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最新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资料
![最新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bdb87e9b19e8b8f67c1cb9aa.png)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主观主义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给我们的启示是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https://img.taocdn.com/s3/m/b5cc82d7e009581b6bd9ebcc.png)
名言与哲学原理(马哲)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荀子)2、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
(王充)3、气者,理之依也。
(王夫之)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范缜)5、水是万物的本原。
(泰勒斯)6、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王充)7、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赫拉克利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8、原子是“宇宙之砖”9、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10、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守仁)11、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观念的产生,并无必要假设外物的存在。
(贝克莱)12、“拍脑袋决策”13、疑邻偷斧14、我思故我在。
(笛卡儿)属于客观唯心主义15、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子夏)16、理生万物;未有这事,已有此理。
(朱熹)17、“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18、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孔子)辩证唯物主义19、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克思)20、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主客观唯心主义经常考,而且是结合名言考,很容易搞错,这里谈一个窍门:凡是词语里有“我”、“心”的全是主观唯心主义,其它的比如上帝、天、观念的就是客观唯心主义,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主观唯心主义“自大”,除我和我心外,其它都是假的,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有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
客观唯心主义则是“我”、“心”外的一些事物是老大,比如上帝,比如天、理念、绝对观念、道。
看完上面总结,思考下面的话(注意理性和理念的差别)英国大主教贝克莱: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我)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我)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经验就是指我的经验)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d93967ded15abe23482f4dba.png)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孟子说:“心之官则思。
”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
”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
”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按图索骥”的出发点是书本上的个别词句和结论,是从主观出发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表现,其错误在于主观认识脱离当时当地的客观实际,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30e6e0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71.png)
名言警语表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应。
2.忽如一夜春风来 , 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主观的 , 能动的。
3.气者 , 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 , 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 , 阴阳接而变化起。
”: 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看法。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看法的会合、望梅止渴、自欺欺人 : 主观唯物主义看法。
5.天行有常 , 不为尧存 , 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 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 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 : 违反全部从实质出发的主观主义看法 , 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不依规矩 , 不行方圆 : 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 , 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尊敬客观规律。
8、审时度势 : 主观能动性与尊敬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联合起来。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 应付自如;拔苗滋长:规律拥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做事。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建条件也要上;量力而为,全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敬客观规律的一致。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遇到主观要素限制。
12、“全部看法都来自经验, 都是现实的反应” 、“全部宗教都可是是支人们平时活的外面力在人们脑筋中的匀想的反应”: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应。
13、树欲静而风不只: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桑条无叶土生烟 , 管管迎水前。
朱几耽歌舞 , 犹恐春阴咽管弦” :人客事物的能否正确遇到主要素的制。
15、刻舟求剑 : 把有时当必然,把象当律。
16、刻舟求 : 走开运物形而上学点。
17、种瓜得瓜 , 种豆得豆 : 物运有其客律;内因是事物化展的律18、量力而为 , 全力而 : 既要尊敬客律 , 又要充足主能性。
19、“月有阴睛缺 , 人有悲离合,此事古全” :自然界和人社会都是有律的。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原理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0df511776eeaeaad1f330e3.png)
名言警句中的哲学原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
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和理解也就不同。
4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对症下药;随机应变----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
6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
7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8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生搬硬套。
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能获胜。
10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11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相依;12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
1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
14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15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16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
17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9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培训讲学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培训讲学](https://img.taocdn.com/s3/m/328e1391de80d4d8d05a4f77.png)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
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5、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16、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18、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名言名句、谚语中的哲学道理(唯物论·认识论)
![名言名句、谚语中的哲学道理(唯物论·认识论)](https://img.taocdn.com/s3/m/e48998da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9.png)
名言名句、谚语中的哲学道理(唯物论·认识论)展开全文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1.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2. 心外无物、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否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 “绝对观念”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否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 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 踏花归来马蹄香——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5. 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6. 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7. 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8. 有志者,事竟成;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9. 诸葛亮隆中献策——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10.“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会阻碍事物发展。
1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动作用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2. 望梅止渴——看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但意识的作用不能代替物质的作用。
13. 郑人买履、削足适履——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4. 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三)规律的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道理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5cb01a1be45c3b3566ec8b34.png)
名言警句体现得哲学原理、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得反映就是主观得,能动得。
3.气者,理之所依也:认为世界得本质就是物质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世界得本原就是物质得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就是被感知、物就是观念得集合: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得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得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得能动作用,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得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主观主义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得发展就是有规律得。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就是有规律得,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与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苗枯田荒。
”给我们得启示就是规律具有客观性,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集中表现在它具有不可违抗性,要求我们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得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得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得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得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体现得哲学道理就是:人们得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得评论也会不同。
人们对客观事物得认识就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得制约。
18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就是现实得反映——正确得或歪曲得反映。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就是正确得思想意识还就是错误得思想意识都就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得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就是人脑对物质得反映。
能体现哲学原理的句子
![能体现哲学原理的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ba3a916627d3240c8447ef56.png)
成语、熟语中的哲学原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具体如下: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打不相识”、“吃一堑,长一智”;“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谷,不知地之厚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2、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唇亡齿寒;藕断丝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独木不成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荷花好看,还要绿叶扶持;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一支竹篙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开动大帆船;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一个巴掌拍不响,万人鼓掌声震天;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团结就是力量;4、①部分影响整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一着妙棋,满盘皆活”;“一失足成千古恨”、“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一箭定乾坤”;“成败在此一举”、“细节决定成败”;“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②整体影响部分:“国兴则家昌,国破则家亡”;“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没水小河干”;5、①体现发展的普遍性:“长江后浪推前浪”、“后生可畏”、“后来者居上”;“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②违背发展的普遍性: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停滞不前、小富即安、一成不变;只看眼前利益,不看长远利益;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只讲时间,不讲效率;只讲规模速度、不讲质量效益;只见顺利,不见挫折;6、①事物发展的前进性:“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事物发展的曲折性: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雪莱:“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吃亏是福;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苦尽甜来终有蜜;苦尽甘来;“梅花香自苦寒来”;“若非一身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7、事物的量变能够引起质变:“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合抱之末,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水滴石穿,绳锯木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万丈高楼平地起;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防微杜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8、体现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尽信书不如无书”;“谦受益,满招损”;“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乐极生悲;否极泰来;物极必反;变废为宝;哀兵必胜;骄兵必败;化险为夷;弄巧成拙;9、体现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铃还需系铃人”;“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2410c31fd0a79563d1e7208.png)
高中政治:格言、名句、警句蕴含的哲学原理解析1.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
解读:混乱和有序.胆怯和勇敢,弱小和强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心病终须心药治,解铃还是系铃人解读:要想治好心头之病,必须用治心病的药;要想把铃铛解掉,还要请来拴铃铛的人。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个事物的具体矛盾各不相同,各有其特点,即矛盾具有特殊性。
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
该名句体现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哲学道理。
3.贤士殉名,贪夫死利解读:道德高尚的人为名节而牺牲,贪婪的人为私利而亡。
哲理分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反对错误的意识。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解读:有和无相伴相生,难和易相互形成,长和短互相对照,高和低互相依附,音和声互相应和,前和后互相跟随。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就是矛盾,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又互为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统一体中,同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该句中的“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都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
5.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解读:提起渔网上的总绳一撒,网眼就全部张开;解释清楚一卷的内容,其余篇目的意思也就明白了。
哲理分析:唯物辩证法认为,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矛盾为次要矛盾,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这要求人们在处理问题时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举一纲”、“解一卷”就是抓主要矛盾。
6.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解读:堆积九仞高的土堆,就是差一筐土也不能成功。
(完整版)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
![(完整版)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e9339265172ded630a1cb687.png)
名言警句成语俗语蕴涵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常见古语、成语及名言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
![常见古语、成语及名言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2a3de0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8.png)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相关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相关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3.画饼充饥——相关原理: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相关原理: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5.揠苗助长——相关原理: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6.巧妇难为无米之催——相关原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相关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相关原理: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9.刻舟求剑;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相关原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1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防微杜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相关原理: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11.不见高山,不显平川;有无相生,难以相处,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行,前后相随——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12.物极必反,相反相成;居安思危;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失败乃成功之母;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关原理: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13.量体裁衣;对症下药——相关原理: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牵牛要牵牛鼻子;好钢用在刀刃上——相关原理:抓主要矛盾。
15.形存则神存,开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相关原理:承认物质决定意识,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16.刻舟求剑——相关原理:否认运动,形而上学。
17.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相关原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https://img.taocdn.com/s3/m/3a56c30c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91.png)
名⾔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法论名⾔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法论第⼀部分辩证唯物论部分1.⽇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者,理之所依也;⼦不语怪、⼒、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外⽆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了意识的能动作⽤,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盗铃:夸⼤了意识的能动作⽤,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疑邻:⼈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们必须以站在正确⽴场观察事物。
10.天⾏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之恶辽远也辍⼴: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全⽜;庖丁解⽜: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尽⼒⽽为;把⾰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
16.要命令⾃然,就必须服从⾃然:承认⾃然界的客观性⼈们正确处理⼈与⾃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
⼈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cf58dbd1910ef12d2bf9e70f.png)
格言名句成语典故蕴含的哲学道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画饼充饥: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没有认识到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
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18.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因果联系的观点。
19.瑞雪兆丰年;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唇亡齿寒: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20.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事物的部分离不开整体。
古文言语体现的哲学原理
![古文言语体现的哲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b4741a00bd64783e09122bfa.png)
唐宋经典诗句哲理赏析1.“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启示是,人的认识应该不断的深化和向前推移,这样才能保持“清如许”,永不过时。
2.“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唯物辩证法联系的观点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新生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它的成长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努力促进旧事物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这首名句的寓意为新生事物不可战胜。
4.“九仞之积,犹亏一篑之功。
事物的变化是从量变开始,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变发生,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又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该句寓示人们,只有量变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质变,平时要注意量的积累。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该句出自唐李白《行路难》,其意为: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一定会到来。
考点透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而发展的,道路则是迂回曲折的,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前进中的困难和曲折,不能灰心丧气。
“长风破浪会有时”寓示的就是这个道理。
6.“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本质和现象是不可分的,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现象总是本质的表现,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人们通过对“月晕”和“础润”的分析,认识到大气运行的规律性,从而预见到天要刮风和下雨。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
人的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深化。
该句强调了实践的观点。
8.“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该句折射出一种高尚的人生价值取向。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不同的价值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也有很需要影响,该名句反映了守边卫国的将士们那种视死如归的价值观谚语俗语中的哲学智慧1.依葫芦画瓢错误在于:①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②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名人名句哲学道理
![名人名句哲学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8b5fb153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c8.png)
名人名句哲学道理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这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就像我们看一座山,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也各异。
比如对于一件事,有人看到的是困难,有人却能发现其中的机遇。
例子:哎呀,你们想想,同一件事,为啥有人觉得难死了,有人就能找到机会呢?这就好比那山,横看竖看不一样嘛,咱们得学会多角度看问题呀!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蕴含着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就好像在时代的浪潮中,新的技术、理念不断涌现,旧的慢慢被淘汰。
例子:嘿,你们看现在发展多快呀,那些老的东西不就像沉舟病树嘛,后面新的一排排都过来啦,这就是规律呀!3.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强调了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
就如同池塘要有活水才能保持清澈,我们的头脑也需要持续输入新东西。
例子:咱的脑子不也得像那池塘嘛,一直有新知识进来,才能清亮呀,不然不就死水一潭啦?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说明实践出真知啊。
光看书本知识不行,得亲自去做,才能真正明白道理。
例子:光知道理论有啥用呀,就像学游泳,不跳进水里扑腾几下,能会游吗?必须得实践呀!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体现了在困境中不要绝望,往往会迎来转机。
就像我们遇到难题,觉得没路了,说不定突然就有新办法出现了。
例子:遇到困难别着急上火呀,说不定下一秒就像那诗里说的,一下子就柳暗花明啦,这多神奇呀!6.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告诉我们有时置身其中反而难以看清全貌,要跳出来,从更高的视角看问题。
例子:有时候咱们就是在事情里面绕呀绕,看不清,得像那诗说的,跳出来看看整体呀,你们说是不是?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意味着要有更高的追求和目标,不断提升自己。
就好比想看得更远,就得往高处走。
例子:咱不能满足现状呀,得像登高一样,一层一层往上爬,追求更高的境界呀!8.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之欧阳理创编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之欧阳理创编](https://img.taocdn.com/s3/m/eaedc2f958fb770bf68a5585.png)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道理第一部分唯物论部分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対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4.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画饼充饥、掩耳盗铃: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6.按图索骥、郑人买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7.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8、审时度势: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9.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拔苗助长:规律具有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10、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制约。
12、“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人们日常活的外部力在人们头脑中的匀想的反映”: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3、树欲静而风不止: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14.“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15、守株待兔:错把偶然当必然,误把现象当规律。
16、刻舟求剑:离开运动谈物质形而上学观点。
17、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有其客观规律;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18、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19、“月有阴睛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有规律的。
2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太阳每天都是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万事万物都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掩耳盗铃: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违背了物质的客观性。
9.智子疑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观因素制约。人们必须以站在正确立场观察事物。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 作者:
———————————————————————————————— 日期: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24孟子说:“心之官则思。”荀子说:“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李时珍说:“人的记忆皆在于脑。”这些论断的共同点在于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器官作基础。
25“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6“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阶级立场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两句话都强调了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亚里士多德说:“在任何状态中或在某一状态中的一只手不能算是人的一部分;只有那只活着的能工作的手,才算是人的一部分,假如是只死手就不算是人的一部分了”。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的体现,要求我们要从整体上全面把握事物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无风不起浪”、“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体现的哲理是:因果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自觉树立因果观念,增强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共同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了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世异同事异,事异则备变。”体现的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是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离不开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5.心外无物、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违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6.按图索骥:违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观点,犯了本本主义的错误。
27“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体现的哲学观点是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必须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第二部分唯物辩证法部分
◆《淮南子》中说:“走不以手,缚手不能集疾;飞不以尾,屈尾不能远。”这表明了事物内部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段话说明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必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15.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把革命精神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16.要命令自然,就必须服从自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人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7“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人们的知识构成不同,对同一客观事实的评论也会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
2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意思是说,宇宙万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天地、阴阳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不是意识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3“有信路路畅通,无信步步难行”体现了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0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不管是正确的思想意识还是错误的思想意识都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21恩格斯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这句话告诉我们宗教观念仍然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
18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19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从哲学上看,这种观点认为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属唯心主义。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子打地洞“。体现了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必然联系;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雨露滋润禾苗壮,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守株待兔”错误在于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必然联系。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这句话肯定了事物之间存在着因果联系,但没有看到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
11.不依规矩,不成方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12.审时度势: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
13.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惩罚。
14.目无全牛;庖丁解牛:把握客观规律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