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制度与政策第四章考点分析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政策模型

第四章 政策模型

(3)最优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具有完备的知识和信 息,能穷尽备选方案并预测所有结果 决策目标单一、 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 好 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 耗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4.对理性主义模型的批判
第四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模型
第一节 模型概述
一、什么是模型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包括具体模型和抽象模型。 具体模型: 具体模型:指与原型在形态上几何相似的模 型。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 抽象模型:指用语言、符号、图表、数字等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抽象形式反映原型内在联系和特征的模型。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七、博弈理论:政策是竞争环境中进行的理性 选择 1.内容 1.内容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参与者,他们彼此存 在利害关系, 在利害关系,其中每个人的选择都会对他人 的决定产生影响, 的决定产生影响,最终的结果领带于所有参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 与者的选择。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当孤立的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 最优选择不存在时,只能根据他人的选择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出自己最佳的决定。
2.“囚犯二难选择” 2.“囚犯二难选择”
囚 徒 困 境 的 博 弈 矩 阵
不坦白 不坦白
坦白
甲:5年 年 乙:5年 年 甲:20年 年 乙:1年 年
甲:1年 年 乙:20年 年 甲:10年 年 乙:10年 年
坦白
八、团体理论: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政策是团体利益的平 衡

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第四章 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2014-5-31 18
4、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明确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2014-5-31
19
(1)决策者面临一个既定的问题,这一问 题同其他问题可以清楚地分别开来; (2)引导决策者做出重大决定的各种目的、 价值或各种目标是明确的,而且可以按照 其重要性依次排列; (3)决策者将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全部列举出来,以供选择;

2014-5-31
10
在政策科学研究中,模型与方法没有严 格区分的必要,许多分析方法本身也就是 不同的分析模型。 伍启元:按照政策方法划分:理性最佳决 策模型、非理性主义的决策模型、有限理 性决策模型和综合决策模型、政策协调的 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个人判断与集 体决策模型等。

2014-5-31

2014-5-31
20



(4)决策者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方法对每一个方案进行 评估,并预测出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5)决策者将每一个备选方案进行一一对比,并按优 劣排出先后顺序; (6)决策者正确地选择能最大限度地实现预定目的、 价值或目标的那个方案。
开发 全部 备选 方案 预测、 估计、 比较 方案 成本收益
2014-5-31
3
2014-5-31
4
2014-5-31
5
2014-5-31
6
2014-5-31
7
2014-5-31
8
模型评述 世界是复杂的,理解这种复杂性,有必要对其 进行简化,因此我们构建了模型。 模型来源于人类的经验,是人们对客观现象的 一种认识方式,是人们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个人 信仰的综合体现。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第一章1.物业管理的内容是:(对物业进行维修、养护、管理,对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进行维护。

)2.(市场原则)可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

3.物业管理起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4.新中国成立的五十多年中,公有住宅总量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的过程。

5.(20世纪初)美国成立了第一个行业协会芝加哥建筑管理人协会。

6.我国的物业管理制度是由(国家法规政策和地方性法规政策)共同组成的。

7.(1994年3月21日)建设部颁布了《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

8.第二章9.(物业管理服务)是物业管理的基础。

10.物业服务合同规定以外的服务是(有偿服务)。

11.一级服务标准,物业管理应(每日一次)巡查小区单元门、楼梯道以及门窗、玻璃等状况。

12.物业服务的原则是(合理、公开、收费与服务水平相适应原则)13.《价格法》对包括服务收费在内的价格管理规定了(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市场调节价)。

14.以政府定价方式管理物业服务存在弊端是(1不利于物业管理企业提高服务质量2制约了业主对物业服务质量的监督权的选择权3因定价标准不客观产生了大量矛盾4政府核定物业服务收费标准阻碍了物业管理市场的发展。

15.物业服务合同确立了业主和物业管理在物业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的法律依据)。

16.物业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主要内容(1物业管理事项2物业服务质量3物业服务费用4双方的权利义务5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6物业管理用房7合同期限8违约责任)17.物业收费的形式为(包干制或酬金制)18.《物业管理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物业管理企业雇请保安人员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

19.物业管理企业(应自觉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指导,建立一套科学的安全防范管理制度,明确细化职责,建立考核奖惩激励机制,提高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20.无论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都不得擅自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

导游证《政策与法规》考点精讲: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

导游证《政策与法规》考点精讲: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四章第二节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
旅游住宿业治安管理的主要内容
1.旅游住宿企业的治安管理
《旅馆业治安管理办法》规定,“开办旅馆,其房屋建筑、消防设备、出入口和通道等,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并且要具备必要的防盗安全设施”。

2.对旅馆经营中的治安管理
我国的旅游住宿企业,形式多种多样,有旅馆、饭店、宾馆、招待所、客栈等,凡是经营旅游住宿业务的,按照《办法》都必须设置治安保卫部门,如饭店的保安部等。

《办法》还规定旅馆接待旅客住宿必须实行登记制度。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_(增加)第四章_2012年版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_(增加)第四章_2012年版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教育机构”、 “十佳职业培训机构” 网址: 1、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的权利是( )
A:所有权
B: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C:共同所有权
D:共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业主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即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有权对专有部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2、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 )
A:共有部分的所有权、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
B: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权
C: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的共有权
D:建筑区划内的专有部分的共同管理权
答案:A
解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第一,业主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第二,业主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的共有权。

第三,业主对建筑物区划内的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权。

3、下面关于《物权法》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共用设施的所有权归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B:建筑区划内的绿地、道路的土地所有权归业主所有。

基本制度知识点总结

基本制度知识点总结

基本制度知识点总结一、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权力组织和权力运行方式的总称,包括政治权力的来源、性质、组织形式、运行机制和权力的制约等。

1.制度的性质政治制度是由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历史特性和社会性。

政治制度制度对权力的获取、行使具有规范性,是一个国家权力的组织和运行方式。

2.政治权力的来源政治权力的来源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由传统、宗教、家族等因素赋予的权力,另一种是由公民通过选举和议会形式等程序所形成的合法政治权力。

3.政治权力的性质政治权力的性质是指政治权力的特征和属性,主要包括政治权力的性质、目的和作用。

政治权力的性质是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它决定了政治制度的性质和特点。

4.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的组织形式包括单一制和联邦制、议会制和总统制等,不同国家和时期的政治制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5.政治权力的制约政治权力的制约是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它包括内部制衡和外部制衡两个方面。

内部制衡是指政治权力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外部制衡是指政治权力与社会其他力量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平衡。

二、法律制度法律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法律规则和制度安排,包括法律的内容、形式、适用范围以及司法制度等方面。

1.法律的内容法律的内容主要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等,它们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

2.法律的形式法律的形式是指法律的适用范围和形式,它包括国家法、地方法、部门法、国际法等各种形式。

3.法律的适用范围法律的适用范围是指法律规则在时空上的适用范围,它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公法和私法等适用范围。

4.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司法组织和司法程序的总称,包括法院、检察院和律师等司法机关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三、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个国家或组织的经济活动的规则和制度安排,包括经济的组织形式、所有制形式、资源配置和分配等方面。

1.经济的组织形式经济的组织形式包括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混合经济等各种形式,不同国家和时期的经济制度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第四章政策模型及其相关理论
• 政府制度赋予了公共政策三个明显特征: • 1、公共政策的合法性 • 2、公共政策的普遍性 • 3、公共政策的强迫性 • 制度研究侧重于政府机构中那些涉及政策过程的组织和政治行为
人的行为方式。
22
• 政府制度实际上是个人和团体行为的结构模式,对公共政策内容 的影响主要为:
• (1)可能有利于某些政策的形成与实施,不利于另一些政策的 形成与实施
• 指导调查与研究——指涉现实生活中能够被观察到、可测量、可被证实的客观现象
• 提出一定的解释——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4
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政策分析模型
• 一、传统理性模型---决策追求最优解 • 理性:通常解释为合理、有理,它与感性相对,指人从理智上控制
行为的能力。 • 理性模型起源于传统经济学的理论,传统经济学理论是以经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6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是: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4、通过排序选择出最优方案。
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理性模型存在的缺陷-“理想追求”
15
• 小组意识的特征: 一致性思维:简单与复杂 有倾向性的选择信息:群体与知觉选择性 极端化的盲目情绪:群体的疯狂(非理性) 对群体的过分自信:自以为是,征服的极限 很强的群体凝聚力: “冲突”都是坏的吗?害群之马 群体成员的同质性:个人性格与团队,高校的近亲繁殖,“杂交
自经济地位较高的社会阶层。

3、从被统治的非精英阶层进人统治人的精英阶层,这个变化过程一定是缓慢且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物业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第一章物业管理概述1.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其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的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物业管理是由业主通过选聘物业管理企业的方式来实现的活动。

2。

将市场原则作为物业管理活动的前提条件,其主要目的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强调业主在市场活动中的自主权,二是强调物业管理活动必须纳入市场秩序3.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最主要特征)是物业管理的三个基本特征。

4。

解放前我国城镇住房呈现的特征:住房投资由国家和国有企业统包,住房分配采取实物分配,住房消费采取福利低租金和国家保修保养的制度。

5.1981年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挂牌成立6。

物业管理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更要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居住消费主要包括购房消费支出;家庭装饰指出、家具家电等消费支出,使用过程中的水电气暖等方面的长期消费支出;房屋大中修及设施设备改造以及物业管理消费支出。

7.20世纪90年代到《条例》颁布前我国物业管理政策法规主要体现特点有:借鉴性、过渡性、针对性。

《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物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性文件,是推动我国全面开展物业管理活动的基石。

8。

《物业管理条例》的颁布是我国物业管理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报纸着我国物业管理进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发展的新时期。

9.《条例》的立法指导思想主要表现在:一是强调保护业主财产权益,协调单个业主的共同利益关系;二是强调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是平等的民事主体,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三是强调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通过公平、公开、公正和协商的方式处理物业管理事项。

10。

条例创设的法律制度有:业主大会、业主规约、前期物业管理招投标、物业承接查验、物业管理企业资质管理、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职业资格、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等七项物业管理基本制度. 条例有七章共70条.11。

第四章 政 策 制 定

第四章   政 策 制 定

4、从众现象-个人因素:自信心
1)智力。 2)情绪。 3)自信度。 4)性格特点。
4、从众现象-环境因素
1)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2)群体的竞争性。 3)群体的凝聚力。 4)群体成员的共同性。
第五节:决策心理
5、定型效应:成见、代沟、有色眼镜。 6、反衬效应:反差、映衬。 7、乐队效应:指挥棒、一言堂。 8、黄灯效应:拖延、推诿。 9、新闻效应:鲜明故事情节考验理性思考。 10、颂歌效应:报喜不报忧,扩大成绩缩小问题 11、当局者迷:受困、受限。 12、旁观者迷:他们不了解真实情况!
思考题
1、社会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吗? 2、理论联系实际说明社会问题确认的基本环节。 3、哪些因素对推动政策议程建立具有重要影响? 4、政策议程建立的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5、运用实例说明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 6、试述价值因素与事实因素的区别与联系。 7、分析不同心理效应对决策活动的影响。 8、阅读关于“古巴导弹危机”的案例分析。 9、以“阿伦森效应”为例说明心理感受的政策 意义。
事实前提与价值前提既有联系和区别
其一,提出问题的角度不同。价值前提是从“需不需要” 和“值不值得做出决策”的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决策主 体的要求;事实前提则是从“能不能”和“可不对以”的 角度提出问题,侧重于客观实际的条件。因此,常有具备 了价值前提却缺少事实前提或与之相反的情况出现,使决 策活动难以进行。 其二,认识形式的表现不同。事实前提的判断依赖于明 显的客观标准,所以往往容易达成共识;价值前提的判断 则更多地依赖于人们的价值体系,所以经常引起冲突和矛 盾。 其三,影响决策的作用不同。价值前提对决策的影响主 要表现在决策目标的确定上;事实前提对决策的作用主要 体现在行动方案的选择上。

规划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规划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

规划版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国家的根本制度一、国家的根本制度概述1.1 国家政权的性质1.2 国家政权的来源和性质1.3 国家的根本制度二、我国的根本制度2.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1.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2.1.2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和运行2.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2.1 政党制度的性质和作用2.2.2 政党制度的运行机制2.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和作用2.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和运行三、国家的根本制度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3.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3.2 党的领导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第二章:政治学常识一、政治学基本概念1.1 政治的定义和特征1.2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1.3 国家的概念和特征二、政治学的基本原理2.1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2.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2.3 政治生活和政治行为的基本原理三、政治学基本方法3.1 理论分析的基本方法3.2 实证研究的基本方法3.3 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章:国家民族宗教方针政策一、国家民族政策1.1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1.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 宗教政策二、宗教政策2.1 我国的宗教政策基本原则2.2 国家保护宗教信仰自由的制度安排2.3 国家鼓励宗教界和宗教信徒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安排三、外交政策3.1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2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外交政策3.3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外交政策第四章: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一、中国共产党1.1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作用1.2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权利和义务1.3 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作用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2.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2.2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三、政党制度的作用3.1 政党制度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3.2 政党制度对经济社会建设的作用3.3 政党制度对国家政权的稳定的作用第五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一、公有制经济1.1 国有经济1.2 集体经济二、非公有制经济2.1 民营经济2.2 开放型经济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3.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2 市场经济的性质及其作用3.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六章: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1 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作用1.2 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机构和行使职权1.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运行的基本规则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1 政党制度的基本性质和作用2.2 政党制度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机制2.3 政党制度的基本活动形式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性质和作用3.2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组织和运行3.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保障第七章:我国的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一、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1.1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性质1.2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二、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2.1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形式2.2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原则2.3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组织制度三、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的作用3.1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对人民民主专政的作用3.2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稳定和谐的作用3.3 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对国家建设的作用第八章: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一、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1.1 公民的选举权1.2 公民的被选举权1.3 公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二、公民的基本政治义务2.1 公民的宪法和法律遵守义务2.2 公民的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安全等义务2.3 公民的有益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建设等义务三、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3.1 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3.2 公民政治权利的行使3.3 公民政治义务的履行结语初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就是以上14个章节的内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各章重点

第一章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性质与原则1.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党章与宪法的关系当代中国政治的制度规范是由宪法和党章共同决定的,它们规定了中国政治的基本性质与制度框架。

在中国的政治过程中,党的政策和执政理念先通过合程序写入党章,后写入宪法。

通过宪法和法律把执政党和政策具体化、规范化和法律化,实际上是确认执政党的领导权威、执政地位及其政策的至上性,是用法治的方式维护执政党的权威,坚持执政党的领导,推行执政党的政策,实现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法治化转变,从制度上、法治上保证“党在宪法的法律范围内活动”原则的进一步落实。

2.党章中关于中国政治运行机制的规定有哪些党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对中国政治制度的直接规定与影响,如把四项基本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确立为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作为执政党的治国方略。

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基本行为规范,党历来强调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人民民主就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拥有国家主权。

我国现行宪法把人民主权作为政治制度的首要原则。

人民主权原则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则,是中国政治合法性的重要理论来源,与之相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则为中国政治合法性提供了制度来源与保证。

4.如何认识中国政治制度中的依法治国原则作为党和国家执行方略与原则的“依法治国”原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和实行:①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良法之治、宪法至上”;②依法治国在当代中国政治中应侧重于限制与规范国家和政府的权力与保障人权;③依法治国还要求司法独立,以保障法律所体现的正义与公正得以实施。

第二章党和国家的领导体制1.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含义是什么?狭义的“党的领导体制”是指党组织自身的组织制度包括体现中央、地方和基层各级党组织权限和地位的中央集权制的领导体制,也包括体现党组织实施决策的集体领导制度。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

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

\云南省房地产协理证考试重点-—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2011—02—27 11:50:34)标签:房产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体现国家意志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人们行为规范的总称.2、中国现行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法和国际条约。

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按照特别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地规定国家。

社会和公民生活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律效率的法。

②法律:这里指狭义的法律,是由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定和调整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某一方面根本性地社会关系或基本问题的一种法,其他位和效力低于宪法而高于其他法.③行政法规是有国务院依法制定的,有关行政管理和管理行政事项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起效率低于宪法、法律,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④地方性法规、自制条例、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效力不超过行政区域范围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生效。

⑤行政规章是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制定的事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分为部门规章和政府规章两种。

3、法的分类:(1)按规定内容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2)按效率范围分为特殊法与一般法,特殊法优于一般法.4、民法的概念: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他们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财产关系包括财产所有关系和财产流转关系,人身关系包括人格关系和身份关系.5、民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平等是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特点,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行政法律关系、刑事法律关系的重点标志;(2)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是一切正当社会行为所应遵守的道德准则,是道德规范在法律上的表现;(3)公序良俗原则;(4)自愿原则;(5)禁止滥用权利原则。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公共政策学00318学习笔记第四章  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模型: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仿(仿真),是认识主体为着一定的认识目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构造出来的一种理念系统,以代表作为研究对象的真实系统即实际存在的事物;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1)可以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了有效预测;(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政策过程模型的必备条件:(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时观察的功能※公共政策分析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1)模型及其认识论的意义(2)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具体性(3)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有:①理性主义模型②渐进主义模型③规范最适模型与混合扫描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揭示社会本质的政策过程理论模型有:①机构—制度模型;②集团模型;③精英模型※理性主义模型的含义: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遵循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佳的方案,使用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大的政策结果;※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1)这种模式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2)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1)理性人缺乏经验支持;(2)理性人的公正,客观和理智是有限的;(3)过高地估计了逻辑推理和数学模型作为政策分析工具所起的作用,而对社会性,政治性,文化公共政策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4)理性人在决策中拥有的知识,信息都是有限的;※西蒙和林德布洛姆德的修正:西蒙提出决策有限理性的命题,对其批评和改进形成了人们普遍接受的理性优化模型;※渐进主义模型的含义:林德布洛姆主张援用民主智慧寓于社会互动之中的市场运作的原理,广泛地参与主体了解彼此德价值偏好,透过妥协调适,良性的互动进而实现政策的动态均衡;※渐进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其两大命题为公共政策实际上只是过去政府活动的持续,只是根据过去的经验而对现行的政策做出局部的,边际性的调适;决策者把决策看做一个典型的一步接着一步永远没有完结的过程.※渐进主义模型的缺陷:其具有显而易见的保守性,只注重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政策目标的制定及其实现,压制政策创新和具有根本意义的社会变革;※规范最适模型(德洛尔):(1)以四项假设为基础;(2)把政策过程分为:①决策前②决策中③决策后;(3)其特点是开放性和包容性;※混合扫描模型(埃齐奥尼):(1)试图保留理性主义模式和渐进主义模式各自的优势并弥补它们的缺陷.(2)存在的缺陷:与规范最佳模型一样,是试图调和理性主义模型和渐进主义模型在思维方式和操作方法上的矛盾,就难免在价值取向上显得有些模棱两可;※政治系统模型:(1)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伊斯顿;(2)决策主体(政治系统)做出对社会具有约束力的权威决定,包含着一系列分配价值的决定和行动;(3)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的系统运行过程;(4)其特点是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5)缺陷:适合宏观分析的模型,只能给人们提供一个轮廓,不能够指明所分析的政策的具体特性;※机构—制度模型:(1)特点是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2)是建立在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上的(如人们对一项决策的好坏,有无总是与一定的政府机构-制度联系起来,或自然而然的在两者间建立某种因果关系或相关性);(3)戴伊: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①合法性②普遍性③强制性;※集团模型:(1)戴维.杜鲁门:集团理论更加系统化(2)莱瑟姆:从集团理论这一视角去分析政府在政策形成的作用,形成了政策分析的集团模型;对公共政策的界定是:某一特定时间集团间的争斗所达到的平衡;(3)特点:具有很强的洞察力和解释力;(4)缺陷:过分夸大了集团的重要性而低估了公共权力机构自身所起德独立的又富有创造性的作用;无法解释人类在政府与政治过程上的许多问题;对于多元主义政治体制以外的那些政治体制内的决策过程缺乏解释力;※精英模型:(1)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莫斯卡、帕雷托和米歇尔斯,经由熊彼特和拉斯韦尔进行民主改造,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逐步成为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政治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析途径;(2)戴伊和齐格勒<<民主的嘲讽>>(3)认为实际的政治过程和决策过程是由直接掌管政权的少数人来主导的(4)缺陷:忽视了现代民主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要求和能力,以及这种参与政策形成的影响.※“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基于中国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1)建构的两种资源:一是理论,特别是认识论和历史理论;二是公共政策的经验认识(2)鉴于政策制定过程在认识论上是一个从“形而下”到“形而上”的的过程,政策执行过程在认识论上又是一个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过程;与此同时整个政策过程在政策主体和政策客体的关系则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它是一个逻辑过程;(3)“上来下去”政策过程模型的特征是容纳性和开放性:由若干个亚模型组成:①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②群众—领导性模型;③个别——一般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4)具有鲜明的中国化,民族化特色的决策模式,它能容纳从国外引进的以科学决策为根本诉求的任何决策理论,决策模式和决策手段(5)西方学者在另外的理论背景和经验事实的基础上建构的决策模式,经过改造是可以被整合到我国“上下来去”模型的某一个亚模式中去的(6)西方现代社会调查的程序设计和技术手段,统计学方法,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等都可以在”上下来去”模型的社会操作过程中大显身手※构建中国特色的政策过程模型的原因:①港、澳、台因素论②华人经济圈论③儒家文化圈论④伟大人物论⑤政府功能论⑥国际形势论⑦政策决定论※决策过程理性化的含义:公共政策的制定必须以科学的精神,经由合法的公共权力机关,经由合法的程序,获得其合法性和强制力。

房地产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房地产管理基本制度与政策

六、 城乡规划及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与政策(第六章)
1.城乡规划管理 掌握:城市规划管理。 熟悉:城市紫线、绿线、蓝线和黄线管理。 了解:城乡规划的基本概念、城镇体系规划。 2.勘察设计管理 了解:勘察设计管理。 3.建设工程招投标与监理 了解: 建设工程招投标与监理。 4.建设工程施工与质量管理 掌握:施工许可制度。 熟悉:建设工程的竣工验收管理、质量管理制度、质量保修办法。 了解:建设工程项目报建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注册建造
(1)假设乙公司打算在当年7月1日将其对甲公司债权中的一 部分即30万元转让给丙公司,则(C)。
A.乙公司此时不得转让债权
B.乙公司在12月31日之后方能转让债权C.乙公司此时ຫໍສະໝຸດ 以转让债权,但最高额抵押权不得转让
D.乙公司此时可以转让债权,且最高额抵押权同时转让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长期从乙锁业公司进货,双方在3月1曰约 定:甲乙之间年底结算货款,甲以其营业房在100万元的限 度内为其欠乙公司的货款提供最高额抵押,12月31日为债 权确定日。双方办理了抵押登记,但没有就其他细节作出 约定。
3.商品房销售管理
掌握: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预售 的条件、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备案、商 品房现售、商品房销售代理、商品房销 售中禁止的行为、商品房买卖合同、最 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 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
熟悉:商品房销售的概念。
4.房屋租赁管理 熟悉:《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关于房屋租赁的有
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
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 《城市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 《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 《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

七年级政治下册四五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下册四五知识点

七年级政治下册四五知识点在七年级政治课下册中,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我们要学习的主要知识点。

这两章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的各个方面,需要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章的知识点。

第四章:国家机关和政治制度第四章主要介绍了国家机关和政治制度,包括:1. 国家机关的组成和职能:国家机关是指代表国家管理各种事务的机构,分为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三大类。

其中行政机关是国务院及其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司法机关是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2. 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政治制度是国家机关组织和运作的规范体系,包括国家统一权、宪法、法律、选举和监督、党的领导等内容。

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人民民主制度、中央和地方的分权制。

3. 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领导核心,实行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指的是在充分发扬民主基础上,坚持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

第五章: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第五章主要介绍了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团结,包括:1. 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内容和特点:爱国统一战线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爱国民主人士团结起来,共同进行爱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联盟。

爱国统一战线的特点是政治共识、战略合作、群众基础。

2. 民族团结的意义和实践: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之间互相关爱、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关系。

民族团结的实践体现在打击民族分裂势力、加强政治教育、改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

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包括诗歌、书画、音乐、戏曲、杂技、文化传统、语言文字等方面。

其中传统文化的精神体现在中华文化的独特儒家思想、儒释道三教理念、孔孟之道、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方面。

总结以上就是七年级政治下册第四、五章的知识点介绍,这些知识涵盖了政治的各个方面,需要我们在学习中深刻理解,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

2017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内容

2017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内容

2017年房地产估价师考试内容全国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考试共分为四个科目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含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房地产开就跟随小编去了解下吧,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发经营与管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

四个科目全部合格即可取得房地产估价师执业资格。

各科考试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在考试内容中,掌握的部分约占60%,熟悉的部分约占30%,了解的部分约占10%。

目录第一部分房地产基本制度与政策第一章房地产业第二章建设用地制度与政策第三章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制度与政策第四章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制度与政策第五章规划设计与工程建设管理制度与政策第六章房地产交易管理制度与政策第七章房地产权属登记制度与政策第八章房地产中介服务管理制度与政策第九章物业管理制度与政策第十章房地产税收制度与政策第十一章住房公积金制度与政策第二部分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第一章房地产投资与投资风险第二章房地产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第三章房地产开发程序与管理第四章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第五章现金流量与资金时间价值第六章经济评价指标与万法第七章风险分析与决策第八章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九章房地产金融与项目融资第十章物业资产管理第三部分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第一章房地产估价概论第二章房地产及其描述第三章房地产价格和价值第四章房地产价格影响因素第五章房地产估价原则第六章市场法及其运用第七章成本击及其运用第八章收益法及其运用第九章假设开发法及其运用第十章长期趋势法及其运用第十一章地价评估与分摊第十二章房地产估价程序第四部分房地产估价案例与分析第一章房地产估价报告写作第二章各种类型房地产的估价第三章各种目的的房地产估价第四章房地产市场分析与项目评估第五部分房地产估价相关知识第一章规划知识第二章环境知识第三章建筑工程知识第四章工程造价知识第五章房地产测绘知识第六章经济学知识第七章金融知识第八章证券知识第九章保险知识第十章统计知识第十一章会计知识第十二章法律知识第十三章拍卖知识。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知识点

公共政策学第四章知识点

第四章政策过程及其理论模型第一节政策过程与理论模型构建一、什么是理论模型模型就是对原型的抽象与模拟。

有实物模型(如地球仪)和理论模式两种。

所谓理论模型或者概念模型,指的是一组概念或命题按照其相互间的本质联系被组织在一起,从而形成的一组逻辑结构严整的网络框架。

二、模型的认识论意义1、通过解释模型而认识原型的某种本质规定性,对所构模型事物的运行结果和发展趋势做出有效预测。

2、模型是进行科学抽象的重要工具。

3、模型是研究过程中资料搜集和经验观察的指南。

三、公共政策学模型必备的条件1、必须明确把握社会发展方向。

2、必须与宏观政策密切相关。

3、必须建立在注重人文特点的行为科学与注重科学程序和方法的管理科学二者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4、必须对宗教、意识形态等大量非理性因素持客观态度。

5、必须对时间非常敏感,并且具有历史色彩,即具有历史观察的功能。

四、进行公共政策分析时需要借助于模型的原因1、从公共政策学研究的对象与研究过程来看,要求在政策分析之前预先制定出推理程序和前提条件,选择好变量,为此分析者必须设想一个特定的模型。

2、决策程序是根据模型的特征,人为地编制出的政策制定与执行的步骤顺序。

模型通过把决策理论、方法与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实施的决策流程图,以此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第二节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过程模型一、揭示认识论本质的政策过程模型(一)理性主义模型,又称完全理性模型决策者依据完整而综合的信息做出理性的决策,即他遵循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的原则,选择最优方案,使用最佳、最适当的手段,达到最大值的政策结果。

理性主义模型的具体运用:①这种模式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②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

1、理性主义模型假定决策者是“理性人”,而理性人被赋予以下特征:①当面对多种选择时,他会做出一个决定。

②他会依据其价值偏好,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排列出优先次序。

③他的价值偏好会随着时空变化而转移。

④他通常从所有的方案中,择定偏好等级最高者。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公共政策学 第四章 公共政策模型及理论
6
传统理性模型所要求的条件:
◆ 1、把决策行为视为整体行为而非群体行为。 ◆ 2、决策者具有绝对理性。
◆ 3、决策目标单一、明确和绝对。
◆ 4、决策者在决策过程中具备一以贯之的价值偏好。
◆ 5、决策过程中不考虑时间和其他政策资源的消耗。
最优选择的具体步骤
1、确定决策目标。 2、提出备选方案。 3、对这些方案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Herbert Alexander Simon 1916- 2001)
10
有限理性模型的基本问题
◆ 有限目标:目标多重或不清晰 ◆ 期望水平:因人而异 ◆ 搜索方法:满意即可
① 试探方法:在没有现成满意方案时,提出探索方案,进行试点,然
后总结推广。 ② 随机方法:决策环境不明朗。 ③ 排除法:方案较多时,一一排除。
◆ 2.认定重要层面:抓住主要矛盾,剔除不相干因素
◆ 3.符合社会现实: 模型根据现实归纳提取的
◆ 4.提供有意义的沟通 :剔除概念,对现实进行抽象
◆ 5.指导调查与研究: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可验证
◆ 6. 提出一定的解释: 描述现实+解释现实。
第二节 政策分析模型及理论
1. 传统理性模型
2. 有限理性模型 8. 团体理论 9. 系统理论 10. 公共选择理论 11. 小组意识模型 12. 过程模型 13. 批判性理论 14. 实验性理论 15. 取舍理论
决策也就越有意义。
16
五、精英理论
◆ 在政策过程中,公众完全是被动的,他们的要求及其行动 对公共政策不会产生决定作用。与之相反,占统治地位的 政治精英们把握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公共政策完全由他们 来决定,然后由行政官员及其机构加以执行。
英雄史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四章考点分析(1)2011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四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考点分析1.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作用(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指多个业主共同拥有一栋建筑物时,各个业主对其在构造和使用上具有独立的建筑物部分所享有的所有权和对供全体或部分所有人共同使用的建筑物部分所享有的共有权以及基于建筑物的管理、维护和修缮等共同事务而产生的共同管理权的总称。

《物权法》第七十条规定: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简要来说,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

(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作用(《物权法》的现实意义)(1)《物权法》作为规范我国财产法律关系的基本法律,是权利人对动产和不动产实施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基本准则,(2)是《物业管理条例》颁布以来,又一部对物业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的法律。

(3)《物权法》的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有关规定,奠定了物业管理的民事法律基础。

2.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构成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由以下三部分构成:第一、业主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

即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有权对专有部分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

第二、业主对建筑区划内的共有部分的共有权。

即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如电梯、过道、楼梯、水箱、外墙面、水电气的主管线等享有共有的权利。

第三,业主对建筑物区划内的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权。

即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的权利。

3. 行使专有部分所有权的相关规定(1)、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业主对属于自己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可以直接占有、使用,如自己居住或者经营商店;也可以依法出租,获取收益;还可以出借,或者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取得贷款等;还可以出售,有处分权利。

(2)、业主行使专有部分所有权时,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利。

业主的专有部分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共有部分有一体性、不可分离性。

(3)、业主转让建筑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其对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一并转让。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一个集合权,包括对专有部分享有的所有权、对建筑区划内共有部分享有的共有权和共同管理的权利,这三种权利具有不可分离性。

在这三种权利中,业主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占主导地位,是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权以及对共有部分享有共同管理权的前提与基础。

如果业主没有对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就无法产生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共有部分的共有权,以及对共有部分的共同管理的权利。

(4)、业主不得违反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

业主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除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外,应当经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如果业主确实因生活需要,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在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前提下,还必须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

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才可以将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二者缺一不可。

4. 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的条件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以及管理规约的规定,(2)必须征得有利害关系的业主同意5. 行使共有部分所有权的相关规定(1)、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权利、承担义务,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

业主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或者处分的权利,也负有义务。

业主不得以放弃权利为由不履行义务。

例如,业主不得以不使用电梯为由,不交纳电梯维修费用;在集中供暖的情况下,不得以冬季不在此居住为由,不交纳暖气费用。

(2)、建筑区划内的道路、绿地、物业管理用房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的所有权归属,具体内容见要点6 (3)、建筑区划内车位、车库的所有权归属.具体内容见要点72011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四章考点分析(2)2011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四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考点分析6. 道路、绿地、物业管理用房等所有权归属《物权法》第七十三条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

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的绿地、道路归业主所有,不是说绿地、道路的土地所有权归业主所有,而是说绿地、道路作为土地上的附着物归业主所有。

物业管理用房归业主所有,与《物业管理条例》的规定一致。

《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八条规定:“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

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

”7. 车位、车库的所有权归属在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作法和存在问题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通常做法,从易于操作,减少纠纷和保护业主利益的角度出发,《物权法》第七十四条对建筑区域内的车位、车库的所有权归属作了如下规定:(1)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

(2)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3)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8. 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范围《物权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建筑区划内的下列事项需由业主共同决定:(1)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

(2)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

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是业主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规则约定,涉及每个业主的切身利益,应当由全体业主共同制定和修改。

(3)选举业主委员会和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

(4)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

(5)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

(6)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

(7)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

注:与第三章“业主大会的职责”内容重复。

9. 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的表决规则《物权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1)决定筹集和使用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资金;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同意。

(2)决定有关制定和修改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制定和修改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或者更换业主委员会成员;选聘和解聘物业服务企业或者其他管理人以及有关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的其他重大事项,应当经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过半数的业主且占总人数过半数的业主同意。

注:与第三章“业主大会的表决规则”内容重复。

10. 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的设立(1业主可以设立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

业主大会是业主的自治组织,是基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行使产生的,由全体业主组成,是建筑区划内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管理机构。

业主委员会是本建筑物或者建筑区划内所有建筑物的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按照业主大会的决定履行管理的职责。

(2)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设立的业主大会和业主委员会,给予指导和协助。

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向准备成立业主大会的业主予以指导,提供已成立业主大会的成立经验,帮助成立筹备组织,提供政府部门制定的业主大会议事规则、业主管理公约等示范文本,协调业主之间的不同意见,为业主大会成立前的相关活动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积极主动参加业主大会的成立大会等。

注:与第三章“业主委员会”内容重复。

2011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二章考点分析(3)2010年物业管理师《基本制度与政策》第二章考点分析:物业服务合同根据不同物业管理阶段和不同的签约主体,现实存在两种物业服务合同。

一种是在前期物业管理阶段,由建设单位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所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一种是业主或业主大会选聘物业服务企业所签订的物业服务合同。

1. 物业服务合同的主要内容《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

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

”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具备以下主要内容:(重点)(1).物业管理事项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的物业管理事项,是指在签订合同时已经协商一致的物业管理服务的具体内容,双方未达成一致的服务项目或履行中发生的新项目,协商一致后应当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2).物业服务质量约定物业服务质量就是约定各项具体服务应当达到的标准。

业主与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参照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印发的《普通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服务等级标准》,结合物业项目情况、物业收费标准,以及物业管理项目的具体情况,协商确定物业服务质量要求。

(3).物业服务费用首先要明确物业服务的收费形式,实行包干制还是酬金制,或者是其他收费形式。

然后根据不同收费形式明确收费标准、酬金数额或取费比例、交费时间、交费方式及结算方式等等。

(4).双方的权利义务双方的权利义务是泛指法定义务之外的其他需要约定的权利义务。

(5).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在国家规定基础上,合同应当约定业主对物业服务企业使用专项维修资金的申请、审议程序和监督方式等具体内容。

(6).物业管理用房必要的物业管理用房是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物业服务的前提条件。

对于物业管理用房的配置、用途、产权归属等,《条例》已经有了明确规定。

当事人需要在合同中就相关内容予以细化。

(7).合同期限合同的期限,是指合同的有效期。

物业服务合同属于在较长期限内履行的合同,因此当事人需要对合同的期限进行约定。

物业服务合同的期限条款应当尽量明确、具体,或者明确规定计算期限的方法。

(8).违约责任违约责任对于合同的履行非常重要,因此合同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对违约责任的规定比较详细。

例如,约定违约损害的计算方法、赔偿范围等。

物业服务合同除需明确以上八项内容外,还应包括当事人双方根据物业服务需要商定的其他条款,如约定合同生效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损失赔偿、免责条款约定、合同履行争议的解决方式等等2. 物业管理资料的移交物业管理资料包括房屋和设备设施的各种图纸、技术资料、使用说明、检修记录档案,以及与物业管理相关的业主情况资料,是进行物业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条件,关于物业管理资料的移交问题,《条例》对此做出明确规定:一是物业服务企业承接物业时,应当与业主委员会办理物业验收手续,业主委员会应当向物业服务企业移交物业管理资料;二是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将物业管理资料交还给业主委员会;三是物业服务合同终止时,业主大会选聘了新的物业服务企业的,物业服务企业之间应当做好交接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