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第五章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
中国建筑史发展概况资料
神庙的房屋,是在基址上开挖成平坦的室内 地面后再用木骨泥墙的构筑方法建造壁体和 屋盖。
神庙的室内已用彩画和线脚来装饰墙面,彩 画是在压平后经过烧烤的泥面上用红和白色 描绘的几何图案,线脚的做法是在泥面上做 成凸出的扁平线或半圆线。
这一批原始社会公共建筑遗址发现,表明原 始社会建筑水平有了新的了解,开始创造出 一种超常的建筑形式,从而出现了沿轴展开 的多重空间组合和建筑装饰艺术,这是建筑 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二里头的另一座殿堂遗址中,可以看出更为 规整的庭院式建筑群,在夏代至商代早期, 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开始走向 定型。
商代青铜工艺已达到相当纯熟程度,手工业 专业化分工已很明显。手工业的发展、生产 工具的进步以及大量奴隶劳动的集中,使建 筑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西周时期,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 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在城市规模上,诸侯的 城大的不超过王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五分 之一,小的九分之一。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本章要点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中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
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 段。
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是极缓慢的,我们的 祖先从艰难地建造穴居和巢居开始,逐步地 掌握了营建地面房屋技术,创造了原始的木 架建筑,满足了最基本的居住和公共活动要 求。
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
点,便于挖作洞穴。
原始社会晚期,竖穴上覆盖草顶的穴居 成为这一区域氏族部落广泛采用的一种居住 形式。同时,在黄土沟壁上开挖横穴而成为 的窑洞式住宅。
随着原始人营建经验的不断积累和技术提 高,穴居从竖穴逐步发展到半穴居,最后又 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外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中国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1 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中国古代建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交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风格。
从北方的雄伟宫殿到南方的精巧园林,从西北的土楼窑洞到西南的吊脚楼,每一种建筑都反映了当地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和审美观念。
然而,在这多样的风格中,木构架建筑因其普遍性和适应性,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形式。
1.2 木构架的特色木构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
它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柱、梁、枋等构件连接起来,形成稳定的框架结构。
这种结构方式使得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能够在地震中有效地吸收和分散能量,减少损害。
同时,木构架建筑施工速度快,便于维修和扩建,也易于搬迁和重组。
1.3 单体建筑的构成单体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单位,其构成包括屋顶、墙体、柱子、地面和门窗等部分。
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最具特色的元素之一,其形式多样,如悬山、硬山、庑殿、歇山等,不同的屋顶形式反映了不同的社会等级和建筑功能。
墙体主要起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柱子则是支撑屋顶和梁架的主要构件,而地面和门窗则分别起到承载和通风采光的作用。
1.4 建筑群的组合中国古代建筑往往以建筑群的形式出现,如宫殿、寺庙、府邸等。
建筑群的组合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模式,如中轴线布局、对称式布局等。
中轴线布局是中国古代建筑群最常见的布局方式,它以一条中轴线为基准,将主要建筑和次要建筑依次排列在轴线两侧,形成严谨的空间序列。
这种布局方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秩序观念。
1.5 建筑类型中国古代建筑类型丰富多样,每种建筑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形式。
宫殿主要用于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其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寺庙用于供奉神佛和举行宗教活动,其建筑形式庄重而神秘,给人以崇敬之感。
府邸则是官员和贵族的住宅,其布局严谨、装饰精美,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此外,还有园林、陵墓、桥梁等建筑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一、原始社会时期的建筑1.原始(北穴居南巢居)●长江:干阑建筑。
eg.浙江余姚河姆渡(榫卯结构)●黄河:木骨泥墙。
eg.仰韶文化(母系)、龙山文化(父系)●最早室内装饰——白墙刻画图案——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最早古老神庙——辽宁西部的建平县内——女神像二、奴隶社会时期的建筑1.夏(茅茨土阶时期)前2070-前1600年●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夯土高台)●意义:最早的规模最大的土架夯土建筑,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院落式建筑群组合已经走向定型。
2.商前1600-前1046年●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亳(河南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中的宫殿遗址●青铜器工艺成熟,甲骨文3.西周(从茅茨土阶进入瓦屋)前1046-前771年●《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城市建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墙高度、道路宽度以及各种重要建筑物都必须按等级制造。
●实例:陕西凤雏村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意义: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原因是瓦的发明与使用)●最早的四合院●最先发现的两进式群组●第一个完全对称的群组●第一次见到的完整的“前堂后室”的格局●第一次出现用“屏”(照壁,补充:照壁位于大门之内,影壁位于大门之外)●建筑技术●瓦的发明与使用●出现半瓦当、铺地方砖、三合土(白灰+砂+黄泥)抹面●斗拱的出现(在青铜器上有栌斗形象而非在建筑上发现)4.春秋前770~前476年●理论:老子《道德经》中有,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空间是建筑的本质)。
●实例:秦宗庙建筑遗址。
由单体建筑围合的四合院,轴线完全控制建筑和院落空间。
●建筑技术●瓦开始普遍使用●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砖也开始被使用●抬梁式构架已经出现●建筑装饰与色彩发展三、封建社会初期的建筑1.战国前475~前221年●理论:《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4.1.2宫 殿
大明宫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 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 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 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 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 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 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 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 唐宣宗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 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经幢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三维动画演示
中外建筑史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 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 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 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大佛 殿为南禅寺主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 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山东历城神通寺四门塔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长安城是中国古代里坊制都城最完 善的形态。它采用中轴对称布局,规 划严谨,街坊整齐。设置了封闭式皇 城以处府衙,封闭式里坊控制居民。 其居民区占城内面积7/8,为人口的 集中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东、西两市成为当时中西贸易与文化 交流的一个中心。唐长安城的规划布 局,对东亚一些国家的都城产生过重 大影响。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隋唐东都洛阳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 位于汉魏洛阳之西8公里,新建城市, 地势平坦,所以布局很整齐。由于是 陪都,规模比长安城略小。 ■隋唐洛阳城平面略呈方形,分为外 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周长 28公里,城墙全部以夯土筑成,四面 共辟有8座城门,且位置互不对称。城 内由街道分割成众多里坊(居民区), 形成一种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宫城位 于外城的西北角,是皇宫的所在地, 城内粮窖密集,现已探出259座。围绕 在宫城东、南、西三面的皇城,是皇 室府第及百官衙署。此外,在城址的 西部还有西苑,是专供皇帝游览的园 林区。 隋唐洛阳平面复原示意图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南禅寺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月 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 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 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 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南禅寺大殿虽然很小,但人们仍可以从中感受到大唐建筑 的艺术性格。舒缓的屋顶,雄大疏朗的斗拱,简洁明朗的 构图,体现出一种雍容大度,气度不凡,健康而爽朗的格 调;同时,还可以从南禅寺的大殿看到中唐时期木结构梁 架已经有用“材”(栱高)作为木构用料标准的现象,说明我 国唐代建筑技术已有很高水平。中国古代建筑受等级约束, 南禅寺是村落中的小佛寺,是非正式的村佛堂,故至多与 贵邸的厅堂近似,使用厅堂型构架,造低一个等级的歇山 屋顶。晚唐时期的武宗“会昌灭法”,使得大多数佛寺遭 受到破坏。南禅寺由于地处偏僻而幸免毁坏,这也从另外 一个角度说明当时的建造技术已经相当的普及了。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中国古建筑发展历程
一、 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
•
代表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
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
“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宫殿遗址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 宫殿遗址: 面积
比一号小,同样也是 门、堂、回廊的布局, 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 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 的常规布局方式,中 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 合开始走向定型化。
3、斗拱的演进
柱枋规格化
人字拱盛行
昂的出现
太原天龙山石窟,北齐
•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1年~1279年)
•
一、 隋、唐
(581年~907年)
1、规模宏大, 规划严整的城市
◆都城:隋大兴 城
(唐长安 城)
采用里坊制, 严整宏大的繁荣大 都市。日本的平城 京、平安京规划都 受到唐长安的影响。
新型建材----瓦的出现和使用;
出现四合院建筑
代表实例: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陕西扶凤召陈遗址(复原)
西周中晚期,扶凤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了,实现了建筑的升级; 瓦保护了屋顶,同时也助推了木构架的发展。
四、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前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干阑建筑构件
二、细石器时代---巨石建筑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三、聚落
私有制和阶级对立——防御观念——城市孕育萌生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 (公元前2070年~前221年)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
中国古代佛教高僧墓塔。在河南省登封县城西北 6公里山坡上。建于唐天宝五年 (746),是一座平面八角形单檐仿木构旳砖塔,具有较高旳文物价值。1965年国家对该塔进行了保护性修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
4.1.4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为:山西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四川乐山
从乾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旳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既有华表1对,翼马、驼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周围还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目前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旳。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旳“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
大明宫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旳城堡。宫城旳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旳梯形。城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旳北墙东段相重叠,其北另有三道平行旳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全部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9年—1279年)隋、唐、五代(589年—960年)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内容提要:隋朝都城——大兴城、东都——洛阳、大运河、安济桥。唐朝建筑方面有了很大旳发展。都城——长安、东都——洛阳、宫殿——大明宫、佛教及道教建筑、陵墓——乾陵、住宅——乌头门五代十国继承唐朝老式,极少有建筑创新。苏州虎丘 云岩寺塔
《建筑学基础》建筑学硕士考试大纲
全日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建筑学基础》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适用专业: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画图题、简答题、论述题●●参考书目:教材:高等学校的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中国建工出版社2、《外国建筑史(十九世纪末叶以前)》中国建工出版社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罗小未主编,中国建工出版社4、《中国建筑史图集》5、《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基本内容:总纲及基本要求:1、总纲:建筑史是建筑学本科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专业理论课,对于它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了解中外建筑史的发展概况、规律,而且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设计信息,这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2、基本要求:⑴熟练掌握建筑发展历史的基本脉络;⑵掌握各历史时期建筑的风格、流派以及特点;⑶掌握典型建筑(或布局)的设计人、平立面图(教材上)及主要特点;⑷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一些相似或相近的建筑风格、流派进行比较与分析;⑸对一些理论问题根据所学知识能够进行分析和论述,表达出自己的认识和看法;⑹对现代建筑应该广泛涉猎,弥补教科书上的不足;⑺答题中尽量多采用图文并茂形式,可以更好的说明试题,并表现本专业特色。
考核重点:1、考生对各时代建筑特点、结构形式及技术情况的掌握;2、考生对各时代代表性建筑的掌握;3、考生对整体风格的全面把握;4、考生对各时代有代表性的建筑师的了解。
涵概内容及要求:1、《中国建筑史》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了解各时期建筑发展的情况,尤其注意它对后期建筑形成的影响。
§1 原始社会建筑原始居住方式的种类,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2 奴隶社会建筑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各朝代建筑、城市特点:建筑材料、结构形式及技术状况。
中国传统建筑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代表了木构架建筑的最高成就。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 第三节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第四节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第五节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元、明、清(1279~1911年)
北京故宫、天坛、十三陵代表了明清时期大型建筑组群的最高水平。
明清宫殿——北京故宫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元、明、清(1279~1911年)
明清宫殿——北京故宫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元、明、清(1279~1911年)
北京天坛
封建社会晚期建筑
元、明、清(1279~1911年)
原始社会建筑
以黄河流域仰韶、龙山文化 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地穴— —半地穴——地面建筑演变;
地面建筑出现
木骨泥墙的房屋
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穴居——木骨泥墙;
原始社会建筑
以长江流域河姆渡、良渚等文化的建筑为代表,按照巢居——干阑建筑演变;
巢居意象
原始干阑建筑意象
河姆渡遗址房屋隼卯构件
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巢居——干阑建筑;
屋顶形式多样化,以庑殿和悬山顶为多
斗拱出现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高颐墓阙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三国、晋、南北朝(公元220~公元589年)
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 佛塔和石窟。
云冈石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 中”。 魏晋南北朝佛教盛行,寺庙、 石窟建设达到高峰。
嵩岳寺塔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我国自然山水园林在魏 晋南北朝时期有较大发 展。造园开始盛行。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六版前言第六版前言(从第一个字到本文开头的文本将另作处理)中国建筑史(第六版)-东南大学,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六版前言本书是为我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中国建筑史课程的教学需要而在1979年开始编写的。
1989年至1999年共发行三版。
2000年,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及建设部(现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九五”国家规划教材的要求,对本书第三版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修订与增补,主要由以下各个方面:第1篇:中国古代建筑根据今年来学术研究新成就,调整、充实各章内容;为了开展对古代建筑的理论探讨,增加了“建筑意匠”一章,以适应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将“古代建筑基本特征”的内容移于篇首作为“绪论”,使学生对古建筑的概貌及重要属于有所了解,以便后续章节的学习。
第2篇:近代中国建筑以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充实各章;着重更新了对历史事实的评价;并调整了章节关系及内容安排。
第3篇:现代中国建筑全篇共5章,均属第四版新增内容。
2000年2月,由主审在南京召开了八校(清华大学,哈尔滨建筑大学(现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重庆建筑大学(现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工业大学)中国建筑史教师会议,对书稿进行了一次认真讨论,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会后,我们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各章作了补充与修改。
此外,根据会议意见,第四版还增编了一份古代建筑实例图录的光盘,附于书后,作为本教材的辅助材料,供广大师生使用。
光盘共收录古代建筑图片1300余幅。
插图凡沿用第三版者不在注明出处,新增插图凡引用他书者均注明出处。
关于“现代中国建筑”部分(第3篇),这里还要作一些说明。
早在第一版的书稿中(1979年),已撰写了现代中国建筑部分,但是由于当时的外部环境不具备刊出的条件,所以临时把这一部分删掉了。
而时至20世纪末,新中国的建筑发展历程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50多年来的建筑成就与经验教训大有可书之处,书籍出版的外部环境又比当年宽松了许多,因此我们决定在第四版中弥补这个缺陷,希望能用有限的篇幅展示出50年来中国建筑发展历程的梗概。
中国古建史第2次-原+奴+封早-宁
红山文化时期 女神像
奴隶社会建筑( 2070年 前476年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前2070年—前476年) 2070年 前1600年 一、 夏(前2070年—前1600年) 1.历史文化背景 ☆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禅让)→禹(建立夏朝,传子不 传贤)→启→ ☆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青铜时代、狰狞为美 2.建筑成就 都城:山西南部安邑---夏县、河南西部斟鄩---偃师二里头 实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华夏文明第一殿) 院落东西108米,南北100米,在低矮土台上,北部正中殿堂东西30 米,南北11米,夯土台基,殿身面阔8间,进深3间,重檐庑殿,前堂后 室,永定柱,有院落5000m2,廊庑围绕,前有门屋也是8开间。
齐临淄都城墙下排水设施
齐临淄城
高台建筑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战国时期水利工程——都江堰
二、秦(前221——前207) 221 前207) 1.历史文化
☆大力改革,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令六国12万富豪迁到咸阳,仿六国宫室建于咸阳北部; ☆大兴土木建宫殿、园囿、长城、驰道、陵墓等,民众造反。
北魏洛阳城
南朝健康城(南京)
印度窣堵坡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新疆孜克里克千佛洞
大同云岗石窟
洛阳龙门石窟
太原天龙山石窟第16窟
梁萧景墓辟邪
南朝萧景墓表
思考题: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中国木构架结构体系有哪几种? 3.木构技术的优缺点是什么? 4.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何在,有何特征? 5.中国最早的院落空间、最早的瓦屋何时出现? 6.奴隶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出现哪些进展?
秦皇陵
公元220 三、汉(前206——公元220年) 206 公元220年 1.历史文化背景 ☆经济繁荣、农业进步、国力强大、北驱匈奴,张骞、班超通 西域,影响到许多国家(日、朝、印、波斯、罗马),造纸、 地动仪等。 ☆东汉佛教传入,建佛塔、佛寺、石窟。 2.建筑成就 城市:长安城(相当于公元前4世纪罗马城2、5倍)、洛阳城(东 都) 宫殿:建章宫、甘泉宫。 礼制建筑:明堂、辟雍等13座礼制建筑。 苑囿:上林苑,甘泉苑、太液池、昆明池。湖中建仙岛——蓬 莱、方丈、赢洲。
中国建筑史 ppt
唐朝宫殿
唐朝斗拱
宋:(960年—1279年)
• 城市经济发达,手工业分工细化,科技生产工具更进步, 商业的繁荣推动了整个社会前进。受精神领域的影响,宋 代建筑没有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体量较小,绚烂而富 于变化,呈现出细致柔丽的风格,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 殿、台、楼、阁。 • 宋建筑构件、建筑方法和工料估算在唐代的基础上进一步 标准化,规范化,并且出现了总结这些经验的书籍—— 《营造法式》和《木经》。其中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科学的建筑学著作,也是世界上最 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相当于宋代建筑业的"国标"。 由于两宋手工业与商业的发达,使建筑水平也达到了新高 度,具体反映在以下方面。
原始建筑河姆渡遗址干阑式
黄河流域木骨泥墙建筑
奴隶社会的建筑
• (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 • (一)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 • 夏代的城市遗址在河南王城岗、山西夏县及河南淮阳平粮台有所 发现。有人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代都城之一——斟郇的遗址。 • (二)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 • 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大发展的时期,青铜工艺已达到纯熟程度, 已有甲骨文等文字记述的历史。建筑技术明显提高。著名遗址有:① 郑州商城,可能是商王仲丁时的嗷都。②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早商宫 殿建筑,可能是成汤都城——西毫的遗址。其中一号宫殿最大,是我 国迄今发现的规模较大的廊院式木架夯土建筑。二号宫殿是一更为完 整的廊院式建筑(二里头宫殿遗址,近来列入夏代,存疑)。③黄陂盘 龙城商城遗址,夯土台基上平行排列三座殿堂。可能是商代某一诸侯 国的宫殿。④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已发掘出两座庭院式建筑。 ⑤殷墟,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中国考古界 多年来对殷墟做过细致的考古发掘工作,对于它的宫殿、墓葬等已有 较清楚的认识。它的建筑建于长方形土台上,长面朝前,有纵有横, 说明布局已具庭院的雏形。它的墓葬为土圹木椁墓,深达十几米,四 出羡道,有很多殉葬的人与物。安阳殷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建筑史-7 封建社会中期的建筑1(隋唐长安城)
光化门 景耀门 华林门 玄武门
安礼门
丹凤门
大兴城南北中轴线,东西对称,方整,
皇城居首,东西大街14条,南北大街11条, 人口百万。最宽的几条大街是:
宫城前横街 宽 220 m(东西向); 朱雀门大街 宽 150 m(南北向); 皇城前大街 宽 120 m(东西向); 其余:东西向:75、59、55、45、44、 40m不等; 南北向: 68、63、47m不等。
西市的9个区域四面均为街道,这样
每个区域的周边都临街,便于交易。 而西市则距三内较远,周围多平民百 姓住宅,市场经营的商品,多是衣、 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西市商业 较东市繁荣,是长安城的主要工商业 区和经济活动中心,因此又被称之为
“金市”。
东市和西市跟里坊一样,四周皆有 高大的围墙,每个市约占2个坊的面 积,市内有4条大街,围墙四面各有 2个门。唐政府对长安城市场特别是 东、西两市实行严格的定时贸易与夜 禁制度。两市的大门,亦实行早晚随 唐长安城城门、街门和坊门共同启闭
齐。
城内有里坊109个,朱雀大街两侧的最小;坊内有一条街或 十字街,称“曲”;坊墙墙基厚:2.5─3.0m,居民宅院开门向 曲,只有寺院的山门,或三品以上大员的府门才可开向街道。
里坊外围均有高大的 围墙环绕,坊墙墙基 厚度一般为2.3 米 至3米不等,均为夯 土板筑。只有皇城南 36坊只开辟东西街和 东西门,不开南北街 和南北门,史言“北 出即损断地脉”,“不 欲开北街泄气,以冲 城阙”。
东市由于靠近三大内(西内太极宫、 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周围坊 里多皇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第宅,故市 中“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市场经 营的商品,多上等奢侈品,以满足皇
室贵族和达官显贵的需要。
西市(利人市)平面呈长方形,南北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
《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History of Chinese Architecture学分:4.5学分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64学时实验学时:8学时教学对象:建筑学专业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基础、公共建筑设计原理等教学目的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必修课,考试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发展的基本过程和成就,掌握不同类型、不同时期、地域建筑的风格特征。
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建筑的能力,为后一步的理论学习和建筑设计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要求讲课为主,幻灯、录像等传统教学手段和CAI教学手段为辅,课堂教学注重对基本史实和影响因素的描述和分析,幻灯、录像、多媒体教学强调建筑历史形化特征和相关建筑设计内容。
要求学生预习、复习教材并阅读、归纳其他相关材料,扩大知识面,增加理解能力。
考试以闭卷为主(70%),着重检查对基本线索和事实的掌握情况和认识程度,并考察学生理解和灵活运用史实知识解决实际的能力。
平时作业成绩20%,实验成绩10%。
教学内容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部分(46学时)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4学时)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木构架的特色、单体建筑的构成、建筑群的组成特征等;难点:工官制度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6学时)一、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起源的多元化;难点:理解各地区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遗址特征;二、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前476年)重点:了解夏商西周春秋建筑特点及技术进步。
三、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至南北朝公元前457~公元前589年)重点:了解战国至南北朝建筑特色;四、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至宋581年~1279年)重点:了解隋至宋建筑特色;难点:宋代材份制度特点;五、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1271年~1911年)重点:了解元明清建筑特色;难点:区分明代与清代建筑特点;第二章城市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三、中、西方古代城市规划的比较四、中国古代都城建设与地方城市建设的实例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发展,认识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城市规划与发展机制与设计思想第三章宫殿、坛庙、陵墓(8学时)一、宫殿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阶段2)中国古代宫殿考的型制与实例重点:了解宫殿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宫殿布局原则与设计思想;二、坛庙1)坛庙建筑的内容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坛庙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坛庙的类型及其产生机制与设计思想;三、陵墓1)陵墓的演变与形制组成2)实例分析重点:了解陵墓的代表性实例难点:理解陵墓规划思想与布局设计手法;第四章宗教建筑(6学时)一、宗教及其建筑演变二、寺庙祠观实例分析1)佛教寺院2)道教祠观3)伊斯兰教礼拜寺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佛教建筑类型逐步中国化的原因与衍变过程;三、佛塔与经幢重点:了解佛塔与经幢的基本类型、主要特色、实例特征;难点:理解塔逐步中国化的衍变过程;第五章住宅与聚落(4学时)一、概说1)住宅型制演变2)住宅构筑类型二、实例重点:分析中国住宅型制演变与住宅构筑类型;难点:理解、掌握各地区不同建筑类型特征及其产生原因;第六章园林与风景建设(4学时)一、概说二、明清皇家苑囿三、明清江南私家园林四、风景建设重点:了解明清皇家苑囿和江南私家园林基本特征,风景建设的基本规律;难点:分析、理解中国古代造园思想及基本处理手法;第七章建筑意匠(4学时)一、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二、选址与布局三、审美与建筑设计重点:分析中国古代建筑处理选址与布局的基本手法;难点: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活动中的观念形态及其审美与建筑设计;第八章古代木构建筑的特征与详部演变(6学时)专题一、台基、踏道、栏杆、铺地专题二、大木作专题三、墙壁专题四、屋顶专题五、小木作专题六、彩画重点:分析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详部做法特征难点:古代建筑术语的解释与理解;第二篇近代中国建筑(12学时)专题一、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4学时)专题二、近代中国城市建设(2学时)专题三、近代中国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思潮(2学时)专题四、近代中国建筑优秀个案分析(4学时)重点:近代中国城市建设、建筑教育、建筑形式与建筑思潮难点:剖析近代中国建筑思潮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渊源所自;优秀个案的理解与分析第三篇:现代中国建筑(1949年至今)(6学时)专题一: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专题二:建筑作品与建筑思潮专题三:台湾、香港、澳门的建筑发展;实验教学(8学时)1.一座传统建筑的解析基本要求:通过实际参观、观察,分析一座古典建筑的形制特点,撰写分析报告。
355《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
355《建筑学基础》考试大纲第一部分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建筑学基础》考试是为报考建筑学方向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设置,它的评价标准是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基本的建筑学理论知识素养。
二、考试目的和要求《建筑学基础》包含《中外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及《建筑构造》三部分内容。
主要考核对建筑学基础知识的把握情况和灵活应用的能力。
考核的目的主要是考察考生是否具备一定的建筑理论以及专业综合知识修养,是否具备理论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在建筑创作中运用专业综合知识的能力。
《中外建筑史》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中外古典建筑和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历史、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了解欧美现代建筑流派及其理论;了解中外城市建设发展的历史,了解中外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主要考核考生能否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公共建筑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和方法,了解国家,地方有关建筑设计的政策法规。
了解国内外建筑与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和发展动向。
《建筑构造》主要是考核考生对常见的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面掌握情况,以及应用所掌握的知识来灵活设计一些简单常见的建筑构造的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满分150分。
2. 答题时间:3小时。
3. 考试内容的比例:《中外建筑史》、《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建筑构造》各占试题满分的1/3。
4. 题型构成:(1). 概念题:约20%(2). 简答题;约30%(3). 绘图题:约20%(4). 论述题及分析题:约30%第二部分考查要点一、中国建筑史部分第一篇绪论第一章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概述(1)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脉络(2)近现代城市类型及变化特点(3)中国近现代建筑师的活动情况和创作思想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1)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与延续性(2)建筑分类(3)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及空间特征第三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原始社会建筑特征(2)奴隶社会建筑特征(3)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特征(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特征(5)封建社会后期建筑特征第二篇史官文化与城市、宫殿、住宅第一章城市(1)城市起源与发展(2)城市选址(3)筑城办法(4)城市布局结构(5)中国城市建设第二章宫殿(1)早期宫殿形制(2)发展中的宫殿形制(春秋至南北朝)(3)成熟的宫殿形制(隋唐)(4)过渡阶段(宋、元、明初)(5)明、清北京故宫第三章住宅(1)起源与发展(2)横向分布及各地建筑特征(3)学习意义(4)实例分析第三篇宗教文化与坛庙、陵墓、寺观第一章坛庙(1)自发宗教与坛庙(2)坛庙建筑的内容(3)礼与坛庙(4)实例第二章陵墓(1)原始宗教与墓葬(2)陵墓的组成(3)陵墓建筑实例第三章寺庙、塔、观(1)佛教寺院(2)塔与石窟(3)道教祠观(4)伊斯兰教清真寺第四篇士大夫文化与园林(1)园林的产生与发展(2)演变的影响(3)格式塔原理看中国园林的意境(4)中国古典园林分析(5)私家园林的设计步骤及一般设计手法第五篇中国古代建筑技术(1)中国古代建筑组成及特征1、平面2、立面3、剖面4、设计与施工特点(2)特色与作法1、类型2、屋顶3、大木作4、小木作及诸作选用教材:潘谷西主编. 中国建筑史(第六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主要参考书:刘敦桢主编. 中国古代建筑史.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二、外国建筑史部分绪论史前社会的建筑(1)人类文化发源地说(2)史前社会建筑的发展概况;第一篇欧洲奴隶制社会的建筑第一章古埃及建筑(1)了解古埃及金字塔的演化形成过程;(2)理解古埃及神庙建筑;(3)了解古埃及建筑技术和建筑材料。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基本特点
4)建筑装饰与色彩有很大的发展。
建筑家具——宋代
唐、五代家具是 宋代汉族家具的发 展之源,但宋式家 具又是明清家具的 之源。
宋代汉族工艺 美术具有典雅平正 的艺术风格,其家 具、陶瓷、漆器、 染织多造型古雅、 色彩纯净,并且内 敛天真,不事雕琢, 以质朴取胜,给人 清淡雅致之感。
密檐塔,例如西安小雁塔
【山西平顺县海会院明惠大师塔】 建于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雕石 方形单层塔;方形基座上有一单层 须弥座,上为单檐塔身,墙面、屋檐、 屋顶雕石精细;塔顶是全石雕的塔 刹。
山西平顺海会院,明惠大师塔---僧人墓塔,规模小,数量大
唐朝618年—907年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唐朝618年—907年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已经定型化。
解决汉代以前依赖夯土 高台外包小空间木建筑的办 法。
麟德殿,面积5000平 ㎡,采用面阔11间、进深约 为面阔一倍的柱网布置。
大明宫麟德殿
唐朝618年—907年
木架结构用材已经规格化, 说明当时可能 已经出现用材制度,用料规格化,一律以木料 的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是木构架分工生 产和统一装配所必须要求的方法。
5)砖石建筑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宋塔的特点是:木塔已经较少采用,多数是砖石塔。其 中最高的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高达84米。
河南开封佑国寺塔,则是在砖砌塔身外面加砌了一层铁 色璃面砖作外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
宋代砖石塔的特点是;
发展八角形平面(少数用方形,六角形)的可供登临远眺 的楼阁式塔,塔身多作筒体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 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唐大明宫含元殿是唐长安 大明宫正殿,含元殿遗址位 于西安北郊龙首塬南端的高 岗之上,高出平地15.6米。 包括大殿、两阁、廊道、大 台、龙尾道和殿前广场,总 面积约70000平方米。大殿殿 身面阔十一间,67.33米,进 深四间,29.2米,面积1966 平方米。殿单层,重檐庑殿 顶,左右外接东西向廊道, 廊道左右两端南折,与建于 高台上的翔鸾、栖凤二阁相 连。整组建筑围成凹字,好 似雄鹰展翅,既是宫阙,也 是主要大殿。
唐長安城裏坊復原圖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3.洛阳
隋唐两代继承汉代的东西京
制度,以洛阳为东都。洛阳 的地理位置在长安以东。隋 大运河开通以后,洛阳日渐 繁荣。唐代武则天当政时, 曾一度迁都洛阳。 隋唐洛阳城平面略呈方形, 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 城垣,外城周长28公里,城 墙全部以夯土筑成,四面共 辟有8座城门,且位置互不对 称。城内由街道分割成众多 里坊(居民区),形成一种 棋盘式的城市布局。宫城位 于外城的西北角,是皇宫的 所在地。 隋唐洛阳城的规划吸取了长 安城的经验,布局上不拘于 方整对称,能配合地形,道 路宽度也适当缩小。除了集 中的市以外,在洛河沿岸的 一些坊中也设置商业,这些 都是城市规划上的显著进步。
4.1.4石窟
石窟寺在唐朝达到了高峰,凿造石窟的地区,由南北 朝的华北地区范围扩展到四川盆地和新疆。凿造的形 式和规模,由容纳高达17m多大像的大窟到高仅30cm 乃至20cm的小浮雕壁像。 石窟在窟形上的演变过程:隋基本上和北朝相同,多 数有中小柱;初唐盛行前后二室,后室供佛像,前室 供人活动;盛唐改为单座大厅堂,只有后壁凿佛龛容 纳佛像,接近于寺院大殿的平面。
敦煌石窟
4.1.5陵墓
乾陵:
在唐陵中,唐高宗与武则天合葬的乾陵最具代表性。
唐乾陵气势宏大,壮观非凡。“因山为陵”,善于利用地形和运用前导空间与建 筑物来陪衬主体的手法,使其成为唐陵的代表。
唐乾陵在地形、文物等方面都有着鲜明的特点:梁山分三峰,北峰居中为主,前 方东西两峰对峙而且形体相仿,犹如门阙。两峰之间依势而向上坡起的地段自然 形成神道。乾陵陵园分为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两部分,地宫即在北峰,凿山为穴 ,辟隧道深入地下。隧道墓门用石条层层填塞,缝隙以溶铁汁浇涛锢闭,因此, 迄今无损。地面上,陵园周围约40公里,园内建筑仿唐长安城格局营建,宫城、 皇城、外廓城井然有序。陵园内大型石雕刻120多件,整齐有序地排列于朱雀门至 双乳峰遥遥两华里之余的司马道两侧,气势宏伟,雄浑庄严,被誉为“盛唐石刻 艺术的露天展览馆”。
玄奘塔 玄奘塔位于陕西长安县兴教 寺西慈恩塔院内。是中国现 存阁楼式砖塔中年代最早和 形制简练的对表作品。
塔平面呈方 形,高21m, 5层,每层 檐下都用砖 做成简单的 斗拱。
云岩寺塔
苏州云岩寺塔又称“虎 丘塔”,是古城苏州的 象征。云岩寺塔是仿木 结构的楼阁式砖塔,是 最早用双层塔壁建造的 佛塔。塔的平面呈八角 形。塔体分为外壁、回 廊、塔心壁、塔心室, 底层原有副阶被毁。塔 高七层,残高47m,大 部用砖,仅外檐斗拱中 的个别构件用木骨加固, 塔身逐层向内收进。
大雁造型简洁,气势雄伟,是我国佛教建筑艺术中 不可多得的杰作。
密檐塔——西安荐福寺小雁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
小雁塔 小雁塔位于西安市的荐福寺 内,是一座典型的密檐式佛 塔,与大雁塔东西相向,因 规模小于大雁塔,故称小雁 塔,是唐代古都长安保留至 今的两处重要标志之一。小 雁塔虽不及大雁塔规模宏大, 但这里环境清幽,风景优美, 在古城中别有一番韵味。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含元殿高台重叠、宫阙对峙、殿阁雄伟。现在地面上夯土大台、两阁、廊道等
仍存,气势宏伟、庄严肃穆。它是中国最伟大的殿堂,气魄宏大,性格辉煌而欢 乐,体现了一种高昂洒脱、豪健爽朗的文化格调,充分反映了大唐盛世的建筑艺 术水平。
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复员图
主殿前是一条长78米、以阶梯和斜坡相间的龙尾道,分为中间的御道和
大明宫
4.1.2宫 殿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 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 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 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 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 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唐代密檐塔特点:
平面多做方形,外轮廓柔和,砖檐多用叠涩法砌成。
塔身多数朴素无饰,但具有明显收分,塔身建在变矮的
台基上,塔身以上是层层密叠的叠涩檐。 相对地面的出檐较长,而且整座塔的卷杀在中段比较突 出而顶部收杀比较缓和。
单塔——净藏禅师塔、明惠大师塔、神通寺四门塔
进藏禅师塔,是中国 古代佛教高僧墓塔。 在河南省登封县城西 北 6公里山坡上。建 于唐天宝五年 (746) ,是一座平面八角形 单檐仿木构的砖塔, 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
县,历史悠久,主要轴线 采取东西向,寺的总平 面适应地形处理成三个 平台。正殿建在第三层 平台上。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 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 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筑。
正殿分为台基、殿身、屋顶三部分,是我古代建筑典型的三段式 构图。佛光寺大殿的屋顶采用庑殿顶,坡度相当平缓,显的稳重 舒展。
唐朝陵墓特点: 主要利用山形,因山而坟。 开始利用地形形成前导空间陪衬主体创造宏大效果。
4.1.6住宅
隋唐五代住宅;贵族宅地使用乌头门,
用直棂窗回廊绕城庭院,不拘泥于对称 布局。 唐到五代的家具:大变革时期。席地 而坐消失,高坐式家具普遍使用。
4.1.8安济桥
安济桥又名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
南禅寺
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
佛塔 南北朝时期,塔是佛寺组群中的主要建筑,
到了唐朝,塔已经不位于组群的 中心,但它 对佛寺组群和城市轮廓面貌起着一定的作用。 隋、唐、五代的许多木塔都已不存在,现保 存的砖塔,有楼阁式塔、密檐塔和单塔三种。
楼阁式塔—玄奘塔、香积寺塔、西安大雁塔、云岩寺塔
大殿平面呈长方形,面阔七开间,进深四开间,柱网由内外两周 柱组成,形成面阔五开间,进深二开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其特 点是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回 字型布局。
佛光寺大殿在结构上采用的是梁架ຫໍສະໝຸດ 构。经幢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 1200多年。寺宇座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有山门 (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 的建设。大佛殿为南禅寺主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代木结构建 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2.唐长安的规划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唐朝基本沿用了隋的城市布局,但 主要宫殿向东北移至大明宫。 唐长安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所 组成。城垣规模宏大,建筑雄伟。 根据考古发掘,外郭城为长方形, 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总 面积约84平方公里(遗址位于西安 市城区,比现存明代西安城大7倍 多)。长安城道路系统的特点是交 通方便,整齐有序。唐时长安城人 口10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 人口最多的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的 起点,其规模对临近国家的都城都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长安城三大 宫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分别位 于城内北部正中、城东北和东部。 皇城、太极宫的左右和南面,分布 着以纵横25条街道划分的里坊区和 东、西两市。
神通寺四门塔,建于 611年,全部石建。 平面方形,每面宽 7.38m,全高约13m 。塔中央各开一圆拱 门,塔室中有方形塔 心柱,柱四面皆刻佛 像。塔檐挑出叠涩五 层,然后上收成四角 攒尖顶,四周置山花 蕉叶,顶上有方形须 弥座,中央安置一座 雕刻精巧的刹。全塔 除刹略带装饰性以外 ,都是朴素的石块构 成。
大雁塔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 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 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下而 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 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 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 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 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 比例协调适度,格调庄严 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 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 西安古城。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唐长安大明宫建筑加强了突出主体建 筑的空间组合,强调了纵轴方向的陪 衬手法。全宫自南端丹凤门起,北达 宫内太液池蓬莱山,为长达约1600余 米的中轴线,轴线上排列全宫的主要 建筑: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轴 线两侧采取大体对称的布局。如不计 入内苑部分,从丹凤门到紫宸殿也约 1200米,这个长度略大于从北京故宫 天安门到保和殿的距离。含元殿利用 的突起的高地(龙首原)作为殿基, 加上两侧双阁的陪衬和轴线上空间的 变化,造成朝廷所需的威严气氛。
4.1.1城市建设
1.隋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 长安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 首塬南坡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隋代建筑家)的主持 下,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 曾被封为大兴公[2],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隋炀帝继位后,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和中 原东部。 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 造了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
洨河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 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 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桥长64.40 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 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 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 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 肩或实肩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