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2030 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程
课程类型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
课程学分4学分课程学时68学时
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合作开发企业吉林新星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执笔人毛颖审核人倪楠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是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建筑施工测量技能。
本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实际的房屋建筑过程为主线展开学习,注重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和任务分析等行动导向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工程现场测量员的岗位能力,以便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的对接,从而更好的适应今后实际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与前修课程建筑施工图识读与构造相衔接,共同培养识别建筑施工图的能力;与后续课程定岗实习和毕业实习衔接,共同培养学生从事建筑工程测量的职业能力。
1.2设计思路
基于建筑工程学院的办学定位,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确定本课程的设计思路为:通过对本省内的房地产企业、建筑施工企业、监理企业进行调研,对现在建筑行业中的人才需求和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获取建筑行业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按岗位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以建筑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基础施工、主体施工、竣工验收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为主线来选取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最终确定了测量基本技能、施工控制测量、建筑定位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6个学习项目,并进行教学实施。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68学时,4学分。
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测量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熟悉和掌握施工控制测量、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桩位放线、标高控制放线、轴线传递、现浇框架主体结构施工测量、装配式工业厂房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等房屋建筑测量任务。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2.1能力目标
(1)能够熟练操作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等常用测量仪器;
(2)能够依据建筑总平面图标注的建筑物的坐标及标高,以及城市测绘部门提供的已知坐标点和已知高程点进行控制测量;
(3)能够依据桩位图完成桩位放线;
(4)能够依据建筑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剖面图、基础详图完成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5)能够完成预应力管桩基础工程的施工放线工作;
(6)能够完成现浇框架主体结构施工放线工作;
(7)能够完成装配式工业厂房主体结构施工放线工作;
(8)能够完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工作。
2.2知识目标
(1)了解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的基本知识;(2)了解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控制测量的误差值;(3)学会填写测量记录,并进行测量结果的整理;
(4)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垂准仪等仪器的使用方法;(5)了解仪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2.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3)养成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4)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服困难的能力;
(6)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精神;
(6)培养学生独立制定工作计划并进行实施的能力;
(7)自觉遵守操作规范,遵守劳动纪律的素养;
(8)培养学生良好的从业心态与职业道德。
3.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一线教师和行业专家根据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内容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提炼而成。
通过学习此教学内容除了可以培养学生具备建筑施工行业必需的岗位能力外,还有利于学生毕业后,拓宽就业渠道,从事人才需求较多的测量员岗位。
按照理实一体化教学理念设计了6个学习项目,包含了测量基本技能、施工控制测量、建筑定位放线、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主体结构施工测量和建筑物沉降观测等内容。
除了第一个学习项目测量基本技能,其他每个学习项目均由一个实际工作案例作为任务引导,即通过完成若干任务来掌握相关部门需要了解的知识及操作流程。
具体描述见表1。
表1 学习项目名称描述
4.实施建议
4.1师资队伍
本课程教师需要有一支工作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
(1)专任教师
本课程专任教师任课条件建议应为建筑类专业背景,本科以上学历层次,任教三年以上,并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技术和管理岗位进行过为期不少于6个月的实习经历,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
专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兼辅导学生实践。
(2)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应具备施工测量方面的一线工作经验,应有较强的表达及操作能力,在教学中要起到理论与实践对专任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及带领课程组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工作。
4.2教材及相关资源
教材:《建筑施工测量》,刘珺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参考书:《建筑施工测量》,李峰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教学资源要求:建筑施工测量教学课件、项目任务单、视频教学资料和网络教学资源等资料。
4.3教学组织模式
本课程借鉴德国职教模式,结合高职教育目标及我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彻底打破学科型课程体系框架,以建筑工程相关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为主线,按照“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工学紧密结合”的教学理念,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将企业基本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和综合工作任务,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由低级到高级的原则,对建筑工程测量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构建,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具体见表2。
表2 教学组织模式描述
4.4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程在教学中教师以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采用项目化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任务驱动型授课方式展开教学,并且尽量采用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
每次课都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完成理论和实践教学,将学生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的有任务驱动地学,把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及理性分析。
本课程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不同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情景模拟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讲授法为主,辅助采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
借以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及沟通的技巧,真正作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老师是绿叶,学生是红花,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本课程应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程网站等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高深的理论通俗化,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4.5教学考核与评价
评价结果的反馈能对学生的学习起积极的调控作用,使学生能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不断反思,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
同时评价结果的反馈也是教师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交流并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评价的关键环节。
教师要改变“监督者”、“审视者”的角色,应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倾听者和对话者。
让学生从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
本门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兼顾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情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由教学过程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组成,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和技能考核,终结性考核主要是期末考核,平时考核、技能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权重比为2:3:5。
每一部分考核指标都非常注重学生学习态度和职业养成的考核,强化能力训练与培养,此种考核模式符合建筑施工行业对学生素质技能的要求,符合本课程的学生能力培养定位。
考具体考核标准和方式见表3。
表3 教学考核评价表
建工教研室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