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芜湖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划线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种植农作物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跟风。
B .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卷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C . 韩国“岁月号”客轮拥有防破坏设计,但这样的设计并非天衣无缝,一旦有水漫入某些隔间,船体也会迅速下沉。
D . 这栋建筑门窗的设计简洁却别具匠心。
2. (2分) (2018七上·浙江期中)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通过开展“诵红诗、唱红歌”等活动,使同学们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热爱。
B . 有没有一个认真的学习态度是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C . 美国发明了一种空间碎片清扫设备,用于处理直径小于1厘米左右的太空垃圾。
D . 尽早实现网络实名制,不仅仅是对网民个人权益的保护,也会提高现在的网络环境。
3. (2分) (2017七上·高台月考) 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朋友,那你如何真诚地向他(她)道歉呢?得体的一项是()
A . 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 . 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 . 对不起,我虽然错了,但是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
D . 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4. (4分) (2017九下·杭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划线字的拼音依次填在方格内。
三妹是我们中最漂亮的,我们都羡慕________起来;看着她的狂样,心理却有了一股嫉dù________。
我们便争执________了起来,每个人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
奶奶从屋里端了一hú________甜酒出来,给我们美人倒了一小杯儿,说:“孩子们,瞧瞧你们的酒杯,你们都有一个月亮呢!”(贾平凹《月迹》)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5. (6分)(2017·随州) 补写下列诗词中的空缺部分。
(1)
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
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
潮平两岸阔,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
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5)
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6)
安得广厦千万间,________。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6. (1分)《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
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这是________(人名)对《水浒传》的评价。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走进名著,按要求答题。
①他是《水浒传》中最具智慧之人,他博学多智,精通韬略。
在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等行动中立下汗马功劳。
他的名字叫________ 。
②小说描写了一个医生四次出海航行,在四个传奇色彩浓重的国家里,历经磨难,又几次脱险的故事。
这部小说是________ 。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8. (9分)阅读高适的《别董大①》一诗,完成问题。
千里黄云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③。
【注】①董大:当时著名的音乐家。
②黄云:在阳光下呈现出暗黄色的乌云。
曛(xūn):昏暗无光。
③君:你,这里指董大。
(1)
诗歌的一、二两句描写了广阔的黄云、________ 、北风吹扬的大雪、________ 等景色,渲染了互相间的浓厚的离别之情。
(2)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王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有异曲同工之妙。
(3)
最后两句是千古绝句,请你作适当赏析。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9. (18分)(2011·朝阳) 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①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②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③ .蒲苇莲芡④ ,有A之思;椅桐桧柏,有B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鳌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客。
(节选自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注释】①灵壁:即今安徽灵壁县。
张氏之园:为宋仁宗时殿中丞张次立的庄园。
汴(biàn):汴水。
②余浸:支流。
③岩阜:假山。
④芡(qiàn):水生植物。
⑤富:丰饶的物产。
(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含义。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意:________
②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
③修竹森然以高修:________
④以为陂池以:________
(2)
将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其深可以隐,其富⑤可以养。
(3)
细读【甲】文第二段文字,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醉翁亭春秋二季景色的特点。
春季:________ 秋季:________
(4)
根据你的理解,将“江湖”和“山林”两个词语恰当填在【乙】文中的A,B处。
A:________ B:________
(5)
【甲】【乙】两文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抒发的感情大致相同,请作简要分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0. (20分) (2017八上·海宁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奇妙的“细菌电池”
史峰
电池作为“可移动电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需品,但是传统的“化学电池”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数不尽的“化学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甚至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1910年英国科学家意外地将实验材料铂掉进了大肠杆菌的培养液里,结果发现在铂的一个端头产生了电压。
这个发现让科学家们惊讶万分——原来细菌也可以发电!
后来,美国科学家筛选出一种发电细菌,利用这种细菌制造出了可以在太空飞船上使用的“细菌电池”,他们想让这种细菌在分解宇航员尿液的过程中产生电能,这样既可以改善太空飞船上的卫生状况,又可以给太空飞船提供电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虽然这种细菌分解尿液的能力足够,但放电能力却还是不足,由此“细菌电池”的应用研究并没有取得完全成功。
1990年,英国的科学家在糖水中添加了一些芳香类化合物作为催化剂,并不断往电池水液里充氧气,让发电细菌和它们需要分解的物质充分接触,从而大大提高了细菌产生电能的活力,“细菌电池”的电能输出量大增,完全达到了实用标准。
据测算,细菌发电的转换效率达40%,这明显高于火力发电30%左右的转化效率,更是远远高于“化学电池”10%的转化效率。
最让人兴奋的是,细菌电池是绝对“绿色电池”,它的废弃物对环境不但没有丝毫的危害,反而有益——如果把发电细菌的分解物由糖换成锯末、秸秆、落叶等废有机物,细菌电池在输电的同时,还净化了环境。
前面的“发电细菌”都是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产生电能的,用这种细菌来发电,可以获得足够实用的电量,但无法把这种电池做的太小,太小无法提供足够的“分解空间”。
很明显电池的大电量与电池的小型化成为一对极端矛盾。
不久前,美国一家“细菌电池”研究机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异样”的发电细菌,这种细菌不是靠分解有机物产生电能的,而是靠挤压产生电能——这种细菌的身体内含有“压电性”蛋白质。
所谓“压电性”是指给予外力挤压后就能产生电能的性质,简单地说就是“一压就发电”。
科学家把这些细菌“加工”成薄片结构,然后把薄片叠加成手机电池的模样,并为它装配一个可持久产生内缩压力的外壳,这就相当于对这些细菌聚合体施加了一个持久的压力,于是这个用细菌叠加成的电池就产生了持久的电流,其产生的电力可以点亮手机屏幕。
这个实验结果让科学家兴奋不已,因为通过技术改进,他们很快可以制造出形态小、电力足的商用“细菌电池”。
到那时。
那些对环境有害的“化学电池”将被这种完全无害的绿色“细菌电池”所代替了。
(选自《科学启蒙》2013年第1期)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围绕着该说明对象,作者主要介绍了哪两种发电方式?
(2)第①段谈到“化学电池”,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第④段划线句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通过读③——⑥段,请分条概括细菌电池的优点和缺点。
(4)第②段中科学家对细菌发电的发现,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发?
11. (22分)
氦—3——人类未来的新能源
①氦—3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
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②氦—3是氦的同位素,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
它有着许多特殊的性质。
根据稀释制冷理论,当氦—3和氦—4以一定的比例相混合后,温度可以降低到无限接近绝对零度。
在温度达到2.18k以下的时候,液体状态的氦—3还会出现“超流”现象,即没有粘滞性,它甚至可以从盛放的杯子中“爬”出去。
然而,当前氦—3最被人重视的特性还是它作为能源的潜力。
氦—3可以和氢的同位素氘发生核聚变反应,但是与一般的核聚变反应不同,氦—3在聚变过程中不产生中子,所以放射性小,而且反应过程易于控制,既环保又安全。
但是地球上氦—3的储量总共不超过几百公斤,难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科学家发现,虽然地球上氦—3的储量非常少,但是在月球上,它的储量却是非常可观的。
③氦大部分集中在颗粒小于50微米的富含钛铁矿的月壤中,估计整个月球可提供71.5万吨氦—3。
这些氦—3所能产生的电能,相当于1985年美国发电量的4万倍,考虑到月壤的开采、排气、同位素分离和运回地球的成本,氦—3的能源偿还比估计可达250。
这个偿还比和铀235生产核燃料(偿还比约20)及地球上煤矿开采(偿还比约16)相比,是相当有利的。
此外,从月壤中提取1吨氦—3,还可以得到约6300吨的氢、70吨的氦和1600吨碳。
这些副产品对维持月球永久基地来说,也是必需的。
俄罗斯科学家加利莫夫认为,每年人类只需发射只到3艘载重100吨的宇宙飞船,从月球上运回的氦—3即可供全人类作为替代能源使用1年,而它的运输费用只相当于目前核能发电的几十分之一。
据加利莫夫介绍,如果人类目前就开始着手实从月球开采氦—3的计划,大约30年到40年后,人类将实现月球氦—3的实地开采并将其运回地面,该计划总的费用将在2500亿美元到3000亿美元之间。
④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包括中国、以色列、日本、印度等国家在内,人类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在这次探月高潮中,氦—3成为世人瞩目的目标。
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的探月仪嚣于2004年4月开始初样研制,其中探测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是该探月仪器工作的重要内容。
氦—3作为最有潜力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重要课题。
(选自《新华文摘》,有改动)
(1)
为什么说“开发利用月球土壤中的氦—3将是解决人类能源危机的极具潜力的途径之一”?
(2)
本文作者在《神奇的氦—3》一文中曾说:“科学家通过分析从月球上带来来的月壤样品估算,在上亿年的时间里,太阳风为月球带去大约5亿吨氦—3。
”这与本文第③段开头画线句所介绍的内容是否矛盾?为什么?
(3)
文中大量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试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氦—3是含有两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氦的同位素(元素),同时它也是一种清洁、安全和高效的核融合发电燃料(物质)
B . 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氦—3,在其聚变过程中不易产生中子并且放射性小,所以它将是一种环保型的新能源。
C . 从月壤中提取氦—3所得到的副产品可以满足月球永久基地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D . 由我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搭载发射的探月仪器目前已进入对月球土壤厚度与元素含量的初步探测阶段。
(5)
假若某年后由我国发射的宇宙飞船将氦—3成功运回地面,请你根据本文介绍,用上“月球”“氦—3”“科学家”三个词语(可不考虑先后顺序)写一段话,代表中学生向从事开发利用氦—3能源的科学家表示祝贺或感谢。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半命题作文。
题目:《这一次,我选择了_______》
生活中充满选择。
面对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心境下会做出不同的选择:或选择坚持,或选择放弃,或抗争、或妥协、或担当、或回避……请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注意书写工整规范,在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书写 (共1题;共4分)
4-1、
三、默写 (共1题;共6分)
5-1、
5-2、
5-3、
5-4、
5-5、
5-6、
四、填空题 (共1题;共1分)
6-1、
五、名著导读 (共1题;共2分)
7-1、
六、诗歌鉴赏 (共1题;共9分)
8-1、
8-2、
8-3、
七、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8分)
9-1、
9-2、
9-3、
9-4、
9-5、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2分)
10-1、
10-2、
10-3、
10-4、
11-1、
11-2、
11-3、
11-4、
11-5、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