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安全目标制度样本

合集下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管理措施

陕西省友谊医院之欧侯瑞魂创作患者十年夜平安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另外准确性目标二:提高用药平安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说制度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毛病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 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颠仆事件发生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标九:鼓励主动陈说医疗平安(不良)事件目标十:鼓励患者介入医疗平安目标一: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另外准确性【目的】通过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来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另外准确性, 确保所执行的诊疗活动过程准确无误, 保证每一位患者的平安.【主要办法】(一)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份)患者身份识别制度.(二)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三)完善关键流程、转科患者交接的身份识别办法和挂号制度.(四)在诊疗活动中, 严格执行核对制度, 采纳反问时核对方法, 确保对正确患者实施正确把持.(五)提倡使用“手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目标二:提高用药平安【目的】用药平安是患者平安的重点.保证患者用药平安包括从药品推销、贮存、调剂、处方、医嘱、使用、观察等各个环节、各方面共同努力, 目标是要做到确保每一位患者的用药平安, 减少不良反应.【主要办法】(一)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寄存、使用、限额、按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寄存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 严格管理和挂号.(二)加强各种药品管理 , 注射药与口服药, 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三)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法式, 且有签字证明.(四)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五)控制静脉输注滴速、预防输液反应, 特殊用药严格交接班.(六)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及上报制度, 人人知晓.(七)发挥药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八)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药物要做到现配现用, 防止久置引起药物污染或药效降低.(九)有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十)用药平安应认真做到“五准确”药名准确、病人准确、剂量准确、途径准确、时间准确.目标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 做到正确执行医嘱【目的】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是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办法, 只有紧急抢救时方可使用口头临时医嘱与数据陈说.【主要办法】(一)只有在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时, 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 护士应向医生重述, 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惯例用药情况下), 保管安瓿, 事后应准确记录.(二)在接到口头或德律风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 接到者必需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陈说者的姓名与德律风, 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三)对擅自执行口头医嘱行为视为违规, 一经发现将给以处置.目标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说制度【目的】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陈说制度, 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对危重患者的服务质量.【主要办法】(一)有适合本单元的“危急值”陈说制度.(二)“危急值”陈说途径可靠且检验人员(最佳设置“临床检验医师”)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三)“危急值”陈说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份的急危重症患者.(四)“危急值”项目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认定, 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份凝血活酶时间等.(五)对属于“危急值”陈说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办法, 如应有标本收集、贮存、运送、交接、处置的规定, 并认真落实.(六)各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挂号本, 认真挂号, 及时陈说.目标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毛病【目的】严格防止手术患者、部位及术式毛病的发生, 是外科患者平安与医疗质量必需的重要前提.【主要办法】(一)多部份共同合作制定手术平安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与工作流程.(二)依照制度与规范, 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 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 防止毛病的病人、毛病的部位、实施毛病的手术.(三)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需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四)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 实施“暂停”法式, 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法式后, 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五)术前做到“六查”、“十对”、制度.六查:接病人前查、患者入手术间查、麻醉前查、消毒皮肤前查、手术开始前查、关闭体腔前后查.十对:对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手术名称、手术部位, 所需药品、物品、药物过敏情况, 灭菌器械, 敷料是否合格, 用物是否齐全适用.目标六:严格执行手部卫生, 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的】手卫生是预防、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主要办法】(一)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 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 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需的保证与有效的监管办法.(二)把持: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把持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把持规范, 确保临床把持的平安性.(三)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耗材).(四)环境:有创把持的环境消毒, 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五)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颠仆事件发生【目的】防范与减少患者颠仆事件是保证患者在诊疗过程平安、减少意外损伤的重要举措.【主要办法】(一)建立颠仆陈说与伤情认定制度和法式.(二)认真实施有效的颠仆防范制度与办法.(三)加强高风险患者及家属的平安防范指导.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目的】通过患者压疮防范办法的落实, 减少护理并发症.【主要办法】(一)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陈说制度和法式.(二)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办法.(三)加强高风险患者及家属的平安防范指导.目标九:鼓励主动陈说医疗平安(不良)事件【目的】积极建议、鼓励医护人员主动陈说不良事件, 通过学习“毛病”, 提高对“毛病”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 保证患者平安.【主要办法】(一)有鼓励医务人员主动陈说医疗平安(不良)事件的制度与工作流程.(二)有医疗平安(不良)事件的反馈机制, 对重年夜不良件及时反馈, 分析原因, 继续改进.(三)加强医疗平安(不良)事件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全员培训.目标十:鼓励患者介入医疗平安【目的】充沛体现患者的权利及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主要办法】(一)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 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 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二)主动邀请患者介入医疗平安管理, 尤其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把持)前和药物治疗时.(三)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 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平安的重要性.(四)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份、投诉的方式及途径.相关知识链接:一、口服药发放中罕见的护理平安问题:1.药物剂量有误2.漏发(多为病人不在)3.重发(多为定点药物)4.同病室的人交叉发、错发5.药品失效6.发药后未及时服用7.服药方法不正确二、静脉输液易呈现的护理平安问题:1.液体配错2.漏输3.输液反应4.静脉炎5.液体外渗6.液体外渗引起组织坏死7.输液速度调节不妥8.输(换)错液9.静脉空气栓塞10.输液管梗塞11.静脉选择不妥三、执行医嘱中易呈现的护理平安问题:1.转抄治疗卡片毛病2.执行口头医嘱3.重复执行医嘱4.未及时执行医嘱四、手卫生指征:①直接接触病人前后, 接触分歧病人之间, 从同一病人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接触特殊易感病人前后;②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 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③穿脱隔离衣前后, 摘手套后;④进行无菌把持前后, 处置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处置污染物品之后;⑤当医务人员的手有可见的污染物或者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后.五、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一)严格执行护理三查八对制度(二)严格执行医嘱(三)护理分级制度的落实(四)加强各种药品管理(五)严格执行护理把持规程(六)严于职守增强责任心(七)调动护士工作主动性,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护理制度一、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内容是什么?答: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目标二: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目标三: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 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目标四: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目标五:提高用药安全。

目标六: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目标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目标八: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目标九: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目标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2、各护理单元应认真制定防范处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案,预防其发生;并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值班医师、病区护士长和科主任, 由病区护士长报科护士长,科护士长报护理部,并呈交书面报表。

5、各临床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 , 由当事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负责组织对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 组织科内讨论, 对发生的护理缺陷进行调查定性, 分析相关管理制度、工作流程及层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或方案 , 并将讨论结果、改进意见或方案呈交科护士长。

6、科护士长针对临床科室处理意见或方案组织大科二级质控人员进行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一周内报送护理部。

7、护理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成员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第三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制定并实施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加强患者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患者安全事件的发生。

第二章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第五条严格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第六条严格药物管理,防止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错误。

第七条加强患者身份识别,防止医疗差错。

第八条保障患者隐私权,防止患者信息泄露。

第九条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第十条加强医疗设备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第十一条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预防感染事故的发生。

第十二条加强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

第三章责任制度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明确各级医务人员在患者安全管理中的职责,确保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患者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责任人和责任范围。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对患者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持续改进患者安全管理体系。

第四章培训与教育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患者安全管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教育。

第十七条医疗机构应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负责解释。

第十九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最新版】

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2019版)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目标四预防和减少健康保健相关感染目标五加强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目标六防范与减少意外伤害目标七提升管路安全目标八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患者安全目标九加强医学装备安全与警报管理目标十加强电子病历系统安全管理【目标一】正确识别患者身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和治疗。

识别时应至少使用两种标识确认患者身份,如姓名、病案号、出生日期等,但不包括患者的床号或病房号。

(二)在实施输血等关键治疗时,应采用双人核对识别患者身份。

(三)对术中患者、精神疾病、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患者,应有身份识别标识(如腕带、指纹等)。

(四)鼓励应用条码扫描、人脸识别等身份信息识别技术,但仍需口头查对。

(五)加强新生儿身份识别管理。

【目标二】确保用药与用血安全(一)规范药品管理流程,对高警示药品、易混淆(听似、看似)药品有严格的贮存、识别及使用要求。

(二)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药品,以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抗肿瘤药物的使用与管理规范。

(三)规范临床用药医嘱的开具、审核、查对、执行、点评制度及流程。

制定并执行药物重整制度及流程。

(四)建立和实施抗菌药物管理的诊疗体系和技术规范。

(五)制定并严格执行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操作规范、审核、查对、安全配送制度与流程。

(六)建立并严格执行储血、配血、发血、输血制度和流程,落实输血前指征评估和输血后效果评价,实行输血信息系统全流程管理。

【目标三】强化围手术期安全管理(一)制定并实施择期手术(包括日间手术)必要的术前检查与评估,加强围术期相关学科协作,强化术前、麻醉前病情评估及术后访视等制度的规范落实。

(二)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手术及有创操作的部位标识流程,由实施手术的医生标记手术部位,标记时应在患者清醒和知晓的情况下进行,并将其纳入术前核对流程予以执行。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细目如下:(一)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患者身份“查对制度”,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二)实施有创(包括介入)诊疗活动前,实施医师必须亲自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

(三)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建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四)提倡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

(五)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精神病人等特殊患者应有明显识别标志(腕带、床头卡、指纹等)。

(六)职能部门应落实其督导职能,并有记录。

目标二、强化手术安全核查,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细目如下:(一)择期手术须完成各项术前检查与评估工作全部完成后方可下达手术医嘱。

(二)建立手术部位识别标示制度与工作流程。

(三)建立手术安全核查与手术风险评估制度及工作流程,并提供必需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四)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物选择与使用符合规范。

目标三、增强医务人员有用沟通,完善医疗环节交接制度,正确及时传递关键信息细目如下:(一)建立规范化信息沟通程序,加强医疗环节交接制度,包括医疗护理交接班、患者转诊转运、跨专业团队协作。

(二)标准医嘱开具、考核、执行与监管常规和/或处理流程。

(三)在实施紧急抢救时,必要时可下达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对口头临时医嘱完整复诵确认,在执行时双人核查,事后及时补记。

(四)接获患者非书面的重要检查(验)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准确地记录患者识别信息、检查(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五)建立跨专业的有用沟通培训机制,减少医务人员之间沟通方式的差异性。

提供多种沟通方式和沟通渠道,确保沟通准确、通畅、便捷。

目标四、减少医院感染的风险细目如下:(一)按照手卫生标准,正确配臵有用、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卫生提必需的保障与有用的监管措施。

(二)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相关要求。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2)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由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内患者的安全性。

以下是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相关的责任制度:1. 防止手术错误:医疗机构应确保在手术过程中遵循安全操作规范,包括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和手术程序等。

2. 防止患者坠床:医疗机构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床栏、警铃等,防止患者在床上坠落。

3. 防止药物错误:医疗机构应建立严格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核对患者身份、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避免给予错误的药物或剂量。

4. 防止医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合理使用抗生素等,降低医源性感染风险。

5. 防止压疮:医疗机构应对有压疮风险的患者进行定期评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肤质干燥等。

6. 防止严重的住院性血栓栓塞:医疗机构应对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适当使用抗凝药物、推行活动等。

7. 防止意外伤害:医疗机构应加强安全管理,如完善设备维护、营造安全文化等,减少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风险。

8. 防止输血错误:医疗机构应确保输血程序的正确性,包括核对输血血样、患者身份等,避免输血错误。

9. 防止违规使用危险药物:医疗机构应制定严格的药品管理制度,避免危险药物的滥用或错误使用。

10. 加强患者安全意识:医疗机构应加强患者安全教育,提高患者对自身安全的意识,包括疾病预防、用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

责任制度: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类安全目标的责任人,并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

责任人需要做到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和落实患者安全培训计划,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患者安全目标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制度
一、目标定义
二、建立此制度的目的
1、加强患者安全的监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2、建立患者安全数据分析及其告知机制,不断完善患者安全系统。

3、建立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法规及标准,确保患者接受安全有效的护理。

4、通过建立患者安全目标制度来实现患者安全性的进一步提高。

三、制度内容
1、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患者安全相关的制度,确保按照制度
进行操作,合理赋予、执行和实施权限。

2、安全培训制度:建立持续性的培训制度,对服务人员开展不断提
高的安全性相关培训,加强安全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3、安全告知制度:建立安全相关的告知机制,将所有可能危害患者
安全的信息及时、准确地告知患者,并实施必要的监控、跟踪和干预措施。

4、安全评估制度:建立安全性相关的评估制度,通过对服务过程中
发生的不良事件的及时分析、评估、报告、审查等有效控制和减少可能发
生的患者伤害,保证患者安全。

四、实施及管理。

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制度

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疗机构对临床病人安全的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面向所有医疗机构的临床病房,包括但不限于各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第三条临床病人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机构应当将临床病人安全管理纳入全院质量管理体系的重点工作内容。

第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临床病人安全管理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利,落实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临床病人安全风险评估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临床病人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因素。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完善的临床病人安全事件报告系统,及时记录和报告发生的安全事件,及时进行事故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临床病人安全管理文件和规范,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术前术后管理规定等。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病人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工作。

第三章临床病人安全培训与教育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临床病人安全培训与教育,提高医护人员对病人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能力。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新员工和实习生的病人安全培训,确保其完全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工作要求。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处理安全事件。

第四章临床病人安全监测与评估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监测系统,定期对临床手术、用药、护理等环节进行监测和评估。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风险评估数据库,对病人安全事件的发生原因和频率进行分析和研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对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定期公布评估结果。

第五章临床病人安全改进与管理第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临床病人安全管理工作,监督和评估执行情况。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临床病人安全改进机制,及时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的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所有医护人员、护士、医技人员及管理人员。

三、患者安全目标1. 遵循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操作规程和规范。

2. 提高患者身份识别准确性,确保诊疗活动的安全性。

3. 加强用药安全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4. 加强医疗设备安全管理,防止设备故障对患者造成伤害。

5. 加强患者隐私保护,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6. 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增强患者满意度。

四、具体措施1. 患者身份识别(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保患者身份识别准确。

(2)在诊疗活动前,使用至少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依据。

(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2. 用药安全(1)规范诊疗区药柜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

(2)严格管理和登记毒、剧、麻醉药品。

(3)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4)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5)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6)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7)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8)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9)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指导。

3. 医疗设备安全(1)加强医疗设备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2)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设备精度和安全性。

(3)加强医疗设备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操作技能。

4. 患者隐私保护(1)严格执行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确保患者信息安全。

(2)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5. 医护人员职业素养(1)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素养。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一、概述患者安全是医疗机构重要的工作内容,也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社会责任。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疗事故不断发生,如何保障患者的安全成为医疗机构必须重视的问题。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对患者安全的管理工作,制定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制度的目的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机构的患者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医疗机构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患者的伤害,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三、制度的适用范围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适用于各类医疗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诊所等,对医疗机构所有从事医疗服务的人员具有普遍适用性。

四、制度的内容1. 患者安全目标的确定医疗机构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患者需求和医疗服务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患者安全目标。

患者安全目标应当包括以下方面:(1)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保障;(2)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减少;(3)患者权益的保障;(4)医疗服务流程的规范和标准化;(5)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建设;(6)医疗机构内部环境的安全保障;(7)医疗过程中的风险管理。

2. 患者安全目标的落实医疗机构应当将患者安全目标贯穿于医疗服务的全过程中,包括医疗服务的规划、实施、监督和评估。

医疗机构应当通过下列方式具体落实患者安全目标:(1)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2)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工作的意识和能力;(3)建立健全的患者安全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参与、全员负责,建立患者安全风险报告和处置机制;(4)建立患者安全信息统计和分析系统,对医疗事故进行定性、定级和核查处理;(5)通过内部的自评、外部的评审及认证等方式,定期对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3. 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对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和评估工作,以保障患者安全目标的实现。

具体包括如下工作:(1)建立患者安全目标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自监、外部监察和社会监督等多种形式;(2)建立患者安全目标的评估机制,包括医疗事故的评价、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医疗服务流程的质控评估等方法;(3)将患者安全目标作为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达成患者安全目标的绩效给予表扬与奖励,对未达成患者安全目标的绩效给予纠正和处罚。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及责任制度患者十大安全目标是指为了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获得安全和优质的护理服务,国际卫生组织提出了一系列的目标,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目标:预防手术风险、提高药物安全、减少感染、降低跌倒和跌落、降低儿童住院患者的意外伤害、改进健康医疗信息技术的使用、改进肾脏病管理、预防心脏病伤害、降低危重病患者的伤害、提高质量和安全文化。

为了落实患者十大安全目标,医疗机构需要建立起相应的责任制度。

首先,医院管理层负责建立和贯彻患者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目标落到实处。

管理层应设立患者安全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患者安全政策,并进行定期评价和改进。

委员会由医院高层管理人员、医生、护士和患者代表组成,以确保全方位的意见和建议。

其次,医疗服务提供者要负责落实患者安全措施。

医生、护士和其他医务人员要参与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患者安全意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熟悉和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如手卫生、用药安全和防止感染等。

此外,医务人员还应积极与患者沟通和合作,提供安全的医疗环境和护理服务。

此外,患者也有责任参与和支持患者安全工作。

患者需要积极主动地提供个人健康资料和病史信息,配合医生和护士进行诊疗。

他们还可以提供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反馈意见,提醒医务人员注意用药安全和手卫生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设立患者安全热线和投诉机制,鼓励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安全管理和改进。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医疗机构及时发现和解决患者安全问题,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此外,政府和监管机构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其严格遵守患者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对于违规行为,要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并追究责任。

在落实责任制度的过程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患者安全评估和监测体系。

医疗机构应定期对患者安全情况进行评估,识别和分析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医疗机构还应建立相关的监测指标和反馈机制,及时掌握患者安全状况,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患者十大安全目标

附件1: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姓名、住院号)。

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在各关键流程中,均有对患者准确性识别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

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二、提高用药安全。

1.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2.有误用风险的药品要严格管理。

3.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4.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5.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6.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7.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

8.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1.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要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

2.对危重症患者进行紧急抢救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3.在接获口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验(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所在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题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

住院病人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1.1 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住院病人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等进行制定。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的所有住院病人,包括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住院病人。

第二章住院病人安全管理2.1 住院病人安全意识2.1.1 医护人员应定期对住院病人进行安全教育,让病人了解住院期间的安全风险和预防措施。

2.1.2 医护人员应鼓励病人及家属参与病人安全管理和监督,提高病人自我保护和预防意识。

2.2 住院病人出院评估2.2.1 住院病人出院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病情评估和出院指导,确保病人符合出院标准。

2.2.2 医生应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和注意事项,并提供必要的药物和检查单。

2.3 住院病人用药管理2.3.1 医护人员在为住院病人开具处方时,应仔细核对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用药的准确性。

2.3.2 医护人员应正确填写药物用法用量,并向病人及家属进行详细解释。

2.3.3 药房应建立健全的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物采购、入库、配置、发放等环节的管理。

2.4 住院病人手术管理2.4.1 住院病人手术前,医生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手术风险评估,确保手术的安全性。

2.4.2 手术室应设立专门的手术安全管理体系,包括手术间消毒、手术器械管理、手术人员操作规范等。

2.5 住院病人护理管理2.5.1 护理人员应定期记录住院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2.5.2 住院病人应获得适当的护理和关注,包括洗漱、更换病床、体位改变等。

2.6 住院病人营养管理2.6.1 营养科应根据病人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并进行营养评估。

2.6.2 护理人员应监测病人的饮食情况,并及时反馈给营养科进行调整。

2.7 住院病人安全事件处理2.7.1 在发生医疗事故或安全事件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

医院全面质量管理患者安全目标监管制度“患者安全目标”是医院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从重视治疗疾病到重视治疗病人,从强调医疗安全到强调患者安全是管理理念的变革,是质量管理的深化,是以病人为中心的体现。

一、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一)健全与完善患者识别制度。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在采血、给药、输液、输血、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

(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2、建立“腕带”识别标识制度。

至少将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高危科室中得到实施。

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操作前,责任者把主动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反向式沟通,作为最后识别与确认患者的手段。

4、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

(1)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2)手术室(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管理的识别具体措施、交班规范与记录文书。

落实危重患者的陪送、陪检制度。

(二)严格防止手术与有创高危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与有创高危操作前必备资料与物品(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确认制度与程序,有交接核查表。

2、手术与各种有创高危操作前有手术与操作医师在手术与操作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认定的制度与程序。

(三)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操作流程。

各项诊疗操作均有诊疗常规或操作规程,医务人员对相应常规及规程熟悉,并能严格执行。

二、努力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一)建立与实施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

(二)提高检查科室对患者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

各临床科室及医技科室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如:晕厥、休克、心跳呼吸骤停、I型变态反应等意外情况,有现场应急处置的准备能力。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范文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范文

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范文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一、引言患者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建立一个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目的在于提高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确保患者的安全。

二、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目标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目标是全面推进患者安全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事故,降低患者风险。

具体目标如下:1. 提高患者安全意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手段,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责任和义务保障患者的安全。

2. 加强安全管理措施:建立科学的设备管理、药品管理、手术管理等制度,确保患者在医院内的安全。

3. 减少医疗事故:通过加强质控和风险管理,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

4.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通过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医疗流程等措施,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

三、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内容患者安全目标管理制度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组织机构设置:建立患者安全管理委员会,明确责任人员,并制定组织机构设置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2. 培训和宣传:制定患者安全培训计划,定期开展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患者安全意识和知识水平。

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普及患者安全知识,提高患者的安全意识。

3. 安全管理措施:建立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采购、验收、使用和维护等环节;建立药品管理制度,包括药品采购、配药、发药和使用等环节;建立手术管理制度,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处理等环节。

4. 医疗质量管理: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机制,包括患者安全风险评估、医疗纠纷处理、医疗质量统计和分析等环节,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5. 患者投诉管理:建立投诉管理制度,包括投诉受理、处理和反馈等环节,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6.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及时发现和消除潜在的风险,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者安全目标制度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在标本采集、给药或输血等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依据)。

(-)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

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三)完善关键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
I•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旋、交接程序与记录;
2.手术(麻醉)与病房、与ICU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3•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

(四)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的制度
1 •对实施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2.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使用” 腕带”,作为操作前、用药前、输血前等诊疗活动时辨识病人的一种必备的手段。

二.提高用药安全
(―)诊疗区药柜内的药品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应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居!1、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

(二)有误用风险的药品的管理
1•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它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

2.临床医护人员对药名.或剂型、或外观等相似或相近的药品具有识别技能。

3.药学部门应定期提供识别技能的培训与警示信息,规范药品名称与缩写标准。

(三)病区药柜的注射药.内服药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

(四)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应有严格核对程序,且有签字证明。

(五)在开具与执行注射剂的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六)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预防输液反应。

(七)病区应建立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

(A)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

三.做好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正确执行医嘱
(-)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应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或检验数据。

(二)只有在对危重症患者紧急抢救急的特殊情况下,对医师下达的□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在执行时实施双重检查(特别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

(三)在接获□头或电话通知的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的检验
(包括医技科室其它检查)结果时,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的记录检验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逬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四.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项目等制定出”危急值”报告制度。

(二)”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
务。

(三)”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

(四)”危急值”项目至少应包括有血钙、血钾、血糖、血气、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

(五)对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 并认真落实。

五.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
(-)择期手术在手术医嘱下达之时,表明该患者的手术前讨论与各项准备工作己经已经全部完成。

(二)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步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

第一步:按照制度与规范,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
第二步:病区与手术室间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手术前准备皆已完成,所需必要的文件资料与物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均已备妥;
第三步: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手术.麻醉。

A.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手部卫生: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和手部卫生实施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备和设施,为执行手部卫生提供必须的保障与有效的监管措施。

(二)操作:医护人员在任何临床操作过程中都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确保临床操作的安全性。

(三)器材:使用合格的无菌医疗器械(器具.耗材)O
(四)环境: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五)手术后的废弃物:应当遵循的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七.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建立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

(-)认真实施有效的跌倒防范制度与措施。

(三)护理服务有适宜的人力资源保障,与服务対象的配比合理(开放床位与出勤护士比为1: 0.4) o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认真实施有效的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三)有压疮诊疗与护理规范实施措施
九.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积极支持倡导医护人员主动报告不良事件。

(-)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

(三)将安全信息与医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与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每年至少有二个典型案例进行医院层面的医疗安全改逬分析及具体实施方案。

十.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的教育,协助患方对诊疗方案的理解与选择。

(-)主动邀请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特别是患者在接受手术(或有创性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

(三)教育患者在就诊时应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四)公开本院接待患者投诉的主管部门、投诉的方式及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