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字化校园”
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首次提出数字化校园模型。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总裁论坛(The CEO Forum 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简称ET-CEO论坛)在2000年6月召开的以“数字化学习的力量:整合数字化内容”为主题的第3次年会中,将这种数字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的方式称为数字化学习(e-learning),提出了数字化学习的观念,并着重阐述了将数字技术整合于课程中,建立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数字化学习环境、资源和方法,是21世纪学校教育必须采取的行动。

数字化学习方式。

利用数字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以及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具有资源利用、自主发现、协商合作和实践创造几种途径。

国内数字化校园建设及研究
数字化校园作为一种概念对其解读和理解恰似“百家争鸣”,有关的实践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北京大学黄达武先生认为:数字化校园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
大学。

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沈培华主任
[6]
提出:数字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实现从环境(包括设备、教室等)、资源(如图书、讲义、课件等)、到活动(包括教、学、管理、服务、办公等)的全部数字化。

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数字空间,以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而信息化。

与以高校为背景对数字化校园进行研究不同,林莉针对中小学提出数字校园概念:数字化校园借助校园网络及其应用系统构成整个校园的神经系统,完成校园的信息传递和服务,优化和辅助完成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科研水平、管理水平的目的。

数字化校园建设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建设、应用服务建设与文化建设。

对于IT界提出的数字化校园整合方案等等都是第一个层次的建设。

在应用建设问题上,突出“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作为核心的教师人格魅力和教师教学能力,乃至于教学规律都不是一套系统、一种模式所能涵盖和替代的”,“‘数字化校园’绝不等同于‘数字化教学’”[10]。

这应是应用服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校是数字化建设的主体(主体表现的形式多样)。

学校需要根据它的规模、经济能力、
教师学生状况甚至办学理念等各个要素制定自己的数字化校园硬件建设方案。

而校园的信息化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信息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对话、融合,通过长期的社会建构使信息化成为校园的一种生存状态。

数字化校园并不只是简单地把传统学校活动数字化照搬到网络上,而是在这一过程中重新整理、设计和构造学校活动,优化并提高学校工作质量,以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综合上述数字化校园涵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的学校教育环境,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

7
综合上述数字化校园涵义,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数字化的学校教育环境,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环境,即数字化校园的基础硬件和软件平台。

其中数字化校园的基础设施指的是校园数据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以及在这些网络上提供服务的服务器系统。

软件平台指的是为学校日常活动提供的工作平台,它包括底层的基础性平台和顶层的应用平台,前者提供支持网络基本服务的环境,后者则为学校各种具体活动的数字化,如教学、管理、反馈、决策、科研等提供支撑环境。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资源包括静态资源、动态资源两个方面。

静态资源指各种以数字方式存放在网络空间中的信息、数据等,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关的各种课件、文本素材、视频及音频素材、图书、背景材料及传统图书资料的数字化;动态资源是指在活动进行过程中产生和累积的资源。

动态资源的建设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资源建设中,需要从传统的资源“库”的思路(即静态的素材、课件、网上课程、教案、文章等产品),发展到动态的资源“流”的观念,以师生的注意力流带动资源流,建立动态的、有生命力的知识流动系统,通过活动中资源流向的调节、管理,实现学校功能的重新梳理和优化。

数字化的学校教育活动也就是新的数字化教育的学校运作范式。

它包括以课程组织方式、课堂教学方式、教学管理方式、备课方式、作业方式、评定方式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管理活动、决策活动数字化。

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大容量的电子背景材料、有关内容的最新进展、多视角的争鸣观点、跨学科内容整合和学科内同一主题内容的整合外,还应注意随教师、学生对技术的不断熟悉,将技术应用的重心由“助教”转向“助学”,相应地提高以网络为支撑的探究性学习、协同学习(合作学习)、情境性学习等体验式学习的比例,形成传统教学与新型学习方式之间的合理结构比例。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引导教师改革教学设计思想、备课方式和评定方式,改革传统学校管理方式,促进学者型、研究型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形成,实现教学、科研、管理的有机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