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对策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调研报告五篇【篇一】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十分突出,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如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我们所面临的一重大课题。
我们**区地处**省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大沙河中游平原地区,历史悠久,20**年12月撤县设区后,总面积407.2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辖8个乡镇和1个办事处。
笔者对本院20**年—20**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整理归纳,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与对策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1、从犯罪走向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20**年占全部刑事案件5.3%,20**年占7.1%,20**年占8.2%。
且低龄化犯罪的比例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犯罪中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犯罪的行为日益增多。
20**年14—16周岁犯罪的人为0人,20**年就上升为4人。
因此,低龄化犯罪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及深思。
2、从犯罪类型来看,未成年人犯罪重点集中于抢劫等暴力性犯罪。
涉财、涉暴、涉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看,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20**年团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41.9%,这与未成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不成熟、涉世不深有关。
4、从犯罪主体的文化程度来看,未成年人的文化程度多为初中文化,20**年22名未成年人犯罪中,初中文化的12人,中专文化的6人,小学文化的3人,高中文化程度的仅为1人。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
综合起来有犯罪分子自身的原因及外界多种因素造成。
(一)未成年人犯罪自身的原因1、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征的特殊性,使之与成年人犯罪有一定的区别。
未成年人的内分泌非常旺盛,容易导致冲动,但他们的自制力又非常欠缺,容易导致犯罪,过后又非常后悔,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
2、自身文化程度低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大原因。
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成为未成年人犯罪有所提升的主要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深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原因,我所在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以下将进行详细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通过对国内多个城市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进行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特别是盗窃、抢劫、敲诈勒索、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居多,良好的道德品质逐渐消失,对社会治安治理带来极大的阻碍。
在未成年人犯罪者中,男性居多,而女性则主要出现在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行为中。
另外,犯罪年龄分布集中在15岁以下和16-18岁两个阶段,其中以16-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者居多。
二、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影响因素进行深入调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调查显示,没有家庭管教、家庭成员离异等家庭问题明显高于成年人犯罪者。
这些家庭问题会导致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责任感和道德观念受到损害,从而易于走上犯罪道路。
2. 个人原因个人原因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缺乏自信心、过多追求物质享受、独自生活等都会增加未成年人犯罪的风险。
此外,对于未成年人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节和控制不力也是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3. 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主要包括学校教育水平、周边朋友关系、社会文化环境等。
未成年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朋友圈、所在地的社会文化环境会深刻地影响到未成年人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
三、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措施为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研究制定了几项针对性的措施:1. 家庭治理要注意给予未成年人必要的管教,关爱和支持未成年人的情感需求,提高家庭氛围的质量。
2. 学校教育加强学校教育和学生心理教育,教育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倡健康、充实、积极的生活方式。
3. 社会监督加强社会监督和预防,对于常规教育难产、家庭难以管教、表现变异等问题的未成年人,要提供心理、治疗和教育等帮扶服务,增强未成年人的社会归属感和自信心。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打击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引言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然而,他们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深入探讨未成年犯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期能够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和未来。
一、未成年犯罪的问题1. 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未成年犯罪往往与社会背景和家庭环境密切相关。
许多未成年犯罪分子来自贫困家庭或单亲家庭,他们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家庭支持,容易受到社会的负面影响。
2. 偏差行为和心理问题一些未成年人可能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导致他们产生偏差行为和犯罪倾向。
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心理健康的支持,使得他们容易陷入犯罪的泥沼。
3. 社会影响和网络诱惑未成年人常常受到社交媒体和网络的影响,容易受到诱惑和误导。
虚拟世界中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念头和行为。
二、打击未成年犯罪的建议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稳定的家庭支持,对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至关重要。
家长应加强教育意识,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关系建立,并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榜样。
2. 强化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加强学校教育的质量和内容。
引入更多的课程,如法律、道德和公民教育,帮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感。
3.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对于预防犯罪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机构应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和心理抵抗力。
4. 加强社会支持和扶贫工作改善社会环境和减少贫困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关键因素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就业机会,以帮助他们改变命运。
5. 加强法律教育和执法力度法律教育对于预防未成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
加强对未成年犯罪的打击力度,严惩违法行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
未成年犯罪社会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未成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重大威胁。
本报告对未成年犯罪的现状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推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改善。
二、未成年犯罪的现状(1)数据统计根据公安部门的数据统计,近年来未成年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加。
其中,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财产犯罪和暴力犯罪占据了主要比例。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部分未成年犯罪分子出现了年龄低龄化、犯罪行为日益严重化的趋势。
(2)犯罪原因分析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不善、家暴、离异等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从而增加犯罪的风险。
- 社会环境:社会变革、城乡差距加大、价值观扭曲等社会问题,使得一部分未成年人无法适应和融入社会,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犯罪倾向。
-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学习压力过大、校园暴力等,容易导致学生情绪波动和行为异常,进而引发犯罪行为。
三、未成年犯罪的影响与危害未成年犯罪不仅给犯罪者本人带来了长期的心理和法律困扰,同时也对社会和他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会问题加剧未成年犯罪不仅是一种违法行为,更是对社会安危、社会公序良俗的严重破坏。
犯罪行为的增加导致社会问题不断加剧,给社会治安和秩序带来了压力。
(2)犯罪链条延伸未成年犯罪往往不是孤立的行为,它往往是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开始,甚至会形成犯罪链条,将更多的未成年人卷入犯罪中。
(3)犯罪者未来发展受阻未成年犯罪的记录将伴随犯罪者的一生,给他们的学业、就业和社会认同带来了阻碍,使其未来发展前景黯淡。
四、应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1)家庭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防止未成年犯罪的基础。
父母应该加强对孩子的管教,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关注他们的心理、生活状态,给予他们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2)学校教育的加强学校应当不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和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突出,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严重影响。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原因以及现有的防控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二、调研方法和范围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对象为相关从业人员、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和学校教育机构。
调研范围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未成年人犯罪。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未成年人犯罪形式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盗窃、故意伤害、强奸、贩毒、抢劫、网络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故意伤害是最常见的两种犯罪形式。
未成年人犯罪中,家庭暴力和校园欺凌案件也逐渐增多。
2.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调研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不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经济困难等因素导致的家庭失和。
(2)学校因素:学校教育体系不完善,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培养,学校暴力和校园欺凌现象较为突出。
(3)社会环境:社会传媒、网络暴力的普遍存在,未成年人对社会价值观的误解和迷失。
3.未成年人犯罪防控措施调研结果显示,目前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倡亲子关系和谐、父母责任心的加强,为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
(3)加强社会教育:建立更加健康和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管理机构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监管和治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尽早发现和处置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2.家庭要重视家庭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
3.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4.社会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不容忽视,它关乎社会的稳定和未成年人的成长。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未成年人犯罪形式多样,原因复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加以预防和治理。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本报告基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研,从犯罪率、犯罪类型、犯罪原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一、引言
二、犯罪率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2024年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整体犯罪案件的比例为15%,而到2024年上
升到20%。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新兴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更为突出。
三、犯罪类型
四、犯罪原因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调查显示有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家庭教
育问题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家庭的不和谐、家长的过度
溺爱或冷漠,都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社会环境也是影响
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
例如,缺乏良好的教育资源、社会文化风气不
健康等。
最后,个体因素也会对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影响,如自我认同、人
际关系、心理健康等。
五、对策建议
六、结论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
力来进行预防和控制。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原因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希望该报告能够对相关部门
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共同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2.赵林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现状与对策研究[J].齐鲁学刊,2024,30(4):204-206.。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度研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深度研究研究背景未成年人犯罪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未成年人是国家未来的希望,然而,一部分未成年人却因各种原因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为了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从而提出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本研究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目的1.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包括犯罪类型、犯罪率等。
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包括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
3. 探讨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
2. 定量分析法:收集近年来的未成年人犯罪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了解犯罪趋势和特点。
3. 定性分析法: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收集相关人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认识和看法。
4.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深入剖析其原因和特点。
研究内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情况犯罪类型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未成年人犯罪类型主要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毒品犯罪等。
其中,盗窃和抢劫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类型,占到了总犯罪数量的60%以上。
犯罪率近五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率从2016年的18.9%上升到了2020年的25.6%。
其中,14-16岁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最为明显,增长了30.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家庭因素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暴力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
学校因素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
学校教育方式不当、师生关系紧张、校园欺凌等问题都可能对未成年人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
网络不良信息、社会风气浮躁、贫富差距等问题都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价值观扭曲,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有效措施家庭层面1. 加强家庭教育,培养未成年人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社会问题,涉及法律、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随着社会变革和科技进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问题,分析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提供参考。
二、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及特点(一)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个体实施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涉及的罪名和犯罪手段也日益多样化。
这不仅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也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特点1. 低龄化: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逐渐降低,低龄犯罪现象增多。
2. 团伙化:未成年人犯罪往往以团伙形式出现,相互支持、共同作案。
3. 暴力化: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日趋暴力化,对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
三、现行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分析(一)法律责任界定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有明确规定,根据犯罪情节和未成年人的年龄、心理特点等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罚。
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如何界定未成年人的法律责任,仍存在一定难度。
(二)法律规定的不足1. 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律制度在立法、司法、执行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如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缺乏具体规定。
2. 处罚措施不当: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往往过分强调惩罚,忽视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矫治。
3. 执法不严:由于执法人员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执法不严、不公等问题时有发生。
四、完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对策建议(一)完善立法体系1. 制定专门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犯罪法律体系,明确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
2. 完善预防和矫治措施: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教育、矫治等方面的规定,为司法实践提供依据。
(二)强化司法实践1. 严格执法:加强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执法水平和公正性。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不仅对个人、家庭造成困扰,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深入调研未成年人犯罪情况,寻找最有效的应对措施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
二、研究目的本调研旨在了解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及其原因,进一步探讨如何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提高未成年人犯罪治理水平提供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1.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据统计,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盗窃、故意伤害、涉毒等属于轻微型犯罪,而抢劫、强奸、故意杀人等重大犯罪也时有发生。
此外,未成年人犯罪中还有网络犯罪、欺诈等非物质财产犯罪也越来越多。
2.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复杂。
经调查,主要原因包括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问题等。
家庭问题包括父母关系不和谐、父母离异、家庭贫困等;学校问题包括教育质量不高、学校治安问题、学校学风浮躁等;社会问题包括社会环境恶劣、社会价值观失衡等。
3.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未成年人犯罪的危害不容小觑。
首先,未成年人犯罪对其个人情感、道德价值观等造成深刻影响;其次,未成年人犯罪对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面效应;最后,未成年人犯罪对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造成隐患。
五、建议鉴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防治,以下建议供参考。
1.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机制,加强宣传教育。
针对未成年人体验阶段的心理特点,通过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宣传,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家庭教育,提高家长素质。
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3.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的主要教育场所,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并建立有效的心理咨询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心理问题。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
防止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防止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我们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为了深入了解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相关解决方法,特进行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2. 分析未成年人犯罪背后的原因;3. 探讨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以及文献资料研究等方法。
四、调研结果1.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盗窃和抢劫是最常见的犯罪类型;性侵犯、打架斗殴以及贩毒等犯罪行为也有所增加。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1)家庭环境因素:不良家庭环境、缺乏父母关爱以及父母离异等因素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2)教育因素: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率上升。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的不良因素,如犯罪为榜样、社会压力大等也促使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行为的发生。
3.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提高父母教育水平,加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2)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和道德意识。
(3)社会参与: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犯罪预防工作,提供更多适合未成年人发展的资源和活动。
(4)法律法规的完善:加快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维权机制。
五、调研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产生是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解决也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参与,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六、建议1.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关注和投入;2. 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3. 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和效果;4. 鼓励社会各界加强参与和支持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
七、参考文献1. XX犯罪统计年鉴;2. XX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报告;3. XX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报告。
整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对策
整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对策一、概述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和社会的稳定,需要采取措施来整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加强教育、建立有效法律制度和提供综合支持三个方面,探讨整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对策。
二、加强教育的重要性1. 教育与预防提供健全而全面的教育是整改未成年人犯罪的首要任务。
通过教育,可以向未成年人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积极向上的行为模式。
此外,还应加强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在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同时,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2. 学校与家庭联动学校是培养未成年人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的重要平台。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并与家庭联动,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也要发挥作用,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督导和引导,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增进家庭和谐氛围。
三、建立有效法律制度1. 加强立法针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完善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界定以及与其相关的司法制度,明确刑辞上当中的年龄标准和适用原则。
此外,还需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审理程序,并制定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惩戒措施。
2. 防范措施在法律层面上采取积极措施预防未成年人参与犯罪行为。
例如,加大对青少年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并通过普及知识、设立劝导机构等方式提高社会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四、提供综合支持1. 志愿服务机构鼓励社会各界组织开展志愿者活动,在社区、学校等地设立青少年辅导站点或志愿服务机构,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等支持服务。
这些机构可以为未成年人提供一种社会链接,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连接。
2. 创造就业机会对于失学、辍学或无法融入正常学校环境的未成年人,政府和社会组织应提供相关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以减少他们产生犯罪行为的可能性,并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发展和融入社会的目标。
3. 社区参与建立多元化社区参与机制,加强社区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监管和管理。
未成年人犯罪之分析
未成年人犯罪之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岁的少年在法律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体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其对策。
一、社会因素1. 经济压力一些家庭的经济压力较大,因为经济困难可能导致父母的无能为力,无法为未成年人提供足够的照顾,从而给未成年人留下了很多的自由时间,而这种自由时间很容易导致各种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能导致未成年人犯罪。
2. 社会环境不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能会导致紧张情绪无处释放,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未成年人被社会环境所影响,可能会加入一些不良组织,从而犯罪的风险也就更大了。
3. 学校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于学生人格素质、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
在这种情况下,未成年人会缺乏对于社会行为的认识,导致他们在面对社会诱惑的时候很容易失控,从而犯罪。
二、家庭因素1. 父母离异父母离异会使得未成年人经历精神的折磨,引发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犯罪。
父母离异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父母的重视。
2. 家庭关系疏离在现代社会中,父母往往为了事业和工作而忽略了家庭生活,导致家庭关系疏离,未成年人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很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最终可能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3. 家庭暴力家庭暴力是一种常见但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受害者在暴力环境中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的未成年人的思想也很容易变得扭曲,导致他们犯罪。
三、个体因素1. 青春期问题青春期可能会导致未成年人的心理紊乱,引起他们的不良行为。
青春期的问题不仅仅是生理上的问题,更是一种心理上的变化,未成年人可能会变得情绪不稳定,导致犯罪的风险增加。
2. 无知无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知识,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什么后果。
因此,引导未成年人学习社会经验和知识是防止犯罪的关键。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帮教意见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社会调查报告帮教意见
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社会调查报告,以下是一些建议和帮助意见:
1. 家庭支持:嫌疑人可能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和关注。
建议与嫌疑人的家人沟通,了解家庭背景并提供合适的支持计划。
2. 心理咨询: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面临内心的困扰和情感问题。
建议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以帮助他们解决内心问题并提供正确的思维方式。
3. 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了帮助犯罪嫌疑人摆脱犯罪习惯,建议提供教育和职业培训机会。
通过学习和技能培训,他们可以培养自尊、自信以及将来就业的能力。
4. 社区参与:为了让犯罪嫌疑人重新融入社会,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和志愿服务。
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和重新树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
5. 监护和监督:为了确保嫌疑人的改造进程,建议提供必要的监护和监督。
这可以包括指定专门的监护人或监督者,定期与嫌疑人进行会面和评估。
6. 法律教育和后续辅导:为了防止未来的犯罪行为,建议提供必要的法律教育和后续辅导。
这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犯罪行为的后果,并提供适当的预防措施。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的帮教意见应根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关键是给予他们机会和资源,帮助他们改过自新,重新融入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报告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它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伤害,还会对未成年人本身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一定的调研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并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文将从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成因及预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未成年人犯罪现状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范围非常广,包括抢劫、盗窃、打架斗殴、故意伤害、贩毒等等。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频繁发生,给社会治安和未成年人自身健康带来严重的威胁。
根据《全国未成年人犯罪检察机关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人数逐年上升,其中男性未成年人犯罪人数较高,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未成年人犯罪比例更高。
未成年人犯罪占所有犯罪案件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学生犯罪所导致。
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打架斗殴、盗窃行为,也包括了网络犯罪等新型犯罪行为。
二、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非常多样化,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三个方面。
首先,家庭因素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由于忙碌的工作生活,父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心孩子的成长,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容易使未成年人心灵孤独、叛逆、不安定。
家庭的不和谐、冷漠,父母的不良婚姻等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诱因。
其次,学校因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成因。
由于学生在学业上的压力和学习内容的单调,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衡,使他们通过抽烟喝酒、逃学玩游戏等消极行为来发泄情感,增加自我解脱的感觉。
此外,学生之间的欺凌现象也是引起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因素,如果学校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就会导致学生逃避,变得暴躁,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最后,社会因素也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成因之一。
社会环境的不良,如贫穷、犯罪率高、道德沦丧等都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形成,造成不良行为的产生。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调研报告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专题调研报告一、引言未成年人犯罪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未成年人面临的诱惑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导致一些未成年人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了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文将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二、现状分析1.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了严重影响,也对社会安全和稳定构成了威胁。
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率逐年上升,成为了社会治安的一大隐患。
2.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多种,包括家庭问题、学校问题、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家庭不和睦、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学校教育不到位、社会环境恶劣等都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之一。
三、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和建议1. 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成才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加强家庭教育,重视父母的监护和教育责任,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
2. 学校教育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对于塑造未成年人的人格和道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社会环境建设改善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于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也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合作,共同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让未成年人能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和公民,我认为,应该重视家庭教育,注重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让未成年人能够在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中健康成长。
五、总结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性问题,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家庭教育,重视学校教育,改善社会环境,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范文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问题不仅是法律界的重点研究课题,也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
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于犯罪行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责任认定和处罚,应区别于成年人。
本文将围绕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定义及特点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在未满法定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所实施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犯罪动机多样,往往与家庭环境、教育背景、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二是犯罪行为具有冲动性,往往缺乏理性思考和判断;三是犯罪后果严重,对被害人和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认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为满14周岁。
对于未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根据其违法行为的性质和情节,可以采取教育、训诫、责令家长管教等措施。
对于已满刑事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认定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时,应综合考虑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行为动机、行为后果等因素。
四、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的处罚原则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应以教育为主,通过教育引导其认识错误,改正行为;二是从轻或减轻处罚原则。
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认知能力等因素,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三是社会保护与个人发展并重的原则。
在保护社会秩序的同时,也要考虑到未成年人的成长发展。
五、未成年人犯罪法律责任存在的挑战与对策(一)存在的挑战1. 认定难:由于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有限,对其行为的认定存在一定难度;2. 证据难取: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证据往往较为薄弱;3. 教育与惩罚的平衡问题:如何既对未成年人进行必要的惩罚,又保证其能够顺利成长。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未成年犯罪是指未达到法定成年年龄的青少年参与或实施的违法行为。
在当代社会中,未成年犯罪的问题日益严重,给社会治安和青少年个人成长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有效地应对未成年犯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可以归结为社会环境、家庭因素和个人问题三个主要方面。
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紧张节奏,给青少年带来了不适应和压力。
另一方面,社会的道德价值观念淡化,青少年对社会行为规范的认同感减弱。
同时,媒体的影响也不能忽视,暴力、恐怖内容的涌入使得青少年容易受到负面示范和引导。
家庭因素是未成年犯罪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不和谐、父母缺乏对子女的教育指导等问题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特别是父母工作忙碌、缺乏对子女的关心和陪伴,容易导致青少年感到无助和失落,进而与不良朋友交往并产生不好的行为习惯。
个人问题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造成未成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尊心脆弱、自我控制能力不足、易受他人影响等特点使得青少年较容易产生冲动行为和非理性行为。
面对未成年犯罪问题,应从多个层面采取综合对策。
首先,在社会层面上,政府应加大对青少年的法律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推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提升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培养积极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对暴力和恐怖内容的管理与抵制。
其次,在家庭层面上,父母应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关心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父母要做到关爱有度,既不能过分溺爱,也不能过分严厉。
在家庭中,父母应是子女的良师益友,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指导,让青少年感受到温暖与关爱。
此外,学校和社区也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加强师生信任与沟通,提供全面的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社区可以组织各类社会活动,为青少年提供安全、健康的娱乐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适应社会规范。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1.家庭因素: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可能存在问题,如家庭矛盾、父母
离异、父母缺少对子女的关注和支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未成年人产生
反常的行为。
2.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行为产生影响,如网络暴力、恶劣的校园氛围、犯罪文化等等。
3.心理因素: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可能成为犯罪的原因,如自闭症、注意力不足、抑郁症等等。
针对未成年犯罪的对策可以包括:
1.家庭教育:加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培养其正确的价值
观和行为准则,以改善家庭环境和减少犯罪发生。
2.学校教育:加强学校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未成年人自
我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社会关怀:加强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未成年人犯罪
的原因,提供心理咨询、社会援助等服务,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4.犯罪惩罚:对于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从轻或
减轻处罚,同时对其进行辅导和教育,帮助其纠正错误思想、重建价值观
和人生观。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调研报告
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调研报告题目: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调研报告引言: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预防和管理未成年人犯罪至关重要。
通过调研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
本报告旨在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进行调研和分析,了解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表现、原因以及对策。
通过文献资料收集、案例分析以及专家访谈的方式,对该问题进行全面调研。
二、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表现:1. 犯罪周期短:相对于成年人而言,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周期相对较短,很快就可能再次犯罪。
2. 类型多样: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类型丰富多样,包括盗窃、抢劫、贩毒、打架、网络犯罪等。
3. 多次犯罪:相对于初犯的未成年犯罪者,重新犯罪的未成年人犯罪次数多、频率高。
三、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原因:1. 家庭环境:不稳定的家庭背景、缺乏监护人关爱、家庭暴力等问题,容易导致未成年人重新犯罪。
2. 教育问题:教育资源不足、学校环境差、违法犯罪信息泛滥等,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产生不良影响。
3. 社会压力:未成年人面临的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以及人际关系压力等社会因素,增加他们重新犯罪的风险。
四、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对策:1. 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教,提供充分的关爱和支持。
2. 学校教育: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教育,推进道德教育的全面发展。
3. 社会支持:增加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帮助和支持,建立相关机构和项目,提供心理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
4. 法律制度:完善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制度,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判决和辅导措施,帮助未成年人走上正道。
结论: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原因与家庭、教育、社会等多个方面相关。
应该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教育,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完善法律制度,提供个性化的判决和辅导措施,以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发生。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违法犯罪问题调研报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向城市转移,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有效的监护,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中违法犯罪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深入了解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我们进行了此次调研。
一、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现状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实地调查,我们发现留守儿童违法犯罪呈现出以下特点:1、犯罪数量呈上升趋势近年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数量有所增加,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中的比例逐渐上升。
2、犯罪类型多样化涉及盗窃、抢劫、故意伤害、聚众斗殴等多种类型,其中盗窃和抢劫等财产型犯罪较为突出。
3、犯罪年龄低龄化不少留守儿童在 14 岁以下就开始有违法犯罪行为,且初次犯罪的年龄越来越小。
4、团伙犯罪增多留守儿童往往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引导,容易在同龄人中寻找归属感,从而形成犯罪团伙。
二、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原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教育和引导,导致孩子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学校教育不足部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匮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注和法制教育不够重视。
3、社会关爱不够农村地区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机制不健全,使得他们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4、自身心理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导致他们通过违法犯罪来寻求刺激或发泄情绪。
三、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影响1、对个人的影响留守儿童一旦违法犯罪,将给自己的未来发展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学业中断、就业困难、社会歧视等。
2、对家庭的影响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破坏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3、对社会的影响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增加社会治理成本,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预防留守儿童违法犯罪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增加与孩子的联系和沟通,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同时在返乡期间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事情日趋严峻,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
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同时浮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具亟待解决的咨询题。
怎么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做好未成年人培养教育工作是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命运及民族兴衰的大事。
解决那个咨询题,必须对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中所表现的一些规律性、特点及进展趋势,有基本的、科学的估价,来探求犯罪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咨询题的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及特点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进展以及社会结构从传统向现代的迅速转型,未成年人的成长也经受着巨变中社会环境变化的别断考验。
社会日子中各种矛盾彼此相互作用,引发犯罪的因素日趋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严重,诸多社会消极现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和进展都将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妨碍。
而且从犯罪的主体、类型、手段等诸方面看,差不多彻底超出了往常那种小偷小摸、小流氓式的打架斗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值得注意的趋势迹象。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要紧有以下特点:(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趋向低龄化方向进展。
由于发育年龄提早和频繁同意别良文化妨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早了2至3岁。
近年来,别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峻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趋增多。
(二)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要紧形式。
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
结伙作案,共同犯罪的多,由于未成年人作案时具有严峻的恐怖心理,躯体状况也别及成年人,所以形成了团伙作案的特点,即可互相壮胆,又便于人多势众给被害人造成威胁。
实施单个未成年人所别能完成的犯罪过程,此特点多以抢劫犯罪表现更为明显。
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差不多形成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雏形。
这种团伙假如被别法人员掌握和操纵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乘效应。
(三)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犯罪作案的手段呈现暴力化、凶残化。
未成年人犯罪,在过去可能仅是小偷小摸等,很少有严峻犯罪。
但是近年来发生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凶杀、抢劫、强奸、有意损害等暴力型犯罪案件别断增多,同时暴力程度别断加深,对社会的危害越来越大。
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别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泯灭证据而灭口。
二、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要紧原因(一)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别够成熟,自控能力差是最要紧的原因。
具体表如今:首先,自我中心意识太强。
如今的未成年人,不少是独生之女,他们长期日子在“大伙儿围着转”的环境中,加之部分家长的溺爱、娇惯、尽量满脚他们的各种欲望和要求,结果使他们逐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随心所欲、任性、自私、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觉,很少甚至别顾及他人的利益,争强好胜但缺乏进取心和责任感,甚至为达到目的而别择手段。
其次,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如今的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一帆风顺,没有遇到过什么大的挫折,心理承受挫折能力特别脆弱,稍遇别顺时,往往表现出过分的失望,自暴自弃,假如别加以正确引导,很快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最后,好逸恶劳、依附性强而自理能力极差。
不少未成年人向来日子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优越家庭环境里,从小养成了鄙视劳动、厌恶劳动的别良适应。
日子上依靠性强,自理能力差。
所以,一旦当他们赖以日子的经济来源丧失,无法满脚其需要时,就会用违法犯罪行为去维持其好逸恶劳的适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别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及学校育人教育的力度别够是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一具重要方面。
家庭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未成年人一辈子活的最重要的外部环境,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妨碍最为巨大。
家庭教育功能失调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占半数以上。
一
是父母离异或一方死亡造成家庭结构残缺而弱化了对子女人教育,这些孩子感觉别到家庭的温暖,容易形成孤僻、自卑、暴虐等性格,极易受别良妨碍误入歧途。
二是有的家长教育子女别说究方式办法:要么简单粗暴,对孩子期望值太高,只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未成年人性格、品德、道德情操的培养,造成未成年人的随意性和逆反心理,要么溺爱娇宠,当孩子犯了罪就千方百计包庇寻人开脱,使其养成自私任性的性格,一旦个人欲望得别到满脚就有可能以非法手段得到满脚;还有的家长对子女放任自流或无力管教而造成其性格孤僻冷漠,容易在别良习气和他人妨碍下引发犯罪行为。
并且学校教育的偏差也是造成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
一方面是因为学校重升学轻法制,单纯以考试成绩将学生分类,极易挫
伤成绩较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在于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一些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较为薄弱,别注意关怀学生的全面成长,对发生的咨询题也大多采取别正确的办法处理。
或者姑息纵容,或者以罚带教,随意批判甚至打骂学生,别仅别能有效解决学生存在的咨询题,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仇恨心理。
(三)社会上存在的一些别正之风的妨碍及帮教体系别够成熟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的犯罪别容忽视的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展,一些别良思想也随之抬头。
色情文化、拜金主义、读书无用论等等别良社会思潮严峻妨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一些新闻媒体对此又别负责任地进行报道导致未成年人思想混乱,加之一些宣传凶杀、暴力、色情内容的书刊、站、影视作品大量浮现,严峻伤害和腐蚀着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我区未成年人犯罪者中的绝大多数日子在文化教育程度别高的家庭中,一些成年人别注意自己的言语行动,在基层组织热衷于进展经济而治安治理相对薄弱的事情下,未成年人极易受其妨碍。
改革开放深化进展至今取得了瞩目的成绩,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浮现了越来越多的下岗职工、辍学学生、外来人员及刑满释放人员,这些人加入到无业人员的行列,使得未成年人的治理更加社会化和复杂化,而现行社会帮教手段明显滞后,缺乏自上而下,互相协调,运转自如的治理络,缺少必要的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特别是防止刑满释放未成年人再犯罪的帮教措施,必定会造成社会治安隐患。
三、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一)加强家庭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综合素养。
如前所述,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子女良好品德、健全人格的形成及其重要。
为此,家长首先应当严格要求自己,为子女做表率,用正确的言行妨碍孩子。
做到宽严有度,教子有方,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的好老师、好朋友,使孩子真正体味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这就要求家长要努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一辈子观、价值观,使他们可以以健全的人格自觉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别良的思想腐蚀。
并且,学校要真正把基础教育作为塑造中小学生健全人格的要紧方面。
逐渐改变只重分数、应试教育的别良倾向。
学校要在传播文化知识、提倡素养教育的前提下抓好内部精神文明教育,让学生学习做人。
其次,学校应当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实施。
惟独如此,他们今后才有可能成为对祖国有忠心,对集体有爱心,对家长有孝心,对社会有责任心的高素养公民。
(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完善法律法规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探究未成年人爱护的新道路。
针对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的现状,公安、文化、工商等有关部门应当各司其职,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监管,对社会上尤其是学校身边的娱乐场所进行整治,加强对吧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各种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立法部门应当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从现实动身,依照新阶段未成年人犯罪浮现的新事情、新特点制定法律,同时降实法律的具体实施,切实操纵未成年人犯罪发生。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和劳动用工部门应当下大力气解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和安
置等咨询题。
社会保障部门与执法部门协作,共同搞好未成年人爱护工作,努力构筑社会化预防机制。
(三)检察机关应当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注意工作的方式办法,并且操纵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起诉。
虽然上述各项措施基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良好措施,只要切实降实,能够从全然上起到减少甚至防止未成年人犯罪的作用。
但是别可否认,现实中仍然存在许多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这就为司法部门的工作提出要求。
作为检察机关,应本着“教育、感化、挽救”以及“教育为主,惩处为辅”的原则加强未成年人公诉制度的改革完善。
有经验丰富的检察官负责此类案件,能够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捕诉合一,试行“捕、诉、防”一体化模式,以关心的态度和温暖的言语感化有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做好思想教育和转化工作。
尤其是能够试行对未成年人轻刑犯罪别起诉制度,推进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