理、管理学的概念
难点: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及管理学的形成。

【基本要求】了解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及管理学的形成。

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掌握管理、管理学等概念。

第二单元(章):管理决策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决策的概念、基本过程及方法;难点:决策方法【基本要求】了解决策的概念及类型;理解决策的一般过程;掌握个体决策和群体决策的主要方法
第三单元(章):计划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计划的概念、计划的作用;难点:计划的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计划的概念、类型。

•理解计划的一般过程。

•掌握制定计划的各种主要方法及目标管理法的运用。

第四单元(章):组织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组织及组织设计的概念;难点:组织设计、组织创新【基本要求】了解组织、组织结构、组织设计及组织创新的概念。

理解组织结构的各种常见模式、组织创新的内容及过程。

掌握组织设计的内容及方法。

第五单元(章):领导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领导的概念及理论、激励的概念及理论、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难点: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基本要求】了解激励的概念及理论。

理解领导的概念及理论。

掌握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第六单元(章):控制
【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控制的作用和意义、控制的概念、基本过程
难点: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基本要求】了解控制的概念及类型、控制工作的基本过程、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理解控制的作用和意义。

掌握控制的方法。

四、学时分配
单元(章)
学时分配
小计
(学时)课内学时课外
学时
讲授习题课讨论课实践
五、必备教材和参考资料
(一)必备教材:
1.《管理原理与实践》,陈琳等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2版。

(二)参考资料
1.《管理学》,罗宾斯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9版;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等编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
3.中外知名企业网站。

联想、万科、青岛啤酒、国航;美国:西南航空、百事可乐、波音、戴尔、微软;
4.麦肯锡网站。

六、课外学习要求
1.考察企业。

(1)考察非金融类企业
利用课余时间,考察:(1)杂货店(便利店);(2)餐馆。

如有条件,也可考察其他类型的企业。

(2)体验、考察金融类企业
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自己办理银行个人业务,体验金融类企业的服务过程。

2.课外阅读。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4家企业的发展史,其中2家为非金融类企业,2家为金融类企业。

要求:阅读时间不少于20学时,撰写4篇读后笔记,每篇3000字。

不能使用从网络等渠道下载的资料。

七、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取的主要教学方法有课堂讲授、课程讨论、社会调查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

1.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在引导学生学好管理学基本理论的前提下,利用案例、
社会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社会的感性认识。

2.教师授课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

建立师生互动的课堂学习方法,积极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综合判断能力等。

3.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教学的方式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将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录像、电影、课件、软件融入到教学过程,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40%)与期末考试(60%)相结合。

平时成绩主要包括测验(含期中测试)、平时作业以及考勤和课堂表现三部分。

1.平时成绩包含三部分,成绩评定方式分别为:
(1)课程测验不少于三次,成绩占平时成绩的60%;
(2)平时作业不少于三次,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3)考勤和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的10%;
平时成绩占学生总评成绩的40%。

2.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占学生总评成绩的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