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五周导学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第五周导学案

三年级语文第五周导学案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课后反思:熟读自然就能成诵。

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课后反思:学生能理解诗的意思,并能背诵,但默写很多学生还出现错别字。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课后反思:学生能理解诗的意思,并能背诵,但默写很多学生还出现错别字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课后反思:首先让学生自学生字,然后用各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

既能帮助理解,又能帮助记忆。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课后反思:对课文中的新词,我将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
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

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

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
积累
陶湾小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导学案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主备人刘凡执教人刘凡。

导学案模板设计

导学案模板设计
4、有效训练
A级
作业本1-6题
B级
我的问题
五、课后练习
学生学案
一、探究新知
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表现作者对敬业与乐业观点、看法的语句。
2、自学检测
提问1:在这些表达作者的观点里面,你觉得哪一句话最能够反映出作者的写作意图?
提问2:围绕这一观点,作者先后谈论了哪几个问题?
3、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文中“业”的含义?
(2)结合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是怎样的
(3)课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又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讨论一下,对这个问题究竟应该怎么看。
(4)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依据作者的这一标准来衡量,你能从身边也发现一两位这样“天地间第一等人”吗?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我们中学生该如何去做。
导学案模板设计
学期
上学期
年级

科目
语文
学时
3
主备教师
邱彤
备课教师
曹霞、贺青、李颋、周耀煌课题源自敬业与乐业学习内容
学习
目标
知识与技能:1.理解积累“敬业乐群、安居乐业、断章取义、不二法门、言不及义、亵渎、强聒不舍”等词。
2.体会演讲词的文体特点。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1.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述自己的观点。(重点)
2.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

三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目标本导学案的目标是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研究,学生将能够:1. 掌握基本的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知识;2. 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良好的写作惯,并能够写出简单的文章;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内容本导学案覆盖以下几个主要内容:1. 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拼音的发音规则,以及常见偏旁部首的意思和用法;2.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短文和问题回答,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练:锻炼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如写信、写日记、绘画说明等;4. 创意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参与创意思维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目标与评估在本导学案的研究过程中,学生将会完成各种研究任务,并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 课堂练:学生会在课堂上完成相关的拼音、偏旁部首、阅读理解和写作练的任务;2. 作业:学生将会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包括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写作练等;3. 测验:为了检验学生的研究效果,会进行一次研究成果的测验。

研究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本导学案提供以下研究资源:1. 教科书:学生将使用教科书进行相关知识的研究;2. 练册:学生可以通过完成练册上的练来巩固所学知识;3. 短文:教师将提供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短文,并编写相关的问题;4. 写作指导:教师将向学生提供一些写作的指导,并给予反馈和建议。

时间安排本导学案的研究时间为一个学期,具体的研究安排如下:1. 第一周: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研究;2. 第二周:阅读理解训练;3. 第三周:写作练;4. 第四周:创意思维训练;5. 第五周:复和测验。

总结本导学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

通过教科书、练习册、短文和写作指导等资源,学生将能够掌握拼音和偏旁部首的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写作习惯,并锻炼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和测验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得到反馈和检验。

部编版六上第5单元导学案

部编版六上第5单元导学案

南津实验小学目标导学案部版编六上语文(上册)编制人:成姗孙警审核人:胡琳姓名:学习小组:使用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上午第节15夏天里的成长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二、【自主学习】家长检查合格后签字:组长检查合格后签字:1、用上网,查工具书等方式,搜集毛泽东的资料,写作背景。

2、自学生字词,说一说自己识记生字字音字形的好方法。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理解词语的,结合课文说出词语的意思。

4、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5、读完课文后,我还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我想记下来,上课与同学讨论。

三、【合作探究】任务一: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吗?细读课文,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任务二:一边读一边画,在细读的过程中,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把它画出来,试着小组内解决。

四、【拓展提升】1、我很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我要把他们都抄写并背下来。

(积累本上)2、这节课我学会了:3、这节课我懂得了:五、【目标检测】(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夏天,到野外去。

田里的甘zhe()秧苗正在茂盛生长,人们好像看到它长成小树干一般粗壮的样子。

雨后才几天,山脚下的岩石上长满了绿色的tái xiǎn()(),连石头fèng()里都是,绿绿的一片,像是有人用彩笔把石头涂绿了一样。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季节()的声音()的泥土()的瀑布()的希望()的谚语(三)、辨字组词。

鲜()庶()在()藓()蔗()茬()暴()逢()害()瀑()缝()割()(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句子中的括号里。

活生生看得见飞快跳跃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的长,()的长,()的()的长。

像连几乎也2.最热的时候,()铁路的铁轨()长,把接茬地方的缝儿()填满。

柏油路()软绵绵的,()是高起来。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导学案、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套导学案、教案

1社戏课题社戏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词语。

2.了解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

3.感知内容,感悟中心过程与方法1.学习作者根据文章中心的需要妥善安排详略的写法。

2.体会景物描写对表现人物心情乃至全文中心的作用。

3.揣摩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词语的准确生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劳动人民的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学习作者热爱童年、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2年10月。

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的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

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

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社戏》就是鲁迅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

小说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写了“我”二十年来三次看戏的经历:两次是辛亥革命后在北京看京戏,一次是少年时代在浙江绍兴小村庄看社戏。

课文节选的是在家乡看社戏的部分读准字音惮.(dàn)踱.(duó)棹.(zhào)归省.(xǐnɡ)行.辈(hánɡ)凫.水(fú)橹.(lǔ)旺相.(xiànɡ)撮.(cuō)桕.树(jiù)怠.慢(dài)篙.(ɡāo)磕.(kē)潺潺..(chán)弥.散(mí)蕴.藻(yùn)家眷.(juàn)蹿.(cuān)撺掇..(cuān duo)辨清字形理解词语乐土:安乐的地方。

消夏:消除、摆脱夏天的炎热,避暑。

怠慢:冷淡;客套话,招待不周。

惮:怕,畏惧。

自失:(听得出神)忘了自己。

棹着:划着。

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辈:排行和辈分。

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庖丁解牛》导学案(教师版)

《庖丁解牛》导学案(教师版)

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师版〕班级使用时间第周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把握翻译技巧。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知识·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庄子》现存33篇:《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与后学之手。

二、关于课文出处这篇课文是《庄子•养生主》里的一那么寓言。

题目是后来加的,原意是讲养身之道。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

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反映了没落阶级消极遁世的思想情绪。

庄子善于讲寓言故事,在感性的形象和有趣的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深意。

在本文中,庄子的本意是要用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那么,如何理解庄子的养生之道?关于养生主的解释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

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那么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中的寓意,那么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

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

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效劳,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

与童话中的夸相比,寓言的夸往往是着眼一点,不与其余。

将相和导学案最新

将相和导学案最新

附赠材料优秀的教学是练出来的在上一堂课里,你已经学会了区分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的区别。

现在,我们还要继续巩固这一概念。

在高效教学法和低效教学法之间,是否存在一个灰色的中间地带呢?是的,这个灰色地带确实存在。

如果能带领那些还不够高效的教师们进人这一中间地带,那也是很大的进步。

当然,本课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出教师的最大潜力,以最终实现高效教学。

如果能成功做到这一点,那么你最终会发现学生的表现有了显著的提高。

显而易见,教师能力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表现。

教师越优秀,学生的表现就越好。

课程:首先,我们回顾一下上一节课所学的如何区分高效和低效教学上一节课,我已经要求你总结出自身存在的弱项,并且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今天,请你仔细思考,在下面列举的教学情景中高效和低效的教师将如何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高效教学与低效教学实践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和其他学生聊天。

他这个举动非常明显,必须及时制止。

面对这个情形时,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在课堂上不断发出声响,这个声音越来越吵,并且影响到了班级里的其他学生。

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总是没有完成课后布置的家庭作业。

对这个学生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一个学生总是随便讲话。

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她讲话,同学们在做课堂练习的时候她讲话,午餐之前大家都应该安静等待的时候她也在讲话,在类似的其他场合她也经常随便讲话。

面对这个情形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学校准备开展一个新的教学项目,大家都不清楚这个项目效果如何。

为了顺利实施该项目,部分教师将被挑选出来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很可能十分艰苦。

面对新项目的挑战,低效的教师会如何应对?高效的教师又会如何应对?当你回答完这些问题时,你一定会明白:高效的教师一定是个冷静、专业、细心的教师。

你愿意做这样的教师吗?如果愿意,那么就拿出你的实际行动来吧! 实践:将你今天的感悟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你意识到,自己之前的处理方式哪些是低效的手段,哪些是高效的手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沁园春+长沙》导学案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导案主备人:冯亮、宋亚静使用时间:第一周(9月1日)【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一些体裁信息。

2.品味关键词语,体悟词中描写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3.把握词作的情感脉络,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重点难点】1.把握词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及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2.指导学生掌握鉴赏诗词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

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作品:文章:《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诗词:《七律·长征》、《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2.写作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晚秋。

1925年春天,毛泽东回到故乡韶山,一边养病,一边开展农民运动。

后来他离开韶山,去广州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中经过长沙,重游了橘子洲。

其时,毛泽东欣赏着湘江上美丽动人的秋景,回忆起昔日的革命好友,又联想到当时的革命形势,便写下了这首词。

诗歌鉴赏系列:5贬谪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系列:5贬谪诗 教案-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赏析: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语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二联感叹旧友凋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三联展示的却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陈代谢的进化思想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在手法上,它则将诗情、画意、哲理熔于一炉,以形象的画面表现抽象的哲理,旨趣隽永。尾联顺势而下,请白氏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1)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2)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é)。(3)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4)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5)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5课《滕王阁序》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江门市第一中学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5课《滕王阁序》Word版含答案

编制人:王旭东审核人:李慧【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骈文的文体特点;了解相关文言知识及文学典故;学习本文优美的语言,背诵二、三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文意的理解体会语言的凝练优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

【学习重点】品味语言【学习难点】理解作者复杂的情感【知识链接】1.关于“序”序,文体的一种。

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2. “骈文” 及其特点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

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也就是讲究排比、对偶;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声韵要求严格;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3.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分别是: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

【自主学习】1、关于王勃和写作背景王勃(650—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王勃才华早露,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援朝散郎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侍读,两年后因一篇《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因擅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阎某在滕王阁上欢宴群僚和宾客,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两个月后,王勃渡海溺水,英年早逝,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回繁华》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回繁华》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梦回繁华》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1.浏览课文,把握段意,明确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结构。

2.细读重点段落,通过比较阅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

3.结合拓展资料,在了解《清明上河图》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时,激发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课前学习任务】1.浏览勾画明结构。

通读全文,采用浏览的方式,画出各段中对结构或内容起关键作用的句子,并说明选择此句的原因。

【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比较阅读品语言1.比较阅读《梦回繁华》第4段与选段 1,找出各自的主要说明方法,并体会其作用。

【选段 1】长卷为淡墨设色绢本,高 20.8 厘米,横 528.7 厘米,绘人物五百余(一说八百余,恐怕还得仔细盘点),牲畜近百,树木近二百,洵为中外绘画史上煌煌巨制。

打开卷轴,东京郊外的菜园风光,汴河运输的忙碌景象,街头市肆的热闹气氛,扑面而来。

观画人恍如身入汴京,置身车水马龙之间,过虹桥,入城楼,街上人烟稠密,店铺作坊,客栈民居,错杂毗邻;骑马、坐轿、拉车、挑担者纷至沓来,车船轿担的细枝末节,牛马驴驼的形神动作,士农工商、男女老幼各色人等的打扮举止,无不勾画的惟妙惟肖,城市生活的众生相跃然纸上。

《清明上河图》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以不断移动视点的办法,即“散点透视法”来表现有关景象,大到原野、河流、城郭,细到舟车上的部件、摊贩上的商品、市招上的文字,和谐的组成统一的整体,繁而不乱,长而不冗,布局分明,结构严谨。

——《<清明上河图>与<东京梦华录>》2.阅读《梦回繁华》第 4 段,找出本段中包含的四字短语。

学习任务二:拓展阅读析情感请结合链接材料,深入体会题目“梦回繁华”的含义。

“链接材料”卷首,在乍暖还寒的景象中,寒林萧瑟,行人瑟缩,一匹惊马进了闹市,引起了周围一阵慌乱,预示着繁华的汴京城将有种种不测。

全卷中心段的情节是即将平息的一场交通事故,这起严重险情的直接责任者是几个纤夫。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班级:任课教师:编写:七年级语文教研组唐河县星江中学目录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2)第一单元瞻仰名家风采 (7)1.邓稼先 (8)2.说和做 (15)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23)4.孙权劝学 (28)写作:写出人物的精神 (36)第二单元感受爱国情怀 (41)5.黄河颂 (42)6.最后一课 (48)7.土地的誓言 (58)8.木兰诗 (66)写作:学习抒情 (74)综合性学习:天下国家 (79)第三单元品味人间真情 (83)9.阿长与《山海经》 (83)10.老王 (89)11.台阶 (96)12.卖油翁 (102)写作:抓住细节 (106)第四单元追求道德高度 (109)13.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110)14.驿路梨花 (114)15.最苦与最乐 (118)16.短文两篇 (125)写作:怎样选材 (134)综合性学习孝亲敬老,从我做起 (137)第五单元感悟人生哲理 (142)17.紫藤萝瀑布 (143)18.一棵小桃树 (148)19.外国诗二首 (152)20.古代诗歌五首 (160)写作:文从字顺 (168)第六单元探索自然科学 (172)21.伟大的悲剧 (172)22.太空一日 (178)23.带上她的眼睛 (183)24.河中石兽 (187)写作:语言简明 (194)综合性学习我的语文生活 (200)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一、教材分析七年级下册分六个单元,依次安排了杰出人物、家国情怀、平凡人物、中华美德、写景状物、探险与科幻六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单元安排的是以杰出人物为主题的课文。

这些课文,有鞠躬尽瘁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博学伟大的民主战士闻一多,有为人类奉献精神食粮的文学艺术家鲁迅先生,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侧重地写出了名人的气质、品格和生活道路,颂扬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四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第五周课题2 23.3.2

第五周课题2 23.3.2

23.3.2实践与探索(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难点1、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教材分析:(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学情分析:本节课的问题着重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并且重在学生对探索过程的参与和体验。

要让每个学生都要结合图形算一算,充分体现课程标准中“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

学法指导:素质教育和新的教改精神的根本是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生的参与意识,使每一个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因此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情感因素,使学生完全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

⑴在复习引入时要注意每个学生的反映,对预备知识掌握比较好的学生要用适当的方式给予表扬,掌握差一些的学生要给予鼓励和适当的指导,使每一个学生愉快的进入下一个环节。

⑵学生自主学习时段,要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和学生的层次采取适当的方式对需要帮助的学生给予帮助,中上等的学生可以启发,中等的学生可以与他探讨,偏后的学生可以帮他分析。

学习准备:课本、导学案学习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自主探究:1、有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上的数学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3,这两个数位上的数字之积等于这两位数的27,求这个两位数。

(这个两位数是63)2、如图,一个院子长10cm,宽8cm,要在它的里沿三边辟出宽度相等的花圃,使花圃的面积等于院子面积的30%,试求这花圃的宽度。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怀疑与学问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3.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顾颉刚(1893—1980),历史学家,江苏苏州人。

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

他在研究工作中,善于怀疑与辨伪,有不少创见。

编有《古史辨》,著有《汉代学术史略》《史林杂识初编》等。

2.积累字词(1)注音譬.(.).如虚妄.()停滞.()儒.家()懒惰.()(2)解释词语①虚妄: ②不攻自破:③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④辨伪去妄:⑤墨守:课堂探究案一、新课导入: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国当代有一位著名的史学家叫顾颉刚,他幼年读的书多,知识面广,并且读书时就不肯盲从前人之说,敢于提出疑问,因此特别喜欢考证。

有一次,他看见一个饭碗,上面画着许多小孩,有的放纸鸢,有的舞龙灯,有的点爆竹,题为《百子图》。

他知道文王有100个儿子,以为这一幅图画的是文王的家庭,就想考证一下文王的儿子。

他从常见的书中只得到武王、周公等几个人。

他很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个名人儿子竟如此难考证。

后来才知道文王百子说是从《诗经》中来,只是一种谀颂之词,并非实事。

这就是做学问。

我们在学习中要心存疑问,勇于提问,不耻下问,随时反问,善于提问,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顾先生的一篇议论文——《怀疑与学问》。

(二)整体感知读课文,熟悉内容,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或归纳文章各自然段的段意。

(三)深层探究1.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两个分论点。

2.分论点的提出有什么特点?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四)课堂小结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分设了两个分论点,分层次地进行论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第五周课题4导学案

第五周课题4导学案

23.3实践与探索(4)学习目标:1、使学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

2、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过程,领悟数学建模思想,体会如何寻找实际问题中等量关系来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3、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感知方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交流互动,逐步培养合作的意识及严谨的治学精神。

学习重难点:重点: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寻找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说一说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做一做某钢铁厂去年1月某种钢产量为5000吨,3月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二、课上探究:活动一:数字问题自主探究:填一填:1、如果个位数字、十位数字、百位数字分别是a、b、c,则这个数为;2、用n(n为正整数数)表示连续两个偶数,;合作交流:1、一个两位数等于它的两个数字积的3倍,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小2。

设十位上的数为x,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也可表示为,由此可得到方程。

2、若两个连续的奇数的平方和为34,那么这两个奇数分别是多少?活动二:工程问题自主学习:1、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2、甲乙两人各加工180个零件。

由于甲每小时比乙每小时多加工10各零件,因此甲比乙少用了1个小时完成了任务。

若设乙每小时加工x个零件,则可列方程为()A、180180110x x-=+B、180180110x x-=+C、180180110x x=++D、180180110x x=-+合作探究:甲、乙两支工程队完成某项工程,若两队同时开工,12天就可以完成工程;乙队单独完成该工程比甲队单独完成该工程多用10天。

问单独完成此项工程,乙队需要多少天?精讲点拨:注意:一是要对原方程进行检验,二是要对题意进行检验。

活动三:行程问题自主探究:如图,某海关缉私艇在点O处发现在正北方向30海里的A处有一艘可疑船只,测得它正以6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东方航行,随即调整方向,以75海里/时的速度准备在B处迎头拦截.问经过多少时间能赶上?合作探究:甲、乙两城间的铁路线长为1600千米,经过技术改造,列车每小时提速20千米,行驶完全程的时间减少了4小时,已知铁路在现有条件下的安全时速为140千米/时。

2019-2020年四年级第四、五周语文导学案

2019-2020年四年级第四、五周语文导学案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作者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
教师指导归纳、完成练习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读第二次写景的部分,读出柔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讨论研究完成
学习
反思
审阅签字
月日
龙门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草原》
年级学科
四年级语文
教师指导归纳、完成练习
走进
生活
拓展
延伸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讨论研究完成
学习
反思
审阅签字
月日
龙门学区高效课堂导学案
课题
《中国结》
年级学科
四年级语文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
主备人
曹永成
授课教师
司小梅
学习
内容
课本24—25页内容
学习
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文章中的句子.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体会各民族的深情;激发学生多民族感情的理解,以及感谢。
激趣导入
同伴
互助
小组
合作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作者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学生汇报。
组织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
点拨
释疑
解难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重难点
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把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班级同学的家庭成员,学会用正确的语言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

2.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3.能够用适当的语言描述人物特征和性格。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写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意思。

2.用正确的语言尊重同学之间的差异。

3.描述人物特征和性格,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

2.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相关课文。

2.教师准备课堂教学用的多媒体设备。

3.教师准备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4.学生预先布置家庭作业,准备个人见解和描述。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复习并导入本单元主题,引发学生思考。

2.学习课文:教师呈现课文内容,重点解读课文中的生词短语。

3.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4.课内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人物的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检测:通过口头问答或小测验方式,复习前一课时内容。

2.学习进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

3.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彼此了解彼此并形容对方的特点。

第三课时1.复习联系:复习前两节课内容,加深学生理解。

2.审视反思: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性格特点,反思是否有可以改进的地方。

3.展示分享: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思想,画像自己和家人。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2.描写自己的家庭成员,用正确的语言尊重他人差异。

3.准备下节课分享自己的作品。

以上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具体的教学过程以实际情况为准。

《我爱故乡的杨梅》 导学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 导学案

《我爱故乡的杨梅》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3、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的特点。

(2)体会作者对故乡杨梅的喜爱之情。

2、难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圈点批注法:在阅读过程中,对描写杨梅特点的语句进行圈点批注,加深理解。

3、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杨梅的?(二)课堂学习1、导入新课同学们,水果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水果的文章——《我爱故乡的杨梅》,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他故乡的杨梅的。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杨梅写了哪些内容?(2)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课文主要写了杨梅树和杨梅果。

3、精读课文,感受杨梅的特点(1)杨梅树①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杨梅树有什么特点?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春天,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这句话说明了杨梅树结果早。

“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

”通过“贪婪”“吮吸”“欢笑”等词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杨梅树在春天充满生机的样子。

(2)杨梅果①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至六自然段,思考:杨梅果有哪些特点?②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形状:“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

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作者先写杨梅的形状是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然后写杨梅身上的刺的变化。

颜色:“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苏红的画》第一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3.通过读课文,我能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我会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学习难点:我能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导学过程:一、我会预习1.通过读课文,你发现图上什么地方画得最有趣?为什么画上多了一只小花狗呢?这只小花狗是怎么来的呢?2.我会读端详评奖花斑懒洋洋动脑筋二、课堂检测1.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并回答问题。

2.我会读词语。

三、自主学习1.指生有感情地来读一读这篇课文。

边读其他同学边思考:苏红为什么哭?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爸爸是怎样让坏事变成好事的?在文中划一划,并写下来。

四、合作学习1.课文中两次出现“满意”,这两次“满意”有什么不同?出示两个带“满意”的句子,师引导体会。

①苏红满意地端详着自己画的《我家的一角》,这幅画明天就要参加评奖了.②苏红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

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旁,给画增添了不少情趣。

苏红满意的笑了。

小组交流,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两次“满意”的含义。

2.同学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这幅画能的一等奖呢?如果你是评委,你会怎么评这幅画呢?3.想一想,苏红和爸爸是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请写下来。

并与小组同学交流体会。

4.读读写写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

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五、扩展延伸1.同学们,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2.今天的故事又给了你怎样的启发呢?六、实践活动回想一下自己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简单的写写,讲给小伙伴听一第7课《苏红的画》第二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第7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

2、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感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的词句。

学习难点:学写田字格中的10个字。

导学过程:一、家庭学习1.先读课文,再填上合适的词语。

()地笑()地说()地看()地哭()地趴着2.我会读苏详催趴梯并3.我会组词幅()评()福()坪()详()洋()二、课堂检测师生合作检验家庭预习三、合作探究1.朗读课文,想一想苏红和爸爸是怎样把坏事变成好事的,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交流用自己的话简单的写下来。

2.积累句子把你喜欢的词语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把这些与你的学习伙伴分享一下。

四、指导书写参评奖拾另及梯增并脑1、我会读歌诀识字:详:说话温柔的小羊,让人喜欢端详。

梯:小弟弟真淘气,上上下下爬木梯。

字谜识字:并:关字下面天一走,开字就来帮把手。

斑:二王左右站,中间文出现。

熟字换偏旁识字:福--------幅坪----------评熟字加(减)偏旁识字:(赖)+(忄)=懒(八)+(足)=趴(崔)+(亻)=催(级)—(纟)=及2、指导书写把上面的字分类左右结构:上窄下宽:上下结构:独体字:3、写出及字的笔顺及4、我会组词参()拾()评()另()及()并()梯()脑()五、我会写2.在小组内读一读,说一说写的怎么样。

第8课《聪明的小高斯》第一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的说话。

3.通过小高斯巧算数学题的事,我知道在学习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学习难点:通过小高斯巧算数学题的事,我知道在学习中要细心观察、善于思考。

导学过程:一、预习提纲1、我能通过读课文知道8岁的小高斯是怎样做这道题的呢?试着写一写。

2、我知道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二、课堂检测1、我能把课文读通顺。

指生读文并回答问题。

2、指生汇报有几个自然段。

三、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把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反复连读。

2.同桌合作朗读,互相纠正字音。

3.指名逐段读文,师生共同点评。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第3~5段,找出体现小高斯聪明的词句并写下来。

2.细读第7段,想一想:小高斯的算法和其他人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3默读课文,找出老师对小高斯态度变化的词语。

老师引导归纳:不耐烦→大吃一惊→怀疑→震惊→惊喜小组讨论:老师的态度为什么发生变化?学生汇报。

4.合作研读第8、9段,说一说小高斯为什么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⑴因为小高斯爱动脑筋、善思考。

⑵因为小高斯有位了不起的老师,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与鼓励小高斯。

四、品读课文,升华情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细细品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重和对小高斯聪明才智的赞扬。

五、课堂检测1、找出文中表示态度的词语2、我能用“因为…….所以……”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①就连他自己也用了一个多小时,算了三遍才算对的。

②他怀疑以前别人教小高斯算过这道题。

③他不禁大吃一惊,简直不敢相信。

④这样复杂的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了很短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

第8课《聪明的小高斯》第二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2个字,会写8个字。

感受“刚刚”、“惊讶”、“鼓励”等词语对于文章表情答意中的作用。

2、感情朗读课文,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通过故事的学习,使学生明白高斯不是天才,像高斯一样做事勤于动脑思考,善于发现规律。

学习重点:认识本课生字,会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习难点: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我会预习1、我会给字注音()()()聪砌励()()()序敏捷二、课堂检测指生读三、师生探讨,加深理解1、自己读课文第二段,小高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2、我们设想一下,小高斯如果按照老师的要求一个数一个数地加下去,会怎样?3、是一样的,这说明了什么?小高斯这么多的优点,那么这些优点是天生的吗?4、你来做老师,做一做动作,夸一夸,鼓励一下高斯。

四、我会写生字1、出示会写生字所级数题演新共努育免2、我会读我会给字分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3、学习新偏旁:斤四、扩展延伸说一说你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是怎样与大家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五、补充资料,补充一些高斯的资料,感受他的伟大成就。

3岁指出父亲帐册上的错误,教师发现高斯有数学才能之后,觉得自己教不了高斯,给他一本很高斯的数学书。

后来有个大学教授教高斯,也教不了,高斯上高等学校之后,数学老师认为他不必再上数学课,结果他的拉顶文也凌驾于全班之上。

19岁时他已经得到一个数学史上极重要的结果。

21岁时他的博士论文又证明了代数一个极重要的定理。

24岁时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叫“算学研究”。

在这之后,他在数学、天文、地理方面做出了卓越的成就,在他去世后,美国着名数学家贝尔批评他:在高斯死后,人们才知道他早就预见到一些19世纪的数学,而且在1800年(高斯23岁)之前,已经期待它们的出现。

如果他能把他所知道的一些东西泄露,很可能现在数学要比目前还要先进半个世纪或更多的时间------(高斯怕世间接受不了他的理论,所以有些东西在别人发现后,他才给予肯定)。

六、课堂检测1、连词成句著名的小高斯世界大数学家成为敏捷的他算式检查了把一遍七、课堂随笔写一篇《我眼中的高斯》的小随笔,谈谈自己的收获。

快乐读书屋四《蜜蜂引路》第一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屋四《蜜蜂引路》第一课时快乐读书屋四《蜜蜂引路》导学案学习目标:1.会认“莫”等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学习重点:认字、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习难点:能说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知识链接: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布尔什维克党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领导人。

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一、我会预习1、我会给下列字注音( ) ( ) ( ) ( ) 莫斯附聊( ) ( ) ( ) ( ) 派敲讶志2、我能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

3、我知道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4、我能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二、课堂检测1、指生读生字2、指生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纠错3、指生汇报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汇报自然段三、合作学习1.指名朗读1、2段2.小组讨论:1)你读出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知道理解“附近”、“当地”等词。

2)列宁和养蜂人关系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学生回答)分辨词语:“常常”和“往常”。

(出示练习)3)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3、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这一段2).指名朗读。

3).小组讨论: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用自己的话和本组学习伙伴说一说。

试着画出列宁的路线图。

5).思考:列宁为什么认为跟着蜜蜂走就能找到养蜂人?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什么叫向导?那么在这课书里,列宁指的向导是谁呢?2、请想,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那么,列宁是靠什么找到养蜂人的呢?3、学习小结。

列宁发现了蜜蜂,经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分析,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就顺着蜜蜂飞回的方向走,结果找到了养蜂人。

三、扩展延伸1.想象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他们将怎样进行交谈?(学生交流展示)2.能把它和前面的对话演一演吗?(学生试演)3.从文中的故事里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四、达标检测:1.填合适的词。

一只()一所()一位()一座()一个()一扇()2.我会用合适的词语填空。

(只写序号)①常常②往常(1)今天我六点就起床了,()这时候我还在睡觉。

(2)放学后,他()到后操场打球。

①蜂房②蜜蜂③养蜂人因为蜜蜂采了蜜,就要飞回(),而()往往就住在蜂房附近,所以列宁跟着()就找到了养蜂的人。

3.学了这篇课文后,我想说________________。

快乐读书屋四《文彦博洞中取球》第一课时导学案红旗二年陈子叶学习内容:二年级下册语文快乐读书屋四《文彦博洞中取球》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朗读课文。

我能认识12个生字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增识汉字.3、通过阅读故事,我能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学习重点:我会认识生字。

学习难点: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文彦博机智、聪明和善于思考得性格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