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章维持生命之气—氧气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huǒ)原理
[方法点拨]燃烧的三条件中的任一条不满足即可达到(dá dào)灭火的目的。分
析灭火实例时主要看用该灭火方法灭火时有哪个燃烧的条件不满足,从而 确定出灭火的原理。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原理 huǒ)
第十九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ránshāo)条件与灭火原理
[解析] 对比现象①③,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物质 燃烧需要氧气。对比现象①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白 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方法点拨]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可燃物、有空气(氧气)、温度达到着
缓慢(huǎnmàn)氧化
属生锈、呼吸作用等。变化过程中放热,但不发光。 (2)自燃:由____________引起的自动燃烧。
缓慢氧化
第八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tiáojiàn)与灭火原理
互动(hù dònɡ)探究 探究点一 物质燃烧(ránshāo)的条件
[情景展示1]
第九页,共四十页。
火点。在进行探究时,主要采用对比实验,解题时要注意围绕燃烧的条件分析 (fēnxī)哪一个条件没有满足;需要探究某一个条件时,设计实验满足其他两个条件, 控制这一个即可。
第二十页,共四十页。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miè 原理 huǒ)
探究点二 几种不同的氧化(yǎnghuà)反应
[情景(qíngjǐng)展示]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物质(wùzhì)燃烧的条件
1.什么(shén me)是燃烧 在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______氧_气_发生的一种 ____发_光_____、____发_热_____的剧烈_____氧_化__反应。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1. 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及安全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安全意识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使学生能够:
1. 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学会设计实验、分析数据,探究燃烧条件及灭火方法,培养实证意识与创新精神。
- 燃烧条件在生活中的应用:燃烧取暖、烹饪、动力等。
- 灭火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灭火器材的选择与使用、火灾逃生方法、火灾预防措施等。
9. 化学实验中的燃烧与灭火
- 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实验操作安全。
- 实验现象观察:通过实验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七、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1. 课堂小结:
a. 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课堂参与度高,有利于课程教学的开展。
b. 部分学生对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实验操作存在恐惧心理,影响实验课程的学习。
c. 学生在课外时间较少关注化学知识,对课程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度产生影响。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1. 学生在知识层面上的储备为学习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打下了基础,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引导学生探讨燃烧现象及其重要性。
2. 知识讲解:
a. 燃烧的定义与特点
b. 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可燃物、氧气和点火温度
c. 燃烧类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3. 实践活动:进行燃烧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
第二课时:
1. 知识讲解:
a. 灭火原理:消除燃烧三要素中的任意一个
- 教学互动软件
5. 教学手段:

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一课时)

3.3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第一课时)

燃烧的其它几种情况
1.缓慢氧化:
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得很慢, 甚至不
易被察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自燃:
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在农村,多于夏季干燥 天出现在坟墓间。因为人的骨 头里含着磷,磷与水或者碱作 用时会产生磷化氢,是可以自
燃的气体,质量轻,风一吹就
煤粉
上限:只着不炸
下限:不着不炸
与燃烧和爆炸 有关的图标: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的
区别与联系:
缓慢氧化 氧化反应
放热
热量积蓄达到着火点
自燃 平静燃烧
剧烈氧化
温度达到着 火点以上
在无限空间中
在有限空间中
爆炸
(化学爆炸)
火柴可燃
火柴可燃吗? 小石块呢?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不燃烧 燃烧需要达到可燃
室温下存放的 蜡烛会燃烧吗?
点燃后呢?
持续燃烧
物燃烧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持续燃烧
在空气中,已点燃 的蜡烛能维持燃烧吗?
需要空气或氧气
用烧杯罩 住呢?
火焰慢慢熄灭
一、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备以上三个条件?
一、燃烧的条件
①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个条件同时满 足,缺一不可!
1、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 煤的着火点较高,先引燃纸与木柴,纸与木柴着火点低, 燃烧放出的热量足可以达到煤的着火点。 为什么燃烧的蜡烛一吹就灭,而煤炉火用扇子扇,却扇越旺? 【分析】 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少,用嘴吹会使产生的热量随空气
此外,有些爆炸发生是物理变化的爆炸, 如:自行车轮胎的爆炸、锅炉的爆炸、气球 的爆炸等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科粤版九年级上册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1课时教案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课标依据
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学习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和用途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氧气性质的认识,同时对生活中常见的燃烧与灭火的现象有进一步了解,并从本质上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在以后的生活中可以充分利用所学知识为我们服务,一但遇到火灾,可以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火势,减少损失。本节课的实例都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为学生顺利的达成教学目标打下基础。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实验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讨过程。培养学生对现象、事实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学会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索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探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根据灭火的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讲解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由于学生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知道很多物质都能在氧气中燃烧,而且学生对自然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现象比较熟悉,对燃烧的条件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学生对灭火的方法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生活知识并没有归纳形成理论知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通过归纳逐步提高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归纳与练习巩固知识。
结合各种事例,你能发现燃烧有什么共同特征吗?并尝试自己能给燃烧下个定义吗?
【讨论交流讲解问题问题实验验证: 教师演示实验,
学生分析并回答。
三、课堂检测
课本86页习题(时间5分3页
选做题:84页检查站1、2题

(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3 物质燃烧的条件课件

(2024秋季新教材)化学科粤版(2024)九年级上册3 物质燃烧的条件课件
2024年秋季 化学(科粤版)
九年级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第1课时 物质燃烧的条件
新课导入
消毒酒精喷雾 遇到明火为什 么可能会引发 火灾甚至产生 爆炸?
小面积的 失火为什 么可以用 湿布盖灭?
酒精可以燃烧,前面我们也进行过木炭、硫、铁丝 等物质的燃烧实验。那么物质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新知探究
讨论与交流>>>
(1)说说你在[实验3-6]中选择用品的理由。 (2)实验结论中的条件是否要同时具备才会产生燃烧?如 果缺少其中一个条件会怎样?请尝试用上面的实验现象证 明你的观点。
(3)影响燃烧的条件有多个,在设计实验探究其中一 个时,其他几个条件需要怎样设计?
(3)其他几个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结论: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温度到达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内容与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三个火柴头,火柴头
物质燃烧 需要_到__达__ 一__定__温__度__;_ _物__质__燃__烧__ _需__要__接__触__ _空__气__(__或__ __氧__气__)___
A放在实验台的陶土网 上,火柴头B和C放在 三脚架的陶土网上,且 火柴头C用细沙覆盖。 用酒精灯加热B与C的 中间位置,视察现象
小知识
常见可燃物的着火点(通常状况下)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着火点/℃ 40
240
260 250~330 320~370
无烟煤 700~750
着火点:可燃物燃烧必须到达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与可燃物的种类、状态,以及大气压强
等因素有关。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5PPT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15PPT

新课讲解
【思考】怎样才能使没有燃烧的物质,燃烧起来呢?
铜片上的红磷由于温度没有达到自身的着火点, 不能燃烧,可以用酒精灯对铜片加热,当温度达到 红磷的着火点时,红磷就能够燃烧。
开水中的白磷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不能燃烧, 可以将白磷从水中取出,白磷可以燃烧;或者向水 中通氧气,白磷也能在水下燃烧。
新课讲解
二、灭火的原理
在不同情况下,灭火的方法千差万别,但遵循的原理只有三种。 这三条原理都可以阻止物质燃烧的发生。
(1)移走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易错点: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着火点。
新课讲解
【思考】下列灭火方法各依据的主要原理是什么?
隔绝氧气
隔绝氧气 降低温度
强化练习
2、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A )
【方法点拨】燃烧的条件有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物质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物质燃烧 时应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从实验图来分析实验探究的是影响燃烧的哪一个条件。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一会儿与氧气隔绝而熄灭,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故A 正确;B、滤纸片和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 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B错误;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燃烧, 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故C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 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D错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初中化学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燃火烧星是 四种射常、见放的出现大象量,的它热给、人生类成带黑来色了固光体明和温暖,但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铁在氧气中的燃烧 1“.蜡下烛列熄关灭于”燃的烧方的法叙及述原正理确:的是( )
火1、柴为可什燃么吗铜?片上白磷小燃石烧块而呢红?磷没燃烧? A三.、有使放燃热烧、物发的光温现度象降的至变着化火一点定以是下燃烧
可归纳为: 应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 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对比试验
观察 分析与推断
火柴可燃吗?
火柴可燃 火柴是可燃物 小石块呢? 小石块不可燃 小石块不是可燃物
室温下存放的 点燃后呢?
蜡烛会燃烧吗?
不燃烧 持续燃烧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1.隔离或消除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温到该物质的 着火点以下。
1. 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 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 D.可燃物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
2. 将 点 燃 的 火 柴 竖 直 向 上 , 火 柴 不 易 继 续 燃烧,其原因是( A )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事例 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
三、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对照:
观察到的现象
13、为 能什不么能铜让片热上水白里磷的燃白烧磷而燃红烧磷?没燃烧?
镁条的燃烧 三A.、有使放燃热烧、物发的光温现度象降的至变着化火一点定以是下燃烧
燃1.烧下条列件关与于灭燃火烧原的理叙的述对正照确:的是( ) 燃3.烧降条温件到与该灭物火质原的理着的火对点照以: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知识点梳理一、燃烧和燃烧的条件1、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二、灭火原理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即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之一就可灭火。

具体的灭火方法和措施举例如下:(1)封锁燃烧物质法即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火场隔离:如液化气、煤气起火,首先要及时关闭阀门,以断绝可燃物的来源;扑灭森林火灾,可以用设置隔离带的方法使森林中的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2)隔绝空气法:如厨房油锅起火,盖上锅盖就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器能灭火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灭火器喷出的大量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烧物的表面,使燃烧物与空气隔绝。

(3)冷却法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如用水、二氧化碳液体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值得注意的是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灭火时只能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典型例题【例题1】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

小明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分析上述两个实验,请帮小明将下表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实验1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物质具有可燃性才能燃烧实验2 玻璃杯内蜡烛逐渐变小并熄灭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例题2】(1)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使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请你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解释其为什么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2)干粉灭火器中的干粉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受热时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在灭火过程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是___________,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写出干粉受热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案

3.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案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广东教育出版社
版本:2004年2月第一版2006年7月第12次印刷
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
附录一
第三章第三节《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学案
一、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你能例举出你所知道的燃烧现象吗?
二、通过预习得知,燃烧实际上指得是和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氧化反应。

三、你明白燃烧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吗?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四、探究“熄灭蜡烛火焰的方法”
实验用品:水、火柴、沙土、抹布、剪刀、烧杯等。

同学们,给你们上述的实验仪器和药品,你能想到多少种熄灭蜡烛的方法?还能想到你所用方法的原理吗?
通过上述实验,你能总结出灭火的原理吗?
五、火警电话是,报火警时应该说明哪些情况呢?
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当火灾突然发生在你身边时,你会注意哪些方面?以小组为单位,请每个小组在学完本课之后对家庭或社区的防火救火提出一条倡议或意见。

七、学完本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
附录二
家庭防火安全知识表
要知道你家中的「防火」工作是否完善、或你的防火知识是否足夠,请用是或否回答本。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课件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24)上册
思维点拨 只要破坏燃烧的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即可达到灭火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灭火时只能降低燃烧物的温度而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知识点3 爆炸与防爆安全
例3 在煤矿矿井里,为了防止发生爆炸事故,常采用的安全措施是( ) 。
C
A.进矿井前,先做灯火试验 B.准备足够的灭火器材C.通风并严禁烟火 D.戴呼吸面具
针对训练
1.下列图标与燃烧和爆炸无关的是( ) 。
A
A. B. C. D.
能力提升
图3-23
6.小明用图3-23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入氧气前,白磷均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D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 。
A.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B.该实验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点C.若将甲中的白磷换成红磷、水换成 水,也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其着火点D.若将乙中的白磷换成红磷,则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第三单元 维持生命的物质——氧气、水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3.3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目标素养 导航
课标要求
学业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2.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意义。3.必做实验:燃烧条件的探究。
1.能运用变量控制思想设计燃烧条件等实验探究方案。2.能说明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与方法,分析实验实施的合理性。3.能从定量的角度进一步认识爆炸,了解引起爆炸的条件。
该物质中的阻燃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生成的产物覆盖在易燃物质表面,隔绝了氧气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课时教学案例)河北省万全县孔家庄第一初级中学张娟娟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及其作用在学习本课之前,同学们在第二单元关于氧气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一些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的燃烧,了解到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及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都有关系;再加上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具备了对燃烧现象及灭火原理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理论上的升华的能力和条件。

本课题是对之前所学过“燃烧”进行深入了解并且应用于实际之中。

对以后将学习的“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可以起到铺垫的作用。

2、教材处理(1)设计了探究实验,用蜡烛、小石子、木条等生活中较常见的物质引导学生参与探究;(2)考虑到空气污染,将课本上用红磷、白磷的演示实验加以改进。

(3)学生对课外知识有浓厚兴趣,我将教材的内容略为拓展,增加了火灾自救常识,体现教学内容和社会生活的相互渗透,真正做到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起点能力:分析燃烧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但还不能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

具体地说,就是把学生所知道的促进燃烧的方法和灭火与化学反应条件有机联系起来,逐步实现从生活走进化学。

学生“生活概念”的分析:由于本节内容较多地渗透了化学能在生活中的应用,联系实际的面较宽,因此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生活概念。

学生在预习时已经按照我的引导查阅了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

学生“认知方式”分析:学生理解能力基本上没问题,但是处理信息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等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案:。

九化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九化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乌加河中学 九年级化学学案 主备教师:郝海平 备课成员:李美茹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21日 学生姓名: 课 题 3.3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1课时 增补内容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 。

[说明]:着火点与可燃物的 、 ,以及 等因素有关,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着火点是 的。

学生通过看书了解生活中常见一些可燃物在通常状况下的着火点。

(81页表格)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 ,但其燃烧时都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 、 ,而火焰则是可燃物气体或可燃物气化燃烧时的现象。

3、【阅读】: 课文82页内容了解燃烧、自燃等有关知识。

知道燃烧、自燃的概念。

(1)、燃烧是 。

(2)、自燃是 。

看书了解自然界中常发生的一些自然现象-----解释“天火”。

【设问】 :某些燃烧会对人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认识了燃烧的条件后,那么,灭火可采取什么措施?其原理是什么?大家已知道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你一定会想到:如果控制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能够灭火了。

那么,请你思考:有哪些燃烧的条件可以人为地控制乃至消除呢?4、【讨论与交流】:阅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并结合图3---9,引导学生讨论灭火的原理,完成下列表格。

灭火实例能灭火的主要原因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燃烧的火舌喷水。

b.实验时不慎将少量酒精滴在台上燃烧,立即用湿抹布盖住燃着的酒精。

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d.扑灭森林火灾时,救火人员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放火烧掉那片草地,形成隔离带。

学习目标1、认识燃烧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然现象,知道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学会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法。

3、在学习了燃烧条件后,能应用到灭火的方法的探究上,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知识迁移。

重、难点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

2、燃烧与缓慢氧化、爆炸及自燃的区别。

(4)【课前准备】:1、什么是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呢?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燃烧物与其他可燃物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2、使燃烧物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钻木取火 煽风点火 釜底抽薪
杯水车薪
升高温度,达到可 燃物着火点
增大空气流通,增 加氧气含量 缺少了燃烧条件之 一——可燃物 水太少不足以降温 到着
灭火的原理
1.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2.与氧气或空气充 分接触 3.温度达到着火点
(缺一不可)
3.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其中之一)
对立与统一
4.将下列灭火措施的标号填在各小题后的 括号内: (A)隔绝空气 (B)移开可燃物 (C)使可燃 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①油锅着火时,加上锅盖 (A) ②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C) ③将沙土铺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 (A ) ④草原着火时,在着火地周围割除草,打出防 火道 (B)
物质 着火点 (0 C) 白磷 红磷 木 材 250 | 330 木炭 320 | 370 无烟 煤 700 | 750
40
240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 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 生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 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但是火灾对人类的施孽却是非常严 酷的。 据联合国 “ 世界火灾统计中 心 ” ( WFSC )近年来不完全统计, 全球每年约发生 600 万至 700 万起火灾, 全 球 每 年 死 于 火 灾 中 的 约 有 65000 至 75000人。
⑵如果当时委派你奔赴伊拉克,去扑 灭正在燃烧的油井,你认为下列措施不能 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D 。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 B.设法降低油井口温度 C.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D.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
不要慌,你一定能解决
情景1:做完饭后,你怎样将天然气熄灭?利用 了什么原理? 情景2: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 利用了什么原理? 情景3:做实验时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 上燃烧起来。怎么办?利用了什么原理?
第三章
第3节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
火是通过什么化学
反应产生的?
一、燃烧
1.定义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 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 的氧化反应。
1、电灯通电属什么变化?有什么现象发生? 它属于燃烧现象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什么变化?是氧
化反应吗?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燃烧特点
灭 火 大 比 拼
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燃烧的蜡烛
烧杯

剪刀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火方法灭 灭火原理:破坏哪 种燃烧条件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用灯帽盖灭 用锅盖盖灭
嘴吹灭 用水浇灭 关闭阀门 开辟隔离带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隔绝可燃物
隔绝可燃物
(1)燃烧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但 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 烧。 (2)燃烧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 反应不一定是燃烧。
二、物质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物质本身是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必须的最低温度
(也叫着火点)
、一些
着 火 点
1、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 度。
2.物质的着火点。
永远的伤痛
1994年新疆克拉 马依大火,300多 名中小学生葬身 火海
飞机撞楼后燃烧的大火引 起大楼坍塌。死亡近600 人,3700多人失踪。人 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空 前的浩劫。
2001年 “9•11” 事件中,纽约世贸中 心被飞机撞击后起火 燃烧,产生滚滚浓烟。
2003年2月哈尔 滨天潭酒店大火, 33人死亡
情景4:1987年5月,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火 势迅速蔓延,最有效的灭火方法是什么?利用了什 么原理?在山林中遇火逃生时,应沿什么风向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