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负荆请罪(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111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廉颇蔺相如列传》111渑池之会‘负荆请罪](https://img.taocdn.com/s3/m/9176f77e8e9951e79b89270b.png)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 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 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 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 矣,尚能饭否?
相如劝阻舍人
负荆请罪
将相和好
蔺相如:顾全大局,不计个人恩怨; 廉 颇:知错能改,坦白直率。
人物形象
蔺相如:有智谋
勇敢机智 爱国忠心
人物形象
廉颇:忠心
勇于改过 有智谋
文章通过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三个故事, 突出表现了蔺 相如临危不惧的大智大勇和顾全大局、 不私怨的高尚品质, 也赞扬了廉颇勇 于改过的磊落胸怀。
秦王邀赵王
廉颇送至境
渑池相会
赵王鼓瑟
相如逼秦王击缶
官拜上卿
渑池之会
1. 会前计议 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 2. 会上斗争 迫使秦王击缶,反请咸阳为寿 3. 斗争结果 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秦王是怎样侮辱赵王的? 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是怎么做的?
负 荆 请 罪
廉颇妒相如
相如引车避匿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高二九班十班
文言文翻译
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
于君 2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 4亲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阅读“渑池之会”,思考: “渑池之会” 在怎样的背景下 举行?结果怎样?突出了蔺相如 和廉颇怎样的形象特点?
文言文请假条原文
![文言文请假条原文](https://img.taocdn.com/s3/m/a5f5e8d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a7.png)
文言文请假条原文请假条(文言文)敦敦吾师:昨夜雨急风骤,风云异色,天气突变。
因吾尚在梦中,猝不及防,不幸受凉!鸡鸣之时,吾方发现。
不想为时已晚矣乎!病毒入肌体,吾痛苦万分!亦悔昨夜临睡之,不听室友之劝谏,覆加棉被一只,以至此晨之窘境。
吾痛,吾悔!无他,惟恸哭尔!室友无不为之动容!为学大业之成就乃吾毕生之追求也!又怎可为逃避病痛而荒辍学乎!遂释然而往学府。
但行至半途,冷风飕飕而来,痛楚袭人。
吾泪、涕不禁俱下。
乃至生不如死之境。
缠喘行之,终究将不支倒地。
不得已,而借托友人之臂搀扶,返回吾寒舍!上述诚表,为吾未至学府之缘由。
吾师应懂,吾未到校。
乃吾迫不得已之。
非不为也,是不能也。
吾亦懂,吾未到校,吾师失一佳徒之苦。
无吾,汝课索然无味哉!汝苦,吾亦苦!!但,病痛不饶人,惜之谅之!如有幸再见吾师面,再听吾师之课,吾宁当负荆请罪,自辱其身!呜呼哀哉!哀哉痛矣!学生***敬表篇二:文言体《请假条》告假表敬呈吾师赵公春雨先生者:学生未料今日此生首次缺课竟出于先生之席,学生三叩谢罪!此三叩之礼可由递信之人代劳!一俟学生回校,酌情补还。
学生亦知不辞而别是为不敬也,念及恩师泼墨于台上,满腹经纶恣意挥洒,弟子却不得当席。
每念及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心。
然学生若非事出有因,不得不为,定将支耳细听恩师诲,未敢稍逾。
吾师了,三日后乃传统节日端午是也,我中华以孝为大,此乃千年优良传统。
故家中母亲日夜盼望,祖母时时念叨,七位姑姑亦时常催。
学生每念及此则归家之心甚切。
皆因高堂在望,尽子女之职,暂远师训。
学生深知欲成大事者不可思家甚重,然孝字当头,学生不得不作此忍痛割爱之抉择也!吾师应懂,吾未到校乃吾迫不得已为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知识整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ba37003f61fb7360a4c655f.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一。
通假字1。
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 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3. 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查、察看.4.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5.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6。
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
7. 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二、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
(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
(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使臣)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
(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5、幸①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②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③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侥幸)6、见①徒见欺(介词,被,受)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7、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8、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由此,趁此)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经由)③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继续、接着)④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于是)9、闻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名)②寡人窃闻赵王好音(听说)10、从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三、古今异义词⑴拜为上卿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⑵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患:古义指忧虑,担心.今义指害病;灾祸⑶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⑷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古义指离开.今义指去除或者到某地。
负荆请罪(注音版)
![负荆请罪(注音版)](https://img.taocdn.com/s3/m/34bd16cc8bd63186bcebbc84.png)
负f ù 荆jīng 请qǐng 罪zuì在z ài “完w án 璧b ì 归gu ī 赵zh ào ”的de 故g ù 事sh ì中zh ōng ,因y īn 为w éi 蔺l ìn 相xi àng 如r ú 在z ài渑mi ǎn 池ch í 会hu ì上sh àng 立l ì 了l e 功g ōng ,赵zh ào 王w áng 封f ēng 他t ā 为w éi 上sh àng 卿q īng ,职zh í 位w èi 比b ǐ 廉li án 颇p ō 还h ái 高g āo。
廉li án 颇p ō 很h ěn 不b ù 服f ú 气q ì,他t ā 对du ì 别bi é人r én 说shu ō∶“我w ǒ 廉li án 颇p ō 攻g ōng 无w ú 不b ù 克k è,战zh àn 无w ú 不b ú 胜sh èng ,立l ì 下xi à 许x ǔ多du ō 大d à 功g ōng 。
他t ā 蔺l ìn 相xi àng 如r ú 就ji ù 靠k ào 一y ī 张zh āng 嘴zu ǐ,反f ǎn 而ér 爬p á到d ào 我w ǒ 头t óu 上sh àng 去q ù 了l e 。
我w ǒ 碰p èng 见ji àn 他t ā,看k àn 我w ǒ 给g ěi 他t ā 好h ǎo 看k àn !”这zh è 话hu à 传chu án 到d ào 了l e 蔺l ìn 相xi àng 如r ú 耳ěr 朵du ǒ 里l i ,蔺l ìn 相xi àng 如r ú 就ji ù 请q ǐng 病b ìng 假ji à 不b ù 上sh àng 朝ch áo 。
负荆请罪文言文翻译
![负荆请罪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f9fe349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9.png)
---赵之良将廉颇,勇猛果敢,屡立战功。
然有一日,与燕战于易水之滨,燕兵锐不可当,赵军大败。
廉颇惧,遂引兵退回国都。
国君赵王闻之大怒,责其不能御敌,遂罢其兵权,贬为庶人。
廉颇自思,为国效力,岂可因一时之败,遂失军心。
遂决意负荆请罪,以明心迹。
于是,廉颇身着粗布衣,背负荆棘,徒步前往赵王宫前。
及至宫前,廉颇跪地,痛哭流涕,向赵王陈词曰:“臣廉颇,不肖之子,乃国家之败类也。
昔日与燕战,因轻敌之心,以致战败。
臣罪该万死,特负荆请罪,愿大王赐臣一死,以谢天下。
”赵王闻言,心中感动,遂命左右扶起廉颇,曰:“将军不必多言,朕知将军忠心。
昔日之败,非将军之过,乃朕用兵不慎所致。
今将军能知过能改,实为国家之福也。
”廉颇闻之,心中大喜,遂拜谢赵王。
赵王遂命廉颇官复原职,重用如故。
廉颇亦不负王恩,尽心竭力,为国家屡建奇功。
时人有赞廉颇曰:“负荆请罪,忠心可鉴。
知过能改,实为贤臣。
”此言不虚也。
廉颇之事,传遍天下,世人皆以此事为楷模,以为人臣者,应知忠义,知过能改。
夫廉颇者,实乃一代名将也。
其负荆请罪之举,不仅彰显其忠诚之心,亦体现了其知错能改之勇。
是以赵王虽一时之怒,终能识大体,复用廉颇,使得赵国得以强盛。
今人读廉颇负荆请罪之事,当深思其意。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知过能改,善莫大焉。
故廉颇之事,虽为古代之事,然其精神,至今仍为世人所传颂。
廉颇负荆请罪,非徒为一时之勇,亦为一世之德。
其精神,犹如荆棘之刺,虽痛,然能使人警醒。
是以,后世之人,每以此事为鉴,勉力前行,以期成就一番事业。
呜呼!廉颇负荆请罪之事,虽已远去,然其精神,仍如日月之光,照耀后人。
吾辈当以此为榜样,忠诚于国,知过能改,方能成就大业,流芳百世。
《负荆请罪》教案
![《负荆请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25b586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52.png)
《负荆请罪》教案11 合同主体甲方(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 合同标的本教案旨在教授学生《负荆请罪》这一历史故事,使学生了解其中的人物、情节、文化内涵及教育意义,并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
112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负荆请罪》的故事内容,包括人物关系、情节发展和故事主题。
2、学生能够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高尚品质。
3、学生能够掌握文中的重要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学生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12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121 权利1、有权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求,组织教学活动。
2、有权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估和考核。
3、有权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122 义务1、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和趣味性。
2、以清晰、生动的方式讲解《负荆请罪》的故事,解答学生的疑问。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困难,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帮助。
4、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5、按照教学要求布置作业,并认真批改和讲评。
13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131 权利1、有权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疑问和建议。
2、有权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有权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132 义务1、按时参加课堂学习,遵守课堂纪律。
2、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
3、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与同学合作学习。
4、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复习所学内容,为考试做好准备。
14 违约责任141 若甲方未按照教学计划和教案要求进行教学,导致教学质量不达标,甲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重新安排教学、补充教学内容或给予学生一定的补偿。
142 若乙方未按时参加课堂学习、未完成作业或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秩序和学习效果,乙方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包括接受批评教育、补做作业或接受其他相应的处罚。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40158a4c647d27284a735100.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讲了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等几个故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必修4文言文《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一(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①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②,拜③为上卿④,以勇气闻⑤于诸侯。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担任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任命为上卿。
于是廉颇凭着勇猛善战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①赵惠文王:赵武灵王的儿子,赵国第七个君主,在位三十三年,即前298—前266年。
惠王十六年即前283年。
②阳晋:齐邑,在今山东省郓城西。
③拜:用一定的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④卿:周天子及诸侯所属高级官职的通称,分上、中、下三级。
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⑤闻:闻名、出名。
)(2)蔺①相如者,赵人也。
为赵宦者令②缪贤③舍人④。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门客。
①蔺:lìn,姓。
②宦者令:宦官的首领。
③缪贤:宦者令的姓名。
缪,mià0,姓。
④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
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第一部分(第1、2段),文章以“双起法”开篇,同时推出廉颇和蔺相如,分别介绍了两人的身份和地位。
一个是战功赫赫、地位显贵、天下闻名的良将,一个是地位卑微、不为人知的小小食客。
地位高低悬殊,影响大小迥异,怎么可以合在一起写传?文章一开头,就使读者疑窦顿生,激起阅读的兴趣。
这一段同时也为后文写廉颇自恃功高而鄙视蔺相如的出身埋下伏笔,为以后廉蔺之间的矛盾做了铺垫。
《廉颇蔺相如列传》课文解读二(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①。
(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①和氏璧:用楚人卞和发现的一块宝玉雕琢而成的璧。
事载《韩非子·和氏篇》。
据古书记载,和氏璧“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
后归秦王嬴政,为历代王朝的传国玉玺,后唐末帝李从珂时失传。
负荆请罪的文言文
![负荆请罪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6b6f39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a.png)
负荆请罪的文言文
以下是一段描述负荆请罪的文言文:
昔者,臣等愚昧失德,致使国家家庭陷于危亡之境地。
愧怍之心,犹如负荆襟以示悔悟。
方今朝廷社稷,遭逢多舛之时,朕等深知过失之罪孽,愿以负荆请罪之态,寄予皇上圣明鉴察。
自君临至此位,皇上之恩宠如山,忠臣之责任甚重。
然臣等以妄为,以私念代替公义,负荆请罪之意难以言表。
然望皇上能够开恩宽宥,使臣等得以谢罪效力,弭平朝野之混乱,以报国家社稷之深恩。
臣等虽已有负荆请罪之诚,亦深知悔过之言不足以赎罪。
然唯有真心实意,将忠臣之热血,尽心竭力,努力弥补失职之过。
臣等深感皇上至今仍然拯救臣等于水深火热之境,深感涕泪,谨以负荆请罪之忱,期盼圣上宽大之恩宠,愿臣等为国家社稷,赴汤蹈火,至死不渝。
臣等之心,誓不背逆!
望皇上圣明仁慈,思量臣等之悔悟,宽宥赦免,使得臣等得以尽忠报效,弘扬正道,愿圣上万古流芳,功业长存。
臣等常怀感恩之心,誓不辜负陛下深恩。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554de33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8a.png)
成语小古文100篇及翻译1、专心致志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
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
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
志:志趣,心意。
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
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
”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
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
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
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
为了画好竹子,他在自己房前屋后种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他都在仔细观察竹子的形态和变化。
俞大猷文言文翻译
![俞大猷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8741337f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06.png)
俞大猷文言文翻译原文: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
少好读书。
闻赵本学以《易》推衍兵家奇正虚实之权,从受其业。
又从李良钦学剑。
家贫屡空,意尝豁如。
三十一年,倭贼大扰浙东。
诏移大猷宁、台诸郡参衿。
会贼破宁波昌国卫,大猷击却之。
复攻陷绍兴临山卫,转掠至松阳。
大猷邀诸海,斩获多,竟坐失事停俸。
未几,逐贼海中,焚其船五十余,予俸如故。
旋为苏松副总兵。
所捋卒不三百人,徵诸道兵未集,贼犯金山,大猷战失利。
时倭屯松江柘林者盈二万,总督张经趣之战,大猷固不可。
及永顺、保靖兵稍至,乃从经大破贼于王江泾。
坐金山失律,谪充为事官。
以倭患急,廷臣争言大猷才。
以大猷代浙江总兵官。
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
大猷偕邦政击败之。
舟山倭负险,官兵环守不能克。
大猷乘大雪,四面攻之。
贼死战,杀土官一人。
诸军益竞,进焚其栅,贼多死,其逸出者复殖,贼尽平。
闽地程绍禄乱延平,梁道辉扰汀州。
大猷以威名慑群盗,单骑入绍禄营,督使归崛,因令驱道辉归,两人卒为他将所灭。
惠州参将谢敕与伍端、温七战,失利。
以“俞家军”至,恐之,端乃驱诸酋以归。
无何,大猷果至,七被擒。
端自缚,乞杀倭自效。
大猷使先驱,官军继之,围倭邹塘,一日夜克三巢,焚斩四百有奇,又大破之海丰。
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而巡按李良臣劾其奸贪兵部力持之诏还籍候调。
起任福建总兵官。
万历元年秋,海寇突闾峡澳,坐失利夺职。
复起后府佥书,领车营训练。
三疏乞归。
卒,赠左都督,谥武襄。
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
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
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谭纶尝与书曰:“节制精明,公不如纶。
信赏必罚,公不如戚。
精悍驰骋,公不如刘。
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
”——节选自《明史•俞大猷》译文:俞大猷,字志辅,晋江人。
少年时就喜好读书。
听说赵本学以《易经》的道理来探究军事学上战术运用的灵活变化,俞大猷就上门学习。
又跟从李良钦学剑法。
家里贫困,钱财常缺,但他却意气自如。
负荆请罪 文言文
![负荆请罪 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9f8f08c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3.png)
负荆请罪文言文
吾乃一介愧疚之人,特来负荆请罪。
吾不才,虽生活在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却心系古代文化,特向君子请教。
吾愧不敢言吾之学识深浅,但愿以一己之力,研究文言文之美,让这一古老的语言焕发光彩。
然而,吾深感自己尚有诸多欠缺之处,未尽如人意之处实在难以弥补。
文言文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历经千年而不衰。
然而,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文言文的地位逐渐式微。
许多人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大减,甚至有人认为学习这一古老的语言是一种浪费时间。
吾深感愧疚之处在于,吾未能很好地弘扬和传承文言文的精髓。
在当今社会,吾认为我们应该重拾对文言文的热爱,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之中。
文言文的美在于其朴实而又深刻的表达方式。
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古代智慧的闪光点。
而且,文言文的学习对于提升人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吾愧不敢言自己对文言文的研究成果,但愿借此机会分享吾之心得。
首先,吾认为学习文言文需要坚持。
只有日积月累,才能够领会其中的奥妙。
其次,吾认为学习文言文需要注重实践。
通过阅读文言文的经典之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并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
吾深知自己至今对文言文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吾愿以此为契机,努力弘扬文言文的魅力,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妙。
愿吾能够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位文言文的传承者,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做出自己的贡献。
吾愿以此正文向君子请罪,承担起传承文言文的责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贡献一份力量。
请君子指教,让我得以更好地弘扬文言文之美。
[总结范文]负荆请罪的主角
![[总结范文]负荆请罪的主角](https://img.taocdn.com/s3/m/0985ce3a55270722192ef7ab.png)
[总结范文]负荆请罪的主角负荆请罪的主角总结归纳精选(1):负荆的是廉颇,请罪的对象是蔺相如将相和的故事就是从那里来的廉颇战国时赵国的蔺相如正因有功被赵王封为上卿,官职比老将廉颇还要大。
廉颇很不服气,就想给蔺相如难堪。
蔺相如却尽量避开廉颇,别人都以为他怕廉颇,但是蔺相如却说他连秦王都不怕,又怎样会怕廉将军!但是是正因他和廉颇都是赵国的栋梁。
如果他们成了仇人的话,赵国就危险了。
这话传到廉颇耳里,十分惭愧,他便袒露上身,背着荆条,亲自到蔺相如家去认错,两人于是成为生死之交。
总结归纳精选(2):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
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但是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但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方我难以忍受。
”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必须要羞辱他。
”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
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
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齐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因此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
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
”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因此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正因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
我因此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
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就应。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原文及教案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92ba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e5.png)
2024年六年级上册语文《负荆请罪》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1.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2培养学生通过故事感悟人生道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故事中人物的美好品质,培养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
3.2学会尊重他人,勇于承担责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1.2通过故事感悟人生道理。
2.教学难点2.1理解“负荆请罪”的含义和故事背景。
2.2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简要介绍“负荆请罪”的背景和含义。
1.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相关故事。
2.课堂讲解2.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2学生自读课文,标注生字词,查找字典理解词义。
2.3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3.2各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4.情景体验4.1教师设计情景,让学生模拟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4.2学生表演故事,其他同学观看并评价。
5.1学生谈谈自己对“负荆请罪”的理解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1.家庭作业1.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巩固记忆。
1.2家长协助孩子进行课文朗读,提高朗读水平。
2.拓展作业2.1查找其他关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故事,进行分享。
2.2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到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2.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情景的模拟。
3.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课文原文2.生字词表3.课文朗读音频4.相关故事资料七、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赵将廉颇文言文翻译
![赵将廉颇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45723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5.png)
廉颇者,赵国邯郸人也。
生于周赧王三十八年,卒于周赧王五十八年。
其少时,家贫力学,不事生产。
年十七,投军赵武灵王麾下,因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渐升至将军之位。
廉颇一生,以勇猛著称。
赵武灵王二十四年,秦、赵交兵,廉颇率军抵御,于长平之战中大败秦军,威震诸侯。
时赵武灵王崩,赵惠文王即位,廉颇因功被封为上卿,位极人臣。
廉颇与蔺相如,一武一文,皆为赵国之栋梁。
蔺相如为相,廉颇为将,二人同心协力,使赵国国力强盛,威震天下。
然而,蔺相如因献和亲之策,使赵国免受秦兵之扰,廉颇心中不满,遂与蔺相如发生争执。
蔺相如知廉颇勇猛,为赵国利益着想,故对廉颇宽容,不与之计较。
廉颇自愧不如,遂负荆请罪,愿为蔺相如驾车。
蔺相如欣然接受,二人重修旧好,同心共济,使赵国更加繁荣昌盛。
廉颇晚年,因赵国内乱,被罢免将军之职。
流离失所,居魏国,后归赵。
赵悼襄王即位,廉颇再被起用,仍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廉颇晚年,因与赵悼襄王意见不合,被贬为庶人。
赵悼襄王崩,赵王迁即位,廉颇再度被启用,领兵抵抗燕、秦联军。
然而,赵王迁猜忌廉颇,命人暗中刺杀。
廉颇逃至燕国,燕王喜以为上将,封为上卿。
后廉颇因燕国被秦所灭,逃至韩国,终老于此。
廉颇一生,历经赵武灵王、赵惠文王、赵悼襄王三代,战功赫赫,忠诚为国。
其勇猛无畏,忠诚正直,堪为后世楷模。
后世文人墨客,多有赞誉,传颂千古。
廉颇之事迹,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勇猛善战,屡立战功。
廉颇一生,以勇猛著称,多次率军抵御强敌,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
二、忠诚正直,为国为民。
廉颇一生,忠诚于国家,关心民生,为赵国繁荣昌盛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宽容大度,重修旧好。
廉颇与蔺相如发生争执后,能够自我反省,负荆请罪,重新建立友谊,共同为赵国效力。
四、不畏强敌,抵抗外侮。
廉颇晚年,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敢抵抗,为赵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总之,赵将廉颇,一生勇猛善战,忠诚正直,宽容大度,实为后世楷模。
其事迹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教学文案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教学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60666f0912a21614792950.png)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言文知识梳理(沪教版)《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
(“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质”通“锧”,古代刑具,用于腰斩。
)3.可予不.。
(“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
(“奉”通“捧”,用手托。
)5.拜送书于庭.。
(“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
(“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缻.。
(“缻”通“缶”,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缶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二、一词多义1.负(1)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3)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4)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5)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2.使(1)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2)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3)乃使其从者衣褐(让)(4)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3.引(1)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2)左右欲引相如去(拉)(3)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4.徒(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2)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5.幸(1)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2)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3)则幸得脱矣(幸亏)6.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凭)(2)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4)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6)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7.欢(1)逆强秦之欢(欢心)(2)绝秦赵之欢(交情)8.顾(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2)顾吾念之(但是)9.必(1)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2)王必无人(倘若,假如)10.因(1)相如因持璧却立(趁机)(2)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三、古今异义1.拜.为上卿(古义指授与官职;任命。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f2c6c2e95ef7ba0d4a733b5e.png)
语文八年级下册文言文1、《与朱元思书》(出题人:顾志为)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一.通假字1、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2、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二.词类活用1、任意东西名作动,往东往西2、负势竞上名作动,向上3、横柯上蔽名作状,在上面4、互相轩邈形作动,轩,往高处伸展;邈,往远处伸展三.一词多义:1、息:望峰息心/息事宁人(平息)奄奄一息(气息)生生不息(停止)2、相:好鸟相鸣(互相)相机而行(察看)3、穷:千转不穷(穷尽、尽)穷凶极恶(极度、非常)4、绝:猿则百叫无绝/哀转久绝(消失)绝多生怪柏(极)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人世隔绝)天下独绝(独一无二)5、许:一百许里/高可二黍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6.奔:猛浪若奔(飞奔的马)奔走呼告/奔走相告:奔跑8、经纶:经纶世务者(筹划)满腹经纶(才能、学问)9、负:负势竞上(凭借)负荆请罪(背)四.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他是南朝梁(朝代)文学家。
五.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轩邈..(xuān miǎo)泠泠..成韵(yīng)..作响(líng)嘤嘤鸢.飞戾天(yuān )(lì)横柯.上蔽(kē)千转.不穷(zhuǎn )经纶.世务(lún )六.解释下列加点词:(1)天下独绝..(独一无二)(2)水皆缥碧..(青白色)(3)猛浪若奔.(飞奔的马)(4)互相轩邈..(高远)(5)好鸟相鸣..(互相和鸣)(6)鸢飞戾.天者(至)(7)望峰息.心(平息)(8)经纶..世务者(筹划)(9)窥谷忘反.(通“返”,返回)(10)有时见.日(看见)七.翻译下列句子:(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f3317b4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9.png)
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33个文言文典故的中考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2017经典素材:33个文言文典故1、烽火戏诸侯在西周末年,昏庸的周幽王为博得王妃褒姒一笑,竟不惜在城中演出以烽火向诸侯求教的闹剧。
结果,少数民族犬戎进攻西周,再起烽火时,诸侯无人来援,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从此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诸侯纷争的局面。
2、尊王攘夷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
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齐桓公的政敌,为与齐桓公争夺王位,曾射过齐桓公一箭。
但齐桓公上台后,看重管仲的才于,不计这一箭之仇,而是拜其为相,实施改革,终于国富兵强。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
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3、问鼎中原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
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4、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5、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6、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