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学第六讲 制度学派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美国的制度学派概述(PPT 86张)

美国的制度学派概述(PPT 86张)
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把制度 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就是由集体去抑制, 解放和扩张个体行动。他认为正统的经济学一直只 注意个体行为而忽视研究集体行为。 他把集体行为解释为从无组织的习俗到各种组 织机构的广泛系列,包括家庭、公司、行会、工会、 银行、法院乃至国家等。他认为集体行为之所以要 控制个人行为,一是因为利益冲突,二是因为资源 稀缺性。
利润,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被放到了非生产活动,甚 至开办寄生的、腐朽的非生产行业。企业经营也造成 资本主义经济的波动和经济危机。破坏了“机械操作” 所要求的平衡。

(5)经济危机的制度经济学解释。他对经济危机
和萧条做了大量表述,认为其根源在于“企业经营”, 而不在于“机械操作”。 他认为,价格波动完全是企业家的病态心理引起 的:预期售价大于成本就投资,造成生产增加,市场 繁荣。其中信贷越来越发展,推动了这一过程。 一旦发现预期售价与实际售价相距很远,就不能 取得利润,就会发生破产,形成连锁反映的债务清偿。 这时,信贷就会萎缩,经济危机就会发生。
§5.美国的制度学派

5-2.制度学派的发展:
康蒙斯等的制度经济学
本节概要

一、康蒙斯等的经济学说—制度是“控制个体
行动的集体行动”


二、米契尔的经济学说—经济周期理论 三、艾利斯的经济学说—哲学基础、工具价值 四、贝利的经济学说—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划分

一、康蒙斯等的经济学说—制度是“控制个体行动的集

§5.美国的制度学派
§5.美国的制度学派

5-1.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凡勃伦的制度经济学 5-2.制度学派的发展:康蒙斯等的制度经济学 5-3.新制度学派:加尔布雷斯、鲍尔丁的经济学 5-4.新制度经济学学派:科斯、诺斯、威廉姆森

新制度主义学派概述(PPT 43张)

新制度主义学派概述(PPT 43张)

(二)学派形成及代表人物
第二阶段是在50年代末至60年代,科斯系统地论 述了产权的经济作用,分析了产权的功能,特 别考察了产权结构对于降低社会成本,克服诸 如外在性等市场失灵的关键性作用,从而使产 权制度作为保障资源配置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代表作是科斯于1960年发表于《法与经济学杂 志》上的《社会成本问题》;阿尔钦的《产权 经济学》(1961)。这一阶段最突出的成就是 “科斯定理”的思想。 ——产权理论
一、学派简介
(一)研究对象——制度 制度是对人和组织行为的规范,是人和组 织为适应环境合理配置资源、实现目标最 大化的手段。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在形式上是 人为设计的构造人类行为互动的约束
其中,诺斯的理解具有普遍意义: 制度是社会的游戏规则,能够约束人们的 行为 制度既包括内在的约束性规则,又包括外 在的强制和处罚性规则 制度的功能在于将人们的行为导入可合理 预期的轨道
2009年因企业边界 经济管理方面的独 到研究获得了诺贝 尔经济学奖的殊荣
2009奥利弗-威廉姆森
(三)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新制度经济学的核心内容
– 产权理论 – 交易费用理论 – 组织理论(公司、国家治理理论) – 制度变迁理论 • 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 交易成本和产权; – 政治经济学和公共选择; – 数量经济史 ;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
一、学派简介 二、产权理论(产权经济学) 三、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经济学) 四、委托—代理问题 五、制度变迁理论
第二节
新制度主义学派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概括: 制度有效率因素,强调制度的功能 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也在于 管理方式的结构,是一般意义上的制度 采用具体的比较方法,但与新古典经济学 在学术严谨性和科学性上有重大差别

组织社会学

组织社会学

一、孔德(一)方法论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为什么)?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仅仅从客观事物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

一言以蔽之“把社会现象看做社会事实”,这样采取的方法就是对社会现象只能问它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至于社会现象应当是什么?应当有多少?应当怎么样则不必过问。

(二)秩序与进步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孔德把充分的劳动分工和高度的生产专业化看成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必要条件,认为这不仅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和工业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使有充分分工的个人在生产劳动中更清楚的意识到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并导致人们之间难以分离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而使复杂的社会有了稳定的秩序。

☐孔在肯定社会分化的积极作用时,也看到了社会分化不利的一面:☐他认为劳动分化助长了个人主义,当人们过分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地位并为此而激烈竞争时,社会团结就要受到危害;不仅如此,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还大大增加了社会复杂程度(自主性、独立性),不断增强的社会组织,如果不得到有效控制,他们会因为各自的利益而相互冲突,引起社会冲突(社会动荡甚至社会革命),为此必须扩大和加强政府控制社会职权与整合社会的职能,以便抵消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引起的社会冲突。

☐孔德肯定和否定社会分化的作用,实质上是主张用社会秩序来规范分化了的社会。

在孔德那里社会秩序是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间稳定有序的联系,并且是一种如同自然规律一样具有客观性的社会联系。

二、齐美尔的社会形式论(形式社会学)(一)个人和群体的两重性☐当一个人加入一个群体的时候,受到群体的约束建立起了个人和群体的基本关系,这就是所谓的社会网络关系。

因此,研究个人时不能从单个孤立的人出发,而应该从他所处的社会网络角度入手。

同时这个人把他所隶属的其他群体的关系也带到刚刚加入的群体中来,这样就产生了个人和群体关系的两重性。

(二)自由和约束之间的关系☐自由和约束相对应于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两者之间也具有双重性,并且是一个相互转化的过程。

制度理论课件.pptx

制度理论课件.pptx

制度形成的自发演进观
• 早在18世纪,休谟、福格森就提出了自发过程可能产生 未预期的制度安排的思想。休谟曾谈到,一种体制“对公 众有利”,但它的发明者却可能“并未打算达到该目的”。 福格森也说过:“国家的偶然创立确实是人类行为的结果 ,但却不是任何人类设计的产物”。哈耶克认为,“传统 人类习惯形成的结构,既没有遗传决定意义上的自然性 ,又没有智力设计意义上的人为性,而是筛选或过滤过 程的产物,受到群体从习惯中获得的差别优势的引导, 而群体接受习惯的原因尚属未知,或许还纯属偶然”。凡 勃伦也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许多制度的形成不过是 人们追求自身利益所带来的未预期的制度后果。
康芒斯的定义
“我们可以把制度解释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集体行动的种类和范围很广,从无组织的习俗到那 许多有组织的所谓‘运行中的机构’,例如家庭、 公司、控股公司、同业协会、工会、联邦储备银行 以及国家。”“为个人决定这些彼此有关的和交互 的经济关系的业务规则,可以由一个公司、一个卡 特尔……一个政党或是国家本身规定和实行。…… 业务规则有时候叫作行为的规则。不管它们有什么 不同以及用什么不同的名义,却有这一点相同:它 们指出个人能或不能做,必须这样或必须不这样做 ,可以做或不可以做的事,由集体行动使其实现。 ”
(三)制度可以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吗?
• 肖特:重复进行的策略博弈的解的部分。 • 青木昌彦: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
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该表征被 相关域几乎所有参与人所感知,认为是与他 们策略决策相关的。这样,制度就以一种自 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 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 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
• 第五,从制度的可移植性来看,正式制度较之非正式 制度则具有较大的可流动性、可移植性。

组织社会学资料

组织社会学资料

第一讲组织现象和组织社会学1、组织是指由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联系起来的系统。

一般有两种含义:一种是动词,就是有目的、有系统集合起来,如组织群众,这种组织是管理的一种职能;另一种是名词,指按照一定的宗旨和目标建立起来的集体2、组织学是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组织社会学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解释组织现象的一门科学。

3、什么是组织现象—各种组织都有着如此相似的结构(科层化)、组织有如此不同的结构形式和规模(高科技企业、食品店)、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组织有不同的生存率和死亡率、社会学其他领域关注的社会现象实际上也是组织现象—集体行为(资源动员)、社会分层中组织的作用—(代际流动,正式组织内部结构和过程是造成男女不平等的重要渠道)。

4、社会学的角度应该是从群体的层次来研究群体(社会)现象,但是它对制度演变的微观基础没有给予注意,且有“过度社会化”的嫌疑5、组织研究的起点:韦伯式的组织A、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制度。

B、合法权威有三种来源:习俗惯例;个人魅力;法规理性。

C、科层制,又称官僚制,是所有大中型组织中由受过训练的专职人员组成的行政管理机构。

D、科层组织的基本特点:第一,有非常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等级制度;权力是和职位相关联的,并且是非人格化的;它是理性组织,通过规章制度来提高效率。

第二,科层组织内的官员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在组织里有自己的职业生涯,成为专业化的人员,其职业生涯追求的就是在组织制度里不断地晋升。

第三,科层组织一定是建立在理性-法理权威的基础上。

E、科层制组织为什么会产生?1、科层制组织是个历史现象,家庭和自然村落是先于科层制的组织形式,而科层制是2、2、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出现才盛行起来的。

2、韦伯认为科层制正式组织的出现是因为它比其他形式的组织都更有效率。

3、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社会学概论》全套课件 PPT

文化传播的手段。社会交往有利于个人 成长。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社 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
3.社会交往的类型
从不同的角度,把社会交往划分为:个
人交往与群体交往;直接交往与间接交 往;竞争、合作、冲突、调适等。
4.社会交往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交往理论:交往的物
质条件。需要是义往的原因。经济交往 是其它交往的基础。
本章是教材的逻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
节。社会是由社会关系构成的,而社会 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交往基础上的,本章 继续深入分析究竟为什么有了社会交往 和社会关系,就能构成社会,这是本章 的主要内容。本章在理论主和重点和难 点,就是要深刻阐明马克思列宁主义诉 社会交往理论,以及吸取符号相互作用 认在社会交往中的微观分析理论。
3.初级社会关系与次级社会 关系
三、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
所谓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关系两端位置
上的行为类型、行为模式。所谓社会位 置,就是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地位。而社 会角色就是与那个社会地位相联系的行 为模式,社会角色按一定的社会规范, 表现一定的社会行为。
2.社会角色的类别
理想角色和实际角色、先赋角色和自致 角色。
开拓和交往的扩大而逐渐按生存、享受、 发展需要的方向增长的。
2.集体的发展与人的需要不 断提高
社会集体希望自己不断发展,并能满足
其成员不断增长的需要。
3.社会需要的满足
社会需要的满足决定于一定社会的生产
水平、生活水平和文化环境。人的需要 具有社会性,也表现在人的需要的满足 方式和满足的可能性具有社会制约性。
需要的社会性与实践性。也就是说,只有通 过劳动,通过实践,需要才能发展,才能实 现。
二、社会需要的理论

组织社会学第三版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组织社会学第三版全册精品完整课件
一般来说,有三套决策维持组织的运行。 (1)政策决策。政策决策直接支配整体组织的目标,并 且与组织的首要功能即实现目标有直接联系; (2)部署决策。部署决策是在政策决策的基础上制定的 决策,其一涉及人事,其二涉及预算; (3)协作决策。
勤学善思 知信达贤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二)组织的运转过程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变项包括人的变项、组织变项和环境 变项。通过这些变项形成了不同的研究领域。
勤学善思 知信达贤
一、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二)组织社会学的基本任务:
1、在行政系统中,对政府行为的可行性,中央集权的局限性, 以及整体社会控制方式的研究。 2、在营利性组织中,对组织的规则的形成过程、复杂程度与 组织发展的关系、规模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交易费用的概念及 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3、关于组织过程的研究,即等级关系机制、水平关系、正式 和非正式、上下左右的关系机制。 4、关于各类新型组织的研究。
勤学善思 知信达贤
二、组织的概念及其运转过程
(二)组织的运转过程
1、资源的获得与流动 获得资源主要是通过合同。合同有产业合同与就业合同之
分。在我们的社会里,组织对流动资源的需求在同一意义和 层次上是以货币的形式来支付的,也即通过组织安排提供货 币资金来取得流动资源。 2、组织自身的制度化程序(资源的实施机制)
3、组织结构中的制度因素 这里主要涉及制度模式的协调问题,即在社会制度层面上
组织之间是否整合的问题。中心问题是制度化的规范,这种 规范可以有效地把个人的行动结合起来去承担组织的义务。
中心的整合制度是合同制度,就组织而言主要涉及雇佣合 同;第二种基本整合制度是强制合同;第三类规章制度或规 范控制任何具体组织成员独立的行为。
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客体;二是 组织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三是研究的基本变项。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组织社会学复习课件

第一章组织与组织社会学(一)组织的概念1、理性系统视角的界定(占统治地位的视角)①巴纳德(Barnard):正式的组织是一种有意识的、审慎的、有意图的人们之间的合作。

(1938)②马奇和西蒙(J.G.March & Herbert.A.Simon):组织是互动人群的集合体,是社会中任何类似于集中合作体中最庞大的集合体……在组织中,高度专门化的结构和协作使得单个组织单元成为社会学上的个体,可以和生物学意义上的个体有机体相比。

(1958)③布劳和斯格特:组织的突出特征是因其欲达到特定的目标而被正式建立起来的,即所谓的“正式组织”。

(1962)④埃茨奥尼:组织是社会的单元,组织被有意建构和重构起来,以达成特定的目的。

(1964)⑤埃茨奥尼、莱曼(1980)、霍尔(1981):组织就是精心设计的以达到某种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⑥斯格特(1998/2002):组织是意图寻求具体目标并且结构形式化程度较高的社会结构集合体。

从理性视角出发,不仅着眼于组织的独有特性,还关注其规范结构。

从理性系统的视角看,组织是为了完成特定的目标而设计的工具。

2、自然系统视角(对行动结构的关注)斯格特:组织是一个集合体,参与者寻求着多种利益,无论是不同的还是相同的。

组织是社会性的集合体,是众多社会行动结构形式中的一种。

两种有关组织的观点:社会一致的观点。

强调组织是拥有共同目标的个体所组成的集合体。

此概念隐含的前提是:社会秩序是参与者之间基本一致的反映;组织的稳定和持续;反映了协作行动与共同规范和价值观的存在。

(涂尔干、帕森斯、巴纳德、梅约)社会冲突论观点。

社会秩序看作是一些人对其他人的压制。

(秩序并不是因为一致,而是由于压制,即由强大群体对弱小者的控制)注意力不能只集中于一致的表象,而应该指向隐含的冲突。

冲突为理解不稳定和变化提供了基础。

(马克思、科塞、古尔德纳、本迪克斯)3、开放系统的视角组织是参与者之间不断变化的关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活动体系,该体系植根于其运行的环境之中,既依赖于与环境之间的变换,同时又由环境建构。

组织社会学第六讲 制度学派理论

组织社会学第六讲 制度学派理论

• 因此,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 境和制度环境。 • 技术环境要求组织有效率,即按最大化原 则组织生产。 • 制度环境则要求组织接受和采纳为社会公 认、赞许的规范、组织形式、做法,而这 些组织形式和做法并不一定有利于组织的 效率,而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和社 会认可。
• 3、制度环境与合法性机制 • 这里的合法性不仅仅是指法律制度的作用, 而且包括了文化、观念、社会期待等制度 环境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合法性机制:社会的法律制度、文化期待、 观念制度成为人们广为接受的社会事实, 具有强大的约束力量,规范着组织的行为。 • 合法性机制不仅约束组织的行为,而且可 以帮助组织提高社会地位,得到社会承认。
• 2、组织中的非理性因素 • 塞尔兹尼克对研究发现进行了提炼,他承认组织 是被合理设计以完成特定目标的工具。但他认为, 这些组织在实际运作中却“不能控制组织行为中 的非理性因素”。原因有两个: • 一是个体,他们加入组织,但并不仅仅按照组织 给他们设定的角色行动。 • 二是组织结构,既包括正式结构,也包括非正式 结构,组织结构将组织成员与组织之外的人联系 起来,组织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会危及组织 的既定目标。
• 安然公司成立以来,从80年代到90年代, 安达信不仅一直负责其审计工作,而且同 时提供咨询服务。2000年安达信从安然获 得的5200万美元总收入中,咨询服务的收 入就高达2700万美元,可见安达信与安然 公司之间拥有源远流长的利益关系。 • 利益驱使安达信帮助安然造假。2001年10 月,安然重新公布了1997年至2000年期间 的财务报表,结果累积利润比原先减少 5.91亿美元,而债务却增加6.38亿。
• 二、迈耶的新制度主义观点 • 1、组织趋同问题的提出 • 迈耶(Meyer)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教育社会学。美 国的教育制度有许多特点,例如教育是每个州政 府的责任,联邦政府没有管理教育的行政权力。 但是有趣的是,实际上各个地区教育体制的结构 却非常相似,反映了制度趋同性的现象。这是为 什么呢? • 怎么来解释这些组织趋同现象呢?当时盛行的权 变理论的思路是,每个企业因为所处环境不同, 所以组织形式不同。迈耶提出的是一个正好相反 的问题,即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似的内部制 度和机构?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社会组织

社会学概论PPT教学课件 第六章 社会组织

你可能属于基督教或犹太教堂,属
于某个联合会或者兄弟会。你可能 会到一家大银行的分支机构去存钱, 到超市连锁店买东西,或者在某一 所大学上课。然而你成天接触的社
会组织,你是否经常思考它的结构
和特征呢?
阅读与思考:
公园15世纪,一位智勇双全的船长哥伦布直接得到了西 班牙国王与王后的支持,指挥着三条小船一直向西航行, 到达了他预想中的“东印度群岛”,后来实际证明这是一 块未被发现的新大陆——美洲大陆。
31
第三节 社会组织的管理 第三节 组织管理
一、家长制
(一)含义
家长制是建立在下级对上级的个人效忠、服从和信赖基础上
的组织管理方式,是与封建家庭制度相似的管理制度,是前资 本主义阶段比较特征
①组织管理的权力高度集中于组织最上层,不向下分权。
②最高领导人和管理者基本上凭个人经验进行管理。
一点感悟
试想在当今社会,哥伦布的船队是否能够驶出港口都是个问 题。首先他要填写好各种申请表格,等待造船公司准备好他的 航船,他和船员们要接受航海技术和知识方面的考核,领取官 方的护照,船上的货物要具备海关证明文件,更甚者他们还要 具备已经注射各种疫苗的证明,缺少任何一项,远航都是不可 能的。
本章内容
③管理行为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④组织的领导人把组织当做自己的私人领地,不容别人侵犯。 ⑤组织中缺乏严格的办事规则,没有明确的组织规范,即使有 组织规范也形同虚设,采用的是人治而非法治。
一、家长制
(三)家长制存在的条件
①根本条件:生产力状况所决定的。
②组织规模小,内部分工粗放,技术单一,外部环境稳定。 ③组织的建立与最高领导人的努力有关,最高领导人在组织 中处于绝对权威。 ④组织成员的臣民思想。
并为此可不择手段。

《组织社会学》课件

《组织社会学》课件
❖ 组织学角度(见后):
第三页,共370页。
❖ 组织边界的不同:
第四页,共370页。
❖ 内在结构的差异: Intel公司:所有职员一律平等;
花旗银行:级别上的不平等。
❖ 报酬形式: 一般大学:固定工资; 工商企业:计件工资、提成等。
❖ 产品品牌:有些领域不重要,有些领域很重要。 ❖ 组织间经济交易关系:有些合同制定后靠非正式关系
维持。
第五页,共370页。
(二)组织社会学中的经典问题 1、韦伯——科层制组织 ❖ 特点:等级制度、非人格化、成员专业化、理
性—法理权威基础等;产生原因:更具效率、 国家间竞争;缺陷:不适应非正式的小型企业、 反韦伯式组织情结。 2、米歇尔斯——“目标替换”理论(《政党论》, 着眼于组织局限和弊端) ❖ 即组织正式目标被个人利益等替换。
❖ 引例二:戴尔公司雇佣IBM公司提供售后服务。 ❖ 问题引出:市场化与内部化如何抉择?由市
场到组织的转变代价是什么?组织内在化的 优势是什么?为什么组织内部有不同结构?
35
第三十五页,共370页。
二、新古典经济学中的组织
❖ 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思想:行为通过价格协调、个人理性选择、帕累托效率, 组织被看做一个“黑盒子”。这种市场关系是一种“非社会性”关系。在这 里,每一个人、组织的反映相同,所以,高度抽象化后的组织、消费者成为 一个没有任何社会性、只关注个人利益就可完成市场或生产活动的行动者。
非正式组织
感性因素为指导 以感情与融洽的关系为标

行为规则是为共同的、不 成文的行为规则
感情的支持、赞许或厌恶 来影响成员行为
存在的目的主要在于满足 组织成员的心理需要
第二十二页,共370页。
正式组织的延伸涵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