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计算总结

合集下载

平法钢筋初级计算公式

平法钢筋初级计算公式

书山之路
钢筋初级计算公式1
锚固长度:
Ⅰ判断hc-c与L aE:若hc-c>Lae则采用直锚固①
若hc-c<Lae则采用弯锚固
1.直锚固长度计算:
直锚固长度=max(Lae,0.5hc+5d)
【Lae 的确定条件:⑴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⑵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⑶钢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
2.弯锚固长度计算:
弯锚固长度=hc-c+15d
3.支座筋长度计算:
①支座负筋长度
第一排边支座负筋长度=1/3Ln+边支座锚固长度
第一排边支座负筋长度=1/4Ln+边支座锚固长度
②中间支座负筋计算:
第一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2×1/3Ln(左、右max)+本支座宽度
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2×1/4Ln(左、右max)+本支座宽度
4.架立钢筋长度计算
架立筋长度=Ln-右支座负筋净长-左支座负筋净长+150×2
5.腰筋长度计算:
构造腰筋=Ln+2×15d
受扭腰筋=Ln+锚固长度×2
6.下部筋计算
①下部通长筋计算方法与上部贯通筋相同
②下部非通常筋的计算
下部通长筋长度=本身净跨+左锚固+右锚固
③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筋计算
不伸入支座的下部纵长筋=0.8Ln
注: ①Lae在非抗震要求中表示为La hc:柱沿梁方向宽度c:表示保护层厚度Ln:表示净跨度
②锚固形式与长度同上部贯通筋,中间支座可采用直锚。

钢筋混凝土楼板平法钢筋计算

钢筋混凝土楼板平法钢筋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转角处分布 筋扣减计算实例
两向支座负筋相交的转角 处,两向支座负筋已经形成交 叉钢筋网,其各自的分布筋在 转角位置切断,与另一个方向 的支座负筋构造搭接
1号支座负筋筋计算:长度公式=平直段长度+两端弯折 =2*1200+2*(120-15) =2610 根数:公式=(布置范围净长-两端起步距离)/间距+1 起步距 离=1/2钢筋间距 =(3000-300-2*50)/100+1=27根
支座为砌体圈梁
支座为砌体墙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构造
板顶贯通筋的连接区域为跨中1/2处,一般选相邻 跨较大跨的轴线尺寸
计算条件:保护层15 定尺长度 :9米 连接方式: 绑扎 锚固30D 搭接:42D
LB9X 方向:10@150:1-2跨贯通计算 钢筋长度=净跨+左端支座锚固+右端伸入3-4轴跨中连接 =(3600+7200-150)+30D+(7200/2+42D) =(3600+7200-150)+30*10+(7200/2+42*10) =14970 一个绑扎搭接头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 (1800-300-50*2) ÷ 150+1=15根
LB9 Y方向:10@150钢筋长度=净长+端支座锚固=1800-300+2*30D= 1800300+2*30*10=2100 根数=(布筋范围-钢筋起步距离)÷板筋间距+1 1-2轴:(3600-300-2*50) ÷150+1=33根 2-3轴:(7200-300-2*50) ÷150+1=69根
板底筋长度计算
伸进长度=按上图计算

平法钢筋计算总结

平法钢筋计算总结

平法钢筋计算总结平法钢筋是指将钢筋按照一定的间隔嵌入混凝土构件中,以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

平法钢筋的计算是构造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下面是关于平法钢筋计算的总结。

一、平法钢筋计算的基本原理平法钢筋计算是通过确定钢筋的截面积和布置间距,以及结构的受力状态来确定钢筋的需求量。

计算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所需的钢筋截面积,然后根据构件的尺寸和间距确定钢筋的布置数量。

二、平法钢筋计算的步骤1.确定混凝土构件的尺寸:包括构件的宽度、高度和长度等。

这些尺寸是计算平法钢筋的基础数据。

2.计算所需的钢筋截面积:根据设计规范和混凝土的受力性能,确定所需的钢筋截面积。

钢筋截面积的计算基于受拉钢筋的抗拉强度和构件的设计要求。

3.确定钢筋的布置间距:根据构件的尺寸和受力分析,确定钢筋的布置间距。

布置间距要合理,既要满足受力要求,又要考虑施工性和经济性。

4.计算钢筋的需求数量:根据钢筋的截面积和布置间距,计算钢筋的需求数量。

需求数量要考虑施工的实际情况,并进行适当的修正。

5.确定钢筋的型号和长度:根据需求数量和构件的尺寸,确定钢筋的型号和长度。

通常根据钢筋的直径和平均长度进行选择。

三、平法钢筋计算的注意事项1.布置间距要合理:布置间距要根据构件的尺寸和受力分析来确定,不能过密或过疏。

过密会导致钢筋的阻力增大,影响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施工质量;过疏则不能满足构件的受力要求。

2.钢筋截面积要满足设计要求:钢筋截面积要根据混凝土的受力性能和设计要求进行计算,不能低于要求的数值。

3.确保施工质量:平法钢筋布置要注意施工质量,钢筋要嵌入到混凝土构件中,每根钢筋都要固定牢固,防止脱落。

4.经济性考虑:平法钢筋计算要考虑经济性,即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选择经济的钢筋型号和布置间距,以降低成本。

四、平法钢筋计算的应用总之,平法钢筋计算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钢筋布置和计算,能够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

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平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

法识图钢筋常用计算公式Ⅰ框架梁的钢筋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①.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直锚,锚固值=Max(Lae,0.5Hc+5d)②hc(柱宽)—柱的保护层厚度<Lae=30d,为弯锚,锚固值=Max(hc保护层,0.4Lae)+15d1、上通长筋L=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支座负筋长度(Ln/3和Ln/4为延伸长度)①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②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max(Ln右,Ln左)/3X2+中间支座宽度;第二排为:max(Ln右,Ln左)/4X2中间支座宽度Ln右:中间支座右胯尽长,Ln左:中间支座左胯尽长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

3、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两端锚固长度)+2x6.25d(一级钢筋时:才有的两端的1800的弯钩长)抗扭钢筋:算法同通长钢筋5、箍筋箍筋长度=(梁宽+梁高)x2—4x保护层+2xmax[(10d,75)+1.87d]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6、吊筋吊筋长度=2X锚固+2X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x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夹角=60°;框梁高度≤800mm 夹角=45°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X2当次梁高≤主梁高一半时,吊筋高度=主梁高—梁保护层厚度—次梁高的一半Ⅱ板的钢筋计算1、板底筋单根长度=净长+支座锚固值+弯钩长度(1800的弯钩值6.25d)锚固长度:当板的支座为梁,钢筋混凝土时锚固长度=max(支座宽度一半,5d);当板的支座为砖墙支座时,锚固长度=max(板厚,120)。

板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板平法钢筋下料计算

钢筋――板1、板传统标注2、板平法(04G101-4)1)B——板底部钢筋(底筋);T——板顶部钢筋(面筋);B&T——双层钢筋。

2)X——贯通横向钢筋;Y——贯通纵向钢筋;X&Y——双向钢筋。

3)原位标注中负筋线长度尺寸为伸至支座中心线尺寸。

3、板受力筋3.0、板受力筋计算3.1、板底钢筋的长度计算板底钢筋的长度=净跨+左伸进长度+右伸进长度+弯勾注:弯勾=2×6.25×d只有一级钢筋时需要计算3.2、伸进长度计算注:04G101-4中规定,板受力筋伸入支座(梁、剪力墙、圈梁)的长度,为max(支座宽/2,5d)。

而如果支座为砌体墙,则伸入长度为max(板厚,120),此处软件未予考虑。

3.3、板底钢筋根数计算起步距离=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根数=ceil[(净跨-2×起步距离)/间距]+1起步距离的三种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50mm(通常算法)第一根钢筋距梁或墙边一个保护层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04G101-4)注:为什么软件默认为50mm?04G101-4中规定,起步距离为“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则可以推算第一根钢筋距梁边的长度应该为“S/2 -梁保护层厚度”。

工程中板受力筋的间距一般为120mm、150mm、180mm,平均一下约为150mm,间距的一半为75mm,梁保护层一般为25mm,75-25=50mm。

所以目前软件仍然按传统算法设置起步距离。

4、板负筋4.0、板负筋计算(结合图纸设计不同来进行理解)4.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计算: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水平长度+弯折长度×2弯折长度的计算方法:1)板厚-2×保护层(通常算法);2)板厚-保护层(04G101-4)水平长度=标注长度a+标注长度b清晰理解:向板内的延伸长度是从支座中线还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的,如果是从支座边线开始标注,则水平长度要加上支座宽度。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平法钢筋计算(钢筋工程量计算概述)

左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右支座 负筋
1
2
0.142
12 Φ 6
0.222
0.640
0.4+0.12+(0.080.01*2)*2
(2.50.24)/0.2+1=12根
中间支 座负筋
1
5号 筋
30
341 0.355 32 Φ 6 0.222
1.6 (0.3+0.5)*2
6.24/0.2+1=32
6号 筋
30
0.340 0.078 17 Φ 6 0.222 0.352 0.025*2+17*0.006(无 6.24/0.4+1=17
抗震要求)
钢筋理论重量表
直径 ф5 ф6 Ф6.5 ф8 ф10 ф12
❖ (二)钢筋长度计算P.83-85 ❖ 1、通长钢筋长度计算 L1=l-2c ❖ 式中 l:构件的结构长度 ❖ c:钢筋保护层厚度 ❖ 2、带弯钩钢筋长度计算 L2=l-2c+2△l ❖ 式中 △l:钢筋一端的弯钩增加长度 ❖ 钢筋弯钩增加长度( △l )表P.78
弯钩角度
增 Ⅰ级钢筋
加 Ⅱ级钢筋
2 2.212 1 Φ 12 5 4.644 1 Φ 16 10 0.240 41 Φ 6
1.209 1.580 0.617 0.888 1.580 0.222
3.78*2+0.24*28.165 0.025*2+6.25*0.01
4*2

应用“平法”计算剪力墙钢筋量

应用“平法”计算剪力墙钢筋量

应用“平法”计算剪力墙钢筋量平法概括来讲,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法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设计。

平法的基本要点就是:一是平面表示;二是整体标注。

剪力墙是高层建筑中很常用的结构。

剪力墙是建筑工程中一种很常见的构件,它是以钢筋为骨架,用混凝土浇注起来的一种特殊墙体(竖向构件)。

剪力墙结构体系有很好的承载能力、整体性和空间作用,比框架结构有更好的抗测力能力。

因此,可建造较高的建筑物。

下面结合平法介绍剪力墙的钢筋算法:一、剪力墙需计算及考虑因素剪力墙分为墙身、墙柱(暗柱和端柱)和墙梁(暗梁和连梁)考虑因素:①墙身:水平钢筋,垂直钢筋,拉接钢筋。

②墙柱: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③墙梁(暗梁、连梁):纵筋,箍筋,拉接钢筋。

④洞口加强筋二、墙身钢筋计算1、水平筋(长度、根数)计算带边框的剪力墙,其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宜分别贯穿柱、梁或锚固在柱、梁内。

从预算角度出发,墙身端部构件就分为暗柱 (翼柱、暗柱、角柱)和端柱两种,影响墙身水平筋的长度。

(1)一字型端部无暗柱的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采用u形封边或者端部弯折15d。

内(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有暗柱的l形和t形墙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端部时应加弯折)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15d/个)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转角设搭接40d(各自弯折20d)(3)有端柱的墙水平筋,见03g101-1第47页。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lae/个)锚固长度:弯锚长度=0.4lae +15d(或lae)端柱净宽≥lae时,直锚长度=lae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间距+1]*排数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平法制图的钢筋加工下料计算(公式集)

平法制图的钢筋加工下料计算(公式集)

平法制图的钢筋加工下料计算■小于或等于90°钢筋弯曲,以角度α°、弧度α和半径R 为变量计算外皮差值公式: 2×(R+d )×tanα°2-(R+d2)×α (2-1)α=π×α°/180(2-2)(角度弧度互转公式) 2×(R+d )×tanα°2-(R+d2)×π×α°/180 (2-3)钢筋下料长度=外皮标注尺寸相加-外皮差值×几个弯曲 ■钢筋加工弯曲半径的设定常用钢筋加工弯曲半径R 表 表2-1■小于或等于90°钢筋弯曲,以角度α°和半径R 为变量计算内皮差值公式:xy ̅̅̅+yz ̅̅̅-AB ̂=2×R ×tan α°2-(R+d 2)×π×α°/180 (2-4) 钢筋下料长度=内皮标注尺寸相加-内皮差值×几个弯曲■外皮法180°弯钩弧长=4×(R+d )-2×差值(外皮) (2-5) ■中心线法180°弯钩弧长=(R+d2)×π (2-6)■中心线法135°弯钩弧长=(R+d 2)×π×34(2-7)■中心线法90°弯钩弧长=(R+d 2)×π2(2-8)■中心线法60°弯钩弧长=(R+d 2)×π3(2-9)■中心线法45°弯钩弧长=(R+d 2)×π4(2-10)■中心线法30°弯钩弧长=(R+d 2)×π6(2-11)■标注钢筋外皮尺寸的差值表钢筋外皮尺寸的差值表之一 表2-2注意:(1)135°和180°的差值必须具备准确的外皮尺寸值;(2)d≤25mm时,R=4d(6d);d>25mm时,括号内为顶层节点要求。

钢筋平法计算规则

钢筋平法计算规则
2、柱变截面插筋长度:1.5LaE+本层露出长度。
墙身竖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基础插筋(基础平板中)
当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底部弯折a+伸出基础顶面外露长度+与上层钢筋连接(如采用焊接连接,搭接长度为0)
04G101---3P45墙插筋构造一弯折长度a与框架柱相同
D
钢筋直径
hb
为梁节点高度
Lw
钢筋弯折长度
Hn
为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Ln
梁跨净长
hc
在计算钢筋时为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为截面直径),在计算梁时:hc为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基础钢筋(基础平板中)
当筏板基础≤2000mm: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高度-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llE(如采用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外侧钢筋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则水平筋伸至墙对边,长度=墙长-2*保护层
03G101---1P47
根数
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水平分部拉筋
04G101---3P32、45
楼层:(层高水平分部筋)/间距+1
03G101---1P47
墙身拉筋计算
钢筋部位及其名称
计算公式
说明
拉筋
长度=墙厚-2*保护层+max(75+1.9d,11.9d)*2+2d
外侧:钢筋连续通过连续通过
水平筋根数:基础层: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且不小于两道水平分部筋与拉筋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梁)

钢筋工程量计算(平法梁)
表2 KL1上部通长筋长度计算(手工)
计算方法 计算过程 计算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通跨净长+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根数计算 左右支座锚固长度
净跨长度
6600-225225
=6150
取 大
laE 0.4 laE+15d
值 支座宽-保护层+弯折 长度 15d
3534×20=700
725 0.4×700+15×20=590
φ8@100/200(2)
②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肢数一样,肢数注写一次, 写在括号内;如果不一致分别注写在括号内
12φ8@100(4) φ8@200(4)
端部加密区箍筋
12φ8@100(4)
中部非加密区箍筋
φ8@200(4)
4)上部通 长纵筋
① 上部只有通长受力筋,没有 架立筋,直接写通长筋筋的根数、 级别和直径 例:2 20
加密区根数 [max(梁高hb×2,500)-50]/加密间距
+1
非加密区根数
(净跨长-加密区长×2)/非加密间距 -1
四、吊筋的算法
➢ 吊筋构造详图
当主梁高≤800时:45° 当主梁高>800时:60°
✓ 吊筋长度=次梁宽b+2×50+2×(梁高-2×保护 层)/sin45°(或60°)+2×20d
一般梁均采用矩形断面,此部分写出 矩形截面的宽度b×矩形截面高度h
3) 梁
箍筋级别: 直径:6,8,10,12…
箍 加密区与非加密区间距
筋 肢数
①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不一样,用斜线“ /” 分开, “/”前为加密区间距, “/”后为非 加密区间距。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间距一样,不 需要用斜线“/” 分开
41d
36d 32d 29d 26d 25d 24d 23d 22d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讲解

钢筋平法配筋计算讲解
总根数:N=26+37+26+26=115根
回总目录
平法柱配筋计算
返回
柱钢筋主要分为纵筋和箍筋。 柱纵筋分角筋、截面b边中部筋和h边中部筋;相邻柱纵向钢 筋连接接头要相互错开;在同一截面内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 大于50%;柱纵筋连接方式包括绑扎搭接、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 柱箍筋按钢筋级别、直径、间距注写,当为抗震时用斜线“/” 区分柱端箍筋加密区与柱身非加密区内箍筋不同间距。如柱全高 为一种间距时则不用“/”;圆柱采用螺旋箍筋时需在箍筋前加 “L”。
=3600-2*200+400-25+35*18+ 15*18
=4205+270
4205 270
第二跨下部纵筋4b18:
L=Ln+max(Lae,0.5Hc+5d)*2
=(5800-200*2)+2*35*18
6660
=6660
返回
第三跨下部纵筋3b18: L= Ln+max(Lae,0.5Hc+5d)*2
2800
说明: 1. Lae:纵向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任何情况下不得小于250mm)
Ln: 梁净跨;
Hc: 柱截面沿框架方向的高度
2. 一级抗震加密区>=2Hb,二至四级>=1.5Hb
返回
手工计算结果如下:
上部通长筋2b22:
L=各跨长之和+悬梁跨长+左支座左半宽-2*BHC+max(Lae-支座宽+BHC,15d)+12d
第二跨箍筋根数: N=2*Round[(1.5*600-50)/100]+[Round(5800-400-2*1.5*600)/200]+1 =2*9+18+1=37根

平法钢筋计算方法

平法钢筋计算方法

平法钢筋计算方法我折腾了好久平法钢筋计算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一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我是真的两眼一抹黑啊。

我就先从那些基本的概念入手,什么梁、板、柱的钢筋构造。

我当时想,这能有多难呢,就闷着头开始算。

比如说梁的钢筋,我光知道有纵筋、箍筋这些,但具体计算的时候,就开始出问题了。

我按照自己的理解算纵筋长度,把净跨长加上锚固长度就完事儿了,结果一对照答案,差了好多。

后来我才知道,还得考虑中间支座的锚固和连接位置,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不是简单地把两块积木接起来就好,中间需要有合适的连接结构,钢筋在梁里也是,在支座那里得按照规定的方法来锚固和连接。

再说说箍筋的计算,我认为就是简单地周长相加。

结果算出来又不对。

后来仔细研究才明白,箍筋还有弯钩的长度,而且不同的抗震等级要求的弯钩长度还不一样。

这就好比我们系鞋带,不是随便打个结就行了,得按照鞋子的类型和我们的需求系出合适的扣。

我还试过计算柱子的钢筋。

那时候我疯狂地翻图集,找各种数据。

我总是忘记柱子纵筋的非连接区位置和长度的规定。

有一次按照自己的想法算一个三层建筑的柱筋量,结果实际施工的时候,发现差了很多。

我还得重新返工,那时候才真正意识到,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

这里有个比较实用的方法就是,我们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一边计算一边对照图集。

因为平法钢筋计算都是依据平法图集来的,图集就像是我们的地图,你要到某个地方就得按照地图的路线走。

还有,多做一些实际的案例练习。

比如说把你身边建筑工程里的钢筋量计算作为例子,这样能增加自己的实操能力。

我不确定我现在掌握的是不是全部正确,但目前按照这些方法计算,结果都比较靠谱。

反正这些是我在摸索平法钢筋计算方法里总结的经验。

[笔记]1_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笔记]1_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

建筑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设计方法1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本章在这里主要介绍平法识图概述、钢筋计算的主要内容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后面各章具体的技术内容讲述奠定基础。

1.1 平法识图概述1.1.1 平法及其产生1)什么是平法“平法”系指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简称平法。

它是我国目前现行的具体工程结构施工图设计的主要方法。

为简化起见下面统以“平法”进行表述。

“平法”其表达形式概括起来,就是把结构构件的尺寸和配筋等,按照平面整体表示法制图规则,整体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再与标准构造详图相配合,即构成一套新型完整的结构施工图。

2)平法的产生平法的创始人是山东大学陈青来教授,在创立平法的时候,他在山东省建筑设计院从事结构设计工作。

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设计任务非常繁重,为了加快结构设计的速度,简化结构设计的过程,他吸收了国外的经验,结合中国建筑界的具体实践,创立了平法。

3)平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1)“平法”是我国对混凝土结构施工图设计表示方法所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它的推广及应用,具有其重要意义与作用:(2)“平法”它改变了传统的那种将构件从结构平面布置图中索引出来,再逐个绘制配筋详图的繁琐方法。

由于它把构件尺寸和配筋直接表达在各类构件的结构平面布置图上,使其结构施工图的数量大大减少,这不但减少了绘图的工作量,而且,结构设计的后期计算,如每根钢筋形状和尺寸的具体计算、工程钢筋表的绘制等,也都免去而不作了。

这样,它不仅精简了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设计(绘图)的程序,极大地的解放了结构设计师的繁重劳动,加快了结构设计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结构设计的质量。

(3)平法实施以后,对施工企业来讲,首先是施工人员到工地携带的图纸少了,并且还减少了结构施工图的阅读时间。

因此,“平法”制图规则不仅是结构设计师者完成柱、墙、梁平法施工图的设计依据,而且也是施工、监理人员准确理解和实施平法结构施工图的依据。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

平法钢筋工程量计算一、梁构件1、上部贯通筋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锚固长度取值:A、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且≥0.5h c+5d时,锚固长度=max(L aE,0.5h c+5d);B、当(支座宽度-保护层)≤L aE时,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H c为柱宽,d为钢筋直径2、端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L ni/3+锚固长度(同上部通长筋)下排钢筋长L=L ni/4+锚固长度3、中间支座负筋上排钢筋长L=2×(L ni/3)+支座宽度下排钢筋长L=2×(L ni/4)+支座宽度4、架立筋长L=本跨净跨长-左侧负筋伸出长度-右侧负筋伸出长度+2×搭接长度搭接长度可按150mm计算5、下部钢筋长=6、下部贯通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锚固长度同上部贯通筋7、梁侧面钢筋长L=各跨长之和-左支座内侧宽-右支座内侧宽+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注:当为侧面构造钢筋(G)时,搭接与锚固长度为15d;当为侧面受扭纵向钢筋(N)时,搭接长为L lE或L l,其锚固长度为L aE或L a,锚固方式同框架梁下部纵筋8、拉筋:当只勾住主筋时:拉筋长度L=梁宽-2×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n=[(梁净跨长-2×50)/(箍筋非加密间距×2)]+19、吊筋长度L=2×20d(锚固长度)+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注: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45°;当梁高>800mm时,斜段长度=(梁高-2×保护层)/sin60°10、箍筋箍筋长度L=2×(梁高-2×保护层+梁宽-2×保护层)+2×11.9d+4d箍筋根数n=2×{[(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注:当为1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为2-4级抗震时,箍筋加密区长度为max(1.5×梁高,500)11、屋面框架梁钢筋屋面框架梁上部贯通筋和端支座负筋的锚固长度L=柱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12、悬臂梁钢筋计算箍筋长度L=2×[(H+H b)/2-2×保护层+挑梁宽-2×保护层]+11.9d+4d箍筋根数n=(L-次梁宽-2×50)/箍筋间距+1上部上排钢筋L=L ni/3+支座宽+L-保护层+max{(H b-2×保护层),12d} 上部下排钢筋L=L ni/4+支座宽+0.75L下部钢筋L=15d+XL-保护层二、板构件1、板中钢筋计算板底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max(1/2梁宽,5d)(当为梁、剪力墙、圆梁时);max(120,h,墙厚12)(当为砌体墙时)板底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板面受力钢筋长L=板跨净长+两端锚固板面受力钢筋根数n=(板跨净长-2×50)÷布置间距+1注:板面受力钢筋在端支座的锚固,结合平法和施工实际情况,大致有一下3种构造。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钢筋计算公式总结

序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1)端支座(2)中间支座文字描述表达式符号(1) 03G 平法算法(2)传统算法L 净+ (0.4*laE(或者La) +15d)*2梁上部贯通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时,每跨加两个搭接长度(定向式)梁全长减去两个保护层后加之两个下弯长度(2 个15倍d)(分为(1)端支座、 (2)中间支座)支座端跨内的锚固长度加之伸入支座端跨内的长度支座宽加之伸入支座两边的跨内长度F 端=0.4 laE+15d+ 1/3 或者(1/4)Ln1F 中=h c+2*1/3Max(Ln左+ Ln右)表达式说明L 净—梁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抗震);l a—最小锚固长度(非抗震) ;d—受拉钢筋直径;N---跨数;llE—搭接长度分离式配筋连接比率为100%,系数指定用1.6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d—钢筋直径;Ln1---支座端跨净长1/3-- (第一排),1/4--- (第二排),h c ---支座宽;Ln左---左跨净长Ln右---右跨净长L 净+ (0.4laE+15d)*2+ + (N* 2* llE)梁的净长加两个端支座锚固长度L 全-2*δ +2*15d+- 1 -3(1)、局部架立筋(2)、全架立筋(分为(1)局部架立筋、 (2)全架立筋)跨净长减去支座负筋伸入跨内的长度再加之两个搭接长度(注:当梁的上部既有贯通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梁的构件长度减去两个保护层Ln左---左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n右---右支座伸入跨内长度;llE---搭接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δ ---保护层厚度梁净长加之两个锚固长度梁的净长加之两端的锚固长度再加之每跨的一个搭接长度梁宽扣两个保护层加之 2 个箍筋直径再加之 2 个弯钩增长值a-2*δ +2*d 箍+28.27*d 拉(分(1)端跨、 (2)中间跨、 (3)全长)跨净长加之两边伸入支座内的锚固长度L 全---梁的构件长;d---钢筋直径N---支座数;llE---搭接长度a---梁宽; d 箍---箍筋的直径; d 拉---拉筋直径δ—保护层厚度Ln1---跨的净长;l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hc---柱宽Ln1+(0.4 laE+15d)+ Max { ≥lAe;≥0.5hc+0.5d}Ln-(Ln左+ Ln右) +2* llE 或者(0.15*2)L 净+ (0.4 laE+15d) *2+N* llE(1)、端跨L 全+2*15d L 全-2*δ- 2 -- 3 -(2)、中 跨Ln+ (Max {≥l Ae ;≥0.5hc+0.5d)*2Ln---跨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d---钢筋直径; h c ---柱宽(3)、全 长长度数量 (箍筋 间距成 倍数关 系)数量(箍筋 间距不 成倍数 关系)L 净+(0.4 l aE +15d )*2+(Max { ≥l Ae ;0.5hc+0.5d)K (分(1)长度、 (2)数量)梁的截面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再加上 2 个弯钩增长值[梁的净长扣两个起始间距]除以箍筋间距再加之两个 50mm (a+b ) *2-8* 6 +28.27*d(L 净-2*0.05) /@非+1+∑L 加/@非L 净---梁的净长; l aE----最小锚固长度; d---钢筋直径; h c ---柱宽a---梁宽; b---梁高;二 柱钢筋1 基础预留插筋 Cj (1)无框基梁时(2)有框基梁时梁的净长加之两端弯锚长度再加上每一个支座的一个直锚长度(1)(2)2(1)(2)(3)(4)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n-柱全高;Hj—基础结构尺寸;δ —基础最小保护层;d—钢筋直径;L 弯—弯钩长层高减【框】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层高减基梁上柱根加密区长再加之层加密区加搭接区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Hn/3+max(Hn/6,hc,500)+ 1.4*LaE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H—楼层层高;Hn—柱全高;Max—取大值;D—柱长边尺寸;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3(1)(2)(3)中间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层高加搭接长度H+1.4*LaEH+1.4*LaEH+1.4*LaE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楼层层高;LaE—抗震最小锚固长度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搭接区加柱根加密区长度加梁以下加密区加基础结构尺寸扣一个基础保护层扣基础底部2 根钢筋直径加直弯钩长度首层层间钢筋(分(1)全部纵筋Z、(2)角筋ZJ、(3) b 边中部筋Zb、(4) h 边中部筋) Zh1.4*LaE+Hn/3+Hz-δ -2d+L 弯1.4LaE+Hn/3+Hj-δ -2d+L 弯- 4 -- 5 -顶层层间钢筋(分(1)边柱外纵筋锚梁、 (2)边柱内纵筋自弯、 (3)中间柱内外侧纵筋自弯(4)梁 上部筋锚入柱柱筋自弯) (5)梁高≥LaE 不锚入梁【只需直锚】的柱钢筋锚入梁:层高扣加密区扣梁高加搭 接长度不锚入梁: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 一个保护层加柱宽扣两个保护层后 自弯 8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层高扣掉一个加密区扣一个保护层 后自弯 12d柱自弯: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 密区扣一个保护层后自弯 12d 层高扣掉一个【柱根】加密区扣梁高加最小锚固长度H-Max(D ;≥Hn/6;≥500)-Hb +1.5*LaEH —Max(D ; ≥Hn/6;≥500)-δ +a-2δ +8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δ +12dH —Max(D ; ≥Hn/6;≥500)-Hb+12d柱箍筋(分(1)长度、 (2)数量) K柱的周长扣 8 个保护层加 135 度的弯钩 (a+b)*2-8δ +28.27d 值柱全高扣掉一个起始间距扣 1 个保护层 (Hn-C-δ )/@+ ∑Hi/@+1; 再除以非加密区间距然后加之所有加密 区之和除以非加密区间距后加 1H —楼层层高; LaE —抗震最小锚固长度 1.5—纵向受拉钢筋搭接修正系数;Hb---梁 高; Max —取大值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a —柱截面水平方向 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钢筋直 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 D —柱长边尺寸; δ —最小保护层厚 度; d —钢筋直径H —楼层层高; Hn —柱全高; Max —取大 值;Hb---梁高; δ —最小保护层厚度; d — 钢筋直径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b —截面纵向方向 尺寸; d —钢筋直径; δ -最小保护层 Hn —柱全高;C--起始间距; δ -最小保护层 @--非加密区间距; Hi —加密区尺寸; ∑ --所有之和(2)(3)(4)(5)5(1)(2)(1)4- 6 -板钢筋板纵向受力筋(分上层(1) X 向筋 Tx (2) Y 向筋 Ty 、下层(3) X 向筋 Bx (4) Y 向筋 By ) (5)板面、底受力筋的数量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长度板全长扣两个支座宽加之两个非抗震最小锚固长加一【跨中】搭接 L 全-2*a+ (≥1.3*Ll ) +La*2长度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值中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 L 中+12.5d钩值边跨: 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跨外沿 L 中+a/2-δ +12.5d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全—板的全长; a —截面水平方向尺寸; Ll —非抗震搭接长;La---非抗震最小锚固长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a —支座宽; δ —最小保护层;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d —钢筋直径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L 全-2*a+ (≥1.3*Ll ) +La*2三1(3) (1)(2)(4)尺寸扣一个保护层再加两个弯钩a—支座宽;δ —最小保护层;值d—钢筋直径中跨:跨中轴线之间尺寸加两个弯L 中+12.5d L 中—板的跨中轴线之间尺寸;钩值d—钢筋直径板的净跨长扣两个起始间距然后 (L 净-2C) /@+1 L 净—板的净跨长;C—起始间(5)除以间距加1 距2 板面负筋F 分: (1)边跨、 (2)中间跨、 (3)延伸覆盖跨、 (4)延伸悬挑跨) (5)根数图示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一个保e- (h-δ )【*2】e—图示尺寸;h—板厚;δ —(1)护层【直弯钩长】保护层厚度摆布两端的尺寸加两个的板厚减(e1+e2)+(h-δ )*2 e1—左端尺寸;e2—右端尺寸;(2)一个保护层【直弯钩长】h—板厚;δ —最小保护层四楼梯钢筋1 AT 型楼梯(分(1)底板纵筋Bz, (2)下端负筋 F 低, (3)上端负筋 F 高(4)分布筋 f 长(注:当采用HPB235 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坐90 度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应作180 度的弯钩,弯后平直段长度不应小于3d,当采用HPB335 或者HPB400 带肋钢筋时,则不作弯钩。

平法钢筋算量实训总结

平法钢筋算量实训总结

平法钢筋算量实训总结一、实训目标达成通过本次实训,我成功达到了以下目标:1. 熟练掌握平法钢筋算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相关软件进行钢筋算量;3. 了解实际工程项目中钢筋算量的应用和要求;4.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训过程中,我充分运用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包括:1. 平法钢筋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钢筋的规格和参数;3. 钢筋算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 钢筋下料长度的计算和优化。

通过实践应用,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实操技能提升通过本次实训,我的实操技能得到了以下提升:1. 熟悉了相关软件的操作和使用;2. 掌握了钢筋算量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效率;4. 增强了对于复杂工程项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问题解决能力在实训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问题,但通过不断尝试和探索,我成功解决了以下问题:1. 如何快速准确地识别钢筋图纸中的各种信息和参数;2. 如何优化钢筋下料长度,提高材料利用率;3. 如何处理实际工程项目中的特殊情况和问题;4. 如何提高计算精度和减少误差。

通过解决问题,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学会了更多的思考方式和处理方法。

五、团队协作沟通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组成了小组进行学习和讨论。

在团队协作中,我主要负责以下方面:1. 与团队成员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心得和经验;2. 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训任务;3. 及时反馈问题和困难,寻求帮助和支持;4. 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团队进步。

通过团队协作,我不仅完成了实训任务,也学会了更多的人际交往和处理技巧。

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为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方向。

在此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以及有效沟通对于达成共同目标的关键作用。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更大的个人和团队价值。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钢筋平法识图和算量(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计算公式:外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钢筋长度=(5000+2×150-2×15)+(3000+
过程
2×150-2×15)+2×15×14 = 8960
4-2-18
3.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计算
基础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在基础部位布置间距小于等于500mm且不小于两道水平
总结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 筋计算——以转角 处遇暗柱墙为例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构造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长度计算 转角墙水平分布钢筋数量计算
第一部分
剪力墙身水平分布筋计算
——以转角处遇暗柱墙为例
纯剪力墙
配筋平面图
配筋立面
1.转角墙水平分外侧钢筋
内侧钢筋
计算公式:内侧钢筋长度=剪力墙长度-保护层+弯折(15d) 计算 1号筋长度=5000+2×150-2×15+2×15×14=5690 过程 2号筋长度=3000+2×150-2×15+2×15×14=3690
分布筋与拉筋间距。
各楼层范围内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根数 剪力墙水平分布钢筋根数 = (层高-2*0.05)/间距+1
起步距离
4-2-22
计算 过程
基础底-3.4
基础内水平分布筋根数 = 2根 -1至3层水平分布筋根数=[(3000-2*50)/200+1]+[
(3600-2*50)/200+1]*3 = 73根

平法识图钢筋算量总结3000字

平法识图钢筋算量总结3000字

平法识图钢筋算量总结3000字通过二个字期对平法钢筋与识图这门课程的学习,在学习周第九周时,老师布置下来了课程设计的任务,也是检验我们专业知识学好与否的一次机会。

在刚接触到课程设计时,- 直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完成这个学习任务,看到老师发下来的图纸也不知道该从哪-根钢筋开始计算,有一一种手足无措的感觉。

没办法,为了完成了老师的任务,我仔细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在完成这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在之前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还有很多没有理解透彻的,依旧有很多知识需要巩固和加强。

每当在课程设计作业的完成中遇到瓶颈时,会用更多的时间来翻阅专业书,会不自觉地开始把每一节专业课程的知识一个个联系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我的进度很慢,但是随着对钢筋的认识越来越深,对计算公式的越来越熟悉,我的速度渐渐的加快了很多。

在课程设计中,我总结了一下课本中的知识和一些基本概念。

箍筋表示方法:(1) φ10@100/200(2)表示箍筋为φ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 |全为双肢箍。

(2) p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p10,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3) q8@200(2)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4) q8@ 100(4)/150(2)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 |双肢箍。

梁(1)框架梁首跨钢筋的计算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 =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少第二排为1:2/4+端支座错固值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一净跨长十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台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 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mS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法钢筋算量总结



目录
抗震楼层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锚固与连接总结……………………P1 抗震楼层框架梁侧面钢筋、下部通长筋总结、支座负筋总结……P2 抗震楼层框架梁箍筋与吊筋及抗震KL与非抗震KL的区别………P3非抗震楼层框架梁及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P4 抗震WKL与非抗震WKL的区别及非抗震屋面框架梁总结…………P5 抗震框支梁及井字梁、非框架梁及悬挑梁总结……………………P6 基础梁钢筋总结………………………………………………………P7 基础梁与基础圈梁承台梁基础连梁地下框架梁钢筋计算总结……P8 柱插筋计算总结………………………………………………………P9 底下框架柱钢筋及框架柱中间层钢筋总结…………………………P10 柱顶层钢筋及板底钢筋总结…………………………………………P11 板顶钢筋及板支座负筋总结…………………………………………P12 墙身水平筋及墙身竖向筋总结………………………………………P13 墙柱钢筋及墙梁钢筋计算总结………………………………………P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