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物理经典例题及解析答案
(完整版)高中物理必修一1重难点知识归纳总结典型题目及解析

第一章第一 、二节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时间和位移1质点定义: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这个点就是质点。
2物体看称指点的条件: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不影响对物体的研究。
3参考系定义: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作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个用来做参考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先选取参考系要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在同一参考系下参考系可以任意选择,一般选取地面或运动的车船作为参考系。
4时刻和时间: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
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
(对“第”“末”“内”“初”等关键字眼的理解。
)5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矢量,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与末位置之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典型题目(1)下列物体是否可以看作质点?飞驰的汽车 旋转的乒乓球 地球绕太阳转动 地球的自转 体操运动员的动作是否优美(2)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值时刻?前3秒钟 最后3秒 3秒末 第3秒初 第3秒内(3)运动员绕操场跑一周(400跑道)时的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各是多少?第三节 速度1.速度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叫做速度。
2。
定义式:v =x /t 适用于所有的运动3。
单位:米每秒(m/s )千米每小时(km/h ) 4。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
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6。
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7.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8。
平均速率:物体在某段时间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9。
平均速率的定义式:v=ts,适用于所有的运动.10。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知识点复习与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
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
如: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等于路程。
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
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t图象和v—t图象。
1.理解图象的含义(1)x-t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v—t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2.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1)x-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2)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一、质点:1、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哪些可以看作质点()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B. 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看成质点C. 不论物体的质量多大,只要物体的尺寸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可以不略不计,就可以看成质点D. 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3.在下列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作质点的物体有( )A. 从北京开往广州的一列火车B. 研究转动的汽车轮胎C. 研究绕地球运动时的航天飞机D. 表演精彩芭蕾舞的演员E. 参加百米跑竞赛的运动员F. 在斜下推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运动的箱子4.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一定是体积、质量都极小的物体B.当研究一列火车全部通过桥所需的时间时,因为火车上各点的运动状态相同,所以可以将火车视为质点C.研究自行车的运动时,因为车轮在转动,所以无论研究哪方面,自行车都不能被视为质点D.地球虽大,且有自转和公转,但有时可被视为质点5.在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可以把物体当作质点的有()6.关于质点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B.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其大小与形状可以不考虑时,可视为质点C.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在研究其运动规律时,可视为质点7.关于质点,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质点就是体积很小的物体B.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作质点C.任何物体在一定的条件下都可以看成质点D.作平动的物体肯定可以看作质点,作转动的物体肯定不可以看作质点。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含答案)高一物理上年级知识点总结(含答案)高一物理上学期知识点上用总结一、二、直线运动1、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此时,选来做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2、判断:所研究乒乓球的旋转,可以把乒乓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的自转,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研究地球的公转,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到广州,可以把大巴看作质点√3、运动的质点通过的路线,叫做质点的轨迹4、下面那些声称时刻?那些透露时间间隔?时刻:8:15,一点半,六时十三分,2秒末,第2秒初,第2个2秒初,时间间隔:半小时,六小时十三分,2秒内,前2秒,前2秒内,第2秒内,第2秒末,第2个2秒内,第2个2秒5、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6、_在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并不相同内相对运动相同,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直线运动7、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详细描述的物理量。
可以用公式vxt来计算。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符号是m/s_。
常见的速度单位还有英里/小时,符号是km/h。
他们的换算成关系是1m/s_=3.6km/h8、什么叫做平均速度?什么叫做瞬时速度?(并举例说明)(1)平均速度俯仰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是矢量,方向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
(2)瞬时速度是女权所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度指某反应时间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9、说出下列情形图像的各段的运动情况vxx1O-x1ABFtt5v1ABt1Ct2t3-v1DDEOA匀速直线运动OA匀加速直线运动AB静止AB匀速直线运动CD匀速直线运动(与BC同向)CD匀加速直线运动(负方向)DE静止DE匀速直线运动(负方向)t4t5Ot1t2Ct3t4t5Ftt5EBC匀速直线运动(与OA反向)BC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减至零EF匀速直线运动(与OA同向)EF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负方向)10、加速度是记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高一必修一物理经典力学典型例题(有答案,含解析)

高一必修一物理经典力学典型例题1.倾角θ=37°的斜面底端与水平传送带平滑接触,传送带BC长L=6 m,始终以v0=6m/s的速度顺时针运动。
一个质量m=1 kg的物块从距斜面底端高度h1=5.4m的A点由静止滑下,物块通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
物块与斜面、物块与传送带间动摩擦因数分别为μ1=0.5、μ2=0.2,传送带上表面在距地面一定高度处,g取10m/s2。
(sin37°=0.6,cos37°=0.8)(1)求物块由A点运动到C点的时间;(2)求物块距斜面底端高度满足什么条件时,将物块静止释放均落到地面上的同一点D。
2.如图,倾斜的传送带向下匀加速运转,传送带与其上的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那么关于传送带与物体间静摩擦力的方向,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摩擦力为零B.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上C.物体所受摩擦力方向沿传送带向下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出现3.(2018·江西师大附中)如图是工厂流水生产线包装线示意图,质量均为m=2.5 kg、长度均为l=0.36 m的产品在光滑水平工作台AB上紧靠在一起排列成直线(不粘连),以v0=0.6 m/s 的速度向水平传送带运动,设当每个产品有一半长度滑上传送带时,该产品即刻受到恒定摩擦力F f=μmg而做匀加速运动,当产品与传送带间没有相对滑动时,相邻产品首尾间距离保持2l(如图)被依次送入自动包装机C进行包装。
观察到前一个产品速度达到传送带速度时,下一个产品刚好有一半滑上传送带而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取g=10 m/s2。
试求:(1)传送带的运行速度v;(2)产品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3)满载工作时与空载时相比,传送带驱动电动机增加的功率∆P;(4)为提高工作效率,工作人员把传送带速度调成v'=2.4 m/s,已知产品送入自动包装机前已匀速运动,求第(3)问中的∆P′?第(3)问中在相当长时间内的等效∆P′′?4.如图所示,传送带AB段是水平的,长20 m,传送带上各点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是2 m/s,某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
高一物理(1-3章)知识点总结以及易错题总结

高一物理(1-3章)复习一、 力力的本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脱离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对应一个力,有受力物体同时有施力物体。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无中生有。
(例如:脱离枪筒的子弹所谓向前的冲力,沿光滑平面匀速向前运动的小球受到的向前运动的力等都是不存在的)(2)力作用的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甲乙两物体相互作用,甲受到乙施予的作用力的同时,甲给乙一个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它们总是同种性质的力。
(例如:图中N 与N '均属弹力,f f 00与'均属静摩擦力)(3)力的作用效果: a. 使物体发生形变,b.力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这里的力指的是合外力。
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运动的原因(没有力,也能运动)。
即: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要素)。
大小和方向有一个不确定作用效果就无法确定,这就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含意。
(4)力是矢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标量只有大小。
(5)常见的力:根据性质命名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根据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有拉力、下滑力、支持力、阻力、动力等。
1. 重力(A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施力物体是地球,同时地球也是受力物体)大小: G=mg 方向: 竖直向下实质:重力由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产生,由于地球自转需要向心力的缘故,重力只是外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除南北两极外,重力大小不等于引力大小除南北两极和赤道一周外,重力的方向也不指向地心。
(B)同一物体质量一定,随着所处地理位置的变化,重力加速度的变化略有变化。
从赤道到两极G →大(变化千分之一),在极地G 最大,等于地球与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随着高度的变化G →小(变化万分之一)。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复习(精选例题-带答案)

练习5: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 1=10m/s 和v 2=15m/s ,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 .12.5m/sB .12m/sC .12.75m/sD .11.75m/s练习6-1:下列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物体的速度越大,加速度也越大B .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C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越大,加速度越大D .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练习6-3:一质点作直线运动,当t=t 0时,位移x>0,速度v<0,加速度a>0,此后a 逐渐减小,则它的()A .速度变化越来越慢B .速度逐渐减小C .位移继续增大D .位移、速度始终为正值知识点7:匀变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和v-t 图象练习7-1:如图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t =1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 2B .t =5s 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m/s 2C .第3s 内物体的位移为1.5mD .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练习7-2: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 、速度为v 、位移为x.现有四个不同物体的运动图象如图所示,假设物体在t =0时的速度均为零,则其中表示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的图象是()BD知识点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1)速度公式:0t v v at=+(t v at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212s at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22t v as =)(4(5)中间时刻的速度:0/22t t v v v v +==。
此公式一般用在打点计时器的纸带求某点的速度(或类似的题型)。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6)221321n n s s s s s s s aT -∆=-=-==-=……这个就是打点计时器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的基本原θOO’练习8-1:以54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2s 内的位移是6m ,则刹车后5s 内的位移是多少?答案:18.75m练习8-2:甲车以1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 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0.5m/s 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知识点9:自由落体运动(1)自由落体运动是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及相关例题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1.质点、位移和时间1.1质点:简单来说,质点就是有质量但忽略其体积与形状的点,即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物体。
(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1.2位置、位移和位移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
位移: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其大小与路径无关,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它是一个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即矢量。
路程:物体运动的轨迹长度。
路程是一个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即标量。
路程与位移的区别:位移与路程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物理量,位移为矢量,有大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即没有方向只有大小的物理量。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物体位移距离和运动的路程无关,物体运动的路程和运动路径有关。
1.3时刻和时间时刻: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确定的点。
如“3秒末”和“4秒初”就属于同一时刻。
时间:是时间轴上的一段间隔,即是时间轴上两个不同的时刻之差。
21t t t =-2.匀速直线运动2.1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是物体的位移s 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
单位是m/s 。
位移公式:s=vt,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用直角坐标系表示如下:从图像上分析可以看出,s-t图像是一条过原点、倾斜的直线,斜率表示速度。
v-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横轴(t轴)的直线,直线斜率为0,位移即途中阴影部分面积。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
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3.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3.1加速度: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即a=(vt—v0)/t3.2物体的加速度与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7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完整版(7篇)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外形的物体的形变)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外形的物体的形变)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肯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外形,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外表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肯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肯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讨论对象;②分析受力状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肯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到达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由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Y合=0;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白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质点: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关键在于把这个物体看成质点后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
如果有就不能,如果没有就可以。
不是物体大就不能当成质点,物体小就可以。
例:公转的地球可以当成质点,子弹穿过纸牌的时间、火车过桥不能当成质点 2.速度、速率: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这里都是指“瞬时”,一般“瞬时”两个字都省略掉)。
这里注意的是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位移/时间 平均速率=路程/时间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 (除非是单向直线运动)3.加速度:0t v v v a t t-∆==∆a ,v 同向加速、反向减速 其中v ∆是速度的变化量(矢量),速度变化多少(标量)就是指v ∆的大小;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是速度变化率,就是v t∆∆,(理论上讲矢量对时间的变化率也是矢量,所以说速度的变a ,不过我们现在一般不说变化率的方向,只是谈大小:速度变化率大,速度变化得快,加速度大)速度的快慢,就是速度的大小;速度变化的快慢就是加速度的大小;第三章:4.匀变速直线运动最常用的3个公式(括号中为初速度00v =的演变)(1)速度公式:0t v v at =+ (t v at =)(2)位移公式:2012s v t at =+ (212s at =) (3)课本推论:2202t v v as -= (22t v as =)以上的每个公式中,都含有4个物理量,所以“知三求一”。
只要物体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上面三个公式就都可以使用。
但是在用公式之前一定要先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常见的有刹车问题,一般前一段时间匀减速,后来就刹车停止了。
所以经常要求刹车时间和刹车位移至于具体用哪个公式就看题目的具体情况了,找出已知量,列方程。
有时候得联立方程组进行求解。
在解决运动学问题中,物理过程很重要,只有知道了过程,才知道要用哪个公式,过程清楚了,问题基本上就解决了一半。
所以在解答运动学的题目时,一定要把草图画出来。
高中物理必修1完整知识梳理和例题评析(含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1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专题一:描述物体运动的几个基本本概念◎ 知识梳理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形式。
2.参考系: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系。
对同一物体的运动,若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其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3.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它是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为使问题简化,而引入的理想模型。
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视为质点的依据,如:公转的地球可视为质点,而比赛中旋转的乒乓球则不能视为质点。
’物体可视为质点主要是以下三种情形:(1)物体平动时;(2)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限度时;(3)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4.时刻和时间(1)时刻指的是某一瞬时,是时间轴上的一点,对应于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通常说的“2秒末”,“速度达2m/s 时”都是指时刻。
(2)时间是两时刻的间隔,是时间轴上的一段。
对应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通常说的“几秒内”“第几秒内”均是指时间。
5.位移和路程(1)位移表示质点在空间的位置的变化,是矢量。
位移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有向线段的长度,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可用带有正负号的数值表示位移,取正值时表示其方向与规定正方向一致,反之则相反。
(2)路程是质点在空间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在确定的两位置间,物体的路程不是唯一的,它与质点的具体运动过程有关。
(3)位移与路程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是过程量,二者都与参考系的选取有关。
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只有当质点做单方向直线运动时,二者才相等。
6.速度(1).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方向和快慢的物理量。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大小叫速率。
(3).平均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是粗略描述运动快慢的。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3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梳理(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②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
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静摩擦因数(选学)Fm=μsFN。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1、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场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运动的图象运动的相遇和追及问题1、图象:图像在中学物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优点是可以形象直观地反映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
位移和速度都是时间的函数,在描述运动规律时,常用x—t图象和v—t图象.(1)x—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②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②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方向.③两种特殊的x-t图象(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2)若x-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则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2)v—t图象①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②图线斜率的意义a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的大小.b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③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a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的数值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b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③常见的两种图象形式(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与横轴平行的直线.(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2、相遇和追及问题:这类问题的关键是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关系和位移关系,要注意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
1、混淆x—t图象和v-t图象,不能区分它们的物理意义2、不能正确计算图线的斜率、面积3、在处理汽车刹车、飞机降落等实际问题时注意,汽车、飞机停止后不会后退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标量和矢量:(1)将物理量区分为矢量和标量体现了用分类方法研究物理问题.(2)矢量和标量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遵从不同的运算法则:标量用代数法;矢量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同一直线上矢量的合成可转为代数法,即规定某一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号代人,相反的用负号代人,然后求代数和,最后结果的正、负体现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虽也有正负之分,运算法则也一样,但不能认为是矢量,最后结果的正负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势能、电势能、电势等.2、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3篇)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整理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推论也成立(1)设T为单位时间,则有●瞬时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之比(2)设S为单位位移,则有●瞬时速度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运动时间与位移的平方根成正比,●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需的时间之比。
高一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框架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5、重力(A)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②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
一般采用悬挂法。
3.重力的大小:G=mg6、弹力(A)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
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
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Kx(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1、“绳模型”如上图所示,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
(注意:绳对小球只能产生拉力)(1)小球能过点的临界条件:绳子和轨道对小球刚好没有力的作用(2)小球能过点条件:v≥(当v>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3)不能过点条件:v<(实际上球还没有到点时,就脱离了轨道)2、“杆模型”,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过点情况(注意:轻杆和细线不同,轻杆对小球既能产生拉力,又能产生推力。
高一物理必修2圆周运动复习知识点总结及经典例题详细剖析25131

匀速圆周运动专题从现行高中知识体系来看,匀速圆周运动上承牛顿运动定律,下接万有引力,因此在高一物理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学好这一章还将为高二的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及高三复习中解决圆周运动的综合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基础知识1. 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1)线速度大小,方向沿圆周的切线方向,时刻变化;(2)角速度,恒定不变量;(3)周期与频率;(4)向心力,总指向圆心,时刻变化,向心加速度,方向与向心力相同;(5)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为,、、、的关系为。
所以在、、中若一个量确定,其余两个量也就确定了,而还和有关。
2. 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1)具有一定的速度;(2)受到的合力(向心力)大小不变且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
合力(向心力)与速度始终在一个确定不变的平面内且一定指向圆心。
3. 向心力有关说明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任何一个力或者几个力的合力,或者某一个力的某个分力,只要其效果是使物体做圆周运动的,都可以认为是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力,总是指向圆心;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向心力只是物体所受合外力在沿着半径方向上的一个分力,合外力的另一个分力沿着圆周的切线,使速度大小改变,所以向心力不一定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二)解决圆周运动问题的步骤1. 确定研究对象;2. 确定圆心、半径、向心加速度方向;3. 进行受力分析,将各力分解到沿半径方向和垂直于半径方向;4. 根据向心力公式,列牛顿第二定律方程求解。
基本规律:径向合外力提供向心力(三)常见问题及处理要点1. 皮带传动问题例1:如图1所示,为一皮带传动装置,右轮的半径为r,a是它边缘上的一点,左侧是一轮轴,大轮的半径为4r,小轮的半径为2r,b点在小轮上,到小轮中心的距离为r,c点和d点分别位于小轮和大轮的边缘上,若在传动过程中,皮带不打滑,则()A. a点与b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B. a点与b点的角速度大小相等C. a点与c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D. a点与d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图1解析:皮带不打滑,故a、c两点线速度相等,选C;c点、b点在同一轮轴上角速度相等,半径不同,由,b点与c点线速度不相等,故a与b线速度不等,A错;同样可判定a与c角速度不同,即a与b角速度不同,B错;设a点的线速度为,则a点向心加速度,由,,所以,故,D 正确。
高一物理功及机械能含详细知识点及试题答案

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生了一段位移,个力就物体做了功。
功是能量化的量度。
2.条件:.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3.公式:W=FScosθW——某力功,位焦耳〔J〕F——某力〔要恒力〕,位牛〔N〕S——物体运的位移,一般地位移,位米〔m〕——力与位移的角4.功是量,但它有正功、功。
某力物体做功,也可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0,),即力与位移成角,功正;力做功;2当,即力与位移垂直功零,力不做功;2当(,],即力与位移成角,功,阻力做功;25.功是一个程所的量,因此功是程量。
6.功与F、S、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几个力的合力物体所做的功。
即W总=W1+W2+⋯+Wn或W总=F合Scosθ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W=Fl cosα求出合外力的功。
再利用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对功的认识:做功与否的判断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生位移,我就力物体做了功。
可做功与否的判断,依据的是功的两个要素:力与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做功多少的算做功多少是根据功的公式来算的,功的公式:,其中各个物理量的含如下: F是做功的力;s是力所作用的那个物体的位移;而那么是力F与位移s之间的夹角。
做功快慢的描述问题做功的快慢程度用功率来描述,功率的定义式是:功率的导出式是:前者用于计算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后者那么用于计算某个时刻瞬时功率。
对功的物理含义的理解关于功我们不仅要从定义式进行理解和计算,还应理解它的物理含义。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的一个转化过程,这个过程做了多少功,就是多少能量发生了转化。
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能量增加。
对物体做了多少正功,物体的能量就增加了多少;对物体做负功,也称物体克服阻力做功,物体的能量减少,做了多少负功,物体的能量就减少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