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期中外建筑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世纪时期中外建筑对比
摘要:中世纪时期,外国建筑经历了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和哥特建筑等风格的建筑。而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朝,其住宅、宫殿、宗教建筑、园林与城市建设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关键词:拜占庭建筑、罗马风建筑、哥特建筑、都城建设、住宅形制
一、时代背景
中世纪(约公元476年至公元1453年),是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到东罗马帝国灭亡的这段时期。395年,罗马正式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即拜占庭帝国。476年,西罗马被北方日耳曼人消灭,西方奴隶时代结束,从此西欧进入封建时代。同时期,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以及隋唐宋元朝。
二、中世纪时期外国建筑
1、拜占庭的建筑
(1)建筑概述
西欧教堂,形制来源是罗马巴西利亚,是满足聚众功能和教育的象征。它的平面强调纵向轴线及忏悔道路,西向为主立面。平面逐渐发展为拉丁十字型,基本要素是通道中心,它是中世纪西欧教堂形制的主线。注重通道及过程性,光线上明下暗。
拉丁十字型平面
拜占庭教堂,是东欧集中式教堂,形制来源是仿效古罗马集中向心式平面。平面采用圆形、希腊十字(等臂十字)、正多边形等有明确几何中心,且中心至四周距离相等的平面形状。复杂的结构体系导致延展复合的空间形式。其建筑的代表是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2)建筑技术
帆拱,是拜占庭建筑中实现了从方形平面像圆顶过度的结构构件。创造了把穹顶支撑在四个或更多独立支柱上的结构方法。穹顶的支撑和平衡体系产生了丰富多变的空间。
帆拱
(3)内部装饰和外观
内部装饰豪华富丽,彩色大理石贴面,墙面窟窿顶等不便贴面的地方用壁画或彩色镶嵌。通过非物质化的处理,低等级为湿粉画,高等级为连续闪烁的马赛克镶嵌画,题材皆为宗教故事。外观朴素,不用柱式和柱廊,外表只有厚厚的墙和不大的窗子。
(4)拜占庭穹顶
早期大跨度穹顶,后期处理成多组小穹顶并由鼓座架高。穹顶形式多样,简式的窟窿与帆拱是同一个球面,复式的窟窿与帆拱不在同一个球面。而使顶子的弧线转折上耸,或加鼓座。
(5)城市建设
拜占庭选址体现了亚欧结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地理上形成十字,具有象征意义特色。既与罗马环境保持联系,又形成自己的特色,使城市呈现出活泼跳跃的轮廓线。
2、西欧中世纪罗马风建筑
(1)建筑概述
4-9世纪,是初期基督教建筑风格。9至12世纪是罗马风建筑,12至12世纪是哥特式建筑。当时的社会风尚是朝圣活动和修道生活。修道院相对封闭,能够自给自足,教堂为核心部分。城堡封闭厚实、严密设防,作为坚固的堡垒,是欧洲封建时代最具特色的世俗建筑。
(2)结构与空间特点
罗马风建筑结构特点,四分肋骨拱和六分肋骨拱。平面为拉丁十字平面。外观较沉重,朝西的正立面常规有一至两个钟楼。内部空间由较高的中厅和两边的侧廊组成,内表面不再过多采用壁面装饰而直接暴露出建筑的结构骨架。
拉丁十字巴西利卡
3、哥特建筑
(1)建筑概述
哥特建筑是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发展的高峰阶段,从12世纪至15世纪占据建筑创作的主流。高直的形象、玲珑的装饰和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崇高神圣和超凡城市的效果。
(2)平面及结构特点
平面上,十字耳堂变浅并前移,令东部空间扩大,突出精神中心——祭坛。后期发展为连续的厅式教堂平面。结构上,建筑的基础是采用骨架结构体系。飞扶壁是哥特建筑特有的平衡拱顶侧推力的构建,由墙墩和飞券构成。
(3)内部空间
哥特建筑的内部空间是主教堂中殿,窄且高,强烈的向上动势,长排的柱子引向圣坛,给人以神秘感。彩色玻璃窗增加宗教气氛。法国哥特建筑代表是巴黎圣母院。德国哥特建筑代表是乌尔姆教堂。
巴黎圣母院玫瑰窗
乌尔姆教堂
三、同时期中国建筑
1、魏晋南北朝(220年-581年)
(1)时代背景
随着东汉末年少数民族进入中原,频繁的战争和人员迁徙,士大夫阶层有了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魏晋玄学,反天人合一,强调“人的觉醒,文的自觉”。
(2)建筑特点
①墓葬。前期厚葬,后期薄葬。如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②佛塔。佛教向东传播,佛教建筑兴起,建成了佛塔。最早的佛塔是北魏河南
登封嵩岳寺塔。北魏最大佛寺单层塔是永宁寺塔。
③石窟。最早的石窟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石窟的代表有甘肃敦煌石窟,大同云
岗石窟等。
④石刻。石刻技术提高,代表是河北定兴的北齐石柱。
⑤园林。山水园林发展的转折时期,以自然山水为本的园林思想,源于魏晋时期,追求自然。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南京梁萧景墓墓表
2、隋唐宋元朝(581年-1368年)
(1)时代背景
隋唐时期,儒、道、佛并存。唐代长安形成“万国和”新秩序。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城市。隋唐宋元朝这一封建社会中期,多元文化并存并蓄。(2)建筑特点
①建筑布局。唐朝是建筑的群体轴线布局,利用天然的地形来营造气势。宋朝单体建筑没有太大发展,主要是群体变化,形成丰富的轮廓线,注意轴线变化和空间纵深方向变化。
②建筑技术。唐朝构造形式达到和谐状态。斗拱功能结构形式没有多余,构建形式、用料已规格化。木构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隋朝建成了大跨度建筑赵州桥。
③砖石建筑。唐代是佛塔砖石塔,有楼阁式(西安大雁塔),密檐式(西安小雁塔),单层式(山西平顺海慧寺明惠大师塔)。北宋时,砖石建筑水平提高,建成中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河南开封祐国寺塔。元朝引进了喇嘛寺。
西安大雁塔西安小雁塔
山西平顺海慧寺明惠大师塔赵州桥
⑤木构建筑。北宋在木构建筑上有重大发展。李诫的《营造法式》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模数化制度。木构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以材为主,材分八等”。
⑥园林。宋代园林是堆山叠石,在城市环境中建造山水。南宋时期创造了与环境结合的因地制宜的造园手法。
(3)中国古代都城建设
北魏洛阳,外郭京城宫城三重,是不规则方格网路。属于邺城体系。
南朝建康在南京,按地形布置,形成不规则的布局。属于邺城体系。
隋代大兴宫,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功能分区明确,三重城,网格街道,严格的里坊制和集中市制。寺庙散置于各坊,曲江是市民游乐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