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肺复张治疗方法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两组肺复张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比较
时间点 肺复张前 肺复张后 12h 肺复张后 24h 肺复张后 48h 肺复张后 72h
组别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A组 B组
n PaO2(p/kPa) 55 8.35±0.52 55 8.37±0.61 55 9.25±0.63 55 9.44±0.67 55 9.61±0.69 55 9.57±0.65 55 9.82±0.82 55 9.93±0.87 55 10.12±0.90 55 10.24±0.97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选择本 院 鄂 州 市 中 心 医 院 急 诊 科 2015年 6月 - 2017年 2月期间住院治疗的 110例 ARDS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胸部正 侧位 X片等,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5]。所有患者根 据入院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控制性肺膨胀组 (A组,n=55例):男 30例,女 25例,平均年龄为 (385±78)岁,病 因 分 类 为 急 性 重 症 胰 腺 炎 18 例、急性腹膜炎 15例、脓毒症休克 12例、弥漫性血 管凝血 7例、其他 3例;压力控制法组(B组,n=55
二、治疗方法 所有 ARDS患者选择仰卧位作为机械通气体 位,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排出量等相关指标,采用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机械通气治疗,通气治疗 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设置为 8- 10cm H2O,潮气量设置为 6mL/kg,呼吸频率设置 为 15-30次 /min,氧 合 指 数 (PaO2/FiO2)设 置 为 40% -80%,根据 SaO2 对呼吸机设置参数予以调 整,使其 >90%。A组:通气稳定 30min后实施肺 复张术,治疗前肌注镇静药物,PaO2/FiO2 调至 10, 将通气模式设置为 CPAP,呼气末正压在 10s内均 匀调至 392kpa,最后复原为机械通气治疗模式。 每间隔 12h重复 1次操作,连续治疗 3d;B组:术 前准备工作同 A组,将通气模式设置为 PCV,呼气 末正压调至 195kpa,吸气:呼气比例设置为 1∶1, 其他呼吸机相关参数与 A组一致。 三、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检测 分别在肺复张前、肺复张后 12h、24h、48h、72 h等不同时间点抽取两组患者动脉血液,检测动脉 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计算 PaO2/FiO2 值等动 脉 血 气 指 标,采 用 呼 吸 机 检 测 气 道 分 压 (PIP)、肺静 态 顺 应 性 (CST)及 平 台 压 (Pplat)等 呼 吸力学指标。 四、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 分别在肺复张前、肺复张时、肺复张后 2min、5 min、15min等不同时间点采用心电监护仪检测两组 患者心率(HR),采用右锁骨下静脉置管检测 CVP, 采用右股动脉置管检测 MAP,采用热稀释法检测心 电监护仪计算 CI。 五、并发症发生率 2018年 8月 第 23卷第 8期
1513
两种肺复张治疗方法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对比
张巍 郭美敏 熊新发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 syndrome,ARDS)是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肺泡 毛细血管炎症感染性损伤,进而导致大量肺泡出现 塌陷等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症状主要为肺 组织水肿、急性呼吸衰竭及顽固性低氧血症等,患者 死亡率可高达 50%[1]。机械通气是目前治疗 ARDS 的主要措施,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是经临床应用验 证唯一可明显降低 ARDS患者死亡率的通气模式, 但研究发现小潮气量通气会显著性加重肺泡塌陷和 肺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而实施肺复张术在理论上 可有效防 治 肺 泡 出 现 塌 陷 现 象[2]。 国 外 动 物 实 验 研究证实[3],肺复张可有效逆转小潮气量通气引起 的肺去复张,显著性改善肺组织通气状态,明显降低 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率。控制性肺膨胀及压 力控制 法 是 目 前 肺 复 张 的 常 用 方 法,通 过 扩 张 ARDS患者的肺泡组织,使得通气 /血流比例出现显 著性改善,进而明显提高动脉氧分压[4]。因此本研 究拟比较控制性肺膨胀与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治疗 ARDS的疗效。
doi:10.3969/j.issn.1009-6663.2018.08.041 作者单位:436000 湖北 鄂州,鄂州市中心医院 通信作者:熊新发,Email:2695700763@qq.com
例):男 32例,女 23例,平均年龄 为 (397±77) 岁,病因分类为急性重症胰腺炎 20例、急性腹膜炎 14例、脓毒症休克 11例、弥漫性血管凝血 6例、其 他 4例。两组在临床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结 果
一、两组肺复张前后不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及呼 吸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肺复张后 12h、24h、48h、72h等不同时间点 动 脉 血 气 指 标 (PaO2、PaO2/FiO2)和 呼 吸 力 学 指 标
(PIP、Cst、Pplat)均 明 显 优 于 肺 复 张 前 (P<005), 但两组相同时间点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指标比较无 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 1)。 二、两组肺复张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 标比较
两组肺复张时、肺复张后 2min、肺复张后 5min 血流动力学指标(MAP、HR、CVP、CI)与肺复张前比 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且 B组血流动力学指 标波动幅度明显小于 A组(P<005)。(见表 2)。 三、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两组血流动力学抑制、气压伤及过度充气等并 发症发 生 率 比 较 无 显 著 差 异 性 (P>005)。(见 表 3)。
1514
临床肺科杂志 2018年 8月 第 23卷第 8期
比较两组 患 者 血 流 动 力 学 抑 制、皮 下 气 肿、气 胸、纵隔气肿等气压伤及过度充气等并发症发生率。
六、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70分析软件对观察指标及不良反 应予以分析,多样本均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良 反应发生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同时间点组间比较 采用 t检验,以 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