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6、学生巩固活动:根据动物身体中是否有脊柱的特征,利用卡片对九种动物进行科学分类。
汇报交流。
三、深入探究: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活动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1、过渡: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四副插图,并快速阅读课本78页中的动物小百科知识,说说你又知道了些什么?
4、教学预设问题:A、在学生尝试分类的时候,应让学生先说自己的分类标准,再说怎么分。这样学生更能弄清一次分类时,只能有一个分类标准。B、当学出现争论时,要静下心来,舍得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而不是急着做判断。
【教后反思】
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研究过周围的动物,再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的对于动物的认识,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许多多有关动物的知识。因此本课一开始学生都恨兴奋,列举了大量的动物。但是这些动物到底如何表现为多种多样,学生们并不清楚。
3、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让学生感受到生物有多样性。在这节课上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这一核心概念。A、说自己认识的动物。从说不完中体会,动物种类的多样。B、分类和补充相似的动物。让学生在分类和补充中感受动物种类的多样。C、扩展活动。结合乡土教材,让学生在认识多种动物类别的基础上,感受生物的多样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动物的情感教育,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索动物世界的欲望。
讨论交流云南境内动物种类,再次体会动物的纷繁复杂。
(2)、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这么多动物,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但是,某些人却为了个人的私欲,正对这些动物进行肆意捕杀,(课件展示)对他们的行为,你有何看法呢?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珍惜动物和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课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以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各类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动物的基本特征,对动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类动物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需要在这一节课中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各类动物特点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类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物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标本等教学素材。
3.教学用具:准备分类卡片、小组讨论表格等教学用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分类方法,展示各类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类动物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分发分类卡片,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动物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分类结果,讨论各类动物的特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动物特点的掌握情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2、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环节三
分析讨论
在给动物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能为各种动物增添新成员。按身体内有无脊柱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课题名称
种类繁多的动物
年级
六年级
册
上册
章节Biblioteka 第四单元第4课参赛教师指导教师
学习目标
1.能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2.能够说出动物按身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3.试着总结昆虫、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各自的身体特征,能为各种动物增添新成员。
教材分析
《种类繁多的动物》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的内容,这节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为研究基础,让学生给动物分类,从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从而培养学生根据生物的身体特征给生物分类的能力,进一步体会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建立动物有多种多样的认识。
实验器材
课件PPT
所用软件
万兴喵影、EV录屏、剪映、PPT
流程图
教与学过程
环节一
情境体验
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动物进行引入,让学生确定一种分类标准对这些常见动物进行分类,分类标准不同分法也不同。
环节二
探究过程
探究一:动物的分类标准
1、按运动方式分
2、按生存方式分
3、按食性分
4、按身体特征分
……
探究二: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是教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中的第四课。
这一节课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科学家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骨骼中是否有脊柱是分类的依据。
根据动物的身体特征,科学家又将脊椎动物分为哺乳类、鸟类、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将无脊椎动物分为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蜗牛是软体动物,蜻蜓、蚂蚁等昆虫是节肢动物。
在这样一些类别中,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身体特征比较明显,这些类别中的动物也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所以教科书安排了根据所提供的动物标准给这几类动物增加新成员的活动,意在引领学生根据这样一些标准给自己熟悉的动物进行归类。
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构建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同时为以后生物分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了解哺乳类、鸟类、鱼类、昆虫类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3. 能够按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4. 让学生欣赏并感受到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重点难点重按动物的身体特征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学生课下收集有关动物特征的资料。
2.《种类繁多的动物》的教学课件。
3.各种动物图像卡片、学生活动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你知道的动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常见的动物有哪些,引出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
二、看一看: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师通过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各样常见的动物和不常见的动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动物种类繁多。
三、想一想:尝试给动物分类1.让学生知道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并且分类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
2.通过教师提供的课件——动物图片,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在分类过程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word教案一、教材解析《种类繁多的动物》是科教版第四单元第课,本课重在让学生了解各种种类繁多的动物的同时学会给动物分类,把握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将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范畴进一步扩展,关心学生切实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究生命世界的意趣。
二、教学目标1、能分别举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实例。
2、能举例说明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概念。
科学探究目标:1、能分别总结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和昆虫的要紧特点。
2、能依照动物的特点对所见到的动物进行辨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观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漂亮。
三、教学重点1、明白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四、教学难点能够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五、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体会种类丰富的动物世界1、直截了当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种类繁多的动物,要在动物前面加上种类繁多那个定语,绝对不夸张,目前为止,在动物王国中,已发觉的种类差不多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那么这么多的动物中你们都明白哪些呢?现在老师就来考考大伙儿的储备量,看看大伙儿到底认识多少动物。
2、小组讨论,在纸条上写出自己认识的动物名称,以三分钟为限。
3、小组汇报,量多者为胜。
(二)图片观赏,初步分类同学们认识的动物可真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动物,让大伙儿来观赏一下。
1、多媒体图片观赏动物图片2、摸索:这么多的动物我们该如何给他分类呢?试着用自己的标准给图片上的动物分类。
完成表格。
预设:可依照动物的体型大小来分类,分为大的动物和小的动物2类;可依照动物生活的场所分为水中的动物,陆地上的动物;也能够分为家养动物和野生动物等等。
3、指名汇报成果,教师适当点评,有疑问共同探究。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规律,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分类思维。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交流,培养发现动物特征和分类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增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及其特点,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和手段。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丰富的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特点,发现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规律。
3.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形成共识。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动物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
5.拓展: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态环境。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按照形态特点分类2.按照生活环境分类3.按照生殖方式分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动物分类方法和特征的掌握程度。
2.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科学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科学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鱼类等;2.学习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种类、外形、生活习性分类;3.掌握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如呼吸、运动、消化等;4.了解动物的生存环境和资源利用及保护意义。
2. 教学重难点(1)分类方法的介绍;(2)不同种类动物外形和生活习性的描述及比较;(3)动物的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的掌握及运用。
二、教学过程1. 教师引入教师通过发放图片、介绍故事等形式,引起学生对不同种类动物的兴趣,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同桌讨论教师安排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不同种类动物的分类方法,如按种类、外形、生活习性分类等。
3. 教师讲解通过介绍海洋世界、动物园等场景,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并向学生介绍常见的动物分类方法。
4.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究动物的基本结构及生命活动特征,如观察动物的呼吸、运动、消化等活动。
5. 客观测试通过口头答问、填空题、简答题等方式进行测试,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6. 总结提高通过小组交流、互相展示等形式,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基本结构和生命活动特征,通过实验探究和客观测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环节比较感兴趣,能够积极参与,但在分类方法的介绍及比较环节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采用更加互动、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方法,如游戏、竞赛等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也将更加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善于发问,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反思,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4.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科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课题种类繁多的动物单元 4 学科科学年级 6学习目标1、科学概念(1)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重点 1.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2.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并能够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难点知道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科学标准是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等类别来分类的。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从“数据资料库”导入: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
而昆虫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昆虫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在众多的动物中,除了校园里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提示:①将你知道的动物名称写在卡片上②写好后立刻贴到黑板上③注意不能重复,黑板上有的不能再出现④限时3分钟,比一比哪组知道的动物多我知道的动物名称卡片●家里养的的动物:_______________●书上看到的动物:_______________●电视里看到的动物:_____________●公园里见到的动物物:___________●曾经听说过的动物:_____________ 阅读资料写下知道的动物名称初步感受到动物的多样性。
讲授新课一、给常见的动物分类1、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下面的9位朋友,你认识吗?(展示图片)2、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根据你日常积累的知识,小组讨论交流,试着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九种动物分分类,并用卡片将指出动物名称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小组分类方法展示出来。
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提高对动物的认知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掌握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提高学生对动物的认知能力,增强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2.难点:对动物分类和特征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物图片、视频等,了解动物的特征。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动物案例,让学生掌握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 classification 和 feature 两个词汇的卡片。
3.准备动物分类的思维导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各种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然后,提问学生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的了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动物分类的思维导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动物可以怎样分类?各类动物有什么主要特征?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卡片上的词汇 classification 和 feature,总结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科版科学六上《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是教科版科学六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动物的特点。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生动,插图精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动物分类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和各种动物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记住各种动物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生物素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增强对生物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方法,各种动物的特点。
2.教学难点:动物分类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的语言、精美的插图,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教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各种动物的特点,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
3.讨论教学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投影仪或一体机,用于展示课文内容。
3.准备课文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动物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哪些动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各种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例如:展示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对动物分类的认识。
例如: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哪种动物属于鸟类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动物分类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种类繁多的动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种类繁多的动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物多样性《种类繁多的动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经历对动物特征进行探索的过程,获得对动物多样性的认识。
能够按照动物的共同特征对6类动物进行分类,能够说出动物的相同之处。
能够通过观察、小组交流说出某一类动物的特点。
2、科学探究目标(技能、方法、过程)
1、通过学生观察讨论的活动,了解某一类动物的特点。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协作学习的能力。
2、能够用简单的概念图,对某一类动物进行整体描述归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通过小组合作不断修正自己对6类动物的认识,要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科学学习。
2学情分析
1、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对某些动物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2)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思维活跃,学习热情高。
(3)学生对动物的分类,缺乏分析总结的方法。
2、学习者分组情况
教师按照异质分组的原则,参与指导小组的划分:
(1)每个小组任命一名组长。
其中组长均由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2)每个小组都有一名技术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
(3)每个小组基本上都包括成绩好、成绩一般和成绩差的学生。
3重点难点
以动物的外形和繁殖方式为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并总结出动物
的共同特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分类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 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 各类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动物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知识基础,对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但部分学生对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讲解。
此外,学生对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不足,需要老师通过实例进行教育。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能够对动物进行分类,并理解各类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类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2.示例法:通过实例讲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类动物的图片和实例;2.准备教学PPT;3.准备分类卡片和标签;4.准备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各类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分别属于哪个分类?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2.呈现(10分钟)讲解动物的分类方法及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示例: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毛发、哺乳、体温恒定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分类的动物特征。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放分类卡片和标签。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科版

4.4《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动物进化的历程,以及进化的条件。
2.技能目标在创设的情景中,熟练运用观察法、比较法,以及分析综合的方法探究动物进行的规律。
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从而体会到自然事物都是运动变化的。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的教材编排结构是首先概括地说明:通过各个年代地层中化石的研究,人们发现古代的动物和现代的动物不一样;然后简单地介绍动物进化的历程;最后通过思考几个关于动物进化的问题,初步建立动物进化的观点。
本课教学重点是动物进化规律的探索;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抽象地整理动物进化的资料,分析探讨出动物进化的规律。
课本中简单的文字和模糊的图片,不足以使学生对各时期的动物形成鲜明的认识。
为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自行获取“动物进化的规律”。
三、教学对象分析《种类繁多的动物》一课传统的教法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动物进化的知识不是学生自行获取的,这种教法有悖于素质教育,是不可取的。
若采取完全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资料,自己回答思考题。
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合适,但能力差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思考,得不到教师的必要指导。
如何化解这个矛盾呢?书中简单的文字及模糊的图片资料无法满足学生的好奇,更不能持续学生探究古动物的欲望。
在实践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情境,打破传统模式,探索出一种新的教学教法。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通过再现远古时代的情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动物进化的资料;通过信息加工,让学生自行揭示自然界的奥秘。
可见,充分运用CAI课件能使学生在趣中探索、乐中求知,学生学得主动扎实,又学得轻松愉快,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本课教学采取的是“情境—问题解决—情境”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教科版小学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研究课)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研究课)教案《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研究课)【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四课,与《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相似,是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活动,旨在继续让学生领悟分类是研究生物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在分类活动中感受动物世界的多种多样。
“比较动物的骨骼”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身体内是否有脊柱,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意在通过资料形式给出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引领学生根据这样的标准给自己熟悉的动物进行归类。
一方面继续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构建动物是多种多样的认识,同时为初中生物分类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科书最后提供给学生一些关于动物的数据资料,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同动物的多种多样。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除了具有喜爱小动物的天性之外,已从生活中、课堂上、电视和网络等媒介里早就积累了对动物相当丰富的认识,只是有些支离破碎,甚至有些是不正确的。
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标准将动物进行分类,但是,以哪一种标准进行分类更为合理?学生并不十分明白。
即使,学生平时能说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名词,但他们的认识上还是有一些偏差的,比如:“会飞的是鸟类”、“会在水里游的是鱼类”,他们还不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进行辨别。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知道动物的种类很多,可以用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2)根据身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还可以继续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进行分类;(4)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等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过程与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分类过程中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2)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分类成果,体验分类研究的成就感。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六上《生物多样性》单元的第四课。
本课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1.给常见的动物分类;2.比较动物的骨骼;3.给各类动物添成员。
这三个活动的设置其实是指向课标中“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这一条的。
先用分类的方法找到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聚焦到脊柱这个分类标准,通过观察骨骼发现脊椎动物的共同特点。
然后进一步分类,把具有相同特点的动物归为一类,并给他们寻找更多具有相同特点的动物。
常见的动物是载体,分类是方法,最终需要达成的目标是知道动物之间具有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前三课和平时生活中对动物的认识之后,尤其是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广,学生已经对常见的动物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这是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了分类的方法,这是学习本课的能力基础。
但是面对熟悉的动物,学生马上能说出他是哪种类型,所以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分类,分类的意义是什么?本课设计以生物进化为大背景,以完成“生物进化历程图”为大任务,用分类的方法找到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为生物进化提供依据。
【教学目标】1.通过资料阅读、寻找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出不同类群(脊椎动物:哺乳类、鸟类、鱼类;无脊椎动物:昆虫类)的主要特点和与其他动物的区别特点。
2.通过寻找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动物等级,学会使用分类的方法。
3.通过推论和倾听别人的推论,发展大胆质疑、小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4.通过推论生物进化历程,认识到动物多样性,发展主动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核心任务):用分类的方法寻找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确定动物等级,完成生物进化历程图。
教学难点:用证据佐证观点。
教学准备:生物进化历程图、任务单、帮助卡、资料卡。
【教学过程】一、问题聚焦1.介绍达尔文和《物种起源》。
2.明确任务:寻找证据确定五种动物(蝗虫、鲫鱼、鸡、蓝鲸、娃娃鱼)的等级,把“生物与进化历程图”填完整。
教科版小学科学基础性教案:《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设计(基础性教案)【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四课,是以学生经验中已有的动物种类为研究基础,让学生在给动物的分类中,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进一步建立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本课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活动,旨在让学生领悟分类也是研究动物的基本方法。
“比较动物的骨骼”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动物的骨骼特征将动物分为两大类。
“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活动,意在引领学生以教材给出的几类动物的主要特征为标准,给自己熟悉的动物进行归类,继续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
【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除了具有喜爱小动物的天性之外,已从生活中、课堂上、电视和网络等媒介里早就积累了对动物相当丰富的认识,只是有些支离破碎,甚至有些是不正确的。
他们还不明白以哪一种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更为合理,还不能根据动物的主要特征把常见的动物与“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名词一一对应。
【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1)了解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2)知道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3)知道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等都具有各自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能按一定的标准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欣赏并感受到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重难点】重点:利用给出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难点:根据昆虫类、鱼类、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器材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空白的卡片、(鱼、鸟、兔的骨骼标本)学生准备:《校园生物大搜索》一课中记录的动物名称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讲述:“这些是我们大家在校园里搜索到的动物。
”【PPT出示校园动物图片】组织各小组的学生把写好的动物卡片拿出来放在桌上。
2.提问:“除了校园里的动物,你还熟悉哪些动物?”【PPT出示作业本第40页第2题中涉及的动物图、课本第77页部分动图图】组织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名称,把动物名称也记录在卡片上,每张卡片上写一个动物。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种类繁多的动物》教案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第一学期《种类繁多
的动物》教案设计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过程与方法:利用给出的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教学准备】
为全班同学准备:鱼、鸟、兔的骨骼图片。
为每组学生准备:一组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分类的动物图片,不同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等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除了校园里的动物,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生活在哪?
二、自主探究:
、给常见的动物分类:
分类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认识下面这些动物吗,
让我们自己确定标准给下面的动物分一分类,讨论分类标准,并说说分类方法。
2、比较动物的骨骼
观察比较鸟、狗、鲤鱼的骨骼有什么共同特征,摸一摸人的骨骼有这样的特征吗?
总结: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三、给各类动物增添成员
、说说鸟,兔子,金鱼,蚂蚁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根据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根据此标准把动物分成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属于鸟类,哺乳动物,鱼类,昆虫?
四、拓展性活动:
播放动物世界短片,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种类繁多的动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科学概念)
A、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B、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够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这个标准将常见的动物进行分类,并能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欣赏并感受大自然因动物的多样而美丽。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A、知道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能够说出一些脊椎动物的名称。
B、认识鸟类、鱼类、昆虫、哺乳动物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并能够给这些类别的动物增添成员。
2、教学难点
知道给常见的动物分类的科学标准是按照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类等类别来分类的。
【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
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探究式”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
式、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科学教学。
这也是科学教学理念的核心所在,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探究的方法进行动物分类教学,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上课前老师个大家只做了课件,请大家仔细观察,你在上面都看到了那些动物?
学生汇报
师:除了刚才你们看到的动物外,你们还知道那些动物呢?
学生汇报
二.自主探究:
(一)给动物分类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啊!老师这还有几种动物你们认识吗?播放动物的幻灯片
学生汇报
牛、蝴蝶、蜻蜓、金鱼、蚂蚱、鸽子、老虎、鱼、鸭子
师:以上这几种动物是我们常见的动物,下面就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给上面的动物分一分类,看那以小组的分类方法最多,填写在表一上面师:那一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的分类
食肉动物:老虎
飞行动物:蜻蜓蝴蝶鸽子
水生动物:金鱼、鱼
食草动物:牛、蝗虫
两栖动物:鸭子
家养动物:金鱼、牛、鸽子、鸭子
(二)分析比较,总结特征
师:好同学的分类方法可真多,在课前啊老师已经把刚才的这些动物都各自分好了类,请同学们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分类啊?每类动物都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啊?请先思考下,同组的同学可以讨论下,然后请一位同学将你们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
昆虫类:身上有三对足的动物
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
鸟类:长羽毛,有翅膀的动物
鱼类:终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的动物
哺乳动物:直接生生动物,乳汁喂养
两栖动物:卵是软的,产在水中,须在水中度过幼年时期。
具有适应
路生的骨骼结构,有四支,皮肤润滑,身体无鳞片和体毛。
爬行动物:有鳞片或坚硬的外壳,卵生,可分陆栖,水栖或海洋生活
师:还有两类动物使我们刚才没有提到的,不知道同学们认识吗?
出示(蜗牛)(蚯蚓)
这种动物我们又把它叫做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
师:看来,自然界中的动物公民还真是种类繁多呀。
(板书课题)我们还可以用学到的方法接着去研究更多种类的动物。
(预设:根据它们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水中游的、空中飞的、地上走或爬的;根据它们生存的方式可以分为野生的和家养的;根据它们的身体特征可以分为鸟类、鱼类、哺乳动物、昆虫和软体动物等;根据它们的食性可以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等等。
对多种多样动物的分类,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
学生汇报时要简要说明不同方法的分类标准,当学生分类标准说不清时教师可作适当提示,对不科学的分类方法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以培养他们的科学实证精神。
)
(三)、比较动物的骨骼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给动物们找到了各自的朋友,大家都表现得很不错。
但是呢,这些都只是我们的分类方法,科学家们却和同学们有不同的观察角度,他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了每种动物的特殊的地方。
特殊在什么地方呢?不同的动物,运动方式各不相同,有的能够灵活地奔跑、游动,而有的呢,只能靠肌肉的收缩换面前进。
这其中又藏着怎样的秘密呢?让我们从外到内,来师:通过这段课件同学们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学生汇报:有的动物有脊柱,有的动物没有脊柱!
师:很棒!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的确,在动物身体内划红线的部分我们叫做脊柱,在生物学上,把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脊椎动物,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无脊椎动物。
(板贴: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科学家在发现新的物种时,首先就要来考虑它是脊椎动物还是无脊椎动物,然后再来考虑是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的哪一类。
现在我们再来看看刚才我们观察过的那些动物,根据有无脊椎我们再来给它们分一下类。
学生汇报
师:看来啊我们这节课的收获比较多,已经能系统的对小动物进行研究了,同学我们不在说了,这节课有限,我们就对不会随着这节课的结束而结束对小动物的研究和热爱的是吧?有许多秘密等着我们去解开呢!
四、课后延伸
其实,在人类认识动物的过程中,也曾出现过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比如:对鸭嘴兽的认识(出示课件)它到底属于哪一类动物呢?这个问题,自达尔文进化论诞生以来的150年中,科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看来,种类繁多的动物界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呢。
同学们,快快努力吧!
五、板书设计:
种类繁多的动物
无脊椎动物:昆虫……
动物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两栖动物
鸟
鱼
《种类繁多的动物》教学反思
11月20号,我参加了本校开展的教研组听课活动。
我们学校业务校长、教导主任、教导副主任、科学组的各位老师都参加了这次听课活动。
本节课的教学与前一课《多种多样的植物》一样,以学生已知的动物为研究基础,让学生通过分类活动感受动物的多种多样,从而进一步构建生物多样性的
认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类能力。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别。
以不同的标准来分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动物种类繁多的感性认识。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就开始研究过周围的动物,加上多年来通过各种方式的积累,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有了许许多多有关动物的知识。
因此本课一开始学生都很活跃,还列举了大量人们常见的动物。
但是这些动物有什么特征,怎样根据他们的特征来分类,学生们并不清楚。
所以一开始我的想法是从常见的动物入手,再介绍身边熟悉的动物,等交流到一定程度后,再让学生讨论分类的标准,然后依据不同标准进行排列分组。
大家都能较直观地发现:分类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
他们提出了诸如按生殖方式、按食性不同、按生活环境、按饲养方式等等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
在这样的分类过程中,学生自然体会到了动物的种类繁杂。
借助几种动物骨骼照片,结合平时生活中吃鱼、吃鸡时的感受,学生对脊椎动物的特征能有一个较清楚的认识。
通过比较,学生对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就比较清楚了。
通过比较观察脊椎动物中的成员,在之前的分类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分类活动中,学生想法很多,甚至分类比较混乱,所以我让同学们借助书本上的小知识来帮助自己解决的难题。
这个过程中,因为学生不能完全了解动物的生活方式、繁殖方式、体貌特征和运动方式,就算划分了种类,也不见得能正确的给这些类别添加新的成员。
所以教学中我重点抓住各大类别(鱼类、昆虫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的特征,然后请学生按照这些特征重新给这些类别添加新的成员,这样一来,就感觉简单多了。
教学中,由于电脑出现了故障,在时间的掌握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结尾有点匆匆结束,同时在设计时,给学生的空间较多,很多时间都被学生发散思维占用了,从而时间没有把握好。
由于给学生的空间太多,使得课堂教学效果
很活跃。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认识到学生的知识建构,要靠他们自己去认识,去理解,去内化,才能真正地装进他们脑子里.科学课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一种思维,一种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