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共53张PPT)
合集下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主题一 “一五”计划的特点、成因 (1)两大特点:优先发展与国防相关的重工业;主要分布在东 北地区。 (2)四大成因:①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
②从现实的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③从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工业 化的速度都比较快。社会主义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的经验中 ,也是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④从各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 的发展。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高考调研
考点一
讲史料 史料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
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用外国人的话说,这是一个 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 —— 毛泽东 导读 史料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水平非常落后,发展不 平衡,也表明“一五”计划的任务主要是改变工业落后的局面, 巩固国防安全。
考点一 高考调研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考点一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目的: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内容:优先发展 重工业 ;实行三大改造。
2.“ 一五 ”计划 (1953~ 1957) 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 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 成投产。 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
探究: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初期工业化 的基本设想,并分析这一设想与苏联的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十九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
() B.1952、1956 D.1978、1982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意在考查学生 获取数据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全民所有制和集 体所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主要成分,其比重的逐 步增加体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逐步建立;公私合营是我国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形式,其比重的增加反映了社 会主义改造的深入,由此可知B符合题意;人民解放战争时 期不存在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文化大革命”时 期不存在公私合营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个体手工业得到了较 大发展,A、C、D三项不符合题意,均可排除。
社会主
跃进”、人民公
进行探索,
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义建设
社化运动的发动、
经济建设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道路的
八字方针的提出、
在探索中
制,成为经济体制改革的
实践
“文化大革命”对
曲折前进
目标。步入社会主义现代
经济的破坏
化建设新阶段
考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主题归纳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农村率先进行改革,折前进,在调整中不断发
要点一 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突出特点 1.主要任务
一五计划主要提出两个方面的任务:一是集中力量进 行工 业建设,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打下基 础。二是继续发展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建立对农 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继续对资本主 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 道。
农村和城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
市经济体
从计
责任制,发展乡镇 深刻的教训。中共十一届
制改革全
划经
企业;国有企业的 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 重点要点探究
例1 [2011•海南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 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反 映出当时中国( )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 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 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答案] C
│ 重点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建国初期“一五” 计划特点的 准确理解。解答本题应结合“一五”计划的成果图分析备选项。 上海、天津等地原来是工业比较先进的地区,但“一五”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布局以东北和西部为主,这些地区重工业生 产速度加快。原来工业较发达的上海、天津逐渐在全国的工业 比重中下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项明显错误,B项重工业 生产速度加快与上海、天津增长率低不能形成必然的因果关系, D项与题意无关。故选C项。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 学习目标导航 学习目标导航
1.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国民经济恢复的背景及结果; “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的措施及成就。 2.探索与失误:中共八大的决议及其意义;“大跃进” 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探索失误;60年代国民经济“八字方针” 及其成果。 3.国民经济的劫难:“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劫难 的原因及表现;1971年、1975年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及成 果。
│ 主干考点梳理
重工业 ,先后建成鞍钢、长春一 (2)措施:优先发展__________ 汽、沈阳机床厂等企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奠 (3)结果: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______________ 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1)措施: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 公私合营 业掀起全行业____________ 的高潮。 社会主义公有制 (2)结果: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起来。
【三维设计】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第十九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 新人教版
市经济体
制改革全 面展开,
初步建立
起社会主 义市场经
济体制
市场经济逐步确立 目标。步入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新阶段
考点 历史特征 主要表现
主题归纳
创办经济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 对外 全方位、 开放 多层次、 格局 宽领域的 的初 对外开放 步形 格局初步
特区、开 进,在调整中不断发展,有成
放沿海港 功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 口城市、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
3.调整
(1) 周恩来 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2) 邓小平 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
[走出误区]
“文革”的发生是“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的恶果, “左”倾错误是一种理论与实际相分离的主观唯心主义。 它指的是在思想、经济、政治、组织的现实表现上,似乎 与“革命”相似,实际是要超越这一阶段,把将来才能办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运动:要求大办 工业 、大办农业。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财产统一核算、分配,大 办 公共食堂 ,吃饭不要钱。 ③危害: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导致我国1959~1961 年的严重 经济困难 。
3.政策调整 (1)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 调整 、巩固、充实、 提高”的方针。 (2)结果:
义工商业进行改造,把其分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轨
道。
2.突出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其原因如下: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 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材料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一,对于 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地而不是无偿 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第二,要在 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第三,不剥夺资 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 在这个改造事业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 立。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 志,实现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但由于我国的 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 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背景 社会主义制度已在我国建立起来
矛盾 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任务
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农__业__国__变为先进 的工业国
意义 是对我国建设_社__会__主__义___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总路线、“大__跃__进____”“人民公社化”运 动。
——《中国现代史参考资料选辑》
2.材料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对刚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 建设带来哪些不利影响?这一历史事件给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 留下什么教训?
提示:(1)不利影响: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 度;产品质量不高,浪费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2)教训:经济政策的制定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据当时的 国情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经济建设要注意 速度、规模的协调发展。
(2)经验教训 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②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 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④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阶段的阶级斗争问题,防止阶级 斗争扩大化。 ⑤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 线。
高考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答案】 B
1.(2012 年课标全国卷)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 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 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 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 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C.1966 1976
D.1978 198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表 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 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首 先开始经济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到 1952 年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从而出现了表格“开始年”的情况;又通过 三大改造,到 1956 年为止,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 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了表格中“结束年”的情况。
解析:1958 年,我国经济上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工农业生产受到重大损失, 工农业无法保持高速发展。故题中观点与当时的实际不符,D 为正 确答案。A、B、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二十年(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原因 1.失误:1956~1976 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估计扩大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大跃进”夸大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 产关系,到“文革”期间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
1.(2012 年课标全国卷)1958 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 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 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 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 的判断( )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C.1966 1976
D.1978 1982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表 格中材料可以得出: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 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 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间应是过渡时期。新中国成立后,首 先开始经济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到 1952 年 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从而出现了表格“开始年”的情况;又通过 三大改造,到 1956 年为止,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 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了表格中“结束年”的情况。
解析:1958 年,我国经济上出现了“左”倾冒进倾向,“大跃 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使中国工农业生产受到重大损失, 工农业无法保持高速发展。故题中观点与当时的实际不符,D 为正 确答案。A、B、C 不符合题意。
答案:D
二、二十年(1956~1976 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及原因 1.失误:1956~1976 年间党的失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估计扩大化,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片面追求单一的生产关系,追求大规模和高速度,“大跃进”夸大了 人的主观能动性;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超越生产力实际,无端变更生 产关系,到“文革”期间更是以阶级斗争冲击经济建设。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19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课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考纲点击
知识线索
1.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逐渐形成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初,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展 了“一五”计划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渐形成 了有计划的经济体制;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探索既有成 就,也有失误。
• 3.调整 • (1)1971年,周__恩_来______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 (2)1975年,邓小平提出___全_面__整_顿_____的思 想,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 【概念阐释】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1952年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以工 业化为主体,以三大改造为两翼,实质是 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 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 (3)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 【概念阐释】
• 三面红旗
•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 个施政口号,意指1958年总路线、“大跃 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时代的历史 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Nhomakorabea易错警示】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辨析
• 【易错警示】 • 一五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
目标,但“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 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改变了国家工业化的面貌, 工业化并未实现。
考纲点击
知识线索
1.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实践
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逐渐形成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新中国成立初,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开展 了“一五”计划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开始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渐形成 了有计划的经济体制;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 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其探索既有成 就,也有失误。
• 3.调整 • (1)1971年,周__恩_来______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1973年国民经济出现复苏局面。
• (2)1975年,邓小平提出___全_面__整_顿_____的思 想,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迅速回升。
• 【概念阐释】
•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 1952年党中央提出的中国新民主主义过渡 到社会主义的任务、途径和步骤,它以工 业化为主体,以三大改造为两翼,实质是 改变生产关系,解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问 题,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条件。
• (3)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 【概念阐释】
• 三面红旗
• 三面红旗是中国共产党于1958年提出的一 个施政口号,意指1958年总路线、“大跃 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它是时代的历史 产物。“三面红旗”的出现,是党探索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Nhomakorabea易错警示】
•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辨析
• 【易错警示】 • 一五计划对工业化的影响。一五计划以工业化为
目标,但“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 工业化的基础,初步改变了国家工业化的面貌, 工业化并未实现。
一轮复习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ppt
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十年 (1956.12 -1966.5)
2、“文革”动乱的十年(66.5-76.10)
(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1976.10—1978.12—至今)
1、 徘徊中前进的两年
(1976.10 ~ 1978.12)
2、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1978.12 ~ 至今)
(1949年至1976年)
目的 改变落后的工业面貌 过渡时期总路线:
实施 的
条件
①政治保障:政权巩固 ②经济基础:经济好转
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
③理论条件:1953年提出过渡时总期任总务路,线要在一
④客观条件:苏联的经验和援助个相当长的时期
2、内容:“一化三改” “化一(化优”先:内 社发实逐会展现重步主社工义实会业工主现)义业国工化家业,
所谓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 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 有制改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探索与失误(1956-1966)
一、成功探索:
中共八大(1956) 1、背景:
(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 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无产阶级与 资产阶级的矛盾
(系2)经又》1济 反奠95建 冒定6年设进理《方,论论针在基十: 综础大即 合。关反 平保 衡守 中, 稳落先后进的的社社会会生制产度力
践;第【27课答社案会主】海南单科·24)
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 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 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从1953年起,计 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这反映了中国 计划经济体制( )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
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