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合集下载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

《陋室铭》教案(15篇)《陋室铭》教案1【教材简解】《陋室铭》是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几篇__分别表现了人物不同的优秀品质与风范。

《陋室铭》这篇__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陋室进行描绘,极力表现“陋室不陋”,从而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品性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我们通常侧重于文言字词、翻译句子等知识的教授,如何将品德的教育较好地融入这篇文言文的教学中,这是我们这篇教案所要解决的问题。

【目标预设】1、朗读课文,了解“铭”文的特点,感受其押韵美。

2、理解__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体会“陋室不陋”。

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旷达的高尚情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情怀。

【重难点】1、反复朗读,体会作者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设计理念】人一生之中不免会遭受各种不顺与挫折,语文的学习,不应该仅是知识的学习,我们应该从语文课上学到生活的态度,学到为人处世的道理。

有了这个想法,教学安排上就着重让学生多读,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感受__的音韵美,感受作者的乐观与旷达,感受作者高洁的品性与安贫乐道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初读陋室,感音美1、导入我们曾经学过刘禹锡的《秋词》,知道了他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陋室铭》,看看他对居室又有怎样的认识?(教师板书课题作者,学生齐读课题作者)2、了解“铭”(课件展示)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齐读)3、感音美请同学们速读这篇__,看看文中哪些字是押韵的?所押的韵是什么?__韵脚:名ing,灵ing,馨in,青ing,丁ing,琴in,经ing,形ing,亭ing 押的是ing 和in韵朗读指导:对于韵脚,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得响亮些,读得稍微长点,使韵脚能有别于一般的字词。

要想把这篇__读得更有韵味,更美,我们还得了解这篇__的节奏。

下面老师来朗读一遍,请同学们注意字音及节奏,在书上做好标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仿写一段话,运用诗中的修辞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观点。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写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陋室铭》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陋室铭》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并体会到其中的意境和哲理。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的方式,我发现学生们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很有感触,这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引导过程中,我意识到有些问题可能还需要更具体、更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投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之《陋室铭》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陋室铭》。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诗歌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陋室铭》的韵律美和意境。
2.词语解析:解析诗中重要词语,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3.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艺术特色,如对仗、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文本主题的把握:理解诗人刘禹锡以陋室为载体,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人生观。
举例:《陋室铭》中“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一句,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其比喻意义,即过于苛求或完美主义可能导致孤立无援。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层含义理解: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难以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识别诗句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在诗句中的作用,并能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陋室铭》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 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初中语文教师招聘面试 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是题目是《陋室铭》。

根据新课标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全文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学习本文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

二、说学情作为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内容,还应该掌握学生的情况。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过文言文,他们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所以结合课下注释以及借助工具书来疏通文章大意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

不过,本文中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含义深刻,学生不一定读得懂文字背后的深意。

教师需要在这一方面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新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文;了解刘禹锡的生平事迹。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学生能书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3.感悟作者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

四、教学重难点结合文章内容、学生情况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疏通文意,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教学难点确定为: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感悟作者的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情怀。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朗读法以及小组讨论法来完成我的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下面需要进入到的是说课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每个环节都应该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环节一:课题导入导入环节,好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可以说一堂好课不可缺少的部分。

《陋室铭》说课稿2

《陋室铭》说课稿2

《陋室铭》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陋室铭》。

恳请各位专家多多指教。

下面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设计、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等几个环节来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美德。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多样。

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叶圣陶二三事》作者张中行先生通过列举叶圣陶先生的一些典型事例,塑造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长者形象,赞颂了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德。

《驿路梨花》文章通过记叙关于哀牢山路边一所小茅屋的故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开花、不断传扬的动人情景,歌颂了各民族人民助人为乐的高尚品质。

《最苦与最乐》中,梁启超先生从自己的亲生体会出发,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责任应尽而未尽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到责任则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爱莲说》中,作者以“莲”自比,通过对具有高洁品格的“莲”的描写和赞美,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表达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

《陋室铭》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

这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召唤。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渲染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伟岸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美,对仗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本文,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培养文言阅读能力的同时,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说学情。

进入初中以来,学生已学过《世说新语》两则、《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等几篇短小的文言文,语感和朗读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而且本文浅显易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文的注释和相关资料,应该可以很容易地理解大意。

同时,这篇文章通俗易懂,情感充盈,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在翻译和赏析过程中做提点即可。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11 说教材《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111 教材地位这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它不仅语言优美、节奏明快,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112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陋室铭》,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式的含义及用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赏析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2 说教法12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文章的主旨。

122 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12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重点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3 说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13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文中的疑难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133 归纳总结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和记忆。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刘禹锡的生平故事或展示与陋室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142 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和节奏,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143 疏通文意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教师进行点拨。

144 研读课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写作手法和主题思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145 拓展延伸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陋室不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46 总结全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知识,布置作业。

15 说板书设计将文章的结构、重点字词、主题思想等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陋室铭》的说课稿

《陋室铭》的说课稿

《陋室铭》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刘禹锡的《陋室铭》。

咱们先来说说这篇文章的地位和作用。

《陋室铭》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它短小精悍,语言优美,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对于学生们来说,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古人的高尚情操,从而受到思想上的熏陶。

接下来谈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方面,要让学生们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准确流畅地翻译全文。

过程与方法上,通过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呢,就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再说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当然是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难点则在于领悟作者借陋室表达的情怀,以及理解这种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那咱们说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我会采用诵读法、点拨法和情境教学法。

让学生们多读多悟,我在关键处加以点拨,再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学法呢,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我打算这么安排。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会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家房子不大,装修也很简单,但是一进去却让人感觉特别温馨舒适。

我就问他:“你这房子看起来普普通通,怎么这么让人喜欢呢?”朋友笑着说:“房子不在大小,不在豪华,关键在于住的人心情好不好。

”讲完这个故事,我就问学生们:“你们觉得房子的好坏取决于什么呢?”从而引出今天的课文《陋室铭》。

然后是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让学生们自己朗读课文,圈画出不认识的字词,再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查字典的方式解决。

我会在黑板上重点强调一些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词,比如“馨”“牍”等。

接下来是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我会让学生们对照注释,逐句翻译课文,遇到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巡视各个小组,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比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一句,学生可能不太理解“上”和“入”的用法,我就会给他们点拨:“上”在这里是长到的意思,“入”是映入,这两个字把静态的景物写活了,展现出陋室环境的清幽。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教案:《陋室铭》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文人士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

2.学会欣赏古诗词的艺术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辨能力。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陋室铭》,引导学生了解该诗歌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并分析《陋室铭》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追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单介绍唐代的文化背景、文人士人生活境遇。

2.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古代文人居住的陋室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呈现(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陋室铭》。

2.学生自主阅读《陋室铭》,思考为什么陋室也能成为诗人的安乐。

三、讲解和解读(15分钟)1.教师重点讲解《陋室铭》的诗文结构和艺术技巧,例如排比、对仗等。

2.根据学生的理解深入讲解诗人写陋室的用意和精神追求。

3.梳理和总结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诗人的意境和情感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

四、讨论和思考(15分钟)1.小组讨论:就诗中“居无求安,贵于安贫”的意义进行讨论,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

2.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写陋室的目的以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思。

五、情感体悟(10分钟)1.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验,探讨生活中的“陋室”或精神追求。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享,展示学生对《陋室铭》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六、拓展延伸(10分钟)1.教师给出一些与《陋室铭》相关的名句,鼓励学生进行解读和欣赏。

2.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唐代文人的作品,比较不同作品中有关陋室的表达。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寻找一首你觉得与《陋室铭》类似或互补的古代诗词,写一篇简短的评论。

2.课后阅读唐代其他优秀作品,了解更多唐代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情感表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唐代文人士人生境遇和精神追求,同时培养了他们对古诗词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有利于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诗歌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说课稿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编排在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的课文,是讲读课《记铭说志四篇》中的一篇,本教材从这一册开始,文言文采用集中编排方式。

这一课的课文还有《小石潭记》,《爱莲说》,《寒花葬志》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本课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学对象分析(一)学情分析:我班学生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但由于本单元文言文首次采用集中编排方式,且所有的课文都有背诵要求,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成为必要。

(二)相应对策: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名家示范朗读,以及根据内容创设的情境,指导学生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养成良好的诵读文言文的习惯。

《陋室铭》说课稿(通用10篇)

《陋室铭》说课稿(通用10篇)

《陋室铭》说课稿《陋室铭》说课稿(通用10篇)导语:《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陋室铭》说课稿篇11、教材简介:《陋室铭》是一篇优美抒情散文,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写陋室不陋,表达作者不慕名利、高洁傲岸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共有九句,寥寥81字,以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流传百世。

2、课文所在的位置及单元教学目标:《陋室铭》是人教版初二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短文两则》中的一则,第五单元为文言文单元。

本单元大多数要求全部背诵,背诵的目的是使学生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定要练好诵读这个基本功,并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课文在课堂上要达到基本成诵。

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3、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工具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所以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4、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节奏鲜明,读起来有音乐美把形式多样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位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把理解短文的情感及寓意作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二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5、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取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诵读。

《陋室铭》说课稿3篇

《陋室铭》说课稿3篇

《陋室铭》说课稿3篇《陋室铭》说课稿3篇《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陋室铭》说课稿,欢迎阅读。

《陋室铭》说课稿篇 1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北京》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一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

这又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为学生学习有关爱国情感的文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

特制定如下三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央,瓦”等13个生字,会写“坛、城、国、图”4个字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情感目标: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增强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并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讲本科的教学重难点设立如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首都的情感。

二、说学情以上就是我对教材的分析,接下来我开始分析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和好奇心强,处于抽象思维阶段,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多数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对北京缺乏具体形象的感知,因而对课文中展现出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很难理解,尤其不易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这些都讲成为我组织教学过程中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讲本课的教法确定如下: 1 朗读体会法即在朗读课文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的重点句段,感受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陋室铭》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本文作者自述其志,通过对居室情景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本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2、教学目标《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3、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1)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确立依据:课文的篇幅短小,骈散句结合,韵律十足,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的兴趣浓,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所以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2)教学难点:托物言志的写法确立依据: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及写法定为教学难点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对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经过以往的阅读训练,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本单元的所有课文都要求背诵,因此不断激发学习兴趣及成就感很有必要三、说教法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另外还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游戏、比赛等方式巩固背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1、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藉此落实教学目的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4、多媒体及游戏、比赛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四、说学法: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以答问形式背诵课文,以帮助学生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4、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五、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采用情景导入,出示陋室图,让学生将图中的居室与自己的居室相对比,说说对其居室的看法,那么身居陋室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由此引出课题《陋室铭》以及作者简介(二)诵读:1、示范背诵教师背诵全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来,教师用语言激励学生,请学生给老师挑刺(教师故意读错某个词),欢迎学生与教师竞争,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听读中,同时又能激起学生要当堂背下短文的兴趣与信心2、学生朗读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手段,应反复进行,要引导学生采用轮读、个读、听读、小组读等多形式朗读,以读带动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感到以读为乐做到5分钟内至少读3次3、学生背诵学生在经过反复的听读与朗读之后已基本能做到粗知课文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即时背诵,教师可以以答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背诵相关的语句随后采用游戏接龙背诵,此环节可保持学生高涨的热情,便于短时记忆的发生与巩固(三)学生翻译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采用两人小组讨论翻译的形式,要求学生一对一,一人读一人译,互相帮助指正,教师适时的指导与归纳总结(四)思考阅读此环节要求学生完全不打开课本(作笔记除外)1、作者为什么要为陋室作“铭”通过多媒体展出2、再次背诵全文,鼓励学生大胆指出自己认为是文章主旨的句子,并阐述理由;引导学生讨论,在讨论中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抱负和情操3、师生互动设计板书,要求学生抓住中心句,在板书中体现文章是如何“表现中心”——即从哪些方面表现“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句的为此我又设计了4个问题按序抛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带着学生深入课文力求让学生在每一句课文理解中都绽放出思维的火花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2)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陋室”?3)结尾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4)本文引用历史典故的作用?经过的讨论与教师的指导,学生完成了学习“创作”,用多媒体展示师生的板书: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此板书融入了以上所提的四个问题,并体现了本文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使学生能通过板书对短文一目了然,且加深了理解4、激励学生看着板书再背课文,并引导找出文章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5、朗读、背诵比赛:激发学生兴趣6、知识迁移完成下面的对偶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五)反馈练习设计《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1、按要求默写①写出本文的中心句②写出表现陋室环境幽美的句子③写出表现陋室主人所参与事之雅致的句子2、学习文章的写法写一段话,将你的理想或追求通过某些物品(体)表现出来如学生铭、教室铭、寝室铭等3、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陋室铭》优质课说课稿篇2一、说教材(一)地位和作用《陋室铭》选自河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引言概述:《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一个简陋的房子,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和超凡境界。

本文将从诗歌背景、主题思想、艺术手法、意境表达和现实意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诗歌背景1.1 作者背景:刘禹锡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曾经任宰相,被誉为“诗史三绝”之一。

1.2 时代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诗歌创作达到了高峰,刘禹锡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之一。

1.3 创作背景:《陋室铭》写于刘禹锡流放岭南时期,表达了他在逆境中的无畏与顽强。

二、主题思想2.1 豁达胸怀:诗人以简陋的房子为写照,表达了对物质贫乏的澹然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豁达心态。

2.2 清贫志向:诗中反复强调“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达了诗人对清贫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崇尚清贫志向。

2.3 哲理思量:通过对生活的深刻思量,诗人揭示了人生的真谛,倡导追求内心的丰盛和精神的高尚。

三、艺术手法3.1 对照手法:诗中通过对照“斯是陋室”与“妻子好白”等,突出了简陋与夸姣的对立,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3.2 比喻手法: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如“饮磨钝齿”、“食蔬餐霞”,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陋室生活的情景。

3.3 对偶手法:诗中多处采用对偶句式,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欲求媚于奸邪,恶来欺我心”,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四、意境表达4.1 朴素意境:诗中营造了一种朴素、清净的意境,通过简炼的语言描绘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氛围。

4.2 清新意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生活琐事,营造了一种清新、淡雅的意境,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4.3 超凡意境:诗中透露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胸怀和境界,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高尚情怀,给人以超然的感受。

五、现实意义5.1 反思人生:《陋室铭》通过对简陋生活的描绘,引起人们对生活的反思,提倡追求内心的丰盛和精神的高尚。

5.2 崇尚清贫:诗中表达了对清贫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倡导人们崇尚清贫志向,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陋室铭说课稿优秀6篇

陋室铭说课稿优秀6篇

陋室铭说课稿优秀6篇《陋室铭》说课稿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解读文本明高度《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四单元的课文,本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目的是让学生在过去学习古代诗文的基础上掌握鉴赏古代诗文的基本方法,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陋室铭》是我国古代散文中的精品,全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极力抒写“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全文寥寥81字,短小精美,给人以隽永畅达,丰姿绰约的气韵。

二、任务引领明目标新课标对初中阶段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根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1、掌握文言词汇,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并背诵。

3、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课文的篇幅短小,语句读起来琅琅上口,一方面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方面又可达到在多次诵读之后能基本了解课文大意,因而我把多形式诵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短文使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述了作者自己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对正在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的初一学生而言很有现实意义,因此我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难点。

三、角色定位明教法、学法说教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据此,依照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辅助法“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陋室铭》。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唐代刘禹锡所作的一篇托物言志的骈体铭文。

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表达出室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这篇文章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它不仅语言优美,句式整齐,韵律和谐,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操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初中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提高。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词汇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陋室铭》的语言较为凝练,文意较为含蓄,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背诵并默写《陋室铭》。

学生能够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

学生能够了解铭文的特点,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言文阅读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能够准确翻译全文。

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通过陋室表达的高尚情操和深刻内涵。

引导学生将文中所传达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之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部编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本次说课从五方面展开: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久为流传。

作者刘禹锡通过比兴引题,从陋室的景、人、事三方面极力渲染陋室不陋,引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最后以反问结题表达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并感受文学作品中高尚的情操与趣味。

为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与能力方面:能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文并尝试背诵全文。

2、过程与方法方面:能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与态度方面:能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教学重点:多形式的诵读及当堂背诵。

依据:这样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在多次诵读后能基本了解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依据: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法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在教法上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做引导。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诵读法。

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

2、提问法。

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加深对短文的整体把握。

3、练习法。

及时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4、多媒体助学法。

主要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三、学法学法上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交流与合作”为理念,在预习、授课、课堂练习及课下作业四个环节加以指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重点教给学生分层背诵法。

四、教学过程1、用文章的写作背景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铭”这种文体的特点,引出作者刘禹锡。

2、让学生介绍刘禹锡以及“铭”这种文体,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整合。

《陋室铭》说课稿(7篇)

《陋室铭》说课稿(7篇)

《陋室铭》说课稿(7篇)《陋室铭》说课稿篇1一、眼中有文本,突出教材核心地位《陋室铭》是人教版八班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它是我国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千百年来熠熠生辉。

文章采纳托物言志的写法,通过对陋室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文章短小精致,对偶工整,虚实相生,言志如诗,韵味如歌。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培育同学的文言阅读力量,而且有助于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脑中有目标,彰显文本德馨主题新课标对学校阶段同学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解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观赏品位”本单元教学要求有:在反复诵读中领悟文章丰富的内涵和精致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又依据文本特点及学情,我把本课教学目标确定为:〔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力量: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了解“铭”的特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诵读品尝,理解文章内容及写法;自主合作探究,体会的节操情趣。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感悟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句,熟读成诵。

2、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的节操情趣,确立高尚的志趣追求。

三、心中有方法,培育合作探究意识〔一〕教法1、朗读法2、点拨法3、多媒体帮助法【设计理念】“朗读是解读文言文的金钥匙”,本课中,我把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辅以适时点拨、多媒体手段,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二〕学法1、圈点批注法2、诵读品尝法3、合作探究法【设计理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最主要的就是要教会同学学习的方法。

本节课,同学运用圈点批注法研读课文,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在琅琅书声中,品尝,理解,感悟。

并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法解决难点问题。

四、胸中有流程,到达授之以渔效果本节课以“读”为本,引导同学采纳“探究式”学习方法,通过由表及里、逐层深化的探究,达成教学目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陋室铭》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的课文,它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属讲读课文长期以来,都是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因为此文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

作者通过对居室环境的描写、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教材的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诵读并背诵课文,掌握文意,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

b、技能目标:认识“铭文”特点,理解短文的寓意,体会托物言志的手法。

c、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重点难点:a、朗读、背诵文言文b、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感情c、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虽然有了些的学习文言文的体验,但他们还是觉得文言文比现代文难学,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就从朗读入手,让学生从朗诵中感受到此文的独特之处。

从而获得学习古言文的喜悦感和成就感,进而进入到背诵、理解等学习活动中来。

三、说教法据课改理念,本课我主要采用情景导入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四、说学法因为此文比较浅显,可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自主阅读,然后进行合作探究,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在理解学习时,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这样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五、说教具在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

六、说教学过程1、用图片情境导入新课,介绍作者及背景示两幅图片并同学们做个选择题:A、假设有一栋富丽堂皇的大厦,要得到它,必须说一辈子违背良心话,做尽伤天害理的事;B、有一间简陋的屋子,那里风景迷人,有知音相伴。

如果是你选择哪个呢?刘禹锡因支持王叔文的革新,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贬到安徽和州任刺史,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给他穿小鞋,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刘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力在和州争思辩”,他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门的书丞将刘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又位于得胜河边,附近有一排排的杨柳,刘见了又作一联“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知道后肺都气炸了,又和书丞商量,为刘在城中找一间只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仅半年,刘连搬三次家想到策知县欺人太甚,就提笔写下《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陋室铭》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教材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几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

《陋室铭》是久传不衰的经典古文。

全文语言优美凝练。

文章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篇,借“陋室”抒发作者的情怀。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陋室铭》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

本单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阅读这些课文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使人们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朗读背诵名篇佳作,积累语言材料,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养成自觉诵读的习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初步培养文言文的语感;让学生自主地学习,用探究的方式由表及里地理解文言文。

(二) 教学重点、难点: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文章的主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为重点。

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阅读理解能力。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矛盾的句子定为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目标分析: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了解短文的思想内容,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充分理解作者的情怀。

3、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手法。

4、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三、学情分析:经过上一学期的几篇文言文的学习,已初步了解了文言文的一些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方法有了一些了解掌握,而且本文篇幅短小,语音优美,容易理解。

学生们在朗读熟读的基础上,翻译理解课文,理解作者的情感,分析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四、说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

我采用诵读法、讨论法、问答法,合作探究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021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陋室铭 说课稿

2021年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7 陋室铭 说课稿

《陋室铭》说课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江南学校李友峰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陋室铭》通过对“陋室”情景的描绘,极力表现出“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一种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此文之所以能够久为流传,是因为文章以其立意鲜明、构思巧妙、韵味深长,在区区81字内运用了对比、引用、类比等手法,让人回味无穷。

(二)教学目标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和虚词;(2)能力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引导学生做胸襟豁达之人。

(三)教学重难点1.多种形式诵读课文,能够当堂背诵课文;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二、说学生(一)学生能力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文言文的实词和虚词的译法——留、删、补、换、调、变等,本文的字词难度也不是很大,再加上课前的认真预习,因此只要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定能很顺利的完成,重点和难点也可以很好地解决。

(二)学习风格的分析结合我校“高效课堂”模式——“两段六环”的构建工作,学生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教师精心设计导学案,把教学任务分配给每一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问题探究。

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学笔记的内容,进行自我汇报展示。

三、说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课学习目标和内容,从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基础、发展水平,结合我校“两段六环”构建工作,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

我的课堂环节如下:(一)学生借助学习用具完成自学笔记。

(学生课前完成)(二)教师导入并出示自学提纲。

(3分钟)(三)教师分配各组学习任务。

(2分钟)(四)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4分钟)1.板书提纲,突出重点2.学生讲解,生生互动3.提出质疑,教师补充4.学生评价,小组评比(五)学生汇报展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陋室铭》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文言文《陋室铭》,包括: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五部分。

希望各位老师给以点评。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介: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脸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二)课文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陋室铭》是编排在第四单元的课文,是讲读课《短文两篇》中的一篇,另一篇是《爱莲说》。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根据《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

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本课: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历史背景,掌握文言常用实词,翻译并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3、情感态度目标: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用时代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观评价古人。

(三)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及依据:本文篇幅简短,语言优美,音韵铿锵,读起来充满音乐美,把多形式的朗读及当堂背诵定为教学重点,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一方面又可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把如何理解短文的寓意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这对正在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初一学生很有现实意义。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学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

(二)学法指导: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当堂背诵短文,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

为此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2、一对一互译课文;3、设计板书表现课文,理解文章寓意。

4、开展辩论赛,掌握古为今用的学习方法,深入了解作者思想,结合时代具有积极参与现实的意义。

三、说教法学法教学设计理念是:张扬师生个性,突出学生主体,重视学生感受,强调朗读品味,渗透学法指导,实行合作探究,加强能力培养。

我采用导读教学法和提问朗读教学法,并指导学生用以读会意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来学习。

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诵读法:“三分诗七分读”,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将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按要求听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情感意蕴,到交替运用轮读、个读、齐读和散读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个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中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最后又通过互动设计板书表现出来。

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因此我设计一些课堂练习,运用练习教学法及时反馈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及游戏的运用主要是起到一个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一)课前三分钟屏幕展示“教学目标”(3分钟)这一设计,从教的方面来说,它具有“导向作用”让学生一起来掌握教学要求,有利于达到教学目的;从学的方面说,它具有“激励作用”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目标明确便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故事导入并解题(5分钟)上课之前讲述本文的作者——唐代诗豪、哲学家刘禹锡的故事。

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

唐顺宗时,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

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厢的屋子,可是和州的策知县是个趋炎附势的小人,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他,策知县先叫刘禹锡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不埋怨,反而高兴地写了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争思辩”,他的这一举动气坏了策知县,策知县又将他的房子由城南门调至城北门,住房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而这一间半位于得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触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杨柳青青江水平,人在历阳心在京”。

策知县气得脸都发青了,干脆将刘禹锡的房子调到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仅半年,连搬三次家,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了,便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屏幕显示两幅对联)解题: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并引导学生找出文章韵脚。

inɡ名灵馨青丁经形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俄国大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这个故事的导入,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熏陶,为下面理解作者的情怀创设了良好的情境,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

(三)初读——感受语言美(2分钟)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必须重视诵读。

突出指导诵读的方法尤为重要,突出读书层次,由易到难,诵读全文。

一要读准确,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针对“铭”这种文体的语言句法特点,我除了要求学生大声读,读正确,读流利外,还特别引导学生从用韵和讲究修辞方面去充分体会本文语言的节奏美和音韵美。

朗读前的这一指导,十分必要,充分体现了教书重在“授之以渔”,学习重在掌握学习方法的教学理念。

(四)再读——了解内容(2分钟)(五)三读——领悟内涵(5分钟)先要求学生边听教师背诵课文,边想象陋室中的画面,体会作者感情,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启发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读出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最后在理解文章寓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一方面让学生弥补自己朗读中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影响,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让学生想象画面,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而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则是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也便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读是思的基础,思是读的途径。

在这一环节中,我还设计了下列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讨论:(屏幕显示思考题)1、在读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你会用什么语气来读?(“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2、“德馨”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结合你们想象的画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苔痕……劳形”)3、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失雅致地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的人)4、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商品经济的社会中,我们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表见解,教师引导学生择善而从)。

5、作者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没有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对陋室的情景的描绘体现出来,这是什么写法?(托物言志)。

(六)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自行设计板书,目的在于让学生及时反馈学习效果,也有利于加深记忆。

(13分钟)这个环节的实施,我主要采用提问朗读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有关语句,学生寻找有关语句的过程,就是学生阅读的实践过程,也就是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这是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

我还鼓励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进行讨论探究,促进学生对话,让思想在碰撞中产生,知识在交流中生成,有智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后,各自还只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则有两个思想。

这是我设计这一环节的理论基础。

(七)拓展(10分钟)小小辩论赛结合现实,2008中国地震,刘禹锡在这个时代会如何去做,结合作者生平来谈。

引导学生注意作者针砭时弊,有感而发,曾为黎民赈灾的豪情,了解当代温总理泪洒灾区,为民的深情。

古有禹锡,今有总理,为民鞠躬尽瘁。

学习高尚的品德和操守。

对于今天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八)迁移练习设计(3分钟)《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设计了以下课堂练习:3、让学生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通过此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以上练习,学生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获得了及时的反馈,有效地达到了教学相长。

(九)小结(2分钟)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这而从制,岂不善而改之。

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

说板书已经有展示,主要体现本文表现手法和文章主旨。

在学生齐读课文,形成完整印象后,要求学生细读课文,也就是学生自行对照课文注释,查阅工具书,读懂课文。

在这过程中,学生可质疑,由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尽量让学生讨论解答,达到疏通课文字词的目的。

这一设计,在于训练学生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也有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学生的自主阅读,交流合作,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符合新的语文课程理念。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不是强硬灌输,包办代替,但也不是不管不问不讲,而是发挥主导作用,提醒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句,如:“名”、“灵”、“上”、“入”、“鸿儒”、“白丁”、“丝竹”、“劳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何陋之有?”(屏幕显示重点词句及意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