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chivetemp神州智达联考卷历史答案及解析
神州智达2017-2018学年高三临考信息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 Word版含答案
神州智达2017-2018学年高三临考信息卷(权威预测)文综试题(历史部分)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孝道思想发生了转变,从孝忠并重转变为孝先于忠。
这一变化说明()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门阀士族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D.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25.宋代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政和(宋徽宗年号)末,李彦章为御史,言士大夫多作诗有害经术。
自陶渊明至李、杜,皆遭诋斥。
诏送敕局立法。
何丞相执中为提举官,遂定命官传习诗赋杖一百。
”这一做法()A.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B.旨在维护儒学的正统地位C.促成了宋代科举制度的变革D.维护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26.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小农经济发展较快B.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财富观念发生变化D.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27.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C.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28.郭嵩焘是中国近代第一位驻外使节,他曾说“(西人)以信义相先,尤重邦交之谊。
……其构兵中国,犹辗转据礼争辩,持重而后发。
……处今日之势,唯有倾诚以与各国相接,舍是无能自立者。
”材料反映了郭嵩焘()A.改变了传统的宗藩外交体制B.没有认清西方列强的侵略本质C.倡导学习西方制度和外交礼仪D.主张师夷之长技以自强求富29. 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接受国民党政府的委托,前往美国招募飞行员和机械师,以平民身份参战。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选好正确答案后涂在答题卡上。
24.莲鹤方壶(见右图)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最为精彩的乃是莲瓣中央一只立鹤,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
郭沫若先生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
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A.思想的解放,已经萌发了自由民主的意识B.社会变革对青铜铸造艺术产生影响C.是我国冶炼业发展的鼎盛时期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2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
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
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
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
这说明A.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B.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C.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26.“元末之前100多年的时间里,进士人数一共才1 100名左右,而宋朝一共有39000名左右,明朝与清朝也各有约25000名进士。
但是清朝最上层的官员不是通过科举入仕的,他们是通过宗族或者军功这些渠道,但对这一制度本身,他们是非常支持的”。
这反映了A.宋朝以后科举制持续蓬勃发展B.清朝人入仕有多种途径,而宋元明只有科举制一种入仕途径C.宋朝进士人数很多与宋朝统治者实行分权的措施有关D.清朝统治者对科举制的支持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文化的发展27.东林党人周起元描写:“我穆庙(隆庆帝)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船舶,分布东西路。
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千万。
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这表明当时A.政府财政收入的来源主要依靠海外贸易B.政府曾一度废除重农抑商政策C.此种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需求D.进出口贸易额巨大28.美国“黑幕揭发运动”的先驱亨利·乔治在《进步与贫穷》一书中说道:“贫困的根源在于土地私有”o但他并不主张没收土地,而是对土地的价值课税,并以此代替其他一切形式的税收。
神州智达一线精练历史必修三答案
神州智达一线精练历史必修三答案1、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单选题] *A. 抗日战争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B. 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 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D. 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民族团结、民族抗争(正确答案)2、84.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中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现。
”下列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单选题] *A.三大发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正确答案)B.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C.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D.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3、60.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
南宋诗人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今河南开封)。
”描述的社会现实是[单选题] *A.西湖的美景B.杭州的富庶C.南宋的偏安(正确答案)D.南宋的繁荣4、下列有关古埃及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古埃及强盛时地跨亚非两大洲B.约公元前3500年,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正确答案)C.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权利的象征D.狮身人面像是人类文明杰出的成就5、在西欧,庄园为领主提供面粉、蔬菜等,也为领主提供衣物。
庄园有铁匠、金银匠、鞋匠等各类工匠,可以制造不同的物品,是一个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单位,很少需要对外交换。
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西欧庄园( ) [单选题] *A. 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正确答案)B. 以农业为主C. 是独立的政治单位D. 领主特权受到限制6、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是()[单选题] *A.汉武帝B.王充C.张衡D.董仲舒(正确答案)7、77、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等,南至南海诸岛。
界定这一疆域的朝代是()[单选题] *A.秦朝B.唐朝C.元朝D.清朝(正确答案)8、山西人擅长经商。
神州智达联考卷历史答案
神州智达联考卷历史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A. 夏朝B. 西周C. 春秋D.东汉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三个方面?A. 皇帝制、郡县制、科举制B. 皇帝制、郡县制、世袭制C. 皇帝制、行省制、科举制D. 皇帝制、郡县制、三公九卿制A. 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盐铁官营D. 实行科举制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司马昭之心A. 明经B. 进士C. 举人D. 解元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A. 指南针B. 火药C. 印刷术D. 瓷器A. 广州B. 泉州C. 杭州D. 苏州A. 郑和B. 刘家港C. 汪大渊D. 麦哲伦A. 康熙B. 乾隆C. 雍正D. 嘉庆A. 鸦片战争B. 太平天国运动C. 辛亥革命D. 五四运动A. 蒋介石B. 毛泽东C. 孙中山D. 陈独秀A. 平津战役B. 淮海战役C. 渡江战役D. 辽沈战役A. 中美建交B. 中日邦交正常化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 北京B. 上海C. 深圳D. 广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的学派是______。
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将货币统一为______。
3. 汉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著名的“______”之路。
4.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分别建立了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政权。
5. 唐朝时期,我国古代科技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其中______、______、______三项成就在当时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6. 宋朝时期,实行重文轻武政策,______成为士人追求的最高荣誉。
7. 明朝时期,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七下西洋,展示了我国强大的海上实力。
8. 清朝前期,______皇帝在位期间,国力达到鼎盛,史称“康乾盛世”。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航天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2世纪的欧洲史学家对历史的叙述和阐释,开始聚焦于一个家族、民族或王国自身的发展历程,而不再从宗教的视角强行用教义建构历史。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A.神权统治的瓦解B.史料来源的多样性 C.宫廷文化的盛行D.历史观趋于世俗化2.关于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最准确的解读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B.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D.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3.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历时五年终于完成。
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
这种模式的出现A.重新建构了欧洲的历史B.有效推动了欧盟的建立C.有助于实现世界的和平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4.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威廉死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之后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选侯继承,从而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议会主权至上B.王位继承中的宗教因素C.国王权力丧失D.君主立宪制度最终确立5.史载,唐太宗时期给一些资历较浅的官员加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也给一些资格较老的功臣加以“平章事”的名号,使其继续参与宰相事务。
此举旨在A.弥补政务多、宰相才干差的缺陷B.防范宰相擅权,加强君主集权C.配合科举制度选贤用人的需要D.建立较严密完整的官僚机构6.1920年12月,列宁在俄共(布)莫斯科组织积极分子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如果我们把一个矿租让给外国资本家,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就有可能开发自己的矿。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历史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中国灿烂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成语与历史事件紧密关联。
其中与“民不堪命”“道路以目”“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盘庚迁殷B.国人暴动C.平王东迁D.百家争鸣2.孔子极力主张“正名”,在他看来,“正名”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要从确定名分入手,以求得社会政治的稳定。
孔子提出这一思想旨在A.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为当政者制定法律制度提供依据C.解释天地万物的本源D.重建礼制规范下的道德伦理体系3.汉武帝初期,地方上交中央的贡赋,“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
而且富商大贾积居奇,操纵物价。
针对这种情况,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B.实行盐铁官营C.设置刺史监察地方 D.推行均输平准4.唐朝时期,统治者推行宽松的宗教政策,思想多元化继续发展,从儒、佛、道三教并行到三教合的趋势更加突出。
这说明当时A.佛教开始本土化进程B.崇尚“清谈”的社会风气盛行C.儒学已丧失正统地位D.文化呈现开放与包容的特征5.宋代,寇准曾和曹利用一同担任枢密使,寇准经常指着曹利用的鼻子骂道:“君一武夫耳,岂解此国家大事耶?”名将狄青担任枢密副使后,宰相庞籍就轻蔑地称他为“赤枢”,非但大臣轻蔑狄青,就连微末小官也看不起狄青。
这反映了当时A.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B.君主专制受到冲击C.崇文抑武的政治风气盛行D.统治集团因循守旧6.下图为关于宋代政治的漫画。
漫画所反映的史实A.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局面B.提高了地方政府行政效率C.有效地应对了少数民族的进攻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7.辽宋时期,辽模仿汉字字形创制了契丹文字。
所占的中原地区由汉人官更治理,辽境后方,很多官吏、文人、工匠、优伶、武术家和僧尼也来自中原。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中2022级期末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5CCADA6~10 ABBDD11~15 ADAAA16~20 BDCAB21~24 BAA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25.(25分)(1)(12分)措施: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酎金夺爵;十三州刺史制;迁徙豪强到关中。
(每点2分,任答3点共6分)意义:削弱地方封国的实力(基本结束了汉初以来的诸侯王割据的局面);限制和打击地方的豪强势力;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每点2分,共6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8分)特点: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对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重视法律的作用;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
(每点2分,共8分)(3)(5分)看法:国家治理模式应与现实国情、历史背景、民族愿望相吻合;要彼此尊重不同国家之间的治理模式差异,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国家治理须坚持德法并治加强多元化的政治管理体制;国家治理要尊重地区之间、民族之间的差异;(每点2分,三点5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26.(12分)示例:题目:文明交流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途径。
就物种交流而言,新航路开辟前,世界相对隔绝,但是也存在着彼此临近地区间或各大洲内部的交流。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连为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全球范围的物种交流网逐渐形成。
美洲的马铃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辣椒等作物以欧洲为中介传播到亚洲,欧亚的小麦、燕麦、大麦、马、牛、猪等物种也传入美洲。
物种交流提高了全球粮食产量,使世界人口激增。
玉米、马铃薯等提供了可靠食物来源,丰富了粮食种类,改变了区域食物结构,影响饮食习惯,也提高了抗饥荒能力。
食物物种交流推动当地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在北美,水稻大量用于出口,促进对外贸易。
在中国,外来农作物增加粮食供应总量,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就思想文化交流而言,中国的儒家思想、四大发明、茶文化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河北省神州智达省级联测2022届高三毕业班上学期第二次联合考试历史答案解析
2021 2022第二次考试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 D A C C B C C D B A C A A B 1.B解析:通过看图可知殷墟手工业呈现规模较大㊁集中分布,且都分布在政治中心附近的特点㊂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商时期国家重视手工业生产,手工业作坊距王室较近,便于政府对其进行监管,故B选项正确;材料缺乏对比,不能得出技术是否领先于世界,故A选项错误;商朝时期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C选项中专制王权的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故排除D选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殷墟手工业的布局切入,旨在考查学生从考古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强化史料实证意识㊂通过试题,让学生感受到我国早期文明物质生活的丰富和辉煌,体会官营手工业的特色,渗透家国情怀㊂2.D 解析:材料中 宗法封建 指西周分封制, 宗法皇权 指秦汉以后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故D选项正确;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是在夏代,A选项错误;君主的家事和国事逐渐分离是因为隋唐推行三省六部制,故B选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在西周确立,故C选项错误㊂[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社会转型中一些重要概念的辨析,渗透符合唯物史观的历史分期法,使学生把握封建社会的政治特征㊂3.A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地区,在魏晋十六国墓葬中出土和农业技术相关的 牛耕 图像,能够体现出农业生产技术在这一时期向西北地区拓展,A选项符合魏晋时期人口流动㊁技术传播㊁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故A选项正确;材料看不出 大量 ,故B选项排除;经济交流的条件有很多,由材料不能判断出经济交流条件是否成熟,故C选项证据不足,排除;材料无法判断这一地区是否农牧互助,且和人地矛盾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D选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亮点是通过展现考古成就,考查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历史解释的能力;考查魏晋时期的阶段特征㊂4.C解析:材料为唐代君臣通过集体讨论表决来作出决策的事例,集体讨论有利于集思广益,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故C选项正确;这种做法效率比专制独裁要低,故A选项错误;行政权与决策权开始分离是汉朝的内外朝制度,故B选项错误;材料和三教并立没有必然联系,且三教并立局面始于东汉,故D选项错误㊂[命题意图]本题通过展示皇帝意志遭遇挫折的过程,试图揭示皇帝制度的另一个方面,展现朝议制度进行集体决策时的理性一面,从而认识皇帝制度的丰富性㊂该题考查学生通过阅读文字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考查对君主专制和唐代政治制度的理解㊂5.C解析:材料展现了宋代的土地买卖㊁人口流动和职业流动的现象,说明宋代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严格控制,商品经济繁荣,封建人身依附较之前削弱,故C选项正确;安土重迁的观念在小农经济占主导的封建社会一直存在,故A选项错误;材料涉及多种商品经济繁荣的现象,B选项过于片面,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的功能,故D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㊂[命题意图]田宅买卖和人口流动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繁盛和日趋成熟的表现,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政府放松了对社会的控制密切相关㊂本题考查学生对商品经济等重要经济概念的辨析理解,考查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㊂6.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和明成祖注重对朝贡秩序的维护,明朝通过朝贡贸易扮演着历史答案第1页(共4页)。
神州智达联考卷历史答案
神州智达2016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二)历史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二、非选择题40.(25分)(1)激化了商人和政府的矛盾;影响了政府财政收入;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
(6分)(2)带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保护了国内市场,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仍未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8分)(3)原因:受经济危机影响,许多国家经济的衰退;主要资本主义大国提高关税税率、实施价格战等。
(6分)看法:合理的税收政策有利于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应努力争取并维护本国关税主权;面对经济困难,主要国家应团结互助,抛弃损人不利己的做法。
(5分)41.(12分)相似之处:强调民族精神对于战争的作用。
这一观点有其合理性。
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一败再败,除国家贫穷和武器落后等客观因素外,在一定程度上与国民的民族精神有极大关系,如,政府官员不思进取,民众的民族意识也没有得以激发。
相反,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爱国人士的民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的伟大胜利。
45.(15分)(1)军事上参加四次战争,一方面扩大了法国的疆域,使其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同时耗尽了法国的国库,使法国的国家经济破产;经济上的税收政策引起了广大农民和市民的不满,是引起法国大革命的经济原因;重商主义促进了法国经济的发展;筹建法兰西油画雕塑学院等机构,使法国文艺异常繁荣。
(9分)(2)路易十四执政时期,正值西欧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发展时期,而其政治上却崇尚“王权至上,君权神授”违背了民主、自由、平等的历史潮流;宗教政策上对新教徒施加压力,违背了宗教信仰自由的精神。
(6分)46.(15分)(1)条件:黄宗羲等人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的弊端不断显现;民族危机日渐严重;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4点可得8分)(2)针对官员腐败问题,提出应高薪养廉;针对官员人员混乱,官员不能人尽其才的问题,提出官员应知识化和专业化。
江苏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决胜新高考——2023 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 题,每题 3 分,共计48 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君主们为了“有智为寡人用之”,而设立稷下学宫,招揽天下贤士并给予优待。
于是,各派学者纷至沓来,在学宫中“聚人徒,立师学,成文典”,或潜心钻研、或聚会论辩,甚至就国计民生直抒己见。
由此可见,稷下学宫的发展A.属于官府垄断学术的象征B.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C.得益于诸子百家相互融合D.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2.汉武帝给刺史规定了“六条问事”的督察内容,第一条就是“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其他五条是惩治二千石郡太守的不法行为。
同时又明确规定刺史不得越过“六条”之外问事。
由此可知,当时的监察制度A.推动地方政权规范运作B.缓和了社会主要矛盾C.已经形成了完备的体系D.遭到了豪强地主抵制3.表1 展示了唐宋时期“士”的转型,这些变化表1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C.推动科举制更加严密D.表明社会风气更开放4.元代的手工业者被征调以后,便终身服役。
明初也专门编制了匠籍,但是明代的工匠在为官府服役的时间之外,还拥有更多的“自由趁作”、自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或劳动产品的时间。
与元代相比,明代匠作制度A.顺应了赋役合并的趋势B.赋予工匠更换职业的权力C.激发了社会生产的活力D.促成了官营手工业的繁荣5.表2 为近代一次战争的失利后,社会上出现的部分言论。
这些言论反映出时人表2言论一“俄约甫定则议琉球,琉球未归则议越南……欲长治久安,非出于一战不可。
”不能获胜,战也有益:“知我创痛之所在,则上下卧薪尝胆,易辙改弦,或犹未晚耳。
”言论二“方今发捻交……中国实自顾不暇,苟可与洋人相安无事,不宜轻开隙。
”“战守无具,不能不以和,允为御侮长策。
”A.思考国家未来道路的走向B.民族觉醒意识的高涨C.都能正确认识战争的本质D.认同洋务运动的举措6.1895~1898 年间,中国出现了国人自办中文报刊的高潮局面。
河北省2022-2023学年神舟智达高三省级联测考试(第七次预测卷2)历史答案
2022-2023高三省级联测考试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A D B C D D A C B C B A D A C B 1.A解析:西周实行世官制, 六德 主要是道德标准, 六行 主要是宗法伦理,这适应了宗法礼制对选官的要求,故A项正确㊂材料体现了选官制度,而非官员考核制度,排除B项;西周实行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在战国时期才开始产生,排除C项;西周时期儒生群体尚未出现,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西周选官制度切入,紧扣中华传统文化这一热点考向,引导学生理解西周宗法制的文化影响,考查了历史概念分析能力,关注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2.D解析:东汉末年,刘备入川后发展农业和水利事业与孙权立足江东后,发展农业㊁贸易及工商业,这都有利于南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南方地区的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㊂此时,南方经济刚得到开发,北方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这些举措的出现是在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之后推行的,排除B项㊂当时南方地广人稀,人地矛盾并不突出,排除C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刘备与孙权发展南方区域经济的举措切入,引导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政治局面的关系,紧扣了三国政权并立㊁南方经济开发㊁古代农具的变革㊁古代对外关系等诸多主干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材料概括能力,关注了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核心素养㊂3.B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隋文帝下诏广设社仓,加强在灾荒之年的救济能力,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㊂A㊁C两项的表述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社仓的设置并不能防止灾荒的发生,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隋朝开皇年间的社仓政策切入,紧扣社会保障这一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理解封建统治者的国家治理措施,紧扣了国家基层治理㊁救济政策㊁赋税制度等主干知识,考查历史阐释能力,关注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4.C解析:明代在三司分立的情况下,再设置督抚制度,体现了明朝地方行政制度因国家治理需要不断调整,故C项正确㊂明代地方是省㊁府㊁县三级,而元代是省㊁路㊁府㊁州㊁县多级,排除A项㊂材料没有体现基层行政权力的扩大,排除B项㊂地方行政制度因国家治理的需要在不断调整,并非是中央权利力的下移,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变化切入,紧扣古代国家行政体制改革这一学术热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代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紧扣元代行省制㊁明代 三司 制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归纳总结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5.D解析:清朝最初在蒙古族住区推行札萨克制度,这是一种高度自治的地方管理制度㊂因北部察哈尔部叛乱,清朝废除察哈尔的札萨克制,参照满洲八旗制设立了察哈尔八旗,并归理藩院统辖,这体现了清朝加强对北部边疆的管理,故D项正确㊂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盟旗制度,这一变化并没有实现边疆和内地治理一体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北部边疆情况,并没有涉及西域地区情况,排除B项;漠南蒙古地区依旧是盟旗制度,没有体现国家创新的治理模式,排除C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清代治理蒙古地区的边疆政策导入,紧扣大一统国家的构建这一命题热点和学科大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清代民族政策的智慧,紧扣清代民族关系㊁盟旗制度㊁统一多民族国家等核心知识,考查了历史概念辨析与解读能力,渗透了家国情怀,关注了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㊂6.D解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使苏州等地商人到上海避难,并以上海为中心发展他们的商业网络,这助推上海成为中国近代的商业中心,改变了这一地区的经济格局,由此可见,政局变动影响区域经济格局,故D项正确㊂材料体现了商帮的性质发生了改变,而非经营方式的创新,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太平天国政权鼓励商业,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苏州商人向上海的转移,无法得出苏州成为对外贸易中心的结论,排除C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切入,紧扣区域经济发展这一学术热点,引导学生关注列强侵华㊁政治变革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紧扣了清代商业经济㊁太平天国运动㊁列强经济侵华㊁近代商业形式变革等诸多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情境分析能力,关注了唯物史观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7.A解析:唯物史观肯定英雄的作用,更肯定人民群众的力量,依据材料 排斥英雄之说,失其中庸 守一定之限度,以代众庶而行众意 ,可得出这一思想已包含了唯物史观的某些因素,故A项正确㊂新文化运动的方向是提倡民主与科学,进行思想解放,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看不出对儒家现代价值的肯定,排除C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开始的,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新文化运动前期李大钊对英雄人物的看法切入,让学生了解近代英雄观念与时局的关联,紧扣新文化运动,考查了历史语境解读能力,关注了唯物史观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8.C解析:1928年‘中美关税条约“‘友好通商条约“等一系列条约签订,使中国获得了一定的关税自主,但条约的内容仍然有不平等内容的体现,故C项正确㊂A项表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这些条约的内容仍然有不平等内容的体现,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与列强签订的‘友好通商条约“切入,引导学生了解近代国人争取国家权益的艰难性,考查近代关税制度㊁中外贸易的发展㊁近代国际法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概念解读能力,渗透了家国情怀,关注了时空观念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㊂9.B解析:1953年,我国开展基层选举是为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体现,故B 项正确㊂材料中是人民代表大会的基层选举,并非基层群众自治,排除A项;到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C项;材料是人民代表制的实践,而非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1953年的全国基层选举切入,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论述切入,回顾历史,引导学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紧扣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建设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情境分析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0.C解析:从 八路大军 来看,数量增多㊁类别更齐全,层次更全面,这更有利于建设创新型国家,故C项正确㊂科研机构不是基础设施,排除A项;科研机构不属于初等教育体系,排除B项;国防等科研机构依靠国家拨款,而不是市场化,故全面市场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计划经济时代到改革开放后我国科研机构的发展切入,紧扣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一时政热点,让学生理解科研体系的特点,试题紧扣现代科技进步㊁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概括能力,关注了家国情怀与史料实证核心素养㊂11.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大月氏在迁居中亚后,铸造的货币上有希腊的神话人物和文字,结合时间可知,中亚文化受到希腊文化影响,故B项正确㊂材料是货币上有希腊文化的印记,未涉及希腊制度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大月氏建立的政权不属于希腊化世界,此时希腊化世界正在收缩,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中亚商业贸易活动领域问题,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中亚地区的货币切入,紧扣文化交流这一学术热点,从货币这一微观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迁徙与文化交融的关联,紧扣了大月氏人的迁徙㊁希腊化世界㊁丝绸之路等知识点,考查了图片史料解读能力,关注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2.A解析:16 17世纪来到美洲的西班牙人,还比较少,人口处于绝对劣势,故上述限制措施,实质上是凸显欧洲血统的高贵,进而防止欧洲人被同化,意图维护欧洲文化的主导地位,故A项正确㊂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墨西哥城市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殖民化特征,排除C项㊂西班牙这一政策会强化印第安人的民族意识,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西班牙人对墨西哥的统治政策切入,引导学生理解西班牙殖民政策对文化的影响,紧扣了殖民扩张㊁近代拉丁美洲文化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情境分析能力,关注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3.D解析:根据材料可得出,参议院的设置可以提高决策稳定性,预防民众和派系的冲动导致的决策失误,由此可见,麦迪逊认为参议院有利于推动政治的理性运行,故D项正确㊂材料看不出联邦政府权威确立和扩大民主范围,排除A㊁C项㊂美国三权分立体制防止独裁专制的出现,排除B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言论切入,让学生分析美国近代政治与古代文化之间的关联,紧扣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㊁美国近代政治制度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语境分析能力,关注了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4.A解析:1918年至1921年,俄国货币发行量快速增加,而物品匮乏,物价飞涨,经济困难,这体现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弊端,故A项正确㊂指令性计划经济出现于斯大林时期,排除B项㊂十月革命后,颁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苏俄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㊂[命题意图]本题从十月革命后苏俄国内的经济状况切入,引导学生理解社会经济变动与苏俄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紧扣十月革命㊁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推理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5.C解析:1951年,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深入,英国政府被迫调整了西非殖民政策,给予西非更大的自治,鼓励西非经济和社会发展,以缓和西非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不满,反映了这一时期殖民主义侵略的隐蔽性㊂但其目的仍然是希望维持英国在西非的影响力,故C项正确㊂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排除A项;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使西方殖民者被迫调整殖民政策,故 扼杀 说法错误,排除B 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㊂[命题意图]本题从二战后丘吉尔对殖民政策的调整切入,从殖民国家政策的角度观察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紧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㊁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情境分析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核心素养㊂16.B解析:根据材料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到文明生活限度以下 可知,罗马尼亚人民生活极端艰苦,这加剧了罗马尼亚的社会危机,故选B项㊂材料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项;罗马尼亚在1989年发生流血冲突,导致罗马尼亚剧变,故C项说法错误;罗马尼亚是东欧国家,改革未能突破苏联模式的影响,排除D项㊂[命题意图]本题从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的经济与政策切入,反映高考从新情境切入主干知识的命题趋向,引导学生理解东欧国家经济政策的特征,紧扣了冷战㊁经济全球化㊁苏联模式㊁东欧国家的改革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概念解读能力,关注了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7.答案:(1)表现:种类多;品质佳;生产规模大㊂(2分,答出其中1点即可)原因:斗茶活动的开展(茶道艺术的发展);社会上层的喜爱;饮茶风气的盛行;制瓷业工艺的创新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2)示例1:因素:海外贸易的发展㊂(2分)理由:宋代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福建有泉州等对外贸易港口,便利建盏对外输出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示例2:因素:经济重心的南移㊂(2分)理由:经济重心南移,推动福建的开发;商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从而为建盏制造提供良好的社会条件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 表现 ,根据材料 闽中已制出鹧鸪盏;此外还有兔毫盏㊁油滴盏等种类 可得出,种类多;根据材料 点试茶家珍之 可得出,品质佳;根据材料 其窑炉的长度短则几十米,长则百余米,一窑的装烧量最高可达十万余件 可得出,生产规模大㊂第二小问 原因 ,根据材料 比试茶品高低的斗茶风气盛行;最终成为一种清新雅致的茶道艺术 可得出,斗茶活动的开展(茶道艺术的发展);根据材料 宋代皇帝都喜欢饮茶,并常将北苑进贡的建茶赏赐给皇亲贵族㊁近臣与功臣 逐渐传播到社会上层 可得出,社会上层的喜爱,饮茶风气的盛行;根据材料 当地一些窑工技师在黑釉盏中有意加点白釉烧造而成的可得出,制瓷业工艺的创新㊂(2)第一小问 因素 ,联系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和宋代福建的对外贸易港口,可知海外贸易的发展㊂第二小问 理由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瓷器是海上丝绸之路大宗出口的商品,福建有泉州等对外贸易港口,便利建盏对外输出㊂其他还可从士大夫的品茶活动出发,探讨崇文抑武政策㊁理学的兴起与传播对建盏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从经济重心南移来整体分析福建制瓷业发展的原因等㊂[命题意图]本题从宋代福建建盏制造业的发展切入,紧扣河北卷补充阐释类试题的命题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宋代建盏制造业发展的社会背景,考查了宋代手工业㊁海外贸易㊁经济重心南移等知识点,考查了历史概括与阐释能力,关注了历史解释㊁史料实证核心素养㊂18.答案:示例1论题:鸦片战争后,近代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㊂(2分)论述:鸦片战争前,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一口为通商口岸,外商来华贸易受到较多限制㊂从思想根源来说,这是受到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㊂鸦片战争前,林则徐虽然具有一定的开眼看世界的意识,但仍然主张通过封关闭市来阻止外国对华侵略,可见,天朝上国观念的影响十分深刻㊂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㊂天朝上国思想也逐渐受到挑战㊂魏源撰写‘海国图志“,阐发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的技术㊂徐继畬撰成‘瀛寰志略“一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情况㊂(9分)总之,这些仁人志士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使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中国思想界的近代化开始启动㊂(1分)示例2论题:从商战到以工立国体现了近代先进中国人对国家出路的探索㊂(2分)论述:19世纪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通过战争方式侵略中国的同时,还通过商品输出,压迫中国传统经济,进行经济侵略㊂地主阶级洋务派,为了挽救清朝的统治危机,掀起了洋务新政㊂他们创办了一批官办军事企业,开始了早期现代化的尝试㊂李璠从西方国家崛起的历史中,认识到中国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与西方各国开展商战㊂洋务派创办的民用工业,如上海轮船招商局㊁开平煤矿等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商战作用,有利于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保护中国的利权㊂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㊂甲午战争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世界进入了 工业世界 ㊂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认为中国也应该 尚工 ,发展工业以强国,体现了他挽救民族危亡的考虑,体现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㊂(9分)总之,先进中国人对早期现代化的探索,体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㊂(1分)解析:根据材料 我中原数万里版舆,百产丰盈,并不借资外夷 独于行军利器则不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而不肯受益也 联系鸦片战争前后思想界的状况,可拟定论题 鸦片战争后,近代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然后联系林则徐㊁魏源等人的思想开展讨论㊂根据材料 故大学士曾国藩谓商鞅以耕战,泰西以商战诚为确论 国尚工则日新日智 ,联系洋务运动与维新思想的相关知识,可拟定论题 从商战到以工立国是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国家早期现代化的方式 ,结合所学论述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晚清地主阶级抵抗派㊁洋务派㊁资产阶级维新派㊁革命派的相关言论切入,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模式这一热点命题,引导学生思考思想家的思想与时代的关系,考查了历史表格史料解读能力和历史语境分析能力,关注了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19.答案:(1)影响:有利于提升基层的教育水平;改良社会风俗;加强基层治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儒学在基层的深度传播;有利于弥补科举制下学校教育的缺陷;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㊂(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特点:初等教育普及率高;宗教组织影响作用凸显;运用法律手段;官办与民办共同发展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成因:国内宗教竞争的影响;工业化对于人才的需要;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斗争;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进步;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解析:(1) 影响 :根据材料一 是让庶民子弟 不拘长幼,俱令赴学肄业 等可得出,有利于提升基层的教育水平; 化民成俗 广育群才 驯归礼义 等,联系所学可得出改良社会风俗;加强基层治理,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儒学在基层的深度传播;根据材料 土司子弟有向化愿学者 秀良子弟情愿读书者 并联系所学可得出,促进民族交融,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科举制下,从中央国子监到地方上府㊁州㊁县各级官学只有考课而无教学㊂社学㊁义学却一直较好地行使着学校的教育职能 并联系所学可得出,有利于弥补科举制下学校教育的缺陷㊂(2)第一小问 特点 :根据材料二 几乎每一个孩子都可以阅读圣经或是遗嘱 可得出,初等教育普及率高;根据 初等教育成为英国国教和新教间激烈交锋的战场 等可得出,宗教组织影响作用凸显;根据 1833年的工厂法 1870年初等教育法 1876年改革法 1891年法案 等可得出,运用法律手段㊂第二小问 成因 :根据材料二 初等教育成为英国国教和新教间激烈交锋的战场 可得出,国内宗教竞争的影响; 英国议会 联系英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可知资产阶级民主法治的进步; 拨款 联系当时英国的经济发展,可得出,英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支持;根据 大部分工人获得了选举权,不论是工人阶级自身还是英国政府都更加意识到工人阶级子女接受教育的必要性 可得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的斗争;联系时代背景可得出,工业化对于人才的需要㊂[命题意图]本题从清前期初等教育和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初等教育切入,紧扣教育改革这一热点话题,让学生在分析比较中认识中西教育发展的规律,紧扣了古代学校教育㊁科举制㊁工业革命㊁近代英国社会变迁等诸多知识,考查了历史分析与比较能力,关注了唯物史观㊁时空观念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20.答案:(1)原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科技革命的推进;发达国家削减社会福利支出;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㊂(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2)具体政策: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者报酬;实行与经济发展适合的货币政策;建设包括住房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㊂(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㊂(每点2分,共4分)解析:(1) 原因 :根据材料一 发展中国家对外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到发达国家 等,联系所学可得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根据 大量的新兴高科技企业为了吸引人才,提升人力资本水平 等可得出,新科技革命的推进;联系所学,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调整福利国家政策,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根据 出口劳动密集型商品到发达国家 并联系所学,由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发达国家资本家利用发展中国家资源,输出资本,获得巨额利润㊂(2)第一小问 具体政策 :根据材料二 按劳分配为主体㊁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占财产收入的比重逐步提升 可得出,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提高劳动者报酬;根据 始终把维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增速与名义G D P增速相当作为货币供应的指针,这在源头上防范了因货币超发而导致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风险 可得出,实行与经济发展适合的货币政策; 推动建设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 等,可得出,建设包括住房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㊂第二小问 独特优势 :从中共十九大㊁分配制度等信息得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㊂[命题意图]本题从现代西方与我国财富分配问题切入,紧扣共同富裕这一时政热点,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国家治理的成就,紧扣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㊁科技革命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等诸多主干知识,考查了历史阐释能力,渗透了家国情怀㊁历史解释核心素养㊂。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神舟学校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宁波市神舟学校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罗马帝国一方面吸收了清除形式主义以后的公民法规范,另一方面吸收了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法规,创立了一套不同于公民法的规范。
其内容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权。
”材料表明该时期的罗马法:①主要解决经济纠纷和民事纠纷②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③简洁灵活,实用有效④使境内自由民都取得了公民地位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参考答案:A2. 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拥有土地的农民“有权自由经营、买卖和出租”。
这一规定A.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B.废除了生产资料私有制C.体现了计划经济的优越性D.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参考答案:A【详解】土地改革法虽然有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其本质上还是一种传统的小农经营模式。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资金、技术、人力、生产规模等方面都十分薄弱,生产效率和生产力都十分低下,而当时我国要进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改造都要求具备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这种小农经营从根本上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因此无法适应后来工业化开展,也无法适应了三大改造的需求,故A项正确,D项错误;根据所学可知,土地改革后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也是生产资料的私有,故B项错误;土改时我国还没有进入计划经济时代,故C项错误。
3. 右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A.奴隶贸易的兴起B.工业革命的完成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参考答案:B4. “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
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
”文中提到的诏书出自A.东周平王B.东汉光武帝C.曹魏文帝D.北魏孝文帝参考答案:D略5.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于天”,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以下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最佳理解是A.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与政治思想应该是统一的B.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的迷信思想和法家的思想C.强化君权神授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过度膨胀D.新儒学融合阴阳五行迷信思想和“德治”思想参考答案:C解读材料关键信息,“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这里董仲舒强调君主受命于天,且应顺应天意,达到天人合一。
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决胜新高考——2023届高三年级大联考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康叔是“周武王同母少弟”。
被周公分封于卫。
卫国原是殷商旧地,周公嘱咐康叔尊重殷商的传统,任用“殷之贤人君子长者”。
康叔受封时不仅带去了大量周族人,还随迁了殷民七族,殷民宗族首领也在卫国任职。
这反映出西周分封A.导致王权的逐渐衰微B.实现国家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挑战了宗法贵族体系D.有利于族群认同意识的形成2.造纸术何时问世,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重大问题。
表1中的考古发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汉代造纸术的发展情况。
表中信息可以反映出表1出土年份出土情况1942年内蒙古额济纳河出土了东汉的纸张,纸上有墨色字迹,但词句不甚完整。
1957年西安灞桥出土了西汉时期的麻纸,还不便于书写。
1974年甘肃省出土了一批东汉纸。
纸上残存文字墨迹,可辨出“青贝”等字。
1986年甘肃放马滩出土文帝、景帝时期时期的纸张,上有黑线绘制的山、河、道路等A.汉代造纸技术发展进步B.东汉纸已成为主要书写材料C.西北造纸工艺领先全国D.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得到推广3.谏官向敏中上书宋太宗,建议将中书门下的吏房分出,成立审官院负责官员考课。
于是,宋太宗设立审官院,负责少卿监以下的官员考核管理。
这表明宋代A.官僚队伍日益庞大B.官员考核程序渐趋复杂C.宰相职权受到侵夺D.监察机构地位不断提高4.清朝前中期,湖广商人收购大量食米由汉口出发,沿江东下,大部分都运往苏州出售。
回航时,多半就近载运苏州的棉布。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经济重心的南移C.赋役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5.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的四十余年里,把不少西方书籍译成中文出版。
图1是该馆翻译西方书籍的种类数量统计。
据此推断,该馆的译书活动图1A.适应了兴办近代工业的需求B.反映出科学救国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C.旨在促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D.推动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西方军事技术6.据《申报》载:“鄂垣祸起仓卒。
文科综合历史-学科网2021年高三3月大联考(新课标Ⅰ卷)(答案+评分标准+评分细则)
学科网2021年高三3月大联考(新课标Ⅰ卷)历史·答案+评分标准+评分细则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A B D C A C B C C D A B 41.【参考答案】(1)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中的节俭、勤奋等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分)理由:节俭有利于资本积累;勤奋有利于资本主义事业的开拓。
(4分)桑巴特:奢侈之风盛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2分)理由:14—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东方奢侈品更有机会大量出现在欧洲市场上;奢侈之风盛行,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进而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4分)(2)背景: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一五”计划的实施,要解决工业化发展的资金问题;国家即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借鉴苏联经验。
(6分,答出3点即可)意义:可为国家建设积累大量资金,加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进程;有利于改善企业和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推动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有利于净化党风和社会风气,密切党群关系;与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美德相契合。
(7分,答出3点即可得满分)【评分细则】【学生若答下列内容,可以按照此标准赋分】(1)观点(4分)马克斯·韦伯:赞同新教勤俭节约的理论——2分桑巴特:奢侈之风利于资本积累,利于资本主义发展——2分理由(8分)马克斯·韦伯:节俭有利于资本积累——2分勤奋有利于资本主义事业的开拓——2分桑巴特:奢侈之风盛行,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2分(2)背景(共6分,每点2分)新中国经济基础薄弱——2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2分巩固人民政权的需要——2分抗美援朝的影响——2分意义(共7分。
按2n+1给分,即答1点3分,答2点5分,答3点7分)有利于精简机构,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有利于巩固新生政权;积累工业建设资金;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42.【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材料认为欧洲是世界现代化的引领者,这是典型的欧洲中心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州智达2016届高三诊断性大联考(一)历史部分答案40.(1)特点:突出道德教化与强化社会规范。
(4分)形成原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人文精神的发展;统治策略的提高;缓和社会矛盾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等。
(答出其中任意四点即可,每点2分,共8分。
)(2)变化:由“自由、平等、博爱”调整为“民主、自由、人权”。
(4分)影响: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完善了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推动了人民群众的觉醒和为扩大权利而进行的斗争。
(6分)(3)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规范;对人类社会中的勤劳、节俭、自立、诚实等合理理解;着眼于人类历史发展的前进方向,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
(3分)41.评分说明:提取信息准确(4分);说明充分、合理,能做到史论结合(8分)。
示例一:“长城”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大本钟”体现了工业文明的成长(4分)。
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进攻,保护农耕生产,后世一直沿用到明清,近代以来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象征不屈不挠、热爱和平等(4分)。
“大本钟”建于英国工业革命后,体现了工业文明机器大生产及工厂制建立对时间的要求(工人上班、下班须严格遵守时间)等(4分)。
示例二:“长城”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力量,“大本种”则在一定程度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象征(4分)。
秦、汉、明等朝代都曾动用中央集权的力量役使民力来修建长城,这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少数民族进攻,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但有些朝代(如秦、隋),由于滥用民力而导致灭亡,说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一定弊端(4分)。
自17世纪以来,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重心,“大本钟”建于英国议会大厦旁,是议会大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成为英国式代议制民主的象征 (4分)。
45. (1)特点:租佃关系的普及;土地所有权的日益集中与土地经营的日趋分散;土地私有制大发展;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成因:宋代以前改革的成果;政府的政策;生产关系的调整。
(7分)(2)历史意义:促进了劳动者人身的解放;推动了社会积累与土地开发;迫使地主阶级不断进行自我更新;使社会经济有条件自我调节。
(8分)46.(1)观点:以党治国;以党义治国;“权能分治”、“五权分立”;“训政”时期应由国民党担负起“训导”责任,“训政”的最终目的是还政于民。
(9分)(2)成因:借鉴欧美政治学说,吸取欧美政党政治的教训;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反思革命实践和中国现实。
(6分)47.(1)目的:打击日本的反美势力,迫使日本统治集团投靠和追随美国。
意义:基本上符合《波茨坦公告》的精神,摧毁了战前日本军事封建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从而为战后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也在客观上有利于日本民主力量的发展。
(8分)(2)重要性:不但是惩罚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并防止其东山再起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恢复遭受日本侵略战争破坏的各国经济的重要措施。
原因:随着“冷战”的开始和美苏对抗的日益加剧, 尤其是中国人民革命的节节胜利和国民党的统治濒于崩溃, 美国遂大幅度调整其远东战略 ,把日本作为其在亚洲抗衡社会主义力量和镇压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基地。
(7分)48.(1)表现:创办报刊,宣传革命;联络革命志士,组建革命团体;响应武昌起义,参与独立后的安徽政权建设。
(6分)(2)影响:极大地凝聚革命力量,为辛亥革命高潮到来做出了贡献;有利于更好地反思辛亥革命;有利于在思想文化领域更好地反封建。
(9分)历史部分解析24.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郡国并行制”出现的文化背景。
材料主要说明了秦代采用单一的郡县制治理天下导致二世而亡,刘邦鉴于秦亡教训,一面继续采用郡县制,一面为尊重传统和习俗而推行分封制,从而形成“郡国并行制”这一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故正确答案为C。
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分封”“王国问题”,故A、B不正确;“汉承秦制”历史渊源不是材料论述的中心问题,故D项不准确。
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
材料主要说明“农、工、商”之家都有做官的,这表明宋代官员选拔较多,结合宋代选官制度可知农、工、商”之家要想做官主要通过科举制,继而得出这一时期宋代科举制得到发展,录取人数大为增加,所以答案为D。
材料苏辙为宋代人,故A、B不准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衰落,而且其本身也不符合史实,故C不准确。
26.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
“逆子”“乱臣”“卖国”是世俗道德、政治、人生观领域里不遵循“三纲五常”的体现,人们对此极为鄙视,说明了儒学观念的世俗化,故答案为A。
材料没有体现儒家思想的法制化和程朱理学的系统化,故B、C不准确;外儒内法的社会化与材料表述没有任何关系,故D不准确。
27.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经济。
从表格内容来看,南方的亩产量要高于北方,这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效率高于北方,故答案为D。
仅从材料本身看不出南北经济差异的扩大,故A不准确;材料也没有体现关于农产品商品化的信息,故B不准确;自然条件决定经济发展说法太过于绝对,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故C不准确。
28.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思想。
材料里林则徐认为英国“船坚炮利”有一定弊端,中国完全可以制服,其富足也不值得学习,这说明国人对英国对世界的认识还处于感性阶段,需要有渐进的过程。
故答案为C。
材料没有体现有关战争的形势,也没有体现英国政府是否发动战争,更没有体现中国人民敢于斗争的精神,故A、B、D不准确。
29.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方文明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材料主要比较了租界和中国其他地区的不同,以此说明国人对西方文明的向往,故答案为A。
材料没有表明租界是如何产生的,也没有说明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故B、C 不准确;材料只是说明租界比中国其他地区文明,没有提到其打破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封闭状态,故D不准确。
30.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
材料中“五年”指1937年到1941年这五年。
结合所学可知只有C项所述事件符合此时间段,其余事件发生的时间均不符合,故答案为C。
31.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
材料中屠呦呦接受研究任务是在1969年2月,此时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阶段,没有实质缓和,接受此任务也为了抗美援越,故答案为B。
A、C项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D项与材料背景无关。
3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希腊民主政治。
材料表明克利斯提尼制定陶片放逐法主要是为了防范希帕克斯,但同时其还要联合希帕克斯同伊萨戈拉争夺领导权,体现了其维持政治力量平衡的目的,故答案为B。
其余选项材料没有体现。
33.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背景。
材料说明拿破仑三世时农民对帝制破灭,由此为共和政体在法国的确立奠定社会基础,故答案为C。
A、B 均不符合史实,D项所述事件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
34.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
煤和铁是开展工业革命必不可少的资源,“很多土地家族靠煤和铁致富”说明工业革命具有一定的资本基础。
工业革命时期虽出现了重工业,但还不能算作主要部门,故A不准确;工业革命开始于棉纺织业,故C不准确;材料没有表明其收到了封建制度的阻碍,故D不准确。
35.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从材料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前后货物贸易进口额来看只有墨西哥的各项进口差值都是正值,表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给墨西哥带来了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故答案为C。
材料不能表明美国对产品需求从区内进口转为区外进口,故A不准确;仅从材料无法判断加拿大国家经济安全是否受到冲击,故B不准确;材料也没有体现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故D不准确。
4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与世界近现代的价值观。
解答第(1)问要注意首先概括材料,可从道德和社会规范两个角度考虑其特点。
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生产力、统治策略、统治者的需要及社会主流思想角度分析其原因。
解答第(2)问注意从材料概括资本主义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并结合所学从政权、制度、人民群众等角度归纳其影响。
解答第(3)问注意综合两段材料,从立足点、理解点、着眼点等方面全面考虑。
41.解析:本题是开放型试题,旨在以“历史建筑与文明发展”为载体考查考生提取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分析问题的能力。
作答本题考生应首先比较两幅建筑图片,从中提取有关中英两国文明发展的相关信息,比如,提取“‘长城’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发展,‘大本钟’体现了工业文明的成长”等类信息,之后再运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
考生答题时要全面地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多角度的联系。
提取的信息要准确,说明过程符合史实且能做到史论结合。
45.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土地制度变革。
解答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宋代土地制度变革的特点,可从租佃关系、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变化等角度考虑,然后结合所学从前代成果、政府政策、生产关系等角度分析其成因;解答第(2)问注意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劳动者、社会积累与土地开发、地主阶级、社会经济等方面归纳其历史意义。
4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孙中山“党治”学说。
解答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概括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基本观点;解答第(2)问注意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欧美政治学说及政党政治、十月革命、革命实践及中国现实等方面归纳孙中山“党治”学说的形成原因。
47.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
解答第(1)问注意首先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占领当局主导推行二战后日本改革的目的,然后从《波茨坦公告》、政治经济社会结构、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力量成长等角度分析其意义;解答第(2)问注意首先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后日本赔偿问题的重要性,然后从美苏对抗、美国调整远东战略等角度分析美国停止日本拆迁赔偿计划的原因。
48.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独秀。
解答第(1)问概括材料即可;解答第(2)问注意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辛亥革命的角度评价其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