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消毒管理制度.doc
消毒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7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传染病预防第三章疫情报告、通报和公布第四章疫情控制第五章医疗救治第六章监督管理第七章保障措施第八章法律责任第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制定本法。
第二条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
第三条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上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常见、多发的其他地方性传染病,可以根据情况决定按照乙类或者丙类传染病管理并予以公布,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组织实施,建立健全传染病防治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和监督管理体系。
工地防疫消杀工作制度
一、目的和意义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工地疫情,保障施工现场的公共卫生安全,保护工人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加强工地防疫工作,确保工地防疫措施得到有效实施,降低疫情在工地内的传播风险,保障工地内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和职责1. 成立防疫消杀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安全员、卫生员、施工队伍负责人等为成员。
2. 防疫消杀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工地的防疫消杀工作,确保防疫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3. 安全员负责制定防疫消杀工作计划,组织防疫消杀工作的实施,并定期对防疫消杀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
4. 卫生员负责工地的卫生清洁工作,确保工地的环境卫生符合相关规定。
5. 施工队伍负责人负责组织工人遵守防疫规定,配合防疫消杀工作的实施。
三、防疫消杀措施1. 工地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对进入工地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申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2. 定期对工地进行消毒,特别是对人员密集区域、设施设备、卫生间等部位进行重点消毒。
3. 加强工地的通风换气,确保室内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4. 定期对工地的垃圾进行清理和分类,确保工地的环境卫生。
5. 加强工地的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工地的食品来源合法、质量可靠。
6. 定期对工人进行防疫知识培训,提高工人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要求工人做好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8. 建立防疫物资储备制度,确保防疫物资的供应充足。
1. 制定防疫消杀工作计划,明确防疫消杀工作的时间、内容、责任人等。
2. 采购防疫消杀物资,包括消毒剂、口罩、手套等。
3. 组织人员进行防疫消杀工作的实施,确保防疫消杀工作的质量。
4. 对防疫消杀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 建立防疫消杀工作记录,记录防疫消杀工作的时间、内容、范围、用量等信息。
五、防疫消杀工作考核1. 对防疫消杀工作的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防疫消杀工作的质量、效果、记录等。
办公室疫情防控管理制度
办公室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一、目的为加强办公室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办公室内所有员工、访客及相关服务人员。
三、职责分工1、办公室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办公室疫情防控工作,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监督各项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2、人力资源部门负责员工健康监测、疫情信息收集和报告、员工隔离和返岗管理等工作。
3、行政部门负责办公室环境清洁消毒、防疫物资采购和发放、访客管理等工作。
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督促员工遵守防控规定。
四、员工健康管理1、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天上班前对员工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如有发热(体温超过 373℃)、咳嗽、乏力等症状的员工,应立即安排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及时向办公室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
2、要求员工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和行程轨迹,如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接触史等情况,应及时向人力资源部门报告,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隔离和核酸检测。
3、鼓励员工接种新冠疫苗,提高员工免疫力。
对于符合接种条件但未接种疫苗的员工,应加强宣传和引导,督促其尽快接种。
五、办公室环境管理1、保持办公室通风良好,每天定时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 30 分钟。
2、定期对办公室进行清洁消毒,重点对办公桌椅、电脑设备、门把手、电梯按钮等高频接触部位进行消毒。
消毒工作应做好记录,确保消毒效果。
3、在办公室内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定期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员工应将废弃口罩放入专用垃圾桶内,不得随意丢弃。
六、访客管理1、原则上尽量减少访客来访,确需来访的,应提前向行政部门预约,并提供健康码、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等相关信息。
2、来访人员进入办公室前,应进行体温检测、登记个人信息,并佩戴口罩。
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访客,应拒绝其进入。
3、访客在办公室内应遵守疫情防控规定,保持社交距离,不得随意走动和接触办公设备。
公司防疫消杀管理制度
公司防疫消杀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及地方关于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制定,旨在规范公司的防疫消杀工作,确保员工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2. 公司成立专门的防疫消杀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防疫消杀计划,监督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责任分工1. 防疫消杀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全公司的防疫消杀工作,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
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防疫消杀工作,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3. 每位员工都应遵守防疫消杀规定,配合做好个人防护。
三、防疫消杀措施1. 日常消毒:公司需每日对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洗手间等进行至少两次的消毒工作,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
2. 通风换气:保证办公室、会议室等封闭空间每日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3. 个人防护:公司提供口罩、洗手液等个人防护用品,鼓励员工在岗期间佩戴口罩,勤洗手。
4. 健康监测: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每日监测员工体温和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并采取隔离措施。
四、应急处理1. 一旦发现员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将疑似病例隔离,并通知医疗机构进行处理。
2. 对于确诊病例,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密切接触者追踪。
3. 对确诊或疑似病例所在的办公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必要时可暂停使用该区域直至专业机构确认安全。
五、培训与宣传1. 定期对员工进行防疫消杀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2. 通过内部通讯、公告栏等方式加强防疫消杀知识的宣传,确保每位员工都能了解最新的防疫信息。
六、监督与考核1. 防疫消杀领导小组需定期检查各部门的防疫消杀工作,确保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对于防疫消杀工作表现突出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对于违反防疫消杀规定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或其他相应的处罚。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有调整,以最新发布的文件为准。
2. 本制度由公司防疫消杀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医院的卫生防疫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总则。
第二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是指对医院进行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灭活或杀灭,以防止传染病的传播,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健康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三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防止交叉感染,保证医院环境的洁净与整洁。
第四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严谨、常态”的原则,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
第五条医院应设置专门的消毒隔离科室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管理,保证消毒隔离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隔离人员,经过相关培训,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第七条医院应定期开展消毒隔离设备、器材的维护和检测工作,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八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根据不同的传染病情况,制定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第九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消毒隔离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对消毒隔离工作进行记录和存档。
第十条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应定期组织检查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纠正。
第二章医院消毒管理第十一条医院消毒管理应根据医院的具体情况,合理布局消毒控制区域,设立不同等级的消毒区域。
第十二条医院应根据病房、手术室、检验室等不同区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消毒工作计划和程序。
第十三条医院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废物处理制度,对医疗废物进行正确分类、包装和处理,确保废物不对中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第十四条医院应配备专业的消毒设备和器材,确保消毒工作的高效进行。
第十五条医院应定期对医疗设施、器材和用具进行消毒处理,保持其清洁卫生。
第十六条医院应备有足够的消毒药剂和杀菌剂,保证消毒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第十七条医院应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消毒培训,提高其消毒操作技能和意识。
第十八条医院应建立消毒用品的采购、储存和管理规范,严格执行规定标准,确保消毒用品的质量和安全。
第十九条医院应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建立健全的器械消毒记录和监测制度,确保器械的安全使用。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制度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师生健康安全,加强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类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场所的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
二、管理要求1. 学校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由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负责,设立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具体负责学校各类场所的防疫消毒液的摆放、使用和管理工作。
2. 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详细的防疫消毒液管理台账,对学校所有防疫消毒液进行统一登记管理,包括名称、数量、规格、存放位置等信息。
3. 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应定期检查学校各类场所的防疫消毒液使用情况,并定期组织对消毒液进行清点和清理,确保使用有效,并及时更新使用成本。
4.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防疫消毒液的采购制度,确保消毒液的质量和数量,严格按照消毒液的保质期使用,避免因过期导致使用失效。
5. 学校要加强对师生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增强他们对防疫消毒液使用的重视,提高师生的防疫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6. 学校要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出现疫情传播风险,能够迅速启动预案,及时进行消毒工作,确保师生的健康安全。
三、管理措施1. 摆放位置学校应根据各类场所的实际情况,合理摆放防疫消毒液。
如教学楼、宿舍楼、食堂等人员密集场所,应摆放在显眼位置,便于师生使用和取用;同时要避免防疫消毒液与食品、饮料、日常用品等混放。
2. 使用方式学校应根据防疫消毒液的种类和用途,明确使用方式和方法。
如接触防疫消毒液时要注意保护眼睛、皮肤等,避免接触口腔和鼻腔;使用前要注意摇匀,确保有效成分均匀分布;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双手,避免残留物对皮肤的刺激。
3. 存放要求学校要建立防疫消毒液的存放管理制度,确保防疫消毒液存放的安全和有效性。
存放防疫消毒液的场所要通风、干燥,并且要避免日光直射,防止高温和火源。
同时要定期检查存储条件,确保防疫消毒液的品质。
四、管理责任1. 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负责对防疫消毒液管理工作进行总体协调和监督,负有组织、指导和督促防疫消毒液管理小组做好工作。
防疫消毒管理制度范本
防疫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企事业单位防疫消毒工作,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健康,适用于所有企事业单位。
二、基本原则1.科学防控: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的防疫消毒技术标准,进行科学的防控措施。
2.依法履责: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府要求,履行防疫消毒管理的法定义务。
3.安全优先:确保防疫消毒工作安全可靠,最大限度地降低职工和公众的感染风险。
4.协同合作:企事业单位、员工和相关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合力,共同防控疫情。
三、防疫消毒管理责任1.企事业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防疫消毒工作,明确其工作职责,并向上级报备。
2.负责人应定期组织防疫消毒培训,确保员工了解防疫消毒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企事业单位应建立防疫消毒档案,详细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地点、人员和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四、防疫消毒措施1.环境消毒(1)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高频接触物体,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2)配备适量的消毒剂,确保消毒剂的质量符合相关标准。
(3)严禁将消毒剂接触到食品、饮料等易被误食物品上。
2.个人防护消毒(1)员工进入工作场所前,应接受体温检测,正常体温才能入场。
(2)每位员工应佩戴口罩,并定期更换。
(3)推行常用物品个人消毒制度,如办公桌、电脑键盘、手机等。
(4)提供合适的洗手设施,并定期通知员工正确洗手的方法,鼓励勤洗手。
3.物资消毒(1)对进出单位的物品、设备、文件等进行消毒处理。
(2)定期清洁和消毒公共交通工具、电梯、楼梯手扶梯等公共设施。
五、应急处理1.在发现员工或来访人员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引导他们就医,并做好相关记录。
2.若发现员工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做好人员隔离工作,并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
3.如有疫情暴发或集中发生,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并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和处理。
六、监督与评估1.企事业单位应定期开展防疫消毒工作的自查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防疫消杀工作制度
防疫消杀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毒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相关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的防疫消杀工作。
三、组织架构1.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疫消杀工作。
2.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提供消杀技术指导和服务。
3.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医疗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单位应设立防疫消杀工作机构,明确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防疫消杀工作。
四、消杀原则1.科学消杀: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和特点,科学选择消杀方法和药物,合理确定消杀频率和范围。
2.全面消杀:对可能存在病毒传播风险的场所、设施和物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杀。
3.规范操作: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消杀操作,确保消杀效果。
4.安全防护:在消杀过程中,工作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防止感染和污染。
五、消杀内容和对象1.公共场所:如商场、超市、电影院、餐厅、酒店、体育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应定期进行消毒。
2.交通工具:如飞机、火车、长途客车、公交车等,应每趟次进行消毒。
3.医疗机构:如医院、诊所、药店等,应每天进行消毒。
4.学校:如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等,应每天进行消毒。
5.企事业单位:应定期进行消毒。
6.其他可能存在病毒传播风险的场所、设施和物品。
六、消杀方法1.物理方法: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
2.化学方法:如使用消毒液、消毒粉、消毒喷雾等。
3.生物方法:如使用生物酶消毒剂等。
七、消杀频率和时间1.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等应每天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2.交通工具应每趟次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3.企事业单位应每周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4.特殊情况下,应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消杀频率。
八、消杀药物1.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药物。
2.根据不同场所、设施和物品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消毒药物。
3.定期检查消杀药物的有效期,确保药物效果。
消毒管理规定
消毒管理制度一、各医疗、卫生保健人员,必须接受关于消毒技术的上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消毒灭菌技术工作.二、进入人体组织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无菌,各种注射、穿刺、采血器皿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达到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定期测定灭菌消毒效果,并接受区卫生防疫站的监测.三、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用后必须及时消毒毁形,并记录备案. ‘四、每批用品器械灭菌处理完成,应登记作用时间、温度、灭菌日期、操作者,以及剪下指示卡变色部分贴上,归档备查.五、灭菌后物品有效期不超过7日,否则重新处理.六、每天门诊结束后,开紫外线灯照射2 O一4 O分钟进行空气消毒,照射情况应有登记,累计照射时间.七、使用高、中效化学消毒剂.器械消毒液每周更换2-3次.八、严格无菌操作,坚决杜绝医源性感染.门诊工作制度一、各科应确定一位主治医师领导本科的门诊工作.二、门诊医护人员应派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护士担任,实行医师兼管门诊和病房的科室,必须安排好人力.三、对疑难重病员不能确诊者,应及时请上级医师诊视,对某些慢性病员和专科病员应建议转看专科门诊.四、对病员要进行认真检查,简明、扼要、准确地记载病历,主治医师应定期检查门诊医疗质量.五、门诊检验、放射等各种检查结果,必须做到准确及时.门诊手术应根据条件规定一定范围.医师要加强对换药室、治疗‘室的检查指导,必要时,要亲自操作.六、门诊各科与住院部及病房应加强联系,以便根据病床使用及病员情况,有计划地收容病员住院治疗.七、加强检诊做好分诊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做好疫情报告.八、门诊工作人员要做到关心体贴病员,态度和蔼,有礼貌,耐心地解答问题,有计划地安排病员就诊.九、门诊应经常保持清洁整齐,改善候诊环境.十、门诊医师要采用科学用药,合理用药,.尽可能减轻病员的负担.预防保健科工作制度1、认真学习和掌握贯彻传染病防治法律知识,做好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工作.2、积极向群众宣传各种流行病、传染病以及职业病的预防知识.3、及时做好传染病疫情报告,做好隔离、治疗,切实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四早流程工作.4、预防保健工作做到有专人负责,做到记录完整.5、积极配合社区、厂安技处对各种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病的防治以及职业病的防护作好认真的技术性指导和督促工作急诊与抢救制度1、各施术单位,均应成立抢求小组.2、对急诊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做到有组织人员、设备、药品四落实,主管领导要亲临现场,组织人员及时抢救,抢救情况要详细记录,报救后及时总结经验,必要时报告业务主管单位.3、各类急救药品,器材准备完善,有专人管理,放置固定位置,经常检查,及时补充,更新和消毒,保持应急状态.4、普鲁卡因一律要做皮试.5、对急诊和危重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同情心.及时严肃敏捷地进行诊治,严格观察病情变化.条件差的及时转送上级医院.6、凡涉及法律的伤病员,在积极抢救治疗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动力职工医院妇产科查房制度1、科主任、主任医师或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1至2次,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查房一般在上午进行.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每日至少查房二次.2、对危重病员,住院医师应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必要时可请主治医师、科主任、主任医师临时检查病员.3、查房前医护人员要做好准备工作,如病历、x光片,各项有关检查报告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材等.查房时要自上而下逐级严格要求,认真负责.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历、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主任或主治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性的指示.4、护士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5、查房内容:①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审查对新入院、重危病员的诊断、治疗计划;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行必要的教学工作.②主治医生查房,要求对所管病人进行系统查房.尤其对新入院、重危、诊断未明、治疗效果不好的病员进行重点检查与讨论;听取医师和护士的反映;倾听病员的陈述;检查病历并纠正其中错误的启示;了解病员病情变化并征求对饮食、生活的意见;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问题.③住院医师查房,要求重点巡视重危、疑难、待诊断、新入院、手术后的病员,同时巡视一般病员;检查化验报告单,分析检查结果,提出进一眇检查或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临时医嘱并开写次晨特殊检查的医嘱;检查病员饮食情况;主动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生活等方面的意见.6、院领导以及机关各科负责人,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定期参加各科的查房,检查了解有关病员治疗情况和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时研究解决.病房管理制度1、病房由护士长负责管理,主治或高年住院医师积极协助.2、定期向病员宣传讲解卫生知识, 根据情况可选出病员小组长,协助做好病员思想、生活管理等工作.3、保持病房整洁、舒适、肃静、安全,避免噪音,做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说话轻.4、统一病房陈设,室内物品和床位要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护士长同意,不得任意搬动.5、保持病房清洁卫生,注意通风,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清扫一次6、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服帽,着装整洁,必要时戴口罩.病房内不准吸烟.7、病员被服,用具按基数配给病员管理,出院时清点收回.8、护士长全面负责保管病房财产、设备,并分别指派专人管理.建立帐目,定期清点.如有遗失,及时查明原因,按规定处理.管理人员调动时,要办好交接手接.9、定期召开病人座谈会,征求意见,改进病房工作10、病房内不得接待非住院病人,不会客. 医师查房时不接私人,病人不得离开病房.1、在护士长领导和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2、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正确执行医嘱,准确及时地完成各项护理工作,严格执行查对及交接班制度,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3、做好基础护理和精神护理工作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工作.4、认真做好危重病人的抢救工作经常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5、协助医师进行各种诊疗工作,负责采集各种检验标本.6、参加护理教学和研究,指导护生和护理员、卫生员的工作.7、定期组织病人学习,宣传卫生知识和住院规则.经常征求病人意见.改进护理工作.在出院前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在出院前做好卫生保健宣传工作.8、办理入、出院、转科、转院手续及有关登记工作9、在护士长领导下,作好病房管理,消毒隔离,物资药品材料请领导保管等工作.1、在科护士长领导下和本科主任护币指导下进行工作.2、负责督促检查本科各病房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把好护理质量关.3、解决本科护理业务上的疑难问题,指导重危、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订及实施4、负责指导本科各病房的护理查房和护理会业务给予具体指导.5、对本科护师、护士进行业务培训,拟订培训计划,编写教材,负责讲课.6、组织护理系护理专修科学生和护校学生的临床实习,负责讲课和评定成绩.7、制订本科护理科研和技术革新计划,并组织实施.指导全科护师、护士开展科研工作.8、协助本科科护士长做好行政管理和队伍建设.护师职责1、在病房护士长领导下和本科主管护师指导下进行工作.2、参加病房的护理临床践,指导护士正确执行医嘱及各项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参与病房危重、疑难病人的护理工作,及难度较大的护理技术操作.带领护士完成新业务、新技术的临床实践.4、协助护士长拟订病房护理工作计划,参与病房管理工作.5、参加本科主任护师、主管护师组织的护理查房、会诊和病例讨论.主持本病房的护理查房.6、协助护士长负责病房护士和进修护士的业务培训.制订学习计划,组织编写教材并担任讲课.对护士进行技术考核.7、参加护校部分临床教学,带教护生临床实习.8、协助护士长制订本病房的科研、技术革新计划,提出科研课题,并组织实施.9、对病房出现的护理差错、事故进行分析,提出防范措施.护理工作制度1、新病员入院每天测体温、脉博、呼吸三次连续三天;体温在37.5℃以上及危重病员每隔四小时测一次.一般病员每天早晨及下午测体温、脉博、呼吸各一次,每天部大小便一次.新入院病员测血压及体重一次七岁以下小儿酌情免测血压.其他按常规和医嘱执行.2、病员入院后,应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标记.特别护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的病员.派专人昼夜守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器材、药品,随时准备急救;制定护理讲理,并预防并发症,及时准确地填写特护记录.一级护理:重症病员、大手术后及需严格卧床休息的病员.卧床休息,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必要时制定护理讲理和做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每三十分钟巡视一次,认真做好晨、晚间护理;根据病情更换体位,擦澡、洗头、预防并发症.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员.适当地做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一至两小时巡视一次.三级护理:一般病员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注意观察病情.根据病还必须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病房护士长职责1、在院长的领导下,根据护理部及科内工作计划,制订本病房具体计划,参加并指导实施.2、负责检查了解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参加并指导危重、大手术及抢救病人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地检查医嘱的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3、随同科主任的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及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前、疑难病例、死亡病例的讨论.4、负责本病房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5、组织本病房护理查房和护理会诊,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6、组织领导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及技术训练.7、负责管理好病房,包括护理人员的合理分工,病房环境的整洁、安静、安全,病人和陪住、探视人员的组织管理,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8、负责指导和管理实习、进修人员,并指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9、督促检查卫生员、配膳员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10、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听取对医疗、护理及饮食等方面的意见,研究改进病房管理工作.副护士长协助护士长负责相应的工作.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工作.2、按时查房,具体参加和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特殊诊疗操作.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重要问题时,应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长搞好病房管理.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与运用国内外先进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指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好,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新毕业的医师实行三年二十四小时住院医师负责制度.担任住院、门诊、急诊的值班工作.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其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3、书写病历.新入院病员的病历,一般应予病员入院后二十小时内完成.检查的收正实习医师的病历记录,并负责病员住院期间的病程记录,及时完成出院病员病案小结.4、向主治医师及时报告诊断、治疗上的困难以及病员病情的变化,提出需要转科或出院的意见.5、住院医师对所管病员应全面负责,在下班以前,作好交班工作,对需要特殊观察的重症病员,用口头方式向值班医师交班.6、参加科内查房.对所管病员每天至少上、下午各巡诊一次.科主任,主治医师查房巡诊时,应详细汇报病员的病情和诊疗意见.请他科会诊时,应陪同诊视.7、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严防差错事故.8、认真学习、运用国内外的先进医学科学技术,积极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参加科研工作,及时总结经验.9、随时了解病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征求病员对医疗护理工作的意见,做好病员的思想工作.10、在门诊或急诊室工作,应按门诊、急诊工作制度进行工作.急诊室护士职责1、在护士长领导下进行工作.2、做好急诊病员的检诊工作,按病情决定优先就诊,有困难时请示医师决定.3、急诊病员不诊,应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在医师未到以前,遇特殊危重病员,可行必要的急救处置,随即向医师报告.4、准备各项急救所需用品、器材、敷料,在急救过程中,应迅速而准确地协助医师进行抢救工作.5、经常巡视观察室病员,了解病员病情、思想和饮食情况,及时完成治疗及护理工作,严密观察与记录留观察病员的情况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做好查对和交接班工作,努力学习业务技术,不断提高分诊业务能力和抢救工作质量,严防差错事故.7、准备各项急诊所需药品、器材、敷料.8、护送危重病员及手术病员到病房或手术室.医嘱制度1、医嘱一般在上班后二小时内开出,要求层次分明,内容清楚.转抄或整理必须准确,一般不得涂改.如须更改或撤销时,应用红笔填“取消“字样并签名.临时医嘱应向护士交代清楚.医嘱要按时执行.开写、执行和取消医嘱必须签名并注明时间.2、医师写出医嘱后,要复查一遍.护士对可疑医嘱,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除抢救或手术中不得下达口头医嘱,下达口头医嘱,护士需复诵一遍,经医师查对药物后执行,医师要及时补记医嘱.每项医嘱一般只能包含一个内容.严禁不看病人不开医嘱的草率作风.3、护士每班要查对医嘱,夜班查对当日医嘱,每周由护士长组织总查对一次.转抄,整理医嘱后,需经另一人查对,方可执行.4、手术后和分娩后要停止术前和产前医嘱,重开医嘱,并分别转抄于医嘱记录单和各项执行单上.5、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代清楚,并在护士值班记录上注明.6、医师无医嘱时,护士一般不得给病员做对症处理.但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医师不在,护师可针对病情临时给予必要处理,但应做好记录并及时向经治医师报告.病房工作人员守则1、对新入院的病员介绍医院的制度和情况,了解病人思想和要求,鼓励病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2、对病员的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要温和,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病员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劝解,既要体贴关怀又要掌握治疗原则.3、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不要告诉病员,必要时由负责医师或上级医师进行解释.4、不要对病员谈论其他医院治疗和工作中的缺点或错误,以免造成不良影响.5、在检查、治疗和处理中要耐心细致,选用合适的器械,不增加病员痛苦.进行有关检查和治疗时,如换药、洗胃、灌肠、导尿等,应用屏风挡遮或到治疗室处理.6、有条件的医院对危重或痛苦呻吟的病员应分别安置.病员死亡和病情恶化时应保持镇静,尽力避免影响其他病员7、对手术的病员,术前应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以消除病员的恐惧和顾虑;术后可告诉病员良好的转归情况,使其安心休养.8、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免紊乱噪杂,早晨6时前,晚上9时后及午睡时间,尤应保持病房安静.在不影响医疗效果的情况下,有些处置可待病员醒后施工.9、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大、小便器随时洗刷.痰盂、废料桶和垃圾要及时处理.厕所随时洗扫,保持清洁卫生.10、按照病员患病的轻、重类型,分别规定生活制度,建立动静相结合的,有规律的休养生活.合理地组织病员参加文娱活动.11、重视病员的思想工作对其治疗、生活、饮食、护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应尽可能设法解决.查对制度一临床科室1、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2、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相;服药、注射处置后查,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3、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4、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劲、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5、输血时,要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二手术室1、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三药房1、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2、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四检验科1、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2、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3、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4、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5、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五放射线科1、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隆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2、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3、发报告时时,查对科别、病房.六理疗科及针灸室1、各种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种类、剂量、时间、皮肤.2、低频治疗时,并查对极姓、电流量、次数.3、高频治疗时,亲检查体表、体内有无金属异常.4、针刺治疗前,检查针的数量和质量,取针时,检查针数和有无断针.七供应室1、准备器械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2、收器械包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3、收器械包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八特殊检查室心电图、脑电图、超声波、基础代谢等1、检查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检查目的.2、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3、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其他科室应根据上述要求精神,制定本科室工作的查对制度.隔离制度一一般隔离消毒要求:1、传染病与一般病房或其他建筑物应当保持一定距离或有严密的隔离措施,以防止交叉感染.传染科、结核科、小儿科,均应设有单独有出入口.小儿科门诊,应设有卖价进行预检,遇有传染病可疑者立即融离.2、医院的手术精通、分娩室产房婴儿室、传染病房、隔离观察室、血库、注射室、药剂制剂室、检验室、供应室以及可以成为传染源的处所等,均应有严格的消毒制度.医院的门诊和一般病房也应有定期的消毒制度.3、传染病房应备有单人房间,以便收容需要观察的病员.4、传染病员所住的病房,应按时进行消毒;用过的家具、器皿、被服、碗筷等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后再用.5、传染病员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必须经过消毒或净化后再排入下水道.6、工作人员进病房和门诊前,必须穿工作服,在传染病房应穿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条件许可时应穿特备胶鞋,但不得穿出传染病房.接触病员后应及时洗手.二门诊防止交叉感染:1、门诊发现传染病员时,必须按规定上报疫情.2、在门诊或急诊室发现传染病或似传染病时应立即就地隔离,进行消毒,并根据情况将患者送入传染病房、传染病房或融离病房.3、传染病员离开或死亡后,室内床单应一律更换,并进行终末消毒方法视病种而定.4、传染病流行期间,设立临时检疫岗,对每个就诊病员,必须经过初步检查后才能挂号,可疑者进行隔离处理.5、放射线科及理疗科应将门诊及病房病员的治疗和检查时间严格分开.6、病员应在指定地区候诊、检查和治疗,不得在门诊各处走动,以防止交叉感染.7、门诊应疫肠道传染病员的专用厕所.三住院防止交叉感染:1、接诊室:①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根据情况沐浴或擦澡危急病员须先行抢救,以后在病房在病房内进行、理发、剪指甲;②病员进入病房前应测体温,如遇发热的病员应判明发热原因.决定是否进入病房或入隔离室待查;③病员的服装及进行清洁处理,如条件许可,病员更换的鞋、袜、衣、裤不得与医院准备之干净服装接触;④无接诊室或住院处者可在进病房后当日进行卫生清洁工作.2、病房:①病员在住院期间,如发现传染病,应按隔离消毒原则处理;②病房经常保持整洁,住院病员应按期沐浴或擦澡,理发、洗头或剪指甲等;③患者用过的便盆、便壶应进行消毒,有传染病的患者如滴虫阴道炎、肠道寄生虫病、肠道传染病等应固定使用.脸盆、澡盆,每次用后应及时擦洗与消毒;④患者餐具用后消毒,茶具固定使用并按期消毒;⑤被脓、血、排泄物所污染的敷料和布类等应先采用可靠方法进行浸泡消毒后洗涤.必要时再进行煮沸消毒,小件敷料可焚处理;⑥患者的衣服、被单、枕套等应定期更换,必要时随时更换.⑦有传染病可疑的衣物或污脏之大衣,毛毯、被褥、枕套及报纸、书刊等应用日光曝晒或用其他方法消毒;⑧打扫厕所的清洁工具,与打扫其他场所的工具,就严格分开.3、传染病房或隔离病室:除严格执行病房的各项有关规定外:①传染病房的设立应尽量集中,不得与居民住宅或职工设在同一院内;。
单位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单位防疫消毒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在本单位的传播,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三、职责分工(一)防疫消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防疫消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本单位的防疫消毒工作。
小组成员包括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消毒工作,并监督检查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后勤部1、负责制定本单位的防疫消毒工作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2、负责采购和储备消毒用品和设备,并确保其质量和数量满足消毒工作的需要。
3、负责组织培训消毒工作人员,使其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
4、负责对本单位的消毒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各部门1、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消毒工作。
2、负责对本部门的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和统计,并及时上报后勤部。
3、负责配合后勤部做好消毒用品和设备的管理工作。
四、消毒原则(一)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定期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二)科学消毒根据不同场所和物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和消毒用品,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程进行消毒,确保消毒效果。
(三)全面覆盖对本单位所有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全面消毒,不留死角。
(四)定期消毒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定期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
五、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法1、通风换气保持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的通风良好,每天至少通风 2-3 次,每次不少于 30 分钟。
2、紫外线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对办公区域、生产车间、仓库、食堂、宿舍等场所进行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四篇)
动物防疫消毒制度一、消毒的概念(一)消毒的定义。
消毒是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畜禽体表及其生存环境和相关物品中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叫消毒。
(二)消毒的目的和意义。
消毒的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消毒不能消除患病动物体内的病原体,仅是预防和消灭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它需配合免疫接种、隔离、杀虫、灭鼠、扑灭和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二、消毒的种类根据消毒的具体目标可分以下三种:(一)预防性消毒:为了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发生,对畜禽舍、场地环境、人员、车辆、用具和饲料、饮水等进行的定期、反复的消毒。
(二)随时消毒(也可称紧急消毒)。
指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患病动物体内排除的病原体而采取的应急性消毒措施。
消毒的对象包括畜禽所在的圈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禽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
随时消毒应及时进行,并且要多次消毒。
(三)终末消毒。
在最后一头病畜禽痊愈或死亡(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监测,未出现新的病例,在解除封锁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而进行的疫区全面彻底的最后大消毒。
终末消毒后经验收合格即可解除封锁。
三、防疫消毒的原则(一)使用的消毒药必须高效低毒,消毒器械最好为高压喷____,消毒面积小的场地或散养户也可用动力喷雾器。
(二)消毒程序。
在未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清扫-冲洗-消毒;已发生疫情的场地为,消毒-清扫-消毒。
(三)消毒前要认真对使用的消毒药进行检查,使用合格产品。
(四)严格按要求正确配臵消毒药物,保证使用浓度的准确。
(五)根据消毒的对象和环境情况,保证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
四、消毒方法(一)物理消毒1、机械消毒。
指用清扫、洗刷、通风和过滤等手段机械清除病原体的方法。
清扫。
清除畜禽舍、场地、环境和道路等场所的粪便、垫料、剩余饲料、尘土和废弃物等。
清扫工作要做到全面彻底,不留任何死角,不遗漏任何地方。
洗刷。
对水泥地面、饲槽、水槽、用具或动物体表用清水或消毒液进行洗刷或用高压水龙头冲洗。
疫情防控学校消毒规章制度
疫情防控学校消毒规章制度一、总则为有效防控疫情传播,保障师生身体健康,本规章制度制定。
本规章适用于学校内各类场所、设施、器具等的消毒工作。
所有师生员工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章制度,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二、消毒管理1. 学校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负责疫情期间学校各类场所的消毒工作。
该机构应配备专业消毒人员,并提供必要的消毒工具和药剂。
2. 每个班级、办公室、实验室等区域,应配备专门的消毒箱,用于存放消毒工具和药剂。
3. 每日定时对学校内各类场所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工作的全面覆盖。
4. 消毒工作必须严格按照消毒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药剂浓度或使用方法。
5. 消毒药剂应按规定储存,避免暴晒或与其他物品混合,以避免产生有害气体。
6. 消毒人员应佩戴防护装备,包括口罩、手套、安全镜等,确保工作安全。
7. 每天消毒结束后,应对消毒药剂残留进行清理,保持场所干净整洁。
三、消毒程序1. 开学前消毒在学校开学前,对所有教室、办公室、实验室等区域进行全面消毒。
消毒药剂应使用有效的杀菌、灭菌药剂,按照规定浓度进行使用。
消毒工作应提前安排,确保学校开学前所有区域的消毒工作完成。
2. 日常消毒每天早上对学校内各类场所进行消毒,包括教室、走廊、卫生间、食堂等区域。
消毒药剂应使用有效的清洁、杀菌药剂,确保师生身体健康。
消毒工作应由专业消毒人员负责,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进行。
3. 疫情期间消毒在疫情期间,应加大消毒频次,对学校内各类场所进行定时消毒。
消毒药剂应使用专门的杀菌、消毒药剂,确保师生安全。
消毒工作应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进行,确保全面覆盖。
四、消毒注意事项1. 消毒前应清除物品表面的污垢,确保消毒药剂能够充分接触到表面。
2. 消毒应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确保所有区域都得到彻底消毒。
3. 消毒结束后应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药剂残留。
4. 消毒工作应留意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确保消毒工作的安全进行。
五、违规处罚对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师生员工,学校将按照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罚。
疫情期间公司消杀管理制度
疫情期间公司消杀管理制度一、总则1. 本制度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疫情防控指导意见,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旨在通过有效的消杀措施,降低病毒传播风险,保障员工健康安全。
2. 公司所有员工及访客必须遵守本制度规定,共同维护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组织管理1. 成立疫情防控小组,负责消杀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
2. 指定专人负责消杀用品的采购、存储和使用记录,确保物资充足且合理分配。
3. 定期对员工进行疫情防控知识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三、日常消杀1. 每日对办公区域、会议室、休息区等公共空间进行至少两次全面消杀。
2. 门把手、电梯按钮、公共设备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应每四小时消毒一次。
3. 确保通风系统运行良好,增加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病毒滞留。
四、特殊情况处理1. 发现疑似症状的员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隔离观察并报告相关部门。
2. 对疑似病例所在区域进行彻底消杀,切断传播链。
3. 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所有进入公司的访客必须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登记。
五、监督检查1. 定期对消杀工作的效果进行检查评估,确保消杀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2. 鼓励员工相互监督,发现消杀不到位或不规范的行为及时上报。
3. 对违反消杀管理制度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处理。
六、应急响应1. 建立疫情应急预案,明确在不同疫情等级下的应对措施。
2. 确保应急物资储备充足,包括口罩、消毒液、防护服等。
3. 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
七、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疫情防控小组负责解释。
2. 根据疫情变化和政府指导意见,本制度可适时调整更新。
结语:。
医院疫情消毒工作制度范本
医院疫情消毒工作制度范本一、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诊疗环境的安全,预防疫情传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各类诊疗区域、办公区域、宿舍区、食堂等场所的消毒工作。
第三条医院消毒工作应遵循科学、规范、安全、环保的原则,严格执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
第四条医院设立疫情消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医院的消毒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消毒范围和内容第五条消毒范围包括:1. 诊疗区域:门诊、急诊、住院部、手术室、分娩室、重症监护室等;2. 办公区域:行政办公室、财务室、人力资源部、图书馆等;3. 宿舍区:员工宿舍、患者家属宿舍等;4. 食堂:厨房、餐厅、食品储藏室等;5. 其他公共场所:楼梯间、电梯间、卫生间、走廊、大厅等。
第六条消毒内容:1. 物体表面:桌椅、床头柜、墙壁、地面、电梯按钮、门把手等;2. 空气消毒:诊疗室、办公室、宿舍、食堂等;3. 医疗器械:手术器械、消毒器械、体温计等;4. 个人卫生:医护人员的手部、患者及陪同人员的口罩等;5. 食品及食品储藏室:食品、食品容器、食品储藏柜等。
三、消毒方法和要求第七条消毒方法:1. 物体表面消毒:采用擦拭、喷洒、浸泡等方式;2. 空气消毒:采用紫外线消毒、臭氧消毒、消毒液喷雾等方式;3. 医疗器械消毒:采用高压蒸汽灭菌、化学消毒等方式;4. 个人卫生消毒:采用洗手、手消毒、戴口罩等方式;5. 食品及食品储藏室消毒:采用高温蒸汽、化学消毒等方式。
第八条消毒要求:1. 消毒剂的选择:根据消毒对象的特点和消毒效果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剂;2. 消毒浓度:严格按照消毒剂说明书或相关标准确定消毒浓度;3. 消毒时间:根据消毒剂的特性和消毒对象的要求,确定消毒时间;4. 消毒记录:做好消毒记录,记录消毒时间、地点、对象、消毒剂名称、浓度、作用时间等;5. 消毒人员培训:定期对消毒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消毒操作技能和意识。
新冠肺炎消毒规章制度
新冠肺炎消毒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消毒规章制度。
第二章消毒管理责任1.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明确消毒工作的重要性,制定并组织实施消毒工作计划。
2.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机构,明确消毒工作的责任人员,建立健全消毒工作制度和标准,监督消毒工作的执行情况。
3.消毒人员要接受相关培训,掌握消毒操作技能,做到消毒工作规范、及时、有效。
第三章消毒原则1.依据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特性,合理选择消毒剂、消毒方式和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严格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注意消毒浓度、接触时间和方法,杜绝消毒不当导致的交叉感染。
3.对密闭、高风险区域要加强消毒频次,对工作场所、办公用具等要定期消毒,做到防患于未然。
第四章消毒对象和区域1.消毒对象包括但不限于工作场所、办公用具、公共区域、交通工具等,不同对象要选择不同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2.消毒区域分为一般消毒区和特殊消毒区,特殊消毒区包括隔离病房、病例接触者的居住地等,要加强管理和消毒力度。
3.对消毒作业人员进行个人防护和消毒防护,确保消毒对象和消毒人员的安全。
第五章消毒设备和消毒剂1.消毒设备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保障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2.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按照要求保存和使用,严防替换或混用,确保消毒效果。
3.对高风险区域和特殊消毒区域,要配备消毒设备和人员,确保消毒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六章消毒记录和效果评估1.建立健全消毒记录制度,记录每次消毒的时间、区域、消毒剂和浓度、操作人员等信息,便于追溯和评估消毒效果。
2.开展定期消毒效果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
3.消毒工作完成后要进行验收,确保消毒效果符合标准,防止消毒漏项和过项。
第七章复工复产防疫消毒1.对复工复产的单位要增加消毒频次,加强日常消毒工作,做到日日消毒,细致入微。
消毒管理制度分工
消毒管理制度分工一、总则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传染病的传播,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进行消毒管理工作。
二、消毒管理机构消毒管理工作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建立健全的消毒管理机构,包括消毒管理领导小组、消毒管理办公室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委员会。
每个医疗卫生机构要设立专门的消毒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消毒管理人员。
三、消毒管理领导小组消毒管理领导小组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领导,成员包括防疫、医疗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消毒管理工作的决策、统筹和协调。
四、消毒管理办公室消毒管理办公室由专职工作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消毒管理工作。
具体职责包括:负责消毒管理制度的起草、审核和发布,监督检查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消毒工作,及时总结、整理和推广先进的消毒技术和方法,协助领导小组开展消毒管理工作。
五、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消毒管理委员会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建立消毒管理委员会,并配备专职消毒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
消毒管理委员会对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负责,包括组织开展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监督和检查本单位消毒工作的实施情况,及时处理消毒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紧急情况。
六、消毒管理人员的分工1. 消毒管理部门主任:负责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统筹、协调、监督、检查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工作,制定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制度和标准,组织开展本单位的消毒管理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 消毒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具体消毒工作,主要包括对设施、器械、物品、环境等进行定期消毒和消毒记录的管理。
3. 消毒技术员:负责本单位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负责对本单位的消毒技术、方法进行指导和检查,及时处理技术问题。
4. 检测员:负责对本单位的消毒工作进行定期的检测、监测和评估,及时处理检测问题,确保消毒效果。
5. 培训员:负责对本单位的消毒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和指导,提高消毒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
单位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单位防疫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单位内的传播,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特制定本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单位内所有区域,包括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卫生间、楼道、电梯等公共区域以及员工个人工作区域。
三、职责分工(一)防疫消毒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单位负责人为组长的防疫消毒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单位的防疫消毒工作,制定防疫消毒工作计划和方案,监督检查防疫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
(二)后勤保障部门负责采购和储备防疫消毒物资,如口罩、消毒液、酒精、测温仪等;组织安排专业消毒人员对公共区域进行定期消毒;负责对消毒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管理。
(三)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员工的健康监测和管理,督促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和工作区域的消毒工作;配合后勤保障部门做好公共区域的消毒工作。
(四)员工个人遵守单位的防疫消毒管理制度,做好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等;负责个人工作区域的日常消毒工作。
四、消毒原则(一)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二)随时消毒当单位内出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对其活动过的场所和接触过的物品进行随时消毒。
(三)终末消毒当单位内的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治愈出院或死亡后,对其居住过的房间和使用过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五、消毒方法(一)空气消毒1、开窗通风: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2、紫外线消毒:在无人的情况下,使用紫外线灯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每次消毒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3、化学消毒: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对室内空气进行喷雾消毒,按照消毒剂的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物体表面消毒1、擦拭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剂对桌面、椅子、门把手、电梯按钮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2、浸泡消毒:对于小件物品,如餐具、茶具等,可以使用含氯消毒剂、酒精等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浸泡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防疫消毒管理制度范本(2篇)
防疫消毒管理制度范本一、非本厂人员和车辆禁止进入厂区,必须进入的经主管领导审批,由门卫登记,并按程序消毒。
二、非本厂生产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公司领导批准,严格按照消毒防疫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
本场非生产人员不准擅自进入生产区,必须进入的经生产区领导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严格消毒后方可进入,违者对当事人及有关人员罚款____元,对举报人奖励____元。
三、本场人员及车辆外出回场时,必须按照防疫程序进行消毒,生产区车辆、工具、用具未经批准不得带出生产区,否则罚当事人____元。
四、本厂生产区人员因事外出、在外就餐的,回场后必须隔离二天,隔离期间不准与生产区人员接触,违者罚款____元,并严格按照程序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五、生产区工作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经批准进生产区的,必须经消毒房,更衣、鞋、帽、淋浴,消毒后方可进入。
任何人不得从其他地方进入生产区,违者罚款____元六、每天上午7:20~7:30为后勤上班集中统一考勤消毒时间,没有特殊情况必须参加,否则视为旷工。
七、生产区禁止饲养其它禽类,不允许食用和带入非本厂生产的禽肉和禽肉制品。
八、切实做好疫情和疫病的检测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反映,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解剖病死禽.死亡禽只有技术人员检查后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九、每周二、四、六生活区消毒;每周一、三、五生产区消毒。
消毒药由技术人员指定。
十、各大门及圈舍门口消毒池、火碱盆每周一、三、五更换一次____%火碱溶液。
十一、搞好个人卫生区卫生,定期做好防鼠灭蚊工作。
第二篇:养殖场消毒防疫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树立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指导思想。
严格执行消毒制度,严格执行本场的猪群免疫程序,建立有效的预防体系。
1.严禁在防疫区内饲养猫、狗和偶蹄目动物。
定期对猪场环境、猪舍做好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违反此条直接责任人罚金____元。
2.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饮水的清洁卫生,增强猪的抵抗力。
违反此条直接责任人罚金____元。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疾病或传染病制定的一套管理措施,在疫情爆发或传播较为严重的情况下,通过对人员、物品、场所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和隔离管理,以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
具体的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人员管理:对于疫情相关人员,如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等,进行登记、筛查和分类管理,采取隔离措施,并进行相关的消毒工作。
2. 物品管理:对于可能受到污染的物品,如医疗废物、消毒用具等,选用适当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并进行正确的分类和储存。
3. 场所管理:对于疫情可能传播的场所,如医院、疫情暴发地等,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洁工作,确保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4. 交通管理:对于人员和物品的运输,如患者转运、医疗物资的配送等,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和消毒措施,防止疫情的传播。
5. 宣传教育:在实施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的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消毒隔离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科学合理的操作方法,确保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且需要相关的监督机构进行监管和评估。
只有在全民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有效控制疫情的蔓延,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疫制度1、卫生制度;卫生制度是环境卫生控制的理论指导和行为规范,通过良好的制度约束和卫生控制能解决环境污染的根本问题,并能从防疫的意义上解决环境的净化问题(能有效地减少和消灭病源微生物)。
(1)、保持生活区、生产区的环境卫生,清楚一切杂草、树叶、羽毛、粪便、污染的垫料、包装物、生活垃圾等,定点设立垃圾桶并及时清理。
生活区和生产区彻底分开,达到现代养殖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商检局相关的出口备案要求。
(2)、保持饲养人员个人卫生,每个饲养员至少有三套可供换洗的工作服,坚持每1-2天洗一次澡,保持工作服整洁。
(3)、保持餐厅、厕所卫生,定期冲刷、擦洗,做好无油污、无烟渍、无异味。
养殖期间杜绝食用外来禽类产品(禽肉、禽蛋),养殖过程中禁止食用本场的病死家禽。
(4)、保持道路卫生,不定期清扫,定期消毒。
便于交通运输、便于内部人员日常操作、便于冲刷消毒。
(5)、保持宿舍,被褥的整洁卫生,每个人至少有两套床上用品(床单、被套、枕巾),做到每批鸡出栏以后彻底换洗,必要时熏蒸消毒后在阳光下暴晒。
(6)、消毒池的管理,保持进入生活区、生产区大门的消毒池内干净,池内无漂浮污物、死亡的小动物和生活垃圾,定期(5-7天)更换消毒液一次,特殊情况可以随时更换,用3-5%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俗话说的火碱水)进行消毒。
(7)、要求鸡场配备兽医室、剖检室、焚尸炉,能对病死的家禽剖检、禽病的诊断和病禽、病料的无害化处理提供条件和方便。
(8)、养殖用水最好是自来水或深井水,定期检测饮水的卫生标准,确保卫生无污物,大肠杆菌污染指数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的卫生指标。
(9)、在场区配备粪便生物发酵处理池,确保鸡场作为肥料的鸡粪和垫料对社会对其他养殖没有危害性。
(10)、养殖所用饲料要保持新鲜和干净,饲料场、散装料罐、养殖场、散装料仓,都要避免人为的接触和污染。
在鸡群发病时期特别要注意剩料的处理。
(11)、鸡舍内卫生①、空气质量卫生,从育雏到出栏,根据养殖的需要、季节温度的变化、空气质量的变化等,不断调节通风量,确保舍内空气质量新鲜、氧气充足、有害气体不超标。
②、育雏期间每日都要清理掉水杯中的垫料并擦洗干净。
每批鸡出栏以后根据需要用相关的酸(碱)性消毒剂或特殊的除垢剂侵泡或高压冲刷自动饮水线,以便能有效去除水线中的青苔、沉积物和滋长的生物膜等。
③、顶棚卫生:在饲料中添加灭蝇蛆药物或采取药杀措施,避免苍蝇粪便污染顶棚、灯泡、墙壁设备等,同时也避免了大量的苍蝇滋生而加大禽病传播的风险。
顶棚不能有蛛网挂附。
④、每批鸡出栏以后,对鸡舍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控制仪表等都要仔细的除尘、擦洗,避免留有卫生死角。
⑤、凡是接触过病、死鸡以后要及时用消毒药清洗双手,避免人为地扩大污染。
2、隔离制度:隔离制度是维护养殖环境安全和约束外来疫病入侵的有效保障。
(1)、在思想上一定要有养殖“全程独立”的概念,隔离从开始到结束,来不得半点马虎。
(2)、对外来人员的隔离,在养殖场周围除了必要的净道和污道的门口之外,要有能够阻挡人员和大的野生动物出入的篱笆等作为防护屏障。
(3)、减少养殖过程中的一切对外交往,每一次外出购物、残鸡处理、拉鸡粪、垫辅料等等都是有风险的。
(4)、必要的散装料车进入鸡场要经过严格的冲刷消毒,尤其是轮胎和底盘的消毒,司机原则上不允许随便下车。
(5)、在养殖过程中遇有特殊情况需要外出的如采购药物、疫苗、生活用品等,回来后要经过严格的更衣、沐浴消毒手续才能允许再次进入生产区,正常情况下可联系供应商送货上门。
(6)、在养殖区内定期灭鼠、灭蝇:在鸡舍通风窗上安装防止野鸟进入的铁丝网,必要的警卫用的家犬要拴养或圈养,不能到处乱跑,更不能喂食病死鸡。
(7)、饲养人员不能相互串舍,鸡舍门口必设消毒盆以供进入鸡舍的必要消毒之用。
(8)、各个鸡舍内日常所用的工具和用具要严格管理、配套使用,不能相互转借。
(9)、通过政府干预或依照《畜牧法》的相关规定禁止在鸡场周围2-4公里内发展同类养殖场或相关的养殖场(养猪场、养鸭场、蛋鸡养殖场)屠宰场等。
(10)、在养殖过程中应谢绝同行业组织的参观、考察和访问。
一切观摩活动可安排在出栏过程中或出栏后进行,有条件的养殖场也可以设置并安装鸡舍内的监控系统。
3、防疫制度:(1)、常规消毒制度:①、育雏前的喷雾消毒和熏蒸消毒②、养育过程中的带鸡消毒③、生活区的一次消毒,生产区的二次消毒,进入鸡舍的三次消毒。
④、个人卫生和宿舍卫生,每批进雏前对所有服装、被褥等进行一次彻底消毒(2)、预防性用药制度:①、根据经验在育雏前1-5天投服抗生素针对性控制雏鸡沙门氏菌感染(如果雏鸡来源于健康的种禽场,预防用药也就没有必要了)。
②、根据以往的养殖体会,在常见多发病的危险日龄前1-3天针对性投服抗生素或抗球虫药物,有助于提高防治效果。
③、根据环境条件的变化和气候变化的结合养殖经验做好针对性预防用药,坚持看天气预报是养殖场的必修科目。
④、在健康养殖阶段,大力推广酶制剂和微生态产品的应用,提高机体抵抗力和家禽抗感染能力。
(3)、免疫接种制度:①、必须进行的免疫接种如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要进行合理的免疫接种。
②、在疫区可考虑增加的免疫接种如禽流感灭活疫苗。
③、根据区域差异或个人经验可以考虑介入的免疫如大肠杆菌多价灭活疫苗、沙门氏菌灭活疫苗、多种球虫卵囊制成的球虫苗等。
(4)、病群封锁制度:①、对疑似或确诊的发生疫情的病群进行空间上的隔离,本着对行业负责的态度,禁止与外界交流。
②、对可能受到病群威胁的健康的鸡群落实针对性的保护和防范措施(紧急接种、预防性用药、强化消毒、提前出栏等)。
③、病群处理或康复后,先全面消毒再解除封锁。
(5)、疫病档案管理制度;①、疫情记录,对发生疫情的鸡群的日龄、表现、外观症状、剖检变化、诊断结果或疑似诊断结果、伤亡情况等进行实事求是的记录。
②、疗效评估:对治疗方案、用药情况、疗程、治疗效果等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评估,为以后的疫情防制(防治)提供经验和参考。
(6)、疫情报告制度:①、按照动物防疫法的相关规定,对发生在养殖场内的经过确诊或存在可疑的急性、重大疫情要及时上报当地畜牧行政主管部门。
②、疫情上报后,本着对行业负责的态度积极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和沟通。
制定合理的控制和扑灭方案,尽量杜绝和减轻疫情的蔓延。
(7)、疫情扑灭制度:①、对已经发生的疫情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药物治疗、疫苗紧急接种、淘汰病弱残、隔离病群、有计划扑杀等等)。
②、对综合防治方案进行具体落实,对因治疗、对症治疗、辅助治疗、保健治疗等。
③、根据疫情的发展及时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卫生消毒1、卫生清理借助机械和物理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清理和初级净化,主要是通过彻底的铲除、清扫、高压冲刷等方法对养殖环境中的垫料、粪便、羽毛以及其他的污染物和有机物进行处理,为药物消毒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
2、消毒药的选择消毒药的选择受消毒目的、季节、病原的特点、环境温度、价格等影响很大。
例如可根据禽病的流行情况选择对相关病原微生物敏感的药物,针对性杀灭病源,有的放矢,药敏试验的目的就在于此;当季节气温高的时候可以不用高锰酸钾,只用福尔马林喷雾就可以达到熏蒸的消毒效果;含碘的消毒剂由于挥发性强,最好不要在夏季使用;当多种消毒药物交替使用的情况下,要充分考察药物的性质,特别是酸碱性和两次消毒间隔的时间,以免相互中和或拮抗而影响或降低消毒的效果。
3、消毒的方法养殖场消毒方法最常用的是:喷雾消毒、熏蒸消毒、浸泡消毒、紫外线照射、焚烧或深埋、生物发酵消毒等。
4、消毒程序(1)鸡舍:物理消毒(铲除、清扫、冲刷)…干燥…化学消毒(消毒剂喷雾、浸泡等)…干燥…熏蒸消毒(常用的是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熏蒸消毒,当然也可以选择一些其他类型的烟熏剂)…通风…使用。
(2)环境和道路:喷雾消毒,消毒池浸泡消毒,泼洒消毒等。
(3)衣服和被褥:在清洗干净的前提下暴晒…熏蒸或紫外线照射消毒。
(4)粪便和污染的废弃物:主要是通过堆积、密封进行生物热发酵消毒或深埋、焚烧处理。
5、消毒效果的检测在消毒前后对环境进行局部或空气取样,培养后进行简单的细菌数的检查,对消毒效果做到心中有数。
对养殖和以后的消毒都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
很多时候我们消毒完了不检测容易让消毒流于形式而影响到消毒的效果。
免疫接种1、免疫程序:(1)、秋季、冬季、春季免疫程序:1日龄、新城疫VH-28/86-H120,1.5倍喷雾免疫。
同时新城疫油苗颈部皮下注射0.25-0.3毫升/只。
14日龄、法囊疫苗MB或卫法囊2倍,饮水。
20日龄、新城疫VH-28/86-H120,2.5倍,饮水。
24日龄、法氏囊苗MB或卫法囊2倍,饮水。
30日龄、新城疫克隆30-H120、3倍,饮水。
也可以用新城疫克隆30-Ma5代替新城疫VH-28/86-H120。
如果是肾型传支流行的季节,可以在3日龄内用肾型传支疫苗喷雾免疫。
(2)、夏季免疫程序:1日龄、新城疫VH-28/86-H120,1.5倍喷雾免疫。
同时新城疫油苗颈部皮下注射0.25-0.3毫升/只。
14日龄、法囊疫苗MB或卫法囊2倍,饮水。
20日龄、新城疫VH-28/86-H120,2.5倍,饮水。
也可以用新城疫克隆30-Ma5代替新城疫VH-28/86-H120。
(3)、对禽流感的预防:根据禽流感的发病情况,再受疫情威胁的区域养殖要考虑选用禽流感灭活苗,选用地方流行毒株生产的免疫效果会更好一些。
(4)、对传支的预防:肉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很多种表现,如呼吸性、腺胃型、肾型、生殖道型等,要根据当地流行的情况选用不同株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2、免疫方法:常用的免疫方法:喷雾、点眼、滴鼻、皮下注射、饮水等。
3、疫苗:根据使用效果选择比较可靠的疫苗,当然在有新疫病流行的区域为了确保养殖安全也可以随时允许有新的疫苗加盟进来。
4、免疫注意事项:(1)、喷雾免疫最好在孵化室内进行,如果在育雏舍进行要调整好温度(30-33)和湿度(相对湿度在65-75%),停止通风20-30分钟雾滴适中,最好是选用疫苗供应商的专用喷雾设备并在对方技术员的亲自指导下进行。
(2)、点眼、滴鼻的注意事项:①、点眼、滴鼻各一滴是最好的,但考虑到操作比较麻烦,往往只点眼或滴鼻。
②、用15℃左右的疫苗专用稀释液或凉开水稀释疫苗(既不影响疫苗的活力和效价,又不会对鸡造成应激)。
③、疫苗的用量1.5-2倍即可,提早免疫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可适当多用一点疫苗中和以下抗体。
④、疫苗越新鲜越好,避免在高温季节长期存放和周转(失效)。
⑤、水的用量决定于工具。
要求滴小了好。
(用均匀一致的标准滴头),先滴100滴清水看看是多少。
然后根据鸡的数量按照每只鸡2滴计算(+5%)需要多少水。
⑥、免疫速度要慢,确保点眼或滴鼻的效果,对雏鸡轻拿轻放,避免疫苗被甩掉而造成免疫失败,要求在做免疫时不能坐高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