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时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综合与实践 自行车里的数学【教案】
综合与实践自行车里的数学教学内容教科书P67。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自行车“蹬一圈走多远”的计算方法,探索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
2.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实际应用”的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进一步学习建模思想。
3.通过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以及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教学难点研究普通自行车的前、后齿轮的齿数与它们的转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指定部分学生课前测量结果。
教学过程一、出示自行车图片,揭示课题课件出示图片。
师:我们国家是一个自行车大国,每天马路上来往的自行车络绎不绝。
其实自行车里包含许多的数学知识。
教学笔记【教学提示】虽然在生活中学生都见过自行车,但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自行车里的问题,学生是第一次,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师:你想了解自行车里的哪些数学知识?【学情预设】预设1:我想知道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预设2:自行车是后轮带动前轮,还是前轮带动后轮?预设3:为什么前后两个齿轮有大有小?预设4:变速自行车是怎么变速的呢?……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自行车里的数学。
(板书课题:自行车里的数学)【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行车,鼓励学生提出想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1.提出问题。
师:知道一辆自行车蹬一圈能走多远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通过直接测量来解决问题,或者观察蹬一圈时车轮转几圈,再用车轮转的圈数乘车轮周长就可以了。
第一种方法学生容易想到,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会想到是蹬踏板一圈,车轮转几圈,而不易想到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的问题。
2.分析问题,探索方法。
(1)交流比较,优化方法。
师:课前,我请几位同学对一辆自行车蹬一圈所行路程进行了独立测量,请他们来汇报一下测量结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4)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4课时统计与概率(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教学内容】可能性的整理与复习。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冰心《冰心》◆教学目标】1.使学生加深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
2.培养学生依据数据和事件分析并解决问题,作出判断、预测和决策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到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认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会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1.教师出示情境图。
表哥:我想看足球比赛。
表弟:我想看动画片。
表妹:我想看电视剧。
教师:3个人只有一台电视,他们都想看自己喜欢的节目,那么如何决定看什么节目呢?必须想出一个每个人都能接受的公平的办法来决定看什么节目。
提问:你能想出什么公平的办法确定谁有权决定看什么节目吗?学生:抽签、掷骰子。
2.揭示课题。
教师:同学们想出的方法都不错。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可能性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复习讲授】1.教师:说一说学过哪些有关可能性的知识。
(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2.教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有些事情是一定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还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下面举出了几个生活中的例子,请用“一定”“可能”或“不可能”来判断这些事例的可能性。
课件展示:(1)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一点东西。
(2)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3)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3.解决问题,延伸拓展(1)教师:用“一定”“不可能”“可能”各说一句话,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进行集体评议。
(2)课件展示买彩票的片段。
组织学生看完这些片段,提问:你有什么想法吗?你想对买彩票的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说点什么呢?【课堂作业】1.填空。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一、整理回顾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二、整理解题思路: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
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
什么情况不用交?(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
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三、拓展练习(补充)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
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爸爸20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2(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等。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物质的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发现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发现和看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酒精灯、烧杯、镊子、滴管等。
2.实验试剂: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等。
3.PPT课件:内容包括实验步骤、现象观察、生活实例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课件,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目标。
3.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物质变化中的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学生操作正确。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发现和看法。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比例(比例的应用共7课时)
第4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能力目标: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情感目标: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
难点: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教学过程】一、创境激疑, 情境导入谈话:同学们,我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国土面积大约有960万平方千米。
但这么辽阔的地域却可以用一张并不很大的纸画下来。
出示大小不一的中国地图,并提问:想知道这些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1、出示例1,在学生理解题意后提问: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引导学生通过交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最简的比。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我们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三、拓展应用教材56页1、2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计算一幅图的比例尺时要注意什么?五、作业布置教材56页3、4题【板书设计】比例尺的意义例1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120km=12000000cm24 :12000000=1 :5000000【教学反思】在教学比例尺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出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4课时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教案)人教版
第4课时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教学内容】图形的认识与测量(4)。
【教学目标】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和概括化。
2.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1.分析、归纳各立体图形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罐装饮料瓶,软包装饮料盒,500克大米。
【复习回顾】1.复习表面积的计算(1)复习表面积的定义。
提问: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请同学们拿出立体图形的模型,看看这些形体,一边用手摸,一边说出每个形体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的面积?提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圆柱的表面积是哪些面的面积之和?(2)复习圆柱的侧面积。
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是什么形状?侧面展开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展开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或高),宽相当于圆柱的高(或底面周长)。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提问:什么样的圆柱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高展开的侧面是正方形。
正方形的边长相当于底面周长或高。
)(3)归纳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请同学们根据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围成立体图形所有面的面积,在教材上用字母表示出计算每个图形表面积的方法。
②指名顺次口答归纳出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a×b+a×h+b×h)×2字母公式:S长S正=6a2S圆柱=2πrh+2πr22.复习体积的计算。
教师:将一块石头放进装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你们发现了什么?请解释这一现象。
学生观察、讨论后汇报。
(水面高度升高了,因为石头占了圆柱体容器中水的空间)教师:这个有趣的现象曾经启发了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4 比例 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
比例教材分析本单元比例的知识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作用。
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算的发展。
同时,比例又是进一步学习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的基础知识。
如中学将学习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等,这些知识的基础就是比和比例。
另外,许多物理公式是用比和比例的形式出现的,并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中学物理教材中,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很多,如密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等。
由此,可以看出比例知识的重要性。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三部分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思想就是函数思想。
学情分析学生在判断正、反比例的量时,易犯的错误是找到了两个相关联的量,并且一种量变大,另一种量也变大,就下结论是正比例的量。
比如认为长方形的宽一定,周长和长成正比例关系,如果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它们的比值并不一定。
再如学生在学习中有时会感到困惑: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时,底和高是否成反比例。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底×高×,与标准式xy=k(一定)相比,多了一个乘或除以2,那是否成反比例呢?对于这个问题,要鼓励他们通过举例来证明乘积是一定的,因此是成反比例的量。
又如:圆的直径与周长,圆锥体的体积一定,它的底面积和高,等等。
分析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在教学中对于基本概念的教学十分重要。
因为学习比例的相关知识以及比例的应用都有赖于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解答含正、反比例关系的实际问题,首先要对两个量成何比例作出判断,然后依据正比例或反比例的数量关系特点解答。
再如比例尺的应用及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都要依据比例的意义进行相关计算。
所以在教学中,要通过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把握概念的内涵。
同时通过应用,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要求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版插图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时 圆柱的表面积(2)【教案匹配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26.56+50.24=376.8≈380(cm2)
答:大约需要380cm2的彩纸。
随堂练习
1.某种饮料罐的形状为圆柱形,底面直径为6cm,高 为12cm,将24罐这种饮料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入箱 内,这个箱子的长、宽、高至少是多少厘米? 长:6×6=36(cm) 宽:6×4=24(cm) 高:12cm 答:这个箱子的长、宽、高至少是36cm、24cm、12cm。
3.14×0.52×6=4.71(平方米) 答:这些木料的表面积之和比原木料的表面积增 加了4.71平方米。
5.*一个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正方形,求这 个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的比。
πd=h d∶h = 1∶π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 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拓展训练
一根圆柱形木材的底面半径是 2 dm,高是 24 dm, 将它锯成 2 个同样大小的圆柱形木材后,其中一根圆 柱形木材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3.14×22×2+2×3.14×2×(24÷2)=175.84(dm2)
(2) 0.3×30×5=45(元) 答:一共需要人工费45元。
3.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dm2,底面半径是 2dm。它的高是多少?
188.4÷(2×3.14×2)=15(dm)
答:它的高是15dm。
4.一根圆柱形木料的底面半径是0.5m,长是2m。 如图所示,将它截成4段,这些木料的表面积之 和比原木料的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新课导入
说一说: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又该怎样计算呢?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1. 圆 柱 圆柱的表面积(2)
人教版六下数学第4课时 式与方程公开课教案课件课时作业课时训练
【解题指导】打九六折是指现价是原价的96%,比原价便宜了 (1-96%),设原价是x元,根据等量关系“原价×(1-96%)= 便宜的钱数”列方程求解。
4.甲、乙两地相距783 km,货车每小时行78 km,客 车每小时行96 km,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两地出发,相 向而行,几小时后相遇?(列方程解答)
1 5
,第二天生产了总
数的45%,两天共生产N95口罩5200箱。这批N95口罩有
多少箱?(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批N95口罩有x箱。
1 5
x+45%x=5200 x=8000
【解题指导】根据题意可知,本题的等量关系是“第一天生产 N95口罩的箱数+第二天生产N95口罩的箱数=5200箱”,设这批 N根9据5口上罩面有的x等箱量,关则系第列一方天程生求产解了。15 x箱,第二天生产了45%x箱,
);
当a=15,b=8时,6a-5b=( 50 );6a+5b=( 130 )。
(2)樱桃树的寿命是a年,榆树的寿命比樱桃树寿命 的5倍还多400年,榆树的寿命是( 5a+400 )年; 当a=30时,榆树的寿命是( 550 )年。 (3)用小棒摆三角形,如下图所示。
①像这样摆下去,摆a个三角形需要( 2a+1 )根小棒。 ②摆31个三角形需要( 63 )根小棒。
你能推翻这个结论吗?大家可以再试着放一放。
要推翻这个结论,就要想办法让其中一个盒子不装或者只装一支,但是这个盒子里不 装时,就得把剩下的3支都装到另一只盒子里,那么这样一来,虽然第一个盒子的情 况推翻了上面的结论,但是第二个盒子却符合上面的结论,所以一个盒子不装时,不 能推翻上面的结论;那么在一个盒子里装一个呢?这个盒子看起来也好像是推翻了上 面的结论,但是剩下的两支铅笔又要装到第二个盒子里,所以第二个盒子的情况又符 合上面的结论,所以这种放法也不能推翻上面的结论。如果第一个盒子直接放2支或 者3支,那就直接符合上面的结论了,所以不管怎么放,总有一只盒子里至少有2支铅 笔。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 》 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第四单元所学的知识点,巩固学生的基础。
2.帮助学生理解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复习本单元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2.强调整理和复习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复习大于、小于、等于的概念。
•让学生练习不同数的大小比较。
2. 复习加减法•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
•练习一些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题。
3. 复习乘法•复习乘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练习乘法口诀表,加深学生对乘法的理解。
4. 复习除法•复习除法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练习简单的除法计算题。
5. 整理课堂笔记•教导学生如何整理课堂笔记,做到有条理、清晰。
•强调重要知识点和难点的记忆方法。
6. 制作复习卡片•指导学生制作数学知识复习卡片,用于复习和记忆关键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1.复习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积极参与。
2.练习加法、减法计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复习乘法口诀,让学生互相唱出。
4.指导学生做除法计算题,纠正错误。
5.对整理课堂笔记进行示范,让学生跟随做一遍。
6.分发复习卡片制作材料,鼓励学生动手制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第四单元的数学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和巩固。
同时,他们也意识到了整理和复习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应用到日常学习中。
六、布置作业1.完成《第4单元 4 整理和复习》习题。
2.制作复习卡片并背诵乘法口诀表。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复习,做到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祝大家学习进步!。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比例第4课时练习课》人教
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比例的概念,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
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比例的性质。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比例。
三、教学准备
1.所有学生的作业本和文具。
2.教师准备比例相关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好教学板书内容。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出比例的概念。
2. 梳理基础知识
教师将比例的定义、比例的性质等基础知识进行复习,并解释应用比例的常见
情况。
3. 练习演练
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包括计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等,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 拓展应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5. 小结与作业布置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小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比例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时,可以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感受比例的应用,提高学生对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设置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运用比例解决问题。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图形与几何》第4课时 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案】
教学笔记第4课时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教学内容教科书P87第5题,完成教科书P87“做一做”第1题,P89~90“练习十八”中第9、10、11、13、15、16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内涵,能灵活地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加强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进一步条理化和系统化,发展空间观念。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体会转化、类比、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会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立体图形的特征,沟通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目标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复习了这几种立体图形的特征,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共同复习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板书课题:立体图形的认识与测量(2)]【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揭示复习的内容,明确复习任务,让学生很快进入整理复习的学习氛围中。
二、整理知识,沟通联系1.复习表面积。
师: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学情预设】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指它表面的面积总和。
师:请你写出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
学生依次汇报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师板书:S长方体=2(ab+ah+bh)S正方体=6a2S圆柱=2πrh+2πr2师:进一步想一想,它们的表面积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学生可能会感到困难)师:大家觉得有困难,我们来看看展开图。
课件演示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发现三种立体图形的表面积计算都是“2个底面+1个侧面”。
师:2个底面好计算,关键是侧面,它们的侧面积分别怎样计算?【学情预设】学生先说出长方体的侧面积=(长×高+宽×高)×2;正方体的侧面积=棱长×棱长×4;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侧面积都可以用底面周长×高来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5反比例-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5反比例人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4单元:5反比例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主要包括反比例的概念、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以及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具体章节内容如下:1. 反比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当两个变量的乘积为常数时,这两个变量成反比例关系。
2. 反比例函数的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单调性以及在各个象限的符号特点。
3.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形状、位置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并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
难点: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绘制和性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反比例函数图像的示例图。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一个实际情境,例如商场打折,商品的原价和折扣成反比例关系,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种关系。
3. 性质讲解: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包括对称性、单调性以及在各个象限的符号特点。
4. 图像绘制:引导学生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绘制出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形状、位置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
5. 例题讲解:选取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如何利用反比例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反比例函数:y = k/x (k为常数)性质:1. 对称性2. 单调性3. 符号特点图像:1. 形状2. 位置3. 与坐标轴的交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并说明理由。
a. y = 2/xb. y = 5 x(2)绘制反比例函数y = 1/x的图像,并观察图像的形状、位置以及与坐标轴的交点。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4课时 利率(习题课件)【新版】
1万元=10000元 买3年期国债:10000×3.8%×3=1140(元) 买银行1年期理财产品:10000×4%=400(元) (10000+400)×4%=416(元) (10000+400+416)×4%=432.64(元) 400+416+432.64=1248.64(元) 1248.64-1140=108.64(元)
知识点1
利率的意义
1.填空。
(1)单位时间内的( 利息 )与( 本金 )的比率叫做利率。
(2)咪咪将400元压岁钱存入银行,存期一年,到期时
得到利息7元,年利率是( 1.75 )%。
知识点2 利息的计算: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2.解决问题。 (1)妈妈将50000元存入银行,存期两年,年利率为
2.25%,到期后妈妈可得到利息多少元? 50000×2.25%×2=2250(元)
5.爸爸将16000元存入银行,年利率为2.75%,到 期时得到利息1320元。你知道爸爸将这些钱存了 几年吗? 解:设爸爸将这些钱存了x年。 16000×2.75%×x=1320 x= 3
6.妈妈有20万元,现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购买银 行的一年期理财产品,年收益率是4%,每年到期后 连本带息,继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另一种是 购买三年期国债,年利率是4.5%,如果比较三年后 的收益,你建议妈妈选择哪种理财方式?
2 百分数
第四课时 利率
RJ 六年级下册
习题课件
教材习题
1.下面是张叔叔2015年11月1日到银行存款时填写 的存款凭证。到期时张叔叔可以取回多少钱?
(选%×0.5 =3019.5(元)
2.妈妈有1万元钱,有两种理财方式:一种是买3年 期国债,年利率3.8%;另一种是买银行1年期理 财产品,年收益率4%,每年到期后连本带息继 续购买下一年的理财产品。3年后,两种理财方 式收益相差多少? (选题源于教材P15第12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第1篇】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税率》教案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百分数的意义和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内容是学习和理解纳税的相关知识。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不仅要了解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还要懂得什么是应纳税额和税率,能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更要在教学中使学生通过数学知识的学习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法制意识,从小养成依法纳税的意识。
通过计算税款的过程加深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教材P10例3,做一做及练习二第6,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纳税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学习掌握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并能计算应纳税额。
2.通过计算应纳税额,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计算应纳税额知道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提高依法纳税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税率的含义,会计算应纳税额。
【难点】:利用税率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1.调查表;2.复习百分数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计算下面各算式。
(1)200的5%是多少?(2)700的6%是多少?(3)40万的60%是多少?学生完成后,说说整数乘百分数是怎么计算的,百分数乘法和整数乘法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1:先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生2: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把计算结果缩小为原来的。
……二、导入新课方法一师:同学们,我们国家现在各项事业和建设都蓬勃发展,你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建设项目?预设生1:发展经济、发展科技。
生2:文化事业、国防事业。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页图片)下面是我国各项典型事业的图片,大家看看。
师: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大家想一想,为了进行现代化的建设事业,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大笔的资金是怎么来的呢?预设生1:靠全国人民的辛勤劳动来创造。
最新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时 画一画精品(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第4课时画一画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P44~45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过程与方法: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他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能画表示成正比例关系的图。
教学难点:发现正比例关系图的特征。
教法:引导法学法:自主探究教学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活动一: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活动二:探索一个数与它的5倍之间的关系。
1、求出一个数的5倍,填写书上表格。
2、判断一个数的5倍和这个数有怎样的关系?小结:一个数和它的5倍之间具有正比例关系。
3、根据上表,说出下图中各点的含义。
(图见书上)。
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5、利用书上的图,把下表填完整。
6、估计并找一找这组数据在统计图上的位置。
活动三:试一试。
1、在下图中描点,表示第20页两个表格中的数量关系。
2、思考;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活动四:练一练。
1、圆的半径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教师讲解:因为圆的面积和半径的比值不是一个常数。
2、乘船的人数与所付船费为:(数据见书上)(1)将书上的图补充完整。
(2)说说哪个量没有变?(3)乘船人数与船费有什么关系?(4)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3、回答下列问题:(1)圆的周长与直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2)根据右图,先估计圆的周长,再实际计算。
(3)直径为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直径为15厘米的圆的周长估计值为(),实际计算值为()。
4、把下表填写完整。
试着在第一题的图上描点,并连接各点,你发现了什么?(表格见书上)5、作业布置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数的运算(1)
第4课时 数的运算(1)【教学内容】数的运算(1)。
【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重点难点】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六一”快到了。
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③有24m 的彩带,用31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 ④有24米的彩带,用21做中国结。
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学生可能说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习讲授】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
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
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板书28+36= 36-28= 36÷28= 28÷36=0.9×40= 40÷0.9= 24×12= 12÷24==⨯+⨯21243124 =⨯⨯3124-2124 (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师生总结: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比例 第4课时 练习课-人教版
第4单元比例第4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43~44页练习八。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进一步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过程,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重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
突破方法通过练习、体验和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方法。
难点能运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突破方法多层次的练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组织练习,引导思考。
学法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复习回顾1. 提问:什么叫比例?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组织学生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2.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指名回答。
基础练习1.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1,2题。
指名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3,7题。
同桌比赛,看谁写得又对又快,写完后同桌间相互检查。
3.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4题。
(1)指名学生读题,并提问:从题中获得了什么信息?(2)小组合作完成习题,集体订正。
指导练习1.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判断一下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然后指名说一说判断的方法。
2.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6题。
教师课件出示第6题,引导学生看题,理解题意。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相互交流,指名汇报判断方法。
汇报时学生可能会说:(1)先计算1分钟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
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就是60秒就要跳:4554× 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
(2)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小红说得对。
3. 教材第44页练习八第9,11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解题思路,再动手试一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六_年级_数学_学科备课活页第_4章(单元)节 4 课时
教师指出:总价和数量有这样的变化关系,我们就说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总价和数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2.教师出示: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路程和时间有关系吗?路程怎样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汇报: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扩大,时间也跟着扩大;路程缩小,时间也跟着缩小;但是路
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写成关系式是时间路程
=速度(一定)。
教师小结:所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路程和时间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3.归纳概括正比例关系。
①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上面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规律? ②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都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学生说一说是怎么理解正比例关系的。
要求学生把握三个要素: 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
第二: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