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合集下载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十二章——颜渊篇第十二

颜渊篇第十二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3、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曰:‚其言也仞,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无忍乎?‛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4、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无兄弟也?‛5、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矣。

‛6、自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自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7、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

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蒋。

‛8、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如何?‛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草上之风,必偃。

‛10、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主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古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斋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知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古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斋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主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知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古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知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斋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主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知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斋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知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古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主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祇以异。

’”古齐景公问政于孔子。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斋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知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古子路无宿诺。

斋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主子张问政。

《论语》12颜渊篇

《论语》12颜渊篇

【原文五】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译文】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 不助长别人的恶处。小人则与此相 反。”
【原文六】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 仁。”
【译文】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 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克己复礼为仁。
【原文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注释】 (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使 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仁,即仁道。 【译文】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 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 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礼制的东西坚决不看, 不合礼制的声音坚决不听,不合礼制的话
语坚决不说,不合礼制的事情坚决不做。”
你 做 到 了 吗 ?
启发
要诚心待人,乐于助 人,保持良好的本性,不 为非作歹 。
杨震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路 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 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 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 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呀?”王密说:“夜里不会有 人知道这事。”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 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地 走了。他为人奉公廉洁,不收别人的钱,子孙常常吃 素菜,出门步行。老朋友中有人想让他为子孙置办产 业,杨震不肯,说:“让后代人说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把这个‘荣誉’留给他们,不也是很厚重的吗?” 主 要说明做人要诚实,要自律。不能因为别人没有看见 就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要自觉,也不能贪财。

论语12章译文翻译

论语12章译文翻译

论语12章译文翻译1.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季康子问道:“弟子中,有谁很喜欢学习呢?”2. 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不幸短命損之而已夫!」孔子回答说:“顏回是一个很喜欢学习的人,他不发脾气,不犯错误。

只不幸短命而已。

”3. 康子問:「仲弓何人?」康子问道:“仲弓是谁呢?”4. 子曰:「上品治氣,上儒敬事,中品勞而不怨,下品辱而不亂。

」孔子说:“最上等的人可以操控自己的情绪,上等的儒者尊敬他人的事务,中等的人努力工作而不抱怨,下等的人即使受到辱骂也不乱了分寸。

”5. 康子問:「仲尼居易以聞聞,好學近乎身。

」康子问道:“孔子的闻名远播,他喜欢学习且身体力行。

”6. 孔子對曰:「是哉圣人也!君子怀其诚,而不轻让也,朋友小而少有怨,而不怨天。

」孔子回答说:“是的,孔子就是这样的圣人!君子怀抱真诚,不轻易妥协,朋友少有怨言,不抱怨天命。

”7. 康子问:「大蔑與?」康子问道:“大蔑是谁呢?”8. 孔子对曰:「蔑者過也,與也者義也。

」孔子回答说:“蔑者是犯错,与者是正义。

”9. 子曰:「恕而不怒,舍而不義,勿嗔而察言,能無過乎?」孔子说:“宽恕而不生气,舍弃而不违背正义,不生气而仔细听取言辞,有谁能做到没有过错呢?”10. 康子问:「聖人云何?」康子问道:“圣人应该是怎样的呢?”11. 孔子对曰:「聖人之道,不知也,軌則矣。

」孔子回答说:“我不知道圣人的真正道路在哪里,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有一定的准则。

”12. 康子問:「仲尼焉學?」康子问道:“孔子学习了些什么呢?”13. 孔子對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

质与?朋友?四方云云,其斯亦已矣!」孔子回答说:“文化和武功之道并没有失去,而是存在于人们之中。

修养自己,结交朋友,言谈得体,如此便已经足够了!”以上就是《论语》第12章的译文翻译。

注:此翻译仅供参考,如有不准确之处,请以原文为准。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论语》十二章原文与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这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要学习与思相结合。

启示: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茫;只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

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3)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3)原文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3)原文【译文】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

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

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

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

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原文】12 10 子张问崇德(1)辨惑(2)。

子曰:主忠信,徙义(3),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4)【注释】(1)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

(2)惑:迷惑,不分是非。

(3)徙义:徙,迁移。

向义靠扰。

(4)诚不以富,亦祗以异:这是《经小雅我行其野》篇的最后两句。

此表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女子对其丈夫喜新厌旧的愤怒情绪。

孔子在这里引此句,令人费解。

【译文】子张问怎样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能力。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了。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评析】。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

复:返、归。

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

事斯语:事,从事、践行。

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

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

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

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

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

六、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

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

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

明:明智、贤明。

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

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颜渊篇》第十二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颜渊篇》第十二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颜渊篇》第十二章原文、译文及评析
原文:
子曰:“片言①可以折狱②者,其由也与③?”子路无宿诺④。

注释:
①片言:诉讼双方中一方的言辞,即片面之辞,古时也叫“单辞”。

②折狱:狱,案件。

即断案。

③其由也与:大概只有仲由吧。

④宿诺:宿,久。

拖了很久而没有兑现的诺言。

译文:
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可以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评析:
仲由可以以“片言”而“折狱”,这是为什么?历来有这样几种解释。

一说子路明决,凭单方面的陈述就可以作出判断;二说子路为人忠信,人们都十分信服他,所以有了纠纷都在他面前不讲假话,所以凭一面之辞就可以明辨是非;三说子路忠信,他所说的话决无虚假,所以只听其中一面之辞,就可以断定案件。

但无论哪种解释,都可以证明子路在刑狱方面是卓有才干的。

论语讲记颜渊第十二

论语讲记颜渊第十二
司馬牛的憂可以了解,為什麼說懼?因為他的兄弟既使篡位成了也不好,免不了憂愁,不成功就有滅門抄家之禍,所以恐懼,司馬牛憂懼都有。
有另一種釋。認為「仁之器重,其為道遠」,故孔子「罕言利與命與仁」。仁很難講,其道甚大,孔子輕意不說仁字,所以子罕言利與命與仁。顏子問仁,程度到了,不得已所以講仁,對其餘人極少說,實在因為是說了也不懂,其實孔子講命、講仁的地處很多。子不語怪力亂神,南宮适問力:「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孔子不答。這兩節書,不可不注意字眼。作詩,講究練字。
大家學克己,克己有什麼辦法?「博學於文,約之以禮」,從禮上學,所以吾要你們學「常禮舉要」,先在禮上漸漸學成功。第一步先克己,先三省吾身,改自己,一改就合禮。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過而未能也。只要能「克己復禮」就是仁。凡事別責怪人,先自己改,對人別缺少禮,對得起人,就是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顏子聽後當然懂,「曰:請問其目」,「克己復禮」是總綱,目是細目,顏子懂,謙虛怕錯,請老師再舉條目。孔子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這段注疏注得亂七八糟,有講對的,也有不甚對的。這四句,視必須在前,聽是其次,不能顛倒次序。其他地方或許有不同的次序,版本不同的緣故。必須視先、聽次,佛經云六根、六塵、六識,眼耳在前,也有耳在前者,但較少,如聞思修。三字經「首孝弟,次見聞」,先見,而後聽從人講,再思修。
「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下面經文,司馬牛再問的句型也同上一章。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這兩句話就真解決司馬牛一肚子的心事了。孔子告訴司馬牛,你自己省察,不必管環境,不必管人,只問你自己。內省是自己省察自己,省察什麼事?你辦出來的事都對起人,誰也沒害他,這就沒有心病了。誰都對得起,別人對不起你是另一回事,這又有什麼關係,這樣有什麼好憂愁,有什麼好恐懼呢?至於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那一套,那是奸賊。

《论语》读书笔记--12颜渊篇

《论语》读书笔记--12颜渊篇

【原文】12·1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笔记】“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原文】11·2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笔记】这里是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的一段话。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只有做到了这两点,就向仁德迈进了一大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成为后世遵奉的信条。

【原文】12·3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笔记】“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仁者”,其言行必须慎重,行动必须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

所以,这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为了“仁”,就必须“讱”。

这种思想与本篇第1章中所说:“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原文】12·4 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笔记】据说司马牛是宋国大夫桓魋的弟弟。

桓魋在宋国“犯上作乱”,遭到宋国当权者的打击,全家被迫出逃。

司马牛逃到鲁国,拜孔子为师,并声称桓魋不是他的哥哥。

所以这一章里,孔子回答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君子的问题,这是有针对性的,即不忧不惧、问心无愧。

论语·颜渊第十二

论语·颜渊第十二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本篇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孔子还谈到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第一则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复礼,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价:“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

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第二则矣。

”1、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

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

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

3、事:从事,照着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评价:孔子对他的学生仲弓论说“仁”。

他谈到了“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要他的学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论语第十二章节原文+译文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并问孔子是对他们怎样相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行,左左右右说君子。

左左右右说小人。


卫灵公继续问:“有人怀着善意却被误解,有人心怀邪恶却被人所赞赏。

如何行事才能获得真正的认可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行事,不会为了别人的误解而改变自己的本性;小人行事,只是为了赢得别人的赞赏。


卫灵公再次追问:“那么,如果别人误解君子,君子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被别人的误解所动摇。

他们会被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认可。


卫灵公感慨地说:“我明白了,君子真是难得的人。


译文:
卫灵公问孔子:“您是如何看待我们这些人的?”
孔子回答说:“君子有九种行为模式,与君子来往就是这样,与小人来往又是这样。


卫灵公继续问:“有些人内心善良却被误解,有些人内心邪恶却被人称赞,如何才能得到真正的认可?”
孔子回答说:“君子的行为不会受到别人的误解而改变,小人的行为只是为了赢得他人的称赞。


卫灵公再次问道:“那么,如果别人误解了君子,君子应该如何应对呢?”
孔子回答说:“君子应该坚持正义,不受他人误解所动摇,他们会经过自己真实的行为慢慢地被认可。


卫灵公感慨地说:“君子真是不易得到的人。

”。

论语颜渊翻译

论语颜渊翻译

论语颜渊翻译【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上了。

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解读】这一章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

读此章文字,我的感慨极深,在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聚在寝室看黄色影碟,这些人因此想入非非,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业。

为此,我很为他们苦恼。

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

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原文】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

论语十二章全文解释

论语十二章全文解释

论语十二章全文解释十二章那可真是字字珠玑呀!第一章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哎呀呀,这就像是在告诉我们,学习了知识要时常温习,那多开心呀!就好比你学会了做一道美味的菜肴,时不时再做一次,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相聚,能不快乐吗?这就像好久不见的老友突然出现在你面前,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别人不了解你,你也不生气,这才是君子呀,就如同别人误解了你喜欢的东西,你也能一笑而过,不跟他们计较。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第二章可真是提醒我们要时常反思自己呢!每天问问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守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这不就像我们每天照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哪里不对劲一样嘛!比如说你答应帮同学带个东西,你做到了没呀?要是没做到,那可就不对咯!“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哇,这说的不就是人生的不同阶段嘛!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不再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就能随心所欲却又不越出规矩。

这就好比一棵树,从小小的树苗慢慢长成参天大树,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姿态和意义。

你想想,你十五岁的时候是不是也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啦!这就好像你重读一本喜欢的书,居然又发现了好多之前没注意到的精彩之处,那感觉多棒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光学习不思考可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

就好像你光吃东西不消化,或者光想吃饭却不去吃,那怎么行呢!“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

高中论语十二章颜渊

高中论语十二章颜渊

高中论语十二章颜渊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章》中记录了颜渊与孔子的对话和言论。

1. 孔子问颜渊:“子游何以知礼?”颜渊回答道:“對曰:夫子
教我,又谓我舍京师。

故知礼。


这段对话中,颜渊表示他学习礼仪的来源是受到孔子的教诲,并且因为孔子要他离开京师去追随大道,所以他知道礼。

2. 孔子又问颜渊:“子游何以知圣人之道?”颜渊答道:“请问
孔子如何定义圣人?”孔子回答:“圣人是有德者。

”颜渊接着说:“夫子以言,始知圣人,以行,终知圣人。

吾从事乐,逐
仁也,由俭也。

起而行之,学孝乎!也。


这段对话中,颜渊询问了孔子对圣人的定义,孔子回答圣人是有道德的人。

颜渊通过行动来认识圣人,他认为自己从开始从事乐,追求仁爱,然后通过俭朴的生活方式来实践学习孝道。

3. 孔子还问颜渊:“子游何以知君子之道?”颜渊回答:“请问
孔子如何定义君子?”孔子说:“君子是有道德的人。

”颜渊接
着说:“夫子以言,始知君子,以行,终知君子。

吾从事乐,
逐仁也,由俭也。

起而行之,学孝乎!也。

吾闻之:君子学道十年,仁者九年,吾未达,夫子之言不学,其如迷也已。


在这段对话中,颜渊问孔子对君子的定义,孔子回答君子是有道德的人。

颜渊表示他通过学习和实践道德行为,特别是孝道,来实现君子之道。

他还提到自己听说君子学习道德需要十年,
而他自己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所以他认为自己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通过这些对话和言论,可以看出颜渊对孔子的学说持有高度敬仰之心,同时也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学习的决心。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导语】克制⾃⼰,⼀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下⾯是分享的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原⽂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 颜渊第⼗⼆【原⽂】 颜渊问仁,⼦⽈:“克⼰复礼为仁。

⼀⽇克⼰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由⼈乎哉?”颜渊⽈:“请问其⽬?”⼦⽈:“⾮礼勿视,⾮礼勿听,⾮礼勿⾔,⾮礼勿动。

”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仲⼸问仁,⼦⽈:“出门如见⼤宾,使民如承⼤祭。

⼰所不欲,勿施于⼈。

在邦⽆怨,在家⽆怨。

”仲⼸⽈:“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司马⽜问仁,⼦⽈:“仁者,其⾔也讱。

”⽈:“其⾔也讱,斯谓之仁已乎?”⼦⽈:“为之难,⾔之得⽆讱乎?” 司马⽜问君⼦,⼦⽈:“君⼦不忧不惧。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已乎?”⼦⽈:“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忧⽈:“⼈皆有兄弟,我独亡。

”⼦夏⽈:“商闻之矣: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敬⽽⽆失,与⼈恭⽽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何患乎⽆兄弟也?” ⼦张问明,⼦⽈:“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焉,可谓远也已矣。

” ⼦贡问政,⼦⽈:“⾜⾷,⾜兵,民信之矣。

”⼦贡⽈:“必不得已⽽去,于斯三者何先?”⽈:“去兵。

”⼦贡⽈:“必不得已⽽去,于斯⼆者何先?”⽈:“去⾷。

⾃古皆有死,民⽆信不⽴。

” 棘⼦成⽈:“君⼦质⽽已矣,何以⽂为?”⼦贡⽈:“惜乎,夫⼦之说君⼦也!驷不及⾆。

⽂犹质也,质犹⽂也。

虎豹之鞟犹⽝⽺之鞟。

” 哀公问于有若⽈:“年饥,⽤不⾜,如之何?”有若对⽈:“盍彻乎?”⽈:“⼆,吾犹不⾜,如之何其彻也?”对⽈:“百姓⾜,君孰与不⾜?百姓不⾜,君孰与⾜?” ⼦张问崇德辨惑,⼦⽈:“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恶之欲其死;既欲其⽣⼜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 齐景公问政于孔⼦,孔⼦对⽈:“君君,⾂⾂,⽗⽗,⼦⼦。

”公⽈:“善哉!信如君不君、⾂不⾂、⽗不⽗、⼦不⼦,虽有粟,吾得⽽⾷诸?” ⼦⽈:“⽚⾔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路⽆宿诺。

论语第十二章-《论语-颜渊篇》

论语第十二章-《论语-颜渊篇》

《论语-颜渊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卷12颜渊篇诗解1克己复礼非礼勿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题文诗: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之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为仁由己,由人乎哉?颜渊问曰:请问其目.孔子对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乃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也者,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是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司马牛者,问仁子曰:仁者言讱.曰言也讱,斯谓仁已?曰为之难,君子慎行,然其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之道.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惧,斯能谓之,君子已乎?孔子答曰:内省不疚,何忧何惧?司马牛曰:人有兄弟,我独无也.子夏乃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也能.敬而无失,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无兄弟也?真情遍在.【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1克己复礼:克己,克制自己。

复礼,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礼的要求。

2归仁:归,归顺。

仁,即仁道。

3目:具体的条目。

目和纲相对。

4事:从事,照着去做。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评析】“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

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曰:“必不“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

”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

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W”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 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

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

”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翻译】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

”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实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

)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 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 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司马牛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仁人说话是慎重的。

”司马牛说:“说话慎重,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说起来能不慎重吗?”司马牛问怎样做一个君子。

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

” 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能够叫做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问心无愧,那还有什么忧愁和恐惧呢?”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

”子夏说:“我听说过:‘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只要对待所做的事情严肃认真,不出差错,对人恭敬而合乎于礼的规定,那么,天下人就都是自己的兄弟了。

君子何愁没有兄弟呢?”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

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能够算是明智的了。

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能够算是有远见的了。

”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

孔子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老百姓信任统治者。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项,那么在三项中先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

”子贡说:“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项,那么这两项中去掉哪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

自古以来人总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国家就不能存有了。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具有好的品质就行了,要那些表面的仪式干什么呢?”子贡说:“真遗憾,夫子您这样谈论君子。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本质就像文采,文采就像本质,都是同等重要的。

去掉了毛的虎、豹皮,就如同去掉了毛的犬、羊皮一样。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子张问怎样提升道德修养水平和辨别是非迷惑的水平。

孔子说:“以忠信为主,使自己的思想合于义,这就是提升道德修养水平了。

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起来就恨不得他立刻死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

(正如《诗》所说的:)‘即使不是嫌贫爱富,也是喜新厌旧。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说:“做君主的要像君的样子,做臣子的要像臣的样子,做父亲的要像父亲的样子,做儿子的要像儿子的样子。

”齐景公说:“讲得好呀! 如果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父不像父,子不像子,虽然有粮食,我能吃得上吗?”孔子说:“只听了单方面的供词就能够判决案件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子路说话没有不算数的时候。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

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

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国家。

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的意思。

您本人带头走正路,那么还有谁敢不走正道呢?”季康子担忧盗窃,问孔子怎么办。

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偷盗。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治理政事,说:“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孔子说:“您治理政事,哪里用得着杀戮的手段呢您只要想行善,老百姓也会跟着行善。

在位者的品德好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

”子张问:“士怎样才能够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

”孔子说:“这仅仅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

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对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

这样的人,就能够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

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仅仅外表上装出的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

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

”樊迟陪着孔子在舞雩台下散步,说:“请问怎样提升品德修养? 怎样改正自己的邪念?怎样辨别迷惑?”孔子说:“问得好! 先努力致力于事,然后才有所收获,不就是提升品德了吗?检讨自己的邪念了吗? 因为一时的气愤,就忘记了自身的安危,以至于牵连自己的亲人,这不就是迷惑吗?”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了解人。

”樊迟还不明白。

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他什么是智,他说‘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这样就能使邪者归正。

这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说得多么深刻呀! 舜有天下,在众人中逃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伊尹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子贡问怎样对待朋友。

孔子说:“忠诚地劝告他,恰当地引导他,如果不听也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曾子说:“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协助自己培养仁德。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