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古代住宅礼制
古代住宅礼制如下是有关古代住宅礼制:1.三朝五门周代的宫殿建筑制度。
所谓三朝,即周王有外朝、治朝、内朝三朝,外朝是周王举行各种会议的场所;治朝为朝廷全体官员办理政务的地方;内朝则专用于周王解决本宗族内部事务。
北宋聂崇义的《三礼图》记载,三朝建在宫城的中轴线上,前后依次排列。
所谓五门,是指周王的宫城有五道宫门,《礼记·明堂位》中载:五门即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
也有称三门的,但一般通行五门之说。
三朝与五门合称“三朝五门”制度。
汉以后的各代皇帝穿凿附会,在建造官城时,往往效仿周代的“三朝五门”之制,如清代故宫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则是附会“三朝”所建。
2.两阶制古代礼制性建筑部分,即正殿或正房砌筑两道台阶,正殿或正房多坐北面南,两道台阶自然就分为东西阶,东阶亦称阼阶,是宅主人专用台阶;西阶亦称宾阶,宾客由此进入房屋。
据文献记载,“两阶制”始于西周,终于宋金。
“两阶制”的出现,除历史文化原因外,还受建筑布局的影响,早期建筑为偶数开间,柱子必然位于居中位置,而中柱则是古人祭祀的,所以在中柱设立台阶并不方便,于是出现了以中柱为中心建立两阶的做法。
3.左祖右社《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左祖右社,面朝后市。
”原周王城的规划布局,左祖,以宫城为中心,在其左侧设祖庙,以祭祀先祖;右社是指在宫城的右面建社稷坛。
“左祖右社”的建筑布局,是由周宗祠的左昭右穆制度演化而成的。
太庙即祖庙,历代帝王十分重视太庙的建设,经过发展,左祖成为“庙祭”的定制。
社稷坛是社坛和稷坛的合称,社者,土地之主;稷者,五谷之长。
古代将农业视为立国之本,所以社稷又为国家的代称。
明代恢复周制,在宫城的左右两侧,按“左祖右社”定制布置建筑。
4.城隅之制古代文献中记载的筑城制度,《考工记》记载:“宫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
宫隅与城隅均为城墙的拐角,此处是结构最为薄弱的部分,也是防敌御寇的关键所在,所以常建楼筑台于此。
雉,指版筑夯土墙的面积,高一丈,长三丈。
浅谈中国古建筑“礼制”的体现
建筑物的装饰色彩也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 的说 以黄色最 总
为尊贵 , 其下依次为: 、 、 蓝 、 、 。宫殿一般用金 、 、 赤 绿 青、 黑 灰 黄
赤等色调 , 民居却 只能用黑 、 、 而 灰 白为墙 面及屋顶色调。
2 “ 礼制” 中国古典建筑 中的集 中体 现 在
在古代中国无论是国家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婚姻家庭制度以及建筑制度都被礼制化了同时礼在建筑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了一系列礼制建筑例如坛宗庙社稷明堂辟雍等还有因礼而产生的一系列建筑等级上的差异古代中国是一个礼治的社会建筑的伦理化秩序化成了建筑设计追求的目标古代中国的城市聚落和住居空间的组织原则古建筑的形制甚至建筑材料和装饰都深深地打上了礼制的烙印
本构思 , 所谓的“ 前朝 后寝 ” “ 堂后 室” ,前 等都 是这种思想 的体
现。居住建筑的布局中 ,也 是按 三纲五常的人伦关 系展开 的,
“ 北屋 为尊 , 为次 , 两厢 倒座为宾 , 杂屋为 附”尊卑有别 的功 能 ,
空间所对应 的大小 、 位置 、 装饰 的不 同, 使居住建筑理 想地体现
浅谈 中国古建筑 “ 礼制" 的体现
伍 江 (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湖南 长沙 4 07 ) 105
重要 的位置 , 旁边是贵族 区 , 色彩鲜 明, 建筑精美 , 周边 围着灰
暗、 低矮的平民区 , 充分烘托出帝王的尊贵地位 , 充分体现了古 代皇权 至上 的礼乐制度。 古 建筑族群的布局 , 以儒家 的上下之礼和男女之礼为基 也
以僭越 。 23大屋顶 的“ . 礼制” 屋顶在中国古建筑 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其等级 限制也
障, 是中 国两大等级社会统治 的基本 建制与规 范 , 其精 神 已随 着统治与教化深入人心。 制制度努力表现的是宇宙 与 自然的 礼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商代。
以下是一些关于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的介绍:
1. 宫殿建筑: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建筑风格和结构设计在世界上都具有独特的地位。
中国古代宫殿的建筑风格和结构设计包括了许多独特的元素,如宫殿的布局、建筑材料、装饰和色彩等。
2. 礼制制度:中国古代礼制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礼仪。
在中国古代,礼制制度被广泛应用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宫廷生活:中国古代宫廷生活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特点是严格的礼仪和规矩。
宫廷生活包括了许多仪式和规矩,如朝会、宴会、祭祀等,这些仪式和规矩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意义。
4. 宫廷文化:中国古代宫廷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主要特点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宫廷文化包括了许多方面,如文学、音乐、绘画、雕刻等,这些方面都受到了宫廷的重视和支持。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和变化,对于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国古代礼制建筑
也是约束生活方式 、 生活行为 、 伦理道德 、 思想情操 的思想 规范。 在原始社会实行的人与人平等 的公有制 ,而进入奴隶社会之后 便废除 了公有制 ,逐步形成 了以血缘宗族关系为纽带 的私有制
上。 我认 为这样 的重在揭露批判的研究分析是非常必要 的 , 但不 够充分。 一方 面我们要正确认识 历史 , 另一方面更要在认识 的基 础上面向发展 、 面 向未来。对历史应有推 陈出新 , 积极扬弃 的态
从建筑类别上说 , 中国古建筑 包括皇家宫殿 , 寺庙 殿堂 , 宅
居厅室 , 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 。 其中宫殿 , 寺庙 , 陵墓等都采用 相近的建筑形 式与 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 , 主次分明。 以一条 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 院落贯束起来 ,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 的 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 的儒家风范 。 唯 园林建筑与此迥 异 , 布 局 自由灵活 , 变幻无穷 , 极力追求 自然情调 。当是更多地带有道
官 日宅 , 庶民 日家。” 这 已经充分的表述 了在传统 民居 中居所的 名称跟主人 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不仅如此 , 从建筑规模 、 空间
布局 、 台阶的高低 、 开 门的方 向、 院墙 的高低乃至室 内的装饰 、 色
彩都有明确的等级 限制- 。 民居建筑虽然是 同一宗族的人居住 、 使
史 海 文 艺
文 艺生活 L I T E RA T URE L I F E
2 0 1 年 2
浅谈 中国古代礼制建筑
蒋 勇
( 四川 美术 学院, 重庆 4 0 0 0 ' 5 3 }
摘 要: 我 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 文化 , 历史悠 久, 地大物博, 民族众 多是我们的 民族 特 色。在漫长 的岁月发展过程 中,
礼制建筑的名词解释
礼制建筑的名词解释礼制建筑,顾名思义,是按照特定礼制要求而建造的建筑物。
礼制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它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存在形式和功能各异。
本文将探讨礼制建筑的定义及其演变,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和历史因素。
一、礼制建筑的定义与特点礼制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其建造目的是为了满足特定仪式和礼仪的需求。
这种建筑通常在特定的场所、环境和时间条件下兴建,以展示统治者的权威和尊严,强调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
礼制建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宏伟壮观:礼制建筑往往在规模和建筑风格上力求宏伟壮观,体现统治者的权力和威严。
如中国的皇宫和帝陵、埃及的金字塔等,都是典型的礼制建筑。
2. 高度符号性:礼制建筑通过其建筑形式和装饰元素,传达特定的象征和意义。
例如,翼展的建筑形状可以象征统治者的权威和力量,圆顶则代表着完美和至高无上。
3. 严格仪式与礼仪规范:礼制建筑始终与特定的仪式和礼仪相联系,其设计和使用都要遵循严格的规范。
建筑的布局、供奉的神像、修建的仪式等都要符合特定的礼制要求。
4. 注重功能与实用:尽管礼制建筑注重象征性和仪式性,但它们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以古代宫殿为例,除了用于举行仪式和执行统治者的政治功能外,还提供了居住和办公的空间。
二、礼制建筑的演变和影响因素礼制建筑的演变是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密不可分的。
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礼制建筑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性。
1. 原始社会的宗教建筑:早期的礼制建筑主要是原始社会的宗教建筑,用于供奉神灵或进行宗教仪式。
这种建筑通常简单朴素,以自然材料和原始手工艺为主,如石头、木材和麻草等。
2. 封建社会的宫殿和寺庙:随着封建社会的形成,礼制建筑逐渐成为统治者权力和威望的象征。
宫殿和寺庙成为重要的礼制建筑,它们代表了政治和宗教的权威性。
这些建筑通常充满了装饰细节,使用了贵重的材料和工艺。
3. 现代礼制建筑的发展:随着社会制度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礼制建筑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引言我国礼制建筑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为了进行宗教、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活动而建造的建筑物。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实用性,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类型、特点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简述我国礼制建筑。
二、类型1.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是我国礼制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种类型,主要用于皇帝举行重要活动或处理政务。
其特点是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
代表作品包括紫禁城和颐和园等。
2.寺庙式建筑寺庙式建筑是用于佛教活动的礼制建筑,主要包括佛塔、佛殿、经堂等。
其特点是造型优美,富有浓郁的宗教气息。
代表作品包括少林寺和峨眉山等。
3.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以花园、池塘等为主要景观元素的礼制建筑,主要用于皇帝的游乐和赏景。
其特点是布局精致,景色优美,富有文化内涵。
代表作品包括颐和园和圆明园等。
4.城墙式建筑城墙式建筑是用于保护城市安全的礼制建筑,主要包括城门、城楼、城墙等。
其特点是结构坚固,造型简洁,富有历史意义。
代表作品包括故宫和北京古城墙等。
三、特点1.规模宏大我国礼制建筑的规模通常都非常庞大,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皇帝被视为天子,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因此皇帝所居住的宫殿也必须具有相应的规模和气势。
2.布局严谨我国礼制建筑的布局通常都非常严谨,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象征着宇宙秩序,“人”则象征着社会秩序,在礼制建筑中这两者必须得到完美地结合。
3.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我国礼制建筑的建筑装饰通常都非常精美,富有雕刻和绘画艺术。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是一种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方式,在礼制建筑中这种思想得到了完美地体现。
四、代表作品1.紫禁城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
它是我国礼制建筑中最为典型的一座宫殿式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具有标志性,表彰性,的纯粹精神功能的礼制建筑
具有标志性,表彰性,的纯粹精神功能的礼制建筑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并集中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关羽庙也称关帝庙,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信仰之一,其中供奉着三国时期的蜀汉大将关羽。
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一座关帝圣殿,就是那方水土的中国民俗民风的展示;一尊关公圣像,就是千万民众的道德楷模和精神寄托;一块青石古碑,就是一个感天动地的忠义教案。
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为历代儒客学子朝圣之地。
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唐太宗对官学内的孔子庙制,有几项重要建树:一是确立孔子为先圣的地位;二是建立从祀制,在此之前,若以孔子为先圣,祇以颜渊为先师配享;从太宗以后,再择左丘明以下二十二先儒从祀庙庭。
玄宗时从祀者增为十哲、七十二子、二十一贤。
宋以后到明清,从祀制定为配位(有四配)、哲位、先贤、先儒;哲位以下的人数,随时代而递增,分列在东西两庑。
自唐以后,从祀孔庙之制,遂成为文人学者最高的荣誉。
从祀的标准,依清代的规定是:“阐明圣学,传授道统。
”这是传统中国文化很重要的特质。
5中国传统建筑之礼制建筑
关羽庙
寿光文庙
一、坛、庙、宗祠类建筑 (三)宗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 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莆田刺桐金紫方氏祠堂,便是 建于唐末。涵江黄巷村黄氏宗祠,建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到南宋,莆田林氏“建先祠”,“置 祭产”。(宋濂《宋文宪公全集》卷十二)建阳陈氏家族的祠堂,始筑于元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则在明 清两代。此时入闽各家族经过长期发展和繁衍,族众日益增多,家族为团结族人大兴土木,故一时建祠之风 盛行。据清初《光泽县志》载,当地“从前各族宗祠无几,近数十年,凡聚族而居者,城乡多各建祠。春秋 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颇有追远睦族遗意。”
华表是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 建筑物前面做装饰用的巨大石 柱,是中国一种传统的建筑形 式。相传华表是部落时代的一 种图腾标志,也称为神道柱、 石望柱、表、标、碣等。华表 一般由底座,蟠龙柱,承露盘 和其上的蹲兽犼组成。柱身多 雕刻龙凤等图案,上部横插着 雕花的石板。华表是一种标志 性建筑,已经成为中国的象征 之一。华表通常由汉白玉雕成, 华表的底座通常呈方形,是莲 花座或须弥座,上面雕刻有龙 的图案,蟠龙柱上雕刻一只蟠 龙盘于柱上,并饰有流云纹; 上端横插一云板,称为诽谤木; 石柱顶上有一承露盘,呈圆形, 因此对应天圆地方,上面的蹲 兽为传说中的神兽朝天吼,或 称为望天、犼。
一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类型的形制化。不同类型的建筑,突出的不是它的 功能特色,而是它的等级形制。凡是同一等级的建筑,就用同一形制。如 太和殿、乾清宫、太庙正殿和明长陵祾恩殿,建筑性质各异,基于等级的 最高体制,用的都是重檐庑殿顶。
二是导致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度程式化。严密的等级制度,把建筑布局、规 模组成、间架、屋顶做法,以致细部装饰都纳入等级的限定,形成固定的 形制。这种固定形制在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使得建筑单体以至庭院整体 越来越趋向固定的程式,整个建筑体系呈现出建筑形式和技术工艺的高度 规范化;程式化、规范化保证了建筑体系发展的持续性、独特性,保证了 建筑整体的统一性、协调性,保证了建筑普遍达到不低于规范的标准水平。 但是也成为建筑发展的枷锁,严重束缚了建筑设计的创新和技术的革新, 加剧了中国建筑体系发展的延缓性。
建筑特色的礼仪
建筑特色的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其实礼仪不只体现在文化中,建筑中也蕴含着很多礼仪。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建筑特色的礼仪,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建筑特色的礼仪在古代中国,“礼”在建筑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了一系列礼制建筑,例如坛、宗庙、社稷、明堂、辟雍等。
从整体风格上来说,唐朝建筑对于“礼”的重视是空前的。
从长安城的平面设计来看,整个都城的边长设计为九里,整个都城呈规整的方形,边长与都城形态的确立,同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方形的建筑能够使统治者有居于中宫的尊严。
唐朝的建筑承袭了汉朝时期的合院式建筑,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当时的建筑格局多是老北京四合院式的三进院落,第一进院是垂花门之前由倒座房所居的窄院,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垂花门。
第二进院是厢房、正房、游廊组成,第三进院为正房后的后罩房,连通第二和第三进院。
唐朝建筑的影响或多或少延续到了今天,优秀的建筑师总会从古代的遗风中寻求突破。
当代建筑中,将独特性和传承性融于一体的龙湖原著系都能体现古建筑的礼仪感。
位于颐和园东面50米的颐和原著尚且保存了类似唐朝风骨的建筑。
12年的努力后,在这块绝版不可复制的地带上,拔地而起的原著不仅沿袭了盛唐时期大坡屋顶的建筑特色,代表传统富贵吉祥寓意的雕梁画栋也镶嵌其间,同时将围合院落自然巧妙融于立体别墅体制,再现了古时层层礼序递进不同的仪式感。
身处其间,或许能感受到唐风今犹在。
装饰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以彩画和雕刻为主,两者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的特色,彩画起着保护木料和美化建筑的双重作用,雕刻则赋予建筑造型生动。
建筑色彩起始于汉初营建的未央宫,汉代的红白配合的外观色调,沿袭至唐未变;宋、元有较大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到明代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手法,并且制度化,南北方因气候、习俗、及各地的风情,也有差别。
在南方,四季常青,山明水秀,景色怡然,绿色掩映。
浅谈中国古代礼制建筑
浅谈中国古代礼制建筑作者:蒋勇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年第02期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民族众多是我们的民族特色。
在漫长的岁月发展过程中,建筑是我们历史发展的见证,同时也是时代的象征,更是伦理道德思想的空间展示语言。
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才能,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
关键词:古建筑;等级制度;礼制建筑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5-0150-01从建筑类别上说,中国古建筑包括皇家宫殿,寺庙殿堂,宅居厅室,陵寝墓葬及园林建筑等。
其中宫殿,寺庙,陵墓等都采用相近的建筑形式与总体布局方式即对称齐整,主次分明。
以一条中轴线将个个封闭四合院落贯束起来,表现出封闭严谨含蓄的民族气质或可以说是地道的儒家风范。
唯园林建筑与此迥异,布局自由灵活,变幻无穷,极力追求自然情调。
当是更多地带有道家思想的痕迹。
一、古建筑的发展历程据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记载,早在原始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建筑的萌芽。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类为了与气候、环境、野兽抗争,他们从自然生态中得到启示,便用树枝、木条等简易材料创造设计了最原始、最简单的建筑——“巢居”和“穴居”。
《韩非子》“上古之地,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及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技术、设计思想也在不断进步。
建筑在经历了夏、商、周、的历史洗礼,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以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方式已基本成熟。
当然由于气候、温度、生活习俗、民族特色的不同也同时存在如干阑、井干、窑洞、土楼等一系列的建筑形式。
到了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建筑已经形成了非常成熟的技术、规范与制度。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充分地与建筑融为了一体,使我国古代建筑不再仅仅是解决人们居住于生活的场所——如建筑规模、功能、空间布局等物理理性问题。
建筑的灵魂则是更多的体现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的伦理理性。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
中国古代宫殿及礼制制度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它的宫殿及礼制制度也非常独特,展示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尊严。
中国古代宫殿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地方,也是帝王举行重要仪式和政务活动的场所。
古代宫殿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紫禁城,另一种是外朝。
紫禁城是中国古代皇宫最为著名的建筑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之一、它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室的居所,被誉为“万里长城”的组成部分之一、紫禁城内设有几十个殿堂和庭院,建筑设计精美,构造严谨。
一直以来,紫禁城都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和尊严的象征。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风格独特,注重神圣和庄重。
宫殿的建筑布局通常采用中轴线对称的方式,宫殿大门一般称为“午门”,中轴线上的建筑包括门楼、正殿、后殿等。
帝王的住所位于宫殿的内层,通常有几层楼构成,还配有花园和湖泊。
宫殿的外墙一般都是红色,象征幸福和吉祥。
宫殿内部则装饰华丽,以金黄色、红色和紫色为主调,布置金碧辉煌。
古代的礼制包括了祭祀仪式、宴会、朝见等等。
祭祀仪式是古代帝王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它的目的是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国泰民安。
皇帝每年都要进行几次盛大的祭祀活动,这些活动要求规模庞大、程序繁琐,需要大量人力物力。
在祭祀仪式中,祭祀者要穿着正式的礼服,行走左边以示虔诚。
宴会是古代帝王与臣子交往的场合,也是衡量一个人地位高低的标志。
宴会中,上级和下级有着明确的座位次序,由近至远,由高至低。
宴会上有丰富的菜肴和美酒,还有音乐和舞蹈表演,气氛热烈而繁荣。
朝见则是臣子向皇帝请命或恭贺的方式。
在朝见的场合中,皇帝的服饰、座位、礼仪都有严格的规定。
臣子要在朝见前做好充分准备,准时到达指定地点,步态庄重。
朝见时,皇帝会宣布臣子的名字,臣子则要行礼,并称臣。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的宫殿及礼制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力和尊严。
宫殿建筑雄伟壮观,辉煌华美,而礼制制度则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和人们对权威的敬仰。
中国古代建筑-第二章第一节明伦示礼的礼制建筑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
江苏周庄沈厅松茂堂
代表作品:
四川雅安高颐阙
山东嘉祥武梁祠汉阙
代表作品:
天安门华表
代表作品:
安徽唐越功德牌坊群
安徽黄山西递牌楼
重点难点:
1. 各种礼制建筑的作用和意义。 2. 陵墓建筑的两种布局方式的特点及地上和地下的特点。
作业思考题:
1. 礼制建筑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构建起了什么作用?
代表作品:
明清日坛,位于北京朝阳门外东南,国家3A级旅 游景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明清两代帝王 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
(2). 庙
庙 即为古代祭祀祖宗的地方,《礼记.明堂位》中明确规定:天子七 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其他凡有官爵的 人,也可按制建立“家庙”。
“礼”六艺之首,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 等级关系、人伦关系,是上层 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社会统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所以它在建筑的地位远远 高于实用性建筑。
礼制性建筑起源之早、延续之久、形制之尊、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艺术成就之高,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都是令人瞩目的。
春秋时期孔子当过鲁国大司空, 后来有礼部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
第二章 中国封建王朝建筑
第一节 明伦示礼——礼制建筑
“礼”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礼:礼节(即今德育) 乐:音乐 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御:驾驭马车的技术 书:书法(即今 文学)数:算法(即今数学)。
有浓重色彩的高级神祗。 建筑规格:三层(天、地、人)根据规格定,祭天三层,祭社稷
简述我国礼制建筑的类型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一、中国礼制建筑的概述1.1 中国古代礼制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独特的礼制文化,这种文化对于建筑的发展和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礼制建筑是一种结合了宗教、政治、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这些建筑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权力象征和礼仪场所,也是人们思想和情感的寄托。
1.2 中国礼制建筑的类型分类中国的礼制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宫殿、庙宇、陵墓、园林和祭祀建筑等。
每种类型的建筑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体现了当时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的差异。
二、宫殿2.1 宫殿的定义和作用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举行重要政治活动的地方,也是外交和礼仪活动的场所。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正殿、后宫、配殿、花厅、会客厅等。
2.2 宫殿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宫殿建筑追求庄重、肃穆和宏伟,通常采用金碧辉煌的彩色画材,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技艺和美学,体现了帝王的权威和尊贵。
2.3 中国著名的宫殿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宫殿建筑,如北京故宫、洛阳白马寺和西安大雁塔等。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之一。
三、庙宇3.1 庙宇的定义和作用庙宇是供奉神灵或先贤的宗教建筑,也是信仰活动和祭祀仪式的场所。
庙宇通常由门楼、正殿、配殿、钟楼、鼓楼等组成。
3.2 庙宇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庙宇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平衡和谐的美学原则。
它们的设计和布局都符合中国古代的宇宙观念和神话传说,具有深厚的宗教和文化内涵。
3.3 中国著名的庙宇建筑中国有许多著名的庙宇建筑,如北京天坛、嵩山少林寺和嘉兴南湖等。
这些建筑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代表。
四、陵墓4.1 陵墓的定义和作用陵墓是古代帝王和贵族的安葬之地,也是他们永久居住的场所。
陵墓通常由墓穴、碑亭、神道和围墙等构成。
4.2 陵墓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陵墓建筑注重宏伟和庄重,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墓葬观念和尊卑秩序。
礼制建筑_精品文档
一、坛、庙、宗祠类建筑
1.坛 “坛”《说文解字》解释为“祭场”,原
来是指在平坦的地面上用土堆筑的高台。 在我国古代,坛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祭祀, 所以,就有了“祭坛”的名称。
唐代的圜丘(天坛)遗址(陕西西安)
明清天坛遗址全景(北京)
明清天坛的祈年殿
明清日坛遗址(北京)
2.庙
江苏周庄沈厅松茂堂
五、阙、华表、牌坊
阙,一方面起着“标表”的作用,用来标 示建筑组群的隆重性质和等级名分,另一 方面起着强化威仪的作用,有效地渲染建 筑组群入口和神道的壮观气势,唐宋以后 演化成宫廷广场的礼制性门楼。
四川雅安高颐阙
华表,两汉时称桓表,也称为神道柱、石 望柱、表、标、碣,起源于原始社会部落 的图腾柱子,以后演变为立于宫殿、亭隅、 桥头、墓前起标志作用的东西,是一种建 筑化的仪仗,有效地起到表崇遵规、显示 隆重和强化威仪的作用。
北京天安门前华表
牌坊,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 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多见于南 方。也有一些宫观寺庙以牌坊作为山门的, 这种牌坊也称牌楼,多见于北方,是一种 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 榜功德。
安徽黄山西递牌楼
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 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庙宇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台基、主体 与屋顶。
山东曲阜文庙
文庙大成殿
3.宗祠
宗祠,又称宗庙、祖祠、祖厝、祠堂。它 是供设祖先的神主牌位、举行祭祖活动的 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 议事宴饮的地方。
安徽黄山鲍家祠堂--敦本堂
秦始皇帝陵遗址(陕西临潼)
明长陵全景图(北京昌平)
四Hale Waihona Puke 朝、堂朝,是宫城中帝王进行政务活动和礼仪庆 典的行政区,在于显示帝王的唯我独尊、 显示皇权的统一天下、显示封建统治的江 山永固,所以也泛指朝廷。
中国传统建筑之礼制建筑-文庙
整个古建筑群肃穆 凝重,洋溢着浓郁的儒家 文化氛围。据史料记载, 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宋 高宗赵构仓促南渡,建都 于临安,孔子第48代裔孙 孔端友,负着孔子和孔子 夫人的楷木像,离开山东 曲阜,南迁至此,后敕建 孔氏家庙,为宗庙。
四川资中文庙
资中文庙大成殿以“三绝”名闻遐迩, 即孔子站像、孔子牌位和殿堂上的10块匾额。 资中文庙是成都至重庆迤俪千里的巴蜀道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建筑,为全国重点文 物保护单位。在四川“四大文庙”中,资中文庙建造时间最古老,建筑工艺最精致,系巴山蜀 水一处名闻遐迩的旅游胜地。资中文庙大成殿气势恢宏,台阶栏杆雕花和琉璃做丹陛龙雕刻虽 然历经风霜早已破败不堪,但仍可见其精湛的雕工和当年的气派。
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第 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 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 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 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 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 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 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 “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 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 米的庞大建筑群。
吉林文庙为大式建筑,主体建筑、照壁、围 墙均以黄琉璃瓦覆顶。大成殿双重飞檐,是典型 的宫殿式建筑,歇山式殿顶,龙凤脊,正面九龙, 背面九凤。
作为清朝在东北建立的第一座文庙一 吉林文庙,吉林文庙的建立是清朝政府对 汉文化传入东北地区的认可,汉文化与东 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的历史见证。吉 林文庙的兴建对满汉文化的融合起到了促 进作用。吉林文庙建筑格调高雅,具有极 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德阳孔庙
德阳文庙,始建于南宋,后存建筑为清代道光年间的格局,仅次于山东曲阜、北京 的文庙。德阳文庙是中国西部地区保存完整、规模宏大、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庙,素 有“德阳文庙甲西川”之称,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
简述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在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是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它们不仅是统治者展示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人民敬仰和祭祀的对象。
礼制建筑的设计、布局和装饰都与古代礼制有密切关系,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仪式文化。
礼制建筑的典型代表是宫殿和祭祀建筑。
宫殿是君主居住和政务办公的场所,其规模庞大,布局严谨。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中心是主殿,周围则是次殿和附属建筑。
主殿是君主举行重要仪式和会议的场所,其建筑风格庄重典雅,富有装饰性。
次殿则是办公和接待宾客的地方,其规模和装饰要比主殿稍逊。
附属建筑包括佣人居住的房屋、储藏物资的仓库等。
整个宫殿建筑群的布局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每个建筑的位置和用途都有严格的限制。
祭祀建筑是用于举行祭祀仪式的场所,是古代礼制建筑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祭祀建筑包括宗庙、神庙和祭坛。
宗庙是供奉祖先的场所,是祭祀仪式的中心。
宗庙的建筑规模较大,通常由多个殿堂组成,分为前殿、中殿和后殿。
前殿是接待祭祀仪式参与者和宾客的地方,通常设有礼仪和音乐表演的场所。
中殿是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供奉着祖先的神像。
后殿是祭祀仪式的结束地点,也是神像的存放地。
整个宗庙建筑群的布局严格按照礼制规定,每个殿堂的位置和功能都有明确的规定。
除了宫殿和祭祀建筑,古代礼制建筑还包括其他一些建筑类型,如陵墓、府邸和城墙。
陵墓是帝王和贵族的安息之所,其建筑规模宏大,常常包括宫殿、祭祀建筑和陪葬品。
府邸是地方官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其规模和布局与宫殿相似,但要逊色一些。
城墙是保护城市安全的重要设施,其建筑风格简洁而坚固,常常带有防御工事和城门。
古代礼制建筑的设计和装饰十分讲究。
建筑的形式和材料选择都要符合礼制的要求,以体现统治者的威严和地位。
建筑的装饰包括彩绘、雕刻和瓦当等,常常以龙、凤、神兽等吉祥图案为主题,寓意吉祥和祝福。
建筑的规模和造型也反映了等级制度的差异,宫殿和祭祀建筑规模庞大,装饰华丽,而一般民居和府邸则规模较小,装饰简朴。
礼制建筑-文庙
中国礼制建筑—文庙我们毕业啦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SZM孔庙,即孔子庙,又称作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在中国各地都有,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
孔庙被古代帝王所器重。
其数量之多、规制之高,建筑技术与艺术之精美,在我国古代建筑类型中,堪称是最为突出的一种,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各地各级的孔庙逐渐的分为礼制性庙宇和非礼制性庙宇,但凡列入国家祭典的孔庙都是礼制庙宇,孔子后代的家庙、孔子活动过的地方所建的纪念性庙宇、以及书院内的祭祀庙宇等是非礼制庙宇。
所谓礼制庙宇,就是由国家的力量予以倡导和推行,它的建筑模式、体量、色调以及祭祀的内容、等级等等,都必须遵循国家认可的规范和准则。
在孔庙系列中,太学国庙和曲阜祖庙处于最高等级,而府之庙学又高于县之庙学,但同为孔庙,无论级别高低,其精神如一,在建筑构成和祭祀活动上大体都依循一套共同遵守的原则。
历史上的孔庙有两千多所,根据其性质或类别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孔氏家庙,二是国庙,三是学庙。
孔氏家庙•历史上中国有两座孔氏家庙。
最早的孔氏家庙,就是称之为“国庙”的曲阜孔庙。
第二座孔氏家庙就是宋室南渡后,在浙江衢州建立的孔氏南宗家庙。
国庙•作为国庙性质的孔庙,全国只有曲阜孔庙和北京孔庙,它们与“学校”没有任何关系,是专为封建帝王、地方官员祭祀孔子的专用庙宇。
曲阜孔庙是中国面积最大、等级最高的孔庙,北京孔庙是专为清代帝王祭孔的专用庙宇。
由朝廷命官来管理,祭祀人员往往是皇帝本人或政府主要官员。
学庙•学庙或称庙学,在古代中国就是以办学为宗旨的将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与祭祀孔子的礼制性“庙”宇相结合的国家行政教育场所和祭孔场所。
它由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
学庙重在“学”字。
除作为国庙的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现曲阜孔府内家庙、衢州家庙这四座孔庙外,中国其他的孔庙都属学庙性质。
礼制建筑名词解释
礼制建筑名词解释
礼制建筑指的是在礼治和宗法制的观念支配下兴建的坛庙建筑,用于举行祭祀、朝拜,以证明自己是受命于天的圣统,看明代的历朝实录,中后期的皇帝似乎只有一件事就是祭祀祖先和天地山川,如果他们不按时祭祀就会受到言官的批评。
礼制建筑及祭祀活动都是强化意识形态宣传的关乎国家根本的“工作”,也是把皇权象征化后压向全民的权力话语的制作。
象征手法也成为礼制建筑的特殊词汇和突出的特征。
只有达到了象征的境界才能在全民心中产生播扬皇权威严的效果,制造出神权君权一体的神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礼制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
礼制建筑不同于宗教建筑,但与宗教建筑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礼制建筑主要由坛、庙、宗祠类建筑组成,其中坛是用于祭祀的建筑,庙是用于纪念祖先的建筑,宗祠则是用于祭祀祖先和家族聚会的建筑。
中国古代的礼制建筑起源于原始宗教,是由原始宗教的祭祀发展而来的。
这种原始的以祭祀为特征的礼,逐渐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不可豁却的制式,礼制。
自中国产生儒家思想以来,几近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上,礼一直是含蓄的、深沉的、神秘的。
礼既是规定天人关系、人伦关系、统治秩序的法规,也是制约生活方式的准则。
能够体现这一宗法礼制的建筑就称为礼制建筑。
例如为祭祀而设的郊丘、宗庙、社稷,为宣传教化而设的明堂、辟雍、学校等就均属礼制建筑之列。
在建筑布局上,因礼而产生的建筑元素,诸如阙楼、钟楼、鼓楼、肺石、华表等等亦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些项目。
礼制建筑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例如,在封建社会,礼制建筑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天人关系、阶级和等级关系、人伦关系、行为准则等,是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系封建统治中起着很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