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合集下载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之一,其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同时受到政治、社会、文化和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原始时期建筑中国古代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主要居住在山洞和草棚中。

随着人类文明逐渐发展,人类开始用简单的土坯、杆子和树枝来建造简单的住宅。

这些建筑使用了自然材料,如石块、泥土、木材和席草等来制造。

2.历史时期建筑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

当时,人们建造了许多神庙和宫殿,并在建筑中使用了雕刻和彩绘等技术。

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建筑风格类似于商代,但西周时期的建筑更加精细,使用了更多的彩绘和镂刻,更注重对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搭配。

3.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汉朝(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黄金时期。

当时,建筑师们发明了更高效的工具和技术,建立了更高、更宏伟、更讲究装饰的建筑作品。

汉朝时期建筑用于政治和禅宗活动的宫殿和神庙,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唐朝至明代建筑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建筑主要是佛寺和碑塔,几乎所有的唐代建筑都已经消失了。

宋朝至明朝(960年至1644年)期间,中国古代建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建筑精度更高,使用的材料更为丰富,建筑物的规模和高度大幅增加,并出现了宫殿性的府第、豪华的园林和富丽堂皇的寺庙。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史。

尽管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的时期受到了不同的影响和风格,但其对中国文化和世界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今天,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范围内仍然享有极高的声誉,不仅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更是艺术和建筑的杰作。

中国古代建筑史__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史__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五)汉代重楼的兴起和盛行
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 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 的木构楼阁所取代;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0 2:19:34 02:19:3 402:19 12/23/2 020 2:19:34 AM
做一枚螺丝钉,那里需要那里上。20. 12.2302 :19:340 2:19De c-2023 -Dec-2 0
日复一日的努力只为成就美好的明天 。02:19:3402:1 9:3402:19Wed nesday , December 23, 2020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2月23 日星期 三2时19 分34秒 02:19:3 423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2时19 分34秒 上午2 时19分0 2:19:34 20.12.2 3
专注今天,好好努力,剩下的交给时 间。20. 12.2320 .12.230 2:1902:19:340 2:19:34 Dec-20
– 突出成就就是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 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规模日 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如 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 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初期)

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初期)
建筑学设计基础理论—— 中国建筑史


建筑史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战国时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荣,规 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高潮。 ■《周礼· 考工记 匠人营国》中(春秋战 国时齐国人编撰,可认为是城市规划最早 的“则例”。)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 九纬,经涂(涂,道路)九轨。左祖右社,面朝 后市。市朝一夫。” 意思是王城每面边长九里,有三个城门。 城内纵横各有九条道路,每条道路宽度为 “九轨”(一轨为八尺)。王宫居中,左 侧是宗庙,右侧是社坛(或社庙),前面是朝 会处,后面是市场。朝会处和市场的面积 各为一夫(据考证一夫为100步×100步)。 宫城东墙 排水沟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西 汉 都 城 长 安 平 面 示 意 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明堂辟雍”是一座建筑两种含义的名 称,它是中国古代最高等级的皇家礼制建筑 之一。明堂是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 和祭祀天地诸神以及祖先的场所。辟雍即明 堂外面环绕的圆形水沟,环水为雍(意为圆 满无缺),圆形像辟(辟即璧,皇帝专用的玉 制礼器),象征王道教化圆满不绝。 ■西汉元始四年建造的明堂辟雍,位于长 安南面安门外大道东侧,符合周礼明堂位 于“国之阳”的规定。明堂方位正南北, 有方形围墙,墙正中辟阙门各3间,墙内四 隅各有曲尺形配房1座。围墙外绕圆形水沟, 就是所谓的辟雍。四阙门轴线正中为明堂, 建在一个圆形夯土基上面。
陕西临潼姜寨村落遗址

中国建筑史-5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秦汉时期)

中国建筑史-5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秦汉时期)

二、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 220年)
政治文化方面: 对内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 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体系,对外则发兵征 讨匈奴,开拓四裔。
汉儒之政治哲学,即三大理论: 大一统、尊王与绝对王权,完全为汉帝而立。汉 儒拥护帝王集权,别出心裁,古未之有。
经济方面: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兴修水利、稳固 农业
汉 长 安 城 形 势 图
高祖七年(公 元前200)至惠 帝五年(公元前 190年)十年建 成的长安城,是 在秦兴乐宫(改 名长乐宫)为基 础建立的。
不久,由军
匠出身的杨城 延主持修建未 央宫、北宫, 以后建造桂宫 、明光宫;并 以此为基础主 持长安城建设 。
城墙是惠 帝五年(公元前190 年)才开始修筑, 到汉高后吕雉 八年(公元前180年) 先后20年时间 才建成。
高颐墓阙
砖、拱券技术的使用
砖拱结构被大量用于贵族墓室的修建,同时,砖 也被用于砌筑下水道等。并生产了各种类型的墓 砖。
木架建筑日趋成熟
主要的木结构形式已经形成,斗拱已经被普遍使 用,虽然形式不统一,但是已经有结构作用。
汉代明器给我们的信息
在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明器。它们带给我们大 量的信息。既有经济生活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也 有建筑方面的:如建筑的细部特征、各种构件造 型等等。
1、城市建设:
汉长安城: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至惠帝五年(公元前190
年)十年建成的长安城,是在秦兴乐宫(改名长乐宫 )为基础建立的。不久,由军匠出身的杨城延主持 修建未央宫、北宫,以后建造桂宫、明光宫;并 以此为基础主持长安城建设。城墙是惠帝五年(公 元前190 年)才开始修筑,到汉高后吕雉八年(公元 前180年)先后20年时间才建成;在未央宫和长乐宫 之间,建有武器库、粮仓、织室、暴室等。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 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 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 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 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 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 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 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东周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 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的出现 。秦雍城遗址出土了砖和质地坚硬、表面花 纹的空心砖,说明早在春秋时期中国已经开 始了用砖的历史。随着诸侯日益追求宫室的 华丽,建筑装饰和色彩也更为发展。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589年)
东周战国时期,手工业商业发展,城市繁 荣,规模日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 高潮。
隋代大兴城和洛阳城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 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其中大 兴城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赵州桥是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山东历城神通 寺四门塔是最早石单层塔。
唐代建筑技术和艺术也有巨大发展和提高,主要 有下列特点:
第一、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繁荣的城市。长安
黄河流域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仰韶文化时期,氏族已过着以农业为主 的定居生活,当时的原始村落多选择河流两 岸的台地作为基址,这种村落已有初步的区 划布局。
到了仰韶文化末期,出现了柱子排列整
齐,木构架和外墙分工明确,建筑面积达150
平方米的实例,表明木架建筑技术水平达到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要点

中国建筑史3-封建社会前期new

中国建筑史3-封建社会前期new

4. 左右对称,布局严整。
6. 建筑理论
(1)《考工记》周时齐国官书,第一部反映建筑的书, 对城市也有记载。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 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图2.5 周王城图
图2.5 周王城图
(2)《管子》的城市规划思想 “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 中准绳,„„(道路)不必平以准。”
魏国的大梁等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1.建筑状况
(1)城市建设高潮——大城市
齐临淄、楚鄢郢
在今山东临淄城北,城墙残 址尚存,有大小二城: 大城范围:4×5KM,周长约
12KM,西南角套着小城,为
1.23×1.8KM的长方形。
图2.6 山东临淄齐都遗址
齐故都临淄城址
城中偏西有一土台,
在汉代均已出现: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
(四)砖石结构发展
砖石技术迅速发展。出现 了砌筑拱券专用的楔形砖,用于 墓室、水道中; 砖石拱已从叠涩发展为半 圆形拱、并列拱、筒拱与穹隆。
1.石墓(梁板、拱券式) 山东沂南汉代石墓 p30
2. 地面石建筑
用于贵族官僚的墓阙、墓祠、 墓表及石兽等
图2.18 汉代砖墓结构
2)实例 北魏佛寺以永宁寺
“舍宅为寺”——
北魏洛阳许多佛寺
是由贵族官僚的宅第改
建,前堂改为大殿,
后堂改为讲堂,于是
佛教进一步中国化,不 仅把中国木构架建筑使 用于佛寺,而且使原有 私家园林也成为佛寺的 一部分。 这些佛寺往往也是 市民活动的一部分。
图2.22 北魏洛阳永宁寺塔立面、剖面复原图
(2)佛塔
(1)瓦的普遍使用 春秋的遗址中大量发 现筒瓦、板瓦、瓦当和 脊瓦; 山西侯马晋故都,陕 西凤翔、江陵,河南洛阳, 都有发现。

中国建筑史-6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国建筑史-6 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三国、两晋、南北朝)
江,形势险要。
越城 石头城(金陵)
〖越城〗:公元 前 472年战国时 在今秦淮河和雨 花台(聚宝山)之 间建城。城周长 2里80步。 〖金陵邑〗:公 元前333年,楚威 王在石头城(今 清凉山)筑金陵 邑城。
〖建业(建康)〗:三国时期(公元211年) ,
东吴治此,于金陵城旧址建石头城,依山势筑城,周 长达7里100步;东面设一门,南面设一门,北面二门。 孙权在武昌称帝后,于公元229年秋,迁都建业,开 始在石头城东筑造都城,北依玄武湖,南临秦淮河, 东近钟山西麓,周长20里19步。宫城位于都城中部 偏北。西晋统一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改建业 为建邺。建兴元年(公元313年),为避晋愍(mǐn)帝 司马邺之讳而改名建康。建武元年(公元317年), 为东晋都城;继之,南朝的宋、齐、梁、陈(公元 420-589年)皆以此为都。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建筑
经历300多年战乱,人心思定而厌战。于是转
趋佛教;因为佛教徒可以免劳役、免赋税、不当 兵。南朝首都建康有僧尼十万;北魏时,正光年 (520─524)以后有佛寺三万多,只洛阳就有佛寺 1367座,《洛阳伽兰记》记述了当时洛阳四十多 所重要佛寺,而以永宁寺为最大,为门━塔━殿 式的布局;且大造佛窟。北魏统治者在都城,平 城(山西大同)开凿云岗石窟,迁都洛阳后,又造 龙门石窟。
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
原是武帝的离宫,后改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 (公元520年)改名闲居寺。隋仁寿二年(公元 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则天和高宗游嵩山时, 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宫。嵩岳寺塔:北魏正光元年 四年(公元520—523)建造,15层,高39.5m,平面呈 单壁12边形, 底经10.6m,内径5m,壁厚2.5m,青砖、 黄泥砌筑,白色外饰面。外呈曲线,硕大秀美,塔 刹整石雕造,为现存最早的塔。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道家—老子 “道”抽象化 ,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 “道” 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 殆”的永恒意义 ; 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 “有、无相生” ; 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 作非为,为所欲为,理想政治境界是:“邻国相望,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提倡清静无为,守雌守柔,以柔克刚; 贪欲是争斗的根源。 老子著有《道德经》。
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王陵享堂复原图
中山王墓铜案的斗拱
战国漆器上的建筑形象
战国大木床
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 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 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 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秦(前221-前206)————“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 谁人战绩过孤家?高高在上,诸君看吧,朕之江山美如画。登高 踏步,指天笑骂,秦是始,人在此,夺了万世潇洒!”
法家

主张以法治国,“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故称 之为法家。 春秋时期,管仲、子产即是法家的先驱; 战国初期,李悝、商鞅、申不害、慎到等开创了法家学 派;至战国末期,韩非综合商鞅的“法”、慎到的“势”和 申不害的“术”,以集法家思想学说之大成; 经济上主张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作; 政治上主张废分封,设郡县,君主专制,仗势用术,以 严刑峻法进行统治; 思想和教育方面,则主张禁断诸子百家学说,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其学说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根 据和行动方略。 《汉书· 艺文志》著录法家著作有二百十七篇,今存近半, 其中最重要的是《商君书》和《韩非子》。
阴阳家---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并用它解释社会
人事而得名。
源于上古执掌天文历数的统治阶层,代表人物为战国时齐人 邹衍; 认为阴阳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正反两种对立和转化的力量,可 用以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 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 和变化; 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 「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 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汉书· 艺文志》著录此派著作二十一种,已全部散佚。成于战 国后期的《礼记· 月令》,有人说是阴阳家的作品。《管子》中 有些篇亦属阴阳家之作,《吕氏春秋· 应同》、《淮南子· 齐俗 训》、《史记· 秦始皇本纪》中保留一些阴阳家的材料。

中国建筑史-- 封建社会前期

中国建筑史--  封建社会前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56年周亡,公元前221年战国结束 秦:公元前 221 年─公元前 207 年 秦始皇千古一帝,统一七国 汉:公元前 206 年─公元 220 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公元 220─589 年 封建社会中期: 公元 581 年─公元 1279 年 隋:公元 581 年─公元 618 年 唐:公元 618年─公元 907 年 五代十国:公元 907年--公元 960 年 五代: 后梁 907 ── 923 后唐 923 ── 936 后晋 936 ── 947 后汉 947 ── 950 后周 951 ── 960
殷商文化与建筑





商是朝代,从史书记载来说,汤武革 命,推翻了腐败昏庸的夏朝末代皇帝桀 的统治,建立了商朝。不过这时还没有发 现文字,都是根据后人史书记载的。商灭 夏,据史学研究,大约在公元前1710年。 不过商朝中期,已出现了文字,即甲骨 文,就是刻在龟甲和骨头上的文字。从此 以后,便进入了‚信史时代‛,或者说我 国历史真正地进入了文明时代。这个时 代趴令火约3600年。





其城凡有十 二门。‛这十二座门分别为‚正南日稷、左日 章.右 日雩;正北日圭,左日齐,右日龙;正东日建春, 左 日始明,右日鹿;正西日史,右日麦,归德,其 左也, 当时天下学者由是门入,故鲁人以此名之。‛如 今已 发掘出ll座门。


仰韶文化时期: 7000─5000年前; 1922年于河南 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中 有彩陶,又称‚彩陶文化‛;为母系氏族社会繁 荣时期, (神农氏时代)。 龙山文化时期: 4000年前;1928 年于山东章邱龙 山镇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其中有薄如蛋 壳的黑陶,红铜、铜镜、石制的农业工具;已会打 井、琢制玉器、制弓箭,已有占卜;生产发展,有 了商品交换;父系氏族社会,对偶家庭,小房子, 夫妻合葬,有殉葬品,财产私有; 发生部落战争 (黄帝─炎帝, 黄炎─蚩尤, 舜─共工之战), 兴筑 城防设施。尧舜禹揖让,军事民主时期;原始社会 趋于崩溃。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两晋南北朝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两晋、南北朝
(公元280年—公元589年)
第四节 两晋、南北朝时期建筑
• 两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 民族的大融 合时期。 合时期。 • 在这300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在建 在这300年里,生产上发展比较缓慢, 300年里 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但由于佛教 筑上也没有太多的创造和革新。 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 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 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 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和 绘画艺术, 绘画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 更加圆淳。 更加圆淳。 • 佛寺、佛塔及石窟寺的出现是本时期建筑最 佛寺、 大的成就。 大的成就。
中外建筑史
该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两段塔身,中间砌一周腰檐作为 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较简单, 仅在四正面有门道;上段高3.73米,为全塔最好装饰,东、 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门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门与下段 门道通,券门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门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 单层方塔形壁龛,各转角处砌壁柱。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 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 活的反映。 活的反映。
中外建筑史
• 天龙山石窟
• 天龙山石窟分布在天龙山东西两峰的悬崖腰 有东魏,北齐、 唐开凿的24 24个洞窟 部,有东魏,北齐、隋、唐开凿的24个洞窟 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 ,东峰八窟,西峰十三窟,山北3窟。现存 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 1500余尊 石窟造像1500余尊,浮雕、藻井、画像1144 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 幅。各窟的开凿年代不一,以唐代最多,达 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 十五窟。东魏石雕比例适度,形象写实、逼 生活气息浓郁。 真,生活气息浓郁。

封建社会建筑发展概述

封建社会建筑发展概述

• 建筑雄浑、豪健,艺术与技术完美统一。
赵县安济桥
二. 两宋时期的建筑
• 北宋 / 辽
南宋 / 金
• 政治、军事上较为衰弱,南北分裂; • 手工业大发展,城市商品经济繁荣,享乐主义盛行; • 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 文化艺术追求工整、细腻、柔美、委婉,美学趣味追求阴柔之美; 建筑上---木构架体系的精致化时期 1. 城市结构和布局发生根本变化(里坊制 街巷制);
2. 建筑规模缩小,类型增多;
3. 建筑技术有重要进展,采用模数制(《营造法式》); 4. 小木作有很大发展; 5. 砖石塔的新进展; 6. 园林兴盛。
《营造法式》 • 1100年成书,1103年刊印颁行,著者为李诫(李明仲,将作监), 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著作; • 五大部分,正文34卷,357篇,3555条;
•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15年); • 建万里长城;
• 修驰道;
• 建宫殿; • 建始皇陵;
三. 两汉时期的建筑(206 BC.-220)
1.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 抬梁式、穿斗式构架形成;
• 斗栱基本形成 ;
• 三种屋顶形式(庑殿、歇山、悬山); • 多层楼阁建筑;
2. 砖石结构建筑发展;
§8-2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 (隋~宋、辽、金,581-1279)
• 隋、唐、五代建筑
• 封建社会的鼎盛期; 1. 隋---大运河,赵州桥; 2. 唐---木构架建筑体系于初唐迈入成熟期; • 建造规模宏大(唐长安); • 木构架技术成熟(唐大明宫,斗栱); •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砖石塔);

• 建筑类型进展; • 乡土建筑活跃;
• 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达到极盛期; • 砖瓦产量激增;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两汉三国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两汉三国
中外建筑史
宫殿
• 未央宫
• 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处,是汉代长 安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 宫殿台阁组成。宫周长11公里,自西汉至隋 初800多年间是汉、秦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 枢。1980年曾在其前殿西侧发现一批汉代木 简。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 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据测 ,前殿台基长200米,宽约100米,北端最高 处达10多米。遗址曾有汉空心砖、水道等文 物出土。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宫殿
• 长乐宫
• 长乐宫是在秦离宫兴乐宫基础上改建而成的西汉第 一座正规宫殿,位于西汉长安城内东南隅,始建于 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二年后竣工。遗址平 面呈矩形,东西宽2900米,南北长2400米,约占长 安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据记载,此宫四面各开宫门 一座,仅东门和西门有阙。宫中有前殿,为朝廷所 在。西为后宫。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朝廷 迁往未央宫,长乐宫改为太后住所。太后所住宫殿 为长信宫。 • 据记载,长乐宫“周回二十里”,宫城四面各辟一 门,东、西两门外筑有阙楼,称东阙、西阙。前殿 是宫内主要建筑,殿西有长信、长秋、永寿、永昌 等殿。
中外建筑史
城市
• 洛阳
• 东汉都城 • 北依邙山、南临洛水 • 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是全国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 业都市。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 城遗址。
中外建筑史
城市
• 邺城
• 邺城初建于春秋时期,相传为齐桓公所筑。公元前 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 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 • 曹魏时建北邺城,东西长7里,南北长5里,外城有 7个门,内城有4个门。曹操还以城墙为基础,建筑 了著名的三台,即金凤台、铜雀台、冰井台。曹操 和他的儿子们在这里宴饮赋诗,造就了著名的三曹 七子,为后世留下了“建安风骨”的美誉,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欢迎投稿留言交流一.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1.《韩非子·五蠢》:“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属于干阑式建筑。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时期的代表实例:陕西临撞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龙山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室内陆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实例: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奴隶社会建筑的发展1.夏: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②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商:①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工艺;②郑州商城;③偃师二里头以东的尸沟乡;④湖北黄陂县盘龙城;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西周:宗法分封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规模上,诸侯不超王都1/3,中等1/5,小的1/9,城墙高,道路宽,各种重要建筑必须按等级制造。

①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②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严整的二进四合院)(三合土,白灰,砂,黄泥)③瓦的发明;④陕西扶凤召陈遗址;⑤砖的最早发现(铺地方砖)。

3.春秋:①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②开始了用砖的历史;③山节藻棁: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④丹楹:红柱⑤刻桷:刻椽。

2 第三章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2 第三章封建社会前期的建筑

宫殿

未央宫
未央宫在西安市汉长安城西南处,是汉代长
安主要宫殿之一,由永明、清凉等四十多个 宫殿台阁组成。宫周长11公里,自西汉至隋 初800多年间是汉、秦等八个朝代的行政中 枢。1980年曾在其前殿西侧发现一批汉代木 简。宫在唐末被毁,现遗留地面的有前殿、 麒麟阁、石渠阁、无缘阁等高台遗址。据测 ,前殿台基长200米,宽约100米,北端最高 处达10多米。遗址曾有汉空心砖、水道等文 物出土。
遗址夯土台基东西长1270米、南北宽426米、现
存最大高度12米,夯土面积达541020平方米。
根据《阿房宫赋》绘制的
遗址景点内现代仿建的阿
房宫
遗址景点内现代仿
建的阿房宫
陵墓

秦始皇陵

位置:陕西 临潼 骊山主峰北麓 规模:现存陵体为三层 方锥形 夯土台 选址: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侧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 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秦始皇 陵的风水特点是,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 三面环水之势。秦代“依山环水”的造陵观念对后 代建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汉帝陵如高祖长陵、 文帝霸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等就是仿效秦始皇 陵“依山环水”的风水思想选择的。以后历代陵墓 基本上继承了这个建陵思想。
宗庙

王莽九庙
20世纪50年代末,在今西安市西郊枣园、阎
庄一带,考古工作者发掘了一组王莽时期的 建筑遗址。该遗址位于汉长安城西安门、安 门以南1公里处,由11个大小相仿的“回” 字形建筑组成,每组建筑都是由中心建筑、 围墙、四门和围墙四隅的曲尺形配房组成。 围墙平面呈方形,边长270米,中部各开一 门。每座建筑都有围墙,围墙夯土筑造,平 面方形,大小差不多,每边260-280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台榭建筑主要是因为在 防卫和审美上需要大体 量的建筑,但当时的木 构技术又难以实现。随 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 台建筑在汉以后逐渐被 淘汰
(1)铁器工具的广 泛使用使建筑木工技 术日趋精美
6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2)似乎在战国
乃至西周时期,斗
拱就已经出现了雏
21
22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七)屋顶 随着木结构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 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当时以悬山和庑殿顶 最普遍,歇山与囤顶也已经应用;
23
24
25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五、多种类型的出现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 (6)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 注意:此时正是西方古罗马时代!
55
出现了板梁式、斜撑板梁 式和筒形拱墓顶以及在长 方形和正方形墓室上砌筑 的砖穹隆顶。
(4)战国时期的家具,全部
为与“席地坐”相适应的矮足
家具。
10
11
三、都城的演进
12
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四、体系形成期的技术形式
• (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已经形成;
14
15
(2)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多种多样的斗 拱表明斗拱正处在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
70
2.北魏洛阳永宁寺塔
71
72
73
3.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4.寺院的两种布局形式 (1)中心塔形:源于印度早期不设佛像,信徒以 塔作为尊崇对象,因而形成以塔为中心,以廊庑 或院墙围合形成院落的布局形式。 (2)宅院形:是“舍宅为寺”的产物。后形成“前 厅为佛殿,后堂为讲堂”的格局。
74
三、体系融合期的技术发展
56
山东沂南汉代石墓
57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1
58
河南洛阳西汉空心砖墓内部2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政局动荡,战争持续,长期处于分裂状态 ;
–社会生产发展缓慢,在建筑上不及两汉时 期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主要是继 承和运用汉代的成就;
– 突出成就就是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 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4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 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 展。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繁荣,规模日 益扩大,出现了一个城市建设的高潮,如 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等 都是工商业大都市,又是诸侯统治的据点 。
16
17
(三)汉代柱头辅作
18
(四)汉代补间辅作
19
(五)探索中的“角辅作”
20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五)汉代重楼的兴起和盛行
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 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 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 的木构楼阁所取代;
中国古代建筑史封建社 会前期建筑
2020/8/19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社会条件
秦(公元前221~前206年)
–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大力改革政治、经济 、文化,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统一文字,修驰道通达全国,并修筑长城 抵御匈奴。这些措施对巩固统一的封建国 家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另外,集中全国 的人力、物力与六国的建筑技术成就,在 咸阳修建了都城、宫殿、陵墓,历史上著 名的阿房宫、骊山陵,至今遗址犹存。
形。
7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8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3)战国时期盛行半 瓦当,画面生动流畅。 圆当也有少量出土。汉 以后,半瓦当消失,全 部为圆瓦当。
9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 年~公元589年)
1.屋顶形态的演进。 由汉代的端严雄强向活泼遒劲发展
2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秦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诸侯,写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 南临渭,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阁相 属" “阿房出,蜀山秃”
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 整个汉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时期,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促使建筑产生产生显著进步, 形成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又一个繁荣时期。
68
69
二、佛教建筑的发展
(一)佛教的传入和塔的演化
白马寺
1.早期楼阁式塔
楼阁式塔式中国木构重楼与印度的“窣堵坡 ”相结合的产物。
窣堵坡:又称窣堵波,是梵语stupa的音译, 是源于印度塔的一种形式。原是用于埋葬佛祖释 迦摩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种佛教建筑,窣堵 坡就是坟冢的意思,后成为高僧圆寂后埋藏舍利 的建筑。
67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战国至南北朝 公元前475年~公元589年)
一、建筑特点
(1)东南地区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的大量崛起。 (2)佛教的盛行和佛寺、佛塔、石窟寺建筑的高 潮迭起; (3)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 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 家园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园林承上启下的转折 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 度的神似自然转变; (4)由于“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 坐的矮足形开始向垂足坐的高足形转变,由此引 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
汉代建筑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 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 、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 住建筑,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佛教建筑;
26
27
28
29
30
31
陕西西安霍去病墓 32
河南蒙津东汉光武帝刘秀墓
33
山东临沂沂南北寨村汉墓
34
35
山东长清孝堂山石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