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长安城,由郭城、皇城、宫城所组成。城垣规模宏 大,建筑雄伟。根据考古发掘,外郭城为长方形,东 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1米,总面积约84平方公里 (遗址位于西安市城区,比现存明代西安城大7倍多)。 唐时长安城人口100余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人口最 多的城市。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规模对临近国家 的都城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唐长安城三大太极宫、 大明宫和兴庆宫分别位于城内北部正中、城东北和东 部。皇城、太极宫的左右和南面,分布着以纵横25条 街道划分的里坊区和东、西两市。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4.1.2宫 殿
大明宫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 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 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 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 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 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 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 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 唐宣宗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 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经幢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三维动画演示
中外建筑史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 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 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 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大佛 殿为南禅寺主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 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中外建筑史
东都洛阳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要营建洛阳,又以宇文恺 为营东都副监,后迁将作大匠。宇文恺把东都 建筑得极其壮丽,因此被升为工部尚书。
牡丹尽管以其根皮为药物很早就被医家利用过, 但作为观赏花卉被社会普遍认识,唐宋人大抵 都认为这是唐代的事。
中外建筑史
隋大兴城总体 上是中轴对称 的格局,设计 时参考了邺城 和汉魏洛阳城 的布局。根据 所在地分为六 条岗地的特点, 安排了功能不 同的建筑。此 外,在城市的 边缘规划了园 林区,既可美 化环境,又可 成为民众的游 览场所,是中 国古代城市史 上的一大创举。
中外建筑史
唐长安城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中外建筑史
禅寺座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 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 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
中外建筑史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
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
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
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 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等组成的 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 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 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中外建筑史
大明宫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
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 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 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
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 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中 外 建 筑 史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 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 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 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外建筑史
1937年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 行了考察、测绘。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 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பைடு நூலகம்代十国
继承唐朝传统,很少有建筑创新。苏州虎丘 云 岩寺塔
中外建筑史
4.1.1城 市
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 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 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隋代建筑家)的主持下, 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 封为大兴公[2],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隋炀帝继位后,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和中原东 部。 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 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9年—1279年)
隋、唐、五代
(589年—960年)
中外建筑史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内容提要:
隋朝
都城——大兴城、东都——洛阳、大运河、安济 桥。
唐朝
建筑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都城——长安、东 都——洛阳、宫殿——大明宫、佛教及道教建筑、 陵墓——乾陵、住宅——乌头门
中外建筑史
4.1.3寺院和佛塔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历史悠久,寺内佛 教文物珍贵,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 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 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在 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 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 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中筑。外 建 筑 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4.1.2宫 殿
大明宫
在唐代长安城禁苑中,位于城东北部的龙首原。此 宫建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乾宁三年(公元 896年)此宫毁于兵乱。大明宫周长7.6多公里。面 积约3.2平方公里;为北京故宫的四倍.宫城共11个 城门,其东、西、北三面都有夹城;南部有三道宫 墙护卫,墙外的丹凤门大街宽达176米,是唐代最 为宏伟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据记载,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 年)。唐朝时,法兴禅师在寺内兴建了高达三十二米的弥勒 大阁,僧徒众多,声名大振。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 845年), 大举灭佛,佛光寺因此被毁,仅一座祖师塔幸存。公元 847年, 唐宣宗继位,佛教再兴,佛光寺得以重建。之后,宋、金、 明、清,均对佛光寺进行了修葺。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经幢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三维动画演示
中外建筑史
南禅寺
南禅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 三年(公元782年),距今1200多年。寺宇座 北向南,占地面积3078平方米。寺内主要建设 有山门(观音殿)。东西配殿(菩萨殿和龙王 殿)和大殿。组成一个四全院式的建设。大佛 殿为南禅寺主殿,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唐 代木结构建筑,也是亚洲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唐长安城明德门复原图
中外建筑史
东都洛阳
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要营建洛阳,又以宇文恺 为营东都副监,后迁将作大匠。宇文恺把东都 建筑得极其壮丽,因此被升为工部尚书。
牡丹尽管以其根皮为药物很早就被医家利用过, 但作为观赏花卉被社会普遍认识,唐宋人大抵 都认为这是唐代的事。
中外建筑史
隋大兴城总体 上是中轴对称 的格局,设计 时参考了邺城 和汉魏洛阳城 的布局。根据 所在地分为六 条岗地的特点, 安排了功能不 同的建筑。此 外,在城市的 边缘规划了园 林区,既可美 化环境,又可 成为民众的游 览场所,是中 国古代城市史 上的一大创举。
中外建筑史
唐长安城
隋大兴城是唐长安城发展的基础。
中外建筑史
禅寺座北面南,规模不大,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 寺院南北长60米、东两宽51米多,寺内现分东、西 两院,有殿宇6座,除主体建筑大佛殿三间是唐代 原物外,山门内的四合院中,东、西配殿,即建于
中外建筑史
宫城外的东西两侧分别驻有禁军,北门夹城内设
立了禁军的指挥机关——“北衙”。整个宫域可
分为前朝和内庭两部分,前朝以朝会为主,内庭
以居住和宴游为主。
中外建筑史
中外建筑史
宫城共有九座城门。大明宫的正门丹凤门以南,有宽 176米的丹凤门大街,以北是含元殿、宣政殿等组成的 南北中轴线,宫内的其他建筑,也大都沿着这条轴线 分布。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还各有一条纵街,是在三 道横向宫墙上开边门贯通形成的。
中外建筑史
大明宫利用天然地势修筑宫殿,形成一座相对独立的城
堡。宫城的南部呈长方形,北部呈南宽北窄的梯形。城 墙东西宽1.5公里,南北长2.5公里,周长7.6公里,面积 约3.2平方公里。城墙南段与长安城的北墙东段相重合,
其北另有三道平行的东西向宫墙,把宫殿分为三个区域。 所有墙体均以夯土板筑,底宽10.5米左右,城角、城门 处包砖并向外加宽,上筑城楼、角楼等。 中 外 建 筑 史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建在半山坡上。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地势低下 开阔。寺因势而建,坐东朝西。全寺有院落三重,分建在梯 田式的寺基上。寺内现有殿、堂、楼、阁等一百二十余间。 其中,东大殿七间,为唐代建筑;文殊殿七间,为金代建筑, 其余的均为明、清时期的建筑。
中外建筑史
1937年6月,中国当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等人,对佛光寺进 行了考察、测绘。1949年后,政府和人民对佛光寺着意加以 保护。如今,佛光寺外青山环抱,寺内古木参天,殿堂巍峨。 这里既是佛教信徒朝拜的圣地,也是旅游者们观光的胜地。
பைடு நூலகம்代十国
继承唐朝传统,很少有建筑创新。苏州虎丘 云 岩寺塔
中外建筑史
4.1.1城 市
大兴城
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最初定都在汉长安城。但当时的长安 破败狭小,水污染严重,于是便决定在东南方向的龙首塬南坡 另建一座新城。 开皇二年(582年)起,在宇文恺(隋代建筑家)的主持下, 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宫城和皇城。 开皇三年(583年),隋王朝迁至新都,因为隋文帝早年曾被 封为大兴公[2],因此便以“大兴”命名此城。 隋炀帝继位后,开凿京杭大运河,以水路连接大兴城和中原东 部。 大业九年(613年),动用10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建造了 外郭城,城市的总体格局至此基本形成。 隋朝灭亡后,唐朝继续在此定都,并更名为长安。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589年—1279年)
隋、唐、五代
(589年—960年)
中外建筑史
第一节 隋、唐、五代时期建筑
内容提要:
隋朝
都城——大兴城、东都——洛阳、大运河、安济 桥。
唐朝
建筑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都城——长安、东 都——洛阳、宫殿——大明宫、佛教及道教建筑、 陵墓——乾陵、住宅——乌头门
中外建筑史
4.1.3寺院和佛塔
佛光寺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历史悠久,寺内佛 教文物珍贵,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 殿即东大殿,建于唐朝大中十一年,即公元 857年。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 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南禅寺正殿,在 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二位。
中外建筑史
佛光寺大殿并不高大,貌似平常,但却被我国著名的建筑 学家梁思成称为“中国第一国宝”,因为它打破了日本学 者的断言: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唐朝及其以前的木结构建中筑。外 建 筑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