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Word版
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PPT课件
(2)诚信有些失落
朝令夕改——公信 出尔反尔——互信 假冒伪劣——自信 六神无主——迷信
(3)舆论有些偏颇
庸俗:怪物化,拒绝主流 低俗:动物化,拒绝崇高 媚俗:器物化,拒绝责任
仰视—平视—俯视
(4)学术有些蹉跎
主体—客体
“中国化”与“化中国”
目的—手段
“打江山”与“坐江山”
共性—个性
(7)投入有些软弱
2010年全国文化投入 占财政支出比重 是0.36% 是教育投入的1/16 是科技投入的1/11 是卫生投入的1/10左右
(8)外人有些评说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 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 成不了世界大国。
——撒切尔夫人
小结——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物质贫乏 不是社会主义,
精神空虚 也不是社会主义。
二、树立文化自信
——价值论层面
1、深厚的传统
(1)历史传统
——学统:格物致知 ——政统: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道统: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体统:孝、悌、忠、信,人之根本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2)革命传统
价值认同
——集体层面:小环境
车站与宾馆:快捷—温馨 单位与家庭:理智—情感 事业与产业:公平—效率
价值选择
高校的一些价值关系
教学——科研 教书——育人 专才——全才 共性——个性 安全——冒险 培养——引进
自由——纪律 学术——权力 核心——中心 特色——综合 传统——新兴 当前——长远
西方资本主义 自由、平等、博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演讲稿
中国,我们在行走!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工商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
很高兴能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对“文化的自觉、文化的自信与文化的自强”的理解。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中国,我们在行走”!在我看来,文化的自觉、自信与自强三者的关系就如同:养料、土壤与种子的关系。
自觉是养料,自信是土壤,自强是种子。
为什么这样比喻呢?请大家听我细细道来。
自强是自立图强的意思。
文化的自强是指以个人、国家和民族为载体对自身文化的传承与创造。
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是个人的自强;“神五”的破空腾飞是国家的自强;八年抗战中华夏子女的浴血奋战是民族的自强。
自强是炎黄子孙丰富华夏文化的动力。
因为有了自强,才有了五千年历史的灿烂、四大发明的惊艳、水陆两丝绸之路的繁华,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堂皇和敦煌莫高窟的辉煌!自强是一粒种子,有了种子,才可能会有后面的满园芬芳。
自信是文化发展的土壤。
土地是百姓安居乐业的立足之本,文化的自信亦是文化自强的根基所在。
没有对自身文化足够的信心,就不会有辉煌的文化。
文化自信源于历史深处。
泱泱大汉、悠悠盛唐,当这些盛世湮灭于历史的长河时,留给人们的是扎根在民族灵魂深处的文化。
所以,当人们谈到兵马俑,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不被人熟知的缶,都满怀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信。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因为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礼敬地对待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思想价值的外来文化,兼收并蓄,大力繁荣发展独具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优秀文化。
自信也就是信自,相信自己。
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明国,我们不相信它,那还能相信谁呢?文化的自觉是文化进步的养料,自觉会帮助其茁壮成长。
自觉源于自我意识与自我觉醒。
光有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不行,还得有去捡馅饼的意识。
传统文化的四书五经、诸子百家的经典著作~~~对于现在的我们,就无异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
然而,网络小说的漫天飞舞取代了四大名著的古色古香;影视界的崇洋媚外之风带走了民风的厚实朴素;满口的粗言脏语掩埋了礼仪之邦的美誉。
培育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强 文化 自信 的凝聚 力 ,体现 在 主动 承 担 先进 文化 引领责任 ,要摈 弃狭 隘 、
庸俗 的文化 观 念 ,吸 收 外来 优 秀文化 不 忘本 、包 容 并蓄 。松桃 受 巴风 楚韵
的强 烈 影 响 ,有与本 土 民族 文化 融合 中 形成 了 以苗族 神功 艺 术等 为代 表 的 绝技 文化 ,以 苗族花 鼓 舞等 为代 表 的
培育文化 自觉 增强文化 自信 实现文化繁荣发展
推进 松桃 文化发 展繁 荣 ,培 育 高度 的 文化 自觉和 文化 自信 , 把 握 文化 自强的发展 力 ,以文化 之 力引领县 域 经济社会发展 ,促 进 民族大 团结 大进步。
文 l 红 军 杨
党 的 十 七 届 六 中 全 会 将 文 化 建 民族 大 团结 大进 步 ,是松 桃 宣传思 想 中原 文 化和 吴越 文化 的影 响 ,使 这里 设放 提 到了 前所 未有 的高 度 ,标志 着 文化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 。 我们 党 的文 化 自觉提 升 到了 一个新 的 高 度 ,文化 自信 提升 到 了一 个新 的水
平 ,文 化 自强 提 升 到 了 一 个 新 的 境
保 存了 很 多古老 的原 生态 文化 习俗和 富有神秘色彩 的传统文化 。 实现 新时 期 文化 的高 度 自觉 ,关 族 主体 文化 的大背 景下 ,提 升 民族 文 化 地位 作 用 的认 知 水平 和 民族 文化 的 认 同感 ,实现 文化 地位 认 识 上 、规 律 把握 上 、责任 担 当上 的高 度 自觉 。松
文化发展繁荣 , 育高度 的文化 自觉和 溯 文化 根脉 。历 史 上 ,松 桃 “ 培 地接 川 葩 。被 誉为 “ 当代 中华民 族 民间 文化 文化 自信 ,把握文化 自强 的发展 力,以 楚 、位 遏三 湘 ” ,处 于荆 楚 文化 、巴 艺术瑰 宝” 的苗族 四面鼓 舞 、6 0 0 多年 文化之力引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 蜀文化 、夜 郎文 化 的缓冲 带 ,同时受 历 史 的寨 英滚龙 文化 、堪 称 “ 中华百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一)引言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强烈的文化自觉和自信,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是指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进行深入思考和认识,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
文化自信是指中国人在与其他国家和文化交流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信心,能够坚定地维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
文化自强是指中国人通过努力学习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使之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独特性。
(二)提升文化自觉1.了解历史了解历史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历史遗址等途径来增加对历史的认识,从而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2.学习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文化自觉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传统文化,如书法、绘画、音乐等,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独特之处,增加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3.保护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提升文化自觉的一种体现。
我们应该关注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中,积极投入到文物修复等活动中,保护好传统的文化遗产,为后代储备文化资源。
通过这样的行动,彰显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之心,增强文化自觉。
4.重视经典阅读经典著作是文化的精髓,是提升文化自觉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著作,如《诗经》、《论语》等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著作,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文化自觉。
(三)增强文化自信1.了解其他文化增强文化自信需要我们了解和尊重其他文化。
通过学习和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在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时能够有自信心去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
2.积极参与文化交流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一种方式。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稿/2010.17三、文化自强:方向、目标与路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在国际社会中,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要掌握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必须有自己的文化设计,有自己的文化力量。
现在,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更应当深入思考“经济发展以后要干什么”的问题,把文化改革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牢牢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真正做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同推进,尽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建设文化强国。
如何实现文化自强?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重大课题,着眼实现文化的又好又快发展,研究解决好自强之魂、自强之路、自强之本、自强之源、自强之翼等问题。
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
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历史和现实反复表明,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4文稿/2010.17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行动。
我国有56个民族、13亿人口,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情况下,要把广大人民的思想意志凝聚好,使中华民族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铸就能够有效发挥统摄、引领和整合作用的核心价值观。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
浅谈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社会发展进步到现阶段,文化对人类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说说唱唱、敲敲打打、写写画画,却看不见文化对人的感化陶冶、激励鼓舞、团结凝聚之重要意义,是肤浅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形而上、虚而玄、泛而空,却认不清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航、引领、推动之重要作用,是片面的;那种认为文化不过是经济的附属、产业的点缀、甚至是财政的包袱,却看不到文化能够自主发展、形成产业、创造财富之重要地位,则是短视的。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中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云杉(文章来源:红旗文稿)二、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1.不忘本来。
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既有的传统、固有的根本。
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就会丧失文化的特质。
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丰富的革命文化,就是我们文化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定海神针”,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千方百计地弘扬,使其惠及当代、恩泽后人。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罗素曾经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
第19卷第6期2019年11月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ol.19No.6Nov.2019DOI :10.12120/bjutskxb20190690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李永胜,张紫君(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49)摘 要:文化创新奠基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内蕴着文化创新,文化创新增强并升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使命是文化自强,文化创新指向并实现文化自强;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统一于文化实践㊂文化实践的本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既关联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关联文化自强与文化发展㊂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㊂关键词: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创新;文化自强中图分类号:G 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0398(2019)06-0090-07收稿日期:2018⁃11⁃26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XZX004)作者简介:李永胜(1963 ),男,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㊂ 文化的力量自始至终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之魂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一个国家㊁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㊂”[1]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㊂在此背景下,中华文化究竟向何处去,我们有没有文化自信,能不能在绵延5000年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格局中,开辟自己独特的文化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而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㊁文化自强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的现实命题㊂本文从学理上分析和研究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的内在关系,对于增强文化自觉㊁坚定文化自信㊁加快文化创新㊁建设文化强国,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意义重大而深远㊂一㊁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和文化创新的互动关系 文化是人的现实生活的基础性场域,是现实生活展开和运行的内在基因㊂它不像政治㊁经济㊁军事等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外显性,却像基因一样,以隐性的㊁弥散的㊁细微的方式充斥并影响着人们的全部生活㊂文化的逻辑就在于,从生活中生长出来并引导我们的全部生活,其意义不言而喻㊂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是我国知识分子在长期探索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总结提炼出来的重要概念,相互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关系呢?本文认为,文化自觉是 成长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 高级形态”,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 倍增器”与 稳定器”;三者统一于文化实践,形成相互联系㊁相互促进㊁相互制约的辩证互动关系㊂(一)文化自信表现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文化自觉为文化自信奠定成长基础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己文化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㊂由于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所以文化自信的本质是对文化价值的自我肯定和自我认同,即对民族文化价值及其生命创造力和自我发展前景的充分肯定㊁自觉坚信与执着坚守[2]㊂1.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成长基础文化具有鲜明的主体性,是特定历史主体在一定历史环境中基于自己的智慧与实践能力所创造的精神成果㊂所以,文化自信必定奠基于一定的文化自主㊁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㊂一个民族只有具备了文化自主㊁文化自知与文化自觉,才会形成独立的民族文化性格㊂一个民族在文化上的独立自主,是文9李永胜,等: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第6期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基本前提㊂文化自觉就是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文化的来龙去脉㊁优长利弊㊁现实状态㊁未来发展等具有清醒正确的自我认识;是以对文化的理性反思为前提和基础的㊂即文化自觉有自知之明”㊂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丧失文化自主性,或者缺乏自主意识和独立品格,不知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则这个民族没有㊁也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信㊂一个民族只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历史渊源㊁发展演变㊁基本特征㊁优长不足㊁当下状况与未来前景等具有理性自觉㊁全面深刻的正确认知与准确判断,才能形成坚定而执着的文化自信;而丧失了文化自觉,就可能走上文化自大或文化自卑㊂一个民族通过文化自觉,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理智而清醒地获得文化认同,就能找回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从而获得坚实而笃定的文化自信㊂可以说,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地位㊁创造能力的自信,奠基于文化自觉;是对我们 自信什么,为何自信,如何增强自信”等做出理性分析和科学回答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文化态度[3]㊂2.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高级表现形态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㊁中国革命文化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自主和文化自觉,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奠基于5000多年的深厚文明史,是在深刻反思㊁理性批判和正确认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绵延演进㊁成长壮大㊁赓续嬗变㊁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中逐渐形成的,本质上是对中华文化中所蕴涵的中国精神㊁中国智慧㊁中国理念㊁中国价值的充分肯定与认同㊂中国革命文化奠基于近代百年的曲折奋斗史,成长于中华民族的危难之际,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红船精神的精神内核 首创” 奋斗” 奉献”精神㊁革命根据地时期艰苦奋斗的开拓精神㊁长征时期的大无畏革命理想㊁自力更生和不屈不挠的延安精神㊁谦虚谨慎和不骄不躁的西柏坡精神等崇高革命精神的自觉尊崇与衷心敬畏;同时,也包含着对这些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奠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史,是对毛泽东思想㊁邓小平理论㊁科学发展观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学的民族的大众的文化的自觉坚守和持续创新;是对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精辟概括与思想升华㊂理智而清醒的文化自觉包含着对诸如厚德载物㊁自强不息㊁和而不同㊁协和万邦㊁天人合一㊁海纳百川㊁兼容并蓄㊁以民为本㊁忧国忧民㊁居安思危㊁知行合一㊁革故鼎新㊁推陈出新 这些体现中华民族深层次精神追求的优秀文化基因和文化品格的充分肯定与高度认同,也包含着对那些消极㊁保守与落后的文化因素与品格(比如四平八稳㊁惧怕风险㊁安贫乐道㊁不思进取等)的自我反省㊁自我批判与自我超越㊂另外,文化自信还包含着在文化自觉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时代精神与文化价值制高点上,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辩证甄别㊁理性清理,对西方文化合理成分的充分吸收,并以维护和发展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为轴心,进行新的价值重构,为民族进步㊁人民幸福和国家繁荣发展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㊂由于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是文化自觉的思想结晶与精神升华,因而也是文化自觉的高级表现形态㊂文化自信是建立在理性的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往往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创造潜能㊂可以说,一方面,文化自信既与历史文化的积淀相关联,又与现当代文化建设的新成果与新成就相关涉,还与未来的文化创新发展相关联[4];另一方面,文化自信反过来又会提升文化自觉㊂一个民族越是自信,就越能够以更加平和㊁理智㊁客观㊁全面㊁真诚的态度看待自已文化与异民族文化,尤其是能够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博大胸襟,打开新视野㊁开辟新天地㊁寻求新参照㊁提升文化自觉水平㊂(二)文化自信内蕴着文化创新首先,从中华民族文化自身来讲,源远流长㊁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基因库中本身就包含着文化包容㊁文化创新与昂扬进取的优秀基因与文化元素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㊂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㊁立时代之潮头㊁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㊁为伟大祖国鼓与呼㊂”[5]中华文化向来具有海纳百川㊁有容乃大㊁开放包容㊁兼收并蓄的博大胸襟与包容精神,从而使中华文化在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中不断吸收㊁借鉴㊁融合㊁学习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而生生不息㊁浴火重生㊁绵延不绝㊂中华文化宝库中内蕴着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革故鼎新” 推陈出新” 刚健有为” 自强不息” 与时携行” 与时俱进”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等文化创新与不断进取精神㊂这些精神正是激励㊁引领和支撑中华民族在无数艰难困苦与挫折磨难,甚至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始终不屈不挠㊁顽强拼搏㊁砥砺奋进,并通过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会通中西文化进行文化积累与守正开新的强大精神力量㊂可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身就包含着对体现我们民族深层精神追求的包容性㊁创19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新性与进取性精神品格的高度肯定和自觉认同㊂其次,从文化的一般意义上来说,理智而清醒的文化自信也无法排除包容性㊁创新性与进取性㊂一种文化是强势还是弱势,能否建立文化自信,一是取决于附着其上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实力㊂经济基础雄厚㊁政治制度优越,附着其上的文化就强势,就会形成顽强的生命力㊂二是与这个民族的群体心理有关㊂一个真正自信的民族既要有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作后盾,还必须拥有强健的昂扬向上的健康心理(民族心理)作支撑㊂今天,在这个多元㊁多样㊁多变㊁多极化㊁风险丛生并互联互通的经济全球化时代,这种强健的健康心理少不了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以及持续创新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元素㊂这是因为,一个自闭于其他民族并游离于世界文明潮流之外㊁创新进取精神不足的民族文化,在当今这个大变革大发展大调整的时代,是不可能强大并真正确立起文化自信的㊂当今时代,只有自信的民族,才会以理性辩证的积极态度对待外来文化,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养分,不断地充实和发展自己㊂文化自信必然是海纳百川㊁以我为主㊁兼容并包㊁汲取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并融通古今中西㊁博采众长㊁综合创新㊁为我所用㊂文化自信必然是顺应历史潮流㊁勇立时代潮头,拥有不忘本来㊁吸收外来㊁面向未来的博大胸襟与从容吞吐的气魄,具有敢于挑战一切的勇气与智慧而不断探索㊁开拓新知㊁创新进取㊂(三)文化自信构筑文化创新的精神高地与心理支撑,必然推动文化创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㊁更广泛㊁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㊁更深沉㊁更持久的力量㊂”[6]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㊁国家在文化发展进程中保持强健心理㊁坚守自我㊁知所趋止㊁顽强进取的精神定力与韧性所在㊂一个没有文化自信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就会丧失自我㊁迷失方向,缺乏文化前行的定力㊁激情㊁冲动㊁韧性与从容㊂只有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拥有坚定自信,才能获得笃定的从容㊁执着的意志㊁鼓起奋发进取的无畏勇气和魄力,焕发出创新创造的无穷活力㊂因此,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精神高地㊂它滋润和涵养文化创造基因,能够为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钙质与丰厚滋养,为民族文化的创新提供持续不竭的激荡力量㊂文化自信还是一个民族文化创新的心理支撑,为民族文化打上浓厚的精神底色㊂文化自信是内化于人的血脉之中的精神力量,能燃起民族国家坚守自我㊁传承民族精神㊁保持自身文化生命力与创造力的高度信心,进而不断激扬创新创造的内在激情与士气,激发文化主体的创新活力,使民族心理更加强大,更有创造力,从而使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有了足够的生气㊁底气与骨气㊂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精神底蕴和精神源泉,是文化创新最基本的精神品格和最根本的精神归宿㊂文化自信要求推动文化实践向着我们所企望的理想目标转化㊁创新与发展㊂二㊁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升华文化自觉,指向文化自强 一个国家的兴盛强大㊁一个民族的传承延续㊁一个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文化创新㊂文化在本质上就是创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化);作为实践主体的人通过文化印证自己的存在,彰显自己的力量;文化不仅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需要的精神力量,而且是引领社会健康和谐发展㊁激发民族创造力的精神力量㊂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㊁规模最大㊁素质较高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蕴含着巨大的文化创新潜能㊂文化创新就是在坚持民族传承的同时,吸收国家㊁社会诸方面实践(含文化领域)成果,并将其转化为新的文化成果的创造性过程㊂文化创新是维护一个民族的凝聚力㊁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根本保证㊂(一)文化自信是文化创新的肇始,文化创新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文化就深藏在社会关系之中,蕴含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㊂人类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中创造出了自身的文化,而文化反过来又塑造人并形塑社会,为生活实践增添绚丽风采㊂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对自身历史与现实创造力的充分肯定与笃定信仰,亦即对自身本质力量的肯定与认同㊂它会激发和增强主体新的创造激情与内在动力,从而成为文化创新的原动力㊂因而,文化自信内孕着文化创新,文化自信充分彰显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力的底气与豪气,是文化创新的肇始㊂文化的主体是人,文化自信必然意味着人对自身本质力量 实践创造力的充分肯定与自我认同㊂它有两方面的含义㊂一方面,文化自信从人的社会心理上来说,就是在同异民族㊁异文化的对话交流㊁交锋与碰撞中,不怕被强势的其他文化同化㊂我们要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多元文化思潮中,保持29李永胜,等: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㊁文化创新与文化自强第6期中国文化的品格,不被其他文化所同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㊂文化自信不仅表现为对民族过往文化创造与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传承弘扬,而且还表现为对以民族立场全面利用各种优质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文化创新)的强烈信念与坚定认同上,以及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觉坚守㊂文化创新是保持中国文化自主性㊁立于文化潮流中永不倒的必然保证,是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精神根基所在㊂另一方面,文化自信也不惧怕发展㊂一个自信的民族总是敢于直面问题㊁面向未来,能够在发展中与时俱进㊁超越自我㊂文化自信虽然是针对自身文化提出来的,但其也有着超越性的本质,内孕着强烈的自我反思和批判意识,意味着在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思和理性批判中,从容地吐故纳新,不断创新,才能超越自我,与时俱进㊂因而,文化创新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与不竭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途径,也是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㊂(二)文化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创新的精神生命体㊂文化在创新中更丰满㊁更绚丽㊁更强大㊁更富有生命力和凝聚力,文化创新可进一步增强文化主体对自身创造力与价值的确认与信念,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㊁夯实文化自信㊁提升文化自信㊂文化自信不是静态的㊁一成不变的,而是在自觉㊁能动㊁持续不竭的文化创新实践过程中建构起来的㊂文化留存到现在并获得人民的高度认可,无一不是在创新过程中赓续与发展的㊂文化创新不仅在自觉主体意识上极大地丰富着民族文化的内容,不断扩展其外延,而且为坚定文化自信培植更深厚的文化土壤,积蓄更强大的文化势能㊂文化创新不断地丰富和扩展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并在新的时空维度和实践土壤上刷新人们对自身文化的理解与认知㊂文化创新还可在促进传统与现代的不断融合,在增强历史与现实的密切勾联中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彼此汇通,更好地构建㊁打造㊁提升中华文化的整体样态㊁根本价值与突出特色,从而使文化自信保持一种开放㊁包容与合理的动态鲜活的精神状态,彰显和再现出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的世界意义与普遍价值,展现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从而使文化主体获得更好的自我认同感㊂例如,承载着文化创新智慧的 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以文化创新实践更加坚定中国文化自信的生动鲜活的案例㊂文化创新包括纵向的文化传承创新与横向的文化交流融合创新㊂这两种文化创新在文化实践中相互作用㊁相互促进,都能有效地坚定文化自信㊂从纵向创新来说,一种文化越能从自身传统中汲取养分,越能凸显和呈现自身的独特价值与魅力,越能以独特的视域和致思逻辑关照现实,就能够面向未来,超越自我,在继承传统中推陈出新,就越能展现自身的生命力,形成既体现传统精神精髓,又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文化,增强自身的独特价值和生命力,由此会更加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㊂从横向创新来说,一种文化越能以一种平等包容开放的积极心态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对话与借鉴,就越能在交流㊁吸收㊁借鉴与融合中实现综合创新,使自身文化在吸收㊁学习㊁交融中得到丰富拓展与整合提升,从而增强对自身文化特质和生命力的确认与首肯,确立起更基本㊁更深沉㊁更持久的文化自信㊂(三)文化创新拓展文化自觉㊁升华文化自觉文化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成果,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最主要的方式,通过文化创新能使人们在实践中磨砺出更敏锐的感知力㊁更深刻的认知力㊁更独到的建构力㊁更深邃的洞察力;开启人们的智慧大门,打开人们的思维视野,扩充知识的无限疆域,获取新的价值参照,张开思想想象的翅膀,促使人们更加清醒准确的认知自身文化的优缺点,并萃取出人们求真务实㊁实事求是㊁善思慎行㊁理性严谨的文化精神与思维品质,从而启迪文化自觉㊂文化创新除了启迪文化自觉之外,还可升华文化自觉㊂文化自觉在于对自己生长于其中的民族文化的清醒而正确的认识,而文化创新意味着在批判继承基础上的一种辩证扬弃㊁一种质的飞跃,从而使文化发展到新的更高的阶段与水平,同时,也将民族文化自觉升华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㊂(四)文化自觉指向文化自强从心理学上讲,自信是一种积极㊁健康㊁昂扬㊁进取㊁向上的情感㊁意识㊁态度与能力㊂坚定的自信,往往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㊂一个拥有坚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获得直面挑战㊁攻坚克难㊁自立自强㊁不断超越和战胜自我的强大内在能量,并以此激发全民创新㊁创造㊁创业的活力,汇聚起无比磅礴的文化创造力和精神智慧,从而形成文化创新的更大势能,把人们的创造力导向文化自强的大道㊂所以,文化自觉必然指向文化自强㊂(五)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激发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文化实践的本质特征㊂文化宛如一392019年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条奔腾不息的大河,会随着实践的变迁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变革与创新,并且适时添加㊁不断补充和吸收新的实践内容而推陈出新㊁奔向未来㊂从实践的过程性与动态性的视角看,人在历史实践中是一个未完成的㊁不确定的现实主体,创新创造是文化主体的立身之本,而维系㊁支撑并激发文化主体创新创造才能的内在驱动力,正是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精神㊂文化创新创造的激情㊁动力㊁信念与意志,正是源于坚定的文化自信和执着的文化自强精神㊂可见,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相互依赖㊁相互促进㊁相互支撑㊁深度互动㊂当前,我国各民族文化在彼此交流㊁交锋㊁激荡的复杂环境下,更要进一步坚定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必须以创新思维与创新理念大力推动文化创新㊂三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建设文化强国 (一)文化自信的使命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文化是一个国家㊁一个民族的灵魂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㊂”[7]40-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中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革命文化的红色基因中,生长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丰厚沃土中㊂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一脉相承㊁源远流长㊁名人璀璨㊁成果辉煌㊂这一客观事实,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7年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是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得来的”[8]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历史根基与实践基础㊂我国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和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民走进了由站起来㊁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时代,走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发挥着日益重大的影响㊂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目标,由此更有理由充满自信,坚定文化自信㊂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而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地包含着中华文化的复兴㊂这是因为,如果没有文化的复兴,也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会因缺乏精神和文化的支撑而后劲乏力;文化复兴则离不开文化自觉㊁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文化自尊㊁文化自强㊂所以,我们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从容激发㊁激扬振奋文化自强意识,促进并实现文化自强㊂可见,文化自信的使命就是文化自强,而文化自强则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生动展示与现实检验㊂同时,我们只有践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㊂”[11]41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㊂(二)坚定文化自信和实现文化自强就要推动文化创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㊁吸收未来㊁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㊁中国价值㊁中国力量,才能为中国人民提供精神指引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㊁面向世界㊁面向未来的㊁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㊂”[7]这就为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与文化创新指明了方向㊂1.坚定文化自信,就要不忘本来㊁吸收外来㊁面向未来进行文化创新中华传统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品格,形成文化创新的深厚滋养与天然优势㊂为此,我们要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从时代精神高度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并增添新的时代内涵与现代表达方式,升华其精神,使其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革命㊁建设㊁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融为一体,实现积累与开新㊁集成与创新,熔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㊂同时,我们要以全球视野㊁中国立场㊁世界胸怀,高扬中华民族主体意识,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共建美好世界的愿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以海纳百川㊁有容乃大的气魄和开放包容的胸襟,开展交流互鉴,勇于吸收一切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提升自己㊂不忘本来,铸就文化创新的深度,吸收外来,奠定了文化创新的广度,面49。
提升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几点体会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吹响了加快文化改革发展步伐、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进军号角。
深入学习全会《决定》,再次研读《红旗文稿》2010年第15—17期刊发的云杉文章《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发展,最关键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如何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简单地说就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一、文化自觉本质上是对文化价值的觉悟觉醒,提升文化自觉需要我们有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从远古的结绳记事、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到当代的广播电视、互联网络、移动传播,人类一直保持着对文明进步的向往和追求。
完全可以说,人类社会发展史实际就是人类文化进步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每一步前进都以相应的文化觉醒为前提为基础。
中国共产党在90年的艰辛探索和建设实践中,每一次跨越式前进也都源自于深刻的理论觉醒和高度的文化自觉。
现在已进入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文化自觉的不断提升,对我们来说仍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正如《文化“三自”》指出的: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这种文化自觉的进一步提升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一是对文化意义、文化地位、文化作用的深度认同,二是对文化建设、文化发展、文化进步的责任担当。
第一,要始终保持对文化意义、文化作用、文化地位的深度认同。
文化是人类基于自觉意识的灵感迸发、情感表达、观念创新,人类生存的世界处处都烙上了文化的印记,文化也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文化始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深刻地影响着有形的存在,它滋养人类、涵养社会、促进经济发展,其意义和作用是那样永恒。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论述文2000字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论述文2000字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当今世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我国更应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自信地走出去,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增强文化自觉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同时也会共享一些个人观点和理解。
1. 文化自觉的内涵文化自觉是指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品格有着清醒而自觉的认识和认同。
要增强文化自觉,就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不断汲取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其得到创新和发展。
2. 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坚定文化自信,是指对自己的文化有信心,有骄傲,有自豪感。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需要坚定文化自信,展示自己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与世界各国进行对话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3.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途径要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研究。
要走出去,与世界各国的人民进行文化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
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文化产业,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我国人应该做的。
作为一个拥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我国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的文化传统,我们应该有信心和骄傲。
只有不断增强文化自觉,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发展与传播做出积极的贡献。
总结回顾: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是每个我国人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内涵,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才能走向世界,展示我国的文化魅力,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发展贡献我国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以上对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的探讨,相信你对这一主题已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够让中华文化在世界上发光发热。
增强文化自觉提高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胡锦涛总书记《 在庆祝 中国共产党成立 9 周 0 年大会上的讲话》 中指 出:面对 当今文化越来越 “ 成为综合 国力竞争重要 因素 的新形势 ,我们必须 以高度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 自信 ,着 眼于提高民族 素 质 和 塑造 高 尚人 格 ,以更 大 力度 推 进 文 化改 革 发 展 ,在 中 国特 色社会 主义 伟 大 实践 中进行 文 化
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吉林调研 时也强调要 以高 度 的文化 自觉和文化 自 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 。党 的十 七届 六 中全 会 通 过 的 《 中共 中 央关 于 深化 文 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 重 大 问 题 的决 定 》 次 强 调 , “ 养 高度 的文 化 再 要 培
先 进 文 化 、 用 优 良文 化 、 造 现 代 文化 的意 识 , 利 创 才 能遵 循文 化发 展 轨迹 , 握 文化 发 展 规律 , 创 把 开
量。当今时代 ,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竞争
的重要 因素 , 只有 具 备较 强 的文化 软 实 力 的 国家 ,
① 胡 锦 涛 总 书记 在 庆 祝 中 国 共 产 党 成 立 9 0周 年 大 会 上 的讲 话 [ B0 ] E / _ L 中央 政 府 门 户 网站 ,0 1 0 一 1 2 1-7 O .
自觉和文化 自信 , 提高全 民族文明素质 , 增强国家
文化软实力 , 弘扬 中华文化 ,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 化强 国” ②‘ 高度 的文化 自觉和 文化 自信 ”是 。‘ 培养 , 我们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第一次提出 “ 建设社 会 主义 文 化强 国” 的宏 伟 目标 和战 略任 务 中的一
文 化 道路 。
视 文 化 的作 用 和功 能 ,把 文化 建 设 作 为社 会 主义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同时也要看到,在对待自身文化的态度上,伴随着民族兴衰、国运沉浮,不时出现“自卑自弃”和“自大自傲”两种倾向,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地对文化发展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现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频繁。
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需要我们以理性、科学的态度进行文化的反思、比较、展望,正确看待自己的文化,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充分认识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和发展前景,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文化信念和文化追求。
做到文化自信,关键是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着眼将来。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文化自强。
“自”,就是立足自己的实际,依靠自己的力量,突出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文化发展道路,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就是要使我们的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影响力、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强大的实力竞争力,把我国建设成一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强国。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作者:金海燕来源:《学理论·上》2013年第09期“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阔步走向理想的文化自强。
一、提高文化自觉强化责任担当所谓文化自觉,是指民族、国家、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
文化自觉是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是实现文化强国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程度的高低。
纵观中国的历史,由于近代国人饱尝屈辱,国人对这段2000多年的“文明史”进行了反省和批判,对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革命”。
应该承认,这是国人在文化意识上的一次觉醒。
但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对文化社会价值的认识、对传统文化的评价、对先进文化的选择还处于朦胧探索阶段,缺乏本质的认识,也就没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直到中国共产党诞生,文化自觉才真正得以显现。
从1921年7月1日起,中国共产党首次把一个政党的本质同先进文化融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深刻认识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先进文化对中华民族崛起的价值所在。
这标志着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具有了一种文化自觉。
放眼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最大的特性品质就是靠文化自觉来引领前进方向,并且使党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团结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也正是紧紧依靠这种文化自觉,党才能始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
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
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我们党是一个具有高度文化自觉的政党。
回顾近9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党总是以思想文化上的觉醒和觉悟,来把握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
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改革时期,每逢重要历史关头,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从实现党的中心任务出发,高举起发展先进文化的旗帜,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提出切实有效的文化政策,在实现文化的历史进步中,有力地推动了党的事业顺利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顺应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鲜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并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的步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纵观党的发展历程,文化自觉是我们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正是有了高度的文化自觉,我们党才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着旺盛的生机活力,团结带领各族人民走上伟大的民族复兴之路。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在当今世界互联互通、文化交流频繁的背景下,每个国家都需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这不仅是对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家在全球化时代中与他国竞争的重要因素之一、下面将从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民族凝聚等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首先,历史传承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重要的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入挖掘和研究自己的文化遗产。
通过重视和保护文物,修复古建筑,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文化研究和教育,使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
同时,通过举办文化节、艺术展等活动,让老百姓亲身体验和感受国家的历史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感。
其次,文化创新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时代,每个国家都要面临文化冲击和文化竞争。
要提升自身的文化自觉,必须加强自主创新,并与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对话和交流。
通过创新符合本国国情和民众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同时,要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吸收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元素,充实自己的文化,推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互鉴,增加国家的文化自信。
此外,民族凝聚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因素。
一个国家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民族共同认同和凝聚力的基础上的。
要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强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促进民族团结和民族融合。
通过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加强民族教育,推动民族文化的传统与现代融合,培养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向心力。
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多元民族文化的协调机制,在共同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上推动民族团结,实现国家和谐稳定的发展。
总之,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当代每个国家都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历史传承、文化创新、民族凝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途径。
只有深入传承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凝聚民族力量,国家才能在全球化时代中站稳脚跟,实现文化自强。
提高文化自觉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
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重传统似乎早已是不言而喻的常理。
尽管对传统的尊重有的时候源于我们的良知有的时候需要我们从音乐学家的研究成果中学习到的专业学识。
但传统对于当代演奏家、演唱家究竟意味着什么?传统与创新的关系究竟该如何把握?表演艺术家该怎样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等核心问题似乎很少被人们深思。
一、关于中国传统音乐——来自荷兰音乐学家的批评如果说10年前(20__)荷兰音乐学家高文厚(FrankKouwennoven1945—)及其夫人(汉学家)施聂姐(AntoiSchimmelpenninck1962—20__)发表在《中国音乐学》上的《中国的传统音乐:不是要“保存”而应要“延续”》一文①还只是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提出其学术主张的话那么20__年高文厚发表在《人民音乐》上的《作为创新之路的中国古代音乐》一文②则是针对当代中国演奏家演奏中国古代音乐时的所谓“创新性”和“现代性”提出的置疑与批评。
高文厚指出:“在大多数当代中国音乐家的观念里‘创新’成为了关键词……(但)不幸的是当代的中国音乐家并不关心历史资料也不关心他们自己音乐的根源……他们的‘创新’理由是‘现代人需要现代的东西’”。
③在高文厚《作为创新之路的中国古代音乐》一文中“历史性的表演”和“历史性的重建”是始终贯穿并被再三强调的两个重要概念。
前者既是作者对所谓“创新性”和“现代性”提出批评的理论前提同时也是他对中西方缺乏历史根据的音乐表演的批评(比如中国演奏家用现代管弦乐队与古代编钟演奏先秦时期的音乐用钢弦古琴、钢弦琵琶演奏唐宋古曲以及用电子合成器演奏祭孔音乐等)。
后者则通过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某些乐团指挥曾在亨德尔的作品中人为添加大量铜管乐和打击乐的演奏等事实告诫中国音乐家在历史性重建的选择中切不可重蹈西方覆辙——“当时的西方人对自己说就像今天的中国音乐家所喜欢说的那样:‘现代人需要现代的东西’”。
④在笔者看来高文厚提出的“历史性的表演(historicallyinformedperformance)”和“历史性的重建(historicalreconstructions)”实际上也同样是我国音乐学家长期以来对中国传统音乐研究的核心问题。
增强文化自信范文
增强文化自信范文在当今世界日趋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文化自信,我们才能更好地继承、创新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更好地面对来自外界的文化冲击,更好地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文化自信,在关键时刻用自己的文化自信撑起自己的精神风貌。
首先,增强文化自信意味着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有清醒的认识和深入的研究。
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宗教、习俗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
我们应该通过学习和研究,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的根源和发展历史,了解我们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其对我们当下和未来的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我们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创新,更好地为自己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提高我们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过多地追求个人利益和物质享受,忽视了对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感。
然而,正是文化给了我们根和魂,让我们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了独有的精神风貌和生活方式。
我们应该有自觉的践行和传承自己民族的文化,不断增强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只有站在自己文化的角度,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价值,为自己和他人创造切实的、可持续的幸福。
第三,增强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积极面对外界的文化影响,并吸纳其中的有益因素。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各种文化元素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通过筛选吸收这些文化元素,使之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体系中,丰富和提升我们的文化内涵。
我们要打破狭隘的民族观念,形成开放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与世界各国的人建立友好的交流和合作关系,推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发展。
最后,增强文化自信还需要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的软实力。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通过文化的创意和表达,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魅力和精神价值。
我们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提高其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文化是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是综合实力的有力支撑。
青海文化资源丰富,地域特色鲜明,发展文化的基础良好。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青海要着力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
提高文化自觉,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名省的重大意义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提高文化自觉,关键是要全面认识文化发展对于国家、民族及青海的重大意义。
文化的演变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历史的演变和发展。
只有掌握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历史大势。
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军的号角,这是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
综合国力的竞争,深层次是文化的竞争。
只有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面对我国文化领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党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是对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
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导。
只有引领中华文化复兴的时代潮流,才能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的关键时刻,作出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大部署,这是对未来趋势的科学判断。
青海作为多民族多宗教的西部欠发达省份,提高文化自觉,推动文化名省建设,尤其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推进青海发展的应有之义。
文化产业已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支撑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目前,北京等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了10%,而青海仅为1.66%。
文化产业是一种科技含量高、资源能耗低、环境污染小、知识密集的绿色产业。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既能增加就业、拉动内需,又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提升青海形象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大美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但“大美”主要体现在自然地理之美、生态环境之美上,对文化方面的内涵美挖掘运用不够。
尤其是青海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还没有充分挖掘。
要进一步提升“大美青海”文化品牌形象,深入挖掘其人文精神、文化气派和文明底蕴,赋予其更深更广更多的内涵。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造福青海各族人民的内在要求。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
近年来,青海文化消费已经进入持续增长阶段,但在全国仍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设施普遍匮乏,基础条件差。
要准确把握青海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求,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人们求知、求乐、求美的强烈愿望。
推动文化名省建设是巩固青海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的地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必须进一步加强各民族之间、各宗教之间文化的交融与交流,真正实现各民族、各宗教在文化上的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形成共同的文化追求,凝聚共同的价值取向,夯实青海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文化之基。
增强文化自信,深刻分析建设文化名省的现实依据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体系和文化价值的肯定、坚持与弘扬。
长期以来,青海为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逐步形成了以昆仑文化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这成为青海增强文化自信的现实依据。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从地理空间看,地理环境对文化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青海是山之宗、水之源,昆仑山、唐古拉山、祁连山等山脉构成了名副其实的“亚洲脊柱”,黄河、长江、澜沧江等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江河源头。
山是骨架,水为血脉。
青海的山脉水系呈扇状向北、东、南三个方向发散,延伸辐射中华大地,构成了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形成发展的地理空间。
从人类起源看,起源于青海高原的羌人、戎人是中国许多古老民族的先民,在不断发展、迁徙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早期文明。
历史上的炎帝部落既是生活在青海高原古代先民羌人的祖先,又是华夏民族的结合体。
从文化起源看,昆仑山被誉为中华民族的“龙祖之脉”,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坐标”。
昆仑文化作为青海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凝结着中华文化中“和谐、和平、和睦”、“天人合一”的思想,对海内外中华儿女产生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
青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地之一。
民族文化在青海交汇。
自古至今,先后有戎、氐、羌、匈奴、吐蕃等20多个民族在青海生活,经过千百年的融合演变,形成了现在的汉、藏、回、土、蒙古、撒拉等6个世居民族,各民族的音乐、舞蹈、医学等文化艺术交融相汇,形成多民族文化共生共存的生动局面。
宗教文化在青海共生。
本土原始宗教苯教、萨满教、道教等与外来的佛教等宗教文化交流碰撞、相互融合吸收。
儒家学说、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道教等多种宗教扎根青海,和谐并存,共同发展。
传统文化在青海延续。
自古以来,各种文化在青海争奇斗艳,逐步演绎形成了河湟文化、三江源文化、柴达木文化、吐谷浑文化、格萨尔文化、热贡文化等文化形态,并衍生出“花儿”、“安召”、“轮子秋”、藏族舞蹈、藏族民歌“拉伊”、回族撒拉族宴席曲等多姿多彩的文化形式和特有的艺术风格。
众多文物古迹,从不同侧面反映出青海传统文化的绚丽多彩。
现代文化在青海绽放。
青海各族人民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
热贡艺术、湟源排灯、土族盘绣等,都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完美结合,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
青海贤孝、平弦、藏戏等传统曲艺戏剧,经过现代艺术形式和科学手段的提升改造,重现活力。
近现代以来,涌现了王洛宾、昌耀、朱乃正等一大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诞生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金瓶似的小山》、《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等诸多富有青海文化元素的文艺作品,青海正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天。
青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展现地之一。
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是中华文化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核。
在党的领导下,青海各族人民继承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时期,不断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在革命战争年代,西路军将士在祁连山区浴血奋战,表现了坚持革命、不畏艰险的英雄主义气概和为党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
新中国成立初期,形成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团结奋斗、科学务实”的柴达木精神。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聚集到青海的金银滩,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锻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青海各族儿女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五个特别”的青藏高原精神、自信开放创新的青海意识和“人一之、我十之”的实干精神,展示了“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的玉树抗震救灾精神。
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青海高原的具体展现,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已成为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文化自强,正确把握建设文化名省的科学方法实现文化自强,建设文化名省,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党的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充分运用唯物论、辩证法和“两手抓”的方法,着力处理好“五大关系”。
正确处理“魂”与“体”的关系。
当代中国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的“体”,包括国民教育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等。
“魂”和“体”相互依存,相辅相成。
要始终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文化名省建设的全过程和方方面面。
正确处理“教”与“乐”的关系。
文化既有社会教化、引领风尚的“教”的功能,又有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乐”的作用。
要把“教”与“乐”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始终坚持正确创作方向,不断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不断推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积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努力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正确处理“政”与“企”的关系。
文化建设既有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受经济发展规律的影响和制约,既包含公益性文化事业,也包含经营性文化产业。
要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文化建设、研究文化工作、发展文化事业。
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进入文化市场、投资文化项目、发展文化产业。
正确处理“管”与“放”的关系。
“管”,就是要把文化有效管起来,不能放任自流;“放”,就是要让文化迸发活力,不能死气沉沉。
“管”和“放”,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既要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业单位依法运营管理的文化管理体制;又要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实现“管”和“放”的有机统一。
正确处理“多”与“精”的关系。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基础力量,高层次领军人物和专业文化工作者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要创新思路、强化举措,在壮大基层文化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在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上下功夫,努力走一条具有青海特色的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之路。
提高文化自觉是建设文化名省的先决条件,增强文化自信是建设文化名省的依据所在,实现文化自强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最终目的。
青海将以自觉、自信、自强的姿态,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力推动全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努力建设文化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