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11_1《体味文化》导学案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1 《体味文化》
1.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能力目标:
(1)通过感知、分析文化现象,发现文化的内涵的过程,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等表现形式,培养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
(3)通过讨论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索的能力
3.情感目标:
积极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努力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文化是什么
【学法指导】
1.在课前预习的指引下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文化的
内涵、力量。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4.限时25分钟,独立完成。
【知识梳理】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如: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网络文化、校园文化等
等。
2.文化现象:、。
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时期。
3.文化特色: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生活”的文化是相对于和而言的,是指。
文化包括和两个部分。
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属于。
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属于。
2.文化是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们的产物。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而是。
4.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 .
(三)文化的力量
1.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1)从静态的角度说,文化包括等。
(2)从动态的角度说,文化包括的过程。
2.文化的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和的历史中。
1.判断并简要说明理由
(1)文化活动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是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的。
2.根据对“文化是什么”的理解完成以下两个小题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12月24日公布,抽査发现蒙牛、长富纯牛奶两种产品黄曲霉毒素Ml项目不符合标准的规定
②2012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③各校开展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
④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三明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
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④没有文化人们就无法生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2012年第十五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决赛共分美声、民族、流行、原生态、合唱五个演唱类别。
这反映出()
A.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B.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C.文化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
D.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1.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很能体现珠江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
这种描述表明()
A.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
B.文化没有差异性,只有包容性
C.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2.下图中我国的象形文字告诉我们()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C .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 文化就是文字
3.下面对文化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②在有人类社会之前就有文化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
南京的每一处古迹都带着浓厚的文化色彩。
这说明()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人类的精神产品要通过一定物质载体来体现
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都不是生来就有的
5.人民网载文指出,构建思想道德防线,关键在抓教育,要重视经常性的教育,长期不懈地坚持下去。
强调抓教育是因为()
A.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
B.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文化的形成
C.教育是塑造人们文化素质的物质力量
D.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
一、选择题
1.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决定着城市生存发展的文化方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关于文化,下列观点正确的有()
①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②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③文化包括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和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④纯粹“自然”的东西也是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孔雀开屏,不是为了让其他鸟儿欣赏它美丽的羽毛;蝴蝶翩翩起舞,不是为了供他人欣赏它优雅的舞姿;蜜蜂筑造蜂房,也不是为了展现筑巢的精巧。
只有人才会为自己和他人的精神愉悦,去从事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
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是人的唯一素养
C.文化是一种社会力量
D.文化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4.深圳大运会即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100多万志愿者的辛勤劳动。
志愿者通过参加大运会的服务和组织工作,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素质。
这说明,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
①通过参与文化活动逐步培养出来的
②从社会生活的体验中培养出来的
③通过接受文化教育培养出来的
④天生的,与生俱来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 .文化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6.温家宝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岛港桥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
这主要是因为()
A .“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7.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①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②九寨沟的自然风光③敦煌莫高窟的飞天壁画④大汶口文化遗址⑤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⑥克隆技术⑦伦理道德观念⑧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制度⑨乡镇企业⑩军队、警察、法庭、监狱
A.①②③④⑤
B.⑥⑦⑧⑨⑩
C.③④⑤⑥⑦
D.③⑤⑦⑨⑩
8.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造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文化就是人类的全部精神产品
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也是伟大的诗人,他一贯主张“诗言志”,他的大量诗作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可侵犯、独立自主的铮铮骨气,体现了中国人民改天换地、建设祖国的战斗豪情,影响至深,无与伦比,外国曾有人说毛泽东是“一个诗人赢得了新中国”。
这主要表明()
A.思想、理想、信念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B.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历史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C.先进的文化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诗人的气质和风范成就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
二、非选择题
10.2015年2月3日,《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评选结果揭晓,再次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一股
暖意。
《感动中国》以评选出当年度最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至今,它向全国推出的百余位人物,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德的力量,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感动了你我,感动了社会,感动了中国。
《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运用文化的力量的有关知识,分析《感动中国》所带来的影响?
1.1.1体味文化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
自测1.
1.错误。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文化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性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2.错误。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自测 2.1. C 2. A .C
[当堂检测]
1. A
2. B
3. D
4. B
5. D
[课后巩固]
—、1.B 2. A 3. A 4. A 5. A 6. B 7. C 8. C 9. B
10.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感动中国》评选的过程,也是一种传播感动,肯定奉献的过程。
它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力量,在社会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感动中国》感动了你我,感动了社会,感动了中国,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