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服饰
清朝服装史(清朝)
皇帝的最高赏赐
——黄马褂
清朝男、女子平民服饰
清朝平民男子服饰
清代男装主要是长袍和马 褂,袖端呈马蹄形是历代 不曾见过的。 长袍造型简练,立领直身, 偏大襟,前后衣身有接缝, 下摆有两开衩(古时称 “缺裤”),四开衩和无 开衩几种类型。皇室贵族 为便于骑射,着四面开衩 长袍,即衣前后中缝和左 右两侧均有开衩的式样, 平民则着左右两侧开衩或 称“一裹圆”的不开衩长 袍。
努尔哈赤于天命六年七月初七日(1621年8月23日)“诸贝勒服四 爪蟒缎补服;都堂、总兵官、副将服麒麟补服;参将、游击服狮子 补服;备御、千总服绣彪补服。”
皇太极于天聪六年二月初四日(1632年3月24日)“诸贝勒大臣, 染貂皮制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者,概令停止。有制皮 裙,缘阔蟒缎披领及帽装菊花顶而服用者,则拿获之人取之。有衣 服缘细边、制素毡帽而服用者,听之” 清迁都北京后,其宫廷服饰制度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入关前定 制基础上进一步加以更定。顺治、康熙、雍正三帝曾分别厘定衣 冠制度,及乾隆年间,制度得以完善和规范化,沿至清末。
清朝各年间 平民女装
康熙年间、 乾隆年间、 嘉庆年间、 道光年间、同 治年间
光绪中期
光绪末年、清 末、 宣统至不一。
汉族妇女在康熙、雍正时期还保留明代款式,时兴小袖衣和长裙;乾隆以后, 衣服渐肥渐短,袖口日宽,再加云肩,花样翻新无可底止;到晚清时都市妇 女已去裙着裤,衣上镶花边、滚牙子,一衣之贵大都花在这上面。 满族妇女着“旗装”,梳旗髻(俗称两把头),穿“花盆底”旗鞋。至于后 世流传的所谓旗袍,长期主要用于宫廷和王室。清代后期,旗袍也为汉族中 的贵妇所仿用。
清朝服饰概述 皇室服饰 官宦服饰 平民服饰 太平天国时期服饰 服饰配饰及发型 当今“清”潮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1644 年—1911 年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皇帝朝冠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
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 4 条,中间饰有东珠 4 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 4 条,各饰东珠 4 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 15 颗。
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
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
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清高宗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高宗夏朝冠冠顶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龙袍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
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
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乾隆皇帝一式冬朝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皇帝祈谷穿用的夏朝服(国家博物馆藏)清太祖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乾隆二式皇后缂丝龙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后朝冠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
清代
清代龙袍纹饰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便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龙袍,是上下连属的通身袍,比礼服略低一等,是皇帝在一般性的吉庆宴会、朝见臣属的时候穿用的常见礼服,也是我们常常见到的帝王服饰。
帝王们穿着的龙袍,在现代人的心中很容易产生敬畏与神秘的感觉。
尤其对龙袍上制作精良、细腻、造型独特的纹饰图案充满疑惑,本文将对此做简单的介绍。
帝王的服饰上绣有各种寓意吉祥、色彩艳丽的纹饰图案。
如:龙纹、凤纹、蝙蝠纹、富贵牡丹纹、十二章纹、吉祥八宝纹、五彩云纹等等。
这些图案只为封建社会里的帝王和少数高官所服用,并不普及。
如:龙、凤纹向来是帝、后的象征,除了帝、后之外任何人不得使用。
十二章图案,自它在中国图纹中出现就是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纹饰,一直到封建帝制的灭亡,只应用在帝、后的服饰和少数亲王、将相的服饰上,从未在民间出现过。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收藏着一件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图一)。
此袍严格按照繁缛复杂的清代服饰制度制作。
据《清史稿·志七十八·舆服志》记载:“龙袍,色用明黄。
领、袖俱石青,片金缘。
绣文金龙九。
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
领前后正龙各一,左、右及交襟处行龙各一,袖端正龙各一。
下幅八宝立水,襟左右开,棉、袷、纱、裘,各惟其时。
”说明到了清代对龙袍在形制、制作工艺、装饰图案以及对于衣服的色彩上都规定得十分严谨苛刻。
图一清乾隆明黄缎绣五彩云蝠金龙十二章吉服袍图二金龙纹—正龙这件龙袍上的每个图案都有着丰富的意义,起到特殊的作用。
而且无论是选料还是绣工都是十分严谨工整的,代表了清代鼎盛时期的工艺水平。
首先,龙袍通身绣九条金龙。
正龙绣得正襟危坐,一团威严,行龙绣得极富活力,似动而非动。
四条正龙(图二)绣在龙袍最显要的位置——前胸、后背和两肩,四条行龙在前后衣襟部位,这样前后望去都是五条龙,这寓意九五至尊。
清朝官服制度(1)
清朝官服制度(1)一、朝服其基本款式由披领(又称扇肩)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相配而成。
上衣衣袖分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腰间有腰帷。
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其右侧有正方形的衽。
(1)皇帝朝服:清朝皇帝朝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礼和祭祀活动时所穿的礼服。
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现分述于后。
①皇帝冬朝服一:明黄色,两肩和前胸、后背各绣正龙一条,上衣前后列十二章,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襞积绣行龙六条间以五色云,下平水江牙。
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全表以紫貂,马蹄袖端表以薰貂,这是自十一月初一至正月十五所穿。
质地多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绣制。
②皇帝冬朝服二:明黄色,上衣两肩及前胸后背饰正龙各一,腰帷行龙五、衽正龙一,襞积前后身团龙各九,裳正龙二、行龙四,披领行龙二,袖端正龙各一;列十二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下幅为八宝水平①,披领、袖端、下裳侧摆和下摆用石青色织金缎或织金绸镶边,再加镶海龙裘皮边。
质地用织成妆花缎或以缎、绸刺绣及缂丝。
以上所述花纹是根据《大清会典》等文献的记载。
根据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朝袍实物来看,文献所记只是露在衣服外表的花纹。
而实物上的花纹,还考虑到人穿在身上活动时,袍子下襟也常常会暴露出来,所以在衣服里面掩襟的襞积部位,也加绣四个团龙,并在掩襟的裳部加绣一条行龙,全袍总共应实用龙纹43条。
皇帝冬朝服一雍正立像(冬朝服二)十二章纹样的位置:上衣领前列三星、作正角三角形排列,领后为山纹,右肩有兔,代表月,左肩有鸡,代表日;胸前正龙右下方为黼纹(斧形),左下方为黻纹(亞形),后背正龙下方为龙纹,左下方为华虫纹(雉鸟),上衣合起来共八章,与一式冬朝服十二章全在上衣不同。
下幅前身右为火纹,左为粉米;后身右为藻纹,左为宗彝纹。
下幅合起来一共四章。
这种排列方法和以往历朝是不同的。
中国服装史清代
袍、褂。清代满族人经常穿的马褂是清代比较盛行的一种外褂。 它用料节省,制作和穿着都很方便,取代了古代的衣裙,这是后人易 于接受的原因。。
帽子。清代百姓喜欢戴帽子。大致分为: 暖帽、凉帽、便帽和女 子戴的坤秋帽。所谓暖帽,是冬季所戴,圆形,帽檐为上翻形,帽顶 有红缦作为装饰。凉帽,无檐,形状颇像东北农村酱缸上的缸盖“酱 斗篷”。便帽,俗称“瓜皮帽”,是清代最普及的一种帽子,老幼皆 戴,六瓣缝合而成,帽顶要缀上一个丝绒结成的“大疙瘩”,俗称 “算盘结”。为了区别帽子的前后,还要在帽边的正中间钉上一个明 显的标志——帽正,多用美玉、翡翠等宝石来装饰。
随从官员也都要穿褡忽,下着貂朝裙
• 衮服 皇帝的礼服之一。举行重大典礼时,皇帝将衮 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对襟,平袖,略短于朝服、 吉服。石青色缎。其绣文为五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 花四个。在左肩的团花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 前后胸的团花内有万寿篆文 皇帝的补服以卷龙为章,有名衮服。清代的衮服 是有隋唐以来的章服制度发展完善起来的,等级十 分明确。只有皇帝之御称衮服,皇子所穿称龙褂, 亲王至贝子等宗亲贵族以团莽纹作圆补,镇国公以 下贵族及文武官员皆饰方补,寓“天圆地方”之意。 清代补服自皇帝下至百官均为石青色,等级区别主 要在集中补子的纹饰特征上
• 朝珠.清朝统治者信奉佛教,冠上饰的佛 头和项间悬的朝珠,都显然是受了佛教的 影响.按清代冠服制度,君臣、命妇凡穿 朝服或吉服必须胸前挂朝珠.朝珠是由一 百零八颗东珠串成,还有佛头、纪念、大 小坠等装饰混杂期间.一般是典礼和祭祀 时悬带
• 【皇帝朝靴】皇帝穿朝服则用方头朝靴, 朝靴与服色相同,并饰黑色边饰,上面绣 有草龙花纹。本图为清代康熙绣钩藤缉米 珠朝靴。
• 【皇帝常服冠】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
浅谈清朝宫廷服饰文化衣冠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要素质,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之外,还可以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不一样的朝代有着不一样的服饰,带代表着那个朝代独有的文化特色。
正是以为丰富的衣冠服饰,让我们可以从服饰的演变中研究出历史的经济文化发展及其变迁,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不断传承,发展,让我们今天看到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
其中清朝服饰文化也占据着历史服饰文化的重要地位。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随着其建立、强盛、衰弱及灭亡,也牵动着中华文化服饰艺术风格的重大变化。
在中国服饰史上,清朝服饰是历朝服饰中最庞杂、最繁复、等级制最森严的一个朝代.在清朝服饰中,以清王朝宫廷服饰为主体,它不仅反映了清朝文化,更是代表了那个时期清朝在纺织、刺绣等方面的高水平。
清朝的冠服制度按等级分为皇帝、皇子、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额驸、公、侯、伯、子、男、将军、一直九品官等多层,每一级又各有冠、服、带、朝珠等规定.皇太后、皇后、嫔妃、公主、福晋、夫人等,他们的冠服、朝珠及其他配饰也有不同规定。
无论日常生活还是上朝议事,服饰在清朝都被政治化,时刻体现着对皇权的维护。
接下来就宫廷服饰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及分析.(一)皇帝服饰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洲贵族建立,它帝王的服饰也独具特色,既保留了满族服饰的特征,又结合了历代帝王服饰的图案、章文,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清朝帝王服饰。
清朝皇帝的服饰按用途分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
1、礼服分为朝服、端罩、衮服。
朝服是在皇帝登基、大婚、万寿圣节、元旦、冬至、祭天等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由披领和上衣下裳相连的袍裙组成,衣袖分两种,一种由袖身、熨褶素接袖和马蹄袖组成,一种由袖身和马蹄袖组成腰间有腰帷,上衣与下衫相接处有褶皱。
冬季以棉、皮制成,春秋夏季以夹、单制成;端罩是清朝皇帝及各级官员冬季套在朝服、龙袍或蟒袍外的一种礼服。
清朝服饰
1 2
宫廷服饰
官员服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吉服和常服。
朝袍是清朝皇帝的礼服之一,是皇帝在朝贺和祭祀活动时穿的服装。朝 袍的基本款式是上衣、下裳相连的长袍相配而成,通身绣三十四条金龙, 两袖各绣金龙一,披领绣金龙二。另配箭袖和披领,二者是清代朝服的 显著特色。
时至今日,清朝服饰已对国内、外产生了"一代优美服饰" 的影响。特别是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修长秀丽 的 旗袍,已经形成了汉民族的服饰代表,恰当展示了东 方女性的温柔内涵,其隐藏重点展示诱惑的作风,具有永 恒存在的价值,同时也成为了某些自然主义小说里女性服 饰的最爱。
谢 谢 观 赏 !
常服有常服袍和常服褂两种。 常服袍,为石青色,花纹随所 御,圆领、马蹄袖、右衽四开 裾袍。常服褂是套在常服袍外 面的圆领、平袖对襟外褂。皇 帝常服有绵、夹、纱、裘,均 依时令更替。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 ,平时较多 穿着。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杏 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 九、五两数,通常象征着高贵,在皇室 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 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 条龙。从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 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条龙。有人认为 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龙客 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 不易看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 为九龙,而从正面或背面单独看时,所 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正好相吻 合。龙袍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弯曲的线 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有许多 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上面立有山石宝 物,俗称“海水江崖”,它除了表示绵 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 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宫廷服饰——皇后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袍以明黄色 缎子制成,分冬夏两类,冬季另加貂缘。朝袍的基本款式是由披领、 护肩与袍身组成。披领也绣龙纹。穿朝袍时必须与朝褂配套,朝褂是 穿在朝袍之外的服饰,其样式为对襟、无领、无袖,形似背心。上面 也绣有龙云及八宝平水等纹样 皇太后、皇后、皇贵 妃和贵妃的吉服冠采 用熏貂并缀朱纬(一 种图案);龙褂色为 石青有绣文;龙袍色 用明黄,皇子福晋、 亲王福晋的吉服冠用 熏貂,顶用红宝石。 皇子福晋的吉服褂色 用石青有绣文;皇子 福晋蟒袍用香色,通 绣九蟒五爪
清代龙袍的特征
清代龙袍的特征
清代龙袍是清代皇帝所穿的袍服,具有鲜明的服饰特点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服饰特点:龙袍采用明黄色或金黄色为主色调,以石青缎地为主,用金线、彩线绣制龙纹、海水、朵云等图案。
龙袍的款式为右衽大襟式,圆领、马蹄袖,四开裾。
龙袍的纹饰非常丰富,包括龙纹、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等,其中龙纹是最主要的纹饰。
龙袍上的龙纹数量有严格的规定,前后各有一条正龙,下侧左右各有一条升龙,左右肩部各有一条升龙,右侧内襟里另有一条行龙,共9条龙纹。
同时,龙袍上还有传统的“十二章”纹样。
2. 文化内涵:龙袍作为清代皇帝的服饰,不仅是一种服饰符号,更是一种权力象征。
龙袍上的龙纹代表着皇帝的权威和尊贵,而海水江崖、八宝立水等纹饰则寓意着“一统山河”、“万世升平”。
同时,龙袍也是清代皇帝个人品味的体现,代表着皇帝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追求。
总之,清代龙袍是一种具有鲜明服饰特点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服饰,是清代皇帝权威和品味的象征。
清代龙袍与蟒袍比较研究
清代龙袍与蟒袍比较研究清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文化与其他时期有着明显的差异。
其中,龙袍和蟒袍作为清代皇帝的正装,具有代表性,而且在设计、材质和象征意义上有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设计角度来看,龙袍与蟒袍有着不同的特征。
龙袍采用红色为主色调,以金色为点缀,整体呈现出庄重、豪华的气质。
它的袍身由数百条金线组成,绣有九条五爪金龙,象征着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而蟒袍则以黄色为主色调,以绿色为点缀,显得更加明快、庄重。
蟒袍的袍身由上千条金线组成,绣有蟒纹,寓意皇帝的威严和尊贵。
可以说,龙袍和蟒袍的设计都体现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权威。
其次,龙袍和蟒袍在材质上也有所不同。
清代的龙袍是由细腻的锦缎制成,采用了最好的材料和最精湛的工艺,给人一种华丽的感觉。
而蟒袍则是用细腻的丝绸制成,质地柔软光滑,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虽然两者在材质上有所差异,但都体现了清代皇帝对服饰品质的高要求。
最后,龙袍和蟒袍在象征意义上也有所区别。
龙袍作为皇帝的正装,不仅代表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还象征着国家的统一和皇帝的权威。
而蟒袍则代表了皇帝的威严和尊贵,寓意着皇帝的神圣与庄严。
无论是龙袍还是蟒袍,都是清代皇帝身份的象征,彰显了封建王朝的权威和威严。
总的来说,清代龙袍和蟒袍作为皇帝的正装,在设计、材质和象征意义上都有所不同。
龙袍以红色为主色调,以金色为点缀,设计华丽、庄重;蟒袍则以黄色为主色调,以绿色为点缀,设计明快、庄重。
两者在材质上也有所区别,但都体现了皇帝对服饰品质的高要求。
无论是龙袍还是蟒袍,都是清代皇帝身份和权威的象征,彰显了封建王朝的威严和威望。
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
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准备的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清朝的礼仪及服饰知识清朝的礼仪磕头:磕头下跪可算是最大的礼数了,臣见君时就行此礼。
打拱:最常见的见面礼节,边打拱边寒暄,很有人情味见面作揖。
服饰知识朝服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
它与龙袍的区别在于:一,龙袍无披领而朝袍有披领;二,龙袍为衣裳相连属的四开裙袍,而朝袍则为上衣下裳不相连属的裙式袍。
皇帝的朝服分为冬朝服和夏朝服二种。
冬朝服是皇帝在秋冬季里朝、祭之时所穿的柿蒂形、圆领、马蹄袖披肩右衽、衣裳不相连属的下裳为裙式的礼袍。
其色有明黄、蓝、红、月白四种。
夏朝服大致形式雷同于冬朝服,是皇帝春夏季里朝祭时所穿的朝服,唯其色其制稍稍有别于冬朝服。
夏朝服之色仅明黄、蓝、月白三种,其功用场合皆同于冬朝服。
其制仅一种,披领及袖所用之色,整衣形式和花纹皆与冬朝服之第二式相同,唯其袍边均沿片金缘,并且根据气温的变化还有缎、纱及单、袷之分。
皇帝根据自己的活动内容及时间来选择不同形制不同颜色的朝服。
皇帝在大朝时着明黄色朝服;南郊祈谷、常雩时着蓝色朝服;东郊朝日时着红色朝服;夕月则着月白色朝服。
三、端罩端罩,满语叫“打呼”,清代服饰名。
在清代服饰制度中,是一种皇帝、诸王、高级官员等人在冬季时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的一种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端罩按《大清会典》的制度,有黑狐、紫貂、青狐、貂皮、猞猁狲、红豹皮、黄狐皮等几种;按质地、皮色的好坏及其里、带的颜色等内容,又分为八个等级,以此来区别其身份、地位的高低尊卑。
四、补服补服是明清时的官服。
因其前胸及后背缀有用金线和彩丝绣成的补子,故称。
通常文官绣鸟,武官绣兽。
各品补子纹样,均有规定。
清代规定,命妇受封,亦得用补服,补子各从其父之品以分等级。
五、朝褂皇后在正式场合所穿服装之一。
浅谈清朝皇帝朝服及其文化内涵
来。
早在黄帝和尧 、舜 时期 就逐 步形成了上衣下裳的服装形
而又不 失汉 族皇帝朝服文化 内涵 , 形成 了清朝独具特色并 制, 上乾下坤 , 分别代表天与地。 进入周代 , 我国的服饰制度趋 袖 ,
于完善 , 定了一整套 因仪典性质 、 制 季节 、 穿着者身 份等而决 有浓郁 民族特色的皇帝朝服 。其特点可以概括 为以下几点 : 定 服装形制 、 纹饰 、 料各异 的冠 服制度 。据《 质 周礼 ・ 春官 》 记
从周代 的皮弁服 , 臣服饰 君 朝服又称具服 , 是中国古时君 臣朝会时所穿 的礼服 , 举行 姓的服饰区分越来越 明显的趋势 。
隆重典礼时亦穿着 。司马相如《 上林赋》 “ :于是( 天子 ) 历吉 日
颜色没有 区分 , 只通 过冠来区分等级 , 到隋唐时期只有皇帝才
发展到清代皇帝朝服在 图纹上 的独一无二。 服饰 以斋戒 , 袭朝服 , 乘法驾” 皇帝朝服是随着 阶级 的分化而 出现 能服用黄色 , 。
明帝时期 , 在周代的服饰 的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上 对服装进行了改制 。据《 后
汉书 ・ 舆服制》 规定 , 皇帝服饰有祭 服和常服两种 , 皇帝 在祭祀 天地和重大朝会 时穿冕服 。平时的朝服头戴通天冠 , “ 穿 五时 色” 的袍服 , 即春青 、 夏朱 、 夏末黄 、 白 、 秋 冬黑 , 寓意祭祀东 西 南北四神和黄帝 。 东汉制定的服饰体制为后代 王朝所沿用 , 一 直到明代 , 大多为冠 、 深衣形制 的袍服 、 大带 、 黑舄 。
清朝皇帝与臣民的服饰与时尚
清朝皇帝与臣民的服饰与时尚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服饰与时尚在许多方面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特征与权力关系。
本文将探讨清朝皇帝与臣民的服饰与时尚,从服饰的种类、制作工艺、颜色与图案、衣着礼仪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清朝皇帝的服饰与时尚1. 金黄色的象征:清朝皇帝的服饰以金黄色为主要色调,象征着皇权与尊贵。
清朝皇帝的服饰通常由黄色龙袍和白色内袍组成,龙袍上绣有五爪金龙,象征着皇权至高。
2. 丰富繁复的刺绣工艺:清朝皇帝的服饰刺绣工艺精湛,图案丰富繁复。
服饰上常见的刺绣图案包括龙、凤、云纹等,这些图案凸显了皇帝的尊贵身份。
3. 严格的衣着礼仪:清朝皇帝的衣着礼仪非常严格,包括头冠、发饰、腰带等的佩戴顺序和方式,以及传统的行走姿态等。
皇帝的服饰体现了封建社会中权力与仪式的象征。
二、清朝臣民的服饰与时尚1. 社会地位与服饰:清朝臣民的服饰在很大程度上与其社会地位相关。
官员的服饰通常由蓝色和紫色组成,富商与贵族则常穿着丝绸制成的华丽服装,而普通百姓则穿着朴素的布衣。
2. 风格简约与实用:与封建社会中的奢华相比,清朝臣民的服饰更加简约与实用。
无论是官员还是百姓,他们的服饰设计更注重实用性和舒适度,以适应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需要。
3. 彩色丝绸与花纹装饰:清朝臣民的服饰多采用彩色丝绸,并通过不同的花纹装饰来展现时尚。
不同的服饰花纹和颜色也反映出臣民的家庭背景、职业和地位。
4. 传统与现代元素的结合:尽管清朝臣民的服饰保持了一定的传统特色,但也吸收了一些现代元素。
例如,一些青年人开始穿西式服装,并将西式元素融入到传统的服饰中。
三、服饰与社会变迁清朝时期,服饰与社会变迁密不可分。
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清朝皇帝与臣民的服饰也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改变。
1. 宫廷的保守与时尚:宫廷的服饰相对保守,延续了封建社会传统的色彩和样式。
但是,在很多方面也展示了对时尚和潮流的追求,尤其是在刺绣工艺和装饰细节上。
2. 中西文化的融合: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一些西式服装在清朝时期开始受到一些人的喜爱。
清代皇帝朝服述略
清代皇帝朝服述略作者:***来源:《收藏家》2021年第10期清代皇帝的服装十分繁复,根据清代冠服典制,清代皇帝的服装可分为礼服、吉服、常服、行服和雨服等。
朝服属于礼服的一种,为举行登基、朝会、万寿节、元旦和祭祀等重大典礼时穿用,它是皇帝各类服装中规格等级最高的服装。
朝服至高无上的尊贵特性,决定了它在制作、用料、色彩和纹饰等各方面无不代表了当时最高的服装织造和工艺制作水平,反映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心理观念、思想文化以及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等。
因此,了解清代皇帝朝服对于了解整个清代服饰制度及揭示隐含于服饰制度之中的思想文化和等级制度等深层内涵,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清代皇帝朝服的形制和质料清代皇帝的朝服制度从清入关前的努尔哈赤直至到入关后的乾隆,均在不断地修订和完善。
因此,清早期的顺治、康熙和雍正各朝的皇帝朝服在形制和纹饰上都有所不同,甚至差异较大,这在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时期的皇帝朝服中可得以充分印证。
随着乾隆二十九年(1764)《大清会典》的颁布,标志着清代服饰制度的最终定制,此后清各朝均遵此制,未有更易。
囿于篇幅,我们这里所言清代皇帝的朝服形制为乾隆朝定制后的标准式样。
清代皇帝朝服的基本款式是圆领、右衽大襟、马蹄袖、附披肩领、上衣下裳相连属,为衣长及脚、袖长掩手的长袍式,因此又称作朝袍。
上衣的衣袖分为袖身、熨褶素接袖、马蹄袖端三个部分。
腰间有腰帷。
下裳与上衣相接处有襞积,下裳的右上侧为正方形的衽。
皇帝朝服分冬朝服和夏朝服,冬朝服又有两种形式。
一式:上衣的两肩和前胸、后背各饰正龙1条,下裳的襞积饰行龙6条。
全身列十二章,间饰五色云纹。
下裳其余部位和披领皆以紫貂,马蹄袖端以薰貂。
二式(图1):上衣的两肩和前胸、后背各饰正龙1条,腰帷行龙5,下裳的衽正龙1,前后身襞积团龙各9,下摆正龙2、行龙4,披领行龙2,袖端正龙各1。
全身列十二章,其中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
清朝服饰
服饰1.清代皇帝服饰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重大典礼时使用。
服装特点:对襟,平袖,略短于朝服、吉服。
石青色缎。
其绣文为五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花四个。
在左肩的团花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
前后胸的团花内有万寿篆文。
端罩:冬季时替代衮服、补褂套穿在朝袍、吉服袍等袍服外。
服装特点:圆领、对襟、平袖、长及膝、左右垂带的翻毛外褂。
朝服(冬):皇帝礼服服装特点:衣表明黄色,右袵,上衣下裳相连,箭袖。
其绣文,两肩及前后胸绣正面五爪龙各一条.前后胸下方有行龙四条,裳折迭处有行龙六条,前后列十二章①。
朝服(夏):四种颜色,明黄(用于元旦、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蓝色(用于祭天),红色(用于祭朝日),月白色(用于祭夕月)服装特点:右袵,上衣下裳相连,箭袖。
其绣文,两肩及前后胸绣正面五爪龙各一条.前后胸下方有行龙四条,裳折迭处有行龙六条,前后列十二章。
朝珠:穿朝服或吉服时,都要佩戴朝珠,挂在颈上,垂在胸前。
朝珠:朝珠每盘由一百零八颗圆珠串成。
一盘圆珠分属四份,份间加不同质地的大圆珠一颗。
在朝珠雨侧还有三串十颗小珠,左二串,右一串。
朝带:皇帝穿朝服,腰间系朝带。
①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音:府)、黻(音:弗)十二种花纹。
吉服(龙袍):穿吉服时,外面罩衮服,挂朝珠,佩吉服带。
服装特点:右袵、箭袖、四开裾。
领、袖都是石青色,衣明黄。
绣文为九龙十二章。
龙文分布前后身各三条,两肩各一条,里襟一条:龙文间有五彩云。
吉服带:皇帝穿龙袍、吉服时,腰间系吉服带。
常服:是皇帝的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同。
面料、颜色、花纹随皇帝选用。
行袍:行袍是行服之一。
用于巡幸或符猎。
朝冠:冠形作圆锥形,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冠前缀金累丝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十五颗,冠顶部再加金累丝镂空云龙,嵌大东珠宝顶。
行服冠(上):黄色,前缀珍珠常服冠(下):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朝靴:上朝时穿的靴子。
2.清代后妃服饰朝褂:于册封、寿辰等典礼中穿用。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清朝皇帝服饰大全,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古代帝王穿衣有着严格的制度规定,什么场合穿什么衣,什么时候戴什么冠,这都是有讲究的。
满清也不外如是。
“龙袍”是皇帝穿的衣服,但在清朝,并不是所有皇帝穿的衣服都叫“龙袍”。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清朝皇帝的服装具体都有哪些。
朝服又叫具服。
分冬夏两款,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做边缘装饰。
以黄色为主,明黄为贵。
朝服上的图案主要是龙纹与十二章纹样,上衣为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八章,下裳为藻、火、宗彝、粉米四章。
十二章衣前后及两臂各绣一条正龙;腰帷处行龙五条;襞积(折裥处)团龙九条;裳绣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领绣行龙两条;袖口绣正龙各一条。
康熙朝服像不同场合时间所穿朝服颜色也有所不同。
朝日时服红色,夕月时服白色,祭祀时服蓝色。
朝日冬朝服夕月夏朝服祭祀夏朝服吉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龙袍”,地位比朝服低一级。
很多人把吉服和朝服弄混,虽然两者乍一眼看上去很像,都有龙有纹的,但它们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吉服(龙袍)在形制上最好辨认的主要有两点不同:1.吉服无披领,而朝服有披领。
2.吉服是一体的(通裁),而朝服分上衣下裳两部分(分裁)。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纹样,开裾上的等一些不同。
雍正皇帝吉服与朝服像对比行服顾名思义,也就是出行的衣服。
一般是骑马出行,打猎时所穿。
康熙油绿色云龙纹暗花缎绵行服袍康熙红色寸蟒妆花缎棉行服袍常服即平常穿着,颜色多样。
与行服差不多。
乾隆酱色暗花缎常服袍乾隆蓝色暗花缎常服袍衮服颜色为石青色,左肩有日,右肩有月,绣正团龙。
一般套穿在朝服或吉服外面。
(清初还有黄色的衮服,可能是当时冠服制度尚未明确)。
衮服顺治黄色纱绣四团金龙夹衮服端罩在冬天的时候,代替衮服套穿在朝袍或吉服外的一种翻毛外褂。
黑狐皮端罩甲胄阅兵及狩猎时穿用。
康熙石青色缎绣彩云蓝龙绵甲康熙锁子锦金叶盔甲乾隆明黄缎绣平金龙云纹大阅甲胄《乾隆大阅图》。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
全面介绍清代的服饰1644 年—1911 年清朝是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政权,因其长期处于游牧生活和征战状态,所以紧身、简洁、便于骑射是其服饰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与汉族传统的服饰文化差异较大。
清朝统治者一直对自己的民族服饰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们不仅认为民族服饰是祖先的传统,而且认为这是他们屡战不败的重要因素,所以对民族服饰的继承和发展极其重视。
清朝服饰也是中国历代服饰中最为庞杂和繁缛的,对于近世纪的中国服饰影响较大。
套金护指的慈禧(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慈禧写真像》皇帝朝冠皇帝朝冠分为冬朝冠和夏朝冠两种。
冬朝冠冠体为圆顶呈斜坡状,冠周围有一道上仰的檐边。
用薰貂或黑狐毛皮制作,顶上加金缧丝镂空金云龙嵌东珠宝顶,宝顶分为三层,底层为底座,有正龙 4 条,中间饰有东珠 4 颗;第二、三两层各有升龙 4 条,各饰东珠 4 颗;每层间各贯东珠一颗;共饰东珠 15 颗。
顶部再嵌大东珠一颗。
夏朝冠冠形作圆锥状,下檐外敞呈双层喇叭状。
用玉草或藤丝、竹丝作成,外面裱以罗,以红纱或红织金为里,在两层喇叭口上镶织金边饰;内层安帽圈,圈上缀带。
冠前缀镂空金佛,金佛周围饰东珠15颗,冠后缀东珠7颗。
冠顶再加镂空云龙嵌大东珠金宝顶,宝顶形式与冬朝冠相同。
清皇帝冬朝冠清高宗夏朝冠(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清高宗夏朝冠冠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龙袍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十二章龙袍,龙袍是圆领、大襟、右衽、窄袖加综袖、马蹄袖端,四开裾式的长袍,明黄色,用缂丝或妆花、刺绣作金龙九条,再装饰十二章纹样,间以五色云幅纹,下幅装饰八宝立水。
领前后饰正龙各一条,左右及交襟处饰正龙各一条,马蹄袖端饰正龙各一条。
领和袖均用石青色镶织金缎边饰。
随季节变换棉、纱、夹、裘等材料。
清乾隆皇帝一式冬朝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皇帝祈谷穿用的夏朝服(国家博物馆藏)清太祖努尔哈赤朝服像清乾隆二式皇后缂丝龙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帝慧贤皇贵妃冬朝服像(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皇后朝冠冬朝冠用薰貂制作,冠体为圆顶呈半圆坡状,上缀朱纬,周围有一道冠檐。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服饰与礼仪
清朝的雍正皇帝的服饰与礼仪清朝时期,雍正皇帝是一位十分注重礼仪和仪态的皇帝。
他对于自己的服饰选择和礼仪规范有着极高的要求,以展示皇权与尊贵。
本文将从雍正皇帝的服饰以及他推行的宫廷礼仪两方面来论述其特点与影响。
一、雍正皇帝的服饰在清朝时期,皇帝的服饰是一种展示尊贵地位和权势的象征。
雍正皇帝非常注重自己的外表形象,在选择服饰时更是谨慎周详。
1.礼服雍正皇帝在大礼服上采用了明代服饰的传统元素,如宽袖、腰带等。
他更注重细节的处理,使得服装更加华丽精致。
而且,雍正皇帝还将服饰细分为不同场合的礼服,以符合不同场合的礼仪标准。
例如,正月初一、十五或者重要祭祀活动时,他会穿戴重礼服,以彰显自身的威严与尊贵。
2.冠服雍正皇帝的冠服是他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他所佩戴的冠冕头饰十分庄重华美,以显示皇权与尊贵。
其中,蟠龙冠是他的主要冠饰,每一条龙的形状都非常精致,寓意着皇帝的威严与权威。
此外,他的冠服与其他朝服一样,采用了金黄色丝绸与花纹装饰,展示了他的尊贵地位。
3.龙袍龙袍是雍正皇帝最具代表性的服饰之一。
他的龙袍造型独特,采用了传统的“四蚕”制作工艺,表现出极高的技术水平与精湛的工艺。
龙袍的图案主要以龙作为装饰,寓意着皇帝的神圣与权威。
雍正皇帝还注重龙袍的颜色搭配,他在设计上采用了独特的配色方案,使得龙袍更加鲜艳华美。
二、雍正皇帝推行的宫廷礼仪除了服饰外,雍正皇帝也非常注重宫廷礼仪的规范,并通过制定一系列细致的礼仪制度来维护皇权与尊严。
1.朝贺礼仪在接见朝贺时,雍正皇帝规定了一套严格的礼仪流程。
朝贺的官员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行拜,贡献礼品,同时进行特定的言辞以表达敬意。
这种精细规范的礼仪流程,旨在稳定皇帝的统治地位并维护宫廷的尊严。
2.皇帝巡幸礼仪雍正皇帝巡幸各地时,也有一套完整的礼仪规范。
巡幸途中,地方官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迎接皇帝,并向皇帝上表奏事。
而皇帝则需要对地方官员表示赞许或批评,以显示自己的统治与权威。
这种巡幸礼仪不仅体现了雍正皇帝的威严与尊贵,也展示了皇帝对朝政事务的关心与重视。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图(组图)
各朝皇族服饰一览图(组图)龙袍:皇帝专用的袍。
又称龙衮。
因袍上绣龙形图案,故名。
其特点是盘领、右衽、黄色。
此外,龙袍还泛指古代帝王穿的龙章礼服。
唐高祖武德年间令臣民不得僭服黄色,黄色的袍遂为王室专用之服,自此历代沿袭为制度。
960年,赵匡胤“黄袍加身”,兵变称帝,于是龙袍别称黄袍。
龙袍上的各种龙章图案,历代有所变化。
龙数一般为9条:前后身各3条,左右肩各1条,襟里藏1条,于是正背各显5条,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龙袍还绣“水脚”(下摆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图案),隐喻山河统一。
汉代皇帝冕服图、冕冠图、赤舄图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帝便服图中所绘洛神形象,无论从发式或服装来看,都是东晋时期流行的装束。
魏晋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时期,这种衫子仍为各阶层男子所爱好,成为一时的风尚。
图中帝王头戴白纱帽,外着白穿宽袖狐皮大衣(形如大袖衫),毛在外。
手执如意,也是南朝时所喜尚的习俗。
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五代皇帝服饰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唐时期的士庶、官宦男子普遍穿着圆领袍、衫,上自皇帝下至杂役都可穿着,为当时的常服。
此图为穿对襟、阔袖便服衫的帝王。
元代贵族便服元代贵族便服本图为元太祖成吉思汗像戴外白内黑的皮冠(貂皮暖帽),着浅米色毛绒衫,额前有发微微露出,垂至帽下末端向左右分披散。
冠下耳后垂鬟(两辫作成的鬟)。
按《圆史舆服志》记载有:“服白粉皮则冠白金答子暖帽,服银鼠则冠银鼠暖帽”。
此像为白金答子暖帽穿锦袍的皇帝。
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明代晚期金地缂丝孔雀羽龙袍周身绣满龙的纹样。
从服装的样式来看,样式为斜领袍,为皇帝的便服。
龙的图案从上古发展到明代,精力了无数次的变化。
总的看来,先秦的龙纹,形象比较质朴粗犷,大部分没有肢爪,近似爬虫类动物。
秦汉时期的龙纹,多呈兽形,肢爪齐全,但无鳞甲,常绘成行走状,给人以虚无缥缈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பைடு நூலகம்朝冠、 戴夏朝冠、穿夏朝服的皇帝
熙礼服-蓝缎妆花彩云 (冬朝服)
朝冠
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檐式,用 海龙、熏貂或黑狐皮制成;夏朝冠呈覆 钵形,用玉草、藤、竹丝编织,另在冠 檐上,前缀金佛,嵌东珠十五;后缀 “舍林”,饰东珠七。顶子为柱形,共 三层,每层为四金龙合抱。龙上各饰东 珠一,层间各贯东珠一.顶上端为一颗 大东珠。
端罩
端罩是清代帝王及其地位较高的官吏, 端罩是清代帝王及其地位较高的官吏,冬季 套在朝袍、吉服袍外面穿的一种圆领对襟 穿的一种圆领对襟、 套在朝袍、吉服袍外面穿的一种圆领对襟、 平袖的裘皮外褂,长及至膝。 平袖的裘皮外褂,长及至膝。端罩按其质地 分共有四种,即狐、 猞猁狲、豹皮, 分共有四种,即狐、貂、猞猁狲、豹皮,根 据身份的尊卑又分为八个等级。 据身份的尊卑又分为八个等级。端罩是皇帝 及其大臣们在冬季朝会、祭祀、 及其大臣们在冬季朝会、祭祀、筵席等日所 穿的皮外褂,既属于礼服又属于吉服。 穿的皮外褂,既属于礼服又属于吉服。
清朝皇帝服饰
【麦田与稻子】
清代皇帝的服饰基本上分为三大类,即礼服、 吉服和便服。 礼服包括朝服、朝冠、端罩、衮服、补服。 吉服包括吉服冠、龙袍、龙褂。 便服即常服,是在典制规定以外的平常之服。 清代服饰制度还规定,穿不同的服装,要与 不同的冠帽如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 服冠相应,且腰间都要系相应的腰“带”, 穿朝服系朝服带、穿吉服时系吉服带等。
顶子为柱形,共三层, 顶子为柱形,共三层, 每层为四金龙合抱。 每层为四金龙合抱。 龙上各饰东珠一, 龙上各饰东珠一,层 间各贯东珠一. 间各贯东珠一.顶上 端为一颗大东珠。 端为一颗大东珠。
皇帝冬朝冠
皇帝夏朝 冠·前式 前式 金佛) (金佛)
皇帝穿朝服则 用方头朝靴, 用方头朝靴, 朝靴与服色相 同,并饰黑色 边饰, 边饰,上面绣 有草龙花纹。 有草龙花纹。 本图为清代康 熙绣钩藤缉米 珠朝靴。 珠朝靴。
吉服冠
吉服冠顶为圆球型。 皇帝吉服冠 金座镶嵌 吉服冠,顶子为满花 金座,上端一颗大珍珠。
常服
常服是皇帝的日常衣服,样式与吉服同。面 料、颜色、花纹随皇帝选用。制造常服用的 绫、罗、绸、缎、纱、绣花、缂丝以至礼服、 吉服,大多是江宁、苏州、杭州三织造所织 造的上用品。
乾隆常服-石青绸暗团鹤常服褂 乾隆常服 石青绸暗团鹤常服褂
朝服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 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 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 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 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 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 明黄为贵,明黄色是等极最高的颜色, 明黄为贵,明黄色是等极最高的颜色,用于元 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 旦、冬至、万寿及祀太庙等典礼;只有在祭祀 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 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 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 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条;腰帷绣行龙 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 五条襞积(折裥处)前后各绣团龙九条;裳绣 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 正龙两条、行龙四条;披肩绣行龙两条;袖端 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 绣正龙各一条。十二章纹样为日、月、星辰、 星辰、 华虫、 黻八章在衣上; 山、龙、华虫、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种 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纹。
乾隆礼服-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 乾隆礼服 石青直径纱地纳四团金龙单衮服
吉服之龙袍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 皇帝的龙袍属于吉服范畴,比朝服、衮服等礼服略 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 次一等,平时较多穿着。穿龙袍时,必须戴吉服冠, 束吉服带及挂朝珠。 束吉服带及挂朝珠。龙袍以明黄色为主也可用金黄 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 杏黄等色。古时称帝王之位,为九五之尊。九、清 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 朝皇帝的龙袍,据文献记载,也绣有九条龙。从实 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 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龙,与文字记载不符,缺一 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 条龙。有人认为还有一条龙是皇帝本身。其实这条 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 龙客观存在着,只是被绣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 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 到。这样一来,每件龙袍实际即为九龙,而从正面 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 或背面单独看时,所看见的都是五龙,与九五之数 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 正好相吻合。另外,龙袍的下摆,斜向排列着许多 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 弯曲的线条,名谓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 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 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 海水江涯” “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 还有“一统山河” 万世升平”的寓意。 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
清代皇帝冬季穿用的黑狐皮端罩
衮服
衮服是皇帝的礼服之一。举行重大典礼时, 皇帝将衮服套在朝服或吉服外。对襟,平袖, 略短于朝服、吉服。石青色缎。其绣文为五 彩云五爪正面金龙团花四个。在左肩的团花 内有日,右肩的团花内有月。前后胸的团花 内有万寿篆文冬则帛裘,春秋则袷,夏则纱, 根据其四季的变化而穿不同质地的衮服。
常服冠
常服冠,黑绒满缀红缨,红绒结顶。
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四开, 此袍圆领,右衽大襟,裾四开, 石青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 石青色素接袖,马蹄形袖端。黄 色云龙妆花纱为面, 色云龙妆花纱为面,黄色八宝纹 暗花直径纱为里。 暗花直径纱为里。全身以妆花和 织金技法织制装饰纹样, 织金技法织制装饰纹样,其中前 胸后背及两肩饰正龙各一, 胸后背及两肩饰正龙各一,下襟 前后行龙各二,里襟正龙一, 前后行龙各二,里襟正龙一,领 边行龙五,两袖端行龙各一。 边行龙五,两袖端行龙各一。下 摆饰海水江崖。通身点缀红、 摆饰海水江崖。通身点缀红、黄、 绿和粉五色流云。 蓝、绿和粉五色流云。此袍提花 清晰,纹样生动,用金光亮, 清晰,纹样生动,用金光亮,织 工精细, 工精细,代表了清初织造工艺的 高超水平。其四开裾、无中接袖、 高超水平。其四开裾、无中接袖、 色用明黄和以正行龙纹装饰等特 点,显示出它是皇帝所穿用的龙 面料用妆花纱, 袍,面料用妆花纱,则表明其为 夏天穿用。 夏天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