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有效性从*年开始,随着宏观经济增长加速,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农业生产增长缓慢,粮食供求关系趋紧;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某些部门的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快,流动性过剩日趋严重;外贸顺差较大,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突出;煤电油运紧张,能源资源供应趋紧;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针对这些问题,*年下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实施了新一轮宏观调控。
实践表明,宏观调控是必要的,也是成功的。
五年来,不仅经济增长的速度保持平稳快速,而且经济增长的质量明显提高。
宏观调控十分必要深入认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需要分析市场经济与政府干预的关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领域存在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干预来纠正。
政府干预是在任何市场经济国家都存在的,它主要包括微观规制、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三项内容。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阶段,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政府干预更具有特殊必要性。
第一,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经济的任务迫切而繁重。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注重克服市场的缺陷和防范其可能引发的经济较大波动,努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
这决定了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必须发挥更积极、更主动的作用。
第二,我国是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体制转轨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虽已建立,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需要密切关注和及时化解。
这决定了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远比发达国家政府更为广泛而复杂。
第三,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基本功能是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保障全体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这决定了政府宏观调控的目标必然是多重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变得更加丰富。
宏观调控成效明显*年,中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这一轮宏观调控取得显著成效的根本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
1.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⑴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市场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并产生消极影响。
⑵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只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才能克制市场的种种缺陷,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2.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宏观调控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宏观调控的手段各有所长,各具特色,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宏观经济调控手段的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⑴经济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②内容:税收、信贷、利率、汇率,产品购销,产业政策等多种手段。
③作用:运用经济手段对市场经济进行调控,有利于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⑵法律手段
①含义:是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②作用:运用法律手段可以有效地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行。
第三,行政手段。
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调整经济活动。
注:行政手段的优点在于直接、高效,缺点在于易出现滥用权力行为,因此须必要时采用之。
国家宏观调控,应当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作者:张魁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1期[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即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但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挥还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从总体上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及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进行调节和控制,只有坚持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充分结合,利用市场与计划二者之长,弥补二者自身固有缺陷,才能保证市场经济体制的顺利进行,国民经济才能健康、有序、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必要性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体制现状来看,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占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等一般特征,通过市场可以有效的调节社会资源的分配,引导企业按照社会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并且可以对商品生产者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
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的形式。
但真正实现繁荣经济目标的,都是建立起规范和有效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它不仅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定和特征,同时又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市场经济,由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的历史形式,也可以说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新阶段。
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由于公有制为主体,因而国家对市场的调控具有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又有牢固的政治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所以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两个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调控作用
●l
试论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 的宏 观经济调控作 用
‘ 周 斌
( 湖北 省荆州 职业 技术 学院)
[ 摘 要 ] 宏观 经济 调控 是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强和 改善宏 观 经济 调控, 加 是克服 市场 机制 缺 陷的需 要, 克服 我 国社会 主义 市场经 济 是 体制建 立初 期不成 熟、不完善 的需 要, 是社会 化大 生产 的客观 要求 , 也是社 会主 义市场 经济 的根本 要求 。 文对 目前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 条件 下的宏 观经济 调控存 本 在的 问题 进行 分 析 并提 出初 浅 的对 策 思考 。 [ 关键词 ] 观经 济调控 必要性 手 段 问题 对 策 宏 中图 分类号 :2 5 0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99 4 (00 2 23 0 10— 1X 2 1)3 0 3— 1
解 决 的 问题 。 宏观经 济调控 就是 政府根 据 国民经济 发展 的总体 目标针对 经济 生活 中存 在 的实 际 问题 , 用经 济手 段 、法 律手 段和 必要 的行 政手 段对 资源 配置 进行 运
调控,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 、持续、协调和高效发展。它是现代市场经济
的重 要特征, 是矫 正市场失灵 的克星, 是完 善市场优 势的有力 武器, 是提高 党驾 驭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的能力 的法 宝 。党 的十 四大 明确 指 出 : 我们 要 建立 的 “ 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是要使 市场在社 会主义 国家宏观 经济调控 下对 资源 就 配置起 基 出性 作用 ” 。这一 概括 经典 地阐 述 了市场 竞 争和宏 观经 济调 控这 两 个不 可分 割 的方 面— — “ 市场对 资源 配置 起 基础 性 作用 ”和 “ 国家对 经 济 的宏 观经 济调控 两 者内在 统一 , 相辅 相成, 同构成 社会主 义市场 经济 体 共 制的本 质 内容 。过去在 计划 经 济条件 下仅 有政 府 的宏观 经济 调控 , 没有 市 而 场 竞争 , 管理疆 化, 企业缺 乏活 力, 导致资源 配置 效率低 下, 这条老 路 已经不 能 再走 。历史 发展 与理论 演变都 已充 分证 明 : 宏观 经济调 控不 等于计 划经 济, 市 场 竞争 也不等 于放 任 自流 。一方 面政 府进 行宏 观经 济调控 , 必须在 尊重 市场 运行 规律 的基 础上进行 : 方面, 另一 市场竞争 也不 能离开宏观 经济调控 , 开 了 离 宏观 经济调控 完全放任 自流 的市 场竞 争最终发挥 不 了市 场机制 的优势 , 会更 还 突 显其劣 势, 以二者缺 一 不可 。加强 和 改善宏 观经 济调 控 的 目的是既 要尽 所 量克 服市场 机制 缺陷, 更要 充分 发挥市 场机制 的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势, 既要有 效防 止计划 机制 的主 观性和 指令 性更要 切实提 高计 划机制 的客 观性和 指导 性 。从 而实现 市场 经济 和宏观 经济 调控 的完美结 合, 为市场 经济 的运 行创造 良好 的环境 , 为发挥 市场竞 争的积 极作用 和抑 制它 的负面 影响, 提供 法律 和行政 支持 , 从而实现 市 场机制 优化配 置 的功能和 市场经 济 的健康 发展 。 总之 , 高党 驾驭社 会主 义市 提 场 经济 的能力要求 我们 自始 至终要充 分发挥 市场配 置资源 的基础性 作用, 同时 又要根 据不 断变化 的经济运 行情 况加 强和 改善宏观 经济 调控 。发挥 市场机 制 的作 用, 注意克服 市场本 身的缺 陷 : 强和改善宏 观经济 调控, 自觉遵 循市 要 加 要 场 经济规 律 的要求 。只 有正 确处理 好发挥 市场 机制 的积极 作用 和加 强宏观 经 济调 控的关系, 才能 既保持经 济发展 的活力, 又保持经 济运行 的平衡, 促进 国民 经济 持续 快速 协调地 发展 。 12 社会 化大生 产 的客观要 求 . 在全社 会范 围内按 比例 分配社会 劳动是社 会化大 生产的一 般规律 , 全有 完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要想挤进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几乎无不是依靠国家的主导力量实现的。我国作为 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快速发展有力的宏观 调控手段。 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 力量,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的新形势下,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 此,国家就必须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这一方针前提 下,要以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身份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还要对公有制的国有企业以及国家控股和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进行必 要的指导和干预。当然,在政资分开、政企分开的情况下,国家政府发挥这一职能 不是直接去搞资产经营,更不是直接插手经营管理企业,而是通过制定方针政策和 必要时采取法律手段,从总体上加以指导和控制,例如制定所有制结构调整方针和 国有企业的进退政策等。只能通过国家这种必要的指导和干预,才能巩固和维护公 有制主体地位,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体利益结合起采,促 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缺陷,必须搞好宏观调控 .为了弥补市场经济缺陷,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一样,能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基础性的调 节作用,即在价值规律指导下有效解决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为谁生产、用什么方 式生产等问题。但市场先天具有的一些缺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难以避免,如在 利益推动下,利大大干,利小小干,无利不干,像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教育、公共 卫生等公共事业可能就无人去管。市场经济的趋利性还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等外部性 问题。同时,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还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和短视性。这一切都 需要由政府通过宏观管理、宏观调控来加以纠正和弥补。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微 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往往只顾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对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之间 的平衡以及由总供求失衡引发的经济危机、失业和通货膨胀等问题不愿考虑,也无 法顾及。这也需要国家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解决。
浅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
·!!·"#$%&’()*+,-%.’’/井冈山医专学报!"#$%&’"(!)%**&%*+,&%-./)0&’0"’’.*.第&’卷第)期.’’/年0月浅谈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目标王建国1焦作卫校,河南焦作2)2&).3一些内容不可避免侵蚀我国意识形态,特别是社会主义道德意识形态,危害社会主义道德的统治力、凝聚力等。
市场经济破坏环境和资源,这二十多年,我们经济发展了,加上过去人们的破坏,我们的环境质量下降了,资源匮乏了。
市场经济造成大量的人口流动,有利于经济发展,这些人大多素质低,再则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加上其他生活上的困难,不能自律,极易失德。
!社会主义道德必须整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道德的负面影响,它自身是无法克服的。
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规律决定,但又有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法治、德治来限制、制约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
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我们切实加强道德建设,用社会主义道德思想和规范去制约和引导市场经济,使其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服务。
市场经济不能生产新的道德规范体系,我们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蓝图,只要按纲要的要求去做,我们的目的就能达到。
1责任校对:温永顺3"""""""""""""""""""""""""""""""""""""""""""""""""""""""""""""""""""""""""""""""""""""""""""""4摘要5目的探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市场解决不了公共物品和危险品的供给问题。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弊端。
(2)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目标也要求政府推进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与作用之一。
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1)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机制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避免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3)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政府要自觉遵循市场规律,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克服“市场失灵”现象。
(4)因此,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又要科学地进行宏观调控。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内容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促使我国的经济有了巨大的腾飞。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导向,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来保障市场合理、有序、健康的发展。
本文将浅谈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相关内容。
关键字: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可能性 1.加强宏观调控能够有效克服市场经济弊端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的经济形态,所有的市场主体在价值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着各种市场活动。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等一般特征,能够有效的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这使得市场的自我调节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然而,市场调节在提高经济效率的同时也具有自身难以克服的不足和缺陷,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失灵”或“市场缺陷”。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它们会对市场有秩序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这些负面影响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周期性波动引起的不稳定;价格剧烈升降引起的社会性不良副作用;负外部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等。
这些问题会破坏社会供需平衡,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甚至使得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由此可知,市场的调节并不是万能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不仅要充分发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机制作用,政府还必须实行强有力的国家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以弥补市场缺陷,让看不见的手和看的见的手共同维持市场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2.宏观调控能够将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并非完全摒弃计划对市场的运行放任不管,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扬长避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条件下宏观调控 的必要性
济 宁银 行 太 白支行 张魁
[ 摘 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规 定和特征 , 即平等性 、 竞争性 、 法制性和开放性 。 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不 但
是 万能 的 , 有 自发 性 、 目性 、 具 盲 滞后 性 的 特 点 。 因此 , 会 主 义 市场 经 济 的 正 常 发 挥 还 需要 国 家的 宏 观调 控 , 总体 上 对 国 民 社 从 经济 各 部 门、 地 区、 企 业 及 社 会 再 生 产 的各 环 节进 行 调 节 和 控 制 , 有 坚持 市 场 经 济 与 宏 观 调 控 的充 分 结合 , 用 市 场 与 各 各 只 利
经 济 又 好 又 快 的发 展 。这 就 决 定 了 国 家 在促 进 经 济 发 展 方 面 , 须 发 必
所 以 能够 把人 民 的 当前 利 益 与 长 远 利 益 、 部 利 益 和 集 体 利 益 结 合 起 局 来 , 挥 计 划 与 市 场 两 个 手 段 的 长 处 , 市 场 调 节 和宏 观 调 控 结 合 起 发 把 来 。 善 的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应 具 备 以 下 特 征 : 立 的 企业 制度 、 完 独 有效 的 市 场 竞 争 、 范 的政 府 职 能 、 规 良好 的社 会 信 用 、 全 的 法 治 基 础 。 健
它 不 仅 具 有 市 场 经 济 的 一 般 规 定 和 特 征 . 时又 是 与社 会 主 义 基 本 制 同 度 相 结 合 的市 场 经 济 . 由相 对 独 立 又 相 互 联 系 的各 类 市 场 构 成 的 有 机
统 一 体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是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一 种 新 的历 史 形 式 , 也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概述宏观调控是指通过政府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手段,对经济全局进行调整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宏观调控具有积极的作用和必要性,可以在经济运行中起到稳定市场、促进经济发展、保障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探讨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经济稳定经济稳定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也是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宏观调控可以在经济波动时对经济进行调整,使经济保持稳定增长,避免经济周期性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例如,在经济过热时,政府可以通过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手段来抑制过热,防止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的形成。
而在经济下行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降息等措施来刺激内需,促进经济复苏。
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有效地平衡经济的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经济的良性发展。
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来促进经济增长。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引导资金和人才向高技术产业集聚,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加快经济转型和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宏观调控来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因此,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保障宏观调控还可以发挥重要的社会保障作用。
社会保障是指政府通过政策和措施来保障社会公平、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福利的一种方式。
宏观调控可以通过调整税收政策、社会保险制度等手段来实现社会保障的目的。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中小微企业税负等方式来减轻个人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建立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实现社会养老、医疗保障的目标。
通过宏观调控,可以提供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结论综上所述,宏观调控在经济稳定、经济增长和社会保障方面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浅议全面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
浅议全面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作者:杨隽来源:《教育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33期国家宏观调控这一内容在高一经济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的宏观调控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一、宏观调控的含义及主要目标宏观调控指国家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第一、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科学的宏观调控能弥补市场的不足。
第二、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第三、科学的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三、宏观调控中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的区别和联系1、宏观调控三种手段有着严格意义的区别:第一,含义不同。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而影响和调节社会经济活动的措施。
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律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
行政手段则是国家通过行政机关,采取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第二,任务不同。
经济手段的任务在于合理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预测,总量调控、重大结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规划,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财力进行重点建设,综合运用各种经济杠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则主要是规范生产经营者的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调节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调控范围不同。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调节市场上经济活动主体的一切经济活动;行政手段的运用要控制在必要的范围和限度内。
比如,在生产领域,对一些不符合国家投资结构政策和技术政策要求的产品要用行政加以干预;在社会分配领域要侧重国民收入再分配,以实现社会公平;在交换领域,政府要运用行政手段强制人们遵守市场规则,以保证市场公平竞争;在消费领域则着重调节社会消费基金总额,如工资总额,社会集团购买力等,防止消费基金增长过快。
在市场经济下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一、在我国市场经济下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经济开放度进一步提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这是当今世界不可抗拒的潮流,现在我国已经成为WTO的正式成员,和世界经济的联系和交融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将对我国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构成较为严峻的挑战。
当前我们正处于加入WTO后最为关键的“过渡期”,一方面,我国经济开放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开放程度将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我国必须充分利用时间有限的“过渡期”,提高驾驭宏观经济全局的能力,以适应日益加速的开放步伐。
由于时间表的限制,与过去20年的“自主开放”相比,其紧迫性将更为突出,刚性将会更强,将会更加“不由自主”,对于这种开放型经济深化过程中出现的这种质的变化,宏观调控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目前,我国选择的是“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稳定”,而对资本流动进行了管制。
这意味着,一旦资本流动得不到完全的管制,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会大打折扣。
而实际情况是,虽然目前中国的资本项目尚不能自由流动,然而巨额的“错误与遗漏”数额的存在表明,资本项目一直在变相地实现着国际间的流动。
这说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条件不充分,也为决策层如何处理好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内平衡的政策限度提出了挑战。
2.宏观调控的基本环境进一步复杂化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目前还只是处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宏观调控面临的是不成熟的市场经济,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矛盾开始更为凸显,使得宏观调控的基本环境相对复杂化,可变性大,从而对宏观调控的运作构成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不够高。
宏观调控生效有一个隐含的前提条件——经济市场化程度必须很好,以便于任何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都能够迅速、无偏地通过政策中介传递到基本的经济单元,使其根据自身利益的受影响程度作出反应,间接地实现预定的宏观调控目标。
企业和个人作为宏观调控的个体,其行为直接关系到宏观调控目标能否落实,调控信号能否生效。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李林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是十分有益的。
但是,要使商品价格活而有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便不能对它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必须进行有效宏观调控。
一、价格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决定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本身也有其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行业垄断破坏平等竞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各经营主体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进行公开、平等的竞争。
然而实际上并非像善良的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旦价格放开,就会出现平等竞争。
现实的经济生活表明无论多么发达的市场经济,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价格也并非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
同种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形成行业默契,确定一个比自由竞争更高的垄断价格,并对进入或退出这一领域设置种种障碍。
垄断使竞争失去平等性市场价格难以实现正常的波动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不能正常下跌。
这种垄断力量与市场的抗衡,是市场机制本身缺陷的必然结果。
滞后调节干扰经济结构。
市场对经济建设的调节是滞后调节,也就是说,只有当商品生产出来,拿到市场销售时,才能发现某种商品的多与少。
这种滞后性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建设的盲目性,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
这种失衡在某一种经济过热时表现尤为突出。
如年初,广东珠海市房价每平方米。
元到下半年涨到元。
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地房地产开发业盲目发展,许多开发公司为追求高额利润脱离国民实际,大搞高级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几千元或上万元。
由于投资的盲目性,造成大量高级住宅无人问津的局面。
这种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导致经济建设的盲目性,既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唯利是图导致畸型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永续利用的过程,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
但由于市场经济中各个经营主体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们对利润的追逐,往往会造成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竭泽而渔,使资源遭到破坏。
浅谈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2)
浅谈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2)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的关系论文篇二《浅谈市场经济发展中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宏观调控相比计划经济有所减少,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仍然离不开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宏观经济的调控措施对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明显的效果,有序地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本文主要围绕宏观经济调控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两个方面的内容进行阐述。
关键词:市场经济;重要作用;宏观经济;调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的高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离不开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
在总结宏观经济调控作用的发展历程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中不难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是以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为理论基础的,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实践,继而不断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一、宏观经济的调控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与市场调节并行结合的一种经济体制,在市场调节的同时国家进行干预,这一点和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
这一观点是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凯恩斯提出市场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之后的又一个重大发现,它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需求。
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又要防止市场存在的漏洞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阻碍作用。
因此,我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在其中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国家在参与宏观经济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同时深刻理解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更加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经济的可见性越来越清晰,看不见的手被人们很好地把控着。
国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完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所以要将政府的职能干预和市场经济规律整合一起看,切忌将他们看作成对立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答:经济管理的概念经济管理就是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它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而对经济运行过程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等行为的过程。
经济管理包括了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及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管理。
一般而言,经济管理是为了实现某种经济目的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即它迫求的是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的充分利用、效率、节约等经济目的,因而它有别于行政管理、军事管理、教育管理等非经济的管理活动。
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宏观经济管理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代表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求,为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和相应的经济总量变化近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和控制的管理过程。
简而言之,宏观经济管理就是政府对整个国民经济进行的全局性的和综合性的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的主体是政府。
宏观经济管理的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及其运行过程。
与微观经济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同,宏观经济管理涉及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区域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等一系列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
宏观经济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手段和途径来全面提高国民经济的综合素质和运行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增长和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宏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一)加强宏观经济管理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生产是建立在大机器工业上的社会化大生产。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社会分工和协作日益复杂。
生产社会化的推进,使社会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紧密的联系,使整个国民经济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因此,社会生产的联系、交换和协调就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生产社会化是现代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将越来越高。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
试论我国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适应供求关系的变化,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功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从而促进生产和需求的及时协调。
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着手,分析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规范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宏观调控一、市场经济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加强宏观调控是克服市场经济弊端的必要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及开放性的一般特征,能够引导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并促使企业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它不仅要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使用或利用效率,而且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一个原生动力。
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市场经济是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经济,它遵循的是价值规律,在交换中竭力维护和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经济一切规律的根本出发点。
市场机制可以通过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要素在部门间、地区间的流动来调节和平抑收入水平,但市场机制在本质上并不能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它有其自身的弱点和消极的方面的,如市场自发调节的盲目性,市场经济高度私有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市场自由竞争的不择手段和唯利是图,它这种趋利的本性能把人们内心深处最自私、最卑鄙、最残忍的感情呼唤出来,使社会充斥着贪得无厌、尔虞我诈、假冒伪劣、欺行霸市、坑蒙拐骗等等,这些行为破坏了社会供需平衡,使国民经济不能协调发展,其结果必然是使市场经济运行呈现无序现象,社会生产力停滞,不利于现代化建设。
这就要求中国执政党在高度重视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的市场化取向的同时,必须加强政府治理和宏观调控,有效抑制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创建一种能够避免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具有鲜明社会主义特色的市场经济制度。
2、宏观调控是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长处的有效措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不是摒弃计划,而是通过宏观调控把计划与市场有机地结台起来,更好地发挥市场的长处。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第十八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导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现代市场经济,也就是以市场为配置资源基本方式的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通过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我们知道市场和计划在资源配置中各有千秋,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除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外,还要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本章将着重分析和阐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特点,以及宏观调控的手段等基本问题。
第一节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特点一、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生产社会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企业集中了大量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众多劳动者共同使用生产资料协同劳动的过程。
第二,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使社会生产各部门、各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第三,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分工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扩大,从而把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紧密联成一个整体。
既有充分细致的分工,又有十分密切的协作,构成了社会化大生产最基本的特征。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再生产的比例性和平衡性就显得日益重要。
为了保证经济正常运行,避免或减少经济波动,保持社会再生产的比例和平衡,客观上要求社会组织和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以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谈到这个问题:“一切较大规模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的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
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
”这个指挥就是国家的宏观调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是从分析社会化大生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的角度来论证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必然性的。
他们认为,在生产资料归社会全体成员共有或部分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生产高度社会化现代化的公有制经济中,要使它能顺利运行,必须使国民经济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各个部门在发展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比例,即按比例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一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一、宏观经济调控的客观必然性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的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调控的客体和对象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现代市场经济都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
在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弥补市场失灵的一般要求,而且在我国当前市场发育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因而,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这是客观的必然要求。
第一、是社会化生产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之上的,客观上要求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使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避免和减少由于盲目的无政府状态而带来的损失。
这也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程度越来越大的要求。
第二、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但它不是万能的,其弱点和不足表现为“市场失灵”。
这就需要由国家进行宏观调控。
例如,调控涉及总量问题,象就业、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问题、结构协调和通货膨胀等问题。
第三、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具体分析,一是公有制经济的要求。
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属于广大劳动人民,它的经济活动应该服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这就靠宏观调控在全社会范围内有效地使用人力、物力和财力发展生产,使经济活动符合人民的利益。
二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要走出一条较为自觉的快速发展道路,必须要国家对促进经济发挥作用,发挥社会主义优势。
三是共同富裕的要求。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
这一立足点比一般市场经济国家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求更多,这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任务和目标,应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服从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这里说的很明确,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就是宏观调控的总目标。
具体说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要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平衡。
(用公式表示,可以手写扫描)只有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大体平衡时,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宏观调控的手段:1、计划手段2、经济手段3、法律手段4、行政手段三、转变宏观经济调控方式和政府职能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直接宏观调控国家运用行政手段直接协调和控制微观经济主体和经济行为。
间接宏观调控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和引导企业的行为,达到实现调控的目标。
实现宏观调控方式的转变由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
由进行微观管理转变为主要进行宏观管理。
从搞项目审批,分钱分物转变为主要利用经济手段搞好规划协调、监督和服务。
从以上的概括,可以清楚地看出,要做到以上提出的,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具有三种职能:一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二是社会行政管理者,三是宏观经济调控者。
具体说,政府的职能转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实现政企分开。
也就是政府和企业的职责分开。
政府行使国有资产管理者和经济运行的宏观调控者等职能。
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
这是政府职能转换的关键。
第二、分离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国有资产的基础性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状况进行监督,制定和执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法律法规。
第三、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对政府机构进行改革,以适应政企分开的政府国有资产权与宏观经济调控权分离的需要。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基本经济制度:(p262)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第三,一切符合“一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p263) 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营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
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3、非公有制经济:(p264) 个体经济,是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
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等。
4、按劳分配为主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1)按劳分配的内容(p265) 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社会以劳动作为分配尺度,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消费品,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p265) 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②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还是个人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因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行按劳分配的特点①它不能直接以劳动时间为分配尺度,而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分配尺度;②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可能在全社会范围内按统一尺度实现,而且还取决于所在企业的经营成果;③它还不能实行通过劳动券直接进行实物分配,而必须通过商品货币关系来实现。
(3)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不发达,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②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必须实行多种经营方式;③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5)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5、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障的含义(p267)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改革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基本要求和目标必要性:①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长期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需要。
②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③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④是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
⑤是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由于仍然存在着社会分工和经济利益关系的差别,因而必须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
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这主要是:①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增强经济活力的要求;③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高速经济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进经济效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④促使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涵和特征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经济同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有共同的特征。
它们的共同特征主要是:①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要素流动和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②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③政府部门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④所有生产和经营活动都按照一套法规体系来运行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主要是: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③在宏观调控上,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p273) 意义:①完善市场机制的要求。
②有利于搞活企业。
③搞好宏观调控的基础。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①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②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③出资者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次昂尤所有者的利益,即资产受益、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之一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④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贺经济效益为目的,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⑤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4、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性:(p274) (1)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2)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环节;(3)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4)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必要的外部条件;(5)是微观搞活和宏观管理统一起来的必有纽带;(6)是健全科学的宏观的管理体制,实行间接管理的前提。
5、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1)建立和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必要性(p275) 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加强宏观调控与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完善市场体制是相互有机整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p275) 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和经营企业。
政府的经济职能要同过去主要管理微观经济活动转向主要管理宏观经济活动;同主要进行直接控制转向主要进行间接调控。
(3)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p275) 社会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和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