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意思-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及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注释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望庐山瀑布》赏析这是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注释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注释《》是创作的一首七绝。
诗中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翻译】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望庐山瀑布水》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两首诗,一为五言,一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都以庐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都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绝历来广为传诵。
其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望庐山瀑布》注释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注释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简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望庐山瀑布》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解释】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语解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一】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

《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是的一首经典的诗作。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望庐山瀑布》诗意及注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诗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望庐山瀑布》古诗翻译

《望庐⼭瀑布》古诗翻译《望庐⼭瀑布》古诗翻译 《望庐⼭瀑布》是唐代⼤诗⼈李⽩的⼀⾸七⾔绝句。
下⾯我们为你带来《望庐⼭瀑布》古诗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望庐⼭瀑布 朝代:唐代 作者: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瀑布》翻译 ⾹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起紫⾊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绢绸悬挂在⼭前。
⾼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千尺,让⼈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间。
《望庐⼭瀑布》注释 1.⾹炉:指⾹炉峰。
紫烟:指⽇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炉初上⽇,瀑布喷成虹。
”“⽇照”⼆句:⼀作“庐⼭上与星⽃连,⽇照⾹炉⽣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作“长川”。
川:河流,这⾥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
这⾥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作“半天”。
古⼈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层,九重天,即天空最⾼处。
此句极⾔瀑布落差之⼤。
《望庐⼭瀑布》赏析 这是诗⼈李⽩五⼗岁左右隐居庐⼭时写的⼀⾸风景诗。
这⾸诗形象地描绘了庐⼭瀑布雄奇壮丽的景⾊,反映了诗⼈对祖国⼤好河⼭的⽆限热爱。
⾸句“⽇照⾹炉⽣紫烟”。
“⾹炉”是指庐⼭的⾹炉峰。
此峰在庐⼭西北,形状尖圆,像座⾹炉。
由于瀑布飞泻,⽔⽓蒸腾⽽上,在丽⽇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地的⾹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个“⽣”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望庐⼭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条巨⼤的'⽩练从悬崖直挂到前⾯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顶紫烟缭绕,⼭间⽩练悬挂,⼭下激流奔腾,构成⼀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解释】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一】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望庐山瀑布》全诗意思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诗意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赏析一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这首诗是七言绝句。
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山水诗起源于先秦两汉,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南朝至晚唐随着中国诗歌发展与文学环境变迁而不断演变。
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为中国诗歌增加了一种题材。
山水诗标志着人与自然进一步的沟通与和谐,标志着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的产生。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山水诗:李白《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望庐山瀑布唐代: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层,九重天,即天空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詹锳先生在《李白诗文系年》中根据任华《杂言寄李白》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绝作于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一首诗作,以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人生的思考。
以下是望庐山瀑布的一种译文以及对诗作的赏析。
望庐山瀑布译文:远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何处碧云外。
赏析:杜甫的《望庐山瀑布》通过描绘瀑布的气势磅礴、水流飞瀑的景象来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的瀑布受到了诗人的赏析,他把这壮丽的景色与银河、碧云相比,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神奇与壮美。
首先,诗中提到“远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
这里的“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描绘了瀑布的高度和陡峭,形象地展现了水流的奔腾和水流落下时的气势。
瀑布的高度象征着浩渺无垠的大自然,对读者来说具有震撼力。
接下来,诗中提到“疑是银河落九天,不知何处碧云外”。
这里的“银河落九天”和“碧云外”形象地比喻了瀑布的辽阔和不可知的地方,扩大了瀑布所表达的壮丽气势。
这种比喻手法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包容和辽阔无垠。
通过以上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同时,这首诗也可以引起人们对生命的思考。
瀑布的水流飞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与此同时也呼应了人生的无常和匆匆。
在大自然的面前,人的生命是如此微不足道,这种对生命的思考也是杜甫诗作的常用主题。
总结:《望庐山瀑布》是杜甫的一首描写庐山瀑布景色的诗作。
通过细致描绘瀑布的气势磅礴和水流飞瀑的景象,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瀑布的高度和陡峭、水流的奔腾、以及与银河、碧云的比喻,使得读者更能感受到其中的壮美与神奇。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这首诗作成为杜甫众多优秀作品中的一颗明珠。
《望庐山瀑布》 古诗翻译

《望庐山瀑布》古诗翻译《望庐山瀑布》古诗翻译《望庐山瀑布》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作者: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翻译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望庐山瀑布》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

《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望庐山瀑布》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下面我们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解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望庐山瀑布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意解释】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词语解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一】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古诗赏析《望庐山瀑布》是李白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词。
这首诗词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望庐山瀑布古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含义为: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含义为: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含义为: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含义为: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古诗词简析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词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含义为: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李白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词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词,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及赏析

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及赏析李白《望庐山瀑布》的意思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①。
①银河:天河。
九天:天空的最高层。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最高的一层称为九天。
在一陽一光的照耀下,庐山的香炉峰上的云雾变成了紫色。
远远就看见一道瀑布如白练一般挂在山前。
瀑布从高处急冲而下,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淀下来的银河。
【昂扬之美】李白的一浪一漫有一温一馨的、有调皮的,而在这里是昂扬的。
整首诗都体现着一种昂扬的气势,特别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
“飞流直下”描绘了瀑布奔流的气势,“三千里”则是它给人的直观印象。
张九龄在《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中也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但是他的意境不如李白诗中的直观、凝练。
结尾一句,将瀑布比做直落九天的银河,让瀑布在壮观之外,多了一层神秘和深邃。
【赏析】这首诗有一个流畅的观察顺序。
先是从遥远的地方看到香炉峰上紫气缭绕,接着看到了一条白绢一样的瀑布全貌;随着观察者的走进,瀑布的壮丽气势直一逼一眼前,陶醉壮丽的瀑布之中,他的想象也被勾起来了。
在这个过程中,读者也似乎见到了香炉峰上的瀑布,诗人就像一位导游。
写景的时候要把握好描写的顺序,由远及近或者由近及远都可以。
【启示】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游览庐山时,创作了这首诗。
庐山的风景直到现在还是那样引人入胜,人们想到对瀑布的形容时,也总会想起李白的名句来,因为他在对壮丽风景的描绘中,还展现出了开阔的胸襟与昂扬的气势,这样的人格之美,令人羡慕、追忆。
生命有限,是永远的灵魂之美。
《望庐山瀑布》原文译文及赏析-古诗-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译文及赏析-古诗-赏析朝代:唐代作者: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二首》七绝译文及赏析

三一文库()〔《望庐山瀑布二首》七绝译文及赏析〕前两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七绝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二首》七绝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⒅。
飞流直下三千尺⒆,疑是银河落九天⒇。
▲注释“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布。
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极言天高。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一作“半天”。
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望庐山瀑布二首》译文太阳照耀香炉峰生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山前。
仿佛三干尺水流飞奔直冲而下,莫非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山崖间。
《望庐山瀑布二首》七绝赏析李白生平游历好多名山大川,他非常喜爱庐山的风景,从他的“且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望庐山瀑布》之一)等诗句可以看到他晚年曾经有过退隐庐山的念头。
这首诗可能就是他接近晚年的作品。
《望庐山瀑布》共有两首,第一首是五言古体,这里选读的是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
他先从上面的香炉峰看起,“日照香炉生紫烟”,太阳的光辉照射在香炉峰上,“香炉”中在升起紫色的烟雾。
烟,一般呈灰白色,这儿的烟怎么会是紫色的呢?因为香炉峰下有瀑布,水气蒸腾,混入云气,透着日光,反映出紫红色,远望过去,在形似香炉的高峰上盘旋缭绕的就是紫色的烟云了。
这样的风景多么美妙啊!香炉冒烟是极为平常的事物,诗人借它来描写香炉峰的奇丽景观。
接着向下望到香炉峰的瀑布。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翻译及赏析

【古诗词】望庐山瀑布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五绝描绘了瑰丽气壮的庐山瀑布景,诗人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在这首诗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翻译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好似白色绢绸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这首诗的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拔地而起的香炉峰周围升起袅袅白烟,缭绕在青山之间,阳光照射现出一片紫色的云霞。
诗人描绘了一幅唯美神秘的香炉峰景色,为写庐山瀑布营造了一个幽美的背景环境。
接下来的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开始写庐山瀑布,“遥望”说明诗人在远处看瀑布的概貌,诗人想象力非常丰富,看到瀑布就像一条白丝带挂在了山川间,惟妙惟肖地描绘了远景中瀑布的形象。
其中,“挂”字写得非常生动传神,同时,诗人细致地将瀑布形象精练地写了出来,也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瀑布奔流直下的动态美,“飞”字生动地描绘了瀑布倾泻而下、水花四散的景象,将瀑布写得充满飘逸的美。
“直下”两字,突出了山势的高峻陡峭,同时也体现了水流顺势急下,汹涌不可挡的强大力量,仿佛那滔滔瀑布水流,倾泻而下拍击石岸的声音就在耳边,那泛起的白浪清晰可见,意境壮阔。
这样还不足以形容庐山瀑布的奇美,结尾写道“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将现实中的瀑布比作了九天之上的银河,立时意境上了一个层次,变得旷远超俗。
而诗人知道这不是真的,所以用“疑是”两字,好像诗人在俗间找不到更好的东西来比喻这美丽的庐山瀑布了,可能只有天上的景才能和庐山瀑布相配了吧。
李白《望庐山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李⽩《望庐⼭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李⽩《望庐⼭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根据⾃⼰的思想感情、⽣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李⽩《望庐⼭瀑布》全诗诗意翻译及赏析,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炉:即⾹炉峰,在庐⼭西北,因形似⾹炉且⼭上经常笼罩着云烟⽽得名。
⽣紫烟:云烟被⽇照呈紫⾊。
在瀑布附近,蒙蒙的⽔⽓透过阳光呈现紫⾊,所以说它“⽣紫烟”。
挂前川:挂在前⾯的⽔⾯上。
疑:怀疑。
银河:晴夜所见环绕天空呈⽩⾊的云状光带,由⼤量恒星构成。
九天:天空,极⾔其⾼。
古⼈以为天有九重,最⾼⼀层称九天。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是诗⼈的“神来之笔”,夸张⽽⼜⾃然,浪漫⽽⼜逼真——⼀道飞流从⾼空中直泻⽽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跌落到⼈间。
前句⼀笔挥洒,字字铿锵有⼒,“飞”字把瀑布喷涌的景象写得极为⽣动;“直下”既写出⼭之陡峭,⼜显出⽔流之迅疾。
后句想象奇特,惊⼈魂魄,“疑是”⼆字蕴藉深沉,明知不是,但写来更觉⽣动、逼真,新奇⽽⼜真实。
诗句⽓势豪壮,雄奇瑰丽,给⼈以美的感受,是⼴为传诵的千古名句。
译⽂: (1)太阳照射⾹炉峰升起淡淡的紫烟,远远望去⼀条瀑布悬挂在⼭的前⾯。
飞速流淌的瀑布⾜⾜有三千尺,令⼈怀疑那是银⾏倾落于九天。
(2)阳光照在⾹炉峰上,腾起⼀⽚紫⾊的雾烟,远远望去迷⼈的瀑布就像挂在前⾯的`壁川。
这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奇妙景观啊,恍惚之中疑惑它是银河来⾃于九重之天。
写作背景: 天宝⼗五年,唐⽞宗采纳了新任宰相房礯等⼈的建议,传下“制置”的诏旨,将四个⼉⼦分置四⽅,对叛军造成分进合围的态势。
《望庐山瀑布》译文与赏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
山瀑布》意思|赏析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赏析
这两首诗体裁不一,一首为五言古诗,一首为七言绝句,内容也有部分重复。
第二首诗流传很广,一向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题作望庐山瀑布。
此二诗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载)前后作者初次登庐山时作。
第一首五古共换四次韵,前八句为一韵;中间八句每四句各一韵;末六句为一韵。
诗意也可按韵分为四层。
前三层基本上是摹写瀑布的壮观奇姿,属景语;只有末一层言志抒怀,属情语。
前三层也各有重点:第一层从正面描写瀑布的主体实景;第二层从虚处更深更细地描绘瀑布;第三层,从上下四旁来烘托瀑布之动态。
最后一层先擒后纵,收束得自然平易。
首二句交待望庐山瀑布的立足点和所望的方向。
接着十四句用各种形象从不同角度形容瀑布的壮伟气势和诗人的赞叹。
所谓挂流三百丈,初惊河汉落,亦即第二首的飞流
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意,但不如后者的简练和生动。
末六句抒写诗人的志趣和愿望。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白思想中孤傲遁世的一面。
五言古诗讲究兴寄,直抒胸臆,质朴真切,气象浑成。
诗人的感情起伏与诗的节奏同步,由此形成感染人的力量。
李白善于乐府和歌行,常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这些诗写得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
这首五古《望庐山瀑布水》正是如此。
李白把庐山瀑布写得壮美阔大。
诗人寄情于山水,从西登香炉峰到流沫沸穹石都是写景,而最后三句是抒情之句。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江空中的空字更说明诗人寻求的是一种闲情,也体现李白的飘逸之风。
在庐山美景之下,诗人借景直抒胸臆,语言质朴真切,但仍能感染读者。
第一首虽是古诗,其中却有不少对仗。
古今读者多谓此首不如第二首绝句写得好,但也有不少人指出此诗自有妙句。
如《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然余谓太白前篇古诗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磊落清壮,语简而意尽,优于绝句多矣。
葛立方《韵语阳秋》卷十二:以余观之,银河一派,犹涉比类,未若白前篇云: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凿空道出,为可喜也。
韦居安《梅硐诗话》亦谓此二句语简意足,优于绝句,真古今绝唱,并认为非历览此景,不足以见诗之妙。
第二首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
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
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
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无怪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正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
五言古诗因篇幅无限制,所以诗人任意挥洒,写海风,写江月,写穹石,写得大起大落,大开大阖,转折如意,挥洒自如,一气呵成。
七言绝句因篇幅较小,诗人用夸张的比喻把景物升腾到更高的境界,达到写瀑布的极致,极为夸张,但又清新自然,浅显生动,同时具有动荡开阔的气势,飞动流走的章法,跳跃腾挪,纵横捭阖,亦有歌行的气势和特点。
两首诗都是李白之作,同是写庐山瀑布之景,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在庐山秀丽的山水之中,更显诗人标名之灵气。
其想象丰富,奇思纵横,气势恢宏,感情奔放,似江河奔腾,又自然清新,似云卷风清,其诗歌的审美特征是自然美、率真美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美。
这两首诗歌都具有这样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