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遇见书———我们班的《忠犬八公》共读全程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语者》作者唐娜琳·米勒在自序中写道:“激励学生阅读大量的书籍,并在离开学校后的很长时间里,依然热爱阅读,保持着自主阅读的习惯,使他们成为真正的终身读者。
”要成为真正的终身读者,光靠几篇课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引领儿童读整本书,以丰富他们的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
《忠犬八公》叙述了30年前发生在日本的一个真实故事:秋田犬八公用整整十年的时间在涩谷站等候主人上野英三郎教授的到来。
故事曾两次被拍摄成电影———1987年日本版的《忠犬八公物语》和2009年美国版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西班牙作家路易斯·普拉茨在两部影片的基础上,创作了此书。
这是一本关于等待,关于爱,关于忠诚的经典故事。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有品质地阅读呢?我尝试把深读与创写融通。
一、多元导读,初识八公
“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这个读者比另一个读者更主动一些,他在阅读世界里的探索能力就更强一些,收获就更多一些,因而也更高明一些。
”《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如是说。
点燃学生阅读探索的兴趣,是整本书高品质阅读的起点。
当得知第五期全国“百班千人”共读书目为《忠犬八公》时,班级微信群就热闹起来了:有家长说,看过同名电影,非常感人;有喜欢动物的家长开始在群里分享关于秋田犬的知识;更多的孩子在猜测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书未到,大家
不约而同地利用双休日,观
看电影《忠犬八公的故事》。
家长和孩子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我邀请了小狗研究专家叶南廷爸爸为孩子们介绍各类名犬。
叶爸爸为孩子们带来了34张不同名犬的照片,一一向大家介绍它们的名称、特点、生活习
性。
狗狗们实在太受孩子们欢迎了!开启阅
读———成了最受欢迎的等待!
接着,我们一起了解共读书目中的秋田犬,认识小八,欣赏电影片段。
教授与小八的相遇、相处,让大家感受到了动物与人可以成为最亲密的朋友。
教授的突然离去,小八整整十年的等待,尤其是风雪中,看不到主人时的那份悲伤、那份苍老,让好多孩子热泪盈眶。
最后,小八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就在那一刻,它在梦境中,再次和主人相遇了。
那些曾经温馨的、幸福的场景再次出现,直抵孩子心灵深处最柔软的地方。
悲剧,彰显其特有的魅力。
至此,孩子们已经有了强烈的阅读文字书的冲动。
翻开书,快速浏览封面、目录、封底,包括配套的书签———“等待,是为了永不忘记爱我的人。
”检视阅读之后,孩子们已经完全被《忠犬八公》这本书吸引了!
二、深度共读,诠释旨意
阅读,除了最初的遇见书,最初的原生态阅读,我们还有必要进行“深耕细读”,让学生不断地行走在书中,在字里行间吟咏时,关注细节,披文入情,把思考引向精深境地,享受阅读的乐趣。
1.发现式批注———“我”读懂的八公
在《忠犬八公》的共读阶段,我尝试着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欣赏,品味语言,琢磨写法,体验情感,在自己的书上留下阅读的痕迹,培养读整本书“发现式批注”的良好习惯。
事实证明,四年级的孩子完全有能力尝试批注阅读,且完成得相当出色。
以下是部分同学在阅读中留下的文字痕迹:
陈舵同学读完第一章后,在两个可爱的小鸭便利贴上写道:第一章中,主要写了教授在认识小八之前发生的一些事,并且这章中教授的态度以及
陈舒恩
———我们班的《忠犬八公》共读全程录
共读小档案
阅读年段班级人数阅读时间阅读参与四年级
28人
21天
老师、学生、
家长J iaoyanzai X ian
教研在线. All Rights Reserved.
承诺,为后面做了充分的铺垫。
作者把这一章写得十分幽默,令我忍不住发笑。
幽默的地方有:①原先是满心喜悦,到家时瞬间跌入万丈深渊。
②脑子不好使,腿脚却好用。
唉,也是拿教授没办法。
石一朗同学在书中写下了自己的四点发现。
发现一:每一个章节的第一页都有同样的一幅图:八公一直蹲守在那儿,等待着教授。
这体现了八公的忠诚,呼应了书名。
发现二:书本中重复出现“我郑重地向你承诺”这句话,表明了教授对小八特别的关切和在意,也体现出教授和小八之间深厚的感情。
发现三:书中每一个章节都是按时间来命名的。
第一部分接近一年半的时间,小八与教授在一起相处的幸福时光,令小八永远留恋!而第二部分有十年的时间,在这十年里小八忍受着寒冷、饥饿、悲伤、失落、挫败……就为了坚守心中的信念——
—等待教授的出现。
所以,第一部分的故事是美丽的,而第二部分的故事是悲伤的。
发现四:书本的封面和书中故事的结尾都出现了小八与教授拥抱在一起的温馨画面。
至此,深耕细读已经开始!
2.问题式批注———“我”读不懂的八公
主动阅读的核心是什么?《如何阅读一本书》给出了答案:你在阅读时要提出问题来——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自己必须尝试去回答问题。
养成这样的习惯,才能成为一个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
除此之外,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
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共读第八天,我们在语言与人文课上继续开展《忠犬八公》读书会。
从最喜欢的章节,到最感人的情节,孩子们聊得非常尽兴。
因为有了一周七天的持续阅读,他们对故事情节也是如数家珍,每个人都被感人的故事深深打动着。
最后,我们一起分享了自己阅读时的质疑。
比起感动,我更欣喜于孩子们质疑能力的提升,他们提出了这些颇有思维含量的问题:
①为什么伊吹会改变对小八的态度?(夏筱悦)
②为什么上野教授只陪伴了小八一年多,菊三郎养育了小八六年,小八对菊三郎的感情却远不如对教授的?(李享)
③教授去世那一天,小八为什么有不同寻常的表现?比如,不让教授出门,提早去车站等候?(翁森楠)
④教授去世后,上野夫人为什么不把小八带走?(叶泽恺)
⑤如果小八走失了,教授会去找它吗?(吕安宁)
⑥为什么专家说秋田犬的寿命在十岁左右,而小八却活了11年?(屠婳)
⑦小八是靠什么能力从三重县回到涩谷车站的?(汤子昊)
⑧为什么作家要写最后的幻想部分?(金云峰)
⑨为什么一个发生在日本的真实故事,却由一个西班牙作家来写?(陈舵)
⑩为什么作家对其他的角色着墨不多?(陈舵)
11〇为什么每一章节的题目都是以地名和时间来命名?(陈老师)
解疑环节,我没有安排在课内,而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在晚上的班级微信群进行留言抢答、观点碰撞。
大概傍晚五点多开始,班级的微信群就有孩子开始留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了,他们的留言再一次让爸爸妈妈惊叹了。
比如,陈舵同学在回答第八个问题时,这样说道:为了给读者一个完美的结局,也为了给小八一个完美的结局,正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在划最后一根火柴时,见到了自己的外祖母,作者想要展示人性光明的那一面,也向我们揭示了这本书最重要的主题:忠。
当然,在微信交流中,还会有争论,甚至有家长也加入到我们的讨论中来,只要大家有理有据,没有标准答案。
然而此时,孩子们的阅读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对生命与等待、忠诚与爱的主旨有了新的理解。
三、创意读写,延续忠爱
创意读写是“百班千人”阅读活动最大的亮点,导师不仅为孩子们推荐经典之作,还会在全国师生共读阶段,设计富有创意的读写任务。
本期的创意读写任务之一:小八等待教授过程中给教授写的信,或教授在天堂看到小八痴心等待后给小八的回信。
可以小伙伴合作,一个站在小八的角度写信,另一个根据伙伴写的内容站在教授角度回信。
因为有了之前的深度细读,孩子们已经深深地沉浸在故事中,对故事中的小八有独特的感情。
他们已经完全把自己融进了故事中,甚至把自己当作了小八或教授,他们的创意读写作品,感人肺腑。
以下是叶南廷同学的信。
教研在线
J iaoyanzai X ian
. All Rights Reserved.
亲爱的小八:
自从那天在学生面前猝然倒下,我就搬到了天堂居住。
你别难过,我的孩子,我只是暂时不住在家里了,我仍然在你身边,仍然关注着你。
当我看到三重县的村民打你、骂你时,你相信吗?小八,我已经伸出手,想把你抱在怀里,带你回家,可是我却触摸不到你的身体,我只能无助地看着你;当你从三重县逃跑时,我其实一直都在你的身边,和你一起奔跑回家。
小八,我已经不能再乘坐那一列火车回来了,看着你一直在车站旁等着,看着你一天天消瘦,身体一天天变脏,目光一天天变得浑浊而无神,我真的很心疼。
回去吧,我的孩子!
小八,我已经不能再从车站走出来,接你回家了。
每当看到你顶着烈日,在酷暑中等待,每当看到你淋了一身雨后垂头丧气的样子,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似的,有一种撕心裂肺的痛从内心深处散发出来。
回去吧,我的孩子!
……好好珍重!
永远爱你的教授2017年1月18日
四、互文对照,寻绎异同
世界上任何一部作品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文本都是一种互文。
每一个故事都包含其他故事的因素,一本书与另一本书之间可以彼此勾连。
整本书之间的阅读比较,是更开放的阅读视角,在互文对照阅读中,更能体悟作品的内涵,作者要传达的深意。
这已是阅读的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也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最系统化的阅读。
尽管为期21天的《忠犬八公》读写活动已结束,尽管假期里没有“百班千人”共读活动,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仍然高涨,他们十分期盼下一期的共读。
于是,围绕“忠犬”这个主题,我们继续在班级开展共读,书目为《灵犬莱西》。
本书讲述的是:为了回到小主人身边,小狗莱西多次从公爵家中返回,最令人震撼的是,它跋涉了足足1000英里,从苏格兰回到约克郡内的诺尔村。
从未走过的、完全陌生的1000英里,高山、深谷、荒原、沼泽;雨雪、烈日、荆棘、铁丝……一只狗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在经历种种磨难之后,坚定不移地奔向家的方向。
该书也有同名电影《灵犬莱西》。
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灵犬莱西》的过程
中,孩子们能自觉运用“批注、发现、质疑”这些阅
读策略,使自己成为一名更为主动的优秀读者。
同时,两本同一主题、同一类型的书,比较着读,发现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是一次更有挑战的阅读之旅。
在他们的阅读记录中,会不时地提到小八。
如果说,小八的忠诚体现在十年如一日的等待;那么,莱西的忠诚则是不远千里的跋涉。
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两条小狗都让孩子们读懂了“忠诚”的含义,内心满满的正能量。
最后,我设计了创意读写任务: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忠犬八公》和《灵犬莱西》的异同。
这是李享同学完成的两书比较表:
无独有偶,3月初,各大影院上映了《一条狗的使命》。
这部影片的导演就是拍摄《忠犬八公的故事》的导演莱塞·霍尔斯道姆。
我们全班观看了这部影片,且再次围绕着忠诚、围绕着生命的意义,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阅读,让美好不期而遇!
在《忠犬八公》共读活动中,我没有设计一张阅读任务单,却循着阅读的四个层次,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投入到整本书的阅读当中,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品质。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艺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王韧
J iaoyanzai X ian
教研在线不同点
相同点
类别
《灵犬莱西》
《忠犬八公》1.故事发生的时
间不同
二战时期
二战前期
1.都是以一个
真实的故事为
题材2.都是一只准时来接送主人的犬
3.狗的主人都
是一个讲信用、守规则的
人4.通过细节描写,突出狗的
忠诚
2.故事发生的地
点不同
英国
日本
3.主人的身份不同主人只是一个失业的贫困家庭有着良好修养的知识分子家庭
4.犬的身份不同高贵血统的牧羊犬
普通的秋田犬
5.描写狗的着重
点不同通过跋山涉水的描写,突出莱西的“灵”通过十年如一日的
等候,突出八公的“忠”
6.对主人忠诚的表现方式不同
跋山涉水,不畏艰辛困苦见主人十年如一日等待在同一地点
7.结局不同
喜剧,最终大团圆悲剧,最终只能以
虚幻的形式团圆
6.对于狗表现出来的时间观念,文字表现不同文字上更加侧重于是狗的天性所致文字上侧重于是因
为主人的言行举止熏陶所致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