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 刑法总论课件-教案(7)
刑法学第七章.ppt
第 一 编
刑 法犯 总罪 论论
之 犯 罪 主 体 要 件
思考题
思考题
1.甲,15岁, 因经常沉溺于暴力网络游戏.为获得玩游戏 的钱,学着网络游戏中的暴力现象绑架了一名邻居家 的男童.并电话向其父母索财,后因恐惧杀死了该男童. 问题:对甲应如何处理?
2.甲15周岁,系我国边镇中学生。甲和乙一起上学, 在路上捡到一手提包。打开后,发现内有1000元和
第 一 编
刑 法犯 总罪 论论
之 犯 罪 主 体 要 件
目录
第一节 犯罪主体要件概述
一、犯罪主体要件的概念
1.犯罪主体要件,是刑法规定的,实施的行为要构 成犯罪的主体本身必须具备的条件。
2.犯罪主体,是实施了犯罪行为、依法应承担刑事 责任的人。
3.犯罪主体分为自然人和单位,犯罪主体要件分为 一般要件与特殊要件。
判断标准:同时具备生物学标准和心理学标准
(二)间歇性精神病人Biblioteka (三)限制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四)醉酒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生理性醉酒
应负刑事责任, 且不减轻责任。
醉
酒
1.不知自己病理性醉酒的 情况下,不构成犯罪
病理性醉酒
2.明知自己病理性醉酒, 还饮酒,实施了危害行为 的,构成犯罪
第 一 编
刑 法犯 总罪 论论
(二)完全无责任能力:一是不满14周岁的幼年人;二 是因精神障碍完全丧失了辨认与控制能力的人。
(三)减轻责任能力: 一是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 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二是对于尚未完全 丧失辨认或者控制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 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三是又聋又哑或者盲人 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 一 编
刑法总论课件
罪刑法定原则
三、该原则的基本蕴含: 早期实行绝对(也称形式的)的罪刑法定原则是:1排斥习惯法, 2禁止法溯及既往,3禁止类推和扩张解释,4禁止不定期刑。5刑法 的规定要明确具体。 但现代各国均认识到,不能将该原则绝对化。以上只是形式意 义上的罪刑法定,实质意义上的罪刑法定原则还应禁止处罚不当罚 的行为,禁止不人道和不均衡的刑罚。解释刑法时要维护多数人利 益和尊重人权(公平正义)。 故现通行观点和各国刑法是采取相对的罪刑法定原则(也称形 式和实质相结合),即吸收习惯法的合理因素、不禁止轻法溯及既 往,不禁止适应社会需要或合刑法目的的扩大解释刑法,不禁止对 被告人有利的类推解释,但禁止重法溯及既往、禁止对被告不利的 类推解释、禁止绝对不定期刑,禁止无规范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
第五节 刑法的解释
2、从解释的方法分: 通常的划分有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前者从刑法的字义、词义 和语法规则来解释,不超过字面含义,既不扩大也不缩小。此是主 观主义解释论坚持的立场。后者是从立法精神、立法目的、刑法与 其他法的关系、刑法整体连系等进行解释,可以超过字面含义,可 以扩大也可缩小。是客观主义解释论的立场。如全国人大常委对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解释就扩大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 教材还写了沿革(历史)解释、目的论解释,一般认为可以归 入论理解释中。 掌握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类推解释的含义。
第一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含义,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该原则的渊源、历史发展 一般认为在君主专制、人治的政治制度下不可能实行此原则。该 原则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和司法擅断的斗争中提出的,在民主 制下才可能实行。其理论基础是民主主义和尊重人权。 法国1810年刑法典第一次写进了此原则。此后大多数国家纷纷效 仿,在当今世界,各国刑法基本上都规定了此原则。 在我国,该原则最早规定在刑法中是清末的《大清新刑律》,国 民党刑法也有类似规定,建国后至1980年以前未实行此原则,1979 年刑法未明文规定此原则,但立法、司法实践基本实行了此原则, 1997年刑法典明确规定了此原则。
刑法总论通用课件
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 则等,这些原则贯穿于刑法的始终,对于保障人权和维护社会公正具有重要的 作用。
02
CATALOGUE
犯罪论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总结词
犯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是确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基础,也是刑法总论中的核心 内容。
详细描述
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律并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构成要件则 是犯罪成立的必要条件,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客体、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这些 要件共同构成了犯罪的完整定义,缺一不可。
总结词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根据行为人的主观心态对犯罪进行的分类,它们的法律后果和刑 事责任存在差异。
详细描述
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 果发生的犯罪。过失犯罪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 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犯罪。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一
THANKS
感谢观看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
总结词
刑法的目的和功能是刑法存在和发展 的根本原因,对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人 权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刑法的目的包括惩罚犯罪、预防犯罪 和保护法益,而刑法的功能则涉及到 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实现社会 公正等多个方面。
刑法的基本原 则
总结词
刑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刑法立法、司法和执法的准则,是实现刑法目的和功能 的重要保障。
刑法总论通用课 件
目 录
• 刑法概述 • 犯罪论 • 刑罚论 • 刑法分论 • 刑事责任
contents
01
CATALOGUE
刑法概述
刑法的定义和性质
2024年刑法学(总论)教案
刑法学(总论)教案刑法学(总论)教案一、课程概述刑法学是研究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是法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学总论是对刑法基本原理和制度的研究,包括刑法的性质、任务、原则、效力、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等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刑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刑法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明确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掌握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分类,理解犯罪的实质和危害。
3.理解刑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实现方式,明确刑事责任的确定和追究原则。
4.掌握刑罚的概念、目的和原则,理解刑罚的种类和适用。
5.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刑法的性质、任务和基本原则刑法的性质: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是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刑法的任务:刑法的主要任务是保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合法性原则、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人道主义原则等。
2.犯罪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分类犯罪的概念:犯罪是指违反刑法规定,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行为。
犯罪的构成要件: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客体、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的分类:犯罪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如按照犯罪客体可以分为侵犯人身权利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公共安全罪等。
3.刑事责任的概念、构成要件和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概念:刑事责任是指犯罪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对犯罪行为的法律评价和法律制裁。
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犯罪行为、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包括刑罚、非刑罚处理方法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等。
4.刑罚的概念、目的和原则刑罚的概念:刑罚是指依法对犯罪行为所给予的法律制裁,是对犯罪行为的一种法律评价和惩罚。
刑法总论(课堂PPT)
▪ 两个条件: ▪ A、犯罪较重——法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
期徒刑的; ▪ B、犯罪地国的法律也规定为犯罪的,体现
了“双重犯罪原则”。
25
▪ 4.普遍原则 ▪ 普遍原则又称世界法原则,是为了维护国
际社会的公共秩序,保护国际社会的共同 利益,对于国际公约所规定的国际性犯罪, 无论犯罪人国籍如何、犯罪地在何处,各 个国家均可以适用本国刑法进行刑事追究; 如果抓获犯罪人的国家不适用自己国家的 刑法进行刑事追究,就应当将犯罪人引渡 至其他相关国家。
刑法
1
什么是刑法?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 法律
刑法是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构成犯罪, 应否负刑事责任以及是否使用刑罚和 适用什么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刑法和其他部门法的区别
1.刑法和经济法的区别 2.刑法和民法的区别 3.刑法和行政法的区别
3
第一章 刑法概说
4
第一章 刑法概说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刑法的概念及特征 刑法的功能 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适用范围 刑法的结构和解释
5
【学习重点】
▪ 刑法的概念;刑法的表现形式;刑法的保 护功能;刑法的保障功能;罪刑法定主义; 刑法的地域效力、刑法的时间效力。
6
【学习难点】
▪ 刑法的概念和法律性质;罪刑法定原则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 上所采用的原则以及关于属地管辖权、属 人管辖权、保护管辖权的规定;我国刑法 关于溯及力问题所采用的原则和规定。
13
补充: 刑法的基本原则
▪ 罪刑法定原则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14
▪ 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 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 ▪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
中国政法大学刑法总则讲义
《刑法学》教学大纲前言一、为了适应和满足刑法学教学的需要,参考各类刑法教材,编写本《刑法学教学大纲》。
二、本大纲指明课程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并将刑法学体系高度抽象使之形成基本框架,一目了然,便于学生宏观掌握。
三、本大纲提纲挈领地指出刑法学的基本知识点、理论要点和基本应用,删繁就简,突出重点。
四、本大纲供法学专业四年制本科教学使用,其他层次的法学专业也可以用作参考。
五、本大纲由曲新久编写,刑法研究所刑法学教师讨论后修改定稿。
六、欢迎批评指正,并希望能得到信息反馈,以进一步修改、完善。
上编刑法总论第一篇刑法绪论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与渊源,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
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上述基本问题,必须全面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
第一章刑法概述本章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讲授刑法学绪论的基本问题,包括刑法的概念、特征与渊源,刑法的根据、任务与功能,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等问题。
要求学生了解刑法的基本问题,必须理解并掌握刑法基本原则、效力范围。
学时分配:1学时一、刑法的概念、性质、渊源和分类刑法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刑法的特征:刑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独立的法律部门(法律地位的独立性),以刑罚为制裁犯罪的手段(制裁手段的严厉性),保护广泛之社会关系中的最为重要的合法利益(保护客体的广泛性),作为整个法律规范体系有效性的最后强制保障而存在(法律适用的最后性)。
刑法的渊源:1.刑法典是指规定犯罪、刑罚以及刑法适用的一般原则、原理和各种具体犯罪与刑罚的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单行刑法;3.附属刑法;4.国际刑法。
刑法的分类:狭义刑法与广义刑法,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形式刑法与实质刑法。
二、刑法的根据、任务和功能我国刑法第1条规定,制定刑法的根据:法律根据是我国宪法,实践根据是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经验和实际情况。
惩罚犯罪、保护社会,是我国刑法的任务。
刑法(总论)课件
第四节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一、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含义: 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思想基础:天赋人权说
二、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立法体现 总则、分则中均有体现
三、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司法适用 (一)、刑事司法公正 (二)、反对特权
实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犯罪构成
一、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构成:是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 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 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统一。 特征: (一)犯罪构成要件必须能够反映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刑事 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二)犯罪构成是一系列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 (三)犯罪构成要件:客体、客观方面、主体、主观方面 (四)犯罪构成要件具有法定性
刑法解释的意义:
(一)有助于正确理解和把握刑法规范的含义和刑 法的立法精神; (二)有助于刑法的统一正确实施; (三)有利于及时弥补刑法立法中的某些漏洞和缺 陷; (四)有利于刑法的发展与完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考题
1、如何理解广义刑法与狭义刑法? 2、刑法的任务是什么? 3、如何理解我国刑法的体系? 4、刑法解释的种类有哪些?
第一节 刑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 法规范、体现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基本精神、 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 准则。
罪刑法定原则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二节
罪刑法定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法无明文 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第5--7章(刑法总论)说课讲解
1、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但只是 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路过 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了其妻。甲和刘某都是国 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酒后驾 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正事故不是自己 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 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不履行的行为。(违反命令性规范)
第二节 行为
2、成立不作为必须具备的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这是构成不作为的
前提条件。 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职务或业务上要求履行的义务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产生一定权利义务的行为。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由于行为人的行为导致刑法保护的法益处于危险状态时,行为人负有 采取有效措施排除危险或防止结果发生的特定义务
先行行为是否包括犯罪行为?
重大道义上的义务能否成为不作为的义务来源 (2)行为人有能力履行特定法律义务而未履行
第二节 行为
(3)没有履行该义务,造成或可能造成结果(结果回避可能性)。 注意:反过来说,只有当行为人履行作为义务可以避免结果发生时, 其不作为才可能成立犯罪
3、不作为的表现形式 不作为在表现形式上通常表现为身体的静止、消极,但不是绝对的。
作为与不作为的区别,关键在于是否与负有特定法律义务相联系。 4、不作为犯罪 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犯罪称为不作为犯罪。不作为犯罪的种类:纯
正不作为犯和不纯正不作为犯。 不作为能否最终评价为不作为犯罪,必须从规范的角度,考虑其是
刑法学完整全套教案PPT教学电子课件
• 起诉程序与审查起诉: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或者自行侦查终结的案件,经 过全面审查,认为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活 动。审查起诉是对起诉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审查和监督。
网络犯罪及其治理对策
网络犯罪的概念与特点
阐述网络犯罪的定义、类型及特点, 如跨国性、匿名性、高智能性等。
治理网络犯罪的对策
提出针对网络犯罪的治理对策,如完 善法律法规、提高技术能力、加强国 际合作等。
网络犯罪的治理挑战
分析网络犯罪在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 战,如法律滞后、技术难题、国际合 作不足等。
黑恶势力犯罪及其打击策略
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种类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审查 判断
刑事证据的证明标准和 证明力
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用来证明案 件事实的材料。根据证据的来源和表现 形式,可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 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 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 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等。
刑事证据的收集必须依法进行,严禁以 非法手段收集证据。审查判断证据应当 结合案件的具体情况,从证据的客观性、 关联性、合法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犯罪的形态
犯罪既遂
行为人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 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犯罪预备
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 行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 着手实行。
犯罪未遂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 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
演示文稿刑法总论教案
演示文稿刑法总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刑法的概念、特征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2. 使学生掌握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3. 让学生熟悉犯罪与刑罚的基本概念,理解犯罪构成要件及犯罪种类。
4.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包括空间效力、时间效力。
二、教学内容1. 刑法的概念与特征2. 刑法的基本原则3. 犯罪与刑罚4. 犯罪构成要件5. 犯罪种类6. 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刑法的基本概念、原则、犯罪构成要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刑法规定。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刑法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4. 演示文稿辅助教学:利用演示文稿呈现刑法相关内容,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刑法的概念与特征:阐述刑法的定义、特点,让学生理解刑法的基本属性。
3. 阐述刑法的基本原则:详细讲解罪刑法定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罪刑相适应原则。
4. 介绍犯罪与刑罚:讲解犯罪的概念、特征,分析刑罚的种类及适用。
5. 分析犯罪构成要件:引导学生理解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6. 讲解犯罪种类:划分犯罪种类,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犯罪。
7. 讲解我国刑法的适用范围:阐述空间效力、时间效力的相关规定。
8.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运用刑法知识进行分析。
9.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目,让学生分组讨论刑法问题。
10.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布置课后作业。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刑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情况。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分析能力、运用刑法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刑法课件刑法总论章节7
第二节 刑事责任能力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4
一、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 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 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简言之,刑事责任能力就是行为人辨认和 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5
二、刑事责任能力的内容
任能力
2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一) 定罪意义 犯罪主体是犯罪构成必备的条件之一。 犯罪主体条件的具备,是行为人具备犯罪主观
要件的前提,也是对犯罪人适用刑罚能够达到 刑罚目的的基础。 (二) 量刑意义 犯罪主体除具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之 界限的意义外,还影响到量刑。 在具备犯罪主体要件的同样情况下,犯罪主体 的具体情况不同,影响刑事责任的大小程度。
一、单位犯罪的概念
所谓单位犯罪,是指由公司、企业、事业 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 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单位犯罪的两个基本特征: 第一,单位犯罪的主体包括公司、企业、事 业单位、机关、团体。 第二,只有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 主体的犯罪,才存在单位犯罪及单位承担 刑事责任的问题。
12
第四节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 二、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类型 三、犯罪主体特殊身份对定罪量刑的意义
13
一、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
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刑法所规定的影响行为人 刑事责任的行为人人身方面特定的资格、地位或 状态。
以主体是否要求必须具备特定身份为标准,自然 人犯罪主体分为一般主体与特殊主体。
6
三、刑事责任能力的程度
影响和决定人的刑事责任能力程度即人在刑法意 义上的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讨论:司法考试题 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他人偷花,在花房周围 私拉电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 院抢救,不治身亡。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 度是什么? A. 直接故意 C. 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 B
B. 间接故意 D. 疏忽大意的过失
三、故意的认定及推定
故意的认定—— 一般而言,并不困难 例如,张三与李四有仇,早有杀死李四的想法。一日, 张三从镇上买来杀猪刀一把,并在部分村民面前扬言 要宰了李四。又一日,两人争执,张三火起,回家拿 来杀猪刀。。。 很容易认定张三有直接故意——世代有仇、买刀、 村民证词
D.对于行为对象的认识错误,要区分两种对象是否体 现相同的社会关系而进行分类处理
答案:A
D
B、C 选项错误
解析:B C两个选项没有坚持主客观相一致原则 ●对象错误总结 如果行为人在行为过程中预想的情况与实际发生 的情况不一致,也即行为人在对事实发生了错误认 识的情况下,对行为人的罪过是否有影响? 对该问题的解释,有两种学说,其一是“具体符 合说”,其二是“法定符合说”
问题:崔某的行为性质如何认定?
【审理】一审法院认定崔某犯故意杀人罪,鉴于其 有自首情节,从轻判处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 利2年。县检察院以法院量刑过轻为由提起抗诉。 二审改判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 二审判决反映了法院量刑的一般标准
【提示与讨论】 本案定罪的要点是对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故意的 认定。对于这类案件,如何判断行为人的故意内容, 增经是一个长期困扰司法部门的难题。 ● 现在的做法: 对于携带刀具,动辄行凶捅 刀子,不计后果,难以确认是杀人还是伤害的, 以结果论————实务部门的学员不认同!
2、假想有罪为无罪 ( 消极错误 ) 大义灭亲 —— 法律错误原则上不免责,但实 践中一般认定为情节较轻
例如,好心办错事 ——教务长拆信—— 量很大, 后来被告发,被认定构成侵犯通信自由罪。教务长表 示,是为了孩子们的学习考虑,如果知道。。。。。 教务长对自己行为的认识(不违法)与该行为的法律 意义(违法)不一致,他的行为就属于:法律错误中 的消极错误—— 误认有罪为无罪
or
放任
行为危害
1、直接故意:明知会发生,并希望。。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明知会发生,并放任。。的心理态度 3、间接故意的表现形式—— 3种 (1)行为人追求一个犯罪结果,而放任另一个犯罪 结果的发生——比较常见,也比较容易认定 例如,甲男有外遇后,咖啡里放药,妻子未遂,但毒 死了客人 例如,山西笨媳妇毒杀公婆、丈夫案 ——典型的同时具有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案例
A.“具体符合说” ——该说主张,认定犯罪故意必须是犯罪人的主 观认为与客观实际达到具体一致的程度 例如,甲想杀乙,但误将丙杀死—— 如果按照 该说,行为人甲杀死丙属于过失致人死亡,未杀 死乙则构成杀人未遂
B.“法定符合说” ——该说主张,在发生对象认识错误的情况下,如 果行为人预想侵害的对象与实际侵害的对象属于同 一法定犯罪构成范围,不能阻却行为人的犯罪 故意。 反之。。。。
B. 异类对象错误 ——指行为人实际侵害的对象与误 认的对象在性质上不属于同一类 例如:打猎时,误将过路人当成兽而杀害 评价:人与兽不属于同类性质,行为侵害的客体因此不同。行为人故意
的内容是狩猎,并不想杀死路人。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失,则属于意外事件——野猪案例 如果无过
C. 对象自身性质错误 ——指行为人对行为对象的性 质或者情况有错误认识 例如:意图射杀仇人甲,但实际上甲已经死亡; 例如,黑灯瞎火情况下,误将穿花衣裳的男人当女人 强奸;例如,不知对方为现役军人妻子而与之同居 评价:1、前两种认识错误不影响行为人故意性质,构成各该
第二节 罪过形式——故意 一、犯罪故意的概念 §14: 明知自己的。。,并且希望或者放任。。发 生,因而构成犯罪的, 是故意犯罪 犯罪故意——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 罪的心理态度 (一)认识因素 对 “明知”: 对构成要件事实 +
(二)意志因素 希望 性 二、故意的类型
答案:
3、对罪名、处罚的误解 行为人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的罪名、处罚有错误认识
● 小结 —— 处理原则 法律(认识)错误的上述三种情况,无论哪种认识 错误,均 不影响定罪和量刑 (三)事实错误 (构成要件错误) ——是指行为人主观认识与实际发生的事实情况不一致 从发生错误的原因和现象的角度,可将事实错误分为: 四种 1、对象错误 2、打击错误(不属于认识错误,行为误差) 3、工具错误(手段错误) 4、因果关系错误
1.对象错误—— 同类、异类、自身性质 2.打击错误(行为误差)——枪法不准 事实错误 3.工具错误(手段错误)——工具不能犯(未遂) 1.事实未发生,误以为已发生 4.因果关系错误: 2.事实已发生,误以为未发生 3.已,知,但对原因有误解
1、对象错误 概念——是指行为人对行为对象的认识与实际情况 不符合 具体又包括下面三种情况: A. 同类对象错误 例如: 行为人意欲杀乙,误将甲当成乙杀死。 评价:
2、打击错误(行为误差、对象、目标打击错误) ——行为人的侵害行为由于失误而致使实际侵害的 对象与行为人意图侵害的对象不相符合 例如,枪法不准: 欲杀甲,见甲与其妻林中散步。。 处理原则——采法定符合说。 只要符合犯罪构成要件,就不影响犯罪的既遂。 实际上,行为人并不存在认识错误,只是行为误差 【经典案例】 被告人吴某一天酒后到其叔父家索要欠款,后者 没有钱还。发生口角。酒后,自控力差,他到其父亲 家里拿了一根木棒(长140厘米,直径10厘米)。。。 后到村委会自首
(二)法律错误 (违法性认识错误) ——指行为人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否具有违法性有错误 的认识。 “不知法不免责” —— 法律一旦公布施行,就 推定每一个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知道之 包括三种情况
1、假想无罪为有罪(积极错误) 例如,在家看黄碟; 卖淫嫖娼; 虽然行为人主观上有违法意识,但并不改变其行为 的合法性 郭翔老师名言 哈尔滨卫生局 【案例分析】 甲的朋友外出打工。。。。。。心里很不平静, 重要的是,自认为构成了重婚。思之再三,还是去 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问题: 警察应当如何处理这个投案自首?
案例2:
21岁沈某卖淫盗“伯爵牌”手表案
行为人在沈阳一家高档宾馆某房间做完生意 后,。。并乘嫖客不注意之机,将嫖资旁的“伯爵 牌”18K金表顺走。。。。。。手表价值15万元。。。
【问题】 沈某是否构成盗窃? 如果是盗窃,应根据沈某 认为的600-700元来量刑还是根据手表的实际价值 来量刑?
【典型试题】关于对象认识错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欲放火烧死王某,因认错了房间,误将李某烧死。 甲仍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B.乙在打猎时,误将远处藏在草丛中的儿童当成狐狸 打伤。对乙应当按实际情况依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C.丙欲杀死仇人黄某,即隔着窗户向躺在沙发中的黄 某开了两枪。没有想到,黄某此前已经被被人杀死了。 由于杀的是尸体,丙不构成犯罪
问题:行为人构成什么罪? 【提示】 这是一件典型的打击错误的案件(又称行为误差)。 行为人对犯罪对象的辨认无误,只是由于行为发生误 差,以至于实际侵害了预谋打击对象以外的对象 审判: 一审判过失致人死亡罪;检抗诉,认为是故意伤害 二审改判故意杀人罪 个人看法: 某省高院对行为人故意内容的认定更加符合情 理,也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为什么?
刑事司法学院刑法所
徐久生 本科生邮箱:beispiel@
第六章 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 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一、概念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社会的 行为及其所造成的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罪 过(故意、过失)、犯罪动机和目的等心理因素
二、罪过责任原则 没有罪过就没有犯罪,也就没有刑事责任,是刑法 的重要原则。 该原则是反对“结果责任”、“客观归罪”的产物 ● 罪过责任原则意义重大。因为在罪刑法定原则被。。 处罚故意行为,处罚过失行为属例外
●通常情况下人的意识与意志是统一的,意识是意 志的条件,意志是基于意识的内心决定,也叫决意。 如果行为人主观上发生认识错误,就可能影响到意 识与意志的统一,进而可能影响到犯罪故意的成立
认识错误
积极的错误(误认无罪为有罪) 法律错误 消极的错误 (误认有罪为无罪) 对行为在罪名、量刑等方面的误解 (不改变行为性质) 对象错误--同类、异类、自身性质 事实错误 打击错误(行为误差) 工具错误(手段错误) 因果关系错误
例如,甲想杀乙,但误将丙杀死。 如果按照此说, 由于乙和丙都是人,都是故意杀人罪的对象,因 此,。。。
例如,甲想杀乙,但误将乙家院子里的小驴当作乙 杀死,因为人和驴不属于同一犯罪构成范围,则甲 构成杀人未遂 ●老徐评价: 1、具体符合说——对成立犯罪故意的主客观一致性 要求太高,过于复杂,且不符合公平正义 2、法定符合说——简单实用,且符合公平正义
课堂讨论: 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 止在征得该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甲男在 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该幼女发生了性交行为。甲 男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 B. C. D. 是通奸,不构成强奸罪 法律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对象认识错误,构成强奸罪 客体认识错误,不构成强奸罪 B 法律错误,构成强奸罪
(2)行为人追求一个非犯罪结果,而放任一个犯罪 结果的发生。 对于犯罪结果的发生,行为人是间接 故意 —— 也较常见 例如: 公园打鸟,公园游人多
(3)“突发性” 事件
行为人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希望态度,但不计后 果,放任危害后果的发生,实践中一般被认定为间接 故意 ●在司法实践中,突发性的故杀与伤害致死难区分 例如:甲乙夏日在马路边喝啤酒。。。。。。。 问题: 如何认定行为性质?
但犯罪故意毕竟是人的心理活动,有时候并不那么容 易认定!
【典型案例分析】 田某某(另案处理)在昆明给在广州的陈某某 买了5000克鸦片,正愁无法运到广州,听说本公司 小李想去广州旅游。。。衡阳站转车时,觉得有麝 香味。。。。。 【审理】 检察院以李某运输毒品罪提起公诉。法院以李某运 输毒品罪作了有罪判决 【提示与讨论】 本案的焦点在于李某是否有运输毒品的故意,而认定 有无运输毒品罪的故意,又取决于李某对自己所捎带 的物品为鸦片有无认识。 在该案上,司法机关实际上是有两种相对的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