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武市大埠岗镇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生稻指的是使用头季稻成熟收获以后稻桩上面各个节位的腋芽,经过肥水灌溉之后,让休眠芽能够生长发育而抽穗结实的,再生季不需要播种、育秧、插秧及耕田。
再生稻能够节省种子、肥料、工时、农药等,投资的费用比较低,生长时间比较短,是粮食实现增产的主要渠道之一。
这一项技术尤其适合中稻种植区域的推广与运用,特别适合一季有余、两季不够的区域推广。
而机械收割再生稻较原来常规手工收割再生稻又能更加降低成本,再生稻机收要较手工收割节约成本达2500元/hm 2,缩短收割时间,为再生季提供更充足的时间生长发育,为农民的粮食生产增产增收提供有力的保障。
1品种选择
再生稻栽培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把好再生季的安全齐穗关。
杂交汕稻在大埠岗镇的安全齐穗期一般在9月15—20日之间。
深两优5814具有耐肥、抗倒、秆壮、株型适中、长势繁茂、根系发达、后期不早衰、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头季全生育期表现为145d ,再生季为60d ,2季稻生育期共205d ,比较适合在大埠岗镇范围内作再生稻种植。
深两优5814属于籼型两系杂交水稻。
在长江流域的中下游进行一季中稻种植,生育期平均为136.8d ,对比Ⅱ优838多1.8d 。
水稻株型适中,叶片直立,谷粒饱满,有效穗数为258万穗/hm 2,水稻株高124.3cm ,穗长26.5cm ,穗总粒数为171.4粒,结实率达到84.1%,千粒重25.7g 。
抗性:稻瘟病综合指数3.8级,穗瘟损失率最高达到5级;白叶枯病5级;褐飞虱9级。
稻米质量的具体指标:整精米率达到65.8%,长宽比为3.0,垩白粒率13%,垩白度2.0%,胶稠度74mm ,直链淀粉含量16.3%,符合国家《优质稻谷》标准2级。
2007年参加长江中下游迟熟中籼组品种区域试验,平
均产量为8784.15kg/hm 2,较对照品种Ⅱ优838增产4.24%(十分显著);2008年续试,平均产量8831.4kg/hm 2
,较对照Ⅱ优838增产4.21%(十分显著);连续2年试验平均产量为8807.78kg/hm 2,较对照Ⅱ优838增产4.22%,增产点比例68.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068.65kg/hm 2
,较对照
Ⅱ优838增产2.16%。
2适时播种育壮秧
在安全播种条件下,做到早播早插,深两优5814头季最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最佳成熟收获期在8月中下旬,再生季在9月20日前始穗,以确保2季丰收。
早春气温低,要采用薄膜低拱棚覆盖育秧的方法,种植的土地条件为疏松、肥沃、透气性强、地势比较高且方便管理的菜地以及瓜地。
提前7d 进行翻土,提前2~3d 整理好秧床留待备用。
播种量秧田与本田比例为1∶10~15,催芽露白后即可播种,做到稀播匀播。
当秧苗长到1叶1心时用浓度为300mg/kg 多效唑270g/hm 2兑水225kg/hm 2喷雾,以增加秧苗的弹性,促使秧苗矮、壮、多蘖。
出苗后注意做好苗床温、水、肥的管理,培育壮秧[1]。
3插足基本苗
再生稻株高有限,不会产生相互遮光,并且穗数越多光能利用率越高。
因此,头季稻栽插密度要统筹兼顾,尽量密插。
严格采用畦厢栽培,插秧规格为每畦8~9行,株距20cm ,丛插2粒谷,插植24.0万~25.5万丛/hm 2,基本苗105万~120万株/hm 2。
4科学施肥
根据再生稻头季生产过程中的气温由低到高的特点,施肥原则是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
基肥占总施肥量的60%,分蘖肥占30%,穗粒肥占10%。
在耙田时,施用尿素180kg/hm 2、45%复合肥450kg/hm 2、氯化钾150kg/hm 2;秧苗移栽后8d 左右施分蘖肥,用尿素75.0~112.5kg/hm 2结合除草剂卞·乙一起运用。
栽后50d 左右,也就是在倒二叶期生长过程中施用尿素或者氯化钾105~120kg/hm 2作穗肥;头季稻齐穗后15d 左右施尿素150~225kg/hm 2作促芽肥;在水管上采用干湿交替管理,即返青、孕穗开花期、施肥施药期保证灌溉水量充足;分蘖期、始穗期、结实期尽量使用浅水,保证土壤湿润,进行干湿交替;够苗烤田一般在栽后25~28d 或者有效分蘖达240万株/hm 2左右时烤田。
收割前15d 搁田,让大田自然落干,使得收割时田面湿润,但不粘脚,直到收割留桩后3d 内再浇水,这样不但能够保养根部、保护叶片,还能够让田块干实,方便头季稻机收留桩[2]。
5收割留桩
当头季稻足够黄熟时采用机收,省时、省本、省力。
一般留桩高度在45cm 左右,既能留住倒二芽,又不影响头季稻收获。
收割时注意割口要平,确保倒二芽优势和足额的养分供再生分蘖芽的萌发,提高腋芽成穗率。
6再生稻管理
收割后及时清理稻桩上的稻草,扶正稻桩,在收割之后
(下转第33页)
摘要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再生稻机收要较手工收割节约成本达2500元/hm 2,同时还为再生季争取了更充足的光照时间和积温,为再生季高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介绍了大埠岗镇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适时播种育壮秧、插足基本苗、科学施肥、收割留桩、再生稻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关键词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福建邵武;大埠岗镇中图分类号S511.048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5739(2018)11-0031-01
邵武市大埠岗镇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
朱星良
(福建省邵武市大埠岗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福建邵武354008)
收稿日期2018-03-06
农艺学
现代农业科技2018年第11期
(上接第30页)
180kg/hm2;间隙7~10d再追施第2次分蘖肥,施水稻专用肥225kg/hm2或尿素120~150kg/hm2。
大暑前后施长粗肥,以钾肥为主,追施氯化钾75~105kg/hm2,对长势偏弱的田块,在施氯化钾的基础上再加施尿素75kg/hm2,或单独施45%三元复合肥(15-15-15)150~180kg/hm2,施肥后带肥搁田,促大苗壮秆[4]。
穗肥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占15%~25%,且比较重要。
一般于主茎节第一节内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叶龄数3.2叶,一般在7月底至8月初追施促花肥,施水稻专用配方肥150~180kg/hm2;间隔10d左右,当叶龄数1.5~2.0叶时追施保花肥,施尿素90~105kg/hm2,其中发现部分叶色褪淡较晚的田块,应等到叶色褪淡后再追施,于8月10日前后,施水稻配方肥195kg/hm2左右。
而追施齐穗肥最迟不超过8月15日。
对于叶色褪淡较快、缺肥较严重的田块,齐穗后补施少量尿素,可施尿素30~45kg/hm2。
5病虫草害防治
在病虫害防治上与常规稻相当,注意药剂交替使用,防止产生抗药性。
除草遵循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为基础,化学除草为重点,辅助人工拔草的原则。
化学除草采用“二封一杀一补”的防治策略。
对于土壤封闭时已经出苗的杂草,可选用升五氟氰氟草进行防除,兑水375~450L/hm2,均匀喷雾
除草茎叶。
施药前1d排干水,施药后1d复水3~5cm,并保水3~5d。
在播种后3~4周进行,选用苄嘧磺隆、吡嘧磺隆、苄嘧丙草胺等除草剂,采用药肥法或药土法施药,施药后保水时间不少于3d。
阔叶草和莎草较多的田块,在水稻有效分蘖期即水稻七至九叶期,可选用二甲灭草松、吡嘧磺隆等药剂进行防除,施药后1d复水3~5cm深,并保水3~5d。
6参考文献
[1]刘丽娟,刘延刚,刘德友,等.临沂市麦茬水稻旱直播高产栽培集成技
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8(2):185-187.
[2]吴雄兴,戴惠玲,邱美良,等.青浦区水稻机械(穴)直播栽培技术规
范[J].上海农业科技,2018(1):39-41.
[3]萧长亮,那永光,王安东,等.寒地水稻旱直播栽培技术探讨[J].黑龙
江农业科学,2017(7):120-123.
[4]王峰,母俊,程艳丽.鄂北地区水稻机械条播高产栽培技术[J].甘肃农
业科技,2017(4):80-82.
(上接第31页)
3~4d浇水,形成浅水层,预防温度高出现烧苗的情况,乳熟期以后,再采用以湿润为核心、干湿交替的浇水方法。
头季稻收割后4~5d是出穗出叶的旺盛时期,应施尿素150~ 180kg/hm2,同时灌第1次跑马水,促苗早发。
抽穗灌浆期喷施磷酸二氢钾7.5kg/hm2+尿素7.5kg/hm2进行根外追肥,从而提高结实率以及水稻的质量[3]。
7病虫害防治
关注病虫害预测预报,防治原则为以防为主、以治为铺、防治结合。
用20%阿维·三唑磷防治二化螟、三化螟;用2%(或5%)阿维菌素防治卷叶螟,用30%爱苗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用80%烯啶·吡蚜酮防治稻飞虱,用75%三环唑(或稻瘟灵或春雷霉素)防治稻瘟病[4]。
8参考文献
[1]梁建红,梁中卫.涟源市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模式的优势及
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8(4):26-27.
[2]傅志伟.‘晶两优华占’作机收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
技,2017(7):29-30.
[3]杨秋生,孙小成,朱志华,等.湘南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
模式及技术[J].作物研究,2017,31(4):446-447.
[4]严兴康,庞爱军,唐艳军,等.隆两优华占高产高效再生稻栽培技术研
究[J].湖南农业科学,2017(5):17-20.
一般二叶期之后则不用盖膜,但注意观察秧盘水分,若秧苗出现卷曲时需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浇水,移栽前3~5d控水炼苗,秧龄20~25d。
在起秧栽插前,应保持秧块含水量适中,雨前要盖膜遮雨[1]。
2移栽
机插秧移栽规格为行距26~29cm、株距13cm,扩大行距,提高茎蘖成穗率,抑制茎、叶伸长,增加茎秆强度的抗倒能力,降低群体内湿度,减轻病虫害和便于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操作。
浅插是促进秧苗早生快发,获得足够分蘖的关键。
要获得足够的分蘖,必须进行浅插,浅插的标准为入泥一个指节即1.5cm左右,每丛栽1~2株苗[2]。
3及时控水
机械插秧移栽后分蘖多,因此在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穗苗数的80%左右时必须撤水晒田,晒到田块开裂、叶色明显落黄的程度[3]。
4适时施肥
机械插秧移栽时秧苗较弱,为使其及早返青分蘖,应在移栽后5~7d轻追施1次返青肥,约施尿素75kg/hm2[4];移栽后15~20d追施分蘖肥,施用25%复合肥(10-10-5)300~ 375kg/hm2、尿素150~225kg/hm2;移栽后45~50d酌情适量追施促花肥,施尿素45~75kg/hm2、硫酸钾45~75kg/hm2[5]。
5病虫草害防治
机械栽插的秧苗较小,容易被福寿螺啃食,造成缺塘。
因此,移栽后需及时撒施药剂进行防治;水分得不到保障的田块于杂草萌芽时撒施除草剂防治草害;整个大田期做好田间病虫害调查,达到防治指标的田块,及时选用适宜的药剂进行喷施防治;始穗期喷施1~2次三环唑预防穗瘟,肥力高的田块可与井冈霉素混合后喷施,防治稻曲病[6]。
6适时收割
机械收割应在水稻9成熟时及时抢晴天收割,以减少稻谷的损失,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7参考文献
[1]符策强,韩义胜,孟卫东,等.海南水稻生产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
福建稻麦科技,2015,33(1):89-91.
[2]乔乃中,伏广成,房保亚,等.江苏省水稻超高产机械化栽培关键技术
措施[J].上海农业科技,2015(1):42.
[3]张维官,胡惠根.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成效及主要栽培技术[J].现代
农业科技,2012(16):76-77.
[4]孙健,洪建军,张建民,等.水稻双季机械化插秧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
上海农业科技,2010(3):44-45.
[5]黄根元,李国雷,林百合,等.杂交水稻机械化插秧的生育表现及栽培
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09(6):1115-1117.
[6]秦国文,王淑梅,王瑞琴,等.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研究[J].宁夏
农林科技,2009(2):32-33.
程明艳:芒市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