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十七年”农村文化的回味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十七年”农村文化的回味和思考
“十七年”是中国农村文化中的一个特定时期,指的是1978年至1995年的17年间。
这段时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也是中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和发展的时期。
回想那段年代,总有许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十七年是中国农村知识分子崛起的时期。
在此之前,由于历史和社会原因,农
村知识分子备受歧视和排挤。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许多农村的新兴产业和经济活动需要知识分子的参与和引导。
因此,许多农村的知识
分子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同时,农村的教育体制和文化氛围
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城市的高等院校,为农村的发展
带来了新的血液和智慧。
其次,十七年也是中国农村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农村
的生活方式依然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文化特点,而且受到城市生活的影响相对较少。
但是随
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加速,农村生活开始发生很大的改变,许多农村也开始向城
市化转型。
这种城市化的转型带来了许多新的社会变迁,比如人口迁移、婚恋观念变革、
消费观念调整等,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整个社会的变化趋势。
再次,十七年也是中国农村文化多元化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信息技术和媒体
的发展,农村社会开始接触到更多的新鲜事物和文化影响。
这种文化影响的扩大导致了许
多农村的文化习惯的转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文化的多元化和时尚化。
此外,随着教育和知识分子的普及,农村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也在逐渐提高,这都促进了农村
文化的丰富和多彩。
总之,“十七年”是中国农村文化发展中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它对中国农村
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回味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成就和不足,并希望
未来中国的农村文化发展能够不断地提高和壮大,成为中国文化多样性和独立性的重要组
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