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案亡国之痛与爱国之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教案亡国之痛与爱国之情
《最后一课》教案:亡国之痛与爱国之情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情况。

2、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深刻体会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
感的方法。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
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理解小说的主题,体会作者通过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等人
物所表达的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在特定环境中的思想和行为。

2、难点
(1)理解小说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其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2)引导学生将小说中的爱国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其爱
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安宁的国家,每天能够无忧无虑
地学习和玩耍时,或许很难想象失去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是一种怎样的
痛苦。

今天,我们将走进法国作家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去感受
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法国人民所经历的亡国之痛和他们深沉的爱
国之情。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作者简介
阿尔丰斯·都德(1840—1897),19 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他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和浓郁的爱
国主义情感。

2、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 1873 年,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
萨斯和洛林两地。

普鲁士军队占领后,禁止这两地的学校再教授法语。

这篇小说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法国人民的痛苦和抗争。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四)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1、小弗郎士
(1)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心理和动作的语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

(2)在课堂上,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3)通过小弗郎士的变化,你能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韩麦尔先生
(1)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的着装和神态有什么不同?这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
(2)请找出韩麦尔先生在课堂上说的话,分析他的内心世界。

(3)韩麦尔先生在黑板上写下“法兰西万岁”这几个字时,他的动作和表情是怎样的?体现了他怎样的情感?
(五)探究主题,体会爱国之情
1、小说以“最后一课”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2、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法国人民的亡国之痛?
3、在这“最后一课”中,你从哪些细节感受到了人物的爱国之情?
(六)品味语言,感受情感
1、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最能打动你的语句,读一读,品一品。

2、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

(七)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在国家面临亡国的危机时,法国人民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小弗郎士从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成长为一个懂事、热爱祖国的少年,韩麦尔先生用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虽然这只是一堂普通的法语课,但它却承载了太多的情感和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从这篇小说中汲取力量,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八)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以“爱国”为主题,写一篇 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亡国之痛和爱国之情。

但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
些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同时,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更好地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