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集中区)人才状况的调查研究——以Z市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园区(集中区)人才状况的调查研究——以Z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2-11-28T12:14:51.909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第15期作者:傅红专
[导读] 为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以人为本
傅红专
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四川自贡 643000
为更好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践行以人为本、需求导向、主动服务的人才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工业强市、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业园区(集中区)(以下简称园区)人才队伍建设,我们集中对Z市5个工业园区人才状况开展了调研。

一、现状
Z市园区人才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省内外先进地区相比,与Z市全面振兴老工业城市,推进人才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相比,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难”。

(一)人才引进难
Z市园区建设时间不长,只有3至10年时间,进入园区的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不多,只占15%左右,大部分是规模较小、现代化程度较低、产值不高的民营企业。

人才参差不齐,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均衡,高中级人才主要集中在国企或国企改制后的民企中。

中小企业随着生产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和产业的扩张,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渐显现出来,特别是高层次管理人才、项目设计人才、产品研发人才、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短线专业人才非常缺乏。

(二)人才开发难
进入园区的企业,除部分国企或少数人才培养开发意识较强的民企具有一套激励、培养、开发人才的机制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开发培养人才的战略计划和长远打算,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

少数企业存在这方面的想法和需求,但缺乏资金或苦于找不到开发培养的渠道和基地。

有的企业也采取自培或送培的方式开发培养人才,但自培层次低,水平上不去,送培数量少,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

因此,人才的开发培养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导致人员素质得不到提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准处于中低层次,生产上不去,效率低下,人才开发(培养)难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

(三)人才储备难
一个地区,只要有人才储备,这个地区的发展就快,企业也如此,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企业发展才有后劲。

Z市园区企业除极少数有人才储备计划外,绝大多数是处于结构性矛盾中。

普通工人有余,学历较低,占69.02%,但技术工人不够,特别是高级及其以上的技术工人更是短缺;高端人才稀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0.14%,尤其缺乏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以及高层次后备人才。

企业用人短期行为,现买现用,不作储备,不留余地,打无准备之仗。

加之懂技术、年富力强、无后顾之忧的专业技术人才由于工作环境不好、预期待遇不符等原因,企业人才“出口逆差”严重,企业的人才储备为零。

二、主要原因
园区企业存在的“三难”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拖了园区建设的后腿,对人才立市、工业强市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不利,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一)人才意识较为淡薄
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企业规模影响、产品市场影响而苦于维持现状,主要精力放在了疲于支撑企业发展,对人才的管理、使用、培养、引进没有规划,没有真正树立人才是第一生产要素、人才就是财富的理念。

园区管理机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当前的拆迁、征地、招商引资、项目推进等工作上,没将园区企业人才的引进、储备、管理纳入工作日程。

(二)人才战略规划缺乏
部分企业因市场热、产品热而聘人,因市场疲软而解聘人,其用人行为属短期行为,对涉及企业中长期发展的人才没有战略规划,特别是没把人才的引进、培养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对人才的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不规范,各自为阵。

园区管委会也没建立起园区企业人才信息库,园区企业有多少人才,结构怎样,需要什么人才,心中无数。

(三)人才环境优化不够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既需要硬环境,也需要软环境,有了适合人才展示专业技能的载体,还要有激励人才发挥作用的机制。

在被调查的经营管理人才中,有72.34%的人认为激励措施应该与业绩挂钩。

但目前园区内的一些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环境条件没有得到最佳配置,满足不了各类人才的需要。

存在重硬环境轻软环境,软硬环境优化组合不够。

(四)人才管理服务不到位
虽然园区和企业在人才的管理和服务上制定了一些配套政策,并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手段为人才服务,鼓励人才热爱企业、扎根企业、奉献企业。

但有的政策不切合实际;有的政策力度小,隔靴搔痒,起不到根本作用;有的政策完全是纸上谈兵,兑现不了,只刮风、不下雨,导致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为人才服务手段单一,信息不畅,服务平台狭小;管理机制不顺,为企业服务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兼职,没有完全到位,对企业的服务和支持的力度不够。

三、对策
(一)强化人才意识和人才理念
人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

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依靠人才。

一是企业家一定要树立人才是第一财富的理念,不仅要有经济忧患意识,也要有人才忧患意识,正如某民营企业家所说:我的财富就是我的员工。

只要有人才,企业发展就有根基,有后劲。

要视人才为企业发展力量源泉,为企业家的衣食父母,充分认识人才为企业创新发展和创造价值的重要性。

二是园区管委会要树立一个企业家就是一个人才,引进(留住)一个企业家就引进(留住)了一批人才,失掉一个企业就失去了一批人才的理念,算好人才帐,打好人才牌,倡导尊重人才和争当优秀人才的风气。

(二)健全人才队伍发展和建设的战略机制
紧紧围绕人才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老工业城市的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相对优势,进一步强化园区经营
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激活现有人才,大力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同时,依托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围绕园区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以中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大人才开发和引进力度,柔性引进高端人才,加快科技开发,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人才的培养,推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确保园区人才在数量上增加,质量上提升,结构上调整,从而建立起园区人才队伍引进、开发(培养)储备的战略机制。

(三)加快工业园区的软环境建设
园区的环境建设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对人才的引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区的建设是综合性的,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要加大软环境建设的力度,并纳入园区建设的整体规划,列入工作日程,理顺管理体制,完善管理制度,设置好工作机构,配齐工作人员。

政府的相关部门要相互支持、相互配合,不要因利益而设置部门障碍,要简化企业进入园区的手续,解决企业进入后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确保企业进得来,立得稳,留得住,只要留住了企业,就留住了人才。

(四)强化政策支持
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从社会来。

一是政府要放宽政策,吸引人才,允许人才自由来往,并确定专业技术人员最低待遇标准,在薪酬、住房等方面给予最优厚的条件。

二是对贡献大的人才,政府要给予重奖,宣传他们的事迹,起到良好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是相关部门要为企业引智引才开通绿色通道,对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要放宽各种框框限制,切实为他们解决户口、住房、子女入学、职称申报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

(五)加大服务力度
建设和发展园区,是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振兴Z经济的战略举措,相关部门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好务。

一是搭建园区——相关部门——企业服务平台,通过Z人才网强化与企业供需人才信息的沟通,畅通信息渠道,改进服务方式,简化为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二是建立人才开发培训机制,把人才开发培训作为人才开发的基础性工作。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素质,每年选送一批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研究所、公司培训深造,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经营管理者培训,每年选送一批高、中级经营管理者到国内外知名培训机构培训,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提高技能人才水平,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强化岗位培训,组织技术革新和攻关,通过大练兵、大比武等形式,促进技能人才岗位成才。

三是建立培训实习基地,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所联姻,通过兼职、学术交流、专项培训提升现有人才素质,派遣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到园区企业实习见习,积累实践经验,毕业后到企业服务。

四是对吸收和培训大学生的企业,政府给予政策支持,给予企业培训、就业补贴或减免部分税收,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

五是建立企业家联合会,互通有无,交流信息,轮换使用各自需要的人才。

六是建设园区人才库,储备人才,随时发布企业人才需求信息,并为企业输送人才,提供人才服务。

七是企业要以人为本,和谐管理,体现人性化,关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和生活,并为他们办理社会保险。

作者简介:傅红专,男,中共自贡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党史党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