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信息获取》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因特网的信息查找、文件的下载,以及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四个部分。

从教材安排、教学内容整局分析:①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是从理性角度让学生树立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科学系统观,以及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②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从事物、事件统筹安排处理的角度,培养学生信息甑别、分析的思维过程,以及相关的信息素养;③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后面三个章节实践的基础,一是信息处理素养的综合体现,二是信息分类、信息界定、信息查询等基本技能的基础。

本节教材处理(教学处理):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在学生生活,以及以往的实际体验中已经有模糊的映像,或者说他们已经知道如何进行,只是缺乏系统科学的认识。

因此,在本节教学中,如果我们还是就是论事,简单的罗列阐述,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还是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升,都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也正是基于此分析,我想在本节教学中,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培养学生多维、立体的分析问题,用“脑筋激荡”和“科学辨析”对学生已有经验进行理性升华,健全和完善学生处理信息的方法体系,从而达到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具体结合。

如此同时,学生能借助此工具,以及科学系统的思维模式解决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并为今后程序设计等系列教学铺垫基础,真正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切实提高新时代高中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体验信息获取活动的共同特征和一般规律,能够总结、推导出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培养分析、比较、规划和归纳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和归纳需要利用信息解决的问题,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尝试设计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科学系统的分析工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软技术”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③大庆油田的确切位置:
马家窑 ④油井的直径 大庆的产量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调整
定位信息需求
选择信息来源
确定信息 获取方法
评价信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任意一个环节出错, 我们将不能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如果十一(10.1-10.5)去旅游,你要准 备些什么,怎样获取信息? 天气情况、旅行路线…
“|”:左右两个关键词有一个满足就行
搜索技巧
3、关键词
(3)逻辑命令
搜索技巧
3、关键词
(4)强制搜索(英文“”)
添加英文双引号来搜索,搜索结果不会被拆分,可以用来搜索 诗句、名言警句等 “知识就是力量” “USB接口”
(5)关键词加上《》
加上《》的查询词,有两层特殊功能,一是书名号会出现在搜索
结果中;二是被书名号括起来的内容不会被拆分
C.电子型
2、下列信息来源属于媒体类的是( A.网络 B.老师
)。 A C.同学 D.活动过程
小测试
3、获取信息的来源决定了信息的可靠程度,下列信息来源中哪一种获得的信息最可 靠?( ) A B.因特网 C.朋友、同学 D.报刊杂志
A.亲自进行科学实验
4、获取信息的四个环节是定位信息需求、( ( 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
搜索结果限定只会是在“网址”所示网站下的内容 如:足球 site:
(3)指定链接内容搜索(关键词
如:电脑 inurl:jingyan
inurl:链接关键词)
搜索结果限定只会出现在链接中包含“
(4)指定文件类型搜索(关键词
filetype:文件后缀名) 搜索结果限定只会出现文件类型为我们所指的文件类型的内容 “filetype”后可以跟以下文件格式:doc、xls、ppt、pdf、all等 如:读后感 filetype:doc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上海科技版信息技术第二章第三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案例高一必修模块教学1课时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和地位:《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取自必修教材《信息技术基础》(李艺主编)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内容与后续章节内容的联系紧密,学好本节内容是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我在上本课之前仔细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及所选用的教材。

发现本节内容概念比较多,内容也比较枯燥,没有技能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多老师在处理这一课时总觉得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讲解,学生参与面少,也有的老师进行简单的提问,课堂气氛沉闷,课后收获不大。

我在备课时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高中学生的兴趣出发,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案例,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问答法、体验法、小组探究法等,上了一堂融知识、能力发展、过程体验、兴趣情感培养、学法指导相统一的一课,学生兴趣浓厚,反应强烈,教学效果显著,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学生分析:上课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仔细研究。

通过与班主任、历史、政治等其它学科老师的交流,发现高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因素,对于军事政治、科学、历史等案例非常感兴趣,于是我在备课时就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力求将教学知识点化到案例中,让学生远离单纯的、机械式的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的泥潭。

另外将历史、科学、时事政治军事等知识整合到教学中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符合当前教育形势的发展和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今后发展起到了一个抛砖引玉、潜移默化的作用。

对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中涉及的四个环节绝大多数同学在实际生活中都有意或无意的接触过。

主要的问题是没有形成系统化、条理化、层次化的知识体系结构,以及知识面还需要拓宽,概念问题还需要阐述透彻。

通过不断的调查研究,本人得出结论:在确保知识点牢固掌握的前提下,使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围绕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如知识、能力、兴趣、情感、发展等。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目标定向】1. 了解信息获取的过程。

2. 分析信息来源与获取的多样性。

3. 能根据实际需求通过获取信息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个体学习】通过阅读课本P14-18,了解以下内容:信息获取的各个环节1.定位信息需求2.选择信息来源3.确定信息获取的方法4.评价信息【同伴互导】假设明天的课外活动,我们全班要去爬山。

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可能采取的方式有上网,听收音机,听广播,打电话。

由于学校附近没有网吧,看电视,听广播又不方便,而学校有很多电话亭,所以打电话这种方式最方便。

诱导:根据获取天气信息的四个环节能否推导出信息获取的四个环节【教师解难】1.定位信息需求确定信息需求,包括时间范围(When)、地点范围(Where)、地域范围(What)目的:可以确保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可以减少信息获取的工作量。

信息需求有所需要的信息的要求,表现方面:①信息的时间范围;②信息的地域范围;③信息的内容范围2.选择信息来源(1)文献型信息源例子:报刊、期刊、公文、报表、图书、辞典优点:全面、系统、可靠清晰、明确了解奥运会资料,若采用查找文献,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获取信息量的速度慢、可信度一般,查找费力(必须知道哪本书上奥运会的相关资料)(2)口头型信息源(个人信息源)例子:同学、朋友、亲戚、父母、老师优点:灵活、方便不足:信息带有主观万分多、看法不一致、观点多且片面(3)电子型信息源了解奥运会资料,收听广播不知道什么时候有新闻节目;看电视,浏览时间长,缺乏系统性,但可以作为获取奥运会信息的补充来源;打电话,费用贵,不合算;上网固然可以获取丰富的奥运会信息,但由于时间与条件限制,一般不适合采用。

优点:更新快、范围广、易复制、生动直观不足:需要一定的设备(4)实物型信息源例子:运动会、动物园、销售市场、各类公共场所及事件发生现场优点:直观、真切不足:信息零星、表面,往往稍纵即逝获取信息过程,不宜采用单独一种信息源,不同的信息来源要相互结合、相互补充、共同发展,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tg 4 cntua信 息技术课 o a @had. I u o ii c e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教学设计
陆洪霞 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教材分析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是教育科 学出版社出版的 ( ( 信息技术基础》( 必 修) 章第1 第2 节的内容, 主要阐述了获取
信 息的一 般过 程。 学生在 日 常生活 中经
的来源、 方法的优缺点, 接着与学生讨 论新的来源或新的方法及其优觇 。
3 升难度 , 固 容 ( 获取过 . 提 巩 内 信息
程 的分 析 )
师 : 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水平涉 及的范 围很 广, 计

个人不 可能精 通所有项目 所 以我们 ,
提出第二个问题: 怎样获取每位同
学 的姓名? 第三个 问题 : 级 中同学 们 班 的计 算 机水 平如 何? 学生 利用上面 让
信息技术课 }u o cntuR tg 4 had. o a @ ii C e
表1
针对个体的内容一般没有。 虽然非常方



僧 渤
学生
l 力 法鬻 l
个别提问
_礴
很方便
便, 但获得的信息并不确切。 生: 翻阅初 中的教科 书 , 可以看 到
我们都学了哪些内 容。
学 会运用科学的方法获取正确的信 息, 明白 综合利用多种信 息来源和信 鼠获取 方 法的重要性 , 在 当今的信息社会 明白 中评价信 息的重 要性 , 同时从中学会理
过程与 方法目 能运用多种信息 标: 来源和信息获取方法获取所需信息, 并 对所得信息进行必要的探索, 将评价
的方式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目 能够 与同 标: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 教学设计

《信息的获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能正确分析信息需求。

2、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来源。

3、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2)能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2、教学难点(1)如何准确分析信息需求。

(2)如何从众多信息来源中选择最合适的来源。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如何规划一次周末旅行”,引导学生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信息的获取。

2、知识讲解(15 分钟)(1)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向学生讲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

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含义和作用。

(2)确定信息需求强调确定信息需求是信息获取的基础,引导学生思考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明确哪些方面的信息,如时间、地点、费用、活动安排等。

(3)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介绍常见的信息来源,如个人、事物本身、媒体、网络等,并分析每种来源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小组讨论(10 分钟)给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如“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手机”“如何准备一场英语演讲比赛”,让学生分组讨论每个问题的信息需求和可能的信息来源。

4、案例分析(10 分钟)展示一个信息获取的案例,如“某学生为完成一篇关于环保的研究报告而获取信息的过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信息获取的过程是否合理,存在哪些优点和不足。

5、实践操作(15 分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如“最喜欢的电影明星”“理想的大学”等,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记录下来。

6、总结归纳(5 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的方法,强调信息获取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确定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实际获取信息并整理成一份报告。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
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第一章概述信息与
信息技术之后,对人类获取信息过程的概述,主要介绍
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及其优化,旨在使学习者在宏观
教材分析 上对信息获取活动有一定的把握,为后继的学习提供支
持,因此本节课属于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内容,在整个教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 教师分析学生制定的方案,同时诱导学生剖析信息获取 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优化设计方案。
○1 对“确定信息需求”的剖析,主要是让学生根 据以上三个信息获取事例中对信息需求的描述,自己归 纳出确定信息需求时要包含的要素。
○2 在剖析“选择信息来源”时,要求各小组自由 讨论有哪些信息来源,并对其进行分类,根据学生的讨 论结果,教师诱导分析各种信息类型的优缺点,指导学 生优化方案中信息来源的选择。
在第二环节学生了解了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的基 础上,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置任务,使 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主动进行知识的建构,在完成任 务的过程中,将信息获取的过程内化为个体的自然意 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4)迁移深化,拓展延伸
本节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
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产生自然而然的信
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积极探索,精心研究 进一步提出问题,“如何获得所填报大学的综合实
力的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启发学生考虑“在 哪里能找到这些信息?怎么找?”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 大学信息的简单过程。设计新的问题“班委准备组织同 学们周六去本市的旅游胜地古隆中游玩,要了解本市周 六的天气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回答“哪里有 天气预报?哪些方法能够获得周六的天气情况?哪种 方法最好?为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出获取天气情况的 过程。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以上两个问题的 解决过程,找出一般规律,推导出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 四个环节。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案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宏观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开始,分析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⑵过程与方法:能够剖析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掌握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并分析其原因,掌握信息获取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选择,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归纳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开展合作,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尝试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评价,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信息获取过程的分析和信息获取方案的确定【教学难点】¥信息获取一般过程的正确剖析【教学方法】讲授法、问答法、演示法、探究研讨法等【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情境导入(小结第一章)前面几次课我们讨论和学习了第一章的内容《信息与信息技术》,认真学习了信息的含义及其一般特征,以及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发展趋势等,知道了信息的重要性。

那么又该如何有效的获取信息呢下面几节课我们着重来学习第二章的内容——《信息的获取》。

(引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一切信息来源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当今世界,人们的生产、科研、生活、学习、政治以及军事等活动过程中,信息无处不在,而且举足轻重。

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生活中不是没有信息,而是缺少获取信息的方法。

在信息的海洋里,如何及时、合理、准确、高效、科学、合法地获取所需信息呢信息获取是否有规律可循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师问:好,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是如何在第一时间知道自己的中考成绩的生答:声讯电话;泰兴招生网师问:你们又是怎么知道各个学校分数线的生答:电视(泰兴新闻、教育新闻)报纸上登的打电话到学校打听的别人说的……师:很好,电话、电视、报纸、网络、身边的人都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析《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

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学案例分析一、教学背景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大纲指出:“信息技术学科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包括: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呈现与交流的基本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流畅地发表观点、发表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在浙教版教材第二章《信息的来源与获取》中,主要讲解的如何获取信息和获取信息的方法。

1.教材分析本节要求学生对信息获取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先要从问题出发,分析分析问题解决的信息需求,从而确定信息来源,这是信息获取的前提和基础,然后才是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这节课的内容是这章的重点和难点,在整本教材中都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内容比较多,而且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这节课的知识具有实用性,学生如果掌握的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获取各项学习资源,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2.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三年信息技术,计算机操作方面有一定基础,并且此前又学习了信息的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另外,高中生已经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问题时能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描述和说明。

而且有部分学生家里有联网的计算机,已经接触过本节课内容,甚至经常用到本节课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是没有系统的认识,因此,这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把理论与实际想结合,并进行加深与巩固。

二、教学案例描述教学设计的主要思路是由导入的问题情境回顾信息需求和来源,分析获取和保存信息的方法,以任务驱动式教学贯穿整堂课。

(一)教学情境导入最优性价比--DIY电脑:假如同学们高中毕业后,父母给你们3000-5000元去组装一台新电脑,用来辅助你们完成大学学业,你们要怎么完成这个任务?抛出问题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阅读教材,尝试在教材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简单总结,稍后可以举手发言。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

信息的获取教案【篇一: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案】信息的获取与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信息技术必修中的重点章节,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的方法,尤其是从网络上获取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对本单元内容及学生的分析,对信息文化的追求应当最终以流畅的内化为个体自然意识为最高境界。

让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加深获取信息的成功的体验和印象,为以后的使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知识的基础上,在对学生进行本节课知识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不同起点采取分层次教学,对于“信息”这一事物的认识,可以让他们从大量存在的现象中,发现并归纳出他们应该获得的知识。

老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的作用。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课堂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这一门学科的兴趣,同时可以从中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与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度等。

教材版本:青岛出版社课时 1知识目标①了解信息的来源,掌握获取信息的常用方法②理解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③了解信息价值的判断标准。

技能目标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信息的需求;②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采集信息,能够运用合理的方法保存信息;③能够对信息的价值进行合理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体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②提升科学、高效、合理、合法获取信息的意识;③提升鉴别信息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保存方法。

教学难点:信息需求的四个要素教法:任务驱动,实践操作,分析归纳。

学法:采用自主阅读、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快乐导航】今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2周年,请同学们以“弘扬雷锋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写一篇关于学习雷锋的文章。

【教师活动】当你们接到这个研究任务时,是不是要围绕这一主题收集相关信息。

请同学们谈你们过去是怎样获得与学雷锋这一主题相关的信息。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讨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本课选自教育科学广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1课时。

本章主要内容是:信息需求的确定、信息来源的确定、获取信息的方法、信息价值判断。

本章在本书中起到奠基的作用,是学生学好信息处理和信息资源管理相关内容的前提,如学生在本章收集到的信息将在第四章《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后续活动制作“保护野生动物”网页中进行处理,在第五章《信息资源管理》中进行归类整理。

而《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又是本章的基础,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是有效获取信息的前提,只有准确定位信息需求、选择有效信息来源,在正确决策的指引下,才能高效的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解读:知道不同载体类型信息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有效的载体信息。

并在具体问题中,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根据所确定的需求,选择恰当、合适、有效的方法获取信息。

知识与技能:(1)知道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2)从信息的内容和载体两方面理解信息的含义;(3)知道不同载体的信息表达的效果不同,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特点;(4)学会根据具体问题或任务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章导言,总结出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让学生对本章知识有整体的了解;(2)通过事实材料《爱鸟报》导出本节课任务——制作“保护野生动物”信息需求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3)通过校园网论坛,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发表观点,在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活动中需要获取哪些信息,从而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参与到活动中;(4)通过完善需求表,让学生熟悉需求表,能够独立制作需求表,并熟练、有效地使用需求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历制作“保护野生动物”需求表活动,让学生体验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准确定位信息需求、确定有效信息来源的重要性;(2)通过本课主题,关注学生的环保意识,教育学生要爱惜动物,深刻认识到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高中信息技术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教案-人教版高中全册信息技术教案

2.1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本章概述课程内容标准1、知道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实际意义,学会根据问题确定信息需求和信息来源,并选择适当的方法获取信息。

2、掌握网络信息检索的几种主要策略与技巧,能够合法地获取网上信息。

3、能利用现代信息交流渠道广泛地开展合作,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

4、掌握信息价值判断的基本方法,学会鉴别与评价信息。

5、能够识别并抵制不良信息。

一、教材分析1、本章的作用和地位本章作为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模块的第二章,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成为每位学生在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生存技能,并为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和处理信息奠定基础,是学生继续学习和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

本章强调学生通过体验和感悟信息活动中的操作与应用,侧重培养学生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过程和方法,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提供服务。

另外,本章还注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与他人合作意识,也为必修模块的其他章节和各选修模块开展多元化交流与合作奠定基础。

2、本章主要内容介绍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效地获取有用的信息来支撑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新世纪青少年学生必须具备的信息素养之一。

本章设置了四节内容:第一节获取信息的过程与方法。

本节从“拒食野生动物,倡导饮食文明”的主题活动出发,提出为解决问题要先获取一定的信息,让学生沿着“确定信息需求”→“寻找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的流程开展探究、交流活动,探索、归纳获取信息的一般规律,从而掌握获取信息的一般过程和常用方法。

第二节获取网络信息的策略与技巧。

本节由案例“开心辞典”引出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学习活动,通过学习任务的设置,让学生着重学习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并利用“下载MP3音乐”任务的设置,让学生在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中掌握网络中文件的下载方法及下载时应注重保护知识产权等问题。

第三节信息的鉴别与评价。

本节由案例“来自国外的免费馅饼”和“天气通报”引出了信息评价判断的三个基本方法:从信息的来源进行判断、从信息的价值取向进行判断和从信息的时效性进行判断。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教学设计

拜城县 )后天的天气情况信息 。 题 ? (学生 回答 ,老师总结 )教 师总结 ( 课 件演示 ):通过 取我县 ( 这个 小故事反 映 了:①有 效获取信 息可 以解 决实际 问题。② 教 学 反思 : 这节课 设计 的 目的是让学 生参 与 阅读 ,思考 ,分析 ,讨 1 3 常生活 中 ,我们需要 不断地 获取 信息 , 信 息获取是 我们解
( 二 ) I b 故事 引入 (1 分钟 )。师问 : 杨 院士 是如何超额完成 任务 的?生答 :杨 院士直接将 猪赶到 现 场进 行观察 ,猪 吃什 么 ,他 打什么 。师问 :如果 是需 要你 去
环节 。教师 : ( 课件演 示 ) ( 1 ) 定位信息需求 。定 位信息需 求表 现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①信息 的时间范 围②信息 的地域 范 围③ 信息 的内容范 围j即 :获取什 么时 间什 么地点 的什 么样 的信息 。 ( 2)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技术发展 的五次革命 使信 息来 源变得 丰富多样 。P 1 5 表2 — 1 是 信息来源 的一种分类 。① 文献 型信息 源 ;② 口头型信息 源 ;③电子型 信息源 ;④实物 型信息源 。比较各种 信息来源的类型 ,例子 ,优缺 点 。 ( 3 ) 确定 信息获取 方法 。 由于信息来源 的多样性 ,同样也 决定 了 信息 获取方法 的多样 性。现场 观察 法 ② 问卷调查法 ③访 谈法 ④检索法 ⑤视 听法 ( 4 ) 评价信息 : 评 价信息是有效获 取 信 息 的一 个非 常重 要 的步 骤 ,它 直接 涉 及信 息获 取 的效 益。评价 的依据 :信 息的数量 和质量 、适用 性 、载 体形式 、 可信度 、时效 I 生 等 。不成功 : 调 整过程重新获取信息。 ( 四 )总结归 纳 :本节课 主要介绍 了获取信 息的基本过 程及方法 。通过本 节课的学 习 ,我们 了解信息获 取的基本 过 程 ,也就是定 位信息需求 … 选择信 息来 源一 确定信 息获 取 方法一 评价信息 的过 程。 有 了解 到信息的各种来源 ,掌握了 获取信 息的各种方 法 。进 一步学会 了剖析信息 获取过程 的各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信息技术_高中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_信息技术_高中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认识到信息获取活动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2)掌握信息获取过程的各个环节及相互间的作用,并能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亲身实践等活动来体验信息获取的过程,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2)能够通过信息获取的实例过程,务实而有效地规划信息获取的具体方案,并进行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课前准备:为学生下发本节课教学素材《学案》和《高中生日照旅游现状调查》调查问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播放日照旅游宣传短片—日照印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做问卷调查。

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调查问卷做统计分析并展示。

以“旅游在日照”为主线展开本节课的教学。

二、案例分析“刘蕾双休日去日照旅游,想知道双休日日照的天气情况。

由于近几天的天气不好,事先我们必须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有哪几种方法可以获取明天的天气信息?那种最好,为什么?”学生自主探究积极讨论回答教师引领学生画出流程图,并分析获取信息的过程。

三、教师引领学生依据问卷调查的结果详细分析信息获取过程的每一个环节,用PPT展示并给出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练习、思考、讨论,将结果填在学案上。

四、课堂练习五、实践练习各学习小组自己选定一首李白的诗,搜索和该诗有关的图片、背景资料、作者信息等,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保存起来,并且填写在《学案》上的表格上。

让学生巩固提高。

六、小结及课下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暑假快到了,老师想去三亚度假,那我应该提前准备些什么?
一、定位信息需求:
三亚在哪?怎么去?天气怎么样?去了住哪?需要多少钱呢?
师:我们可以去哪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呢?
二、选择信息来源
咨询去过的人、Internet、旅游指南等三、确定信息获取方法
去哪找→怎么找
Internet→查三亚旅游网站
咨询去过的人→打电话、访谈、浏览游记
旅游指南→去书店查
展示查找到的关于三亚的图片学

答问题
学生活动:籍、
话。

学生活动:网
路线,
费用、
具体情况
四、评价信息
这么多信息,我们只能去一一浏览、筛选,最
后选出适合我们自己的有用信息。

教师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学
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总结。


节课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