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经典)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经典)
第三单元知识小结
一、易读错的字
长江涌(yǒng) 珠峰耸(sǒng) 情谊(yì)
神州(zhōu)
传(chuán)统 龙舟(zhōu)
乞(qǐ)巧
牛郎(láng)
元宵(xiāo)
漂(piào)亮
珍(zhēn)贵
பைடு நூலகம்
饰(shì)品
随(suí)身
损(sǔn)坏
钱财(cái)
香煎(jiān)
红烧(shāo)
水煮(zhǔ)
蒸(zhēng)饺 炸(zhá)酱
小米粥(zhōu)
二、易写错的字
州:三点中第一点与其他两点方向不同。
民:最后一笔是斜钩,不是捺。
壳:上面是“士”,不是“土”。
转:第四笔是提。
烧:右边上面的横上不要多写一点。
烤:右边的下面是“ ”,不是“与”。
三、会写词语
神州 中华 山川 黄河 长江 长城
台湾岛 海峡 民族 一齐 奋发 情谊
节日 春节 花灯 清明节 先人 龙舟
中秋 圆月 转眼 全家 团圆 热闹
艾香 敬爱 贴窗花 大街 动物 贝壳
甲骨文 张开 样子 可以 钱币 与众不同
钱财 有关 美食 红烧 烤鸭 羊肉
蛋炒饭 茄子 小鸡
四、多音字
zhuàn(转椅) 转
bēn(奔跑) 奔
zhuǎn(转身) sǎo(扫地) 扫
bèn(投奔) chuán(传说) 传
sào(扫帚) piào(漂亮) 漂
zhuàn(传记) zhà(炸药) 炸
piāo(漂浮) 五、形近字
zhá(炸酱)
炒(炒菜)
赔(赔钱)
堂(礼堂)
吵(吵闹)
陪(陪伴)
棠(海棠)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一)

中考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知识总结(一)

记背手册(第三单元)11.岳阳楼记一、知识梳理:文学常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代表作《岳阳楼记》是千古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文体知识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可以状物,如《核舟记》;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岳阳楼记》。

字音字形【易错读音】谪.守(zhé)怒号.(háo)皓.月(hào)属.予作文(zhǔ)霪.雨霏霏(yín)樯.倾楫.摧(qiáng jí)薄暮冥.冥(míng)浩浩汤汤..(shāng shāng)岸芷汀.兰(tīng)心旷神怡.(yí)浮光跃.金(yuè)【易错字词】百废具兴横无际涯朝晖夕阴锦鳞游泳静影沉璧宠辱偕忘名句积累1.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 文中表作者阔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两句体现了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

主题识记本文是一篇文言散文。

文章以“记”为名、借题发挥,通过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二、重点讲解三、素养提升文中出现多处对比:(1)描写登岳阳楼所看到的洞庭湖景色时的阴与晴的对比;(2)描写“览物之情”时的“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对比;(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或喜或悲与“古仁人”的“览物之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对比。

作者用这几处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旨,进而表达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核心知识总结梳理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核心知识总结梳理

第三单元核心知识梳理一、易错字及组词二、会写词语疙瘩冰棍橡皮跺脚颓然沮丧疲倦豁口雕刻趴下抽屉拍摄倾角揭开斑点干燥沙漠磁场抵御发达理论类似猜测起源适当提供能源昼夜神秘观测枯萎考察系列谜团嫦娥尚未海盗孙悟空威风凛凛别出心裁技高一筹呆头呆脑大步流星暴露无遗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心满意足轻手轻脚三、辨字组词豁(豁口)凛(凛然)疙(疙瘩)瘩(疙瘩)割(收割)禀(禀告)病(看病)答(回答)棍(木棍)悟(悟性)裁(裁剪)筹(筹备)混(混乱)语(语文)栽(栽树)寿(祝寿)橡(橡胶)雕(雕像)跺(跺脚)颓(颓废)象(大象)碉(碉堡)躲(躲藏)顿(停顿)沮(沮丧)趴(趴着)屉(抽屉)谜(谜语)咀(咀嚼)扒(扒开)屈(屈服)迷(迷路)娥(嫦娥)尚(尚且)摄(拍摄)倾(倾心)饿(饥饿)倘(倘若)掇(拾掇)顷(公顷)揭(揭露)斑(斑纹)燥(枯燥)漠(沙漠)竭(竭尽)班(班级)躁(暴躁)模(模型)磁(磁针)滋(滋润)御(抵御)卸(卸货)盗(偷盗)姿(姿势)四、多音字卡kǎ卡片贺卡奔bēn奔跑奔波qiǎ关卡发卡bèn 投奔直奔禁jīn禁受不禁攒zǎn攒钱积攒cuán 攒动攒聚jìn 禁止严禁五、近义词新鲜——新颖疲倦——疲惫往常——平时沮丧——丧气向往——憧憬浓厚——浓密更替——更换揭开——揭露神秘——神奇抵御——抵挡相信——坚信玲珑——精巧精美——精致宽广——宽阔矗立——耸立湛蓝——蔚蓝辉煌——灿烂矫健——强健绚丽——艳丽庄严——庄重悠扬——婉转前功尽弃——功亏一篑暴露无遗——原形毕露六、反义词新鲜——陈旧疲倦——精神发达——落后紧密——松散干燥——湿润稀薄——浓厚独特——普通笔直——弯曲宽广——狭小鲜明——模糊威武——软弱辉煌——阴暗增加——减少绚丽——黯淡庄严——轻佻拥挤——宽松前功尽弃——大功告成弄巧成拙——歪打正着泰山压顶——如释重负七、成语1.成语盘点没头没脑呆头呆脑威风凛凛轻手轻脚大步流星两手空空暴露无遗怒气冲冲挖空心思念念有词忘乎所以前功尽弃心满意足全神贯注化为乌有沧海一粟别出心裁弄巧成拙泰山压顶一无所获虎视眈眈龙凤呈祥一模一样得意扬扬叱咤风云井然有序亭台楼阁津津有味天下太平迥然不同严丝合缝万紫千红2.成语接龙得意扬扬→扬长而去→去粗取精→精雕细刻→刻骨铭心→心旷神怡→怡然自得3.成语拓展(1)“~头~脑”式成语没头没脑昏头昏脑倔头倔脑呆头呆脑贼头贼脑虎头虎脑土头土脑傻头傻脑鬼头鬼脑木头木脑缩头缩脑劈头劈脑(2)“~手~脚”式成语轻手轻脚蹑手蹑脚缩手缩脚毛手毛脚慌手慌脚笨手笨脚大手大脚小手小脚碍手碍脚动手动脚(3)含“沧海”的成语沧海一粟沧海桑田沧海遗珠沧海横流曾经沧海八、诗文佳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第一框延续文化血脉1.(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 P59)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中华文化的组成( P59)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

3.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P59)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P6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中华文化的意义(价值)(P61)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6.文化自信(P61-62)(1)(重点)坚定文化自信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P62)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2)(难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62)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7.中华传统美德的价值(地位) (P62)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8.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 (P63)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事准则,等等。

9.怎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P65)(1)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基本概念;1.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底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4.容积:箱子、油桶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他们的容积。

5.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二:基本公式:1、长方体的总棱长= (长+宽+高)×4 高=总棱长÷4-(长+宽)长=总棱长÷4-(高+宽)宽=总棱长÷4-(长+高)2、正方体的总棱长= 边长×12 边长=总棱长÷123、长方体的体积(或容积)=长×宽×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高=体积÷底面积正方体的体积(或容积)=棱长×棱长×棱长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不能直接套公式,要看求的是哪几个面。

正面:长×高;侧面:宽×高;底面:长×宽; 分别求再相加。

正方体的表面积:边长×边长×面数三:单位换算:1. 长度单位:cm、dm、m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 面积单位:cm2 、dm2 、m2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 体积单位:cm3、dm3、m3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0 容积单位:mL、L 相邻两个单位进率为10002. 1m3=1方; 1L=1dm3 1mL=1cm3四:方法指引:1.长方体表面积的题型归类:①贴商标类型:只求四周面积,不求上下底面。

②游泳池类型:只求四周和底面③烟囱、通风管类型:不求左右两侧面。

④占地面积问题:只求底面面积2.变化规律:(1)正方体,正方体的棱长扩大n倍,其棱长和也扩大n倍,表面积扩大n2倍,体积扩大n3倍。

(2)把长方体变成正方体的过程中体积不变,表面积改变。

3.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用排水法:水面上升的高度×容器底面积= 物体的体积4.(1)会通过问题中所带的单位来确定是求棱长,还是表面积,底面积或者体积。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知识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三单元知识梳理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人教版)一、字词。

1. 易错字音。

2. 易错字形。

- “御”(抵御、御花园),右边是“卩”,不要写成“阝”。

- “雕”(雕刻、雕梁画栋),笔画较多,注意右边部分的写法,中间是“隹”,不是“住”。

3. 多音字。

- 攒:- 积攒(zǎn),如“他积攒了不少零花钱”。

- 攒动(cuán),如“人头攒动”。

- 哄:- 哄堂大笑(hōng),形容全屋子的人同时大笑。

- 哄骗(hǒng),用假话或手段骗人。

- 起哄(hòng),许多人在一起胡闹、捣乱。

二、词语理解。

1. 重点词语解释。

-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次序,一点也不混乱。

例如“超市里的货物摆放得井然有序”。

-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灵巧、精致奇特。

常用来形容建筑或工艺品等,如故宫里的一些楼阁就显得玲珑奇巧。

- 前功尽弃:以前的功劳全部丢失。

也指以前的努力全部白费。

比如“如果现在放弃,就会前功尽弃”。

2. 近义词。

- 威风凛凛 - 英姿勃勃(都形容人很有气势、很威风的样子)- 别出心裁 - 独具匠心(都表示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很独特)3. 反义词。

- 井然有序 - 杂乱无章(一个是整齐有序,一个是混乱无条理)- 威风凛凛 - 萎靡不振(一个有威严,一个没精神)三、句子。

1. 修辞手法。

- 比喻句:“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

”把“课桌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形象地写出了裂缝的长和多。

- 拟人句:“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把“竹节人”当作人来写,赋予它“叉腿张胳膊”等人类的动作,生动有趣。

2. 含义深刻的句子。

- “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

2024最新星球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2024最新星球版七年级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三章知识点梳理【自主学习】认识地图基本要素1.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2.作用(1)比例尺:根据它可以量算出图上两点间的实地距离。

(2)指向标:根据它可以确定方向。

(3)注记:根据它可以知道图中标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及陆高与水深等的数字。

(4)图例:根据它可以理解图中符号的含义。

学习活动二:地图上的方向【自主学习】地图上方向的判读1.一般地图,通常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原则表示方向。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表示方向。

3.在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纬线确定方向【合作探究】复杂状况下的判断方向1.极地地区方向的判读:结合课件P11以北极和南极为中心的投影地图,判断方向:提示: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

所有经线相交在南北两极,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1)A 在B 的正南方向,B 在C 的东北方向,A 在C 的东南方向。

(2)D 在E 的正北方向,E 在F 的西南方向,D 在F 的西北方向。

【归纳总结】 极地地图判断方向的方法:第一步先以极点为中心判断南北方向,第二步通过地球自转方向判断东西方向,例如下图以北极为例:2.野外判别方向的常用方法在野外如何判别方向?除教材提供的方法外,还有哪些方向和技巧?参考答案:使用手表:将手表平放,让时针对准太阳。

时针和12点之间的角平分线所指的方向就是南方(这个方法在北半球有效)。

可以采用植物定向,某些植物,如苔藓,可能在树的北面生长得更茂盛,因为北面接收到的阳光较少。

【归纳总结】不管是在复杂的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还是野外实际辨别方向,都需要我们掌握基本的方向的判读方法,然后根据实际情况,或者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判读。

学习活动三:学会使用地例尺量算距离【自主学习】1.概念:指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3.线段比例尺 数字比例尺 文字比例尺 1:5000000或 图上米。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 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是记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

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善用排比和对偶,充分显示了孟子的论辩才能。

1、重点字词:数罟(gǔ)洿池(wū)鱼鳖(biē)河豚(tún)狗彘(zhì)庠序(xiáng)孝悌(tì)饿莩(piăo)2、一词多义凶河内凶(庄稼收成不好)凶多吉少(不吉利的事)汉初匈奴凶黠(凶恶,残暴)甫闻凶讯(不幸,多指丧事)缉拿元凶(杀人的人)加邻国之民不加少(更加)欲加之罪,何患无词(施加)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放上)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增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夸大)或或百步而后止(有的人)天之行,或日或雨(有时)莫之或止(表示不定)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数:①几,若干②密③数目④屡次数罟不入夸池()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见不鲜()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发:①打开②派遣③花开放④发射野芳发而幽香()百发百中()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直:①通“只”②直接③价值④不弯曲⑤径直直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理直气壮()随君直到夜郎西()兵:①兵器②军队③战争④士兵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穷兵黩武()草木皆兵()非我也,兵也()胜:①尽②战胜③胜利④承受⑤超过⑥优美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驴不胜怒()巴陵胜状()谷不可胜食也()3、文言虚词于:①对,对于②比③在④到⑤跟⑥向寡人之于国也()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则移其民于河东()十年不收于国()以:①拿,用②按③因为④表修饰⑤表并列⑥表顺承⑦认为请以战喻()皆以美于徐公()水则资车,以待乏也()斧斤以时入山林()以其无礼于晋()阙秦以利晋()敢以烦执事()之:①的②取独③代词④语气助词⑤动词⑥宾语前置标志何厌之有()五亩之宅()辍耕之垄上()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填然鼓之()何异于刺人而杀之()4、通假字直不百步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古今异义:弃甲曳兵而走古:()今:()养生丧死无撼古:()今:()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今:()6、词类活用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使足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谨庠序之教()填然鼓之()然而不王者()养生丧死无憾也()王无罪岁()7、特殊句式非我也,岁也()可以无饥矣()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劝学》《劝学》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一、字词。

1. 会写的字。

- 要注意这些字的字形结构和书写规范。

例如“豁”是左右结构,笔画较多,书写时要注意各部分的比例;“颓”字左边的“秃”要写得紧凑些。

2. 会认的字。

3. 多音字。

- 例如“哄”,在“哄堂大笑”中读“hōng”,在“起哄”中读“hòng”,在“哄骗”中读“hǒng”。

4. 词语积累。

- 形容气势的词语:威风凛凛、叱咤风云。

“威风凛凛”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如“将军骑在马上,威风凛凛”;“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可以左右整个局势,像“这位将军在战场上叱咤风云”。

- 描写神态的词语:悻悻然。

表示怨恨愤怒的样子,如“他讨了个没趣,悻悻然地走了”。

二、句子。

1. 修辞手法。

- 比喻句:“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把“桌面上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裂缝的宽大。

- 拟人句:“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赋予“竹节”人的动作和神态,使竹节人的形象更加鲜活。

2. 含义深刻的句子。

-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这句话反映出当时物质条件的匮乏,孩子们只能自己动手创造乐趣。

三、课文内容。

- 主要内容:文章围绕“竹节人”展开,讲述了“我”和同学们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体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 写作顺序: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制作竹节人,再写斗竹节人,最后写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自己偷偷玩的趣事。

- 竹节人的制作方法: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

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

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

-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艰难历程,说明到目前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按劳分配为主体★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及其原因(1)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我国个人收入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个人收入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原因)①生产决定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我国水平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层次性,决定了分配方式的多样性。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特点是决定我国现阶段分配格局的最终原因。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这种分配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④这种分配制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

★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作用(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按劳分配不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其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特别提示: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

前者适用于公有制经济,后者适用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原因)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②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坚持按劳分配的作用(意义)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的创造性,激发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②是对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知识重点表格

知识点一:古代人类与工具的关系1. 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石器、骨器等2. 新石器时代的工具:陶制品、石器、玉器等3. 金属时代的工具:青铜器、铁器等知识点二:古代社会的发展1. 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简单的石器工具,过着游牧的生活。

2. 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和农耕工具,逐渐过渡到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3. 金属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铜器、青铜器和铁器,社会出现国家和城市,生产技术得到飞速发展。

知识点三: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1. 相传黄帝在战胜蚩尤后,创立了中华文明。

2. 盐池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

3. 燧人氏的发明:制火、制器物等。

知识点四:古代我国的发展成就1. 农业:我国古代发展了种植和养殖技术,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2. 工艺:我国古代雕刻、织布、铸造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

3. 商业:我国古代商业活跃,有“丝绸之路”等贸易路线。

知识点五:古代我国的思想1. 易经:有关阴阳、五行等思想的典籍。

2. 《诗经》: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思想。

3. 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

知识点六:古代我国的政治组织1. 郡县制度:我国古代政治区划制度。

2. 封建制度:宗法制社会、官僚制度。

3. 帝国制度:我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知识点七:古代我国的社会制度1. 农奴制度:在古代我国,有部分人被迫成为土地所有者的奴隶。

2. 身份等级制度:古代我国有明显的社会等级划分,贵族、士、农民和奴隶等身份有明显差别。

3. 家族制度:古代我国以家族为单位,家族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个人。

知识点八: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1. 农业技术:古代我国农业技术的发展,如灌溉、耕作工具等,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 工艺技术:古代我国的陶瓷、织布、冶炼等工艺技术颇为发达,大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3. 医学技术:古代我国的医学技术也非常发达,有许多古代医学著作留存至今,显示了古代医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知识点九:古代我国的艺术1. 书法:古代我国的书法艺术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具有独特的魅力。

第三单元短语、词汇、句型知识点梳理

第三单元短语、词汇、句型知识点梳理

Unit3 短语、词汇、知识点梳理一、第三单元短语1.节日快乐holiday fun2.回到学校come back to school3.国庆假日之后after the National Day holiday4.放假你去了哪儿?Where did you go for the holiday?5.打电话给你call you6.在家at home7.去上海go to Shanghai8.拜访我的阿姨visit my aunt9.去外滩go to the Bund10.参观上海博物馆visit the Shanghai Museum11.看见许多有趣的事see many interesting things12.你的假日怎么样?How was your holiday?13.有趣的事great fun14.我们的家人our family15.去农场go to a farm16.在星星湖边near Star Lake17.摘了一些橘子pick some oranges18.去钓鱼go fishing19.钓了一条大鱼catch a big fish20.想要把鱼给你want to give you the fish21.长城the Great Wall22.故宫the Palace Museum23.颐和园the Summer Palace24.天安门广场the Tian’anmen Square25.谈论你的旅游经历talk about your travel experiences26.为我摘只橘子pick an orange for me27.想要树上的一只橘子want an orange from the tree28.想要海里的一条鱼want a fish from the sea29.三个主要的学校假日three main school holidays30.在英国in the UK31.复活节假期the Easter holiday32.暑假the summer holiday33.圣诞假期the Christmas holiday34.该吃晚饭了。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知识要点

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 单元知识要点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单元知识要点一、感受并记录天气变化1、天气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2、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

3、通过记录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段时间内某一地区的天气变化规律。

4、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日期、时间、气温、降雨量、云量、风向和风速等。

5、常见的天气符号。

二、观察、讨论、测量、记录四种天气特征1、气温的测量工具单位测量地点记录方法气温气温计摄氏度(℃)室外阴凉、通风处绘制柱状图一般情况下,同一天中午的气温比早上高,下午2点气温最高,黎明气温最低。

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量气温。

2、降雨量的测量(1)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

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2)雨量器必须选择直筒透明容器来制作。

(3)气象学家根据降雨量的多少,将降雨量划分为6个等级。

3、风的观测(1)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如:北风就是由北向南吹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方向就是风向。

工具 单位 测量地点 记录方法 降雨量 雨量器 毫米(mm ) 室外空旷处 绘制柱状图东风 东 南 南风西风 西 北 北风4、云的观察(1)天空中的云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

(2)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成三类:层云、积云、卷云。

层云是均匀成层、灰色似雾的云;积云是大团、堆积的云;卷云是纤维、羽毛状的云。

三、整理天气日历及天气预报1、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2、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3、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的。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5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人教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教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梳理总结

人教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点梳理总结1、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认识①一般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长方体。

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判断:长方体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特点: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4个面是长方形,2个面是正方形),8个顶点,12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一个长方体(不含正方体)最多有6个面是长方形,最少有4个面是长方形,最多有2个面是正方形。

最多有4个面完全相同。

用6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围成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12条棱可以分成3组,分别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②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叫做正方体(也叫做立方体)。

正方体特点:正方体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有8个顶点。

正方形的6个面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

正方体可以说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

③比较图片④长方体、正方体有关棱长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长×4+宽×4+高×4 L=(a+b+h)×4长=棱长总和÷4-宽-高a=L÷4-b-h宽=棱长总和÷4-长-高b=L÷4-a-h高=棱长总和÷4-长-宽h=L÷4-a-b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L=a×12正方体的棱长=棱长总和÷12 a=L÷12例1、如图,有一个长5分米、宽和高都是3分米的长方体硬纸箱,如果用绳子将箱子横着捆两道,长着捆一道,打结处共用2分米。

一共要用绳子多长?2、一盒饼干长20厘米,宽15厘米,高30厘米,现在要在它的四周贴上商标纸,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者正方体的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部编版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民间故事------民间文学中的重要门类之一。

中国古代四大民间故事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牛郎织女》,这些故事是古代民间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古代人民对自由爱情的渴望,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2.林杰------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一首描写民间七タ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タ”,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二、会认字chóu shìhuǎng xīsǎo kěn shāi dǎi酬誓谎牺嫂恳筛歹hǎn yùniàng kējūjiǎn huáng wēi罕狱酿瞌拘俭皇偎shuāi tài shān hújiāo kuāng niù衰泰珊瑚礁筺拗三、会写字酬珍叮嘱塌焦谎延悔扶郎爹嫂辆歹罕纱妻趟托泳婚辈挨四、形近字珍(珍贵) 叮(叮咛) 谎(说谎) 延(延长) 悔(后悔) 辆(车辆) 诊(门诊) 订(装订) 慌(心慌) 廷(宫廷) 梅(梅花) 俩(俩人)タ(タ阳) 纱(纱布) 挨(紧挨)歹(好歹) 抄(抄写) 唉(唉声叹气)五、重点词语猎物尊敬酬谢珍宝感激叮嘱复活议论崩塌搬家焦急发誓千真万确谎话迟延镇定后悔悲痛乌云密布狂风怒号震天动地嫂子剩饭床铺亲密笑嘻嘻眉开眼笑成家立业好歹稀罕微弱纱衣妻子晚霞成天成夜无拘无束游泳结婚相依为命六、近义词尊敬-----敬爱酬谢-----报答挑选-----筛选叮嘱-----嘱咐马上-----立刻衰老-----苍老恋恋不舍-----依依不舍七、反义词焦急----镇定悲痛----欢喜亲密----疏远微弱----明亮损害----维护惩罚----奖赏无拘无束----局促不安八、解词语【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

【酬谢】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崩塌】崩裂而倒塌。

【迟延】耽搁;拖延。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9、古诗三首一、生字词1、字音区分投降(xiáng)阁(gē)笔二、课文梳理1、《暮江吟》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暮”的意思是(傍晚),交代了(时间);江交代了(地点),(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2、《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描写了傍晚时分,夕阳洒在江面上的景象。

3、《暮江吟》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露珠)比作(珍珠),(新月)比作(弓),写出了夜晚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夜的喜爱之情。

3、《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题”的意思是(题写、书写)。

4、《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句从(横)和(侧)两个角度和(远、近、高、低)四个位置写出了庐山的不同景象。

5、《题西林壁》中诗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原因是(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告诫人们(要从不同角度全面地看待问题)。

6、《雪梅》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卢钺)。

诗人不能评出雪梅高低的原因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两句也告诉我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取长补短)的道理。

10、爬山虎的脚一、生字词1、会默写爬山虎操场占据嫩绿顺利均匀重叠空隙花茎叶柄枯萎瞧见牢固2、字音区分:弯曲(qū)空(kòng)隙三、课文梳理1、本文的作者是(叶圣陶)。

2、文章第2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的(叶子),从(颜色)、(形态)两方面来写。

3、文章第3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的(脚),从(生长位置)、(形状)和(颜色)三个方面来写。

4、第4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爬的动作,注意动词(触着、变成、巴住、拉、紧贴、爬)。

11、蟋蟀的住宅一、生字词1、会默写住宅临时慎重选择住址优良洞穴客厅卧室专家一寸卫生比较2、字音区分耙(pá)扫隧(suì)道骤(zhòu)雨二、句子练习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设问句)二、课文梳理1、本文的作者是(法)国的(法布尔),代表作(《昆虫记》)。

《第三单元至情至性》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至情至性》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至情至性》知识梳理文学、文化知识一、文学知识1.表“表”是中国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下臣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

在古代,臣子写给君王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乐毅《报燕惠王书》、李斯《谏逐客书》,“书”是书信、意见书的总称。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被分为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统观众多表文,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动之以情”也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一个基本特征。

此外,这种文体还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要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常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之类的话。

2.志“志”指记事的书或文章。

如地方志、墓志、《三国志》等,还有归有光的《项脊轩志》。

3.序序言是介绍评述一部著作或一篇文章的文字。

序,也叫作“叙”,或称为“引”,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旨意、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内容的文章,也包括对作家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明。

古代列于书末,称“跋”,也叫作“后序”。

二者体例略同,因此合称序跋文。

4.辞赋辞赋:辞是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

用的是楚地方言,内容又跟楚地的社会生活山川风物有关,故又称楚辞。

又因屈原写作的《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又称“骚体”。

其特点是形式自由,句式散文化;大体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六字句为主,间有长短句,多用语气词“兮”,每句三拍。

到了西汉,赋在辞的影响下产生,是有韵的散文,讲究铺排。

5.传传,即人物传记,属广义散文里的一种文体,是记载人物事迹的文章。

传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以记述历史事迹为主,有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等:另一类属于文学范围,多用形象化方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及其历史背景,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文学描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