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知识与技能

培训大纲

基础部分

一、中医理论基本知识

(一)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知识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主要特点及主要思维方法

【能力目标】

能够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内涵

(二)阴阳五行学说

【知识目标】

了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能力目标】

1.能够对事物和现象进行阴阳分属

2.能够按照五行特性对事物属性进行归类

3.初步具有运用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生理病理的能力(三)藏象

【知识目标】

1.掌握五脏、六腑的主要功能及相互关系

2.了解脏腑与形体官窍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藏象理论解释人体脏腑的生理功能

2.能够理解中西医同名脏器的不同内涵

(四)气血津液

【知识目标】

了解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气血津液理论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

2.能够初步解释气血津液与脏腑的关系

(五)经络

【知识目标】

1.了解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分布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脏腑络属关系

2.了解督、任、冲、带四脉的走向及基本功能

【能力目标】

能够在人体四肢部位标示出十二经脉的分布

(六)病因

【知识目标】

1.掌握中医病因的概念

2.掌握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劳逸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形成及致病特点

【能力目标】

能够区别不同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病机

【知识目标】

1.掌握邪正盛衰、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失常的基本病机变化

2.了解正邪相争与发病的关系

3.了解内生五邪的形成及病理变化特点

【能力目标】

1.能够初步运用病机理论分析人体的病理变化

2.能够初步运用正邪相争理论阐释人体发病原理

(八)防治原则

【知识目标】

了解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三因制宜四项基本治则

【能力目标】

能够初步运用治则理论确定常见病证的基本治则

二、中医诊断基本知识

(一)诊法

【知识目标】

1.掌握望神、望色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2.掌握舌诊的方法;正常舌象;常见病理舌象(白苔、黄苔、灰黑苔、腻苔、淡舌、红舌、绛舌、紫舌、舌体强硬)及其临床意义

3.掌握闻诊的主要内容;常见病变声音及其临床意义

4.掌握问诊的主要内容、注意事项及其临床意义

5.掌握寸口脉诊的方法;正常脉象;常见病理脉象(浮、沉、迟、数、虚、实、弦、滑、涩、细、弱、结、代)及其临床意义

6.了解望形体、姿态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7.了解常见病体气味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8.了解望小儿指纹的主要内容及其临床意义

【能力目标】

1.能够辨别正常舌象与常见病理舌象

2.能够初步辨别得神、失神、假神

3.能够初步辨别常见异常形体姿态、色泽变化及五色所主病证

4.能够运用问诊采集病史

5.能够运用寸口诊脉法辨别正常脉象及常见病理脉象

(二)辨证

【知识目标】

1.掌握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主要内容

2.了解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八纲辨证分析常见证候

2.能够初步运用脏腑辨证辨识常见证候

三、中药基本知识

(一)中药的性能

【知识目标】

1.掌握四气五味、归经的内容及其临床应用

2.了解升降浮沉的概念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说明药物治病的基本

原理

(二)中药的使用

【知识目标】

1.掌握十八反、十九畏及妊娠禁忌的内容

2.了解中药古今计量单位换算

3.了解中药的配伍原则及确定用药剂量的依据

4.了解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说出药物的配伍禁忌及妊娠用药禁忌

2.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确定用药剂量

(三)常用中药

【知识目标】

1.掌握80味代表性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

2.了解50味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能力目标】

1.能够背诵80味代表性中药的功效主治并能正确使用

2.初步学会50味常用中药的临床应用

3.能够根据药物的不同特点,学会辨证用药

附:130味中药(80味代表性中药、50味常用中药)的分类及名称1. 解表药

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紫苏(苏子)荆芥防风生姜香薷羌活苍

耳子白芷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柴胡葛根牛蒡子蝉蜕

2.清热药

清热泻火药:石膏知母栀子

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清热解毒药:金银花连翘大青叶白头翁蒲公英板蓝根鱼腥草紫花地丁

清热凉血药: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

清虚热药:青蒿地骨皮

3.泻下药

攻下药:大黄番泻叶

润下药:火麻仁

4.祛风湿药

独活秦艽桑寄生防己

5.化湿药

藿香厚朴苍术砂仁

6.利水渗湿药

茯苓车前子(车前草)茵陈薏苡仁泽泻滑石金钱草

7.温里药

附子干姜(炮姜)肉桂

8.理气药

陈皮(橘核)木香香附槟榔枳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