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苏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本节教学需要三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的内容。

总的思路是通过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然后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再结合教材中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最后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与元素周期表结构的关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本人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探究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3、电负性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1、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2、电离能得定义及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3、电负性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1. 可以以问题思考的形式复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

2. 对于电离能和电负性概念的教学,应突出电离能、电负性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在了解电离能概念和概念要点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理解元素电离能与元素性质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第一单元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二、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 变化——元素周期律
1、原子半径(r)
(1)共价半径rc:单质分子中,共价 单键结合的两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2)van der Waals半径rv:单质分子 晶体中相邻分子间两个非键合原子核 间距离的一半 (3)金属半径是指金属单质的晶体 中相邻两个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
同理
例如:
E+ (g) - e- E 2+ (g)
I2
Li(g) e Li (g)
2 3

I1 520.2kJ mol
1
Li (g) e Li2 (g)
I 2 7298 .1kJ mol1
1
Li (g) e Li (g) I3 11815 kJ mol
S区
p区 d区
ⅠA、ⅡA
ns1-2 ns2np1-6
ⅢA~ⅦA和零族
ⅢB~ⅦB和Ⅷ族 (n-1)d1-9ns1-2
ds区 ⅠB、ⅡB
(n-1)d10ns1-2
f区 镧系和锕系(n-2)f0-14(n-1)d0-2ns2
4、过渡元素
①全部副族元素都称为过渡元素。包括d区、ds 区和f区的元素。其中镧系和锕系元素称为内过 渡元素 ②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除钯外都 只有1~2个电子,所以它们都是金属元素。 ③它们的(n-1)d轨道未充满或刚充满,或f轨道也未充 满,所以在化合物中常有多种氧化值,性质与主族元 素 有较大的差别。
IA 1 IIA IIIA IVA VA VIA VIIA
VIIIA
2
3 4 5 6 7 IIIB IVB VB VIB VIIB VIIIB IB IIB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baX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Xn-含有的中子数为 a+b B.baXn-含有的电子数为 a-n C.X 原子的质量数为 a+b+n
( D)
D.1 个 X 原子的质量约为6.02×b 1023 g
〔对点集训 1〕 (1)(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重水(D2O)是重要的核
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原 AZX子 原子核质 中子 子围绕____原AZ____-子___个Z核__做个每 相高个 对中 相速质 质对子运子 量质_动_带 约不量__一 为带_约_个__为_1_单_电____位_1_____正___电荷
核 __外_Z_电_个子每 相个 对电 质子 量带 约一 为个 一单 个位 质子__负_中__子_电的荷1
确的是
(D)
A.N+ 5 中含有 36 个电子
B.O2 与 O4 属于同分异构体
C.C60 和 12C、14C 互为同位素
D.H2 与 H3 属于同素异形体
微考点 2 原子中各种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与计算
典例 2 (1)(2022·山东淄博高三检测)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 A,核 内中子数为 N 的 R2+与 16O 所形成的 W g 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 (×) (×)
(4)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
就有多少种原子。
( √)
(5)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
化学变化。
(× )
(6)235 g 核素23952U 发生裂变反应:23952U+10n—裂—变→9308Sr+13564Xe+1010n,
±c
3.一个信息丰富的微粒符号——AZXmn ±中各字母的含义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苏教版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物质结构与性质精品课件 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变式训练1 下列四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顺序正确的是( A ) ①原子含有未成对电子最多的第2周期元素 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1s2的元素 ③元素周期表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为2s22p4的元素 A.②③①④ B.③①④② C.①③④② D.②③④①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①为N元素、②为He元素、③为F元素、④为O元素。 He为稀有气体元素,难以失去电子,第一电离能最大。同周期元素从左到 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N原子的最外层p能级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 能大于相邻的O元素,则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②③①④。
应用体验
【例1】(2021福建厦门高二检测)
(1)Mg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Al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第2周期元素中,
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比铍大的元素有 种。
(2)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与碳同周期的非金属元素N
的第一电离能大于O的第一电离能,原因是

(3)A、B均为短周期金属元素。依据下表数据,写出B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锂和镁的相似性: ①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物 Li2O 、 MgO ,而其他碱金属则易生成 过氧化物、超氧化物; ②能直接与氮作用,生成氮化物 Li3N 、Mg3N2,而其他碱金属不与氮直 接反应; ③氟化物、碳酸盐、磷酸盐都难溶于水,而其他碱金属的相应盐易溶于水 等。 铍和铝的相似性: ①单质在冷的浓硝酸中钝化; ②氧化物、氢氧化物都有 两 性; ③氯化物都是 共价 化合物,易汽化,能升华,能溶于有机溶剂等。
易错辨析 判一判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定大于1.8。( × ) 提示 (1)金属元素的电负性一般小于1.8。 (2)同周期元素中,稀有气体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 ) 提示 (2)同周期元素中,卤族元素的电负性数值最大。 (3)根据“对角线规则”,B和Mg元素的电负性接近。( × ) 提示 (3)根据“对角线规则”,B和Si元素的电负性接近。 (4)与第一电离能相比,电负性是与物质宏观性质表现关联性更强的参数。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讲义:第2章 第1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Word版含解析

其次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组成、分类和性质考纲定位考情播报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分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洁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分。

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22·全国卷ⅠT 8/全国卷ⅡT 72021·全国卷ⅠT 7/全国卷ⅡT 72012·全国卷T 8(C 、D)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基础学问自查] 1.物质的组成 (1)构成粒子(2)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单质: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3)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同素异形体(1)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3.物质的分类 (1)分类方法①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②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2)几类物质的概念①纯洁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②混合物:由几种不同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④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的化合物。

⑤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⑥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阴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应用体验]1.请依据交叉分类法说明NaHCO 3是哪类物质? [提示] 盐、酸式盐、钠盐、碳酸盐。

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如图的括号中:①氯气 ②HClO ③苛性钠 ④铁 ⑤小苏打 ⑥过氧化钠 ⑦二氧化碳 ⑧氧化铝⑨氧化铜[提示](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挨次)②③⑤⑥⑧⑨⑦④①②③⑤⑦⑨⑧[考点多维探究]角度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粒子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单元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苏教选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结构与性质第1单元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课件 苏教选修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且N层 没有成对电子,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由 此推出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104s1,因此为铜元素。
(5)s能级只有1个原子轨道,故最多只 能容纳2个电子,即n=2,所以元素F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22p3,由 此可知F是N元素;根据核外电子排布 的能量最低原理,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 子中2p能级的能量最高,p电子的原子 轨道呈纺锤形。
解析:(1)由表中数据知,R和U的第一 至第四电离能变化规律相似,即R和U 最可能在同一主族。
I4 9400 9500 10500 11600 5900
(1)在周期表中,最可能处于同一族的 是________。
A.Q和R
B.S和T
C.T和U
D.R和T
E.R和U
(3)下列元素中,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最像Q元素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意知,A元素基态原子核 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A为 氮元素。
(2)氩为18号元素,B的负一价离子电子 层结构与氩相同,所以B为氯,C为 钾。
(3)因为D元素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 充满即3d5,由此推知D元素基态原子的 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因此为铁元素。
1→2)
原子半 径
逐渐减小(0族除外)
逐渐增大
项目
同周期(从左→ 同主族(从上→
右)
下)
最高正价由+ 最高正价=主
元素主要 1→+7(F、O 族序数,非金
化合价 除外),最低负 属最低负价=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06)-专题二第二讲 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06)-专题二第二讲 原子、分子结构与性质
例3.(2022·江苏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刚石与石墨烯中的C—C—C夹角都为120°
B.SiH4、SiCl4都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锗原子(32Ge)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4s24p2
D.IVA族元素单质的晶体类型相同
解析:A项,金刚石中C原子为sp3杂化,键角为109°28',石墨中的C为sp2杂化,键角为120°,错误;B项,Si—H、Si—Cl中的共用电子对均偏离Si,化学键为极性键,SiH4、SiCl4都是正四面体结构,正、负电荷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正确;C项,Ge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2,错误;D项,金刚石和晶体硅为共价晶体,石墨为混合型晶体,锗、锡、铅等为金属晶体,错误。
(3)固体HF中存在氢键,则(HF)3的链状结构为 ,故答案为: 。
(4)CF2=CF2中C原子存在3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2杂化,但其共聚物ETFE中C原子存在4对共用电子对,其C原子为sp3杂化;由于F元素的电负性较大,因此在与C原子的结合过程中形成的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的强弱决定物质的化学性质,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因此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高于聚乙烯,故答案为:sp2、sp3、C-F键的键能大于聚乙烯中C-H的键能,键能越大,化学性质越稳定。
答案:A
例2.(2022·全国甲卷)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水立方”,在2022年冬奥会上华丽转身为“冰立方”,实现了奥运场馆的再利用,其美丽的透光气囊材料由乙烯(CH2=CH2)与四氟乙烯(CF2=CF2)的共聚物(ETFE)制成。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F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图(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体系再构】

高考苏教版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选修3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高考苏教版化学一轮复习精品教案 选修3 第2讲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2讲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考纲点击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了解电子云的概念。

了解电子层、原子轨道的概念。

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能用电子排布式和轨道表示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了解元素电离能的含义、电负性的概念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了解其简单应用。

4.了解根据原子外围电子排布特征对元素周期表进行分区的方法。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表示方法1.能层与能级(1)能层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______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______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

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序数为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______。

(2)能级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______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______。

2.原子轨道(1)n s能级上只有n p能级上有____个原子轨道;n d能级上有____个原子轨道;n f能级上有____个原子轨道。

(2)第1电子层:只有____轨道。

第2电子层:有______两种轨道。

第3电子层:有________三种轨道。

第4、5、6、7电子层:有____________等轨道。

(1)能量最低原理: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是先__________,然后依次__________________,这样使整个原子处于______能量状态。

[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如下(按图中箭头方向能量由低到高排序)(2)泡利不相容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________________。

(3)洪特规则:原子的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个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______________,且______________,这样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

5.即时训练1Q Z的原子序数为29,其余的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②Y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为m s n m p n;③R原子核外L 层电子数为奇数;④Q、X原子p轨道电子数分别为2和4。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试题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一讲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试题

回夺市安然阳光实验学校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纲展示]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

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学生用书P25]一、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二、物质的分类1.概述(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2)分类应依据一定的进行,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无机化合物⎩⎪⎪⎨⎪⎪⎧氢化物:HCl、H2S、H2O、NH3等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CO、NO等成盐氧化物⎩⎪⎨⎪⎧碱性氧化物:Na2O、CaO等酸性氧化物:CO2、P2O5等氧化物:Al2O3等过氧化物:Na2O2、H2O2等无机化合物⎩⎪⎪⎪⎪⎪⎪⎪⎨⎪⎪⎪⎪⎪⎪⎪⎧酸⎩⎪⎪⎪⎨⎪⎪⎪⎧按电离出的H+数⎩⎪⎨⎪⎧一元酸:HCl、HNO3等二元酸:H2SO4、H2S等三元酸:H3PO4等按酸根是否含氧⎩⎪⎨⎪⎧无氧酸:HCl、H2S等含氧酸:HClO4、H2SO4等按酸性强弱⎩⎪⎨⎪⎧强酸:HCl、H2SO4、HNO3等弱酸:CH3COOH、HF等按有无挥发性⎩⎪⎨⎪⎧挥发性酸:HNO3、HCl等难挥发性酸:H2SO4、H3PO4等碱⎩⎪⎨⎪⎧按水溶性⎩⎪⎨⎪⎧可溶性碱:NaOH、KOH、Ba(OH)2等难溶性碱:Mg(OH)2、Cu(OH)2等按碱性强弱⎩⎪⎨⎪⎧强碱:NaOH、Ba(OH)2、KOH等弱碱:NH3·H2O等盐⎩⎪⎨⎪⎧正盐:BaSO4、KNO3、NaCl等酸式盐:NaHCO3、KHSO4等碱式盐:Cu2(OH)2CO3等复盐:KAl(SO4)2·12H2O等正确理解“一定”、“不一定”,规避概念失分点(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

(江苏专用)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1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江苏专用)2021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选考物质结构与性质1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案

第一单元原子构造与元素的性质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能级分布和排布原理,,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并能用以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梳理]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征(1)电子云用小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时机的大小所得到的图形。

(2)电子层(又称为能层)①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能量不同的电子在核外不同的区域内运动,这种不同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②习惯上人们用英文字母n表示电子层。

原子中由里向外的电子层数可取1、2、3、4、5等正整数,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等。

每一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③离核越近的电子层,能量越低。

不同电子层的能量是不连续的。

(3)原子轨道(又称为能级)①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电子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不同能量的电子分占在不同的原子轨道,不同形状的原子轨道分别用s、p、d、f表示。

②原子轨道有不同的形状: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

形状一样的原子轨道在原子核外空间还有不同的伸展方向。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理(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轨道能量顺序图:(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并且自旋状态相反。

(3)洪特规那么当电子排布在不同轨道时,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并且自旋状态一样。

洪特规那么特例:当能量一样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表示方法以硫原子为例电子排布式1s22s22p63s23p4简化电子排布式[Ne]3s23p4轨道表示式外围电子排布式3s23p4(1)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高考化学总复习 专题十一 第一单元 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高三全册化学教案

第一单元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材基础—自热身]1.能层、能级与原子轨道(1)能层(n):在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照电子的能量差异将其分成不同能层。

通常用K、L、M、N……表示,能量依次升高。

(2)能级:同一能层里的电子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又将其分成不同的能级,通常用s、p、d、f等表示,同一能层里,各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顺序升高,即E(n s)<E(n p)<E(n d)<E(n f)。

(3)第一能层(K),只有s能级;第二能层(L),有s、p两种能级,p能级上有三个原子轨道p x、p y、p z,它们具有相同的能量;第三能层(M),有s、p、d三种能级。

(4)原子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给出了电子在核外经常出现的区域。

这种电子云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轨道形状轨道个数s 球形 1p 哑铃形 32.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尽可能地先占有能量低的轨道,然后进入能量高的轨道,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如图为构造原理示意图,亦即基态原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注意] 所有电子排布规则都需满足能量最低原理。

(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状态相反。

如2s轨道上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

(3)洪特规则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如2p3的电子排布为,不能表示为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满(p6、d10、f14)、半满(p3、d5、f7)和全空(p0、d0、f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如:24Cr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

3.原子状态与原子光谱(1)原子状态①基态原子: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②激发态原子: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状态的原子。

(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用光谱仪记录下来便得到原子光谱。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原子结构(也可称为原子模型)是指原子的组成以及部分的搭配和安排。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教学难点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设问、激疑、形象比喻、讨论、练习、讲述●教学用具投影仪、胶片、画面一样的音乐贺卡和普通贺卡、铁锁、电脑●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教师举起两张外表一样的生日贺卡][师]同学们,我这儿有两张生日贺卡,现在我把它们打开,请大家说出它们最明显的不同点在哪里?[教师打开贺卡][生]一个会响,一个不会响.[师]如果你想要知道这张音乐贺卡为什么会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你首先想要做的是什么?[生]拆开看看![师]对!也就是说首先要了解它的结构.我们知道,一种物质之所以区别于另一种物质,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性质.而它们的性质又决定于它们各自的结构.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掌握有关物质结构的知识.然而,自然界的物质太多太多,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去一个一个地进行认识的话,既耗时间又费精力,这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物质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些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章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板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师]研究物质的结构首先要解剖物质.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何两个或多个原子的接触都能生成新物质呢?举例说明.[引导学生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来进行分析,如H2与F2在冷暗处就能反应,而H2和I2在常温下却不反应;Na与O2常温下迅速反应生成Na2O,而真金却不怕火炼;再如稀有气体等等……][师]为什么常温下氢原子与氟原子“一拍即合”,而氢原子与氖原子却“老死不相往来”呢?要知其究竟,必须揭开原子内部的秘密,即认识原子的结构.[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师]关于原子结构,我们在初中就已熟悉.请大家说出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它们怎样构成原子的?[生]构成原子的粒子有质子、中子、电子三种;其中,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的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师]很好,下面我们用如下形式把它表示出来.[板书]一、原子结构[师]下面,我们通过下表来认识一下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投影展示表5-1]表5-1 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质子中子电性和电量 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不显电性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① 1/1836(电子与质子质量之比) 1.007 1.008 注①是指对12C原子质量的1/12(1.661×10-27 kg)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师]通过上表我们知道,构成原子的粒子中,中子不显电性,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我这儿有一把铁锁,(举起铁锁)接触它是否会有触电的感觉?[生]不会.[问题探究]金属均由原子构成,而原子中又含有带电粒子,那它为什么不显电性呢?[生]可能是正负电荷互相抵消的缘故吧![师]对,因为原子内部,质子所带正电荷和电子所带负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作为一个整体不显电性.从原子的结构我们可知,原子核带正电,它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决定于核内质子数,我们用Z来表示核电荷数,便有如下关系:[板书]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下面,我们再来深入了解一下原子核与原子的关系.[问]谁能形象地比喻一下原子核和原子的体积的相对大小?[生]甲回答:如果把原子比作一座十层大楼,原子核就像放置在这所大楼中央的一个樱桃.乙回答:如果假设原子是一座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于体育场中央的一只蚂蚁.[师]回答得很好,甲比喻说明对初中的知识掌握很牢固;乙比喻说明大家对新课的预习很到位.确切地讲,原子核的体积只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分之一.原子核虽小,但并不简单,它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几乎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且其密度很大.[投影展示有关原子核密度的资料]原子核密度很大,假如在1cm3的容器里装满原子核,则它的质量就相当于1.2×108t,形象地可以比喻为需要3000辆载重4 t的卡车来运载.[师]其实,从表5-1中所示电子、质子、中子的相对质量也可得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的结论.从表中可看出,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均近似等于1,而电子的质量只有质子质量的1/1836,如果忽略电子的质量,将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加起来,所得数值便近似等于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我们把其称为质量数,用符号A表示.中子数规定用符号N表示.则得出以下关系:[板书]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师]这样,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就可推算出另一个数值来.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比如C表示质量数为12,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问题探究]“ O”与“O”所表示的意义是否相同?[生] O表示原子核内有8个中子的氧原子,而O除表示一个氧原子外,还可表示氧元素.[师]为了熟记X所表示意义及A、Z、N之间的关系,请同学填写下表:[投影练习]粒子符号质子数(Z) 中子数(N) 质量数(A) 用 X表示为①O 8 ? 18 ?②Al ? 14 27 ? ③Ar 18 22 ? ? ④Cl ? ? ? Cl ⑤H ? ? ? H [答案]①10 O ②13 Al ③40 Ar ④1718 35 ⑤10 1 [师]由以上计算我们可得出,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板书] 原子 X[问题探究]是不是任何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生]不是,如上述练习中 H原子,核内无中子,仅有一个质子.[问题探究]假如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到或失去电子,它还会显电中性吗?[生]不会,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成为带电的原子——离子,不显电中性;形成的带正电荷的粒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粒子叫阴离子.[问题探究]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之间有什么联系?[生]离子所带电荷数与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或得到的电子数相等,失去几个电子,阳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阴离子就带几个单位的负电荷.[师]回答得很好.即:[讲解并板书]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师]这样,我们就可根据粒子的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来判断出一些粒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请大家口答下列问题:[投影]1.当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________离子,带________电荷.2.当质子数(核电荷数)________核外电子数时,该粒子是阴离子,带________电荷.[答案]1.阳正 2.< 负[师]根据以上结论,请大家做如下练习.[投影练习]填写表中空白.粒子符号质子数电子数①S2- ? ? ②Xn+ x ? ③Ym- ? y ④NH ? ?⑤OH- ? ?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指正错误][答案]①1618 ②x-n ③y-m ④1110 ⑤910[小结]本节课我们重点讲了原子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它是几代科学家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才得出来的结论.[作业]1.用 X符号的形式表示出10种原子.2.课本第94页,二、1、2.●参考练习1.某粒子用 Rn-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B.所含中子数=A-ZC.所含电子数=Z+nD.所带电荷数=n2.某元素Mn+核外有a个电子,该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该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A.A-a+nB.A-a-nC.A+a-nD.A+a+n参考答案:1.BC(D选项所带电荷数应标明正负)2.B●板书设计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一课时)一、原子结构原子 X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离子所带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学说明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初中学习过的《原子》的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由于本节教学内容无演示实验,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此处的内容容易产生枯燥感.为此,采用了旧中引新、设问激疑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精心的引导,并结合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来,最后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应用——练习,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另外,本节教材的第一部分内容,用原子结构或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相互关系做标题更为合适.此处,采取了前者.第二课时[引言]从上一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可以知道:原子核相对于原子很小,即在原子内部,原子核外,有一个偌大的空间供电子运动,那么,电子在核外的运动与宏观物体是否相同?我们又怎样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下面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师]请大家观察以下物体运动的特点,并注意它们的运行轨迹是否确定.[电脑演示以下运动]1.物质的自由落体运动;2.火车的运动;3.炮弹的抛物线运动;4.天体的运行;5.氢原子的一个电子在核外闪烁运动.[讨论]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跟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有什么不同?[生]1.宏观物体的运动有固定的方向,电子没有.2.宏观物体的运动有确定的路线,电子没有.[讲述]正如大家所述,宏观物体的运动,如天体的运行、导弹的发射、车辆的行驶等,它们都有确定的轨道,我们可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准确地测出它们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可以描画出它们的运动轨迹.当电子在原子核外很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其运动规律跟普通物体不同.它们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我们不能准确地测定电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位置和运动速度,也不能描画出它的运动轨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呢?让我们先来研究氢原子核外唯一的一个电子的运动特点.[电脑显示]氢原子核外一个电子的运动示意图(由慢到快)[师]我们看到,当电子的运动速度加快时,在原子核周围有一团云雾,我们形象地称它为“电子云”——电子形成的云雾之意.[问]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它怎么能形成一团云雾呢?[启发]这是由于电子在核外的运动速度太快(2.2×106 m·s-1),使我们眼花缭乱的结果.[问]大家有没有在什么地方见过类似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联想][生]1.快速进退录像带时,与此情景有点相似.2.武打影片里,形容剑舞得快时,舞剑人的周围常是一团剑影.3.科幻动画片里,飞牒的运行及争斗场面.4.风车快速旋转时的现象.。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第3单元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教案苏教版选修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部分物质结构与性质第3单元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教案苏教版选修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1.杂化轨道理论 (1)杂化图式①sp 3杂化(以CH 4为例)(2)分子空间构型与杂化关系σ键和容纳孤电子对,未杂化轨道可以形成2.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1)价电子对数与价电子对构型(2)对AB m 型分子价电子对数(n )的计算n =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每个配位原子提供的价电子数×m2(说明:中心原子的价电子数等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配位原子中卤素原子、氢原子提供1个价电子,氧原子和硫原子按不提供价电子计算。

)(3)价电子对的几何构型与分子空间构型的关系 ①无孤电子对,二者相同。

②有孤电子时,二者不同,分子构型为省略孤电子对的剩余构型。

(4)价电子对之间斥力的大小顺序孤电子对与孤电子对间斥力>孤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间斥力>成键电子对与成键电子对斥力。

即孤电子对越多,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减小,键角也减小。

如CH 4、NH 3、H 2O 分子中键角依次减小。

3.等电子原理原子总数相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征和立体结构,许多性质相似,如N 2与CO 、O 3与SO 2、N 2O 与CO 2、CH 4与NH +4等。

[应用体验] 填表②0 3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sp 2③1 4 四面体 三角锥 sp 3④0 4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sp 3⑤1 4 四面体 三角锥 sp 3考法1 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和杂化方式类型1.(2019·衡水模拟)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VSEPR)可以预测许多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有时也能用于推测键角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SO2、CS2、HI都是直线形的分子B.BF3键角为120°,SnBr2键角大于120°C.CH2O、BF3、SO3都是平面三角形的分子D.PCl3、NH3、PCl5都是三角锥型的分子C [A项,SO2为V形;B项,SnBr2为sp2杂化,中心原子有一对孤电子对,键角小于120°;D项,PCl5不是三角锥型。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2-2-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高三化学(苏教版)总复习   2-2-1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2)写出 B、C 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及 A、D 的价电子排布式:B________、C________、A________、 D________、 (3)写出碱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酸性最强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1)能量最低原理: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 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 (2)泡利原理:1 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容纳 2 个电子,且 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总 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江 苏 教 育 版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解析]根据 A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A 为 Rb, 价电子 排布为 5s1;由 B 是第三周期元素,价电子数为 2,得 B 为 Mg;C、D 的价电子数分别是为 2 和 7,且知 C 和 D 的次 外层电子数均为 18,所以 C 为 30 号元素 Zn,D 为 35 号 元素 Br。
江 苏 教 育 版
金属元素数目
0
2
3
14
15
30

选修部分
专题2 第一单元
高考化学总复习
3.元素的分区
分区 分布 s区 ⅠA、ⅡA p区 d区 ds 区 f区
江 苏 教 育 版
ⅢA~零族 ⅢB~第Ⅷ ⅠB、ⅡB 镧系,锕系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教案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高一化学课程中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原子的组成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分布。

2.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和使用方法。

3. 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2.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组成和周期规律。

3. 原子结构对元素性质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元素周期表,并简单介绍其组成和基本特点。

鼓励学生猜测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列顺序,并与他们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用途和作用。

二、原子的结构与组成1. 原子的基本组成:核、质子、中子、电子。

2. 原子的结构: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分布在核外的电子壳层中。

3. 原子核的带电性:质子带正电,中子带中性电荷。

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1. 元素的原子序数与电子结构的关系。

2. 元素周期表的分组和周期规律。

3. 同一周期不同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变化。

四、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 原子的外层电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

2. 元素的周期和族别对性质的影响。

3.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性质的关系。

五、教学实例分析通过一系列实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理解。

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金属的活泼性等。

六、小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化学生对原子结构与性质之间关系的记忆。

展望下一课时,引出离子结构与化学键的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1. 提问与讨论: 在知识导入和教学实例分析环节,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度。

2. 实验观察: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之间的反应,加深对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的理解。

3. 多媒体呈现: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元素周期表以及相关实验视频,提升教学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1.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核外电子在一系列稳定的原子轨道上运动,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时,既不放出能量,也不吸收能量。

(2)不同的原子轨道具有不同的能量,原子轨道的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的。

(3)原子核外电子可以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上发生跃迁。

①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时,可以得到发射光谱,②电子从能量较低的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的轨道时,可以得到吸收光谱。

2.电子云(1)概念形象地描绘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的图形。

(2)意义电子云图中,点密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机会小。

3.电子层和原子轨道4.原子轨道的形状、数目及能量关系(1)轨道形状⎩⎪⎨⎪⎧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p 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2)s 、p 、d 、f 能级上原子轨道数目依次为1、3、5、7,其中n p x 、n p y 、n p z 三个原子轨道在三维空间相互垂直,各能级的原子轨道半径随电子层数(n )的增大而增大。

(3)能量关系⎩⎪⎨⎪⎧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 s<n p<n d<n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③同一电子层内形状相同而伸展方向不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2p y、2pz轨道的能量相同5.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能量最低原理:其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示如下:(2)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只能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3)洪特规则:原子核外电子在能量相同的各上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原子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注:洪特规则特例:当能量相同的原子轨道在全充满(p 6、d 10、f 14)、半充满(p 3、d 5、f 7)和全空(p 0、d 0、f 0)状态时,体系的能量最低。

如24Cr 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54s 1,而不是1s 22s 22p 63s 23p 63d 44s 2。

6.电子的跃迁与原子光谱 (1)电子的跃迁 ①基态―→激发态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能量较低轨道跃迁到能量较高轨道变成激发态原子,得到吸收光谱。

②激发态―→基态激发态原子的电子从能量较高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轨道时会释放出光子,得到发射光谱。

(2)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中电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不同的光子,用光谱仪记录下来便得到原子光谱。

包括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

用原子光谱的特征谱线可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提醒:①“七基色”与波长的关系为: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波长逐渐变小。

②基态、激发态及光谱示意图。

[应用体验]完成下列化学用语(1)Cr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价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

(2)Cu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As的核外电子排布式________,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价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

(4)Co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s22s22p63s23p63d54s13d54s1(2)1s22s22p63s23p63d9(3)[Ar]3d104s24p3(4)3d74s2考法1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及表示方式1.下列轨道表示式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①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②不符合洪特规则;④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

答案:③⑤2.(1)A元素基态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次外层有2个电子,其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其价层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

(2)B元素的负一价离子和C元素的正一价离子的电子层结构都与氩相同,B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C+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3)D元素的正三价离子的3d能级为半充满,D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

(4)E元素基态原子的M层全充满,N层没有成对电子且只有一个未成对电子,E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

(5)F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n s n n p n+2,则n=________;原子中能量最高的是________电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基态原子L层中p轨道电子数是s轨道电子数的2倍,则G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7)H的基态原子4s和3d轨道电子半充满,则H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_________,未成对电子数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A元素基态原子的轨道表示式由题意可写成:,则该元素核外有7个电子,为氮元素,其元素符号为N。

(2)B-、C+的电子层结构都与Ar相同,即核外都有18个电子,则B为17号元素Cl,C 为19号元素K。

(3)D元素原子失去2个4s电子和1个3d电子后变成+3价离子,其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64s2,即26号元素铁。

(4)E 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故E 为Cu 。

(5)F 元素最外层电子排布式为2s 22p 4。

(6)G 基态原子的L 层电子排布式为 2s 22p 4,也是价电子排布式。

(7)H 基态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 54s 1,为Cr ;其未成对电子数有6个。

答案:(1)N(2)Cl(3)F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或[Ar]3d 64s 2)(4)Cu 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或[Ar]3d 104s 1) (5)22p(6)2s 22p 4 (7)6[思维建模] 电子排布表示的两化学用语(1)电子排布式⎩⎪⎨⎪⎧核外电子排布式,如Fe :[Ar]3d 64s2价外围电子排布式,如Fe :3d 64s 2(2)轨道表示式 ⎩⎪⎨⎪⎧核外电子,如N:价电子或外围电子,如N :注意:(1)上述两类化学用语还应注意是原子还是离子,对于阳离子,先失去最外层电子再失去次外层的d 电子,如Fe 2+的电子排布式为[Ar]3d 6。

(2)当出现d 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 s 、(n -1)d 、n p 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 -1)d 放在n s 前。

考法2 电子跃迁与原子光谱3.下列原子的电子跃迁能释放光能形成发射光谱的是( ) A .1s 22s 22p 63s 2―→1s 22s 22p 63p 2B .1s 22s 22p 33s 1―→1s 22s 22p 4C .1s 22s 2―→1s 22s 12p 1D .1s 22s 22p 1x ―→1s 22s 22p 1yB [A 项,吸收光能,形成吸收光谱;B 项,由激发态→基态,释放光能,形成发射光谱;C项,形成吸收光谱;D项,2p x与2p y能量相同,不属于电子跃迁。

]4.(2017·全国卷Ⅰ,节选)元素K的焰色反应呈紫红色,其中紫色对应的辐射波长为________nm(填标号)。

A 404.4 B.553.5 C.589.2 D.670.8 E.766.5A [紫色光对应的波长最短,一般范围为400~430 nm。

]5.从电子跃迁的角度指出焰色反应呈现不同颜色光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吸收能量后,电子从激发态向基态发生跃迁,跃迁时以不同颜色光的形式释放出不同能量考点二| 元素的性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性质特点(1)定义:元素的气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气态阳离子所需的最低能量,叫做该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2)分类M(g)――――――→第一电离能I1失e-M+(g)――――――→第二电离能I2失e-M2+(g)―――――→第三电离能I3失e-M3+(g)(3)影响因素电离能数值的大小取决于原子的有效核电荷数、电子层结构及原子的半径。

(4)同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逐渐增大,即I1<I2<I3。

不同电子层的逐级电离能发生突跃。

如Na的I1≪I2。

(5)电离能的3个重要应用①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

I1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I1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②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

如K:I1≪I2<I3表明K原子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1价阳离子。

③判断元素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情况。

如Li:I1≪I2<I3表明Li原子核外的三个电子排布在两个电子层(K、L)上,且最外层上只有一个电子。

提醒: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并不是逐渐增大的,当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是全空、半充满和全充满状态时,第一电离能就会反常的大。

3.电负性(1)概念衡量元素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

(2)意义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

利用电负性的大小可以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如电负性最大的元素为氟元素。

(3)电负性的一般应用①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

电负性越大,非金属性越强,金属性越弱。

②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一般认为:如果两种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通常形成离子键,若差值小于1.7,通常形成共价键。

③判断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

共价化合物中,成键元素电负性大的表现负价。

如ClO2中氯呈+4价。

(4)对角线规则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主族元素与右下方的主族元素的有些性质是相似的,如。

4.元素周期律[应用体验](1)第3周期所有元素的第一电离能(I1)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 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2)Na的逐级电离能中有________次突跃。

分别是哪级电离能发生突跃?________、________。

(3)C、N、O、F的电负性大小顺序为________,第一电离能大小顺序为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